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書院Last Day】
《教束》終於喺7月5號迎嚟大結局。
忙咗幾日,終於有時間出呢個Po
全個劇組,台前幕後齊聚一堂喺「馬修書院」迎接呢一刻(可惜智叔、Amy姐和珈其有事出席唔到)。
喺之前嘅Po都講過好多次,《教束》畀咗好多嘢我。其中最珍貴嘅就係一班好朋友!
由6月10號開始首播,呢一個月嚟,我重拾翻兒時等夠鐘就喺電視前等心愛電視劇開播嘅嗰份熱誠!喺宜家智能手機當道嘅時代,我估只有自己參與嘅電視劇先可以對我有呢份吸引力吧?
借用喺2010年參加《亞洲星光大道3》嗰時已經有8年跳舞經驗嘅TA姐姐鍾雪嘅說話:
「感激教束成為了我們大部分人的出世紙」
有人問,「教束嘅結局即係點?」
以下就會有劇透,未睇結局嘅就唔好繼續向下睇啦
.
.
.
.
.
.
.
.
.
.
.
.
.
.
結局盧Sir畀人炒咗,林副校亦都冇因為梁校長被拉倒而當上校長之位。重點係片尾出現三位校董,以「幕後黑手」嘅姿態,對住鏡頭講,佢哋唔會放棄馬修轉直資,幾年後會重啟計劃。
呢個結局話畀我哋聽,大家一直對付嘅梁校長只係校董們嘅傀儡。宜家只係階段性勝利,絕不能掉以輕心!只要幕後黑手一日喺度,馬修書院都有可能被直資化。呢個訊息放諸今日嘅香港社會都適用!
我真係好愛《教束》嘅導演同編劇們!
佢哋分別係黃智揚Yellow、吳振忠、黃天城、史東
你哋製作咗一齣大家想睇,但又唔敢拍嘅「神劇」!
#教束 #我愛你 #出世紙 #香港 #加油 #狗榮
吳 勝堂 上校 在 馬英九總統後援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總統出席漢光31號演習「國防戰力展示」
馬英九總統今(4)日上午前往新竹湖口營區出席漢光31號演習「國防戰力展示」,除說明我國舉辦「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活動之意義,並期勉國軍官兵追隨先烈先賢們的腳步,忠於國家、忠於職守,以捍衛中華民國為己任,不辜負國家託付與全民期許。
總統抵達後,首先校閱三軍儀隊、空中分列式、抗戰紀念梯隊及地面部隊,並觀賞戰技操演;隨後頒發抗戰紀念章予10位抗戰先進代表,感謝渠等對國家的付出與貢獻。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他以三軍統帥身分,主持國軍「漢光31號演習」國防戰力展示,並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在校閱參演部隊及各式武器裝備時,看到官兵的高昂士氣、壯盛軍容與精良戰技,充分展現國軍戰力整建成果,令他與全國同胞同感振奮。對於過去幾個月來在烈日下認真操練的參演官兵,總統也表達肯定之意。
總統說,今(104)年適逢「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政府特別邀請127位當年參戰的先進出席是項活動,並頒發「抗戰勝利紀念章」,以表彰先進們保國衛民的貢獻。6月16日 他在陸軍官校頒贈紀念章時,有位98歲 、參加南京保衛戰的劉支球前輩對他說:「國家沒有忘記我們,很溫暖、很感動。」對於抗戰先進的貢獻,「不僅國家不會忘記,全世界的人都不會忘記」,因為渠等不但保衛了中華民國、光復了臺灣、更牽制了近百萬日軍,無法大量投入太平洋戰爭,也因此保住了澳洲與印度,扭轉整個戰局。
總統強調,面對歷史,真相只有一個,8年抗戰是中華民國政府主導,抗戰勝利是蔣委員長領導全國軍民英勇奮鬥的成果,不容任何人竄改和扭曲。「我們紀念抗戰,不是要炫耀勝利,而是要防止戰爭;不是要挑起仇恨,而是要譴責侵略,追求和平」。如此才能正確總結歷史教訓,從中體悟「戰爭無情,和平無價」的真諦。今天舉辦的「國防戰力展示」,是每年一度「漢光演習」實兵驗證的一環;今年又正逢「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國軍結合兩重意義合併辦理,目的就在緬懷那8年可歌可泣的歷史,凝聚全民保國衛鄉的共識,「而不是賣弄軍力,或和別人拼場較勁」。
總統進一步說明,再過三天就是七七「盧溝橋事變」78週年,回首8年抗戰期間,日軍在組織、訓練與裝備上佔絕對優勢,國軍以血肉之軀對抗敵軍的飛機大砲,與日軍進行了大型會戰22次、重要戰鬥1,000餘次、小型戰鬥3萬餘次,官兵傷亡322萬人,其中268位將領殉國,例如擊落敵機、壯烈成仁的空軍高志航將軍;「武漢會戰」與軍艦共存亡的海軍中山艦薩師俊艦長;遠征滇緬殉國的陸軍戴安瀾將軍;忍辱負重、英烈千秋的張自忠將軍,以及壯烈犧牲的數百萬先烈先賢,他們用青春、鮮血和生命,為保國衛民付出高昂的代價。
