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教授終於取得他前所未有的聲量高度。
我在17年前,進台大政治系研究所的第一個學期,就修習張亞中教的兩岸政策專題。
當時他剛來台大任教不久,但相對於一般學術研究,他對「提出政治解方」更有興趣。當代學術體制下,其實並不鼓勵學者「提出解方」,能發表在期刊上的研究,多半是「以分析某個現象來與某理論對話」。
所以張亞中的課程,比較像是一個個的 pitch meeting,就是他對不同的人,發表他的「統一方法論」,針對他的「統一方法」,在對一群初入政治學領域的學子、學人,一次又一次地發表,在學子與他的對話、思辨中,他辯解、捍衛自己的「統一方法」。
當時,在課程評價上,有學長形容張亞中的課,「可以激起人對學術的熱情」,不知道那位學長的意思,是說張亞中的學術做得很扎實,所以讓人很嚮往,還是說,張亞中的學術做得不太到位,所以讓人有「你這樣都能拿到博士還在台大取得教職,那我一定更可以」的感嘆。我不確定,也沒定論。
在上課的時候,他喜歡的用詞是「駁倒」。
也就是,任何質疑他的言論,他都是以「駁倒」為目的。
他喜歡說,他把他的「兩岸統合論」的某個章節,拿去「大陸」某單位發表,有誰來對他提出質疑,他就以某某主張、範例「駁倒」對方。
他也很喜歡講「解決」。
就是,「你對我的主張所想到的可能質疑,我都已經想到了,而且我也想到一個你肯定能接受的論點,來駁斥你,你也一定會同意我,所以,你覺得我可能有的問題,我早已經解決了」。
如果這時候,對方還是無法接受他所謂的「解決」,他就會勸人「不要陷入我執」。
但也顯示,他真的相信「說服」這件事情,他似乎覺得,只要他能「說服」兩岸的領導人,這個統一大業,就能成了。
這在政治上,是個非常可愛,甚至天真的前提。
但其實他也從不諱言,他來台大教書,就是要把他的主張發揚光大,他要發起運動,他要影響政策,兩岸之所以沒有和平統一,就是因為大家都沒認真聽他講的話。
至於他為什麼可以在台大教書?只能說,在台大政治系,除了吳乃德、吳叡人這種學者不能進來教書以外,anything can happen。
所以他進台大沒多久,就開始發起反(台灣對美)軍購,後來也參加了任務型國大選舉、擔任洪秀柱主席的策士,在真的很關心政治的圈子裡,他似乎總是存在,但並沒有真的踏入到比較核心的政黨政策圈。
2005-2015,這段時間的張亞中,似乎在偏藍偏紅的世界很活躍,往返兩岸之間,也非常頻繁,但卻又不太受到國民黨的青睞。
我猜,他的明統立場,相對於馬英九與國民黨的暗統立場而言,不甚方便。
※
國民黨的暗統立場,是有明確路徑的。
想像一群人走到一條三岔路,其中有人往半空中,丟一根樹枝,掉下來的樹枝指向其中一條路,眾人於是就往這條路走。那根樹枝上,歪歪斜斜地寫著「九二共識」四個字。
這條路,雖然不是對的路,不是好的路,是一條我會起身反對的路,不過,他們相信是條路,而且,當時,很多人在走。
但是這條「九二共識暗統」路,卻在馬英九總統後期,沿路一起走的人越來越少,跟著一起走的台灣人發現,不太對勁,你不是說大家都會發財嗎?怎麼只有兩岸權貴在賺飽飽?怎麼那些台商紛紛把生意收起來逃跑了?
直到2019年初,习近平直接把這條路封死,「九二共識,此路不通」。
這時候的國民黨,已經在台灣的中央政治場域裡,在野了幾年,(雖然地方不受到太大的影響,國民黨取得地方議會多數,仍然輕而易舉),但在論述能力上,在整體的國家路線上,似乎並沒有任何檢討、改變。
面對美中新冷戰、全球疫情、東亞印太地緣政治新局,這些可以說是改變整個人類歷史的新趨勢,他們並沒有拿出新的論述、新的對策。
他們仍然在用十五年前的老路「九二共識」,這曾經在當年選舉中,像是魔咒一樣幫助馬英九當選總統大位的四字真言,雖然已經此路不通,已經法力盡失,但他們樂此不疲。
但,他們真正的危機,還不是九二共識,而是「只談下一場選舉」的問題。
※
國民黨人喜歡譏諷民進黨人,或是廣義的獨派說,「有種你就宣佈獨立啊」。
如果你在烤肉,你還在生火,有人在一旁說,「有種你就把肉放到烤架上啊!」
火還沒生起來,你把一塊生肉放到架上,肉也不會熟,你急什麼?要不就去幫我生火,要不就到一邊烘乾,你一直講,肉也不會比較快熟,而且,你是要跟我一起烤肉的同伴嗎?
