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台上的新台幣】
蒙古烤肉,是「台灣錢淹腳目」的一部縮影。今天去拍攝台灣第一家蒙古烤肉店,當端起那盤「肉」時,我突然「穿越了」⋯
這種飲食風格名為蒙古,實際上很「台灣」,完全是在台灣發展出來的味道。ㄧ查維基才知道竟然是相聲大師吳兆南,1951年在螢橋邊賣烤肉維生,把各類肉品搭配多種調味料和蔬菜炒來吃,帶起的風格。本來想取名為「北京烤肉」,卻怕被指為通匪,才改了一個這麼「粗獷」的名稱。
我自己上次吃蒙古烤肉,只記得是國中畢業後的謝師宴。那個時候能這樣大口吃肉,還有一堆雜食,吃得飽的方式,實在太滿足。
如今這家台北少數的蒙古烤肉店,全台最資深的師傅已經七十五歲。他原本是裁縫師,後來看上當紅的蒙古烤肉店生意好,來炒肉不只薪水,全盛時期還會獻上宛如海底撈的拉麵表演的「炒肉秀」,客人還會給小費,賺更多,轉行當「師傅」至今近三十個年頭⋯
蒙古烤肉看似只是「炒肉」,但關鍵是炒台厚六公分的鐵盤,現在流行的鑄鐵靈魂,原來當年就有。更特別是這大鐵塊下有四排透氣裝置,讓水氣能直接排除,不像鐵板燒的鐵板那樣不透氣,肉才不會「乾」。
而更關鍵當然是炒的師傅,掌握「45秒原則」。如果客人想吃三分熟,先放菜,再放肉,讓肉慢點熟;如果想吃七分,就先放肉再放菜,肉多吵一下。然而,不管幾分熟,最多不能超過 45 這秒數。
全盛時期,師傅說全台灣一定超過一百家蒙古烤肉店,台北二三十家跑不掉。當時的炒台,比現在更大,可以站上五位師傅,客人拿肉盤來炒得排隊,沒有一天不客滿。
那後來,為何沒落了呢?跟經濟絕對有關。
飲食反應一個時代的一群人心態:當經濟發達,人越是有錢,內心越空乏,口慾越需要被「填滿」,所以吃到飽餐廳蔚為風潮。但當漸漸經濟蕭條了,心不再講求吃「粗飽」,而要精緻,現在流行的是「無菜單」料理。
以前吃的真的是食物,現在要吃的是故事。再隨民生條件越來越開放,大家選擇越多,這種「大雜燴」漸漸失寵,喜新厭「肉」,自然退位。
蒙古烤肉,更是新台幣物慾橫陳的一部縮影。那個時代的風雅,淪為這個時代的附庸。當初認為高大上的,現在看來反而不養生,只剩懷舊。
蒙古烤肉,嚥下的不只是肉,更是肉慾。老子有錢,滿足了口腹,還要滿足腹部以下的慾望:身體不同部位嚥下的肉,都是慾望。
當眾人端著那碗「赤肉」,隔著一扇半開的「窗」,等著師傅快速翻炒回端給你,這不到一分鐘時間,就像當沖的股票,交換的都是彼此的「慾望」;搔中的是不管哪個時代,住過天堂,也住過套房的飲食、男女。
「台灣錢淹腳目維基」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錢淹腳目維基 在 傅家慶個人網頁:每天來點 FU 能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錢淹腳目維基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錢淹腳目維基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錢淹腳目維基 在 Re: [新聞] 當年的「台灣錢淹腳目目」到底多誇張?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錢淹腳目維基 在 台灣諺語-台灣錢淹腳目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錢淹腳目維基 在 Re: [新聞] 當年的「台灣錢淹腳目目」到底多誇張?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錢淹腳目維基 在 台灣錢淹腳目時間 :: 台灣攝影業商業登記資料查詢網站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錢淹腳目維基 在 Re: [新聞] 當年的「台灣錢淹腳目目」到底多誇張? - 看板Stock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錢淹腳目維基 在 成吉思汗蒙古烤肉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錢淹腳目維基 在 日本沖繩那霸市宜居城市17 - 