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對活著感到絕望,身體會幫著你快速走向死亡。
尼莫的故事很長,近四千字,距離我們溝通的日子已快滿月了,多次想要來記錄下來,又矛盾的想再等等看尼莫的新消息,好想看看這孩子還會展現什麼樣的奇蹟,我滿懷期待的等待。
https://imrouya.pixnet.net/blog/post/405514367
尼莫的乾媽是我學生,他私訊我的那天早上尼莫去急診。一年多前爸爸突然離世後牠的身體開始明顯走下坡,從原本的健康到眾多病症纏身長期用藥,連關節也退化到不能自如行走,更在一個月內衰弱到了無生氣;乾媽說以前的尼莫是充滿明星架式、很愛出風頭很自信的孩子,看著他到現在幾乎躺著不動、尿失禁、聽不見,心裡的難受無法言喻。醫師很有耐心地做了各種檢查想找原因,直到因為忽然癱倒在地送去急診,才委婉請媽媽別再花錢做相同的檢查了,尼莫很可能不行了,要做好牠隨時離開的心理準備。
動物溝通能創造奇蹟嗎?我和乾媽達到共識,身體找不到原因那我們就從心裡找找看吧!抱持著不確定尼莫的心裡到底有沒有結的想法開始了這場溝通,然後就是一連串奇蹟的開始。
-
連結上尼莫,全身力氣像被抽乾的無力感瞬間湧上,後腦勺燥熱、膝蓋疼痛,每一次的呼吸都彷彿在消耗牠的生命力,好累好累好累,累得抬不起頭。和牠打招呼、解釋是媽媽想找你說說話,尼莫很緩慢的回應「恩…可是要聊什麼?」沒有排斥,但充滿不解。『媽媽想和你聊聊你的想法呀,想知道你最近還好嗎?她好愛好愛你哦。』「你就跟他說我很好。」感覺得出來尼莫腦袋轉很快,是個聰明的孩子,但也明顯發現到一堵牆在我們之間,牠沒有想要進一步的意思。
『但乾媽有跟我說,你的身體最近不太好,大家都好關心你,想跟你說說話。』「可是一直去看醫生也沒用了,反正都一樣。」牠煩悶、不耐,覺得多說什麼都沒有意義,想隨意地打發我。試著感覺那堵牆,與其說是把我擋在外頭,不如說這堵牆在保護他,牆的後面脆弱又絕望,堅固到我認為不是短期能搭好的保護牆。「牠自我保護的部分,以前我們都以為牠是個傻大個,但後來發現其實牠什麼事都往肚裡吞,甚至媽媽哪裡痛,牠就也會跟著痛,就像在幫忙分擔似的。」乾媽這麼說。
『媽媽想跟你聊聊爸爸的事情,你願意嗎?』我給牠看爸爸的照片,那是張跟爸爸一起玩耍的照片。「為什麼要聊?」牠毫不避諱露出強烈的防備感。『因為媽媽想好好跟你解釋爸爸的事情,也想聽聽你的想法。』頓了幾秒,尼莫給我看個畫面,媽媽抱著牠大哭,尼莫很穩的坐著,面無表情,感覺牠是堅定有力的,可是有種說不上來的違和感,我感覺不到那份堅定有力是僅於外表還是內外一致,但又能確定尼莫覺得自己是媽媽很重要的依靠,牠以此為榮。
乾媽又說到「自從兩週前媽媽告訴牠爸爸其實離世了,並不是去上班才沒回家,過沒幾天他就倒下來了,對什麼都不理不睬。」原來如此,我想確認尼莫對於爸爸沒有回家的認知。『爸爸她好久沒回家了,你覺得爸爸去哪裡了呢?』「他不會再回來了,大家都這樣講。」牠仍然冷漠的語調。『對,爸爸他離世了,也就是死亡了。你知道死亡嗎?身體出了些狀況所以離開肉體,靈魂也離開了這個世界。』「我知道死亡,但不應該這樣子!不對啊!爸爸他沒有生病啊!」我感覺到強烈的憤怒,不能接受好端端的爸爸就這樣很突然的被宣告死亡、不會再回來。乾媽說爸爸是心肌梗塞死亡的,一切真的非常突然。
『可能是平常沒有發現身體出了問題,這是誰也沒有辦法控制的,但爸爸他還是好愛你,從來都沒有變過,你知道這件事嗎?』我試著勾起尼莫連結著爸爸的那份柔軟。「我不知道,我想要他自己跟我說,他都說我很棒。」畫面裡爸爸正在摸尼莫的頭,大力地稱讚牠,感覺爸爸對牠寵溺但也嚴格,被肯定是無比的榮耀與滿足,同時我也感覺到尼莫心底更深的想法「爸爸很需要我才對,怎麼突然就這樣不需要了?!」以及給我感覺大家似乎很避諱談到爸爸,好像大家都再也不需要爸爸了,牠很不開心、憤怒、難以接受。
