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芮吃台南
台南越來越多複合式經營的可愛小店舖𓉞
長榮陸橋旁的巷子裡有一家咖哩專賣店 這裡也是一間陶藝教室 看著架上的作品 燃起了下次要來這裡體驗製陶的念頭𓂃 𓈒𓏸
還有一隻來寄宿的店狗 憂鬱的表情應該逗笑了不少來取餐的客人吧₍ᐢ.ˬ.ᐢ₎
目前供應三種不同口味的咖哩 微微濃郁的香料感 是唰嘴不膩的好吃咖哩
餐點均附贈土巷經典紅茶 紅茶是古早味的我也喜歡♡
𓃈餐點需提前一日預訂 每日22:00結單
⚠️8/20~27店休 不要撲空囉!
- - - - -
🍛番茄奶油雞肉咖哩 $200
🥄沖繩塔口飯 $200
- - - - -
——————
ℹ️店家資訊
——————
#土巷新作
📍台南市北區長榮路五段187巷15號
🕰12:00~20:00
🅕🅑:土巷新作
ⒾⒼ:@clay_alley_
↠🍛↞
#tainanfood #Tainan #curryrice #台南 #台南美食 #台南咖啡 #台南咖啡廳 #台南美食地圖 #台南小吃 #台南食記 #台南早午餐 #台南便當 #台南午餐 #台南咖哩 #咖哩 #咖哩飯 #台南新店 #店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地心隱力立體創作展 藝術家吳宗彥專訪 這集除了專訪藝術家吳宗彥外,也特別訪問了他的好朋友兼工作室的搭檔 #木雕藝術家陳佩吟,他們從學生時代認識至今,請佩吟來談談宗彥作品的成長與改變。 「原質之圓」吳宗彥,以非具象造型和自然材質與地球對話 吳宗彥以非具象造型與自然材質做為創作...
台南陶藝教室 在 WaShiDa_C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WASHIDA Tainan 11週年展覽
“Symmetry Ideas”
WASHIDA台南店鋪的第11年,我們邀請很喜歡的藝術家陳向榮製作一系列陶藝作品,首次於台南的作品展出,為期二週的展覽期間,歡迎至店鋪參與。
展場:WASHIDA Tainan
地址:台南市衛民街65-1號
展期:8.14-8.28
時間:12:00-20:00
All ceramic arts are available for purchas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are interested.
---
About artist 陳向榮 Hsian Jung Chen
落腳於台北北投的藝術家陳向榮,在倫敦完成研究所學業後,於住家附近的社區陶藝教室學習,從此陶藝走進了向榮的生活。
2014年回台灣後,便持續創作,著名的作品 「向榮水果行 The fruit shop」、北投在地風味採集計劃,以中藥材為發想的「金草中藥行」等等,靈感大多是從日常生活出發,將常民文化元素反芻、轉譯,最後蘊生成為個人語彙,重新輸出。
https://thefruitshop.co
--
Ship worldwide 🚢
詢問商品Ask:
info@washia.co
台南陶藝教室 在 WaShiDa_C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WASHIDA Tainan 11週年展覽
“Symmetry Ideas”
WASHIDA台南店鋪的第11年,我們邀請很喜歡的藝術家陳向榮製作一系列陶藝作品,首次於台南的作品展出,為期二週的展覽期間,歡迎至店鋪參與。
展場:WASHIDA Tainan
地址:台南市衛民街65-1號
展期:8.14-8.28
時間:12:00-20:00
About artist 陳向榮 Hsian Jung Chen
落腳於台北北投的藝術家陳向榮,在倫敦完成研究所學業後,於住家附近的社區陶藝教室學習,從此陶藝走進了向榮的生活。
2014年回台灣後,便持續創作,著名的作品 「向榮水果行 The fruit shop」、北投在地風味採集計劃,以中藥材為發想的「金草中藥行」等等,靈感大多是從日常生活出發,將常民文化元素反芻、轉譯,最後蘊生成為個人語彙,重新輸出。
https://thefruitshop.co
--
Ship worldwide 🚢
詢問商品Ask:
info@washia.co
台南陶藝教室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地心隱力立體創作展 藝術家吳宗彥專訪
這集除了專訪藝術家吳宗彥外,也特別訪問了他的好朋友兼工作室的搭檔 #木雕藝術家陳佩吟,他們從學生時代認識至今,請佩吟來談談宗彥作品的成長與改變。
「原質之圓」吳宗彥,以非具象造型和自然材質與地球對話
吳宗彥以非具象造型與自然材質做為創作之初,本次展出以〝圓〞的造形為主要元素,嘗試與陶、石、木等不同地球的原生材質作結合,並與之對話,從日常生活中,將任何可能的物件轉換為藝術品,在不同地方與不同人們接觸,然後將感受以藝術創作刻劃出來。
以圓的形體和原生材質的結合
