今天易瑩到台北參與了一場別具意義的記者會,孩子是台灣未來的主人,孩子有安心的成長環境,整個家庭才能無後顧之憂的生活,希望透過各地夥伴的同齊努力,台灣的托育環境能更進步、更完善。
【幸福路上 時力相伴】2018-03-15
「時代力量公共托育政策連線成立記者會」
時代力量多位投入2018縣市議員選舉的參選人,今(15)共同召開「幸福路上 時力相伴」記者會,宣布組成各地「公共托育政策」的連線,共同發表對於托育議題的主張,包含公托平價普及、品質把關、資訊透明、勞動條件、活化閒置空間、在地需求與社區化等主軸。這是時代力量在2018年縣市議員選舉中,所組成的第一個政策連線,未來也將陸陸續續就各地所關心的共同問題,組成連線,一起解決。時代力量秘書長陳惠敏指出,我們從國會立法開始,一路到各地的實際執行,要做到「深入地方、因地制宜」。
時代力量秘書長陳惠敏表示,時代力量在2016年立委選舉時就曾提出14項議題領域的政策,但同時,面對全台各縣市、不同族群的不同情況,也需要考慮各地特性,才能順利推動中央的政策理念,而地方選舉正是進行這些討論的機會。陳惠敏指出,時代力量的縣市議員候選人並非單打獨鬥,而是一整個團隊,能夠綜合各地情況討論、分享,共同關注、彼此奧援,來提出符合各地需求的政策。因此,時代力量接下來也會就其他議題,陸續推出各項政策連線,豐富這次地方選舉的內容。
新北市第四選區(板橋區)議員參選人彭盛韶、第三選區(蘆洲區、三重區)議員參選人陳志明首先表示,新北黨部過去就曾對托幼議題舉行記者會,訴求普及、平價、用得到的公托。彭盛韶自己身為「新手爸爸」,指出雖然新北有最多的公托中心,但覆蓋率仍只有2%,且集中在都會區,也造成有抽中、沒抽中公托的費用負擔差距很大,民眾的相對剝奪感較重。因此,他們與民間團體也倡議建立社區化的托育機制,改變現存僅集中都會的機構化托育,讓較偏鄉民眾也能享有社區化托育服務。彭盛韶也說,目前「前瞻計畫」在新北僅劃定兩處要實行社區化托育,仍顯不足,希望新北市能趕快追上,擴充公托家園的覆蓋率。
台北市第四選區(中山區、大同區)議員參選人林亮君表示,雖然北市府過去已在津貼、服務部分做出不少努力,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她指出,目前仍然很多女性在生育後必須辭去工作、在家顧小孩,主要就是私幼價格與品質把關。林亮君說,日前發生的托嬰中心虐嬰事件讓人痛心,也顯示托育需要更好的評鑑機制,而評鑑不佳的中心也應有完整退場機制,必須強力監督。
桃園市第一選區(桃園區)議員參選人簡智翔指出,桃園是目前台灣少數出生率仍在成長的城市,也因此對托嬰及幼兒園的需求格外強烈。現在桃園市政府推出齊頭式的「一區一公托」,但這個政策目標其實大大落後於市民需求。簡智翔認為,公托的數量目標,應視行政區的人口數和實際需求來積極提高;對於尚未設立公托的其他行政區(例如桃園區),則應加速推動。
桃園市第七選區(中壢區)議員參選人劉祐龍則認為,由於都市計畫為學校用地所預留的空間明顯多於現今都市發展的需要,地方政府應盤點校園空間或閒置教室,予以釋出、活用,來設立公幼,並考量銜接小一教育的需求,是值得大力投資的方向。
新竹市第一選區(東區)議員參選人蔡惠婷也是在地媽媽,她表示,新竹縣市的公共幼托政策先天不足,本屆的相關政策才剛起步,時代力量會督促地方政府加快腳步,並額外要求落實稽查機制。新竹市生育率長年名列前茅,但不論在公托或幼教的設置上,都仍進度緩慢。新竹有大量年輕爸媽從外縣市移入,長輩無法就近照顧小孩,在托育費用上是一筆沉重負擔。
蔡惠婷指出,竹市的公私比仍維持在約2:8的比率,相較於教育部承諾要在2020年達成4:6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這過渡時期,如何強化整體幼教管理、提升幼教品質,就合格教師的任用、教師待遇、教學課程規劃、教學環境、飲食衛生、入學費用收取等進行確實訪查,是政府重要任務;唯有不分公幼、私幼、非營利幼稚園,一視同仁地做到品質把關、建立完善制度,才能有效地保障優良的幼教業者。
台中市第七選區(南屯區)參選人吳佩芸提醒,行政院目前預告推出的「私幼公共化」,不能忽略濫發補助而導致業者的誘因扭曲,因為對高端的私幼業者而言補貼公共化並無吸引力,卻容易讓經營能力較差者倚賴,使整體幼教品質受限。此外,私幼公共化的首年經費便估計中央需要約300億的政策預算,有排擠到原有及所屬部會其他預算之虞,不如用於實質提升公托、公幼,更能解決問題。
