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抱著很多沒進過部落的平地人才會有的虛幻想像,我進入了環山部落。
.
環山部落因四周被3000公尺以上的南湖大山及雪山連峰所環繞而得名,人口構成主要是泰雅族,舊名「Sqoyaw志佳揚社」,站在部落裡陡峭的斜坡上向部落主要街道區遠望,經典紅綠鐵皮相間的矮房點綴在一片綠油油的山林間,頗有來到隱世移居的桃花源之感。位在街區中心前方,是一大片看不見盡頭的果樹,是住在這個部落裡居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接待家庭哇哈妮的經營者、也是 #梨山地景藝術節 參展的泰雅族藝術家—— Labi Unaw (詹韋儒)跟我們分享,這裡依季節種植很多水果,蜜梨、水蜜桃、甜柿,「我先生種了很多水果,但我其實也搞不太清楚他種了什麼哈哈哈哈。」面對原住民樂天的個性,我只能跟著她一起傻笑。
.
Labi Unaw 沒有一直待在部落裡,她也和其他在厚厚的柏油與水泥間,尋找自我文化的部落青年一般,在「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的自我懷疑中成長。她雖明白泰雅的苧麻織布工藝在原住民諸族當中數一數二,但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已和這樣的傳統文化失聯,畢業於嶺東服飾設計系的她,決心要一步一腳印地找回自己的根,只是傳統技藝最重代代傳承,相關技術已在上一代失傳,在部落各地尋尋覓覓,發現她的嬸婆Yungay Walis 還記得一些,於是跟著嬸婆在過去的舊相片裡找線索,也訊問部落的耆老,一點一滴地進行泰雅 Sqoyaw群傳統織布工藝的重建工作。
.
她為梨山地景藝術節製作了一個代表她心聲作品——《#部落的水精靈 Qulih balay》。梨山地景藝術節基地鄰近大甲溪,其上游七家灣溪是台灣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的故鄉,這個作品是一群想要返鄉迴游的鮭魚,她利用弓箭、黃藤製作出魚身,再使用她擅長的 Sqoyaw群織布工藝,織作出條紋、三角形紋、菱形紋等幾何織紋。每隻鮭魚姿態各異,身上垂掛著厚重繁複織布,是因應高山氣候而自然演變的風格。此作品陳列在梨山部落的櫻緣丘,有隻鮭魚與其他同伴方向不同,魚頭指向遠方環山部落,Labi Unaw 說,「那是代表我想回故鄉的心情,做這些事情,最大的意義就是傳承知識給下一代。」
.
#若想繼續閱讀連結網址請看留言
#我在梨山不離山
#山間遊蹤
#交通部觀光局
#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新佳陽部落
#梨山部落
#松茂部落
#環山部落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曾拿下兩屆金曲獎原住民語歌手獎的桑布伊,稍早又第三度拿下該獎項,並以新專輯《得力量pulu’em》,奪下年度專輯大獎。 「我們健康的人,我們有力量的人,去盡量給別人家需要,或者是去陪伴,陪伴很偉大。」 半農半音樂的他,不是大明星,平常在台東家裡果園工作,因為勞動而與土地、環境緊密連結,也從土地...
台灣原住民傳統織 布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亞泥展延違法仍可挖山,民進黨政府修礦業惡法NOW! 】⛰⛏上週最高行政法院宣布,亞泥新城山礦場礦業權展限撤銷確定!但亞泥只是回到「申請礦業權展延」狀態,且依《礦業法》申請中等同礦業權還在,所以並不需要停工。
礦業修法一直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動,蘇貞昌院長去年三月曾表達會儘速啟動礦業修法,卻沒有任何進度,民進黨政府應儘速提出《礦業法》政院版,並在本會期送入立法院完成修法,兌現修法政治承諾,回應24萬人民連署對「礦業改革」的期待。
-
新聞稿全文請上👉 https://bit.ly/2Wbc48U
---
共同申明團體:反亞泥還我傳統領域自救會、台灣原住民族太魯閣族學生青年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花蓮分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原轉小教室、南澳青年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原住民族民族議會聯合行動、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環境法律人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台灣原住民傳統織 布 在 宜蘭ㄚ欣的美食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宜蘭新景點『蘭陽原創館』是首座以『原民文化』為主的生活美學空間
地點就在宜蘭市公所後方,這裡原是宜蘭縣政府舊員工宿舍,民國105年公告為歷史建築,透過現代工法重新修復,園區變得好美,泰雅族占卜鳥、部落圖騰牆、動物木雕、迷幻森林與水鹿彩繪牆,公園對面的小廣場有可愛的幾米人偶,園區不大但隨處都好拍,晚上點燈氣氛更棒!
