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內扣總開銷是對基金未來績效最有力的預測因子。
本文整理2020全年,台灣投信業者發行的基金所收取的內扣總開銷。我們專注內扣費用超高的基金族群。因為高費用,有帶來較差績效的傾向。(註)
沿用去年的分類方法,我將這些基金收費依其收費多寡,分成”聖母峰等級”、”玉山等級”、”101等級”。
首先是收費高昂可比擬聖母峰高度的基金。這些基金年內扣總開銷高達5%以上。可見下表:
台新印度基金以單年10.31%的內扣總開銷,拔得頭籌,成為2020全年台灣投信費用最高的基金。
台新印度基金10.31%的內扣總開銷,除了2%的經理費之外,最重要的地方在於有一項高達5.38%的”其它費用”。再加上其他項目,形成超過10%的費用成本。
操作一支基金可以操作到需要10%以上的費用,到底是為了費用收入而成立基金,還是為了幫投資人獲取收益而成立基金呢?
瀚亞2026收益優化傘型基金之美元保本與南非幣保本基金,都有6%以上的全年內扣總開銷。
根據基金公司資料,這兩支基金的經理費都”只有”1%
為何會出現6%以上的超高內扣費用呢?
理由在於,投信投顧公會網站的資料顯示這兩支基金的經理費根本不是1%,而分別是6.52%跟6.46%。
一年收取6%經理費的理由在於,該基金公司要在基金成立的期初,就將這兩支基金預計的存續期間,也就是六年,每年1%的經理費,總共6%一次收齊。
目前美國五年期公債殖利率是0.79%。六年期間,花費每年1%的成本,要如何保本?
可說是個”有趣”的問題。
統一中小基金跟瀚亞菁華基金分別收取5.11%跟5.10%的內扣總開銷。問題都出在本來就已經太貴的經理費(1.6%),加上頻繁交易形成的過高交易成本。
聖母峰之後,接下來是收費等級與玉山同高的基金,也就是每年內扣總開銷4%到5%之間的基金。
付出太高的費用會有嚴重的報酬減損效果,你以為你在投資股市,其實高費用會確定你拿不到高風險資產的對應報酬。
而這還是高風險資產有好成果的時候。有人可以跟你保證高風險資產一定賺錢,獲利一定比較高嗎?
(假如有人提出這種保證的話,你可以確定的是,他大概不太了解”風險”是什麼意思)
儘管我已經連續幾年將這些高費用基金列表並寫成文章,但可以看到2020高收費基金數量有增無減。各家業者可說是毫不忌諱自家基金榜上有名。
為什麼?
因為不在意投資成本,以為費用沒關係的台灣投資人,還是佔了絕大多數。
不要天真的以為基金業者會”主動”改善高內扣費用問題。在費用方面,他們是全然的被動。因為那就是他們的獲利,他們的收入。投資人假如沒有覺醒,沒有提出要求,他們是不會改進的。
選擇低費用投資工具,不僅可以保護你自身的資產,也等於大聲的對業者的高收費行徑說"No"。
完整表格與討論,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1/05/2020_01939124745.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
台新印度基金 在 基金市場大觀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新印度基金7/19開募,上限60億元 】,有助推升印度股市中長期漲升行情。
台新印度基金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宜,及《築巢人》、《幸福定格》導演沈可尚也曾參與黃明川電影的拍攝、製作。
有感於90年代台灣電影普遍性的匱乏與單薄,投資方往往只要求商業的成功,而無視於藝術成就,黃明川決心投入獨立製片電影的創作,從《西部來的人》原住民遠古神話與社會處境,到《寶島大夢》戳破軍國神話和直搗黑幕深處,乃至於《破輪胎》以電影中的電影形式探索公共藝術,三部曲完整地體現、紀錄90年代的強烈騷動。經歷三次傾家蕩產又再起的黃明川,儼然台灣電影界的韋納.荷索,充滿無比強悍的創作意志。
如同返台時與過去(平面、商業攝影)決斷的作為,在拍完《破輪胎》後,黃明川捨棄劇情長片,將全部火力轉向紀錄片,拍攝文學家、詩人、藝術家。在當時,藝術紀錄片完全是處女之地,充滿無限可能與自由,因此引起他的興趣。他以為90年代不只是混亂的年代,也是藝文啟動慾望最高的時代。紀錄片不只有凝視各種現實衝突、體制悲劇和戰亂,黃明川更想紀錄藝術家們如何創造、又如何生活。
2018年黃明川的新作《給自己的情書》,結合紀錄片與劇情片兩種形式,以女性觀點為主。黃明川表示,對女性經驗的關注,並非突如其來,是長期的觀察與體悟,早在《神話三部曲》時,女主角都比男性腦筋更為清楚,且勇往直前地開拓命運,便可以見得。而他正在進行的影像計畫是紀錄國際女詩人,包含台灣、伊朗、印度、東南亞等地,她們在社會參與的角色。