但其實,這也表示,大家都知道,民進黨是要台獨的,也許不是現在宣佈獨立,但大家都有看到我們正在生火,而且火種燒得不錯旺,等炭再紅一點,也許可以放一塊肉來烤烤看。
我講明了我要烤肉,大家也知道我要烤肉,所以現階段重點只是,盡量排除生火的阻礙,盡快開始烤肉。
同伴們,可以幫準備飲料、甜點、切菜、備肉、備蝦,甚至準備一些我們沒想到要烤的好吃食物。
只在一旁唉唉叫都不出力,時候到了又搶著吃的人,也是有,不過,這種人永遠都存在。
※
好,國民黨的問題都不是這些。
國民黨的問題是,當民進黨要的是穩健台獨,那國民黨呢?
他無法說出自己要幹嘛。
這次國民黨黨主席選舉,除了張亞中以外,剩下的人,都在講「要贏得下場選舉」。
原本大家以為是朱立倫、江啓臣,半斤與八兩的世紀對決,沒想到,殺出了個張亞中,讓一切亂了套。
朱江的主張,是贏得下一場選舉。這乍聽之下,沒什麼問題,但是,贏了選舉以後,要幹嘛?
國民黨為什麼在野?國民黨在大型選舉中,不被青睞的原因是什麼?
韓流現象是利還是弊?
國民黨自己沒有了如「1998,沒有眼袋的馬英九」這樣的超級巨星,荒謬的政策立場經不起考驗,蜀中無大將,權力真空。
在「要贏得下場選舉」的朱江之外,卻有個人出來說「我不只要贏得下場選舉,我更要贏得兩岸中國人的千秋萬世」,這對青春期就灌注滿滿的中國人認同的中老年中華民國人來說,爆發力十足。
上面那句「千秋萬世」不是張亞中的話語,是我這陣子聽張亞中眾多訪談、辯論的感想。
張亞中這麼多年來,終於得到了他要的政治影響力,在國民黨黨主席選舉中呼風喚雨,這是他最接近權力核心的一次。他大概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從一個統派軍師,變成了可能的統派統帥。
與那些黨幹部不同的是,張亞中真的相信自己是中國人,他是個60年代國民黨教育下的好學生,他真的信了那一套東西。
※
「北京能接受嗎?」
國民黨主席辯論與相關討論裡,他們最常彼此質疑的一句話就是,「你這樣主張,北京能接受嗎?」
華盛頓能接受嗎?東京能接受嗎?華沙能接受嗎?布魯塞爾能接受嗎?孟買能接受嗎?
這些問題,在民進黨的主席選舉辯論裡,不會出現。
因為要當台灣這個國家的政黨主席,最重要,也唯一重要的問題,只有「台灣人民能接受嗎?」
不過,在國民黨主席的選舉裡,北京能不能接受,很重要。他們為什麼不是在北京辯論,也是很奇妙。
總之,不論是張亞中或是朱江,都在競相表示,自己的主張,北京最喜歡。
所以北京到底喜歡什麼? 我不知道,沒人知道,也許北京自己也很緊張。
我們只能說,目前已知,北京所喜歡的東西,分別是马云的錢、新疆的血,與香港的死。
這幾件事情,這些爭取北京喜歡的人,不論是張亞中、朱立倫、江啟臣,都不約而同地,沒說。
※
其實過去這段期間,我不乏讀到一些國民黨內部的青年世代的書寫,主張,就是「國民黨要在論述上,揚棄九二共識,真正本土化」。
他們對現狀的掌握、民意的理解、局勢的發展、政治的判斷,都頗有見地。
雖然我不同意,但是是我可以文明地對話的對象。
只可惜,這樣的聲音,不是來自國民黨的民代、政治人物,而是苦無出頭機會的青年幕僚。
並且這樣的聲音,他們光是講出來,就要遭受到來自自己黨內的無情攻擊。
※
張亞中在上節目受訪時,不斷反問,到底為什麼要指控「張亞中當選黨主席,國民黨會分裂」?
