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解封之亂談防疫長路》
~終結自私卸責和謊言
~回歸科學防疫、專業治理
如果不是實在太混亂,否則對於防疫和經濟之間必須妥協平衡,只能稍作放寬不能導致破口的微解封政策,全台灣民眾不僅理解,週五公布之前都還是引頸期待,不至於一夜炸鍋飆罵至此。
山洪爆發式的批評是中央自找的。因為解封、不解封的指引細節,完全看不出一致性邏輯。標準是什麼?依據在哪裡?全然摸不著頭緒。
如果擔心的是飛沫傳染,不開放游泳池、海濱戲水,不能唱KTV,連戶外三對三鬥牛都禁止,按理說,餐廳內用需要脫罩張嘴大啖這件事,密閉健身房裡大口吐氣汗濕口罩恐致失效的狀況,不更讓人光想都捏冷汗?!
如果認定只要拉出安全距離,管控好人流、落實梅花座,電影院、美術館、各式展場就可以開放活動,為什麼藝文表演不能在同樣標準下讓觀眾進場?願意配合措施的幼兒園、補教業不准適度恢復?連帶為難了只能繼續請無薪假,單靠萬元幼兒券又撐不下去的年輕爸媽。
如果規範的是群聚人數,室內限五人、打麻將不行,為什麼國內旅行團卻又開放九人成行?是郊遊遠足不搭車?車內不算室內?還是有首歌叫九條好漢在一班?
講邏輯,沒邏輯,論科學,沒科學,一堆自相矛盾扞格只求為政府減壓解怨的亂指引,搞得原本滿心期待微解封的百工百業,頭昏眼花幾近崩潰。
不甘續禁的,失望憤怒,列名微解的,一樣困惑不安。中央不負責任的解封,形同把防疫重擔直接丟給地方和民間,由他們一肩扛下,責任自負。無怪乎健身房業者大喊,說是有條件解封,根本就是叫我們不要開!部份餐飲業者和愈來愈多縣市長只好自己把關,擔心過早開放內用導致防疫破功,寧願自動放棄中央「美意」。
事實上,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決策失當、標準混亂,何止這次微解封。
正在進行中的疫苗施打政策,優先順序、風險分類、殘劑開放紛擾不斷;切香腸式的紓困方案,不知產業之苦勞工之痛,駡一聲動一下,永遠找不對該花錢的刀口;更不用說之前該超前沒超前、現在還在吃苦果的疫苗採購、快篩試劑、醫療檢疫量能等等防疫戰略的關鍵部署。哪一個不是在小圈圈的冷氣房裡、不透明的黑箱中,關了門自以為是的做決策?
這些決策品質絕大多數很糟糕。明顯意識形態、政治盤算有餘,尊重專業、依據科學、與時俱進的氣度、素養與能力,嚴重不足。然而讓中央大員們依舊自滿誇口上半場傲視全球、下半場補破網有成的,無非靠著割稻仔尾和內外宣作文章的兩項特異本事,把民眾高度自律自肅的努力成果攬為己功,再往自己臉上貼金、頭上戴冠,說一套歷久不衰強權欺壓下同島一命的「台灣故事」。
Taiwan can help,但原因不在大有為政府,是這個國家的人民夠優秀、很勤奮,各行各業各領域擁有精益求精的專業能力和實事求是的打拼精神。至於走到Taiwan need help,才是拜民進黨政府之賜,總拿中國打壓做藉口、本土政權當護身符,用老套老梗遮掩施政不專業、包裝傲慢沒作為,結果他的牛皮吹破,我們全民遭殃。
檢討眼前這次微解封的荒腔走板,和疫情以來政府所犯的錯誤,其實「系出同源」。都是在高度需要科學防疫的決策過程中,卻高度政治化;每項防疫措施當下的說詞,比方不戴口罩、沒買疫苗、拒做普篩,總在事後被發現另有故事隱情,謊話連篇。
所以我們必須問,台灣的防疫究竟誰在做決策?有哪些專家參與?專家意見備受尊重?還是僅供參考當裝飾?決策最後拍板的關鍵是科學實證?還是自由心證?決策者在乎的是人命安危?官員權威?政府顏面?還是更多的政治算計?
