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諭在哪裡?絕對難不倒你!」
六月休會至今,即將迎接新的會期來到!過去的 3 個月,我們把握休會期間,參加許多活動,拜訪各地單位,也舉辦了幾場關於性平教育、精神衛生、兒童權益等等講座。
稍微盤點了行程紀錄,累積起來後,沒想到數量這麼多!
難怪我和團隊們,不時都說著,好像沒有真正休會的感覺...
新的會期即將開始,明天也要針對開議時間等等進行黨團協商。
我們會持續努力,一起加油!
🏃🏻♀️休會期間婉諭去哪兒?🏃🏻♀️
06.03 台北|循環設計展
06.04 台北|全國身心障礙者技能競賽
06.10 嘉義|陳情
06.13 台北|台港同行晚會
06.16 苗栗|恆隆行物資捐贈
06.16 苗栗|南河國小討論實驗教育
06.17 苗栗|貓裡文化藝術節
07.02 新莊|社區復健中心新莊工作坊
07.07 台北|艾瑪與粉紅鯨魚新書發表會
07.10 台北|逆時光尋油人記者會
07.18 台北|HOPE希望的形象展
07.23 台北|向陽會所
07.24 台北|金南社區家園
07.26 苗栗|蝴蝶朵朵、精神衛生講座
07.27 台北|伊甸真福之家
07.31 屏東|兒童權益講座
07.31 新北|陳情
08.03 苗栗|會勘 造橋車站
08.04 高雄|土城醫院邀約檢調機關兒少保護研習
08.05 台北|台北市醫師工會健保議題座談會
08.12 南投|埔里陳綢兒少家園、草屯療養院
08.13 新北|陳情
08.16 新北|蝴蝶朵朵、精神衛生講座
08.23 高雄|蝴蝶朵朵、精神衛生講座
08.24 台中|陳情
08.25 苗栗|會勘 造橋車站
08.30 花蓮|五味屋
09.04 桃園|兒童之家
09.07 花蓮|玉里榮總
09.08 高雄|兒少保中心啟用典禮
09.11 苗栗|紙風車火舞表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
向陽會所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他們會突然發狂,我擔心被他們攻擊?」
社會大眾對於精神疾病仍存在著許多刻板印象,其中令大家擔心、害怕的,多半是認為,他們會突然發狂、失去控制,進而傷害無辜的人。
但是,精神疾患者就一定會攻擊人嗎?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先前我們去向陽會所參訪時,遇到一位病友阿和。母親較為複雜的情感關係,以及父親的逝去,也影響了他的幻聽症狀,耳朵邊的聲音不時對他嘲弄,有時會出現過世的父親,不斷叫他去尋找殺父仇人。
所以當他整夜睡不著的時候 ,就會跑到家裡附近的公園找殺父仇人,也認為也有人要來殺害他。過去,他這樣的行為與舉動,對於鄰里間容易造成了緊張與衝突。
阿和來到向陽會所之後,與社工們建立起長期而穩定的關係,社工們發現,阿和的狀況出現時,多半是在沒吃飽、血糖比較低的時候。某一次阿和的幻聽強烈發作,阿和受不了又跑到公園要找殺父仇人,他把自己關在公園裡的廁所裡,拍打吵鬧。社工們立即跟上,很快的準備好各式食物,希望阿和能先進食,讓情緒緩下來。
但此時的阿和,因為擔心別人要殺害他,對社工們充滿防備、懷疑食物裡是不是有下毒。社工們知道阿和的擔心,因此,每打開一包食物,社工們就先吃幾口,再邀請阿和進食,就這樣,阿和慢慢卸下心房,也從公廁的門下空隙接過食物,逐漸安穩下來。
對阿和來說,因為媽媽的感情生活比較不固定,所以他根本不知道爸爸是誰,這個不斷叫他去尋仇的聲音,可能是基於對父親沒有著落的情感,也可能源自於他跟媽媽之間緊張的關係,進而衍伸出這個幻覺,反映對媽媽的不理解。
社工們持續給予關心,讓阿和能好好吃飯,同時也培養他的運動習慣。放鬆之後,阿和在晚上便比較容易入睡,有狀況時,也都會打電話給向陽會所求助。建立起信任關係後,阿和也慢慢穩定了下來。
另外,讓我更印象深刻的是,向陽會所的廚房,並不會因為害怕病友出現不穩定狀況,就把尖銳的物品藏起來。
他們仍把菜刀或剪刀,放在固定的地方。
因為他們知道,只要在這個會所內,對病友們有足夠的關愛跟支持,建立起足夠的信任關係,即使在不穩定狀況下發生爭執,也不會演變成無法收拾的衝突。
基本上,只有被害妄想症、或有幻聽幻覺症狀的患者,才可能基於自己幻想世界的劇本,為了保護自己或其他原因,而產生攻擊行為。除此之外,多數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社交上都是呈現害怕和退縮的狀況。