國民黨人,始終沒人敢回答張亞中這個問題,其實我可以回答。
國民黨裡面有很多「沒有真正統派信仰的本土派」,而且為數不少。
這些人表面上跟你講九二共識,但實際上,他們能撈則撈,能混則混,今天身為國民黨員,純粹巧合而已。這個問題,別的政黨也有。有些人是民進黨籍、民眾黨籍,也只是巧合而已。
堅壁清野的統派路線,雖然不至於讓國民黨分裂,但如果國民黨沒有讓追隨的幹部有分得到好處的感覺,有些人會跟不上來。應該是很多人都會跟不上來。
然後,他們就不小心跟著另一個邏輯前後不搭,但說話很大聲,優質電視台每天固定至少給他一則新聞的政治人物去了。
對國民黨幹部來說,唏哩呼嚕的講一些「兩岸和平」、「溫和對話」,但又不講明到底要幹嘛,這才是維繫住他們大家的共同利益。
而且,國民黨裡依靠「李登輝路線」而起的人,比比皆是,台灣各地方的議長、副議長、議員、前市長、前立委,現任縣市長、現任立委,幾乎無一倖免都是在李登輝當國民黨主席、總統的期間,釋放機會、提名、提拔、扶持起來的人物與其後代。
歷史無法一刀切割,尤其是國民黨的「結構」,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嘴巴上可以罵李登輝,但若要真的追殺李登輝的「餘孽」,恐怕現在國民黨在國會、地方議會、里長,甚至宮廟裡的理事,都要被點名批鬥,掃地出門。
他們擔心的是這個,他們搶救的也是這個。
國民黨這個影響台灣至深至遠的百年老店,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他們到底該放眼「下一場選舉」還是「兩岸中國人的千秋萬世」?
※
這些問題,雖然內容不同,但就概念上來說,國民黨有,民進黨或多或少,也有。
所以,我一個民進黨人看待這場國民黨主席選舉,不論結果如何,我並不幸災樂禍,也不見獵心喜。
只以此提醒關心台灣的朋友們,面對這些議題,我們要屏息關注,面對這些政黨發展的問題,戒之慎之。
※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開始到美國國家公園自助旅行」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沈正柔 內容簡介: 優勝美地、黃石、大峽谷、約書亞樹、火山口湖國家公園…… 美國國家公園擁有特殊的地理與人文環境,從壯麗峽谷與飛瀑,蒼茫鹽地,沉靜沙丘, 到巨柱仙人掌,原住民祕境聖湖等,蘊含世界珍貴的自然寶藏。 ...
「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張之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CoffeeTea&Jan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心得] 110年台大台師大歷史所心得- 看板graduat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112台大歷史所正取二考試心得- 研究所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心得] 2020 台大歷史所正取三心得文-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心得] 台大歷史所正取...轉自PTT-graduate板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心得] 關於準備史研所- graduat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Fw: [心得] 台大歷史所正取:) - 看板NTUHistory02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s post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心得】 歷史所七戰心得。 - 研究所板- WEB批踢踢。緣由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討論] 歷史所上課模式與生活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研究所考試準備】台大光電所榜首準備秘辛公開!! 大碩帶你 ...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台大歷史研究所的原因和症狀,PTT - 醫院診所網路醫療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網路上關於台大歷史考古題-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網路上關於台大歷史考古題-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網路上關於台大歷史考古題-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華府智庫資深總監易思安:中國擬用民間大型船艦運輸軍隊,最可能登陸台中港】
3Q辦公室編譯,同步刊載於 沃草 Watchout
《中共攻台大解密》作者、美國華府智庫「2049 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資深總監易思安( Ian Easton )近期發表 “Hostile Harbors: Taiwan’s Ports and PLA Invasion Plans” 一文,表示若解放軍要在侵臺戰爭中取得優勢,至少要讓 225 萬的軍隊登陸臺灣。為了實現這個戰史上從無前例的「超大型」登陸作戰,解放軍正積極研擬動用民用大型船艦運輸軍隊,以及奪取、佔領臺灣港口讓攻臺需要的超大規模登陸可能實現。高雄港、台北港等大型港口都可能是解放軍亟欲拿下的目標,但如果以港口設施及周邊地形地貌能為登陸帶來最大效益為考量,台中港最有可能是解放軍奪取與嘗試登陸的地點。
