吥通嫌臺灣 ◎林央敏
咱若愛祖先
請你吥通嫌台灣
土地雖然有卡隘,
阿爸的汗,阿母的血
沃落鄉土滿四界
咱若愛子孫
請你吥通嫌台灣
也有田園也有山,
果籽的甜,五穀的香
乎咱後代吃未空。
咱若愛故鄉
請你吥通嫌台灣
雖然討趁無輕鬆,
認真打拼,前途有望
咱的幸福未輸人
咱若愛兄弟
請你吥通嫌台灣
雖然討趁無輕鬆,
收回自由,運命有光
咱的幸福未輸人
咱若愛故鄉
請你吥通嫌台灣
國家細漢免怨嘆,
認真打拼,前途有望
上好家己做主人
--
◎ 作者簡介
林央敏
一九五五年生,嘉義縣太保市人,現居桃園市。曾任小學、大學教師、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現任《台文戰線》文學雜誌社發行人。曾獲聯合報文學獎第一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及詩獎、散文獎、小說獎、評論獎、文化獎等多項文學獎,是台灣民族文學的代表性作家。
一九六五年即寫古詩、七二年首次發表新詩、八三年開始台語寫作。首倡台灣民族文學,是戰後台語文學運動的倡導作家及台語文學理論的主要建構者,也是首位將台語散文由說理引入純文學領域的詩人。八六~九七年間熱衷民主人權、民族解放、本土文化、母語文學、教育改革等社會運動。作品因觸犯官方禁忌屢遭查禁封鎖。
寫作品類豐富,風格、技巧與主題多樣,另有作曲與電腦軟體,被稱為全方位作家。有百餘篇作品分別選入詩、散文、小說、評論的各類選集百餘種,並選入大、中、小學教科書中,部分作品被譯為英、日文發表於外國書刊。著作三十餘冊(詳見本書附錄),其中十一萬字的詩體小說《胭脂淚》是台語文學第一部史詩(EPIC),也是台灣文學史至今最長的敘事詩;詩作〈毋通嫌台灣〉被譜成二十四種不同的曲子,對催化台灣人意識與民主運動皆有深遠的影響。
林央敏文學田園網址:blog.roodo.com/tw_poem
(簡介取自《收藏一撮牛尾毛》)
--
◎小編一尾賞析
台灣的街道好多很醜的看板機車好多好吵、路好爛、薪水好低、慣老闆好多、頂加鐵皮屋,我們總是可以找到非常多方式來嫌棄我們這遍土地,或者說我們自己是鬼島,而這首詩則從對於這片土地的鄉土情懷出發,「吥通嫌臺灣」從非常口語實際的提醒開始。這首詩寫在1987年的解嚴之際,對於台灣的未來寄於厚望,亦曾由台灣的作曲大師蕭泰然譜曲,而為人熟知。
從這首詩的語言來看,在現在開始強調台文「正字」,而在當時在連教育部辭典還沒完成之時,當時想利用母語來寫詩時,可以看到許多字和現在較不一樣,這都是當時詩人在利用母語的寫作時的嘗試。
這首詩非常寫實的從父輩母輩在這片土地的辛勤耕作、台灣的田園、山川河流,來描寫台灣土地的豐碩,然而這和一開始的「吥通嫌臺灣」形成了連結,通篇以整齊固定的語體來抽換字面、製造詩本身的韻律與音樂性,以非常淺白的字詞書寫,從「祖先」、「兄弟」到「鄉土」,從台灣土地的狹小、小人物討生活的不易,來形塑台灣人打拼的未來。
在1987年解嚴後,台灣真正面向開放的社會,台灣作為一個受到外力影響的國家,「國家細漢免怨嘆」,敘事者以勤勉的口吻對讀者說「認真打拼,前途有望」,雖然解嚴,但在當時仍舊是由國民黨執政的台灣,台灣人還是沒辦法選自己的總統,而敘事者才在當時說:「上好家己做主人」。這首詩面對的是台灣在解嚴後面對民主化歷程,台灣人對於光明未來的期待,在那過去烏暗的時代遠去後,在這個時代的台灣人終於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了。
--
美術編輯:佳郁(ig:Gayodoodle)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林央敏 #吥通嫌臺灣 #鄉土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收藏一撮牛尾毛」散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林央敏 內容簡介: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至少不辜負讀者才敢發表,發表後,有時可從讀者的來信或評者的論述中檢視自己是否做到感人共鳴的效果,比如有位快要當祖母的讀者說:「看你那篇文章〈第一封信〉,我都偷偷流淚,但怕被學生看到,趕快離開圖...