對於有幻聽、幻覺的患者來說,幻聽、幻覺所建構的世界是非常真實的,他所要防衛的對象,是他幻想出來的、那個不斷貶低、攻擊自己的人。
病友的幻覺就像是不同頻道的世界,幫助他們恢復穩定的關鍵點,就在於我們能否將這個頻道的世界,與現實銜接,把另一個世界的劇本拉回現實來對話。在幻聽或幻覺的症狀裡,劇情是幻想的,但其中的情緒、情感依然是真實的,可能存在著他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又或者希望回應與母親的關係。
我們以實際數據來討論,精神疾患者的犯罪率確實比一般人高,但都是以「微罪」為主,像是因為意識不清醒,可能拿了別人的東西,或是騷擾他人等等。
但若是以嚴重的傷害或兇殺案件,則並非如此。
根據英國的研究估計,該國 2003 年到 2013 年的陌生人殺人者,共 1,563 人,佔所有殺人事件的 25 %。陌生人殺人案件中,有精神疾患者只有 117 人,佔所有陌生殺人案件的 7 %。
而 2017 年臺灣學者周愫嫻、吳建昌、李茂生教授等人綜合各研究的發現顯示,精神疾病或智能障礙殺人者比例不高,其中以思覺失調症、反社會人格、智能障礙較多。陌生人殺人者中,僅有約 5 -7 % 類似疾病或障礙者。
這些數字顯示出,在嚴重的社會案件中,精神疾病者的犯罪率其實並沒有比一般人高,但卻因為被「特別標記」,才會形成比較危險的標籤。
這些標籤,導致許多精神失序者害怕承認自己的疾病,外界的異樣眼光和社會的輿論壓力,讓他們不得不把自己隱身在大家看不見的角落,也因此難以得到需要的協助,讓他們的病情更加惡化。
我們想消除這個污名、將這些標籤撕下。
我們希望持續努力與社會溝通,讓大家能更了解這個疾病,才有可能減少社會對患者的偏見與歧視,讓他們有勇氣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進一步尋求醫療、復健與社區生活的協助,一步一步慢慢回歸到社會中。
未來,我們也會針對先前幾篇精神失序者的誤解與迷思,逐一發表我們認為該努力的方向,也請大家共同關注。
向陽會所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讓每個精神失序者都能有一個家,幫助他們走向康復之路」
上週除了到向陽會所之外,我和團隊也另外拜訪了金南社區家園,希望能了解病友們在渡過危機期出院之後,可能需要的居住支持服務。
有些精神障礙者面臨經濟困難、父母等主要照顧者年齡老化,或是彼此關係緊張等原因,需要一個獨立居住的空間。因此,社區家園便提供了他們一個棲身之所,不僅是一種夜間的住宿服務,更是自我決定、為自己的生活方式負責的機會。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家園的工作人員會與住民共同討論,對於個人生活的想望,分析不同選擇的優劣後,訂定目標與執行。他們也會協助住民連結日間的資源,像是會所、社區復健中心、庇護工場或一般職場,協助住民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社會技能,逐步發展獨立生活的能力。
社工人員與我們分享,三年多來與住民一起生活,在日常的生活支持,從簡易打理晚餐、外食的選擇、家務的清潔,到如何妥善管理自己的荷包等。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事情,對於在原生家庭屬於「被照顧者」的住民來說,颱風天怎麼填飽肚子、在職場上適合什麼樣的穿著、就寢時間腳步放輕避免影響樓下的鄰居,這些都是回到社區獨立生活必須的學習。
這樣的居住支持服務,是精神失序者在醫院與原生家庭之間,非常重要的支撐節點。
但是,目前國內精障者的社區家園,數量非常稀少。截至 2019 年,僅有 11 個單位。
因為一個家園同時服務的人數有限,而政府的補助政策與成效計算方式,大多讓各縣市的精神障礙公益團體望之卻步。未來,我們仍會持續與政府溝通對話,讓社區居住與自立生活服務的第一線人員,能夠獲得政策的支持。
讓每個精神失序者都能有一個家,找到安放自己的位置,走向康復之路。
向陽會所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tI0mYJI16M/hqdefault.jpg)
向陽會所 在 [分享] 臺北市精神疾病者的社區復健資源:向陽會所(日間型) 的推薦與評價