吳宗彥,屏東人,一直以來都嘗試著運用最簡化的造型來訴說想法,而本次展覽更是以圓的形體作為主要展出元素,圓是個完美的形,如同人想要達到自己認為完美的境界,去除圖像或外形的直接表達,試著讓觀者能夠有更多的思考與想像空間,藝術家再以圓的造形嘗試與陶、石、木等不同原生材質作結合,並與之對話,呈現出材質和造型本身交集變化後的結果,而這也一直都是藝術家吳宗彥所追求的,回歸自身,在不同地方與不同人們接觸,然後將感受以藝術創作刻劃出來。
來自屏東的兒時記憶
生於臺灣最南邊的太陽城屏東,從小話不多但喜歡親近大自然,吳宗彥因為住在郊區的三合院裡,所以有了許多機會接觸土、木頭等地球的原生材料,其溫潤的手感深藏在吳宗彥的兒時記憶中,而在學習過程前期都是以學業為主,並沒有特別想過未來的事情,但是當大學須選擇科系時,便開始回想自己所喜歡的事物,有日文、音樂、美術這三者,最後因緣際會之下,進入長榮大學美術學系,倘若不去算童年自己亂塗鴉或做立體勞作等,大學才是吳宗彥初次踏入藝術的學習之源。
從美術學系到藝術工作室
自長榮大學美術學系開始才算是初步踏入藝術學習旅程,大學中的藝術教育,對以前都沒接觸過的吳宗彥來說,是一件不太熟悉的事,由於大學階段學習的多樣性,不論是平面還是立體,電腦繪圖或者是設計,常在晚上宿舍門禁之前,才從教室忡忡離開,有時候甚至會直接待到早上,而模仿大自然是他最常創作的方式之一,抑或是將同學不要的廢料揀拾起來,並視為重要的材料,學習過程雖然不太容易,但「選擇自己所喜愛的,便會喜愛自己所選擇的」這句話常提醒著他,大學畢業前,因為想要繼續研究這充滿未知的藝術領域,所以進入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攻讀研究所,在這段期間更是深入探討自我創作,對於立體藝術更是義無反顧地愛上,這也更確定了吳宗彥想走的創作之路,並在畢業及退伍後,與木雕藝術家陳佩吟成立「心藝十三生活創藝」創作工作室。
發現生活中的可能,屬於吳宗彥的探索藝術
對吳宗彥而言,藝術是美感的衍伸,也是充滿樂趣的源頭,他喜歡到處旅遊,去經歷不同的感動,或者發現生活中的可能,那些常看到但卻很有趣的事物,回到創作中,吳宗彥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與方式作結合,從日常生活中,將任何可能的物件轉換為藝術品,不論是陶土、木頭、金屬還是石頭,以近似貧窮藝術的概念,去引發出那未知的可能,創作是一直存在,但有著許多已知與未知的形式,像是我們身處在地球,看似不變的大自然,卻始終有著無窮的變化,於是乎,以圓作為創作形式的想法漸漸誕生了。
從〝圓〞開始,不斷與陶土、木頭、石材對話
圓球在吳宗彥的創作中,起初是模仿自己所關注的地球,但持續創作後,發現圓球或許有自我的存在,從屏東出生,到了台南與台北念書,後來在澎湖當兵,目前位於苗栗三義開設工作室,在這不斷轉換環境的過程,像是球體般會持續前進與轉變方向,這樣的狀態也像在自己創作時的心態,會總是不斷地做不同的嘗試。而在創作時所使用的材質也都是大家都有機會碰到遇到的土、木、石,除了喜歡它們的色澤與溫潤外,在創作中總是能藉由對話而產生新的火花,這些屬於自然界的源頭,或許也代表著那最純粹的創作初衷。
暗房,獨特的展覽觀看形式
這次在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的展覽,主要是以不同方式展現土木石的原本樣貌,觀眾除了會看到打著燈並將作品放置於檯座上的展出方式外,一處無光的暗空間,搭配上黑色檯座,有別於前者展場的狀態,使觀者將平常所依賴的視覺趨近為零,藉由暗房形式改變展覽整體的調性,並顯示它們平常隱藏的另外一種能量,期望能讓大家在這樣的氛圍下,重新體悟自己所熟悉的自然,就像是地球的兩面,當一面是明亮的白晝,另一面則會是漆黑的晝夜,這兩種差異促使觀者去思考藝術不只來自生活,同樣也來自於新的感受,指的是不同觀看方式或角度的改變,會帶起另一種獨特的生活體驗,這想法來自於藝術家的創作過程與理念,吳宗彥認為藝術是屬於任何人,與觀者應該是非常緊密的存在,創作者只是藉著作品與展覽述說,讓觀者對自己認為熟習的事物有著新的感知與體認,而我們還是會不斷地探索,持續地認識這顆生命之星。
回歸到自然和地球本身
吳宗彥的創作源頭以非具象的造型與自然材質做為創作之初,而自然又回歸於地球本身,他認為的藝術始終出自於生活之中,但或許過於平凡,人們常會因科技資訊的繁多,而無法細細感受這些源自於自然之中的感動,所以藝術家希望藉由來自生活中能夠獲得的材料與材料本身的特性,再去思考如何呈現並凸顯材料的最佳展呈形式,然後經由展覽,讓藝術家與觀者再來一次新的冒險。(文:金車文藝中心)
吳宗彥簡歷:
2007 國立屏東高級中學畢業
2011 長榮大學美術學系畢業
2012~2014 擔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陶塑》助教
2014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碩士班畢業
2014~2015 服兵役、退伍
2015 與陳佩吟共同創立「心藝十三生活創藝」創作工作室
2015 苗栗縣銅鑼鄉新隆國民小學指導陶藝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