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與傳產電視的關係(二):4K電視可能是接下來電視新世界的決定版。
因為今年的CPX論壇中,有些科技大廠的專題演講中,隱約透露了一些這樣的玄機。
但這個「決定版」可能跟台灣電視工業毫無關係 (咦?)
這個體悟是來自於高通資深副總裁Rahul Patel的幾張專題演講投影片。他不斷以電視收看的體驗為例,談到無線傳輸對觀影品質的影響。但我的想法剛好反過來:冰友們該如何從高通(為例)的規劃中,看到電視產業在未來藍圖中的位置?
那先把IoT說的具體些:試想,有一個IoT hub,連結上你家所有的東西,包括各種尺寸的螢幕:從你的4吋5吋手機,10吋12吋的平板,20幾吋pc螢幕,甚至55吋,65吋電視,你家的各種揚聲器,音樂播放系統。你可以用聲音命令控制這一切。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我們有了許多裝置,都在使用各種頻寬。但神奇的是,消費者都不約而同的期待各種裝置在各種情況下,必須完好運作,像是影音(video)。一年前,我們才在談各種畫質。但現在已經不是HD了。而是UHD(註1),4K影片。而且這不是一家裡的單一螢幕,是很多螢幕。」Rahul Patel說。
(Whereabout a year back, it was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video. Now it’s not about HD. It is Ultra HD, 4K video. And it’s not one screen in the home, it’s multi screen in the home.)
他接著說,這些螢幕都乘載著觀眾對畫質體驗的期待,而這些期待是不能被妥協的。如果我們在無法滿足觀眾對體驗的期待,他們就會棄離而去,最終導致產品傳達時遭到拒絕。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電視就會變得不吸引人(TV becomes less attractive),因為無線網路連通性(wireless connectivity),使電視變得不合宜,造成這結果的並不是因為影像本身,也不是因為螢幕尺寸,而是因為無線網路連通性。
高通目前推出的規格是 802.11ad/60 GHz band以及 2.4/5 GHz 802.11ac MU-MIMO。樂視(Letv)總裁梁軍在2016年年初表示,樂視的串流影音服務,採用了高通提供的傳輸規格。(請參見高通新聞稿:http://bit.ly/1Ur4Lv9)
所以我才會說,或許我們該反過來想這件事:在高通規劃的IoT藍圖裡的電視的角色與功能,可能是像樂視這個樣子的。而且,串流電視影音內容的標準規格,是4K的。
如果國際大廠已經把4K電視與配套內容作為標準規格,那麼「台灣的電視產業」又會在哪裡呢?
為了接下來思考這個問題,先來複習一下畫質規格:
SD: 720x486(—>>這是台灣公視一台)
HD: 1280×720(—>>即俗稱的720p。這是MOD的基本要求,包括UDNTV也是這個畫質)
Full HD:1920×1080(—>>這是台灣公視二台)
4K UHD:3840×2160和4096×2160,即 Full HD的4倍(—>>這是樂視)
SUHD 3840X2160(2160p)(此為三星面板規格,非製播規格)—註2
6K:6144×3160(—>>這是VR/MR的決定版規格,包括FacebookVR,微軟Hololens)
8K:7680x4320,也是UHD的一種。
台灣是在2012年停播類比訊號。電視製播全面從analog轉入digital 。但是別忘了,SD畫質,也可以同樣播出16:9。所以,很多觀眾誤認為台灣是在2012年進入全面FullHD時代。那是誤解。
公視一台是SD,公視二台才是 Full HD 1080i。
而在 MOD上,有些是Full HD,但有些則是HD。
看到上面的列表,就知道台灣的電視工業處在什麼位置了。
4K電視曾在台灣掀起話題。在當時的社會氣氛與政策,也不過就是個曇花噱頭。話說2013年,也就是台灣正式停播類比訊號的隔年,台北Computex展出了一個華碩的4K螢幕。接下來,全球電視工業(同時包括顯示器,攝錄製播技術)在台灣電視圈的不知不覺中,卻出現了一日千里的發展,而這股發展更延伸到手機:
Samsung Galaxy Note 3 LTE,是三星第一款支援4K錄影的智慧型手機,2013年底上市。
Sony Xperia Z5 Premium ,為全球第一款搭載4K螢幕的智慧型手機,2015年年底上市。