縱使逝者已矣,700多條人命葬送,絕對值得在這場與病毒的長期抗戰中,換得政府相對應的反省警惕。
理性紀律著稱的德國國會曾修法要求,所有政府防疫措施必須提供可供驗證的防疫理由;以打疫苗做為與病毒共存唯一手段的歐洲各國,紛委由專業的疫苗接種委員會全權規範安排疫苗相關事宜。
台灣到目前為止的每道防疫措施,講的出能攤在陽光下「可供檢驗的防疫理由」嗎?監督政府的國會應該提出修法,確保人民交到政府手中的防疫大權不被呼嚨、不被濫用!而非再任由執政黨立委用人頭優勢擋下調閱疫苗採購真相、增加紓困預算、公布3+11會議紀錄、審查國產疫苗全程開放等八案,這種執政黨利益優先於民眾利益,閹割國會、踐踏民意的事一再發生。這絕對需要人民的力量站出來,不氣餒地繼續監督。
疫苗才施打不久已引發各種混亂,未來陸續到貨經得起挑戰嗎?政府應即刻成立疫苗接種委員會,從施打順序、種類、什麼人什麼時候、該打幾劑、能否混打等等,全權交由專家安排部署、適時對外說明,建立一套清楚透明可依循的安心接種計劃!
民怨已讓綠色招牌斑駁落漆。民進黨必須終結機關算盡、自私自利的黑箱無良防疫,回到科學與慈悲的正道,專業治理的邏輯,才配當民主國家最起碼的執政者。
#朱槿花雖平凡,朝開暮謝,也拼一日的燦爛。但整株觀賞,此起彼落,生生不息,每一天,都有新生命,都可以是新開始。
台灣到 各國 距離 在 鄭麗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命懸一線,同舟共濟,政治不該優於防疫】
這幾天,在野黨及地方政府多次呼籲中央應放手讓疫苗購買管道多元化
也有民間善心人士直接接洽購買疫苗事宜
為的就是讓台灣盡速免於疫情的恐懼💪🏻
然而中央 #先射箭再畫靶,聽聞民間疫苗談妥後
才公布疫苗輸入的八大條件,
堅持 #疫苗購買要由中央負責
所以現在是 #我中央還買不到的疫苗
#不管疫情再嚴重 #也不准你們民間宗教團體或企業來一起幫忙採購?
請問陳時中部長,
台灣到底還要因為沒有疫苗,
每天失去多少條寶貴人命?
這一波3+11破口疫情下
根本不該被犧牲的無數條寶貴性命,
你真的有辦法負責嗎?
此外,民進黨又再次發動認知作戰,
讓黨工及側翼不斷 #抹黑BNT、
#發布國際主要疫苗沒有通過三期的假消息,
陳時中自己針對BNT進口一事也是翻來覆去、說法前後矛盾,就像一開始說3+11是副指揮官陳宗彥做的決定,
被媒體打臉後又說是自己負責的
永遠不知道陳時中哪一句話才是真的!
民眾面對疫情已經夠恐慌,
陳時中應該將所有資訊開誠布公,
而不是天天玩文字遊戲規避責任!
💉疫苗需求十萬火急,究竟是誰在擋台灣進口救命疫苗?
為什麼政府機關可以配合黨意卡疫苗、
隨意刪除已發布的官方文件?
蔡政府,台灣人的安全真的等不到八月!
每天增加的確診數字
在你們眼中只是數字不是生命嗎?
既然裝睡的政府叫不醒,
就讓我們來為人民請命!
今天國民黨召開
首次「共同防疫聯盟」視訊會議,
正式向中央政府提出四大呼籲:
一、 #要紓困挺地方:呼籲中央將紓困下放給真正在第一線了解民眾需要的地方政府,提高紓困方案中地方政府執行的權限比例
二、 #發現金渡難關:比照其他各國發放現金,直接給予有生活困境人民,讓所有因疫情而陷入窘迫的同胞百姓,可以第一時間度過難關
三、 #挺疫苗要疫苗:沒有足夠的疫苗就無法遏止疫情的蔓延!單單依靠邊境管制、社交距離、口罩洗手等措施無法根絕疫情!
四、 #開大門納善意:防疫當然需要中央指揮,但更需要融合民間的建議與智慧才能應變如此艱困迅猛的疫情局勢!
指揮中心應 #透明化疫苗採購流程、
#分配地方政府更多執行權限、
#聽取民眾迫切需求、 #吸取各界專業建議、
#接受民間團體善意捐贈,
才是真正的共體時艱!
同時,行政院也應盡速完成跨部會的防疫升級時的措施推演、建置疫苗地圖及增加施打合作診所!
今天的會議只是開始,黨中央、立法黨團、智庫絕對是所有人民的靠山,我們隨時都在,支持我們十四縣市的首長與團隊度過難關!