聊到這裡,我可以確定這孩子的心結真的很深,也隱約感覺到身體狀況跟牠的心結有很大的關係。「跟媽媽說不用為了我忙了,沒關係了啦…」很快的又感覺到尼莫的退縮,心如止水的絕望。『但媽媽她好想幫忙你,讓你感覺舒服一點,就像你也想幫忙媽媽那樣,你希望媽媽好一點對吧?』「恩…我希望他快樂,但我好像做不到了…」沒有希望、沒有動力,牠也給我感覺媽媽封閉了自己的心。
「跟牠說牠絕對做得到,因為只要牠開心就會健康不容易憂鬱,媽媽就很開心。」乾媽幫忙轉述媽媽的想法。但我看見媽媽跟尼莫一起陷在泥沼裡,很深很深,看不到希望,而尼莫是媽媽的浮木,牠支撐媽媽活著。「我不知道…我可能真的快要沒辦法了。」感覺這根浮木很快連自己也撐不下去了,身體和一切條件都失去繼續活著的鬥志。
我們的溝通走進了死胡同,一邊想依靠對方,另一邊苟延殘喘的封閉自己。到底問題出在哪?乾媽也發現到了這個僵局,向我請教該怎麼辦;我說,以溝通師的角度我不會擅自介入,但我會想建議媽媽先正視自己的感受、正視自己怎麼了,才有機會更靠近尼莫的心。人類沒有改變,動物沒有機會改變,永遠都是如此,畢竟這些動物夥伴終究是依附著人類生活。媽媽逃避,尼莫也只能跟著逃避。「可不可以告訴牠,爸爸需要牠陪媽媽,媽媽也需要牠成為她活下去的動力?」我想牠曾經很努力嘗試過幫助媽媽,尼莫給我感覺被寄以眾望,是媽媽的心靈寄託,但當牠發現自己再也做不到讓媽媽更好,好沮喪、絕望,那些期望壓得牠喘不過氣。
『如果可以,我更希望讓牠知道媽媽也可以讓牠依靠,你們覺得呢?』這句話是跟媽媽說的,以心理學的角度,我想嘗試看看有沒有機會讓浮木不需要再獨自硬撐著,我想讓牠發現到其實自己可以安心靠岸。
在媽媽的同意下,我跟尼莫說『媽媽她也很想成為你的依靠,想讓你依賴她。你不用很努力勉強自己變得可靠也沒有關係,因為媽媽、哥哥都是你很重要的家人,他們也想要好好支持你。』「可是他們自己就有很多事要忙了…」尼莫的語氣裡有點慌張,好像突然有人把個意外的大禮放到面前,不知所措,但感覺到尼莫些許的鬆動。同時也給我看媽媽跟哥哥手忙腳亂的匆忙模樣,似乎對很多事都搞不定。乾媽說可以理解尼莫說的,畢竟以前都是由爸爸來計畫規劃大小事,媽媽哥哥這一年多來也都在摸索家裡頭的零零總總。
『那你想聊聊你的身體嗎?乾媽有說你最近身體不太好。』「對啊,反正也沒有需要使用身體的時候了。」尼莫的語氣變得有點不同,不再完全平靜,而是帶有些失落、不以為意。這是好事,牠開始展露情緒了。但我也很訝異聽到牠這麼說,感覺是反正也沒有什麼時機需要使用他的肌肉、關節,覺得就算身體好也無處可用、沒有機會使用、沒差、無所謂,沒有必要維持活動力。很好,我想又找到一個關鍵了。
「爸爸離開後牠真的幾乎沒有出去活動散步,以前都是爸爸帶他去的,爸爸是主要照顧者,而媽媽她也沒有意識到要持續去做,因為畢竟不是她熟悉的事情。」乾媽解釋到。後來媽媽跟尼莫說好,要用推車帶牠出去散步、接近大自然,也把牠最愛的飛盤拿出來,重新用另外一種方式安排生活。我感覺尼莫好開心媽媽有這樣的想法,儘管還是擔心著媽媽會不會垮掉,不確定該不該期待的掙扎心情。乾媽說「媽媽說可以的,不只是期待媽媽會做到,而是他們一起做,這樣做的時候就感覺爸爸是在跟他們一起做著同樣的事情,用爸爸還在的時候那樣的心情來繼續生活。」
「可以的話,我也想告訴爸爸他是最棒的!」
最後尼莫這麼跟我說,
感覺到牠對擁有這樣的爸爸充滿驕傲!