#超大型規模的侵略行動
易思安認為,中國對臺可能的侵略行動將是「超大型」規模,即便是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兩棲作戰如諾曼第登陸、沖繩島戰役,都無法和中國侵臺相比,因為前兩者的地形環境條件都相較臺灣容易登陸。臺灣的沿海地形除了易於防守外,全島僅有14個小型的海灘適合登陸,且都與懸崖或人口密集的城市接壤,況且由於長年受颱風、地震襲擊,臺灣的建物和橋樑都設計得足夠承受劇烈震動。
而這個擁有極端地理環境的島國,也充滿著武裝防禦的力量。文中指出,臺灣於戰時可以動員至少45萬反入侵部隊,雖然只有19萬的常備軍力,但擁有龐大後備軍力,並且在國家後備系統中有著大量民間機構和公司的人員,包括航空公司人員、推土機操作員、司機、船員等。同時,臺灣和中國分別擁有的籌碼,例如遠程導彈、網路及電子戰武器、無人機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生物、化學、放射物質)以及削弱對方經濟的能力,都讓臺海可能發生的衝突充滿難以量化的複雜因素,遑論雙方都有大量的公民居住在對方的領土上。
可以預期的是,在侵略臺灣的戰役中,中國將動員數以百萬計的武裝力量。為維持進攻的優勢(攻方比守方多3到5倍的人數)並考量臺灣的地形因素,假設臺灣有45萬守軍,中國可能要出動接近 225 萬人的軍隊,這便需要規模龐大的船艦數量來運輸作戰部隊穿越臺灣海峽,而這也是中國近年透過制定法律、催生國有企業主導的全球海運集團,以推進軍民融合戰略(military-civil fusion)的關鍵所在——掌握大量民用艦船,為支持對臺動武做準備。
#侵臺關鍵和解放軍戰略
根據解放軍內部研究分析,港口將是侵略臺灣的核心支點,因此中國投入大量資源研究並計畫如何佔領臺灣的港口,並評估臺灣防禦港口的計畫及能力。而解放軍研究人員判斷,臺灣軍方將把保衛本島的港口視為重中之重,除了在戰時將港口設為防禦據點、以射擊陣地網絡包圍港口外,若解放軍突破臺灣軍方設下的屏障,臺灣會採取非常措施確保港口的安全,包括以封鎖港口、摧毀碼頭等手段阻絕入侵者。
而中國也計畫了6種奪取臺灣港口的戰術,並評估其優缺點,包括:直接兩棲攻擊(Direct Amphibious Attacks)、間接兩棲攻擊(Indirect Amphibious Attacks)、掠海突襲(Sea-Skimming Raids)、空襲(Air Assaults)、橫向攻擊(Horizon Attacks)以及特種部隊滲透(Special Forces Infiltration)。根據各項戰術的優劣,中國軍事研究將其組合成一個綜合作戰方針,而其目標不僅在於奪取和佔領臺灣大型港口,更要盡快開放和使用港口以支持全面的侵略行動。
#解放軍在臺灣的準備和佔領目標
易思安指出,過去20年來中共在臺灣的主要港口設立代表辦公室、投資臺灣的港口建設項目、並獲得部分臺灣港口基礎建設的直接使用權,例如:在 2018 年中國中遠海運(COSCO Shipping)收購東方海外(Orient Overseas)後,取得了高雄「高明貨櫃碼頭」的控制權,高明貨櫃碼頭更使用與中國軍方關係密切的上海振華重工(ZPMC)製造的自動化智慧型起重機。除此之外,其他臺灣的港口,也大量使用來自中國中央直屬企業——中國交通建設集團(CCCC)子公司振華重工的起重機,去年夏天,CCCC 因其和解放軍的關係而被美國國防部列入黑名單。
易思安也示警,振華重工採用的自動化指揮和控制系統、卡車和貨櫃位置追蹤系統等自動監視數據,可能會被傳回中國,使中國軍方能持續收集臺灣港口的即時情報,中國官員和代理人在臺灣主要港口和當地商界建立關係,更可用於情報搜集和心理戰行動。
而臺灣有哪些港口可能成為解放軍的主要佔領目標呢?易思安評估,由於中國軍方會將目標擺在可以快速卸載主戰坦克和其他重型裝備的港口,並考量周遭相對平坦、輕度城市化的海灘及三角洲地形,「台中港」似乎會成為解放軍主要嘗試登陸的地點,而高雄港、麥寮港、台北港和安平港也在潛在目標之列。另外,由於臺灣的軍港基礎設施非常適合佔領後的推進行動,因此即便防禦嚴密,包含左營港在內的軍港也會成為解放軍全面攻擊、佔領的目標。
#臺灣的因應之道
從這份報告檢閱的研究和文件素材中,可以發現中國對侵略臺灣行動持有高度的重視和準備;對臺灣而言,則凸顯了保護自身免於中國脅迫的各項挑戰。易思安在文末提到,臺灣政府可以關閉中國控制的代表辦公室、檢視關鍵港口基礎設施、並為可能的解放軍港口入侵計畫做好準備,這包括部隊的訓練、後備戰力的改革、對公眾的教育等等,讓公民能識別、抵制解放軍的政治作戰,並在戰時做出貢獻。
易思安認為,美臺安全關係是兩岸領導人決策中最重要的戰略考量,美國和臺灣應該朝著正常、穩定和建設性的關係努力,美方可以派遣海軍陸戰隊和特種作戰部隊到臺灣執行長期訓練、聯絡任務,派遣高級將領參與和規劃港口的防禦演習。他也呼籲,美國應該持續擺脫過去在外交上孤立臺灣的政策——就像臺灣實際上是一個具有國際重要性的獨立國家一樣。
圖片為漢光36號演習臺中港防反特攻操演,軍聞社拍攝。
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準備再度當學生,老師是焦元溥,這代表我年輕了嗎?》
*疫情之後,儘管閲讀的時間增加,但我的知識領域很容易被歷史、國際政治經濟、文學⋯⋯過去的背景限制。
這些年來,一直有個心願,重回學校。再唸另一個領域,另一個學位。
2015年,我在麻省理工學院訪問時,曾經詢問我是否可以入研究所?他們的答案:你直接來當訪問學者。
2019年我在肺腺癌開刀後,抱著病不顧身體狀況圓夢,去了MIT,人生不能等。
在麻省理工學院我參加了一些討論小組,也上了由Norman Foster和Kent Larson合開的「世界貧民住宅計劃」「Robot Hotel」課程。本來計劃2020年秋天,轉至CSAIL人工智慧中心,但一場大流行中斷了我的求學過程。
好吧,天無絕人之路。我找到出路了!
