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鬱悶的下午,B問:「亂世,你會想起誰?」答:「邱吉爾。」到底他是走過《The Darkest Hours》的人。
//30年代,當希特拉如日方中,他的宿敵邱吉爾正華麗沉淪,在香檳和周身債之中。
1936年,邱吉爾欠他的酒商相等於現今6萬英鎊的未付帳,他的裁縫、鐘錶商、印刷商,通通都是他的債主。
這個富三代,抽雪茄、養賽馬、嗜酒饕餮,過着奢華淫逸的玩樂富家公子生活,晚明奇才張岱說自己的陋習:「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他全套集齊,可惜他倆都沒有夠深的口袋。
邱吉爾第一天上學,便問他媽媽要更多的錢,生仔最知仔心肝的媽說:「錢多你就身痕㗎喇,越多錢過你手就散得越快!」二世祖13歲時,揮霍的已經比一個6、7人家庭的生活費還要多。
他還好賭,平均每年在蒙地卡羅、Biarritz的賭場輸掉4萬英鎊,慣性在股票市場損手爛腳。老爺就是任性............//
長期負債,有若長期捱打,邱吉爾磨練出過人的危機堅毅,"You must put your head into the lion's mouth if the performance is to be a success."。
帶領英國打贏二次大戰的首相說:「如果你正在走過地獄,繼續向前行吧!」
.
.
.
.
.
咁知唔知佢靠咩還債?
#邱吉爾 #希特拉宿敵
#兩大死對頭
#老爺就是任性
#吓吓幾十箱thx
#點解人哋啲二世祖富三代咁叻
#葡萄酒星期六
#OdettePolRoger又係型
#穿過地獄就是生天 #繼續向前行
#KeepCalmAndCarryOn
吓吓幾十箱thx 在 逸之:日語自由人- 「兩盒,Thx。」 口罩怎數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兩盒,Thx。」 口罩怎數? 一塊口罩就是「枚(まい)」 一盒口罩就是「箱(はこ)」 但是「一箱」讀作「ひとはこ」、「二箱」是「ふたはこ」、之後 ... ... <看更多>
吓吓幾十箱thx 在 雪鄉原班人馬都去三亞發展了,遊客一天被宰20萬|韭菜攀山涉 ... 的推薦與評價
三亞物價暴漲 幾十 倍,雪鄉原班人馬都去三亞發展了,遊客一天被宰20萬|韭菜攀山涉水幾千公里到三亞結果被坑得一毛不拔|三亞這一波宰客把人嚇怕了|#大陸旅行 ... ... <看更多>
吓吓幾十箱thx 在 [心得] Drop + THX Panda開箱與心得- 看板Headphone 的推薦與評價
********
* 前言 *
********
本來是沒有購買Drop + THX Panda的計劃的,因為我已經有Audeze Mobius了
只是我常看的幾位youtuber(Linus、DMS、Joshua Valour、Zeos)都給予Panda高度的好評
就很好奇他的聲音是否有他們說的那麼好
再加上Drop曾經說過這支耳機是台灣製造
於是就預購了一支,預購還有送一件T-shirt
也順便買了它專用的麥克風,看看是否適合拿來玩遊戲
由於遇到疫情,這支耳機的進度也一再拖延
在等待的過程裡,Drop常常會寄電子郵件交代目前的進度
他們在信件裡有提到耳機在台灣完工,並已經送到Drop手上
做完最後左右單體匹配測試之後會開始寄送到訂購者手上
所以我也搞不懂,是只有單體在台灣製造,還是整支耳機都是台灣製造
********
* 開箱 *
********
外箱就如以往Drop的包裝,這邊就不拍照了
外箱打開之後,裡面是Panda真正外盒+一件T-Shirt
盒子全黑,上面有Drop + THX的字樣
上面照片應該是盒子背面,這個才是正面
運送過程應該有被壓到,下方兩個角都有些凹陷了 QQ
盒子打開,裡面是偏硬質的耳機收納盒
收納盒打開,有耳機本體,說明書和快速指南
收納盒的中間小蓋子打開,裡面有USB充電線和3.5mm耳機線
耳罩可以轉90度,平放在桌面上,耳罩內部有標示左右
耳機本體
耳罩側面,外表很樸素
基本上算是一支外型比較低調的耳機吧,在路上應該沒有人會注意?