-
聊完天的當晚,媽媽就承諾牠隔天下班要和乾媽一起帶牠去散步,說完後看牠眼睛瞬間發亮,「媽媽說隔天早上有開始願意自己吃一點東西(在這之前好幾天都躺著不吃飯了),快五點牠一直看著門口,而且出門前尿了很多尿,在推車上都沒有尿下去(已經頻繁無控制的尿失禁好常一段日子了)。當晚甚至在媽媽更換尿布墊時有試圖坐起來移動屁股,不像之前一動也不動!」在這一個月乾媽陸續帶來了尼莫的好消息,每每讓我感動到鼻酸,覺得這孩子怎麼那麼棒啦…😭
#溝通後第二天 乾媽說去看尼莫的時候,牠一副神采奕奕的樣子,自己吃點心不用再別人手餵,「在推車裡牠幾次都試著坐起身又趴下去呢!」對尼莫來說根本是超大的進步呀!
#溝通後第三天 是個週日,我又收到個驚人的影片,乾媽叫我扶好下巴再點開來看,尼莫開始自己走路了!!!我的天啊!!!牠好努力往前走著,帶著好奇嗅聞探索,看得出來牠充滿活力,沒人會曉得三天前的好長一段日子牠是躺在床上動也不動的狀態。影片裡還聽到乾媽的驚呼聲,我真的是感動到哭出來😭
#溝通後二十天 到獸醫院回診,乾媽跟我說醫生被尼莫嚇傻了,牠大搖大擺自己走進診間,連護士都認不出來,畢竟當時急診醫生說牠很可能不行了,直問媽媽這段時間到底做了什麼?甚至當時白血球指數兩萬多,現在已經正常且開始可以減低藥劑用量了!
最後一個玩飛盤的影片,是 #溝通後的第二十三天 ,尼莫自己走下門口五層的階梯,還開心的去追牠最愛的飛盤。至於媽媽到底做了什麼?我知道乾媽用自身的能量相關專業提供了不少協助,但我想關鍵的還是媽媽,據說從那場溝通開始,所有的轉變都讓媽媽很有動力,也對生活越來越有信心了。
-
當你對活著感到絕望,你的身體會幫著你快速走向死亡;反之,當你想活下去,全宇宙都會幫你一起。人類跟動物,所有生物都是如此。
動物溝通在創造奇蹟嗎?我說,溝通讓奇蹟有機會發生,但也取決於你願不願意讓它發生。而這個溝通指得是所有心連心的袒露彼此,真誠地接納、同理,然後肩並肩往前走。
-
#動物溝通與療癒課程
[ 這是堂療癒毛孩子也療癒自己的課]
➿8月底前的課程全數額滿.可候補
➿課程最新資訊請見臉書置頂文
課程報名| https://forms.gle/5w3UErSkV6uNC7Ao6
IG| https://www.instagram.com/rouyatalktoanimal/
官網| https://rouyatalkstoanimal.mystrikingly.com
#動物溝通與療癒課程 #動物溝通 #寵物溝通 #動物溝通課程 #寵物溝通課程 #學動物溝通 #學習動物的語言 #動物傳心 #動物夥伴 #rouya動物溝通 #毛小孩悄悄話 #Animalcommunication #class #languagelearning #innerpeace #dog #cat #bird #rabbit #hearttouchin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補充整天的活力來源💪交給享食尚滴雞精→https://goo.gl/3bc33z 四月中的時候我們播出了「全台灣最難掛上號」的百大良醫呂紹睿的醫學大發現,原來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並不是退化,而是關節內一個神秘的「內側皺襞」磨擦了軟骨所造成的傷害。而生活中,到底該如何來保護我們的膝蓋免於受苦?上次呂醫師...