先介紹一下我的老師,小我二十歲(Lord Norman Foster 可是90歲了),名字叫焦元溥。
他的父親和我同輩,但我成功地以一個鋭利挑眉的眼神讓焦元溥和他妺妹安溥(張懸)識相的稱我文茜姐。從此平行時光,遊走焦家兩代。
焦元溥如音樂百科全書,他的好學及堅持,包括被他的貓欺負,使他雖年紀輕輕,鬍子卻已白了一半。
他原來唸台大政治系,在美國拿到外交碩士學位:接著很快至英國國王學院,圓自小的夢,唸音樂博士⋯⋯博士論文主題研究是Rachmaninoff 。(可查詢)
他準備今年底前開缐上付費課程,而且橫跨音樂、歷史與文學作品,我知道即使在紐約,茱麗亞或是紐約大學也找不到這樣的課程和老師。
我們常常笑他,從小學就已經開始唸音樂博士班⋯⋯其實,玩笑中更多的是敬佩。
文化地位崇高如林懷民,如果想起和音樂有關的事,他腦海中的不二人選,也是:焦元溥。他以實力得到的是跨年齡者對他的尊敬。
焦元溥在十多年前,那麼年輕就訪問了幾乎所有全球鋼琴大師,結集成「遊藝黑白」經典之作。書中細數音樂家的故事、時代、性格及人生經歷,如何影響他們的演奏。那些大師當時願意接受一個來自台灣小伙子E Mail的訪問,只有一個理由:他們從他的問題中,看到了焦元溥對音樂的深度,以及對這些Pianist maestro大師鋼琴家,他已做足了功課。
這是一個那麼令人不能忍受,既匆促又淺碟的時代:但身為年輕世代的焦元溥卻如此逆風而行。
我們都知道,一個好的音樂家,不能沒有足夠的文化、特別是文學的想像力。
焦元溥此次的缐上課程,正是一個把他自己逼瘋,但給了我們最獨特且完美的:音樂&文學&歷史結合的課程。
他從19世紀開始,跨入廿世紀,從浪漫主義到爵士,流行⋯⋯細數音樂與時代的環環相扣。以及為什麼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流行音樂,古典音樂永遠不會消失?
以下是他的課程,我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特此分享:
各章節內容綱要: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yKxJG0jDbN9Rq-cBlT_O6ZwMIAKHg2q?fbclid=IwAR1fOQtq2AvabWv7Is3JfkMZzvv08y7RfNeZTgCU_DPNHNddz8-aefHFNKY
後面好像預告世界末日:
故事 X 聆賞 X 生活 | 焦元溥的 37 堂古典音樂課
#限時倒數計時6 天 3 小時 25 分 17 秒
課程介紹:http://go.sat.cool/3j5whn
#7/15-8/22 募資期間優於6折使用優惠碼「WorldNews」 可以折扣300元
我本來惟一不爽的是正式開課時間還要等一會。我的年齡,這樣的課程,等待,是一種折磨。
後來才發現,他毎日重讀文學經典,重看電影經典,然後再在從他的「百寶箱」中找出相關音樂。
一個老師如此盡心盡力,白了頭也白了鬍子⋯⋯這年頭,有比這種缐上課程,更幸福的選擇?
我沒有抱怨,只有一個答案是:板凳已經準備好,我的超速筆記手也已Ready。
我希望更多人,不要錯過這堂嚮宴,成為我的同班同學!(如果最老,我要當班長)
茜茜家族,全部報名了!
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開始到美國國家公園自助旅行」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沈正柔
內容簡介:
優勝美地、黃石、大峽谷、約書亞樹、火山口湖國家公園……
美國國家公園擁有特殊的地理與人文環境,從壯麗峽谷與飛瀑,蒼茫鹽地,沉靜沙丘,
到巨柱仙人掌,原住民祕境聖湖等,蘊含世界珍貴的自然寶藏。
資深旅遊作家沈正柔,數十年來旅遊美國國家公園的經驗無數,
細心準備了自助旅行必備的各種資訊,上至航空,下至路線、景點與食宿選擇,
搭配雅致生動的文筆,讀來趣味盎然,是一本實用性與深度性兼具的旅遊導覽書!