那時候台灣的科技評論與電視圈,都只把這種4K手機當成吸引消費者的噱頭,甚至還有許多網友酸酸的說,「有誰沒事會去買4K手機?根本用不到。」
如果現在我們再來對照看高通資深副總裁Rahul Patel的投影片,會不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4K手機在未來的IoT藍圖中,是有一個特定位置的。但許多人根本沒發現。
現在,我們終於發現其實手機能乘載的畫質,根本上說,與IoT的影視產業規劃是連成一氣的。台灣在這個部分,根本連藍圖的第一條線都還沒畫出來。
老同事與韓國太座在CPX期間到台灣來出差,聊起產業動態,才知道目前南韓的一些主流大型電視台,已經開始常規試播4K訊號。當然,大部分南韓家庭的電視機是HD以上,其中FullHD是主流。但也有些厲害一些的好野家庭,開始享受4K電視的美麗畫質。
台灣呢?直到現在這一刻,台灣電視工業,有不少都還在拿「SD16:9」混充「HD」。
註1
UHD是Ultra 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的縮寫,代表「超高清電視」。
2012年8月,國際電信聯盟就已經證實4K電視(3840x2160)和8K電視(7680x4320)都可歸類為UHDTV。
註2
話說2015年,Youtube的影片版上出現了一支號稱「8K」的試驗影片。想看這支影片,沒有「ㄎㄢ攢」的電腦還跑不動。同一年,三星推出了一種叫做「SUHD」的電視。SUHD跟UHD的差別是啥?多出來的那個「S」字叫「Super」,在電視製播規格中其實是個虛字。不過在顯示器面板上的規格就有些差別。按照三星的規格說明,過去電視的面板為 8bit,SUHD TV 超 4K 電視採用的是 10bit 面板,所以光度,彩度的呈現都會有差。
各國lte band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4G開打 殺手級服務才是王道
台灣在今年6月終於正式踏入4G時代,消費者究竟該跟進或是觀望?哪家電信公司的服務資費才是最好?哪一家電信的網路通訊最穩定?4G大戰開打,唯有提供殺手級的服務才是王道!
文/林伯融(好手)
網際網路的出現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行動網路的普及更是將網際網路徹底包圍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現在和大家談到LTE(Long Term Evolution, 4G)這個名詞一定不陌生,因為3大電信商(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已經在6月初陸續宣布開台營運,雖然相較於其他國家已經落後了不少(日本已經開始進行5G流動技術測試),但對於國內產業以及消費者來說,卻也踏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4G大戰 LTE陣營勝出
自2006年至今,4G在台灣發展已有8個年頭,起初由於4G的技術有由Intel主導的WiMAX,以及由3GPP主導的LTE,主流技術尚未明確。但由於當時產官學界皆積極想在4G浪潮下拔得頭籌,因此經濟部在2006年便開始投資WiMAX網路基礎建設,此舉也吸引了全球一動(Global One)、威邁思(VMax) 等數家業者進入市場。
但隨著LTE 規格逐漸明確,加上與電信商既有GSM/UMTS 2G/3G設備的升級優勢以及低功耗的特色,獲得許多電信商的支持,2010年起也陸續在美國、日本、韓國、香港正式商轉提供服務。而後,Intel 宣布退出WiMAX主導,國際電信聯盟(ITU)也正式將LTE納為第四代行動通訊標準,終於確定了4G大戰由LTE 陣營勝出。
而台灣則是在去(2013)年7~10月間由NCC舉行LTE頻譜執照審查與競標作業,並由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等6 家業者取得其中不同頻段之執照才「勉強趕上」這股4G網路的浪潮,並在今年6月由中華電信率先開台,宣布正式提供4G LTE行動上網服務後,終於正式踏入4G時代。
4G真的比較好?訊號品質比比看母
4G LTE理論傳輸速度最高可達1Gbps的下載速度(靜止狀態時)以及500Mbps的上傳速度,相較於目前的3.5G的HSDPA+快上了不少。不過實際使用速度仍然需要視地形以及電信商建設的狀況而有所不同。
雖然4G LTE在技術上能夠提供高速的行動網路存取,但目前台灣行動上網面臨的最大問題即是行動網路基礎建設的不足,即便設備具備提供高規格服務的品質,但是若無相同水準的基礎建設,網路品質也僅能在原地停留,不會因為傳輸規格的提升而帶來更高的服務水準。
