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問答信箱】(Q19621-Q19640)
Q19621:
老師,我買了2115股,蝕9成,我現在心情非常差,內疚自責,這刻,我,覺得自己蠢極了。
我看了好多這類股票下場,只會長時間橫行……
自己炒股票十多年,主要明明是大的活躍港股,但累計都是蝕幾萬蚊,自己積蓄又不多,總是希望投資股票為自己帶來未來財務自由,我總合自己經驗
覺得自己心理質素投資策略出了嚴重問題,才導致十多年股海浮沉到現在仍是負數……求教!
龔成老師:
我相信你是知識不足,其實2115這類股,在我股票班第一堂已有教學生怎樣避開,並不是高難度的技巧,我股票班有八堂,由淺入深,第一堂已教,可見,只要有基本知識都可以避開。
我不是叫你要一定上我的股票班,而是要你學知識,你睇下全球,那些人投資股票最賺錢?是巴菲特,他用「分析企業長期價值」的方法。
如果你想這次「學費」為你帶來長期回報,就從今日起,不斷睇巴菲特相關書,如果你無知識,就算再投資多10年都是無法賺錢的。
香港散戶,大多輸錢,就是佢地無知識,以為炒炒賣賣就是投資,從來無研究過真正投資賺大錢的人怎樣。我希望你經過今次後,努力學習,之後一定賺得翻!
------------------------------------------------
Q19622:
真的很高興2年幾前,剛出來社會工作時認識老師。
我真的很認同老師嘅投資方式。身邊嘅人話我傻,買完個股票就咁放喺度,高位又唔放,啲錢落唔到落袋,帳面賺幾多都用冇用。
但我冇理會佢哋,我會記住老師所講,買股票係買佢嘅企業質素。呢一刻放咗隻股票,係賺到少少錢,但同時間等於放棄咗佢未來佢潛力。
我2年
2手比亚迪,$40
2手比亚迪電子,$7.8
至今仍然未放
感謝老師推介
龔成老師:
完全正確!
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
優質股是真財富,現金不是財富,所以我地應該持有真資產。
大部分人無錢的原因,就是他們無財務知識。所以,我地要學有錢人的財務知識。
方向正確,保持進步!
------------------------------------------------
Q19623:
老師, 如何平衡貪婪同賺錢?
龔成老師:
如果是經過分析,理性知道這刻是賺或蝕,這是正確的投資賺錢概念。如果只是盲目跟風險,又或只以「自己想賺多少」為目標,而不是該投資目標的本質為分析目標,只是心態上的貪心,這就是貪婪。
------------------------------------------------
Q19624:
龔成老師你好
正在上你的課程
謝謝教導
多謝你的鼓勵
經過努力後
現在儲蓄有十八萬
放在優質股票上
分散投資
會在上課後重新再優化配置
有關樓宇想請教:
現有一層舊樓物業
樓齡53年
在油尖旺彌敦道近加士居道
550尺兩邊單邊
買入樓宇價值6,000,000
俾兩成首期
已供2.5年
每月還款26,000
本金大約供20,000
現估計樓價600幾萬
母親有一層400尺舊樓
麗晶花園居屋
價值6,000,000
已供滿
母親願意給我作資產變動
因為我住的樓齡比較舊
本想換新樓
但係新樓要兩萬蚊呎
對我來說負擔比較重
你有沒有什麼建議
龔成老師:
最重要建立長期的資產配置,麗晶花園有質素,因此可長期持有。
反映加士居道物業,已經53年,長遠會因維修等因素而出現貶值,因此可考慮轉質素較好的物業。
如果有需要,可以加按麗晶,只要金額不過多,可以為你提供一些首期資金,只要你之後能堅守「供得起」原則就得。
另外,你可能買翻呎數比現時少的物業,同時不要新樓,大約20年以下的樓其實都不差。
最重要是計算翻,日後總數要供款多少,自己是否無問題,如果真的勉強,就尋找呎數更細的物業。
------------------------------------------------
Q19625:
老師我現在持有
9988 共1000股
平均價243.4
9999 共1000股
平均價158
1761 共16000股,1575共138000
入既價格如下:
1761
6.06 5000股
6 5000股
5.58 2500股
5.38 500股
3.95 3000股
1575 入既平均價 0.35
現在應該如何是好,另外我本來每個月供9988 $10000 ,之前都仲係賺,但螞蟻一事令價格不穩。
龔成老師:
投資不會有穩賺的,我地要做的就是平衡風險,同時合理地爭取回報。
阿里(9988)仍是有質素的,佢面對內地監管可能收緊,因此風險度增加左,不過,我相信佢的整體優質度仍在,內地不是不想佢賺錢,只是想規管佢。佢已建立好完善的業務,因此本身是無得輸,只是賺多賺少問題,現時監管多左,點都會影響賺錢能力。
又以佢的螞蟻貸款業務來講,這部分是一些網上的小型貸款業務,增長快,但監管並不如銀行般緊,因此,中央會有更多的監管針對這部分,影響了賺錢能力。