名 醫 教你保護膝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同理孩子的崩潰,是在幫他辨識內心的傷口】
這件事情大概是三年前左右發生的吧,當時蕃茄兩歲半,會說話,感覺有比之前嬰兒期懂更多事,但是多半都侷限於他「目前看得見,摸得到」的東西。對於時間,空間,前因後果,甚至是說話的時候使用太長的句子,都超出他的理解範圍。
那天,我們一家在公園,時間將近六點半,天已經快黑了。正值「不要不要期」的蕃茄當然大喊「不要不要」。我們那時還住在日本,我靈機一動就跟蕃茄提議晚餐去附近吃「破破」,就是他的今生至愛鮭魚卵壽司。吃貨果然立刻上鉤大力點頭說「好」。
「那來比賽吧!看誰先跑到腳踏車那邊!」
我指著停在遠方的腳踏車,正準備全速衝出去,旁邊的蕃茄興超奮大步一跨,臉朝地「啪」一聲摔在泥土地上。
糟糕。
我跟傑克立刻衝過去把蕃茄抱起來,他哭到整張臉發紫,滿嘴都是血。我們整個心一涼,立刻抱著小孩狂奔回家。
怕痛的蕃茄完全不讓我們做任何處置,趴在沙發上就是哭。傑克說不然他趁這個時候騎腳踏車出門,速速買些簡單好入口的東西給蕃茄當晚餐吧。我點了點頭,傑克就快腳衝出去了。
我像個笨蛋一樣站在廚房,聽著蕃茄「哇啊啊啊啊啊啊啊」的哭聲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真是個白痴,沒事提議什麼爛比賽,原本現在應該開開心心在吃壽司的,結果變成這樣。蕃茄怕痛又怕餓,嘴巴受傷是要怎麼吃飯,怎麼喝水怎麼洗澡怎麼刷牙全部都變成大麻煩了,我這個人到底為什麼老是出餿主意,總是只會添亂。
我其實心裡非常害怕,覺得我把小孩「弄壞」了,感覺自己闖了滔天大禍,還是不要再碰小孩,以免小孩被我這種白痴整個弄死。但是蕃茄「爸爸,爸爸」一直喊又哭個不停,我最後還是鼓起勇氣去面對,走過去跟他說:「爸爸去買晚餐了,媽媽先抱抱你好嗎?」
還好,今天蕃茄接受了。他軟攤攤地哭著,我把他調整成稍微仰躺的姿勢,看見嘴巴附近寫跟泥巴混在一起爛糊糊的一團,心又整個糾結起來。傑克遲遲沒有回來,我已經快要被自己的內疚感壓垮了。
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小孩受傷了⋯⋯對不起啊都是媽媽不好,媽媽真的毫無用處,有這種笨蛋當媽媽你真的太可憐了。安撫不了你,搞不清楚你愛吃什麼,也不能幫你痛,等等你一定也只讓爸爸幫你洗澡刷牙擦藥,我這個人到底有什麼功用?
功⋯⋯用嗎?
對了!我很不怕血跟傷口,應該可以教蕃茄怎麼理解「受傷」這回事吧?有了一個方向以後,我的心慢慢鎮定下來。稍微思考了一下,我彎下腰親親蕃茄的額頭,把他輕輕放在沙發上,站起身去櫃子抽屜拿出一個鏡子,再回到沙發把蕃茄抱回懷裡。
「蕃茄,你的嘴巴很痛嗎?」
「很痛。」
「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傷口吧。」
「為什麼?」
「這是很重要的事唷,當我們受傷的時候,把傷口看清楚,才知道有沒有很嚴重,需不需要看醫生。」
我把鏡子拿到他的眼前。這也是那天晚上我第一次看清楚蕃茄的傷口,那個瞬間我放心了,太好了,沒有想像中嚴重。
「蕃茄,你有沒有看到嘴唇很髒,有些地方還紅紅的?」
「有。」
「那些很髒的地方應該是泥土,你跌倒的時候,趴在土上。紅紅的是因為有傷口,血流出來了。」
我用手比劃了蕃茄的下唇,他很緊張。
「不要碰!」
「沒有沒有,我不會碰。我只是要教你怎麼看傷口在哪裡。你看,上面的嘴唇是不是很乾淨?」
「對。」
「那表示上面的嘴唇沒有受傷,只有下面的受傷了。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嘴唇。」
我把鏡子往下移動,聚焦在下嘴唇。
「你看,右邊的嘴唇是不是有沾到土,可是沒有紅紅的?
