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6 : 俄國作曲家、鋼琴家亞歷山大·史克里亞賓誕辰149週年
Alexander Scriabin (6 January 1872 [O.S. 25 December 1871] – 27 April [O.S. 14 April] 1915)
📹范姜毅演奏史克里亞賓的第四號奏鳴曲,作品30
https://youtu.be/hawws_K0Uec
「我希望以我的獨特,把一切吞噬。」
「世界尋找神。我尋找自己。世界顧盼神。我顧盼自己。我就是世界。我在尋找神,因為我就在尋找自己。而人類啟蒙的歷史,就由我的尋找與歸來之時開始。」
— 史克里亞賓
史克里亞賓第四號鋼琴奏鳴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 1/6 : 俄國作曲家、鋼琴家亞歷山大·史克里亞賓誕辰149週年
Alexander Scriabin (6 January 1872 [O.S. 25 December 1871] – 27 April [O.S. 14 April] 1915)
📹范姜毅演奏史克里亞賓的第四號奏鳴曲,作品30
https://youtu.be/hawws_K0Uec
「我希望以我的獨特,把一切吞噬。」
「世界尋找神。我尋找自己。世界顧盼神。我顧盼自己。我就是世界。我在尋找神,因為我就在尋找自己。而人類啟蒙的歷史,就由我的尋找與歸來之時開始。」
— 史克里亞賓
史克里亞賓第四號鋼琴奏鳴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三屆樂傑國際鋼琴音樂營🎹
🎼指導教授側寫🎼
#葉孟儒教授
文化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並兼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大學音樂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台灣鋼琴家葉孟儒承襲俄羅斯鋼琴學派中涅高茲(Heinrich Gustavovich Neuhaus, 1888-1964)一支,在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深造時,教授為著名的瑙莫夫(Lev Nikolayevich Naumov, 1925-2005),是俄羅斯涅高茲鋼琴學派的重要人物。
接受俄羅斯鋼琴教育的葉孟儒涉獵廣泛,除演奏大量俄國作品外,從巴洛克音樂到現代樂曲目,德奧樂曲乃至法系作品也是他專擅的領域。瑙莫夫讚譽葉孟儒:「他是一位非常具有高度才華,並且擁有絕妙琴藝的鋼琴演奏家,音樂表現具有難得天賦和多樣性。觀眾始終給予溫暖熱烈的回應,並且最為喜愛這種原創的風格,以及音樂表現上的獨特個性。」
葉孟儒七歲開始學習鋼琴,而自從1991-1999年間於莫斯科學習,他經歷其嚴格的俄國鋼琴學派正規訓練與人生的洗禮,而且也是他習琴的重要轉捩點。這八年間,葉孟儒經常以獨奏家的身分受邀在俄國主要城市演出協奏曲與獨奏會,之後他更以最高分的榮譽畢業於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研究班;並獲得演奏最高學位藝術博士。
葉孟儒曾受邀演出巴爾托克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蕭士塔高維契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普羅高菲夫大部分的鋼琴協奏曲(除第四號外)、拉赫曼尼諾夫第二、三號鋼琴協奏曲以及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拉威爾左手鋼琴協奏曲以及史克里亞賓的《普羅米修斯-火之詩》;合作的樂團包括俄國國家交響樂團(Russian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克拉斯諾雅斯克(Krasnoyarsk)國立交響樂團、托木斯克(Tomsk)市立交響樂團、克梅羅瓦(Kemerovo)州立交響樂團、烏法(Ufa)國家交響樂團(位於Bashkristan共和國內)、NSO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台北愛樂管弦樂團、長榮交響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高雄市立交響樂團、樂興之時管弦樂團、台北愛樂青年交響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春之聲管弦樂團、台北市民交響樂團、台灣弦樂團、廈門愛樂樂團、朱中慶打擊樂團;合作的指揮家包括林天吉、林濤、簡文彬、鄭立彬、江靖波、邵恩、陳永清、Gernot Schmalfus、Roger Epple,David Wroe。
在獨奏演出方面、葉孟儒的足跡包括俄國各地境內,以及歐美等地。他演出的音樂廳包括莫斯科音樂學院大廳、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廳、克拉斯諾亞斯克愛樂大廳、台北國家音樂廳,並參與在重要音樂節如北德石勒蘇益希-霍爾斯坦音樂節(Schleswig-Holstein Festival)和薩爾斯堡夏日音樂節(Salzburg Summer Festival )演出。
此外在室內樂方面,葉孟儒曾與知名美籍俄裔小提琴家貝琳娜(Nina Beilina)、俄國著名小提琴家葛蓮丹珂(Tatiana Grindenko)、台灣著名小提琴家吳孟平、知名長號演奏家宋光清、著名男低音羅俊穎,病前與小提琴家吳佩璇、大提琴家徐必樂(Victor Chpiller)合作鋼琴三重奏以及NSO室內樂及等系列演出。
葉孟儒1999年在莫斯科錄製CD並且發行,曲目包括拉威爾《加巴斯之夜》、普羅高菲夫第8號奏鳴曲,以及斯特拉汶斯基《彼得洛西卡》,2013年4月發行個人第二張CD專輯《貝多芬:迪亞貝理33段變奏曲》(雅砌音樂發行),此張專輯並獲得2014年第25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詮釋獎;最新個人第三張專輯《蕭邦27首練習曲全集》於2017年10月27日遊環球音樂正式發行,是台灣第一位錄製蕭邦27首練習曲全集的鋼琴家。
誠摯地邀請您來參加!