本書特色:
★作者旅遊經驗不藏私分享:
作者旅居美國多年,數十年來長期探訪美國國家公園,本書囊括的21處國家公園與國家保護區,每處皆有多次旅遊經驗。書中對於旅遊規畫、航班與機場設施、交通與路線安排、餐飲與住宿地點,甚至是通訊與緊急應變,都有說明,初次或是再次出遊美國國家公園者,都能從她的經驗分享中獲得寶貴的資訊。
★精選知名國家公園與國家保護地,任你暢遊:
以地理區域作為劃分,分為「太平洋西北」、「內華達山脈」、「西南沙漠」、「科羅拉多高原」與「洛磯山脈」。無論是想走入「海紅杉國家公園」,親見世界最高樹種「海紅杉」巨樹英姿;到冰與火的交界「雷尼爾國家公園」看看美國大陸覆蓋最多冰川的活火山;循著掏金客的足跡進入西半球最低點、具有高山與鹽地沙漠的「死亡谷國家公園」;或是到世界間歇泉最集中之處的「黃石國家公園」等,本書都為你準備好了。
★實用的交通指引:
若想輕鬆自由地遊逛美國國家公園,自駕是最便利的選擇!本書從各個國家公園鄰近機場的租車資訊,到前往國家公園的道路銜接,以及園區內景點路線串連,都逐一囊括,並提供QR Code掃描進入國家公園地圖,讓你可以提早下載使用。此外,若想利用大眾交通工具慢慢玩,書中也有各種交通車的介紹,如美鐵、灰狗巴士、園區穿梭車等。
★多元的旅遊知識:
從各個國家公園的地形成因、人文歷史,到園區內精采的旅遊景點與步道,作者都貼心彙整;圖文並茂地介紹園區內可見的特色動、植物,讓你實際走訪時能馬上認出這些珍奇又可愛的物種。
★詳細的園區資訊:
美國國家公園多位於偏遠地區,入園前事先認識環境是必要的。本書詳列各國家公園的開放時間、門票票價、所在位置、遊客中心、設施、每月均溫、最適旅遊季節、生活機能(飲食、旅館、營地)、通訊狀況等,讓你做足功課安心出遊。
作者簡介:沈正柔
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後,沒有像班上多數同學一樣去教書,而是到工廠學印刷。
獲得台大歷史研究所碩士後,還是不想步父母後塵當老師,選擇進入新聞界。
從中國時報、聯合報到美國洛杉磯世界日報,自比是不生苔的滾石。直到1999年,決定退出職場,專業旅行寫作。學生時期第一次旅遊美國國家公園還是菜鳥,但受到黃石及大峽谷的震撼,促成了一次次地重訪;旅居美國的20多年間,更走遍美國西岸國家公園,之後也是一再造訪,樂此不疲。
旅遊文章在海峽兩岸報紙、雜誌刊登不夠滿足,開始寫書分享經驗。《開始在加拿大自助旅行》、《開始在北京自助旅行》、《瑪雅金字塔的祕密》、《百變北京》、《加州》……從城市到州,再擴大到國家。或許在書中沒有找到黃金屋,但是海角天涯遊歷近20年,找到了自己,也親身體驗「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意義。
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CoffeeTea&Jan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政治系聽起來好可怕?!誤會了誤會了~身為一個正在讀政治與國際研究的的大學生,今天來聊聊我的科系到底在學些什麼,以及唸這個科系需要具備哪些特質和能力! 想把這個影片獻給正在猶豫徬徨不知道如何選系的準大學生,希望這個不專業分享能提供給你們一點參考和心理準備!【記得打開CC字幕喔】
✿ 影片後半段引用的是這本書: Global Politics: A New Introduction
Zehfuss, M. (2013) ‘Conclusion: what can we do to change the world?’ in Edkins, J. and Zehfuss, M. (Eds) Global Politics: A New Introduc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 不要問我的科系全名!!! (淚奔😣)
我的學校(Monash, Malaysia)去年做了科系的變動 所以網站上已經找不到這個科系了 我們最後這幾屆學生畢業後它就會永遠消失xD
如果你還是有興趣 最接近的管道是 [[ Bachelor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 主修選擇 Global Studies ]] 跟我唸的大概會有80-90%相似度
* 每週一晚上8點固定更新+週五不固定更新
*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coffeeteajane
* 我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offeeTeaJane/
* 推薦不膩之你們有機會一定去看的演出💛 https://www.shenyunperformingarts.org/
* 這不是一個贊助影片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
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112台大歷史所正取二考試心得- 研究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教授在出題的時候有看到各種答案的心理準備,也不會知道你是誰。所以就是厚臉皮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相關知識全部寫上去,必要時進行合理範圍內的猜測,如果 ... ... <看更多>
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心得] 2020 台大歷史所正取三心得文- 看板graduate 的推薦與評價
今年難得,台大偷跑,提早一天放榜。 我何其有幸,不只是榜上有名,更高居正取三。將自己的心情整理了一兩天,回顧一路走來的備考歷程,寫了這篇心得文。 ... <看更多>
台大歷史研究所準備 在 [心得] 110年台大台師大歷史所心得- 看板graduat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一、講在前面】
ptt研究所板前輩們留下的備考心得,給筆者不少指引和助,故考前筆暗自期許自己
若有幸上榜,一定要分享經驗,作為回饋、也作為其他同學可以參考的材料。
【二、背景】
112歷史系,當初是學測進來的,大三下學期才比較確定要往上升研究所,所以在其間
未有學士論文或是科技部計畫的規劃,不知道算不算晚起步?