台語散文 在 王旻瑛 - 小豬姐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您有了孩子, 是否深感母語教育資源的缺乏, 而市面上適合的閱聽素材不多, 題材類型也比較單一...
您有這樣的困擾嗎?
您也想帶著孩子認識生態並拾回我們的母語嗎?
母語家庭共同的困擾, 阿廷老師感同身受!
以自身在生態丶母語的專業, 集結了一群專業的老師們合力完成!!!
找不到想要的母語閱聽素材就自己做!
這樣的想法和執行力真的太驚人!!!
「繪本+童謠CD+生態影片DVD」
大家快來 #書一波
《台灣動物來唱歌》有朗朗上口的童謠, 生動精美的繪本和精彩的台語生態影片, 內容分成四大主題: 森林、河川、淺山和淺海, 挑選了蟬、瓢蟲、蟻師、蜻蜓、石虎、螞蟻、紅樹林和彈塗魚做介紹, 大家看過或是聽過幾種呢?知道牠們的台語名字嗎?
防疫期間, 讀繪本、唱唱歌、看生態, 是不是好棒棒👍👍👍
================
精彩預告搶先看
https://reurl.cc/rxRv0k
歡迎大家到出外講台語逛逛、點個讚,未來還會有更多台語內容在這裡
出外講台語 Chhut-gōa kóng Tâi-gí
https://reurl.cc/nz1z3X
https://www.facebook.com/ChhutGoaKongTaiGi/
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mP7rCsMuvx0
更多購書資訊,請洽 前衛出版社
https://reurl.cc/AqK5Op
https://www.facebook.com/AVANGUARDTaiwan/
各通路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s://bit.ly/2w5kOQT
讀 冊 https://bit.ly/2yqCdUT
聚珍臺灣 http://gjtaiwan.com/r/kp
聚珍露天 http://gjtaiwan.com/r/kq
三 民 https://bit.ly/2QZH4mi
誠 品 https://bit.ly/345wlvV
金石堂 https://bit.ly/39ABX2y
台灣的店 http://bit.ly/2JGcdYe
左轉有書 http://bit.ly/2PB66s5
獨立書店 http://bit.ly/3267i9A
================
【專文推薦】
希望這本以里山倡議精神為主軸的「森、川、里、海」代表動植物的兒童繪本,能成為校園、家庭受大小朋友們歡迎的台語課外讀物。——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楊平世
《台灣動物來唱歌》,歌詞逐條lóng正台灣味,曲編甲真活跳,圖畫了古錐,koh有自然生態ê影像,正港優質ê第一本台語生態童謠影音繪本。——台灣文學獎台語散文金典獎得主 王昭華
這是一套適合全家大小一起聆聽、觀賞、唱念的影音繪本,裡面的歌詞所使用的台語詞彙,很多是連大人都已忘記或值得學習的用詞,趁這時候大人們趕快惡補,也讓孩子在自然而然的情境中唱唸台語童謠。——農村武裝青年 主唱 阿達
【讚聲推薦】
#陳德豪|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館長
#張至維|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研究員代理主任
#楊平世|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楊恩誠|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
#王昭華|台灣文學獎台語散文金典獎得主
#陳豐惠|李江卻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黃勁連|台語文學運動火車頭
