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當全職考生?
有天幫W律師去中原大學代課並分享考試心得,下課後有幾位同學問我幾個問題,也是之前不少網友丟我訊息的問題。
問題一:你當了幾年全職考生?回答:我沒當過全職考生,可能這樣才一直落榜。
問題二:不當全職考生如何準備考試?問答:我可能就是這樣才一直落榜。如果真要說,我後來體驗就是,減少刺激 (關掉FB與Line通知) 與思考如何有效率利用時間 (特別是零碎時間)。
我在以前公司時碰到一位神人,台大藥學系畢業應屆考上藥師,做了藥師後花了兩年準備公費留學,去俄羅斯念管理。他知道我之前考國家考試一直落榜,便很直白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你不先專心準備二年再工作?為什麼你不辭職去專心準備考試?」我當時回答:「如果可以,我還真想當全職考生,但是我沒有經濟後援。」
現在還是常有朋友或學生問我:你會建議建議當全職考生準備國家考試嗎?如果是研究生的話,我會建議他釐清想要在研究所期間完成的目標,如果是國家考試上榜的話,那就取得指導教授同意,降低研究功課而專心準備一年。請記得,考上後請記得回頭看看當初所釐清的目標,我身邊不少考上後就不拿研究所學位,幾年後常後悔自己沒有堅持拿碩士學位。
已經畢業面臨找工作的人,如果家人可以支援經濟又取得家人同意,那就好好專心準備一年或二年,有人說給自己一年期限才能破釜沉舟,另有人說給二年比較符合實際。工作幾年後,才覺得能夠僅專注在讀書學習上,真的是件幸福的事情,故可以當全職考生時要好好珍惜。
過了當初設定當全職考生的期限還沒考上的話,那就回去好好拿到研究所學位,或求職開始工作。千萬千萬不要當好幾年全職考生,如果當了好幾年全職考生還是落榜,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還有求職時更容易碰到障礙。請記得,人生不是只有國家考試這條路,好好走,總會有其他路的。不走,則永遠不會有出路。
#國家考試這條路
台大藥學系出路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韓市長上任第一天最大政績
#高雄二階輕軌停工
文/ 住在輕軌旁的讀者心聲
【關於輕軌的一些想法】
最近在新聞報導上,高雄的輕軌時常被拿出來說嘴惹爭議,而我們家就位於凱旋中華站步行5分鐘的路程,我想我應該有資格出來講些心得吧?
先從中國人的黃河流域說起,黃河全長約5,494公里,發源於青海省經過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共9個省份,最終注入渤海。而它的流域面積高達752,443平方公里之大,雖然他不是大中華唯一的起源,但它可以說是中華文明非常重要的搖籃。
為什麼會從黃河流域說起呢?仔細想想,古時候的生活,沒有水庫,沒有任何水路管線的時代,唯一方便我們生活的,就是住在有山、有水的地方,方便用來取水、洗衣、種植農作物、甚至捕捉魚類或海草類提供飽食。有山的森林則提供了男人打獵、採藥治病、以及休憩的地方或居住地。
從古代的人來看,自然而然會找他們方便生活的地方居住,那我們轉換到比較接近現代的清朝好了,就從台灣說起。
清朝政府於1887年成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負責籌辦臺灣鐵路的興建。原先所規劃的路線為雞籠(基隆)-臺北-竹塹(新竹)-臺南。首段營運路線由台北大稻埕至基隆,於1891年通車,配置機車4輛、客車14輛、無貨車,這也是縱貫線的開始。後續延伸至新竹的縱貫線路段於1893年通車,當時路線經過今日臺北大橋及三重、新莊。唯1891年巡撫劉銘傳去職,繼任巡撫邵友濂以臺灣財政困難,奏請清廷中止臺灣鐵路的興建,故路線在臺灣被日本接收前,僅完成基隆─新竹段。(以上資料由維基百科擷取)