耳機支架內側有Drop字樣,調整長度的地方沒有刻度顯示
可惜我找不到任何Made in Taiwan的字樣
頭帶底下頭墊是不知名材質,摸起來很柔軟有點像橡膠
我的建議是開箱後馬上用頭帶保護套套起來,不然你一定會後悔的
這個材質很容易卡灰塵毛髮
跟其他藍牙耳機不一樣,Panda主要電子零件都做在右邊
右邊耳罩底下可以看到USB充電孔、指示燈、十字搖桿
左邊耳罩底下就只有3.5mm孔
另外我忘了標示了,指示燈上面有兩個小的網孔,那是兩個麥克風
**************
* 耳機做工 *
**************
耳機主要支架都是金屬,耳罩外殼則是塑膠
整體來說我覺得這支耳機的做工很不錯
耳機都是黑色的,也是頗為耐看
唯一比較有可能脆弱一點的地方是耳機支架與耳罩相連、可以選轉的地方
雖然耳機支架都是金屬,但是耳罩的重量不輕
這個連結的部位感覺有點偏細(內部),耐久度會比較有疑問
************
* 舒適度 *
************
Panda的夾力算蠻大的,畢竟耳機支架都是金屬
我的感覺是比HD600夾力略大一點
不過他的耳墊非常柔軟,我戴上去的時候其實感受不到任何夾力
跟HD600頗為類似,都是一開始覺得夾,戴個幾分鐘就會忘記它的存在的那種類型
Panda的耳罩內部空間比DT三兄弟來的小
我自己是剛好耳朵能夠被包覆在裡面
如果是耳朵偏大的人,肯定會被耳罩壓到耳朵
不過它的耳墊很柔軟,所以會不會不舒服還是要看人
Panda的重量375g,比HD600和DT三兄弟還要重
雖然頭帶下方有軟墊,可是這個軟墊的厚度不夠
我自己大概戴超過半個小時,頭頂會開始痛
需要每隔10分鐘就調一下位置才不會痛
理論上耳罩夾力大的情況可以分攤調耳機重量
可是Panda戴起來頭頂還是會痛
我猜這跟它的頭帶弧度比較扁有關係
加個頭帶保護套可以減輕頭頂的壓力,但是無法完全消失
當初Joshua Valour他們有跟Drop建議增厚頭墊
我有仔細觀察Joshua Valour影片那支,我這支的頭墊確實有厚一點
但是我覺得還是不夠厚,對我來說戴久了還是會痛
由於Panda是封閉式耳罩,耳墊外部又是蛋白皮,所以夏天戴起來會很熱
如果房間有冷氣的話那就沒差
**********************
* 隔絕外部噪音的能力 *
**********************
Panda本身並沒有主動降躁的能力,完全依靠物理式抗躁
也就是單純依靠耳罩與耳朵緊密貼合來隔絕外部噪音
上面有提到Panda的耳機夾力很大,再加上耳墊非常柔軟
而且耳墊是向內凹陷的,也就是外高內低,請看下面照片
由於耳墊是向內凹陷的,戴起來的時候可以緊密貼合在耳朵周圍
我實際測試的結果是,Panda是我用過物理性抗躁效果最好的封閉式耳機
即使我用過的電競耳機也沒有這麼好(電競耳機普遍有比較好的物理性抗躁)
以DT770pro為例,冷氣壓縮機運轉的聲音其實還蠻明顯的
(我住小套房,窗戶離我的桌子只有1.5公尺遠)
可是Panda聽到冷氣運轉的聲音可能只有DT770pro的1/3
Panda可以聽到的外部噪音也比Mobius、M50x、Z1R都來的小很多
Panda雖然沒有主動降躁的功能,不過他物理性抗躁的效果真的很不錯
****************
* 藍牙使用狀況 *
****************
Panda所有的操作都只用十字搖桿就可以完成
上下撥可以控制音量,左右撥分別是上一首、下一首歌
十字搖桿本身也是按鈕,可以用來開關機、藍牙配對、接電話...等
Pandae剛拿到的時候,那時候還在用iPhone,只有AAC可以用
基本上這個模式使用起來沒有遇到問題,使用起來也很順暢
除了遇到下面兩種狀況:
1. 暫停撥放音樂,過了幾秒之後Panda會督一聲
不過我覺得這應該是故意這樣設計的,可能是耳機進入省電模式?
