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萍醫師與好孕工作室的夥伴們,在政府願意改善女性孕產環境前,提供給產家們醫師與助產師共同照護的生產。
希望有朝一日,這樣的生產方式是「常規」!
http://www.mombaby.com.tw/m/article.php?id=5090
【以共照計畫改善女性孕產環境】昨天(5/4)生動盟成員於「改善少子女化政策方向公聽會發言」,提出由醫師和助產師共同照顧產婦的多元友善生產模式,讓不分階級、經濟能力的女性,從產檢、待產、到產後,都可以得到助產師的專業諮詢和照護,讓婦產科醫師能專注於高危險妊娠的醫護。(發言全文: https://goo.gl/KVgquM )
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寶靜昨日回應:將召開高階主管會議,針對共照制度提出檢討,若能因此提升家庭生產意願,將會重新評估是否要重新啟動該制度。(報導參考: https://goo.gl/zVCcwb )
回顧曾在國內6家醫院施行半年的「友善多元溫柔生產醫院試辦計畫」,輔導助產師進入醫院協助產婦照顧,執行過程中,接受過共照計畫的婦女有極高比例提高再次生產的意願。
但如同曾參與這項計畫的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所教授高美玲所提醒,當初6家醫院的試辦計畫只有半年,礙於經費及助產師人力不足導致試辦計畫做不下去,與醫院配合計畫的助產師,多是身兼護理人員的工作,導致他們一併要接生又要兼顧醫院內的輪班,起初還撐下去,3個月後體力幾乎都無法負荷。且衛福部採取一年核定,原訂三年計畫,每年都要重新核定,核定結束後錢撥下來又是半年後的事情,導致參與計畫的人員就算有熱情也興致缺缺。
生動盟呼籲,衛生福利部能看見英國、法國、德國、瑞典、丹麥、澳洲、紐西蘭等生育率高於台灣的的先進國家,都是採用這個共照制度,改善台灣婦女孕產環境,才能有助提高生育率。
另推薦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江盛好文「亟待改革的分娩照護」: https://goo.gl/RiaD0o
「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 在 [討論] 馬偕權威來台東服務?? - 看板medache 的評價
- 關於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 在 台東馬偕產房打卡專頁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 在 台東馬偕門診表-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 的評價
- 關於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 在 台東營業26年婦產科診所吹熄燈號2018-03-14 TITV 原視新聞 的評價
- 關於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 在 台東馬偕醫院醫師介紹 :: 現在要去哪裡提錢 的評價
- 關於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 在 台東馬偕醫師簡介 :: 牙醫評價網 的評價
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要自己發聲~
我們的生產,我們自己!
[要改善生產環境,孕婦自己要發聲,而且聲音要更大才能被聽見]
生動盟於3月26日在台南成大舉辦第一場【生產再發現講座】,與談人包括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江盛、許世賓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陳鈺萍,還有剛當上新手媽媽的雪城大學人類學博士官晨怡,以下是講座的文字版紀錄,和各位關心生產的朋友分享。
---
「生產一定要這麼慘嗎?不是的,只是台灣的女人們似乎沒有太多選擇。」主持人書慧在論壇一開始就點出了台灣婦女心中的痛。
陳鈺萍分析,生產方式在近百年起了大變化:過去的女性能以自己步調生產,現代的生產卻好像進入工廠,彷彿母子均安就算完成。有許多在產程中常見的處置其實都是不必要的。很多科學證據很像女性選擇的結果,但其實是女性無法選擇的結果。