台灣到 各國 距離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開放美豬、放寬美牛進口:叩關雙邊貿易協定】
蔡英文總統於8/28做出重大宣布:「訂定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安全容許值,並放寬30月齡以上美國牛肉進口。」這件事情的目的,100%就是為了台美雙邊自由貿易協定(bilateral trade agreement , BTA)談判。
▍美豬美牛是台美貿易談判的前提
過去兩三年來,美國國會陸續通過一系列友台法案,包括增加雙方高階官員交流的《台灣旅行法》、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台北法案》,又或是挺台參加軍演的《台灣保證法》的提出,可以發現台美關係在不同領域中深化的跡象。然而雙方在經濟的交流上一直未有所突破,而台灣也遲遲無法加入區域經濟組織。事實上,台美之間多年以來(至少可以追溯到2003年)一直有要談貿易協定的嘗試,但最大的卡關就是在於美國豬肉和牛肉的出口問題。在這些友台法案通過之餘,國會成員們也很關心台美貿易協定的談判,例如在2019年底時,超過三分之一眾議員寫信給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敦促」啟動美台雙邊貿易協定談判。
美豬美牛議題很顯然就是談判的前提,而且是從陳水扁政府時期就開始在爭論了。這幾年在美國的智庫研討會場合(例如去年蔡總統過境美國時的視訊連線會議),只要一談到這個議題,就一定會被美國人問到台灣到底何時要開放、並質問說台灣到底有沒有想要簽自貿協議。
但我們的官方回應都是千篇一律:「國內需要再溝通」。這些空洞的樣版回應常常讓身為聽眾的我們,聽了都覺得無比尷尬。美豬美牛議題實在拖了很久,而且說真的,現行法規要求進口豬肉必須要萊克多巴胺「零檢出」這樣的門檻,從國際標準來看是站不住腳的。
美國貿易代表署的《2020年各國貿易障礙評估報告》當中,即明示台灣不讓美國豬牛進口,是一個不合理的「非關稅障礙」,而台灣的做法既不符合國際標準也未遵守美台雙邊協定。甚至在前陣子,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Lighthizer,也是負責對中國貿易談判的代表)接受媒體訪問時也直接提到,台美FTA一直都有意願要談,但台灣遲遲無法開放美國豬牛進口,是一個最主要的先期障礙。
▍美國行政部門的熱烈反應
而這次我們可以看到,在蔡總統宣布之後,國務卿蓬佩奧和國務院發言人都很快地發文回應,反應非常即時熱烈。
新聞:「蓬佩奧(Mike Pompeo)今天推文(https://pse.is/sfh9q)表示,美方歡迎蔡總統放寬美豬美牛進口限制,這項舉措為美台雙邊進一步經貿合作打開大門;他最後並讚許蔡總統的領導力。」發言人歐塔加斯(Morgan Ortagus)說(https://pse.is/rqglf):「蔡總統在移除美台長年貿易障礙所展現的遠見與領導力,為雙邊進一步經貿合作打開大門。」美國農業部長桑尼·帕度 (Sonny Perdue)也發文(https://pse.is/tnrhr)指出,這是台美關係當中重要的一大步。白宮國安會在剛才(台灣時間28日晚上)也發文了。
*目前各大部門都在放煙火,農業部、商務部等單位都發了文,副總統Pence也發文了,當然還有一票國會議員。我們補充在留言區。從這點來看,開放美豬美牛,肯定是已經談很久了。
而且重點是:這件事情是跨黨派引起矚目!民主黨的幾位重要策士也發文表達支持。智庫界的反應也很快,已有多個智庫發表正式聲明,且呼籲美國政府應盡速行動,加速貿易協定的談判。
從各方反應來看,開放美豬美牛這件事情對美國政策界菁英們來說是一件大事!
除了行政部門的熱烈反應,國際媒體的報導(例如華爾街日報:https://pse.is/v8y7m)也都是直接講說:「此舉動是移除了台美貿易談判的障礙」。
*接下來就看美國貿易代表署的態度了。
▍為何是現在開放?