總統表示,除了大陸有抗戰行動,在臺灣,從清光緒21年(西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敗,清廷割讓臺、澎,臺灣同胞的抗日活動,就沒有停過。從早年丘逢甲、吳湯興、姜紹祖、簡大獅、余清芳、羅福星、林祖密、莫那魯道及屏東蕭家父子等志士的武裝行動,到林獻堂、蔣渭水、廖進平及翁俊明等志士爭取自治、民主,抗戰時期更有李友邦將軍組「臺灣義勇隊」在閩浙沿海游擊抗日、李萬居等臺籍人士參與的「國際問題研究所」、丘念台領導的廣東「東區服務隊」、林正亨參加緬甸遠征軍及謝東閔、黃朝琴、連震東等先賢貢獻心力,共五萬多人都志在光復臺灣,同樣令人感動不已。他要代表海、內外同胞,對毀家紓難,為爭取中華民族生存,光復臺灣的先烈和前輩們,表達最崇高的敬意與無限的感恩。
總統說,今天與會人士還包括飛虎隊陳納德將軍的外孫女嘉蘭惠(Nell Calloway),「中美空軍混和團」(Chinese-American Composite Wing)賈維特(Harold Javitt)上校伉儷及曾經協助我國作戰的美國友人和家屬。民國30年,我國接受美國軍援,次第成立「美國志願大隊」、「駐華航空特遣隊」及「中美混和團」等單位,在陳納德將軍的指揮下,兩國飛行員 擊落近300架日機,為勝利打下基礎,也奠定了兩國深厚的邦誼。這段同甘共苦的歷史,彌足珍貴,中華民國永遠不會忘記。
總統談到,他的父母親都曾經歷過抗戰,瞭解家國之痛。記得在他小的時候,母親所講的床邊故事,正是抗戰忠烈的英勇事蹟。誠如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芮納‧米德(Rana Mitter)在「被遺忘的盟友」一書中所提到的:「中國的抗戰是在毫無勝算之下堅忍不拔、奮戰到底的英勇故事。中國政府和人民不顧一切抗戰到底,終於戰勝強敵,證明新聞記者和外交官一再唱衰中國,認為中國必將滅亡的預言完全錯了。」侵略的錯誤或可原諒,血淚的歷史不能遺忘,因為有這麼多先賢先烈的犧牲奉獻,不但國家安全 得以確保,並能廢除不平等條約,光復臺灣重回祖國懷抱;也因為如此,才有今天臺灣的繁榮進步與民主成就。我們飲水思源,更應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成果。
總統指出,正因為國家經歷過戰爭及人民的苦難,所以更能體會和平的可貴。在追求和平的大戰略下,四年前政府提出捍衛中華民國國家安全的「三道防線」,以兩岸、外交與國防建構國家安全的鐵三角,如今已展現成果。
在兩岸關係方面,總統說,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我們以 「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 務實精神,與大陸當局簽署21項協議,為兩岸和平奠定基礎。在區域安全方面,民國101年東海局勢緊張,我們提出「東海和平倡議」,不僅增進區域穩定,並促成簽署《臺日漁業協議》,和平解決釣魚臺海域40多年的漁權爭端,達成「主權不讓步,漁權大進步」 的豐碩成果。近期南海主權爭議再度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在「東海和平倡議」的成功基礎上,我們再度提出「南海和平倡議」,呼籲各方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資源,以對話代替對抗,和平解決爭端,獲致國際社會的肯定與回響。
總統強調,前述各項兩岸與外交成就,均須有堅實的國防武力作為後盾,因此,國防是國家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促進和平的前提。我們要牢記古人所說「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以及《孫子兵法》「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警語,在建軍備戰工作上,不能有絲毫鬆懈。他也期許全軍官兵,時時惕勉,追隨先烈先賢們的腳步,忠於國家、忠於職守,戮力戰訓本務,兼及災害防救,以捍衛中華民國為己任,不辜負國家託付與全民期許。