「對。」
「可是左邊的嘴唇有一些紅紅硬硬的東西。」
「對。」
「而且你看唷,左邊下面的嘴唇是不是腫腫的?」
「什麼是腫腫的?」
「就是看起來比平常大。」
「對。」
「腫腫的,又紅紅的,表示那邊應該有受傷流血了。所以我們不要去碰它,但是另外一邊可以碰。」
「不要碰!!!」
「沒關係的,你看他只有土,也沒有腫起來,右邊沒有受傷。我們需要知道哪裡有受傷,這樣才知道等等你可以怎麼吃東西。我先摸摸看下面,你看看會不會痛?」
我摸摸蕃茄右邊的下巴。
「不會。」
「好那我往上面移一些,會痛嗎?」
「不會。」
最後我輕輕的碰蕃茄右邊的下嘴唇。
「會痛嗎?」
「也不會。」
「很好,那我們看一下左邊的傷口。」
「不可以碰!!」
「不會我不會碰,但是我稍微壓一下嘴唇下面,看清楚傷口在哪裡。」
我把嘴唇下方的肌肉往下按,左邊的嘴唇就稍微被拉開,看到嘴唇內側的皮膚有點破損,應該就是這裡了。我指著鏡子裡的影像。
「蕃茄,你有看到這邊,皮膚看起來怪怪白白裂裂的嗎?」
「有。」
「那個就是你的傷口。還有其他地方長這樣嗎?」
「沒有。」
「你覺得這個傷口很大嗎?」
「沒有,小小的。」
「對,我也覺得小小的。所以應該沒有關係,很快就會好了。那等等你吃飯的時候就記得用另外一邊吃。食物從這邊沒受傷的嘴巴放進去,然後用這邊的嘴巴嚼,就不會痛了。」
「為什麼受傷的地方會腫起來啊?」
「因為現在你的血球們都忙著到這邊來工作了。」
蕃茄的心情已經平靜下來,我們就繼續聊了一些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的事情,一直到傑克進家門為止。
***
在寫上一篇有關同理心的文章時,這個回憶突然湧上心頭。也許是因為「受傷」這件事,也許也是因為「內疚」這件事,也許更是因為,這個回憶裡涵蓋同時處理內心和生理上的傷痛。
孩子處在情緒風暴當中的時候,其實內心是受傷的,可是我們直覺上的處理方式卻跟生理上的傷口完全不同。
如果孩子大聲哭泣,膝蓋上都是血,也許有些家長會小念小罵一下「唉唷為什麼這麼不小心」,但是多半還是會立刻呼呼秀秀不痛不痛,趕緊帶去處理傷口包紮擦藥。
但是當生理上的傷口處理完了,孩子依然大聲哭泣,或者是完全沒有生理上的傷口,孩子卻崩潰,因為他的心裡受傷了,我們卻很常覺得煩躁,覺得他到底要哭多久,甚至還可能跟他說「這有什麼好難過的」或是「這有什麼好怕的」。
以這次的回憶當例子,也許就會變成,我一開始積極幫蕃茄擦藥和清理傷口,但是當傷口處理完,他還是哭泣不止的時候我就開始罵他「只是小傷而已不要這麼誇張!」。
我可以理解這樣的心情,這些行為我自己都做過。有時候是因為擔憂孩子太脆弱,動不動就哭就鬧脾氣,以後還得了,所以很著急想要「導正」這種行為,告訴他「這種程度沒什麼好害怕/難過/生氣」。有時候是因為自己覺得沒有保護好孩子,太希望孩子不要再痛苦,所以用很拙劣的方式想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好像這樣他就會「忘記」他內心很難受。
但是,回想起這次的經驗,我忽然在想,這些處理方式其實真的很奇怪。這很像指著孩子腿上的傷口跟他說,哪裡有受傷,你眼睛也看太細了吧?只不過是跌倒就流血了,你的皮膚也太脆弱了吧!只是流血而已,都幾歲了,不要因為流血就來找爸爸媽媽抱!