馬路小天使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錢淹腳目維基 在 黃金時代社區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投資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錢淹腳目維基 在 黃金時代社區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投資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錢淹腳目維基 在 台灣錢淹腳目那是個什麼年代? - Mobile01 的評價
台灣錢淹腳目維基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記得以前高中三民主義課的時候,有那麼一個橋段是,孫中山批評馬克思主義者是「#社會的病理學家」而不是「社會的生理學家」。用白話講,就是這種人,批評既有的問題很在行,但是拿不出什麼具體的解決方案。
姑且不論孫中山的《建國方略》日後成效如何,他對馬克思主義者的批評是很到位的。而觀察這次高雄市長補選,我更是對孫中山的這句話心有戚戚焉。是的,民眾黨,我就是在講你。
民眾黨不愛做功課,又喜歡出一張嘴批評,這早就已經不是新聞了。原本期望吳益政代表民眾黨參選,能夠多多少少改變民眾黨的壞習慣;但是現在看起來,更像是吳益政被民眾黨給帶壞了。
稍早民眾黨又是一輪猛攻高雄經濟與低薪問題。其實這不難理解,就是想要複製兩年前韓國瑜「#高雄又老又窮」的文宣模式,只是韓國瑜的選舉語言比較直白鄙俗,而民眾黨用「#高雄幣」、「#陽光經濟」等口號,把它包裝得比較華麗而已。但是本質都是一樣的:丟出一個問題,但是根本拿不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光是抱怨高雄低薪、產業停滯,這只能算是看到了「症狀」但是沒有找出「病源」。高雄的病源,其實跟世界上很多鏽帶城市都很類似,都是在冷戰結束、中國改革開放後,原先的製造業被中國無限量地磁吸過去,而原來對高等教育、知識產業、基礎建設的投資又不足。
國際局勢吹大逆風,來自國家的投資又不足,這就是高雄長期的病源。
🔹 民眾黨與吳益政產業政策的三大矛盾點
🤡 第一個矛盾點,是對國際戰略的拖沓含糊。
世界局勢,在短短一兩年間,已經從過去「中國錢淹腳目」逆轉為「逃離中國」。台灣.高雄作為亞洲地緣政治的前線與製造業重鎮,敝粉專不只一次提過「台灣興則高雄興,高雄衰則台灣衰」的概念。執政黨與陳其邁的定位擺得很清楚:台灣與高雄,必須順時勢而行,也就是「台商回流」、「外商引資」與「發展戰略產業」,而且要用最有效率、最便民利商的方式去做。因為國際局勢的契機稍縱即逝,不「緊緊緊」,機會一過滿天金條欲煞無半條。
而民眾黨與吳益政的矛盾就浮現了:因為柯文哲、蔡壁如、吳益政的意識型態親中,變成他們在判斷國際局勢的時候,不願意正面面對「中國正在與世界脫鉤」的這個事實。這種拖拖拉拉不選邊站的態度,會讓產業上的判斷失準。例如說,當心裡存著一種「中國或成最後贏家」的想法,首先產值上兆的台商回流和國防產業,就不敢放手去做。你看吳益政的文案始終不敢提,就反映了民眾黨心態上的矛盾。
🤡 第二個矛盾點,是對資源分配的進退失據。
高雄的公共投資長期不足,這是事實。執政黨是非常願意投資高雄的,光是2017至今,前瞻預算花在高雄身上的,超過兩千億;還不包括大林蒲遷村等即將上路的計劃。科學園區的建設,與國防產業的發展,也優先落腳高雄。但別忘了,政黨輪替到現在也就四年,2018選舉那時候才兩年;就算有再多的資源分配到高雄,也不夠時間讓它發酵出成果來。
而民眾黨所能做的論述,只剩下抱怨而已。一個「還我八百億補助款」的圖文貼出來,民眾反應非常冷淡。為什麼?因為大家都知道,八百億是國民黨的問題,現在民眾黨拿它來打民進黨,根本就是牛頭不對馬嘴。
更何況,執政黨才是真正願意放資源給高雄。吳益政說要中央還八百億、要修財劃法。問題是,他第一個該問的,就是拿錢拿最多的柯文哲答不答應?這正是民眾黨所謂「台北經驗、高雄實現」的根本矛盾。
台北市享有與人口不成比例的豐厚財源,重大建設又已經在前任做了八九成,才有那個餘裕到處去嗆別人說「我們台北都在還錢,陳菊負債三千億」。吳益政一方面說中央政府欠高雄太多,卻又不敢正面挑戰「剝削台灣、獨厚台北」的所謂柯文哲的「台北經驗」。吳益政本人難道不會有點支離滅裂嗎?