日期:
2021/1/24 - 2021/1/30
地點:
漳和國中
新北市中和區廣福路39號
(日間大師班課程及練琴地點)
史坦威鋼琴中心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 322 號 2 樓
貝森朵夫鋼琴中心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 253 巷 2 號 3 號 樓之2
📍招生對象及費用
a.高三大考考前衝刺班之鋼琴主修學生:
報名需提供欲學習曲目以及演奏影片,並請於表單上上傳 YouTube 影片連結,供指導教授作 審查,所有參與考前衝刺班之獲得三堂公開大師班課程接受三位教授指導,另需接受主辦單 位安排之每日三小時練琴時間,同時必需全程參與術科模擬考及三小科模擬考等所有主辦單 位安排之課程。
費用:23000元
*備註:衝刺班若不參加練琴,可減免租借琴房費用!
b.大師班課程正式學員:
國小以上,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具有鋼琴演奏能力者。
報名需提供欲學習曲目以及演奏影片,並請於表單上上傳 YouTube 影片連結,供指導教授作 審查及甄選。
一經甄選,每位正式學員可獲得三堂公開大師班課程接受三位教授指導, 旁聽所有大師班課程及音樂沙龍安排之全部活動,另隨行家長或成員乙名可享有旁聽所有大 師班課程及音樂沙龍安排之全部活動。
(學員若需於營會埸地練琴,可另行告知,琴房使用費另計。)
費用:15000 元
c.老師及所有音樂愛好者
可旁聽各場次之公開大師班課程、大師示範演奏、音樂講座與綜合座談會 費用:
A. 單日大師班課程旁聽:500 元
B. 單場音樂沙龍及連結連連連連單埸講座:500 元
C. 單日大師班課程旁聽 + 單場音樂沙龍或講座:800 元
D. 全程音樂沙龍及講座:1500 元
E. 全程大師班課程旁聽+全程音樂沙龍:2000 元
(報名 E 項者,主辦單位將特別提供精緻打造之鋼琴鍵盤紀念識別證)
📃🔗學員報名表單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LRZhj-YBuxn0j5gyXIV6NM9hyZHPV8IdEuMhBDTb6gg7_VQ/viewform?usp=pp_url
📄🔗音樂沙龍及講座報名表單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wqii4Gp8WEFbB8nNKz2gLuoSchOfb1lxaG-LVd7y-fIGz9A/viewform?usp=pp_url
💡💡凡於 12/31 前早鳥報名者將給予 95 折優惠!
