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 談談木吉他伴奏 }}_11
在我漫長的吉他摸索學習過程裡,我一直疑惑著『會不會有一本萬用教學大全』,可以幫助我省略掉不必要的錯誤過程,更快、更有效地到達我想像的吉他彈奏境界?我猜想,坊間的許多學習教材,甚至是近年網路上已經完全研究不完的影像資料,應該或多或少都有因為了類似的心情,而以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姿態,展示在所有求知者的面前。
然後三十餘年就過去了,我每天都還是在摸索中除錯;唯一的心得是:『沒有萬用教學大全』這種『神獸』!
在各種型態的音樂講座中,不論是概念式分享,或是深入的實例分析,關於我自己的編曲構成,我非常喜歡用這句話來解釋:『我沒辦法告訴你在編曲那個當下我為什麼要那樣想、或那樣決定(產生什麼樂思或用什麼音),但我可以告訴你,在那個決定之前,我做過什麼樣的練習。』
回頭看看先前我寫過的十篇文字,裡面的曲例,我應該都是用聽力抓歌的方式,實實在在地K過、完彈了許多次;而比較不同的地方是:在當時每天一點點的抓歌進度裡,只要我一抓到一個新鮮的手法或處理的點子,我一定會在當天用同樣的概念,寫一小段自己的樂段,也許只是一個樂句,或是四拍、八拍的長度,或是四小節、八小節的長度,因為是自己的『習作』,所以反而比原曲還更能記得其中的訣竅。這樣的練習持續了三十年以上,然後,所有的『招式』就會很自然地混雜在一起,更然後,就會全部都忘光了,而在那個狀態下,『音樂的直觀』就融會貫通在每一個呼吸裡。
我大概可以這樣說:我所有的木吉他伴奏的編曲,八成以上都可以在前面十篇的文字、曲例中找到參考的出處,譬如說,『達爾文』的和絃聲響,就是來自於『Scarborough Fair』而只是更動了右手指法的順序,以及增加了左手一開始的滑音;又或者『她來聽我的演唱會』,完全是『Leader of the Band』的指法,混搭一點點巴哈的魯特琴曲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rnRL5i7CZ0 ),像這樣的『習作源自於臨摹抄襲』,然後再轉換為創作的每一個步驟,應該就是我想像中『萬用教學大全』所應該揭露的,但,很不幸的,沒有人能寫得出這樣的書籍。
最靠近這本書籍的,大概就是時間的累積了吧?
這也是我為什麼循序漸進地安排這些曲例的原因,我想像著一位對於吉他、音樂極有熱情的學習者,在終於理解和絃的基本構成法則之後,要練習些什麼作品,才能一方面能有足夠的營養成份來涵養音樂的美學與彈奏的份量,一方面又有足夠的空間來刺激學習者的想像而不致於宰制了學習者的方向。我很希望這些曲例會像它們在早年幫助了我那樣,對於你,也能夠有足夠育成的作用。
接下來,我想繼續討論對我產生重大影響的另外百分之二十!這些音樂用了完全不同的面貌對我展示了木吉他所能夠演繹的色彩。有趣的是,它們,幾乎都不是以『伴奏』的方式來存在的。
[一. 木吉他伴奏應該要練起來的曲目~番外篇]
曲目1-12 Pink Floyd-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NLhxKpfCnA
Pink Floyd這個偉大樂團的偉大專輯『The Wall』,已經列為我在北藝大『製作概論』課程的基本教材,也是學生們在期中報告所必須上台報告的研究標的。做為一張真正具有音樂質量與商業價值的概念搖滾專輯,我認為所有的音樂愛好者都不應該錯過聆聽它的機會。而在兩張黑膠唱片的時間長度裡,這首『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用一把尼龍弦吉他、極為簡單的音樂語彙,銜接了主角的內與外的轉換,從製作的角度來說,就已經是一個非常傑出的處理。而在音樂性方面,我想補述的是:
1. 事實上,這是我在還不懂和絃運作的原理之前,真正使用聽力與向他人請教之後,第一首能在吉他上操作的曲目,因為它的構成非常簡明:不流俗的根音轉位半音階上行與順階音階下行,在第一個樂段的後半才真正進入到VIm和絃的根音位置,而整個和絃聲響一直停留在相同頑固的高音序列,它對於單一聲部的『移動』對比其他聲部的『不動』,有著非常鮮明的突出感。
2. 為了照顧到旋律線所寫定的第二轉位根音,右手大拇指的指法必須打破習慣性的只處理一次根音的彈奏方式,取代的是連續兩次撥奏根音(轉位)的動作;而因為這是我所摸索出來的第一首曲子,因此這種特別去處理兩次低音聲部的大拇指的撥彈方式,完全型塑了我後來將近三十年的彈奏慣性。有時候,我去比較自己與別人在處理同一個和絃時,整體聲響會有『厚度』不同的主要原因,除了接下來要說到的第三點之外,我其實會比別人有更多去處裡低音聲部的習慣,因此在整體聲響上,似乎會有更厚實的感受。