大四上推甄台大推甄進入二階口試,但口試結束的當下心裡便有底大概無法錄取,最終也
以落榜告收。差不多是在那時候開始備考。
【三、成績】
考試我報名了台大、師大的歷史所兩間。兩邊的考試科目不太一樣
台大是世界、中國、台灣史+共同科目(作文+英文)
師大台灣史和中國史合在一起,世界史+共同科目(國文+英文)且有各自的加權方式
筆者成績如下:
師大(正取12位,備取4位):
中國史暨台灣 62
世界通史 57
史學方法 88
國文 75
英文 82
總分 71.15 正一
(錄取分數:60.65、備取分數:57.85)
台大(正取9位):
國文 83
英文A 64
中國史 68
台灣史 69
世界史 66
總分 276.5 正一
(錄取分數:211)
考完後覺得「考運」還是很重要的,至少沒遇到四題裡面兩題以上不會的狀況,頂多是兩
題不太有把握。
像是世界史是筆者最沒把握的科目,台大、師大都有出到我不熟悉的範圍(史學史)
但最後成績卻超乎預期,應該是我的答題策略對了。
我會優先把有把握的題目寫完,再留一些時間將沒把握的題目放到後面作答,盡可能的將
當時腦中想到的全寫上去,
如果考試一堂100分鐘的話,預計留給自己每題20-25分鐘,視題目熟悉程度分配多5分鐘
、少5分鐘。
【四、關於「書單」】
版上歷年的心得看下來,不乏百本以上的書籍、論文可以參考。這些都為一時之選、
多年以來的經典;但是若想在備考期間全部讀完、並且能在臨場作答時為己所用,我想還
是有些困難。
筆者認為,不如將自己大學以來讀過的書籍(包含歷史系必修、選修課老師推薦的書)好好
複習(最佳情況是這些讀過的書當初有留下摘要或筆記),輔以「通史」型著作,複習的過
程中,建立一套自己的讀書筆記,會比較有效率。
如果可以,再把這些書或文章摘要或作筆記一次,吸收才會扎實。
當然,考試還是有考試的讀法,這個部分我會在最後的心得補充。
下方是筆者備考時精讀、讀過、掃過的書。部分書籍下方加入簡短的心得,供同學參考
-中國史:
- 甘懷真:《中國通史》
台大師大圖書館的這本老早被借走,只好拜託同學從東吳借來,考前幾天讀了好幾遍,各
章節有附摘要,亦可為考試當天複習所用。真的很推這本
- 傅樂成:《中國通史(上) 》
史實豐富。通行多年的教科書,可作補充記憶所用。只找到上冊,所以我也只讀了上冊。
另外,從漢到唐我接觸過的書籍和課程比較少,所以也蠻仰賴這部分的內容的。
- 宫崎市定:《中國史》
參考用、補充記憶用。目錄部分有許多小標題,有哪些課題不熟可以直接翻到那頁複習,
文字意外流暢易讀。
-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 杜正勝:《周代城邦》
- 李峰的文章或書
-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高明士等:《隋唐史(國立空中大學) 》
- 鄧小南:《祖宗之法》
- 小島毅:《宋朝 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
- 卜正民:《縱樂的困惑》
- 何炳棣:《明清社會史論》
- 羅威廉:《中國最後的帝國》
- M. Meisner:《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 》
-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 余英時:《五四新論(部分篇章) 》
- 張灝:《時代的探索》
台灣史
- 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 ( 作通史的底本用,還可以看很多圖,心情比較愉悅
- 羽田正:《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 歐陽泰:《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
- 鄭惟中老師的文章 (最近好像出書了,我之前是讀他的文章,幫助很大,書還沒看
過,但先推
- 柯志明:《番頭家》《米糖相剋》
- 李文良:《清代南臺灣的移墾與客家社會》
- 陳翠蓮:《自治之夢》
- 呂紹理:《展示台灣》、《水螺響起》
- 陳培豐:《同化的同床異夢》
- 陳翠蓮:《重構二二八》
- 若林正丈:《戰後台灣政治史》
- 周婉窈:《轉型正義之路》 (目標是年輕讀者的史普讀物,但我覺得仍有不少幫助
- 玉山社:《典藏台灣史》系列 (可作為通史參考的套書,原住民史獨立一
- 商務:《課綱中的臺灣史》
世界史
- Philip Lee Ralph:《世界文明史》 前篇+後篇
- Anthony Grafton等:《The West》 (這本是同學推的,台大世界史有開過的教科