史克里亞賓第四號鋼琴奏鳴曲 在 加伏里洛夫成為第一級的年輕鋼琴家新星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是他在祖國以外地區的第二場獨奏會,曲目是三首史卡拉第奏鳴曲、海頓第五十二號奏鳴曲以及柴可夫斯基F大調變奏曲作品19-6、史克里亞賓第四號鋼琴奏鳴曲、拉威爾《加 ... ... <看更多>
史克里亞賓第四號鋼琴奏鳴曲 在 Andrei Gavrilov 安德烈‧加伏里洛夫- 看板clmusic 的推薦與評價
Andrei Gavrilov
安德烈‧加伏里洛夫
*註:此為Philips 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系列Andrei Gavrilov卷解說冊
1955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
由曾經師從涅高茲(Heinrich Neuhaus)的母親啟蒙學習鋼琴,
六歲進入莫斯科音樂附屬中央音樂學校師從塔季揚娜.凱斯特納(Tatyana Kestner),
後來進入莫斯科音樂院跟隨列夫.瑙莫夫(Lev Naumov)學習,
在瑙莫夫門下奠定了個人的演奏風格以及對音樂的理解方式。
1974年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大賽獲獎後,加伏里洛夫成為第一級的年輕鋼琴家新星,
很快就成功的在薩爾茲堡音樂節上代替李希特演出。
加伏里洛夫的國際演奏事業始于法國土倫音樂節以及赫爾辛基、倫敦、柏林與日本,
由於反抗蘇聯政權,他把多半的演奏重心放在蘇聯以外的地區,
1988年移居西方,後來取得德國國籍。定居在世界音樂重鎮後,
加伏里洛夫的曲目更加廣泛,他的技巧精湛、準確而且自制。
音樂解碼大師
藝術常常需要實際上,是得利於兩股相抗力量間所造成的對比張力。
這對於形容1955年9月21日年生於莫斯科的安德烈.加伏里洛夫的藝術來說是事實,
同時也非常貼切。「音樂,」他在一次訪談中提到:
「是最好的密碼,保存人類情感、心理與思想狀態最好的符碼。
把這些密碼譯解成音符,讓人聽見作曲家封鎖在密碼裡的聲音是演奏者的任務。
偉大的作曲家都是極端個人主義而且是知識分子。」
根據這段陳述,加伏里洛夫同時強調成為鋼琴家時所遇到的兩點矛盾:情感與理智。
加伏里洛夫首先最注重的是以藝術表達並貼近人的情感,
毫無節制的表達出聲音,甚至到了過度的地步。
他把自己視為甚至是藝術已到成熟的傑出鋼琴家也難以表達情感。
這位柴可夫斯基大賽贏家第一次在西方造成旋風是1974年的薩爾茲堡音樂節上。
當時他是代替患病的李希特演出,決心讓自己成為第一流的鋼琴菁英。
這是他在祖國以外地區的第二場獨奏會,曲目是三首史卡拉第奏鳴曲、
海頓第五十二號奏鳴曲以及柴可夫斯基F大調變奏曲作品19-6、
史克里亞賓第四號鋼琴奏鳴曲、拉威爾《加斯巴之夜》中的〈史卡波〉
以及巴拉基列夫《伊斯拉美》。
他以驚人演奏而且毫無缺陷的技巧震驚了聽眾,演奏的曲目也是效果十足、
絕對具有爆發性的作品,他讓作品具備應有的詩情而不流於濫情。
最重要的是,這位年輕名家成功地讓巴拉基列夫《伊斯拉美》
呈現出不可思議的動態以及節奏性。
盡管加伏里洛夫把自己全心投入這些作品,盡管他彈奏的速度相常快,
他的演奏卻從來不會失控,
他詮釋的史克里亞賓第四號鋼琴奏鳴曲尤其特別符合邏輯與整體性。
對加伏里洛夫而言,不從既定觀點詮釋音樂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詮釋音樂必須根植於知識。他接觸其它種類的藝術,
包括在莫斯科大學學習建築、歷史、文學與醫學。
這也是他總是強烈抗拒把自己與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相互比較的理由,
因為兩人早期的鋼琴訓練方式相當接近。
加伏里洛夫認為霍洛維茲看待音樂的視界太狹窄,理解不足而且品味偏狹。
然而加伏里洛夫本人卻無法經常展現他所想要的智性。
在史克里亞賓第四號鋼琴奏鳴曲裡,
他為了表現出樂曲急迫的狂喜感而忽略慢板樂章的深度,
有時候他的演出也會因此而缺乏重心與精密度。
1974年在薩爾茲堡音樂節上的獨奏會為加伏里洛夫在世界演出機會打開一扇門,
最重要的是,西方世界人士為這位來自俄羅斯的年輕鋼琴家喝采,