#游珮芸|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林昶佐 Freddy Lim|立法委員/閃靈主唱
#阿達|農村武裝青年主唱
#魚仔林|拷秋勤/勞動服務 主唱
#楊大正|滅火器 Fire EX. 樂團主唱
(以筆畫順序排列)
#出外講台語
#前衛出版社
#全彩台語繪本
#童謠創作CD及生態DVD
#台灣第一本台語生態影音繪本
#老師還有很多idea想做歡迎合作
#老師只會拍生物不會看鏡頭請原諒他
#一家子都在做母語的教學研究推廣與復興真的太威了
台語散文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8-12-12影音檔
出版社粉絲頁: 九歌文學國度
本集主題:「收藏一撮牛尾毛」散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林央敏
內容簡介: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至少不辜負讀者才敢發表,發表後,有時可從讀者的來信或評者的論述中檢視自己是否做到感人共鳴的效果,比如有位快要當祖母的讀者說:「看你那篇文章〈第一封信〉,我都偷偷流淚,但怕被學生看到,趕快離開圖書館。」再如小說家宋澤萊寫道:「這篇文章〈阿母〉。仿若讓人聽到了作者的悔恨和自譴,讀完時我們竟流淚了。」讀者們的反應,其實也是鼓舞我砥礪自己用心創作的動能。──林央敏
曾以〈毋通嫌台灣〉獲得金曲獎最佳方言作詞人的林央敏,致力於台語文學創作,包含台語詩和台語散文,推廣母語,倡導將母語台語列為學校課程。
本書為其長年創作散文集結,以四卷四個不同的面相,素描親情、鄉情、人情與家園情,從親人出發,有寫給母親的〈第一封信〉和描繪〈阿母〉忙碌的身影,還有父親為了籌措學費,將家中老牛賣掉,他不捨老牛〈收藏一撮牛尾毛〉來紀念,最難忘的是〈和阿公聽拉即哦的日子〉以及鼓勵他升學的〈二叔公〉,字裡行間盡是濃密的親情,展現無休止的溫暖;再到成長的〈孕鄉〉嘉義太保,歲月流轉,從老家所在的水牛厝開始到牛稠溪流域的變化、信仰中心土地公廟的由來、吸石路的傳說,還有農曆七月二十三日的大士爺民俗祭典,訴說一個個引人入勝又充滿傳奇色彩的村莊與濃烈鄉土情懷;繼之以對人情事故的感懷詠嘆,小則一己之思,大則關於國家、民族、社會、政治、文化的寄望。終章以隨筆小品,有生活記趣,也有對生命的感悟,乃至異想天開的遐思。
林央敏將自己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熱情,透過文字,引領我們將目光回歸自我,重溫情懷,找回我們對土地的熱忱與認同。
作者簡介:林央敏
一九五五年生,嘉義縣太保市人,現居桃園市。曾任小學、大學教師、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現任《台文戰線》文學雜誌社發行人。曾獲聯合報文學獎第一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及詩獎、散文獎、小說獎、評論獎、文化獎等多項文學獎,是台灣民族文學的代表性作家。
一九六五年即寫古詩、七二年首次發表新詩、八三年開始台語寫作。首倡台灣民族文學,是戰後台語文學運動的倡導作家及台語文學理論的主要建構者,也是首位將台語散文由說理引入純文學領域的詩人。八六~九七年間熱衷民主人權、民族解放、本土文化、母語文學、教育改革等社會運動。作品因觸犯官方禁忌屢遭查禁封鎖。
寫作品類豐富,風格、技巧與主題多樣,另有作曲與電腦軟體,被稱為全方位作家。有百餘篇作品分別選入詩、散文、小說、評論的各類選集百餘種,並選入大、中、小學教科書中,部分作品被譯為英、日文發表於外國書刊。著作三十餘冊(詳見本書附錄),其中十一萬字的詩體小說《胭脂淚》是台語文學第一部史詩(EPIC),也是台灣文學史至今最長的敘事詩;詩作〈毋通嫌台灣〉被譜成二十四種不同的曲子,對催化台灣人意識與民主運動皆有深遠的影響。