3. 觸弦。
是的!我個人覺得真正能塑造、確認每一位吉他演奏者不同風格的極大關鍵,就是觸弦。我非常幸運的是,我所豎起耳朵用力抓,然後試圖要重現的第一首樂曲,其實是用尼龍弦吉他所彈奏的!我想強調的是,這不是『古典吉他』的音色呈現方式,而如果我一開始就是去練習古典吉他的彈奏,我很可能不會是現在這種詮釋音樂的方式。同樣的,我如果第一首就是練習『Blackbird』這樣的鋼弦吉他聲響,我不覺得我會因此那麼去鑽研大拇指往下與其他指頭往上的各個觸弦面積、角度與力度。請再仔細聽一下這首曲子裡,每一根指頭在觸碰每一條弦、詮釋每一個音的力度些微的差別與音色的變化!當年,我為了要找尋到這種『又溫柔、又有顆粒感』的音色,真的就是在同一根弦、同一個音上,不斷用各個指頭嚐試各種的可能以及除錯,非常非常久以後,才稍微敢說『可以彈出這個曲子的七成味道』。
因為,還要等更久以後我才知道世界上有一種器材叫做『Compressor』。
但那些Compressor可以或不可以做到的事,我其實都已經練到了。
而我有一種偏執的看法,覺得尼龍弦的觸弦比鋼弦還更難掌握,也因此,即便我後來大量用鋼弦吉他來編曲,但我始終不是很喜歡將鋼弦吉他音色彈得太明亮,反而是下意識地希望將鋼弦彈得有尼龍弦的溫潤感。
4. 音樂的極限。
很有意思的命題!如果你的人生中第一張最重要、幾乎可以倒背如流的音樂專輯,就是『The Wall』,我很好奇除了Pink Floyd的另外兩張更早的專輯『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Wish You Were Here』,還有什麼能真正滿足你的聆聽經驗?我應該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主觀地認定:Pink Floyd在八〇年代以前,就已經設下我超越不了的結界了!但其實這其中影響我最深的,反而是乍聽之下最簡單的作品。
只是,這種『簡單』,應該是『見山是不是山』的境界,而我還在山腰那一段迷路中。
用很簡單的音符、別人聽得懂的方式,說一個好聽的故事…還有比這個更難的事嗎?
以上。
我已經想不起來當時在練『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的那些晚上所寫的各個小樂段,不過我知道,其中應該有一些還不錯,有一些糟透了;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所有遺忘的都化作春泥,它們也都還在等著我再去試試看,看看在未來的生命歷程裡,還能不能為別人帶來些許的芬芳。
謹以這篇文字,感謝從高一時就帶著我聽音樂,同時出借給我第一把尼龍弦吉他的同學范皓揚先生。
謝謝你!
范皓揚 (Robert Fa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陳寗 NingSelec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陳寗嚴選 HDMI 線:https://lihi1.com/m4ETo 陳寗嚴選 iPad Pro/iPhone 保貼 & 充電頭:https://lihi1.cc/VnHIF 陳寗嚴選兩聲道音響:https://lihi1.com/2ecL7 陳寗嚴選空氣清淨機:https://lihi1.com...
吉他撥片厚度 在 陳寗 NingSelec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陳寗嚴選 HDMI 線:https://lihi1.com/m4ETo
陳寗嚴選 iPad Pro/iPhone 保貼 & 充電頭:https://lihi1.cc/VnHIF
陳寗嚴選兩聲道音響:https://lihi1.com/2ecL7
陳寗嚴選空氣清淨機:https://lihi1.com/usnvQ
陳寗嚴選抗菌靜電濾網/防潑水抗菌強化膜:https://lihi1.cc/x7Sse
--
NOW! 成為陳寗頻道會員並收看獎勵影片:https://lihi1.com/ZT8bZ
頻道會員經費用於製作字幕及剪接,懇請支持頻道營運!
──────
*誤植更正:請注意~影片字卡寫 Tidel 者,一律都是 Tidal 才是正確的。
00:00 本集討論:各家無損音樂,誰最好聽?