🤡 第三個矛盾點,是對產業結構的認識不清。
最近逛地方論壇,我發現很多支持民眾黨的小朋友,他們的論述都是同一套:要解決高雄的低薪問題,就是要把那些薪資不高的產業統統趕出去、騰籠換鳥一批「高價值」的產業進來,這樣高雄的低薪問題就解決了。我在不只一個地方看到這種論調在洗版,用字遣辭都雷同,恐怕是在柯粉同溫層裡面轉傳的模板吧?
看到這種論點我真是哭笑不得。產業是座金字塔,基底有多大,金字塔才能蓋得多高。高端的消費、服務、文化,都是建築在製造業的大量就業人口之上;高端的科學、研發、學術,也是以製造業賺進來的錢來餵養的。「高值產業」與「低薪產業」,並不是像這些小朋友想像的,是一種互斥的關係,而更多是因果關係。
當然並不是把「二仁溪燒廢電纜」這種不合時宜的高污染產業找回來。但是,高雄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產業根基外流到中國,現在要先把這些根基找回來、篩選出比較有發展潛力的部份,有針對性地輔導投資,就好像定點施肥一樣,讓製造業的「根」長出高端消費與研發的「果」。
這也就是陳其邁所謂「築巢引鳳」的概念,先有巢,然後才有鳳。而這也再一次暴露了柯文哲所謂「台北經驗」不適用於高雄的問題:台北的繁榮,其實是靠著剝削其它縣市的經濟成果來的,所以才能跳過製造業。高雄沒有這種剝削的條件,沒有了根,就什麼都長不出來了。
🔹 做事的務實主義者,與嘴砲的完美主義者
不可否認的,民眾黨的文宣,對於很多小朋友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它勾劃出很多「完美」的想像:又要高薪高值、又要乾淨環保、又要公平正義、又要高瞻遠矚、又要省錢省力……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每個人都會想要樣樣兼顧樣樣好,我也不例外。問題是,出了社會,有點歷練以後,才知道完美的解決方案根本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成功的例子,是「先求有再求好」,先搞出一個八十分的解決方案,再動態改進,往一百分的境界逐漸靠近。
只有一個道理是真的:平常就要花時間去做功課,做好功課就下決策,決定好就去想辦法,辦法想到一個程度覺得還可以就加緊去做,做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就調整。從防疫過程中跨部會的執行力來看,陳其邁的實績足以證明他是個優秀的務實主義者。
而柯文哲能拿得出什麼實績呢?民眾黨的「台北經驗、高雄實現」,說到底,也不過就是看似完美、實則矛盾的紙上談兵而已。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台灣錢淹腳目維基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是的,就是在講你們,台民黨
「只會批評,卻拿不出解方」
然後打著清廉、白色又或是創新語言,吸引對政治存有不切實際想法的人
打開雙手並說著「你們看,他們把社會搞的這麼亂,相信我,我能做的更好」「怎麼做??相信我,交給我就對了」
然後轉頭看看台北市政,幾乎都在施政滿意度的末段班
漂亮口號也都被自己說,那只是選舉語言,可以丟掉了
接著再看看立法院,對議事規則不了解,常常出包被笑,再指責藍綠一樣爛,試圖掩飾身為立院第三大黨團,卻連立委自身能使用的武器都拿不出來⋯
當台民黨你們在指責執政黨的時候,你們是否有自覺
「你們其實也是個執政黨,是個台灣首都—台北市執政黨」
你們對台北市民所有施政、對財團的態度,等於就是個縮影,不是嗎??