林央敏文學田園網址:blog.roodo.com/tw_poem
台語散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收藏一撮牛尾毛」散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林央敏
內容簡介: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至少不辜負讀者才敢發表,發表後,有時可從讀者的來信或評者的論述中檢視自己是否做到感人共鳴的效果,比如有位快要當祖母的讀者說:「看你那篇文章〈第一封信〉,我都偷偷流淚,但怕被學生看到,趕快離開圖書館。」再如小說家宋澤萊寫道:「這篇文章〈阿母〉。仿若讓人聽到了作者的悔恨和自譴,讀完時我們竟流淚了。」讀者們的反應,其實也是鼓舞我砥礪自己用心創作的動能。──林央敏
曾以〈毋通嫌台灣〉獲得金曲獎最佳方言作詞人的林央敏,致力於台語文學創作,包含台語詩和台語散文,推廣母語,倡導將母語台語列為學校課程。
本書為其長年創作散文集結,以四卷四個不同的面相,素描親情、鄉情、人情與家園情,從親人出發,有寫給母親的〈第一封信〉和描繪〈阿母〉忙碌的身影,還有父親為了籌措學費,將家中老牛賣掉,他不捨老牛〈收藏一撮牛尾毛〉來紀念,最難忘的是〈和阿公聽拉即哦的日子〉以及鼓勵他升學的〈二叔公〉,字裡行間盡是濃密的親情,展現無休止的溫暖;再到成長的〈孕鄉〉嘉義太保,歲月流轉,從老家所在的水牛厝開始到牛稠溪流域的變化、信仰中心土地公廟的由來、吸石路的傳說,還有農曆七月二十三日的大士爺民俗祭典,訴說一個個引人入勝又充滿傳奇色彩的村莊與濃烈鄉土情懷;繼之以對人情事故的感懷詠嘆,小則一己之思,大則關於國家、民族、社會、政治、文化的寄望。終章以隨筆小品,有生活記趣,也有對生命的感悟,乃至異想天開的遐思。
林央敏將自己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熱情,透過文字,引領我們將目光回歸自我,重溫情懷,找回我們對土地的熱忱與認同。
作者簡介:林央敏
一九五五年生,嘉義縣太保市人,現居桃園市。曾任小學、大學教師、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現任《台文戰線》文學雜誌社發行人。曾獲聯合報文學獎第一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及詩獎、散文獎、小說獎、評論獎、文化獎等多項文學獎,是台灣民族文學的代表性作家。
一九六五年即寫古詩、七二年首次發表新詩、八三年開始台語寫作。首倡台灣民族文學,是戰後台語文學運動的倡導作家及台語文學理論的主要建構者,也是首位將台語散文由說理引入純文學領域的詩人。八六~九七年間熱衷民主人權、民族解放、本土文化、母語文學、教育改革等社會運動。作品因觸犯官方禁忌屢遭查禁封鎖。
寫作品類豐富,風格、技巧與主題多樣,另有作曲與電腦軟體,被稱為全方位作家。有百餘篇作品分別選入詩、散文、小說、評論的各類選集百餘種,並選入大、中、小學教科書中,部分作品被譯為英、日文發表於外國書刊。著作三十餘冊(詳見本書附錄),其中十一萬字的詩體小說《胭脂淚》是台語文學第一部史詩(EPIC),也是台灣文學史至今最長的敘事詩;詩作〈毋通嫌台灣〉被譜成二十四種不同的曲子,對催化台灣人意識與民主運動皆有深遠的影響。
林央敏文學田園網址:blog.roodo.com/tw_poe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YabtviNF8U/hqdefault.jpg)
台語散文 在 玄之岫台語散策-郭文玄台語散文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玄之岫台語散策-郭文玄台語散文冊. 410 likes. 時間自由。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