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片古坑的甘蔗園
到全台著名的綠色隧道
-談地方創生-
「簡單的初心,是認為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第一次發現綠色隧道這塊寶地是在民國87年,淑亞當時擔任古坑鄉長,那時兩側都還是甘蔗園,營造的過程有許多鄉親、民代與學者協助共同努力成就,從20村嘉年華會到城鄉新風貌營造,古坑綠色隧道逐漸成型,走過了20幾個年頭的綠色隧道,已經成為一個全台知名的假日市集,為地方帶來無限生機!
「談地方創生,為青年返鄉找出路!」
少子化與人口老化加速人口結構改變,傳統農業縣的雲林更受到衝擊,如何為地方開創生機,為地方產業與經濟發展找出路,是每一個地方政府重要的課題。
雲林縣在今年三月成立「全台第一個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我們要努力找出各鄉鎮市地方獨特性,為各鄉鎮市推展地方創生事業計畫,要做的事情初心很簡單,就是開創生機,活絡地方各項發展。
縣府目前已提出古坑鄉地方創生計畫(審查中)及口湖「台灣鯛智能養殖池」地方創生計畫案,其中口湖鄉創生案已獲得國發會審核通過,未來可望成為台灣鯛外銷生產示範區,預估年產值近3億元,帶動地方產業與就業發展。
口湖鄉創生案延伸閱讀:https://reurl.cc/e58ooQ
台灣鯛外銷生產示範區 在 謝淑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一片古坑的甘蔗園
到全台著名的綠色隧道
-談地方創生-
「簡單的初心,是認為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第一次發現綠色隧道這塊寶地是在民國87年,淑亞當時擔任古坑鄉長,那時兩側都還是甘蔗園,營造的過程有許多鄉親、民代與學者協助共同努力成就,從20村嘉年華會到城鄉新風貌營造,古坑綠色隧道逐漸成型,走過了20幾個年頭的綠色隧道,已經成為一個全台知名的假日市集,為地方帶來無限生機!
「談地方創生,為青年返鄉找出路!」
少子化與人口老化加速人口結構改變,傳統農業縣的雲林更受到衝擊,如何為地方開創生機,為地方產業與經濟發展找出路,是每一個地方政府重要的課題。
雲林縣在今年三月成立「全台第一個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我們要努力找出各鄉鎮市地方獨特性,為各鄉鎮市推展地方創生事業計畫,要做的事情初心很簡單,就是開創生機,活絡地方各項發展。
縣府目前已提出古坑鄉地方創生計畫(審查中)及口湖「台灣鯛智能養殖池」地方創生計畫案,其中口湖鄉創生案已獲得國發會審核通過,未來可望成為台灣鯛外銷生產示範區,預估年產值近3億元,帶動地方產業與就業發展。
口湖鄉創生案延伸閱讀:https://reurl.cc/e58ooQ
台灣鯛外銷生產示範區 在 張麗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方創生-台灣鯛AI智能養殖 #上場】
明天的縣務會議將「行動」到 #口湖 #台灣鯛生態創意園區 進行。說到台灣鯛,2013年韓國媒體涉嫌以負面報導來操作、抹黑台灣鯛,當時麗善就與600多位漁民朋友共同開記者會向國際發聲,為台灣鯛背書;上任縣長後更想方設法把台灣鯛這項 #雲林良品 推上更大的舞臺。
恰好今年年初中央政府推出地方創生計畫,縣府計劃處李明岳處長隨即走訪20鄉鎮規劃雲林的地方創生,其中就包括到台灣鯛生態創意園區拜訪王益豐總經理。
隨後在今年2月19日,李明岳處長帶 #國發會 郭翠玉副主委到口湖與台灣鯛養殖業者凝聚共識;3月初縣府 #領先全國 成立「#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3月25日我們在土庫舉辦了全國首場集合集雲林各鄉鎮市長、農會、大專院校及工研院、資策會等相關地方產業團體與政府部門的「創生共識會議」,縣府也當面向國發會陳美伶主委報告我們要利用AI智能養殖將口湖鄉打造為「#台灣鯛外銷生產示範區」。
為解決台灣鯛生產專區的用地、室內水產養殖設施認定以及未來產銷規畫等問題,6月27日縣府張志銘秘書長親率相關局處同仁與農委會、經濟部官員到口湖進行產官雙方的協調。
在經過大大小小十多場與地方業者、鄉鎮公所、縣內大學以及中央部會的討論凝聚共識的會議後,雲林縣政府在8月7日向國發會提出口湖鄉(台灣鯛)地方創生案。終於在9月2日傳來好消息,國發基金將會投資1.8億協助雲林口湖鄉推動台灣鯛AI智能養殖計畫。
因為明天要去看AI智能養殖出來的台灣鯛,所以今天先跟所有鄉親朋友報告這個好消息,麗善也會努力讓地方創生在雲林各鄉鎮市繼續開花結果。
台灣鯛外銷生產示範區 在 張麗善- 【地方創生-台灣鯛AI智能養殖#上場】 明天的縣務會議 ... 的推薦與評價
說到台灣鯛,2013年韓國媒體涉嫌以負面報導來操作、抹黑台灣鯛, ... 陳美伶主委報告我們要利用AI智能養殖將口湖鄉打造為「#台灣鯛外銷生產示範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