台中市第八選區(北屯區)議員參選人許皓甯進一步補充,家長真正需要的是安心的服務。私幼業者為營利機構,爭取擴大利潤非常合理,也有許多優良業者提供空氣清淨機來過濾空氣,但同時也有無照保母改名後繼續營業的狀況同時存在。這些爸媽的憂慮,並無法靠發放補助解決,政府應該負起責任,在品質上把關、提高公共托育的覆蓋率。
台南市第七選區(永康區)議員參選人林易瑩則提到,台南市公托資源不足、生育率普遍偏低,家長更在意孩子是否被照顧得宜,然而在教保員勞動條件方面,卻常常傳出「血汗教保員」的聲音,例如就有教保人員反映為維護孩童安全,托育從業人員卻須在周末加班清潔打掃學園的情形。林易瑩指出,在台中、新竹以及自己選區永康都有傳出虐童、虐嬰的相關事件,更顯得教保人員身心素質、勞動條件與情緒管理必須重視,才能保障托育品質,讓家長安心。
高雄市第四選區(左營區、楠梓區)議員參選人林子盟表示,高雄目前有9間非營利幼兒園,算是最早推行的地區,有相對豐富的在地經驗,政府未來也將增加28間,是一件好事。但是,高雄黨部也實際走訪幼托從業人員,發現仍有不少問題:首先,政府將工程跟服務分開發包,容易導致建築場館不符使用需求,反而增加進駐成本;而新增28間非營利幼兒園,是否有足夠數量的法人承接,也是問題。此外,少子化導致部分小學校園有閒置空間,應能釋出供幼托使用,但學校家長會不見得願意配合,還需要政府肩負責任、進一步溝通,才能促成。
高雄市第七選區(三民區)議員參選人林于凱指出,拓展公托需要長時間執行,而在目前資源仍然不足情況下,應該建置社區型的托育,作為公、私(家居保母)的中間選項,而社區型托育的人力從哪裡來?根據高雄市府數據,「爺孫保母」津貼就占了整體經費的43%,但其實只照顧了自己的小孩,若能加以挑選整合優質人力、拓展社區公共照護並進行經驗傳承,就能使社區型托育更有活力。
記者會最後,各縣市參選人分別將代表公共托育政策主軸的「蘋果」貼上象徵下一代成長茁壯的「大樹」,包含「深入地方、因地制宜」,「普及、平價、用得到」,「勞動條件我照顧」,「品質把關 ‧ 安心長大」,「透明資訊 ‧ 汰除劣幣」,「釋出蚊子館・托育普及化」,「補助不濫發・公托高覆蓋」及「在地需求・在地支持」等。陳惠敏也表示,接下來會進一步在舉辦在地的焦點論壇,邀請在地爸媽、業者、工作者一同坐下來交換意見,了解各地情形,提供不同的解方,以使政策更加完整也更可行,她也期許時代力量所提出的候選人,在未來進入議會後,能夠踏實地履行這些承諾。
林亮君
新北新時代 改革新力量
劉祐龍
簡智翔
蔡惠婷(小鳥老師)
許皓甯
吳佩芸
林于凱
林子盟 Lin Tzumeng
新聞連結:https://goo.gl/nqrbUJ
台南市家庭教育評鑑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生產再發現」講座
日期:105年3月26日(星期六)下午14:00~16:00
地點:成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1F數位講堂(台南市大學路1號雲平大樓)
與談人
江 盛 醫師 / 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陳鈺萍 醫師 / 許世賓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
官晨怡 / 雪城大學人類學博士、新手媽媽
主持人
徐書慧
臉書社團 「最溫柔的相遇-溫柔生產」創辦人
生產改革行動聯盟 祕書長
參加對象:無限制
費用:免費
主辦單位:生產改革行動聯盟
協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報名網址:https://goo.gl/rZ4thB
==========================================
有任何報名問題,請聯繫 黃小姐 0937-456974,或來信 showingspace@gmail.com詢問。