截至2016年底,在台灣共有228個車站,而總營運里程為1,065公里,扣掉小站的不說,所有縣市的主要車站,在台灣50-80年代這段經濟起飛的時期,都是這段時間最重要的運輸樞紐,這些車站也是聚集了最多商家以及人口最集中的區域,因為方便人們南來北往,自然而然人群會往這地方移動居住,當然房價也會隨之上升。
1996年台北捷運正式營運,人口不再是集中在台北車站,感覺有點像是河流在古代時經歷了大地震之後有了更多的分流,當然以上這句存純屬玩笑話,建商在蓋房的構想自然而然會想找捷運站旁,因為方便,房價、買氣自然就會提升,在這個注重生活品質的現代,總算不用在火車站周遭交通堵塞的地方,生活品質自然就會提升,因為有了便利的交通,我一樣能通到我想去的地方。
時間拉到2007年的一月,高鐵正式營運,一開始因為從設計、發包、試營運,加上混合了法國、德國、日本的系統,都大大的增加對於高鐵的爭議性,高鐵系統如此複雜,也因此讓台灣消基會發起拒搭抵制,呼籲民眾「珍惜你的生命,不要當白老鼠。」但不可否認當時的政治,也是影響了爭議的一環。
高鐵主要的訴求是在於速度以及入站便利性,不像以往台北-高雄飛機,雖然只要40分,但班次以及登機程序也不如高鐵。現在藝人或是政客,哪個不是搭著高鐵趕通告的嗎?
跟台北捷運相差了12年的高雄捷運,總算在2008年的3月正式營運通車。我還記得2008的過年,正在試營運階段,那時我從小港機場站坐回我們家附近的凱旋站,好像13分左右(別嘴我時間,我憑印象),老實說當時搭乘真的沒什麼人,你要叫習慣騎車的高雄人以及工業為主的地方搭乘捷運,真的需要給我們一段時間,因為我在2007年退伍後的8年期間,也是工人一枚,但做工真的沒什麼,就是全身弄的髒髒的下班,就算我想搭捷運,我也不會想影響其他人,如下課學生及上班族....由於只有一條橘線、一條紅線,雖然會進入到市中心,但也因為只有十字狀,所以必須靠著公車來接駁捷運去不了的地方。
這對於大多數的高雄人來說,我想是比較困惑及無奈的地方吧!?但隨著時間的轉變、城市的轉型,高雄科學園區、路竹科學園區,城市觀光的轉型,都大大的提升民眾或是及遊客搭捷運的意願。也讓高捷一開始的盈虧到現在轉為盈餘,在2017年清光了4900萬的虧損,連續第二年的盈餘。
在2015年同樣被受爭議的輕軌浮出路面了,因為是在路上行走,大大的影響行車的不變,原本就分成兩條的凱旋路,號誌在有了輕軌之後,等待的時間又更長了,但有別於捷運,輕軌的成本是捷運的十分之一,而且也是全台灣的第一條輕軌,區域範圍正好環繞著捷運的十字狀,我還是欣然接受了,每天都會經過輕軌軌道的我,老實說搭車的人沒有想像中的少,平日大多是外地遊客、高雄科學園區上班、以及瑞祥高中學生,而在假日主要的都是從凱旋路出發經由夢時代、高雄展覽館、光榮碼頭、真愛碼頭、駁二、哈瑪星(西子灣)的遊客,人潮真的不算少,今年有一天平日,我帶著從台南來的姐姐以及他女兒,一起來高雄體驗輕軌,從駁二坐到高雄展覽館,平日下午時段,至少坐的位置也都是滿的,途中也看到很多人眼中所說的,浪費錢的蚊子館建築物一棟一棟蓋,雖然我也不曉得那是什麼,但看的出是想利用交通來發展周遭觀光,進而促進觀光產業。
至於輕軌延伸的美術館,甚至到交通壅塞的大順路,我不知道未來會是如何,但如果是真的會影響少數人生活,而創造高雄的交通觀光產業,我相信是多數人所樂見的。
但這也證實了,從過去到現在,哪個地方不是先有港口、河流、車站,才有繁華?