總統也提到,一周前新北市發生八仙樂園粉塵爆燃事件,造成2人不幸罹難,400多人受傷,目前仍有200多人在加護病房為自己的生命奮戰,相信國人與他同感焦急與哀傷,「請大家一同為傷者祈福,希望他們能很快好起來,並且勇敢活下去」。總統強調,政府一定會全力救治每位傷患,讓他們得到最好的照顧;他也呼籲社會各界一起出錢出力,協助傷者走過後續漫長的醫療與復健之路。
包括副總統吳敦義、行政院長毛治國院、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國安會秘書長高華柱、國防部長高廣圻、參謀嚴總長德發及新竹縣長邱鏡淳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中華民國104年07月04日
吳 勝堂 上校 在 城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澳門:2014關鍵詞
2014年對香港來說註定是關鍵的一年。無論你的立場如何,十年二十年後回望,「東北」、「佔領中環」、「雨傘革命」等字詞必定佔據了人們的視線,這是毋庸置疑,毫無懸念的。
同樣,2014年對澳門來說,也是關鍵的一年。這點關鍵,固然是因為回歸十五周年,崔世安正式連任第四屆特首,但更在於澳門社會這年內發生過的每件大大小小的事。可以這樣說,今天的澳門正處於一個變動的時刻,但變的方向,暫時未有人能準確說清,亦正因如此,這些關鍵詞變得更重要,因為它們既記錄了今天,也預示了將來。正因如此,我為2014年的澳門選了以下八個關鍵詞,也誠邀你來,為小城選出你心目中的關鍵詞。
橫澳
任你找遍世界上所有地圖,都不會找到「橫澳」這地方名,但這不代表它不存在;或者應該這樣說,這刻的它確實有點不實在,接近一種意識形態,不過這意識形態上的地標,或許真的成為事實。
2008年,澳門大學向政府提交計劃書,建議租用橫琴的一塊土地作新校區之用;2013年11月,有學者和議員表示希望政府能在橫琴覓地興建公屋,當時的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對此表示贊同,而且不排除橫琴的地產項目或住宅區建設會成為澳門部分居民的居住空間。來到2014年,2月時有新聞報導澳門最大電視台澳廣視或會遷至橫琴;4月,橫琴新區澳門事務局正式掛牌成立,專責推進橫琴與澳門合作相關事務;11月時,澳門大學橫琴校區正式啟用,甚至被人戲稱為「橫大」;就是12月,李剛也說出了「在大陸再打造一個澳門」此話,正面肯定「橫澳」的融合。
於是乎,你會知道,「橫澳」並不存在,但「橫澳」正在發生。
善豐
2014年,港澳台三地都發生了佔領運動,假如香港的「佔領代表」是雨傘,台灣的是太陽花,那澳門的則必然是善豐。
善豐花園是位於澳門沙梨頭海邊大馬路的一幢三十層高大廈﹐建成於1994年。2012年10月10日,善豐花園因停車場一條樁柱出現約兩米長爆裂變成危樓,所有住戶須緊急撒離,無家可歸達一年半之久,最後於2014年4月時,由當時之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表示,事件是由於大廈結構柱混凝土強度嚴重不足引致,與鄰近工地施工震動無關;同時也歸責承建商,但由於已超過五年之追溯期,故在法律上不可懲處。
於是,一群善豐業主們在3月24日和4月10日,兩次佔領馬路作公民抗命,寫下澳門「佔領」歷史的第一頁,雖然事件最後因善長人翁的熱心捐助而得以解決,但已反映出政府與權貴之間的勾結,也令澳門人反思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今日善豐,明日你家」不是靠嚇的口號,而是最有力的鬧鐘聲。
自肥
「我雖然肥但我唔會自肥。」崔特首在撤回極具爭議的《候任、現任及離任行政長官及主要高官的保障制度》法案時道出的這番話,讓人一聽可笑,再聽悲涼。
這份《候任、現任及離任行政長官及主要高官的保障制度》法案,既允許卸任特首與高官擁有豐厚補貼,還讓在任特首可享刑事豁免權,令澳門群眾極力反對,不但在5月25日激出兩萬人上街示威,5月27日更有七千多民眾包圍立法會要求當局撤回法案。最後於5月29日,崔世安昨表明撤回該「自肥法案」。
這句「自肥」之於整場「反離補」運動的可笑,固然在於崔世安的自嘲,但感覺悲涼,則是因為一份離譜至此,群眾極力反對的法案,卻只有三名民主派議員投反對票、一位議員缺席,餘下的不論直選、間選抑或官委共二十八位議員,均投了贊成票,充分反映立法會根本無力再反映民意。在政府能漠視民意,推出如斯離譜的法案、議員亦不可將市民聲音帶進議事堂之內,澳門市民只能擔演那隻被大石壓死的蟹,無力如此,怎能不悲涼?