目前台灣是美國的第十大貿易夥伴,第七大的農產品出口市場;美國是台灣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出口市場,第三大進口市場),如果能夠簽訂雙邊貿易協定,這個經濟效益自然不在話下。尤其在現在中美貿易戰以及不斷升高對抗層級的狀況下,台灣已經接收了很多從中國撤出的訂單(Bloomberg等媒體皆報導,台灣和越南是中美貿易戰下的大贏家),以及開始有更多的國外投資。
台灣過去不管是哪黨執政,莫不把台美貿易協定當做首要的目標之一,尤其期待能夠由美國來突破中國的外交封鎖,打入更多區域性的貿易協議。與美國洽簽BTA理應是台灣各黨派的共識才對。
至於,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時刻宣布要開放呢?我們認為有幾個明顯的因素。首先,台灣才剛從口蹄疫疫區除名,豬肉可以開放出口了(有更多的外銷管道,讓豬農比較不擔心市場被取代)。
第二,先前擋住了非洲豬瘟,保護了本土豬肉產業(維持住消費者對豬肉市場的信心,讓豬農的生產量不被打擊)。以上這兩個因素都可以緩解開放美豬進口,對本土畜牧業所帶來實質和心理層面的衝擊。
第三,目前政府的滿意度夠高,陰德值累積得夠,可以來衝一波需要燃燒大量政治資本的事(而且距離下次選舉還有一段時間)。
第四,現在台美關係顯然是處在相當好的一個狀態,此時不衝一波貿易談判,更待何時呢?
▍小結:國內政治衝擊需要好好面對
在國際政治當中,各國面臨的狀況都是「雙重賽局」,即是指各國政府必須要面對國際上的互動對象,也需要面對國內的民意。自由貿易的本質就是會創造出經濟上的贏家和輸家,本質上就是一種不同產業區位因素的「交換」,所以政府本來就需要去處理開放貿易所帶來的衝擊。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政府提出了百億農業發展基金、推動更清楚的產地來源標示這些措施,目的就是要降低豬農所受到的打擊。
台灣的養豬業年產值有超過七百億台幣,目前整體消費市場將近九成的豬肉是自產的,開放美豬的衝擊當然不小。不過說真的,美國豬肉實在非常不好吃(跟宰殺的方式有關),未來開放進口後,會影響到的市場應該是以價格導向的低價市場,但若是以品質和美食取向的市場是不會受到影響的。
事實上,台美自貿協議(FTA/BTA)會帶來的衝擊還有很多,光是畜牧業來看,雞農受到的打擊也是很值得注意(雞肉開放進口已經很多年)。而且不只是農業這塊,其他產業受到的影響可能會不小。不過,在台灣其實很少有人在討論自由貿易背後代表的「新自由主義」所影響的社會與經濟秩序,人們對貿易協定的支持度是相當高的。
最後,對於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稍早的表示:「民进党当局为政治目的执意开放有问题的美国农畜产品进口,损害岛内民众的健康福祉,借机换取外部势力对“台独”势力的支持,势必遭到两岸同胞的坚决反对。」我們有些許的困惑,畢竟中國不是才在今年的一月承諾向美國開放含有瘦肉精的豬肉牛肉?不過,我們也很高興中國終於意識到「民意」以及「民眾福祉」的存在,但若他們能以身作則注重國民的民意展現,這樣的話想必才會有說服力!
註:台灣原本就有開放30月齡以下的美國牛肉進口,瘦肉精容許值是10ppb(目前美牛佔國內牛肉市場的46%)。這次將開放30個月齡以上的牛肉進口。豬肉方面原本是完全不容許瘦肉精,接下來將修改上限為:肌肉、脂肪10ppb,腎臟90ppb,肝臟40ppb。
同場加映:
中美貿易戰之下,美國要求中國多購買農產品。近來因為要檢查到底第一階段協議(Phase one deal)的執行狀況,中國大買美國牛肉。不過,8/28新聞指出:「今年目標為770億美元,但目前完成金額還不到一半,其中,協議規定中國須購買美國農產品達365億美元。但今年上半年,美國出口到中國的農產品僅73億美元。」
--------
下一步觀察重點:USTR美國貿易代表署的態度。
美台商會主席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講的是關鍵:"The sticking point will be USTR, which has opposed expanded trade ties w/ TW since at least ‘16. They also place more importance on the PRC trade relationship, & falsely assume that they must choose between the two."
本文已整理並發表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9843
✨ 支持獨立內容,贊助觀測站:https://pse.is/MG557
🎙 收聽觀測站podcast:
➤ SoundOn:https://pse.is/QSLXX
➤ Spotify:https://pse.is/RCQ2K
➤ Apple:https://pse.is/R2RXV
➤ Google:https://pse.is/U4JMN
➤ Youtube:https://pse.is/QSM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