『蘭陽原創館』由9棟歷史建物所組成,靠近市公所有『遊客服務中心』、『原創光廊』文化策展、『傳承工坊』不定期舉辦講座、手作DIY體驗、『兩間選品店』來自簍卡原民品牌服飾及原民手作坊的手工藝品,也有今年原力蘭陽創業競賽入選作品,靠近停車場有四間原住民複合式餐飲店。
『1919原燒料理』主打柴燒煙燻燒烤,採用原木煙燻低溫慢烤10小時以上,肉質軟嫩,搭配手作的脆皮黑麥漢堡,『勇士堡』有3oz的手撕煙燻牛或豬,『狩獵堡』是5oz雙層煙燻肉排及手撕肉,『帶骨豬肋排』搭配獨家秘製濃郁的BBQ風味醬,柴燒香氣十足,無需沾醬就非常好吃,整支拿起來啃好過癮。
『PAFANA巴法娜』小米甜點冰,用色彩繽紛的阿美族蹦蹦球裝飾,還有一間派對房,當周壽星提前預約,會有阿美族慶生歌曲及生日小驚喜,『彩虹派對冰』是以彩虹傳說為靈感,新鮮水果丁搭配手工冰淇淋及優格,『飛魚黑米生吐司』主要食材『柴燻飛魚鬆醬』,飛魚用九芎木柴燻三天三夜後,一根根挑刺取肉,加上獨家調味炒製而成,味道獨特又美味,黑米生吐司Q彈好吃。
『尤莉工坊』以老師的太魯閣族名Yuri為工坊名,老師從事現代手織工藝推廣,結合泰雅族的傳統編織圖騰,為台灣首位准予教導授課並經營SAORI手織服飾展售。店內有茶席體驗、編織體驗、胸花DIY,另有販售馬告、刺蔥茶點,肚子餓可以體驗敲打竹筒飯,『馬告鹹豬肉香蕉飯』香蕉葉的香氣都融入到米飯裡。
『Sinramat醒來吧工作室』Sinramat為緬懷祖先之意,傳承奶奶手織的精神,提供籐編、羊角勾織、手工織帶機等纖維編織教學,消費即可體驗穿泰雅族服飾拍照。並結合部落美食『糰原飯丸』,用宜蘭的小米做甜點,『小米甜甜圈』口感QQ的、『小米吉拿棒』比較酥脆有嚼勁。添加小米及紅糯米的飯丸,拌入微辣的XO醬干貝、鹹豬肉(喜烙),份量十足的飯丸好吃。
『蘭陽原創館』有好吃的原民創意料理、好逛的工藝文創商品、好玩的DIY課程,不定期舉辦小市集、主題活動、音樂會,並鏈結原鄉部落旅遊、農產、美食、文創等產業,快來園區體驗吧!
#原創光廊、傳承工坊、選物店、尤莉工坊、PAFANA巴法娜的派對房禁止寵物
#照片有178張,要點開相簿才能看到完整的
店名:蘭陽原創館
公休: 每周二公休(除夕、特殊活動另行公告),中秋節正常開放,9/22休館
電話:03-9360098
營業時間:
📍遊客服務中心:10:00~18:00
📍選品店、傳承工坊:11:00~18:00 (周五/六至19:00)
📍複合式餐廳:11:00~19:00 (周五/六,各店家彈性至21:00)
📍原創市集:即日起至10/17,每周六、日14:00~19:00
地址:宜蘭市中山路二段430巷1號(阮義忠台灣故事館旁邊)
附近景點:阮義忠台灣故事館、宜蘭人故事館、宜蘭熊讚親子館、中山公園、幾米公園
停車場:中山公園周邊有停車格、大象溜滑梯對面有收費停車場(和睦路)
大眾運輸:葛瑪蘭客運791(有停宜蘭火車站、宜蘭轉運站)、772,國光客運795,宜蘭市公所站下車步行5分鐘可到達
備註:服務中心有飲水機,餐廳有賣素食餐點,有無障礙坡道、無障礙廁所、親子廁所、尿布台
官網:https://www.yilanstyle.com.tw/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yilanstyle
(2021/09拍攝)
台灣原住民傳統織 布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曾拿下兩屆金曲獎原住民語歌手獎的桑布伊,稍早又第三度拿下該獎項,並以新專輯《得力量pulu’em》,奪下年度專輯大獎。
「我們健康的人,我們有力量的人,去盡量給別人家需要,或者是去陪伴,陪伴很偉大。」
半農半音樂的他,不是大明星,平常在台東家裡果園工作,因為勞動而與土地、環境緊密連結,也從土地得到力量及靈感,創作出《得力量》,曬太陽是力量、吹風是力量,尤其是疫情嚴峻的此刻,只要能好好地安靜下來,都能得到力量。