怎麼想都沒有幫助,而且聽起來超殘忍。
當孩子崩潰,表示情緒已經產生,傷害已經造成,這個時候想要把這個經驗抹去或者是假裝不存在是不可能的。無論是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傷口,其實都沒有想像中的可怕,但是都需要大人撇開自己的焦慮和罪惡感,靜下心來陪孩子看清楚傷口的模樣,教他怎麼處理這樣的情況吧。生理上的傷口,我們就教他怎麼判斷傷勢和擦藥;心理上的傷口,我們就用同理幫助他們辨認情緒,同時引導他們更適切地表達。這樣的做法,才是真正對孩子有幫助的吧。
也許,下回蕃茄又因為我難以理解的理由抓狂的時候,想像他當下的心頭其實在淌血,可以有效把我的「同理心開關」打開,接納他的失控,靜下心幫忙他好好看見自己內心的傷口吧。
***
傑克回來時,幫蕃茄帶了雞塊和薯條,已經餓壞的蕃茄立刻坐上他的小椅子,拿起薯條準備要吃。我沒有說話,有點緊張地觀察蕃茄會怎麼做。
只見蕃茄端詳了一下手裡的薯條,好像在思考什麼。接著,他小心翼翼地,把薯條從右邊的嘴角塞進去,謹慎地嚼了一下,然後笑了。
超・級・感・動。
我跟傑克打開各自的晚餐便當,原本以為會在哭聲和安撫聲中結束的夜晚,居然有說有笑地結束了。
孩子的學習力真是太了不起了。
---
歡迎到匿名塗鴉牆留言
[蕃茄家塗鴉牆--辨識傷口](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6waf41qbzf6wh1p1)
名 醫 教你保護膝蓋 在 一分鐘健身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知】原來護膝該這樣穿!
許多運動愛好者及膝蓋不適患者都愛穿護膝,看診時我聽過不少患者分享護膝是如何減輕疼痛、讓他們得以從事喜愛的健身與鍛鍊或是維持原來的休閒活動。
護膝真的能緩解不適、保護膝蓋嗎?該怎麼穿才對呢?
1.護膝能緩解不適?
護膝可以稍稍舒緩老年族群的膝蓋痛、僵硬[1,2],能改善年老族群的平衡能力[3]。年輕運動員運動後的膝蓋不適,部分研究認為護膝有幫助,其他則持相反意見[4-5]。如護膝附有髕骨外側支撐,是可以分散關節面壓力的,穿戴後患者會較為舒適[6]。
2.護膝能保護膝蓋?
2004年比利時研究發現,接受基本軍事訓練的新兵若穿著護膝,發生前側膝蓋痛的比例下降[7]。2017年的文獻回顧也認為護膝能改變走路時膝蓋彎曲角度、增強本體感覺及平衡能力[8]。護膝雖能減輕跳躍落地時膝蓋的受力,不過這個改變不足以預防前十字韌帶損傷[9]。
我還是認為,良好的肌力與動作模式才是預防膝蓋傷害的關鍵。護膝或能幫你一把,但千萬別認為穿上之後,膝蓋就是鐵打的。
3.護膝幫助膝蓋活動?