【好文推薦】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江盛,今天在台灣新生報發表了「亟待改革的分娩照護」( http://goo.gl/K2VAoG ),在第一線努力的他深知,產科醫師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為低風險產婦接生,所以醫師總在最後一刻才能出現、剪會陰成常態,如果能引進助產照護系統進入醫院體制,醫師就更能專注在高危險妊娠,他說:「醫師拯救一個瀕臨死亡線上的產婦,會比出現在兩萬個順產婦女面前的意義大的多。」
----
台灣女人、男人面臨懷孕、分娩、哺乳和嬰兒的照護問題遇到瓶頸已經很久,現行醫療體制下的產婦照護呈現斷裂、分割,雖有效率,但品質難以提升,無法滿足二十一世紀的需求,也造成貴族生產醫院此起彼落的現象。
許多進步前進的女人不再忍氣吞聲,要求改革的行動和聲音不斷,而少數熱情又熱心的助產師,她們在台灣南、北、離島及不同角落協助婦女在家、在醫院分娩,哺乳和嬰兒照護,形成一個小眾,但深植人心的改革契機。
二十一世紀台灣是一個小家庭盛行,高度都市化,而女人提供超過百分之五十工作人力的社會,還敢生小孩的女人值得更好的待遇。近年來,台灣嬰兒出生數起起伏伏,但從長期線圖來看,每年出生人數呈下降趨勢,從三十年前的四十多萬,降到目前的二十多萬,在孤鸞虎年,甚至跌到十六萬多的谷底。
但是,健保因為出生數減少而省下的費用,並沒有轉而挹注在女人生殖議題的照護上,更沒用在提高分娩照護的品質之上。三十年來,醫學中心的產房仍然一個樣子,健保床三人一間,三個產婦、三個男人,以及她們的家屬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叫聲與哭聲齊飛,產房共長天一色」。
產婦的隱私和尊嚴堪虞,有時胎死腹中和墮胎,那些走不同陽關道、獨木橋的女人和期待活產的女人都在一間;如果說台灣是文明國家,只要到醫院產房一瞧,看看健保如何對待分娩的女人,你的信心會動搖。
以醫師為分娩中心的照護體系問題重重,產科醫師過勞和壓力太大的問題無法解決,偏鄉的產科相關人力也很可憐;而醫學中心的產科醫師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在低風險分娩,他們也許賺得世界,醫院卻無法改善圍繞在高風險妊娠相關的軟、硬體建設和投資,三十年來,只見改變有限的產房、老舊的產檯、落伍的觀念、貧乏的緊急剖腹生產軟體和硬體建置。
台灣醫療先進的說法只是以管窺天的局部現象,也是自己人說給自己人聽的麻痺話;但是,只要把分娩這樁事放在先進國家水平比一比,真相就很清楚。
台灣以醫師替低危險產婦接生是昂貴、品質不高的制度,因為醫師總在胎頭要出生的最後一刻才出現,而剪會陰成了常態。耐心等待不是產科醫師的訓練內容,護理人員太早或太晚通知醫師經常招致責怪。醫師行為可以理解,因為其訓練過程所見及尊敬的都是那些扮演「終結者」的角色,崇拜能操作不同產鉗以及在手術台上化險為夷,扭轉乾坤的老師。
當生育率下降,數十年來省下的支出,衛福部應該祭出政策來改善婦女懷孕生產三十年難以改變的局面,這些包括扭轉醫師充任低危險接生的角色,應該引進較經濟,也合乎人類生產演化心理的助產照護系統。
當醫師能專注在高危險妊娠的昂貴事業上,才能維繫醫業救命的崇高;生產本來就是一件自然的事,醫師拯救一個瀕臨死亡線上的產婦,會比出現在兩萬個順產婦女面前的意義大的多。
分娩有一定比例的風險,試行幾年的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已經立法,將於今年六月三十日施行,改善台灣婦女分娩現狀進了一小步;但是,生產照護的品質需要進一步檢視,衛福部責無旁貸,應該加強使用健保和評鑑的力量,善用資源,督促醫院改善生產環境。
圖片攝影/Yada Liao
台南市家庭教育評鑑 在 臺南市家庭教育中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臺南市家庭教育中心, 台南市。 5135 個讚· 98 人正在談論這個· 386 個打卡次。台南市家庭教育中心歡迎您的蒞臨中心行政服務專線:221-0510或659-1068 家庭教育諮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