2. 耳機關機的時候會出現"嚶~"大概2秒鐘
不過既然要關機了,這時候才出現這種雜音應該也沒差了
實際在使用藍牙的過程是完全聽不到底躁的
Panda來了一個禮拜左右,我把手機換成Samsung A71 5G
也怪我事先沒做好功課,買回來才發現沒有支援aptx-HD
幸好有支援LDAC,所以這篇文章也只能測試LDAC了
在A71 5G上面測試LDAC模式主要有遇到下面狀況:
螢幕鎖定之後,再打開螢幕操作手機,藍牙傳輸會斷斷續續個1~2秒左右
目前只能採取持續撥放音樂,完全不要去操作手機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或者是不要讓螢幕關閉,一直讓它開著也可以避免
AAC和aptX模式並不會有這種現象
******************
* 測試環境與歌單 *
******************
訊源:Win 10 PC
DAC: Topping D90
耳擴:THX AAA 789、HDVA 600
歌單:
The HEADPHPONE Show主持人公布的測試歌單:
https://forum.headphones.com/t/headphone-evaluation-test-tracks/348/174
********
* 聽感 *
********
Audeze Mobius跟Panda是相同價位的耳機,這支當然要拿來做比較
AB測試一定要有HD600的啦,這支耳機一直是我的參考耳機
後來因為三頻分佈的關係,我又選了DT770pro和DT880 Black Special Edition來一起做
AB測試
音場:
Panda的音場算是前後比較長,左右比較窄的類型
左右大概介於HD600與DT770pro之間
前後的音場,非古典音樂可能感受不出來,但是古典大編制會感覺前方比DT770pro略遠一
點
三頻分佈:
Panda Mobius HD600 DT770pro DT880BSE
高頻上段 ■■■■ ■■■+ ■■■+ ■■■■ ■■■■
高頻下段 ■■■■ ■■■ ■■■+ ■■■+ ■■■+
中頻上段 ■■■ ■■■ ■■■ ■■■ ■■■
中頻下段 ■■■+ ■■■■ ■■■+ ■■■ ■■■
鼓聲力道 ■■■■ ■■■■ ■■■+ ■■■■ ■■■■
亞低音 ■■■■ ■■■■ ■■■ ■■■■ ■■■+
上面的三頻分佈是以數字範圍來做區隔
高頻上段(6K~20K)
高頻下段(2K~6K)
中頻上段(800~2K)
中頻下段(300~800)
鼓聲力道(100~200,不過主要還是以自己的感受為主)
亞低音(100以下),這邊量多的話,比較容易感受到震動
我個人偏好把高頻分為上段與下段
譬如Mobius的4~6K有拉低超過5dB,所以聲音聽起來偏暗
可是偏偏它的9K又拉高了超過5dB,讓他的鈸、小提琴高音部分依舊很明顯
翻譯成911版應該是下面這樣:
Panda Mobius HD600(2019) HD600(911) DT770pro DT880
音場深 □□□ □□ □□ □□+ □□+ □□
高頻 ■■■■ ■■■ ■■■ ■■ ■■■■ ■■■■
中頻上段 ■■■+ ■■■+ ■■■ ■■■ ■■■+ ■■■+
中頻下段 ■■■+ ■■■+ ■■■ ■■■ ■■■+ ■■■
中低音 ■■■+ ■■■■ ■■■+ ■■■ ■■■ ■■■
低頻 ■■■■ ■■■■ ■■■ ■■■ ■■■■ ■■■
音場寬 □□□ □□〉 □□□ □□□□ □□□〉 □□□□
不知道是否版本不同的關係(我的是2019新版),我對HD600的聽感不一樣
高頻我覺得多一點,前後左右音場都比較小
另外HD600中低音的部分我猶豫了很久,還是給它多加半格
因為HD600聲音雖然不厚,但是很濃郁,聽感真的很特殊
它並不是靠著增加中低音的量來達成這種聲音的,真的讓人很好奇聲海怎麼辦到的
DT880的聽感大致上跟911大一樣
Mobius如果打開3D頭部追蹤,音場會大上一整圈,跟HD600上平衡差不多
細節度:
Mobius = Panda > DT880BSE >= DT770pro = HD600
DT880BSE在細節度比DT770pro略高一點點,差距非常非常小,所以用>=
**************************************
* Panda內建THX耳擴 v.s. Drop THX 789 *
**************************************
先聽完789推Panda,再換成藍牙LDAC+內建THX放大
我的第一想法就是:像!太像了!