的士
當日常代步的公共交通工具都入選關鍵詞,你一定會問,選的人是否瘋了?我只會說,瘋的不是我,而是澳門社會。
澳門的士的問題早為人所詬病︰ 「難搭」是常態,「劏客」非偶然,沒有幾份「禮物」(額外給的小費,一般一份「禮物」指加十元)在手,更別想輕易上車,甚至在打風季節時能喊出1000元的高價。於是,因為這些瘋狂現象,2014年,我們出現了「便衣執法」、「放蛇」等更瘋狂的名詞。
2014年11月6日,俗稱「黃的」的電召的士退出歷史舞台,從此「黑的」正式一統天下,更於12月14日起正式加價,將起錶價上調至17元。我因「黃的」的退役而在自己的專頁中寫下幾句感言,結果引來了超過一百個分享。那麼你就會明白,「的士」入選關鍵詞,絕對是當之無愧。
一流學府
早在2009年,澳門大學的畢業典禮之上,校長趙偉致辭時已提到將澳門大學提升至「一流學府」的願景︰「新校園落成後將為大學提供堅實而全面的基礎設施,有助大學實現成為世界一流學府的長遠目標,並為莘莘學子提供最優質的教育。」
不難發現,其時這個「一流學府」的概念是針對新校園計劃而來的,當然也包括師資的提升;但最後令澳門大學成功走出澳門,成為國際知名的「一流學府」,卻是由於2014年內發生的這幾件事,包括︰敢於公開批評政府及建制社團的政府與行政管理學副教授仇國平先因啟動紀律程序,被罰停薪停職二十四天,後更被指違反「澳門大學教學人員專業操守指引」(借校長趙偉所言,如在教學中不能政治中立政治立)而不獲校方續約;畢業生杜詠琪在畢業禮上高舉「支持學者發聲」而被保安粗暴夾離會場;新校區位處橫琴,圍牆內外已是澳門和珠海,遂成為偷渡熱點;甚至在10月左右接連爆出的性醜聞,一名教師被匿名投訴性騷擾而毋須紀律調查;另一名內地教授性騷擾一名女生,但校方最終決定只需「停職十二日」;11月時在圖書館外出現「澳門又要真普選」而被極速拆除……
鑊鑊新鮮鑊鑊甘,澳門大學在今年除了多了一個新名「橫琴大學」外,更因為以上這些事件,屢次吸引國際傳媒目光,確實達致了「一流(出事)學府」的水平。
民間公投
2014年6月22日,香港的「和平佔中」發起了全民投票,讓香港人在三個政改方案中作出選擇;2014年8月24日,澳門也有屬於自己的民間公投,希望透過這民間活動,了解市民對特首候選人的取態與小圈子選舉結果是否一致。
一如所料,澳門的民間公投與香港的全民投票一樣,未開始已被冠上「非法」、「無效」等「罪名」,但跟香港相比,民間公投要走的路更凶險︰警方先是嚴密監視實體票站,更以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及其他罪名為由,拘捕多名票站人員,而《愛瞞日報》副社長崔子釗及實習記者梁家偉更因《愛瞞傳媒》網站中上載一張由讀者提供、出現司警工作照的相片,而被指涉嫌觸犯《刑法典》中「濫用名稱、標誌及制服」,先被司警約「傾計」,見面後即指要返警署協助調查,打壓力度之大,可謂接近瘋狂。
最後,民間公投共有8688名市民參與,結果顯示,共有7762人對崔世安投下不信任票,同時,有8259人表態要求2019年落實特首普選。
380
假如689代表了香港特首選舉中,小圈子的醜惡,那麼澳門的版本則是380。
早在2012年,澳門政改已通過「+2+2+100」方案,即直選、間選議員各加兩席,特首選委數目只是象徵式的由三百加至四百,縱管官方標榜這個增長已是社會的一種民主的進步,選委會已更具廣泛代表性,但由四百人代表全澳六十萬人來選出特首,徹頭徹尾是小圈子選舉。
於是,當崔世安於8月31日以380「高票」勝出這場一個人的選舉時,澳門市民對這位「380特首」當選固然無太多意外,只是380這數字,象徵的不只是得票數字,更是小圈子選舉中利益輸送、勾結的代名詞。
普選
爭取真普選的訴求,不是香港人獨有。
先是7月31日時,新澳門學社理事長蘇嘉豪與兩位立法會議員區錦新、吳國昌發文,致函候"選"特首: 2015啟動澳門政改;再到11月時,香港雨傘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澳門大學圖書館外即出現了「澳門又要真普選」標語;接連的日子中,新澳門學社亦舉行個多次街站宣傳,更在12月20日,回歸十五周年當日發起「政改求變 普選求真」遊行,表達澳門人對爭取真普選的訴求。
縱使香港的佔領行動令不少澳門人會將佔領這一手段與爭取真普選這一訴求捆綁,但兩地民情、政策、公民社會成熟程度皆有分別,所以,澳門的普選路將會何去何從,至今仍是未知之數。
以上八個關鍵詞,當然不能全面反映澳門在2014年內的所有情況,但我相信,現在的每一步都是決定未來的關鍵,就讓我們在這變動的時代,細緻觀察、耐心記錄、好好思考。
圖︰《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