以目前多數人仍在使用的3G/3.5G網路來說,根據筆者實際使用經驗,進入台北市東區忠孝敦化至忠孝新生捷運站一帶後網路速度即大幅降低,若搭乘捷運則更是常遇到一路斷線至台北車站網路才恢復的窘境。
而針對4G LTE部份,3C部落客廖阿輝在3大電信4G LTE方案推出以後,即在雙北市以及桃園新竹部分地區進行4G LTE訊號及網路速度測試。其中,率先宣布開台消息的中華電信在34個測試點中,僅有3個點測得到4G LTE訊號,也就是說中華電信目前4G LTE的覆蓋率僅有8.8%;而遠傳及台灣大哥大皆有91%的覆蓋率。在網路速度方面,平均測得最高下載速度則為43.17Mbps,上傳速度最高為15.45Mbps,雖然目前仍屬順暢,但隨著使用者的增加,未來4G LTE碰到如前述3.5G的斷線窘境也是可預期的。
因此,在網路品質的部份,電信業者應該更積極擴充基礎架構設施,否則即便有了4G LTE,台灣行動上網的傳輸速度仍然停留在3G/3.5G的服務水準,除了對整體環境未能帶來好處外,4G LTE也將淪為一個行銷名詞。(4G LTE 測試紀錄 http://bit.ly/Uwtszb)
吃到飽OUT 業者與消費者先磨合
面對這一波推出4G時代新資費方案的潮流,可以發現兩大改變︰
1.資料傳輸為主要方案,語音、簡訊部分逐漸降低。
電信商對於過去以語音為主、資料為輔來設計資費方案的概念已經有所轉變。新的方案中,所有電信商的方案皆是以 4G LTE 資費作為主軸設計,語音費率已經成了搭配4G LTE方案的「優惠方案」。而這一點其實可以從幾乎每家都有「網內互打免費」或「熱線」等方案的規劃可以看得出來,也顯示未來電信商的獲利中心將轉為以資料傳輸作為主要方案,語音、簡訊的部分將會逐漸降低。
2.各電信所規劃的4G LTE資費方案中,皆非常有默契地取消「吃到飽」方案。綜觀3大電信業者規劃之4G LTE費率方案,皆取消目前消費者所習慣的「吃到飽」(不限制網路傳輸流量、速度)方案,而是改以超量限速或斷線的方式進行流量控管。因此未來使用4G網路的朋友可能需要多花一點心思關注每個月的使用量。
此外,由於台灣4G LTE共有700MHz(Band 28)、900MHz(Band 8)以及1800MHz(Band 3)3個頻段,其中700MHz的頻段並不如900/1800MHz普及,因此就算是支援4G LTE訊號的裝置也不見得能使用,這也是消費者必須留意的地方。
由於一般使用者並未有觀察流量、限制流量的概念,因此筆者認為在短期內也將造成部分使用者因擔心網路使用超量帶來的降速、斷線等問題,而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慌。
雖然此舉有助於電信業者降低消費者浪費流量,但對於非電信業者經營之網路服務(內容)提供業者來說,將會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對未來網路上如多媒體、高品質遊戲等服務的發展也可能帶來影響。
雖然電信業者對於超量使用多數皆提供減速方案,但平心而論,128kbps的網路速度,除了傳送文字訊息仍可應付外,若要瀏覽圖片便感吃力,想看YouTube 那更是天方夜譚了。
筆者相信對於電信業者以及消費者來說,目前這個階段是一個必須經歷的磨合期,當消費者了解自身的使用習慣、電信業者了解新費率對消費者的影響後,更適合消費者的資費方案將會迅速推出。此外,由於電信市場競爭激烈,各業者間為了提高服務申裝數量,也會祭出各種對消費者更有利的方案,也值得消費者持續關注並期待。
各國lte band 在 五模十三頻?FDD Band?選對網絡製式和頻段 - by Upsangel 的相關結果
相信大家和Upsangel都有一樣的體會,隨著世界各國手機品牌的興起,香港市面上充斥 ... 的製式(例如4G有分FDD-LTE , TD-LTE),和不同頻率的頻度,手機網絡叫做Band。 ... <看更多>
各國lte band 在 全球各国4G-LTE&5G 频段与BAND -AntennaHome 的相關結果
全球各国4G-LTE&5G 频段与BAND. ... <看更多>
各國lte band 在 長期演進技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長期演進技術(英語: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電信中用於手機及數據終端的高速無線通訊標準,為高速下行封包接入(HSDPA)過渡到4G的版本,俗稱為3.9G。該標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