臺北市精神疾病者的社區日間型社區復健中心:向陽會所
這個禮拜(10/31-11/4)在臺北市各地的社區大學有舉辦105年第2期現代公民素養週講座
,其中多所社區大學有「讓心恢復元氣~認識精神疾病與復健資源」的講題;我自
己是參加這課堂後覺得頗有收穫的,想與版上的朋友分享。
大同社區大學這次邀請臺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的許雅婷社工督導,和民眾介紹
精神疾病的成因與對待方法與精神疾病復健資源。此外,她也介紹最近接受臺北市政府社
會局的委託辦理精神疾病社區據點─向陽會所(日間型、社區據點)的運作方式。
許社工提到「向陽會所」比較像是一個的陪伴的團體,社工與會員討論自己的個別化
教育計劃IEP(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大家互相討論課程安排,同時也有
一些動手實作的課程安排,還有就業服務的安排(如會所開發4小時或其他時數較短的臨時
工作,協助有就業意願的會員,經過準備與練習之後,工作人員帶領會員上線工作,如:
居家的清潔工作)。
另外,對於一些來不了向陽的會員,由資深會員與工作人員組成同儕家訪團隊,定期家訪
以及建立友誼關係。同時,為了要讓外界認識精神障礙,不定期有對外的宣傳活動,藉由
會員現身說法,讓社會大眾學習如何與精神障礙者相處。例如:11月份下旬,他們即將前
往輔仁大學作校園宣導。
週間活動課程安排部分,包括有:惜物日(二手物的整理、上架、販售、社區擺攤)、文
書行政練習、健康團體(體適能)、手作課程(如:柚子皀DIY、手工披薩、縫紉課、烹
、瑜珈共學、木工體驗、戶外參訪等。每天下午四點固定在青年公園健走活動。
雖然【向陽會所】的課程和醫療院所的【日間病房】在課程上有一些相似,但在背後的哲
學是有一些不同的。向陽所會他們比較強調和學員的關係(不是師生的關係,比較像學伴
)、自主性(對於團體運作部分,由會員有共同討論、決定、執行,如大家一起決定菜單
,早上一起去市場採購、期待成員培養獨立的能力)、彈性(成員可以視個人情形參與二
至三天的課程)的部分。
同時,在接受醫囑之外,會所也積極尋求各種方式協助成員復康,如營養學、泡溫泉、音
樂團體、運動等等。此外,家長在平日週間課程當中,也可以有多一些參與的角色(如家
長帶領成員一起料理中餐)。
不過,當然在不同階段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為需求不同,而會在不同的機構進行治療、復健
、支持等。
會所介紹
我們認為精神疾病的康復,是要能帶著病、帶著症狀,發展出與他人的合作關係,找回和
社會的連結。我們希望發展:
1.帶著病仍要健康地過生活。
2.能力有限也能有用,不同能力的人可以合起來做好一件事。
3.公共事務共同決定。
會所網頁
https://www.tpmra.org.tw/ap/cust_view.aspx?bid=132&sn=1ae3c9fd-d57a-4ce3-8e49-8e2672c8fed5
會所聯絡方式
1.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青年路152巷2號1樓
2. 電話:02-2305-1912
3. 傳真:02-2305-2387
4. 信箱:[email protected]
5. 聯絡人:許雅婷督導
各地康復之友協會:https://www.tamiroc.org.tw/links01.htm
「精神障礙者及家屬教育課程」開課資訊
https://www.tamiroc.org.tw/news01-19.htm
※ 編輯: vincenthip (180.176.122.117), 11/05/2016 14:34:44
※ 編輯: vincenthip (180.176.122.117), 11/05/2016 14:35:22
※ 編輯: vincenthip (180.176.122.117), 11/05/2016 14:43:13
※ 編輯: vincenthip (180.176.122.117), 11/05/2016 14:45:18
※ 編輯: vincenthip (180.176.122.117), 11/05/2016 14:46:2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