在這裡不得不稱讚Panda內建的THX放大線路
推出來的聲音真的很好,而且聲音跟789超級像
我猜Drop上面的Panda頻率響應圖應該是拿789來做比較
789推出來的聲音有略為再飽滿一點,音場縱深也有略深一點
還有LDAC(990 kbps)畢竟還是沒有達到CD音質(1411.2 kbps)
不過如果不是聽錄音很好的大編制交響樂,差異真的不明顯
整體來說789還是有些優勢在
*********************
* Panda v.s. Mobius *
*********************
兩支耳機的藍牙和3.5mm我都有做比較
首先是藍牙的比較
-- AAC(iPhone XR) --
兩支耳機在AAC模式底下,聲音素質我個人感覺是非常接近的
可惜的是,Mobius的AAC似乎解析度比較低,聽起來怪怪的
單獨聽的話還好,兩支耳機一起做AB測試就會很明顯
Panda在AAC的表現明顯比較好,Mobius解析度似乎比較低
我想到的是兩者聽起來很像是CD(Panda) v.s. MP3(Mobius)的感覺
除了解析度的差異之外,有些歌曲Mobius甚至會有點筒音的感覺
雖然我沒有買聲海的大饅頭3和Sony的XM3
但是我曾經去試聽過,所以這邊稍微提一下
我的聽感是蠻失望的,兩支耳機我都聽不完一首歌就聽不下去了
大饅頭3的低頻實在是氾濫過頭,嚴重影響到中高頻的表現
如果不是仔細聽還可以聽出中高頻的音質不差(但是沒有HD599好)
我都要以為我正在聽蛇蛇的北海巨妖了
至於XM3只聽過一次,印象已經很模糊了
也是只有留下低頻氾濫的印象
-- LDAC(A75 5G) --
從AAC提升到LDAC,Mobius的聲音不再像AAC那樣有MP3解析度較低的感覺了
Mobius在LDAC的聲音水準比起AAC提高不少,也不再有筒音狀況
這邊已經可以聽出兩支耳機各有所長
整體而言,我還是覺得Panda比較好
不僅僅是音場比較大,整體聽感也比較均衡,聲音比較全面些
不過我不覺得這是Mobius的單體素質比較差
我覺得這比較像是Mobius的內建放大電路沒有Panda的THX來得好
LDAC底下,Panda聽起來感覺就是比較爽,聲音通透性更好
--789 --
兩支耳機在789底下都有再提升一些
兩者的細節度我感覺是一樣的
兩支耳機的聲音走向在這邊大致上就固定了
Mobius的聲音略暗一點,我猜這跟4~6K拉低5dB有關
除此之外,Mobius的中頻聲音比Panda濃郁些
Mobius在低音域人聲會比較討喜,Panda則是在高音樂人聲比較討喜
Panda的人聲比起Mobius多了空氣感
我覺得喜歡濃郁聲底的人可能會比較喜歡Mobius的表現
不過整體而言,我依舊覺得Panda在789這邊還是略勝Mobius
--HDVA 600 ---
到了這邊,兩支耳機比起在789那邊又有些提升
這次Mobius終於與Panda拉平了,甚至還差一點點就能超越了
可是問題出在Mobius不能跳過內建放大電路
Mobius外接其他耳擴依舊需要開機,最終聲音依舊由內部電路出來
我總覺得Mobius的實力被內建放大電路給拖累了
如果它接外部耳擴可以不需要開機,直接用外部耳擴來推的話,贏Panda的可能性非常高
然後Mobius有個問題,那就是底躁
雖然很小聲,不刻意去聽的話應該是不會注意到
通常是把耳機拿下來才會注意到
但是他就是存在,即使接外部耳擴一樣有
Panda就完全沒有底躁