書,同學對這本摘要幫助很大
- Roland N. Stromberg :《西方現代思想史(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modern
Europe) 》
- C. Kelly:《羅馬帝國簡史》 (建議有羅馬政治史的一點基礎後再來看,畢竟這本
是分主題講的
- J. M. Bennett:《歐洲中世紀史》
- 劉金源:《法國史》
- Peter Gay:《啟蒙運動》
- 福井憲彥:《歐洲霸權的光與影》
- 彼得柏克:《製造路易十四》
- 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
- 馬克 費侯:《為什麼會有殖民地》
世界史真的很依賴自己和同學的筆記+考運了...,很明顯可以看到,近現代我幾乎放掉了
…非常危險,這邊能給的建議不多。
除此之外,或許可以找一本史學史讀,像是今年世界史和中國史就冷不防考了史學史相關
的題目,在準備時真的沒有預料到…
(師大)史學方法
- 王晴佳:《台灣史學五十年 (印象中是師大必修課的教科書
從歷年考古題可以觀察出來,基本上就是考研究取徑、史料運用、方法論、或史學史,這
些東西存在於各式論文和專書中,畢竟是做研究基本中的基本。而我答題主要仰賴大學期
間查資料、做報告的經驗,畢竟方法論還是經由實際操作後,才會比較了解方便之處或困
難點。這次有考數位人文、石刻研究、中國傳統史學體例…等等的題目,都是相對廣的題
目,不至於太過細瑣而無從作答。
網路資源:
- 甘懷真的台大網誌
- 吳展良的儒學網站、youtube頻道「心史齋」
- 歷史學柑仔店
- 其他網路上可以找到的歷史相關演講、公開課程…等等
前兩者是台大老師的網誌,收錄不少講錄和文章;吳老師還另有經營youtube,有豐富的
上課影片可以參考;歷史學柑仔店的史普性文章多由專家寫成,精要且易讀,對考試幫助
也很大。
有時候讀文字真的會讀到很疲乏,改用聽影片的方式吸收,反而比較容易記進去。
共同科目:
國文:
沒有特別準備
台大原本以為會考論說文,結果這次考散文改寫,偏記敘文。由於時間比較充裕,我就
盡可能寫多(不知道有沒有超過字數限制),順便練習寫申論題的手感。給分應該不會太嚴
格。
師大有考選擇題,大概是不會太刁難的難度,有些類似高中國教的國學常識,對歷史系
有接觸中國史的同學應該不至於太困難
選擇題、寫作題一起考,所以時間要稍微控制一下。我是先寫完選擇回過頭寫寫作題的。
英文:
接近沒準備。但為了熟悉題型,有寫過近5年的台大英文A考題,成績大概來回於50-70
之間。個人遇到的困難在單字,蠻多看不懂的,如果要準備的話,應該要專注於文法和閱
讀(吧?)。師大英文的難度比台大英文A簡單,重點一樣擺在文法應該比較妥當。
【五、心得】
在此分享一些讀書、應考的策略:
備考期間,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書讀不完」的感覺,其中一個比較技巧的方式是藉由書評
、導讀、推薦序、結論、研究回顧…等,快速理解一本著作的論點、貢獻和不足;當然,
雖然這方法相對不嚴謹,只是在有限的期間之內,不失為一種快速統整的策略。
再者,如果下定決心瞄準某所大學,不妨先確認該系所老師的研究領域、授課主題,一方
面是對系所所有基本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是讓自己準備的考試更有方向(畢竟就是這幾位
老師出題)。像是如果某系沒有教「非洲史」的老師,那麼考該領域的可能性也會相對較
低(不是不可能考,而是機率低)。反過來說,如果該系所某領域的教授比較多,那麼也可
以從而改變自己準備的重心,多了解該系所老師的專書、論文…等等。
最後,最好能找到三五好友一同複習,包括整理共同筆記、當面討論、考前擬達歷年考題
等等。畢竟大家讀的書肯定有不同,也會各有擅長的科目(像是我的世界史的近代早期~現
代、中國史的唐代就受到同學超多的幫助…),相輔相成一起進步絕對比閉門造車要好。
不僅是增進相關的知識,更可以舒緩備考的壓力。如果沒有師友的陪伴和鼓勵,遭遇備考
期間的撞牆期時,我可能就半途而廢了。這些感謝真的不是客套話,大四上從準備推甄到
準備試,真的受到太多人的幫助了。以上,願這篇文章能幫助到有需要的同學,祝一切順
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1.121.1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617981511.A.AF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