例如,生產其實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姿勢,但許多產婦只能在床上從頭躺到尾。又或者,寶寶一出生就被強力吸球吸口鼻的動作,其實非常粗暴,也非必要,甚至可能導致寶寶受傷,並造成寶寶吸奶的困難。另外,台灣幾乎百分之百執行的剪會陰,也非必要。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的臨床指引,從2006年就開始限制使用會陰切開術,到2013年的更新版,已累積更多支持限制使用的醫學實證。當寶寶的頭順勢來到陰道口,外陰部會自然延展,寶寶順勢滑出,在保護得當的情況下,不見得會有嚴重的裂傷。以上種種,都說明了擬定生產計畫書細節對產婦與接生者的重要性,在不影響安全情況下,接生者應該要盡量符合產婦的想望。
在台東服務的江盛醫生,則談到台灣生育率這幾十年來明顯下降,節省的支出卻沒有用在改善婦女的生育環境,生產時的健保床依然三個人一間,不但忽略隱私,產房硬體設施也沒有改善,而醫療資源上的不平等在偏鄉地區尤其明顯。他認為台灣以醫生替低危產婦接生是昂貴與品質不高的制度,因為醫生常在產婦生產最後一刻才出現。產科醫生應該花更多精力關注高危險的產婦,拯救一個瀕臨死亡的產婦,比出現在大多數的低危產婦面前要更有意義,「要改善目前的生產環境,孕婦自己的聲音要出現,而且要聲音更大才能被聽見。」
身兼研究者與新手媽媽的官晨怡博士,從自己的研究中深刻體會台灣醫療過度介入生產的情況,她引述一位美國人類學家的話說「生產是對人類最具深刻影響的生命經驗,在當代卻也能是最讓人感到失能的經驗。」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醫療介入,也期望以最溫柔的方式迎接寶寶(避開推肚子、催生),她選擇以居家生產迎接自己的第一個寶寶,這場生產猶如一場party,沒有病人服也沒有藥水味,只有在熟悉環境裡,被親友環繞著,一面在產球上話家常,一面以非藥物的方式減痛,她能順應身體的感覺,以自己最舒適的姿勢生產,她強調:「一個安全、安心,不被過度干預的生產是可能的,也是值得的。」
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生產再發現」講座
日期:105年3月26日(星期六)下午14:00~16:00
地點:成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1F數位講堂(台南市大學路1號雲平大樓)
與談人
江 盛 醫師 / 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陳鈺萍 醫師 / 許世賓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
官晨怡 / 雪城大學人類學博士、新手媽媽
主持人
徐書慧
臉書社團 「最溫柔的相遇-溫柔生產」創辦人
生產改革行動聯盟 祕書長
參加對象:無限制
費用:免費
主辦單位:生產改革行動聯盟
協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報名網址:https://goo.gl/rZ4thB
==========================================
有任何報名問題,請聯繫 黃小姐 0937-456974,或來信 showingspace@gmail.com詢問。
【好文推薦】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江盛,今天在台灣新生報發表了「亟待改革的分娩照護」( http://goo.gl/K2VAoG ),在第一線努力的他深知,產科醫師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為低風險產婦接生,所以醫師總在最後一刻才能出現、剪會陰成常態,如果能引進助產照護系統進入醫院體制,醫師就更能專注在高危險妊娠,他說:「醫師拯救一個瀕臨死亡線上的產婦,會比出現在兩萬個順產婦女面前的意義大的多。」
----
台灣女人、男人面臨懷孕、分娩、哺乳和嬰兒的照護問題遇到瓶頸已經很久,現行醫療體制下的產婦照護呈現斷裂、分割,雖有效率,但品質難以提升,無法滿足二十一世紀的需求,也造成貴族生產醫院此起彼落的現象。
許多進步前進的女人不再忍氣吞聲,要求改革的行動和聲音不斷,而少數熱情又熱心的助產師,她們在台灣南、北、離島及不同角落協助婦女在家、在醫院分娩,哺乳和嬰兒照護,形成一個小眾,但深植人心的改革契機。
二十一世紀台灣是一個小家庭盛行,高度都市化,而女人提供超過百分之五十工作人力的社會,還敢生小孩的女人值得更好的待遇。近年來,台灣嬰兒出生數起起伏伏,但從長期線圖來看,每年出生人數呈下降趨勢,從三十年前的四十多萬,降到目前的二十多萬,在孤鸞虎年,甚至跌到十六萬多的谷底。