更別說在立院的五人眾表現了⋯⋯不要說連時力都比你們好,國民黨的表現都比你們強⋯⋯
我記得以前高中三民主義課的時候,有那麼一個橋段是,孫中山批評馬克思主義者是「#社會的病理學家」而不是「社會的生理學家」。用白話講,就是這種人,批評既有的問題很在行,但是拿不出什麼具體的解決方案。
姑且不論孫中山的《建國方略》日後成效如何,他對馬克思主義者的批評是很到位的。而觀察這次高雄市長補選,我更是對孫中山的這句話心有戚戚焉。是的,民眾黨,我就是在講你。
民眾黨不愛做功課,又喜歡出一張嘴批評,這早就已經不是新聞了。原本期望吳益政代表民眾黨參選,能夠多多少少改變民眾黨的壞習慣;但是現在看起來,更像是吳益政被民眾黨給帶壞了。
稍早民眾黨又是一輪猛攻高雄經濟與低薪問題。其實這不難理解,就是想要複製兩年前韓國瑜「#高雄又老又窮」的文宣模式,只是韓國瑜的選舉語言比較直白鄙俗,而民眾黨用「#高雄幣」、「#陽光經濟」等口號,把它包裝得比較華麗而已。但是本質都是一樣的:丟出一個問題,但是根本拿不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光是抱怨高雄低薪、產業停滯,這只能算是看到了「症狀」但是沒有找出「病源」。高雄的病源,其實跟世界上很多鏽帶城市都很類似,都是在冷戰結束、中國改革開放後,原先的製造業被中國無限量地磁吸過去,而原來對高等教育、知識產業、基礎建設的投資又不足。
國際局勢吹大逆風,來自國家的投資又不足,這就是高雄長期的病源。
🔹 民眾黨與吳益政產業政策的三大矛盾點
🤡 第一個矛盾點,是對國際戰略的拖沓含糊。
世界局勢,在短短一兩年間,已經從過去「中國錢淹腳目」逆轉為「逃離中國」。台灣.高雄作為亞洲地緣政治的前線與製造業重鎮,敝粉專不只一次提過「台灣興則高雄興,高雄衰則台灣衰」的概念。執政黨與陳其邁的定位擺得很清楚:台灣與高雄,必須順時勢而行,也就是「台商回流」、「外商引資」與「發展戰略產業」,而且要用最有效率、最便民利商的方式去做。因為國際局勢的契機稍縱即逝,不「緊緊緊」,機會一過滿天金條欲煞無半條。
而民眾黨與吳益政的矛盾就浮現了:因為柯文哲、蔡壁如、吳益政的意識型態親中,變成他們在判斷國際局勢的時候,不願意正面面對「中國正在與世界脫鉤」的這個事實。這種拖拖拉拉不選邊站的態度,會讓產業上的判斷失準。例如說,當心裡存著一種「中國或成最後贏家」的想法,首先產值上兆的台商回流和國防產業,就不敢放手去做。你看吳益政的文案始終不敢提,就反映了民眾黨心態上的矛盾。
🤡 第二個矛盾點,是對資源分配的進退失據。
高雄的公共投資長期不足,這是事實。執政黨是非常願意投資高雄的,光是2017至今,前瞻預算花在高雄身上的,超過兩千億;還不包括大林蒲遷村等即將上路的計劃。科學園區的建設,與國防產業的發展,也優先落腳高雄。但別忘了,政黨輪替到現在也就四年,2018選舉那時候才兩年;就算有再多的資源分配到高雄,也不夠時間讓它發酵出成果來。
而民眾黨所能做的論述,只剩下抱怨而已。一個「還我八百億補助款」的圖文貼出來,民眾反應非常冷淡。為什麼?因為大家都知道,八百億是國民黨的問題,現在民眾黨拿它來打民進黨,根本就是牛頭不對馬嘴。
更何況,執政黨才是真正願意放資源給高雄。吳益政說要中央還八百億、要修財劃法。問題是,他第一個該問的,就是拿錢拿最多的柯文哲答不答應?這正是民眾黨所謂「台北經驗、高雄實現」的根本矛盾。
台北市享有與人口不成比例的豐厚財源,重大建設又已經在前任做了八九成,才有那個餘裕到處去嗆別人說「我們台北都在還錢,陳菊負債三千億」。吳益政一方面說中央政府欠高雄太多,卻又不敢正面挑戰「剝削台灣、獨厚台北」的所謂柯文哲的「台北經驗」。吳益政本人難道不會有點支離滅裂嗎?