很快地,他就被認為是李希特的傳人。
就像他演奏音樂時盡情到甚至超過作品本身的態度,
加伏里洛夫非常積極的到西方演出,兩個星期演奏十一場音樂會並不罕見。
這時侯被他加入演出曲目的作品有
舒伯特即興曲D.899(在加伏里洛夫手中,這部作品顯得稍微有些蒼白)、
蕭邦練習曲作品25以及拉赫曼尼諾夫D小調鋼琴協奏曲。
他為普羅高菲夫《羅密歐與朱麗葉》十首鋼琴曲刻畫出鮮明的輪廓與色彩,
因所以聽起來的效果宛如置身在音樂劇院當中。
普羅高菲夫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也在加伏里洛夫的演奏曲目當中,
這裡當然能夠感受到加伏里洛夫有意把樂曲推往節奏與動能的邊緣上,
遠遠超過任何一個版本,就像要進入鋼琴世界的無人境地,
深刻地探索作品裡的抒情性、情感、怪異與興奮感。
他自己體驗到這些感覺,也要聽眾感受到這種感覺。
加伏里洛夫很早就被認為是位個性化音樂家,無論是那一種個性,
這對一位藝術家來說都是成功的保證。
他曾經說:「蘇聯有上百位好音樂家,而全球有上千位。
但是其中大部份都沒有自己的特色。現在,擁有獨特風格是非常了不得的事。
我全部的生命都為了這目標,因為我想站在這數千人之上。」
雖然有時加夫裡洛大會因為演出場次過多而顯得有些疲累,
但是在西方的演出總能引起騷動,大家對他報以驚訝與欽佩。
加伏里洛夫在七、八0年代必須保持表面上的謹慎,但是這對他的內在並沒有影響。
在當時的蘇聯體制下,抱負與現實仍有很大的分歧,
因此當加伏里洛夫的演奏事業開始飛黃騰達的時候,蘇聯政府卻要他停下腳步。
沒有任何理由,當局就是不允許他出國與柏林愛樂及卡拉揚合作,
這表示加伏里洛夫的國際演奏事業就此要宣告結束。
「卡拉揚與柏林愛樂白等了我一整天,」加伏里洛夫回憶:
「他們認為我人已經在柏林,不知怎麼的卻不見蹤影。
事實上,我還在莫斯科,躺在床上,我實在不想回憶這段過去。」
稍後在一次訪談中,
加伏里洛夫自己提起前妻父母的詆毀以及可能因為拒絕和KGB合作而導致被禁止演出。
在每星期與那些關心政治遠高於關心音樂的音樂家會面時,
他們不斷暗示加伏里洛夫這一點。
在這五年內,加伏里洛夫的藝術活動被局限在鐵幕西側無法得到國際矚目的一小塊地方。
甚至與他合作多年、位于倫敦的唱片公司必須到莫斯科錄制他演奏的拉赫曼尼諾夫。
當加伏里洛夫在1984年首次被允許前往英國時,
他與後來的妻子(1985年3月結婚)決定再也不回到蘇聯。
回到西方的舞台後,加伏里洛夫給大眾的印象是更老成穩重而且是位智能型音樂家。
在蘇聯各地演出的這五年來,他變得更成熟,也為每場演奏練了不少新曲目。
這意謂著加伏里洛夫為自己建立的曲目庫能在現在眼前的音樂活動中出現。
由於早年的成功,加伏里洛夫得以在西半球展開演奏事業,
他把音樂會與錄音室裡的曲目焦點放在蕭邦,
公開宣布他要讓蕭邦的音樂從讓人反胃的「甜美」中跳脫出來,
展現它強壯、富有男子氣概的一面,並在蕭邦敘事曲中快速展現各種不同的風格。
他演奏的蕭套敘事曲與第三號鋼琴奏鳴曲讓大家大吃一驚,
而加伏里洛夫的現場演出與錄音完全不一樣。
如果加伏里洛夫音樂廳演奏的速度特別加快,
讓音樂飛快進入狂亂的境界且加入獨特的重音,
錄音則較為平緩溫和,尤其是敘事曲。
八0年代晚期,加伏里洛夫把曲目轉向德國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
舒曼的作品經常在演出曲目中出現。
彈奏舒曼精巧的〈蝴蝶〉時,
加伏里洛夫加伏里洛夫的技巧把這首子膨脹成重量級的作品,
成功描繪出這曲子在《狂歡節》裡的特色。
加伏里洛夫能充份發揮他燦爛的超技和音響控制天份時,最能展現音樂方面的說服力。
晚近,他再度成為一位技巧派的大師,似乎不費勁就能馴服他對音樂張力的無止境追求。
由于他強勢的音樂表現力,他明顯傾向詮釋大部頭的整部作品。
對于人們指責他早期不擅演奏奏鳴曲,
他可以拿他所演奏的海登鋼琴奏鳴曲第52號降E大調來做反證。
然而這個反證並未及於他詮釋貝多芬和莫札特奏鳴曲的成績,
因為一直到從莫斯科流亡出來,
他都(有很好的理由)一直未把這些包括在他的演奏曲目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4.111.131.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