雖然輕軌還處在爭議階段,但讓我們拭目以待,因為全台的焦點都在高雄了,畢竟背上有如要考台大醫學系的光環,會有點壓力。
不喜歡住在空汙的環境,又喜歡騎車便利性,排斥了不會造成污染的輕軌及捷運,這樣不是很矛盾嗎?一般人只會指責政策不對,卻沒有改變政策的構想,以及承擔責任的資格。
每個政黨都會有各自的支持者,我們不該是因為喜歡政黨,而去支持政策;而是要支持喜歡的政策,而去投給心中的那一個人。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選票去改變我們所想要的,但所有的一切,也是自己手上的選票去承擔,不管高雄未來變的如何,只希望高雄能越來越好,而自己的薪水麻煩自己去掙,你能力不夠的話,也不會因為政府很強讓你賺很多錢,等待改變的時間,不如去提升自己。
台大藥學系出路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韓市長上任第一天最大政績
#高雄二階輕軌停工
文/ 住在輕軌旁的讀者心聲
【關於輕軌的一些想法】
最近在新聞報導上,高雄的輕軌時常被拿出來說嘴惹爭議,而我們家就位於凱旋中華站步行5分鐘的路程,我想我應該有資格出來講些心得吧?
先從中國人的黃河流域說起,黃河全長約5,494公里,發源於青海省經過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共9個省份,最終注入渤海。而它的流域面積高達752,443平方公里之大,雖然他不是大中華唯一的起源,但它可以說是中華文明非常重要的搖籃。
為什麼會從黃河流域說起呢?仔細想想,古時候的生活,沒有水庫,沒有任何水路管線的時代,唯一方便我們生活的,就是住在有山、有水的地方,方便用來取水、洗衣、種植農作物、甚至捕捉魚類或海草類提供飽食。有山的森林則提供了男人打獵、採藥治病、以及休憩的地方或居住地。
從古代的人來看,自然而然會找他們方便生活的地方居住,那我們轉換到比較接近現代的清朝好了,就從台灣說起。
清朝政府於1887年成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負責籌辦臺灣鐵路的興建。原先所規劃的路線為雞籠(基隆)-臺北-竹塹(新竹)-臺南。首段營運路線由台北大稻埕至基隆,於1891年通車,配置機車4輛、客車14輛、無貨車,這也是縱貫線的開始。後續延伸至新竹的縱貫線路段於1893年通車,當時路線經過今日臺北大橋及三重、新莊。唯1891年巡撫劉銘傳去職,繼任巡撫邵友濂以臺灣財政困難,奏請清廷中止臺灣鐵路的興建,故路線在臺灣被日本接收前,僅完成基隆─新竹段。(以上資料由維基百科擷取)
截至2016年底,在台灣共有228個車站,而總營運里程為1,065公里,扣掉小站的不說,所有縣市的主要車站,在台灣50-80年代這段經濟起飛的時期,都是這段時間最重要的運輸樞紐,這些車站也是聚集了最多商家以及人口最集中的區域,因為方便人們南來北往,自然而然人群會往這地方移動居住,當然房價也會隨之上升。
1996年台北捷運正式營運,人口不再是集中在台北車站,感覺有點像是河流在古代時經歷了大地震之後有了更多的分流,當然以上這句存純屬玩笑話,建商在蓋房的構想自然而然會想找捷運站旁,因為方便,房價、買氣自然就會提升,在這個注重生活品質的現代,總算不用在火車站周遭交通堵塞的地方,生活品質自然就會提升,因為有了便利的交通,我一樣能通到我想去的地方。
時間拉到2007年的一月,高鐵正式營運,一開始因為從設計、發包、試營運,加上混合了法國、德國、日本的系統,都大大的增加對於高鐵的爭議性,高鐵系統如此複雜,也因此讓台灣消基會發起拒搭抵制,呼籲民眾「珍惜你的生命,不要當白老鼠。」但不可否認當時的政治,也是影響了爭議的一環。
高鐵主要的訴求是在於速度以及入站便利性,不像以往台北-高雄飛機,雖然只要40分,但班次以及登機程序也不如高鐵。現在藝人或是政客,哪個不是搭著高鐵趕通告的嗎?