2012年PLOS ONE上的研究發現,穿戴護膝後單腳垂直跳高、等速最大肌力都沒有進步(但也沒有退步)[10]。
目前針對護膝所做的研究結論相當分歧,在減輕疼痛、預防傷害、增進表現這三個面向上,有人說有用,也有人說沒用。該怎麼辦呢?對科學尚未明確解答的問題,我喜歡用風險報酬分析來輔助臨床決定,以下是穿戴護膝的潛在風險與報酬:
報酬:可能減緩疼痛、增加穩定度、平衡感、改變關節力量分佈、增加本體感覺、保暖、安慰劑效應。
風險:皮膚發癢、過敏、限制關節活動。
穿護膝可能有幫助,但風險很小很小,不至造成身體不可逆的傷害(最多造成錢包不可逆的傷害),因此我認為護膝是一個值得使用的工具。
不知道護膝該怎麼選嗎?我推薦來自美國的 #Bracoo專業護具。
Bracoo 護膝在內外兩側嵌有 #金屬彈力支撐條 ,提供膝蓋溫柔(但堅定)的支持。不同於一般市售護膝,Bracoo 的獨家專利 #3D矽膠襯墊 在前方將髕骨穩穩包覆,進一步提供穩定感,輔助但不妨礙膝蓋正常活動。 #區塊性 的壓力編織技術,在該緊的部位加壓、該延展的部位放鬆。全範圍透氣吸汗的材質,即使在炎熱潮濕的氣候下,也能輕盈涼爽地活動。
最後提醒各位,膝蓋疼痛還是要尋求醫師、治療師的協助,在專業的診斷、復健、運動治療之下,護膝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喲!
-
BRACOO奔酷現在有贈獎活動,到Bracoo_TW 奔酷臉書按讚、留言 「我從史考特的一分鐘健身教室來找BRACOO」並分享,就有機會抽中史考特(親筆簽名)包裝版
全效透氣支撐護膝套KP41 (1名)
透氣單手可調支撐護腰BB30 (1名)
Bracoo_TW 奔酷
#奔酷護具
買護具這邊請:
【PChome】
https://reurl.cc/dVaamM
【Momo】
https://reurl.cc/9ZnnRn
【Bracoo】台灣官網
https://www.bracoo.tw/
(本文經台北市衛生局廣字第1103035096號核定許可)
參考文獻
1. Pajareya K, Chadchavalpanichaya N, Timdang S. Effectiveness of an elastic knee sleeve for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 randomized single-blinded controlled trial. J Med Assoc Thai. 2003 Jun;86(6):535-42.
2. Rannou F, Poiraudeau S, Beaudreuil J. Curr Opin Rheumatol. 2010 Mar;22(2):218-22.
3. Mohd Sharif NA, Goh SL, Usman J, Wan Safwani WKZ. Biomechanical and functional efficacy of knee sleeves: A literature review. Phys Ther Sport. 2017 Nov;28:44-52.
4. Crossley K, Bennell K, Green S, McConnell J.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hysical interventions for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Clin J Sport Med. 2001 Apr;11(2):103-10.
5. Chew KT, Lew HL, Date E, Fredericson M. Current evidenc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herapeutic knee braces.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7 Aug;86(8):678-86.
6. Powers CM, Ward SR, Chan LD, Chen YJ, Terk MR. The effect of bracing on patella alignment and patellofemoral joint contact area. Med Sci Sports Exerc. 2004 Jul;36(7):1226-32.
7. Van Tiggelen, D., Witvrouw, E., Roget, P. et al. Effect of bracing on the prevention of anterior knee pai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12, 434–439 (2004).
8. Mohd Sharif NA, Goh SL, Usman J, Wan Safwani WKZ. Biomechanical and functional efficacy of knee sleeves: A literature review. Phys Ther Sport. 2017 Nov;28:44-52.
9. Moon J, Kim H, Lee J, Panday SB. Effect of wearing a knee brace or sleeve on the knee joint and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force during drop jumps: A clinical intervention study. Knee. 2018 Dec;25(6):1009-1015.
10. Mortaza N, Ebrahimi I, Jamshidi AA, Abdollah V, Kamali M, Abas WA, Osman NA. The effects of a prophylactic knee brace and two neoprene knee sleev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healthy athletes: a crossov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LoS One. 2012;7(11):e50110.
名 醫 教你保護膝蓋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補充整天的活力來源💪交給享食尚滴雞精→https://goo.gl/3bc33z
四月中的時候我們播出了「全台灣最難掛上號」的百大良醫呂紹睿的醫學大發現,原來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並不是退化,而是關節內一個神秘的「內側皺襞」磨擦了軟骨所造成的傷害。而生活中,到底該如何來保護我們的膝蓋免於受苦?上次呂醫師在節目中提到的三個保養動作就夠了嗎? 播出時間:2017/05/13
★節目來賓★
【慈濟醫院膝關節健康中心主任 呂紹睿】
【物理治療師 蔡明倫】
【資深媒體人 盧淦金】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