但是,健保因為出生數減少而省下的費用,並沒有轉而挹注在女人生殖議題的照護上,更沒用在提高分娩照護的品質之上。三十年來,醫學中心的產房仍然一個樣子,健保床三人一間,三個產婦、三個男人,以及她們的家屬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叫聲與哭聲齊飛,產房共長天一色」。
產婦的隱私和尊嚴堪虞,有時胎死腹中和墮胎,那些走不同陽關道、獨木橋的女人和期待活產的女人都在一間;如果說台灣是文明國家,只要到醫院產房一瞧,看看健保如何對待分娩的女人,你的信心會動搖。
以醫師為分娩中心的照護體系問題重重,產科醫師過勞和壓力太大的問題無法解決,偏鄉的產科相關人力也很可憐;而醫學中心的產科醫師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在低風險分娩,他們也許賺得世界,醫院卻無法改善圍繞在高風險妊娠相關的軟、硬體建設和投資,三十年來,只見改變有限的產房、老舊的產檯、落伍的觀念、貧乏的緊急剖腹生產軟體和硬體建置。
台灣醫療先進的說法只是以管窺天的局部現象,也是自己人說給自己人聽的麻痺話;但是,只要把分娩這樁事放在先進國家水平比一比,真相就很清楚。
台灣以醫師替低危險產婦接生是昂貴、品質不高的制度,因為醫師總在胎頭要出生的最後一刻才出現,而剪會陰成了常態。耐心等待不是產科醫師的訓練內容,護理人員太早或太晚通知醫師經常招致責怪。醫師行為可以理解,因為其訓練過程所見及尊敬的都是那些扮演「終結者」的角色,崇拜能操作不同產鉗以及在手術台上化險為夷,扭轉乾坤的老師。
當生育率下降,數十年來省下的支出,衛福部應該祭出政策來改善婦女懷孕生產三十年難以改變的局面,這些包括扭轉醫師充任低危險接生的角色,應該引進較經濟,也合乎人類生產演化心理的助產照護系統。
當醫師能專注在高危險妊娠的昂貴事業上,才能維繫醫業救命的崇高;生產本來就是一件自然的事,醫師拯救一個瀕臨死亡線上的產婦,會比出現在兩萬個順產婦女面前的意義大的多。
分娩有一定比例的風險,試行幾年的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已經立法,將於今年六月三十日施行,改善台灣婦女分娩現狀進了一小步;但是,生產照護的品質需要進一步檢視,衛福部責無旁貸,應該加強使用健保和評鑑的力量,善用資源,督促醫院改善生產環境。
圖片攝影/Yada Liao
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 在 台東馬偕產房打卡專頁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歡迎媽咪把鼻帶著寶貝來台東馬偕平安樓三樓產房打卡點打卡喔. ...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母乳支持團體課程 ... (1)婦產科門診衛教室:9/13~9/17來產檢的漂亮媽咪們 ... <看更多>
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 在 台東馬偕門診表-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 的推薦與評價
台東馬偕 紀念醫院108年4月門診表. 網路掛號. 科別代號. |腹腔鏡手希] 5917. 外科50. 「醫|回路可行回落回網. 網路 ... ... <看更多>
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 在 [討論] 馬偕權威來台東服務?? - 看板medache 的推薦與評價
上午空閒時間 隨便翻了一下七月份的台灣醫界
在醫師動態那邊 竟然看到
入會
台東縣 王功亮 馬偕醫院台東分院 婦產科
敲了一下頭確定不是作夢
馬偕婦癌權威 要來台東服務??
想跟各位先進確認一下 要是屬實 就真的太高興了!!
畢竟台東婦產科醫師缺到爆炸 前幾個月才一個產科醫師過勞心臟病上新聞
大老願意來偏鄉 不但是民眾的福音 也會起帶頭作用
讓更多婦產科醫師願意到這裡服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16.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ache/M.1409633826.A.CD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