********************
* Panda v.s. HD600 *
********************
基本上HD600是我的參考耳機,所以每篇心得文都會有它的出現
首先是細節度的比較,我覺得Panda略勝一籌
主要也是差在樂器的材質紋理,譬如擦弦感、吉他音色的細微表現
音場方面,整體來說Panda比較大
HD600的左右音場並不大,前後也差不多
Panda則是前後明顯比左右大,感覺是個橢圓形的音場
Panda的左右音場還是比HD600大,我感覺左右樂器位置比較遠一點
不過Panda畢竟是封閉式耳機,少了那種開放式耳機那種聲音往外延伸的感覺
至於三頻分布方面,我在測試過程發現兩者超級像的
主要差別在於三個地方:
1. Panda的9K有刻意拉高,所以鈸這一類的樂器會比較明顯
HD600的高頻聽起來會略為柔和一點
2. Panda的低頻下潛更深,亞低音的量明顯比HD600多
而且Panda的低頻質感(包括鼓聲)也比較好
3. HD600的中頻聲音略為濃郁一點
這點不得不稱讚聲海,HD600明明在中頻沒有任何突出或凹陷的地方
可是聲海就可以做到讓HD600的聲音聽起來濃郁
或許這跟耳罩空間的設計也有關聯?
*****************************************************
* Panda v.s. DT 770 pro/DT880 Black Special Edition *
*****************************************************
在Panda與HD600做AB測試的過程中,我越來越覺得Panda的聲音帶種sparkle閃亮亮的感覺
告非...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這不就是"具有拜耳特色的聲音"嗎?
呃...至少DT三兄弟(pro和家用版都是)和T1 2nd都給我這種感覺
據說Panda是基於Oppo PM-3改來的
於是我上網找了Oppo PM-3和DT三兄弟的頻率響應圖
剛好Rting網站都有,我就抓了PM-3、DT770pro和DT 880來做比較:
果然,比起HD600,PM-3的頻率響應圖跟DT三兄弟更接近
尤其是在9K這邊有拉高
難怪我一直覺得Panda的聲音有一種熟悉感
不過我覺得Panda的9K量感似乎沒有PM-3的頻率響應圖顯示的這麼多
從下面的圖片可以看到Panda在單體與耳墊之間多了一塊軟墊
PM-3沒有這塊軟墊,不過PM-1和PM-2似乎有類似的軟墊
我也不確定是不是因為這塊軟墊減少了一些9K的能量
總而言之,Panda也有那種閃亮感,但是沒有DT三兄弟這麼明顯
然後這三支耳機的人聲都有帶些空氣感
實際AB測試的時候,Panda與其他兩支DT兄弟主要有兩個地方聽起來不一樣
一個在中頻,一個在低頻
中頻是差距最大的一點,Panda的中頻聲音聽起來比較溫醇一點
可能是因為Panda在500~700Hz有略為拉高一點
所以中頻聲音要比DT770pro和DT880BSE略微濃郁一點,尤其人聲最為明顯
在這裡又得再講一次HD600,它如何在中頻都無凹陷突出的狀況底下做到中頻濃郁的?
Panda還有另外一點與DT770pro和DT880BSE不同,那就是它的鼓聲
雖然DT770pro的鼓聲力道並不會輸給Panda
但是DT770pro的鼓聲音質聽起來較為鬆一點
Panda聽起來緊一點,或者也可以說聲音密度略高一點?