跟台北捷運相差了12年的高雄捷運,總算在2008年的3月正式營運通車。我還記得2008的過年,正在試營運階段,那時我從小港機場站坐回我們家附近的凱旋站,好像13分左右(別嘴我時間,我憑印象),老實說當時搭乘真的沒什麼人,你要叫習慣騎車的高雄人以及工業為主的地方搭乘捷運,真的需要給我們一段時間,因為我在2007年退伍後的8年期間,也是工人一枚,但做工真的沒什麼,就是全身弄的髒髒的下班,就算我想搭捷運,我也不會想影響其他人,如下課學生及上班族....由於只有一條橘線、一條紅線,雖然會進入到市中心,但也因為只有十字狀,所以必須靠著公車來接駁捷運去不了的地方。
這對於大多數的高雄人來說,我想是比較困惑及無奈的地方吧!?但隨著時間的轉變、城市的轉型,高雄科學園區、路竹科學園區,城市觀光的轉型,都大大的提升民眾或是及遊客搭捷運的意願。也讓高捷一開始的盈虧到現在轉為盈餘,在2017年清光了4900萬的虧損,連續第二年的盈餘。
在2015年同樣被受爭議的輕軌浮出路面了,因為是在路上行走,大大的影響行車的不變,原本就分成兩條的凱旋路,號誌在有了輕軌之後,等待的時間又更長了,但有別於捷運,輕軌的成本是捷運的十分之一,而且也是全台灣的第一條輕軌,區域範圍正好環繞著捷運的十字狀,我還是欣然接受了,每天都會經過輕軌軌道的我,老實說搭車的人沒有想像中的少,平日大多是外地遊客、高雄科學園區上班、以及瑞祥高中學生,而在假日主要的都是從凱旋路出發經由夢時代、高雄展覽館、光榮碼頭、真愛碼頭、駁二、哈瑪星(西子灣)的遊客,人潮真的不算少,今年有一天平日,我帶著從台南來的姐姐以及他女兒,一起來高雄體驗輕軌,從駁二坐到高雄展覽館,平日下午時段,至少坐的位置也都是滿的,途中也看到很多人眼中所說的,浪費錢的蚊子館建築物一棟一棟蓋,雖然我也不曉得那是什麼,但看的出是想利用交通來發展周遭觀光,進而促進觀光產業。
至於輕軌延伸的美術館,甚至到交通壅塞的大順路,我不知道未來會是如何,但如果是真的會影響少數人生活,而創造高雄的交通觀光產業,我相信是多數人所樂見的。
但這也證實了,從過去到現在,哪個地方不是先有港口、河流、車站,才有繁華?
雖然輕軌還處在爭議階段,但讓我們拭目以待,因為全台的焦點都在高雄了,畢竟背上有如要考台大醫學系的光環,會有點壓力。
不喜歡住在空汙的環境,又喜歡騎車便利性,排斥了不會造成污染的輕軌及捷運,這樣不是很矛盾嗎?一般人只會指責政策不對,卻沒有改變政策的構想,以及承擔責任的資格。
每個政黨都會有各自的支持者,我們不該是因為喜歡政黨,而去支持政策;而是要支持喜歡的政策,而去投給心中的那一個人。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選票去改變我們所想要的,但所有的一切,也是自己手上的選票去承擔,不管高雄未來變的如何,只希望高雄能越來越好,而自己的薪水麻煩自己去掙,你能力不夠的話,也不會因為政府很強讓你賺很多錢,等待改變的時間,不如去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