01:18 身為蘋果鐵粉,我以前很難接受...蘋果做音樂服務的音質也太爛
02:20 你不會每天喝拉圖堡!總有人需要簡單堪用平價的東西
03:44 Apple Music 保真音樂缺點一:有高解析的音樂類別很集中
07:07 無損串流音質比較重點:喇叭解析度/三頻厚度/三頻延伸/三頻分離度/中頻力道/低頻下潛
09:09 Apple Music 缺點二:中低頻嚴重缺少,聲音細節少
09:30 為何有人評價 Apple 保真音樂「人聲更清晰」?當喇叭系統不夠好,中低頻會顯得糊
12:00 無損音樂好聽度排名:Apple<KKBOX<Tidal<Qobuz<CD
12:55 為何 Apple Music 保真音樂敢減少中低頻?HomePod 有靠 DSP 增加低頻
14:33 在聽吉他撥弦的各種細節時Tidal、KKBOX 都有不錯的厚度
15:40 所以 Apple Music 保真音樂音質,到底如何?聲音、厚度、細節都不夠好
16:06 Apple Music 保真音樂一無是處?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保真壓縮比普通 Apple Music 好
16:30 保真音樂適合誰?原 Apple Music+HomePod/AirPods 用戶
17:40 保真音樂曲目 7,000 萬首,為什麼嫌太少?多歐美流行歌,其他幾乎都沒保真
18:48如果你是音響玩家…強烈建議:Qobuz、Tidal 都訂,讓你聽到飽!
#AppleMusic #Tidal #KKBOX
──────
陳寗實話說 Podcast 試營運上線:
Apple Podcast:https://lihi1.com/xXnHu
Google Podcast:https://lihi1.com/yfDKF
其餘各大 Podcast 平台也都有上線,請直接搜尋「陳寗實話說」!
──────
本頻道每晚 6 點鐘上新片,還有幾個原則跟你約定好:
1. 開箱零業配:
真實使用過後才發表心得,通常試用至少 1 個月,所以你通常不會看到我最早發表,但哥真性情的評論,保證值得你的等待。
2. 理性討論:
我有自己的偏好,你也有自己的好惡,我們互相尊重,時時用大腦,刻刻存善念,不謾罵,不矯情。可以辯論,不可以沒邏輯。
3. 我團購我驕傲:
我很愛買東西,也很愛比較產品,我自己使用過、多方比較過,還是覺得喜歡的東西,我才會辦團購。(簡單說就是挑品很嚴格,至今 80% 廠商找上門都被我打槍。)辦團購我一定有賺,但我跟廠商拿到提供給你的團購價,也會讓你一定有划算感。所以如果你品味跟我相近,或是剛好有需要,就跟我團購,我們互惠。如果你覺得跟我團購,你就是我乾爹,說話不懂得互相尊重,那就慢走不送,你可以去找一般店家買貴一點。
看了以上,覺得可以接受就請你訂閱,訂閱順便開鈴鐺。我們每天晚上 6 點見。
我的網站連結在這:https://ningselect.com/
也別忘了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讚:http://bit.ly/ningfb
如果有任何問題,包括團購等問題,都可以在影片下方留言問我,同一支影片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會優先用留言回答,如果是比較大的題目,則有機會拍成 QA 影片回答~如果你想問的是針對個人的音響選購、配置問題,可以直接傳 Line 問我:http://bit.ly/ningline
另外團購商品請參考我的商城:https://shop.ningselect.com/
廠商合作請先了解相關原則:http://bit.ly/coopning
吉他撥片厚度 在 不同厚度的Pick有不同適合的用途,彈奏時發出的音色 ... 的推薦與評價
對於電吉他來說,Pick的厚度就比民謠吉他厚很多了,日常練習中,建議厚度為0.85mm以上厚度之間的Pick,如果是刷弦,可能相對薄一些,彈奏音階或是重金屬 ... ... <看更多>
吉他撥片厚度 在 彈不斷的Risen吉他Pick ! 多種厚度試聽| 弦琴音樂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Risen Guitar 台灣品牌推出彈不斷 吉他 Pick ! 白色耐看! 聲音好聽!! 多種 厚度 ,讓你刷扣、SOLO 輕鬆掌握最棒的Tone ! ... <看更多>
吉他撥片厚度 在 [問題] 新手該如何選pick撥片- 看板guit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前輩好,我是剛學半年木吉他的上班族,主要學習彈唱,所以和弦佔比較多成分,目前
還在C調熟練中
我拿的是樂器行自有品牌的全單,老闆有送我幾片pick
因為一直都用手指頭刷的關係,指甲就有留長,但我有在騎重機,指甲有時候都會頂到手套
前端,會有點怪怪的,所以想多練習picking的部分
由於我都沒在用pick,所以拿pick超不習慣,不是跑位歪掉,不然就是角度深度不對,讓自
己很挫折,但pick發出的聲音又比較響亮一點,自己也比較喜歡
我想請教前輩們是不是跟pick的好壞也有關係,或是可以提供幾個型號或是厚度給我,我想
多買幾個試試看
我有爬文看到像是小烏龜或是Ibanez好像也不錯,只是我不知道pick有沒有分木吉他、電吉
他或是貝斯,有沒有木吉他可以不用picking,電吉他建議picking這種習慣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168.12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uitar/M.1668666648.A.02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