整體來說,我會覺得Panda低頻的質感聽起來比DT兄弟好一點
就細節度來說,我認為Panda略勝一籌,尤其是中頻與低頻
主要差異在樂器的材質紋理,Panda會比較清楚
就音場而言,Panda的音場大小跟DT770pro很接近
兩者音場都很大,而且不太有反射音的狀況
在大編制交響樂的情況之下,DT770pro的音場會略大一點
至於DT880BSE則是左右比DT770pro還大,但是縱深反而沒有那麼深
關於樂器聲音的方位感,DT770pro的細緻度會略勝Panda和DT880BSE
尤其是大編制古典音樂會比較明顯一點
我猜這跟DT770pro的音場比較接近圓形有關
**********
* 麥克風 *
**********
藍牙耳機的麥克風音質應該也是大家關注的地方
-- 藍牙 --
我試過在藍牙模式打電話,對方說我的聲音可以聽得很清楚
當時我的房間冷氣壓縮機正在運轉,而且冷氣離我蠻近的
看來Panda內建兩個麥克風確實是有用的
可惜的是它沒有Sidetone的功能(可以聽到自己講話的聲音)
因為Panda隔音很好,自己會聽不太到自己講話的聲音,而不自覺講很大聲
假如是在大眾運輸工具上面用Panda講電話的話,可能會被人白眼
-- Boom Mic --
我有訂購Panda用的Boom Mic(外型和安裝模式跟V-Moda BoomRro類似)
可惜的是Indiegogo說要十月才能寄出
只好以後有機會再把心得補上
***********
* FPS表現 *
***********
Panda的FPS表現跟它的音場形狀有很大的關連
由於Panda的音場屬於前後長、左右窄的音場
所以前方與後方的腳步聲差異還蠻大的,可以輕易分辨
音場左右窄的影響並不是正右與正左會有問題
而是右前與右後,還有左前與左後的差異性會略為小一點
像DT770pro是前後差異性略小,但是右前/左前與右後/左後的差異性很大
Panda的狀況剛好相反,前後差異性比較大,右前/左前與右後/左後的差異性比較小
Panda和DT770pro的聽音辨位各有優缺點,表現大致在伯仲之間
********
* 結論 *
********
Panda是我目前聽過藍牙耳機裡面聲音最好的一支
尤其是LDAC模式,再加上THX放大電路,聲音真的很不錯,會讓我以為正在聽有線耳機
還有它的物理性抗躁能力也是我用過最好的一支
操作只用一個十字搖桿就可以完成,使用起來很方便
對於想要買無線耳機,對音質比較要求,ANC主動抗躁並非必要條件的話,
Panda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而且它用好一點的耳擴來推的話,聲音還會更好
感謝大家的觀看 <(_ _)>
**2020/9/29新增
今天在辦公室使用,只能聽到離我1.5公尺同事跟我講話的聲音
其他超過2公尺的聲音就聽不到了,除非太大聲
我請同事把耳朵靠近我的耳機大概15-20公分的距離
她聽不到任何耳機漏出來的聲音
高鐵車廂裡還是能聽到一定音量的引擎低頻轟轟聲
廣播的聲音也是可以聽到一點
其他人的講話聲或其他噪音就聽不到,除非坐我旁邊的人跟我講話
這支耳機還是比較適合辦公室使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51.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01305507.A.2FF.html
連結處似乎是沒斷?希望只是個案
如果是不同網站就沒辦法直接做比較了
Mobius則是必須開機,所以即使接了789,還是要經過內部電路,底躁還是存在
我總覺得Mobius的內部電路影響了最後的聲音,限制了上限
※ 編輯: zoraruru (36.225.51.83 臺灣), 09/29/2020 00:22:21
可是還是需要做AB測試才能知道兩者的差異
國外評價好像不差,head-fi還蠻常看到有人放照片
對岸和台灣這邊評價就比較普通
如果可以像Aeon2那樣收納的話,確實更方便
我也不知道panda到底有沒有改過,不過我覺得panda的聲音真的不錯
※ 編輯: zoraruru (180.217.35.190 臺灣), 09/29/2020 11:16:18
如果質感不好的話,在安靜的地方聽可能就整個GG了
我的版本都是當次的比較,兩篇不同的心得文可能沒辦法直接套用
※ 編輯: zoraruru (180.217.35.190 臺灣), 09/30/2020 01:22:48
※ 編輯: zoraruru (180.217.35.190 臺灣), 09/30/2020 01:30:0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