🤡 第三個矛盾點,是對產業結構的認識不清。
最近逛地方論壇,我發現很多支持民眾黨的小朋友,他們的論述都是同一套:要解決高雄的低薪問題,就是要把那些薪資不高的產業統統趕出去、騰籠換鳥一批「高價值」的產業進來,這樣高雄的低薪問題就解決了。我在不只一個地方看到這種論調在洗版,用字遣辭都雷同,恐怕是在柯粉同溫層裡面轉傳的模板吧?
看到這種論點我真是哭笑不得。產業是座金字塔,基底有多大,金字塔才能蓋得多高。高端的消費、服務、文化,都是建築在製造業的大量就業人口之上;高端的科學、研發、學術,也是以製造業賺進來的錢來餵養的。「高值產業」與「低薪產業」,並不是像這些小朋友想像的,是一種互斥的關係,而更多是因果關係。
當然並不是把「二仁溪燒廢電纜」這種不合時宜的高污染產業找回來。但是,高雄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產業根基外流到中國,現在要先把這些根基找回來、篩選出比較有發展潛力的部份,有針對性地輔導投資,就好像定點施肥一樣,讓製造業的「根」長出高端消費與研發的「果」。
這也就是陳其邁所謂「築巢引鳳」的概念,先有巢,然後才有鳳。而這也再一次暴露了柯文哲所謂「台北經驗」不適用於高雄的問題:台北的繁榮,其實是靠著剝削其它縣市的經濟成果來的,所以才能跳過製造業。高雄沒有這種剝削的條件,沒有了根,就什麼都長不出來了。
🔹 做事的務實主義者,與嘴砲的完美主義者
不可否認的,民眾黨的文宣,對於很多小朋友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它勾劃出很多「完美」的想像:又要高薪高值、又要乾淨環保、又要公平正義、又要高瞻遠矚、又要省錢省力……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每個人都會想要樣樣兼顧樣樣好,我也不例外。問題是,出了社會,有點歷練以後,才知道完美的解決方案根本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成功的例子,是「先求有再求好」,先搞出一個八十分的解決方案,再動態改進,往一百分的境界逐漸靠近。
只有一個道理是真的:平常就要花時間去做功課,做好功課就下決策,決定好就去想辦法,辦法想到一個程度覺得還可以就加緊去做,做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就調整。從防疫過程中跨部會的執行力來看,陳其邁的實績足以證明他是個優秀的務實主義者。
而柯文哲能拿得出什麼實績呢?民眾黨的「台北經驗、高雄實現」,說到底,也不過就是看似完美、實則矛盾的紙上談兵而已。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台灣錢淹腳目維基 在 台灣諺語-台灣錢淹腳目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CTS is funded in whole or in part by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Wikipedia ... ... <看更多>
台灣錢淹腳目維基 在 Re: [新聞] 當年的「台灣錢淹腳目目」到底多誇張? 的推薦與評價
我永遠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寫週記的時候記下的內容「一週大事:昨天星期五我媽買的股票有六支漲停板賺了80萬」 大概就是台灣錢淹腳目的縮影害我從小到 ... ... <看更多>
台灣錢淹腳目維基 在 Re: [新聞] 當年的「台灣錢淹腳目目」到底多誇張? 的推薦與評價
我永遠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寫週記的時候記下的內容「一週大事:昨天星期五我媽買的股票有六支漲停板賺了80萬」大概就是台灣錢淹腳目的縮影害我從小到大一直以為股票很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