而黃明川浸淫多年的藝術家紀錄片,也繳出傲人的成績單,作品繁多,涵蓋面向亦廣,且幾乎是全景觀的收攬,如14集的《解放前衛》堪稱台灣藝術家風起雲湧的時代切片,《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宏大而深遠,將詩人們的口音視為寶藏,予以妥善留存,《櫻之聲》更是台灣最後一批跨語詩人絕無僅有的影像紀錄。
他總是花費許多時間去紀錄創作者的聲影,《肉身搏天》拍了5年,《櫻之聲》從1994到2002持續思索跨語詩人的呈現,《解放前衛》每一位藝術家大多跟拍4年,如此才能有時間的厚度,才能真正深入精神脈絡與社會連結。他深悉任何潮流都會消逝,再怎麼前衛多年以後仍然會變成過時,然而時代的體驗是不可逆的,對黃明川來說,每一個時代的訊息,每一種獨特珍貴的經驗,都是紀錄片最無從取代的特質,也方有可能抵擋得住時間的改變。
小檔案
黃明川,知名紀錄片導演,倡導台灣獨立製片及藝術紀錄片的先驅。
1955年生於嘉義,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藝術聯盟主修石版畫,又於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學院主修美術、攝影。曾任國藝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之電影基金會董事及顧問、台新藝術之視覺藝術獎國際決選團主席、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華視董事、電影中心董事,2008年至2010年間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現正生活於臺北,為黃明川電影視訊有限公司負責人,以及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藝術總監。
1983年曾獲第一屆雄獅美術評論新人首獎,後並撰寫〈台灣攝影史簡論〉,涵蓋清、日兩個時代,係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篇攝影史。90年代第一位拍攝台灣的228建碑風潮,完成《碑林二二八》。
1989年起至1999年完成三部獨立製作之電影劇情長片《西部來的人》、《寶島大夢》及《破輪胎》,先後獲夏威夷國際影展、新加坡影展、金馬獎影展等國內外最佳攝影獎、銀幕獎及評審團獎項的肯定。劇情短片《鹿港情深》及《1995後工業藝術祭》等受邀參加香港電影節、溫哥華電影節、鹿特丹等國際知名影展;釜山國際影展與香港獨立影展亦均擧辦過他三部劇情片的回顧專題
。
黃明川30多年來長期聚焦於台灣當代藝術人文紀錄片的拍攝,策劃並完成過《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1999-2009)、《裝置藝術十年》(1995-2004)、《地景風雲》(1993-2005)、《台灣數位藝術新浪潮》、《台灣前輩美術家》、《飛越科技藝術》等紀錄片系列,於華視和公共電視播映。另外,尚有四位本土小說家《賴和》、《楊逵》、《東方白》、《林雙不》(1993-1997)專輯系列紀錄片。2003年藝術紀錄片《解放前衛》共14集,榮獲第一屆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獎」年度首獎。
2010年完成台灣日據時代跨語作家《黃靈芝與錦連》、《陳千武、林亨泰與羅浪》身影之文學家紀錄片,最近完成最後一群跨語詩人的追踪,發表《櫻之聲》(1994-2016)。
2011年起自製新紀錄長片系列,計有《縱花烈放》、《辛辣國族》、《一個女藝術家之死》、《詩藝親親》、《櫻之聲》等,近期來回美國與台灣,拍攝紐約台裔行爲藝術家與其環保意識強烈的作品,製作《肉身搏天》紀錄片。此外也接受高雄市立美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等之委託,拍攝多部藝術家與攝影家之短片及國家影音檔案;他於2014年為他的出生地嘉義市建立亞洲第一個《國
際藝術紀錄影展》至今,並爲嘉義市拍攝兩部美術相關的紀錄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q7os6BLa6g/hqdefault.jpg)
台新印度基金 在 台新印度基金 的推薦與評價
台新印度基金,基金淨值走勢圖,鉅亨網原物料,富蘭克林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季配,統一龍馬基金,廣藝基金會徵才,一粒麥子基金會宜蘭,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是什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