桑布伊用音樂談人與人之間的愛、人與動物的關係、大地的包容,尤其在台灣這塊土地,歷史是由許多國家、族群衝突而寫下,現在又有疫情侵擾,但土地仍舊包容一切。
「土地不會分你是誰,還是一樣給你的。那一片雲一樣飄過去,那個風一樣吹過來,太陽一樣灑在我們身上,給大家養分,給大家溫暖,擁抱大家。」
小小的台灣,卻有著多元精彩的文化、語言與音樂。桑布伊從小進入部落傳統組織,對文化傳承充滿使命感,也以部落長輩的話勉勵自己,能夠成為一個被需要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
聽天下延伸節目:
闖進別人過膩的生活,來一場人生壯遊
https://bit.ly/2TuLfuX
天下雜誌video製作 製作人/李洛梅 採訪/何綺、鄭景雯 剪輯/何綺 攝影/林有成、俞子堯
#桑布伊 #得力量 #金曲獎 #原住民歌手 #卑南族 #歌手 #最佳原住民歌手獎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lI-oOcayzE/hqdefault.jpg)
台灣原住民傳統織 布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收藏古物 傳承技藝
保存排灣族編織的歷史記憶
~高金素梅 20206.6.18 屏東來義古樓
對台灣原住民族來講,揉線織布並不只是稀有的工藝,它還是民族文化的集體記憶編織。泰雅族的「人間國寶」尤瑪.達陸學習、保存和繼承的泰雅族織布技藝,令我佩服,我覺得這樣的工藝不應該只是巨匠的成就,它應該變成我們原住民族下一代學習和傳承的知識體系。
屏東來義鄉南和村的村長陳文山多年來認真用心整理地方的文化和歷史,積極保存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前不久,在陳村長的引介之下,我了解到排灣族的手紋文化,並且積極地為這項文化爭取文化資產的身份。最近,陳村長又向我介紹了排灣族的編織文化歷史,讓我認識了排灣族織布技藝的兩位大師:許春美女士和蔣梅貞女士。她們整理的排灣族編織技法,都已經具有了縣政府的文資身分,這讓排灣族人共同的織布遺產,得到了文化的肯定。
但是除了得到肯定之外,我總覺得是不夠的。因為這些文化遺產的古布、老師和傳承,如果不積極地保存、發揚和推廣的話,這些遺產恐怕就會快速凋零。所以我今天特別邀請了文化部文資局的官員,一起拜訪了排灣族織布技藝的兩位大師,一方面向她們請益,另一方面也積極向她們建議:我認為文資身份的申請,還不足以保障這份難得的文化遺產,傳承教育下去,我希望兩位排灣族的織布老師應該要像泰雅族的紋面老人和尤瑪.達陸那樣成為「人間國寶」,得到專門的保養、醫療和照護,讓她們活越久,傳越久。我要要求政府將她們蒐集整理的排灣族人編織的集體文化遺產,編成書籍,列為教材,發展課程,培育師資,來將排灣族編織的知識體系,發揚光大,深刻地流傳下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9KrmUFzlEg/hqdefault.jpg)
台灣原住民傳統織 布 在 裁裁踩線 日本留學中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以排灣族文化、百步蛇為原形:由上而下排列出「木紋」、「編織」、「百步蛇與太陽」
「木紋」代表生態,從中延伸的「編織線條」象徵著原住民的織布文化
藉由幾何圖形排列出纏繞的「百步蛇」、亦是「太陽」的形狀
表達出「台灣的山林之所以美,正是因為有文化與生態並存」的意涵。
整體色彩以白色、銀色為主,沒有對傳統原住民的既定印象中的鮮豔色彩
希望在這個嶄新的世代,拋開舊有的、去探索想像,台灣的山林之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qHQKz-nRZ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