整體上,阿里,長遠仍是有發展,賺錢能力雖然有少少減,但長遠會同政府同意一些監管方法,以及找到合理的賺錢模式,你預阿里現價約在合理區中上部,這股可長線。不過,中短期會波動。
如果有貨,可持有,可守,但未必要太急加注。
至於網易(9999),佢業務有一定的優勢,以及仍有增長力。
不過,同時市況波動,因此唔建議太進取,你小注持有是可以的,但太多就要注意風險
寶寶樹集團(1761)主要透過合約安排,於中國從事營運母嬰類社區平台,包括旗艦平台「寶寶樹孕育」與「小時光」,亦從事營運電商平台「美囤媽媽」。
業務只屬一般,過往盈利上落大,久不久出現虧損,而之前業務生意有較大的向下,這股投資價值唔算高。你唔好再加注,之後有反彈宜減部分。
至於慕容控股(1575)透過OEM(原設備生產)、ODM(原設計生產)及OBM(原品牌生產)業務模式設計、生產及銷售各種沙發、沙發套及其他家具產品。
生意變化大,盈利好波動,未見有企業的獨特性,賺錢能力亦不強。長線投資價值只是一般般。
------------------------------------------------
Q19626:
老師,你好,想投資一下有增長力的股票,你的推介以下幾隻
安碩恆生科ETF(3067)
阿里(9988)
騰訊(0700)
港交所(0388)
舜宇光學(2382)
小米(1810)
比亞迪(1211)
中生製藥(1177)
但最近這幾隻都升得好高
特別是 比亞迪 和 舜宇光學
以你意見,這兩隻股票是否需要等它回落才入市?回到什麼價位才適合?
這 8 隻當中,邊兩隻現價較合適入市?
謝謝
龔成老師︰
比亞迪(1211)和舜宇光學(2382)近期都升左唔少,這2隻股票有潛力和質素。
但現價偏貴,前者要回到$120才算合理,而後者回翻1成較好,開始慢慢入貨。
而上述潛力股當中,中生(1177)、安碩恆生科ETF(3067)和阿里巴巴(9988)都在合理區頂部,可分注。但由於未算平,故要控制注碼。
其實我較建議安碩恒生科技(3067),這基金可長線。
這基金追蹤恆生科技指數之表現,而恆生科技指數,都是一些有質素的潛力股,例如阿里(9988)、騰訊(0700)、小米(1810)、美團(3690)等的新經濟類公司,長遠有潛力。所以有長線持有價值。由於基金有30隻股票,比起單一股票,風險能減低。
不過,現價都唔平,大約在合理區頂,因此,這刻不能大注投資。最好的策略,就是月供,或自行分注小注慢慢收貨,原理如同不斷儲貨,這樣就能平均買入價,減少風險。然後就長線持有。
------------------------------------------------
Q19627:
成哥,想問你有關買樓既事,我最近手頭上有100萬,想9成按,買西環既樓
300呎(實用),40年樓齡,我係月入2萬6(公務員),搵媽媽做擔保佢有長俸(2萬)
所以total 4萬6。 我今日去搵銀行問呢,佢話最多借8成,佢話最好有160萬現金係手
我係唔係應該再搵下其他銀行問,我唔想一次比太多現金,我本身有60萬 股票,都可以賣,
但覺得唔值
補充: 想買500萬既樓
龔成老師︰
除非你本身有實際自住需要,或者間物業係超值,否則就唔建議太進取去做。
因為你要沽出現有股票之餘,你每月資金都會因供樓,而所餘無幾(以500萬樓,按8成計)。買完這個物業後,你已經無其他類別資產,也無法進行財富增值,咁係唔理想。
雖然物業地區係有潛力,但已有40年樓齡,未來增長潛力會打拆扣。而且,潛在維修費用都可能唔少。
建議你先用資金去投資優質股,先累積到一定財富,才進行物業投資,咁會較穏當。你可以睇我本新書<5年買樓4步曲>,當中有詳細解釋和策略,相信可以幫倒你。
我會建議你儲多少少錢先,或調整想買入物業的目標金額,或找一些能做到9成按的,但在買樓後仍有資金與股票剩,同時,要堅持「供得起」原則。
------------------------------------------------
Q19628:
龔Sir 赤子城科技 9911 有無投資價值?
龔成老師︰
赤子城科技(9911)主要從事開發一系列移動應用程式、健身應用程式、遊戲應用程式等。
業務上,係有吸引力的,不過,我一向都新股半新股都無興趣,因為真實面要慢慢先見到。
由於上市時間唔長,故較難準確估值,只建議小注,同時你要明白當中的風險。
------------------------------------------------
Q19629:
Hello, 成sir, 屋企正樓換樓中,已賣樓收錢,又已簽約買樓,手頭上有三百萬至五百萬流動資金可作短期投資用,大約可以用兩個多月
有什麼股票可以短hold賺錢呢?希望賺點幫補裝修費用,先感謝!!
龔成老師︰
投資股票,就等同買入一間企業,企業是要時間去升值。
2個月係一個極短期的時間,就算企業再優質,都可能會出現波動,影響你回報。
你這個情況,最多只可以做定期。任何股票投資,都不適合。
------------------------------------------------
Q19630:
成哥您好,我想問下如果我用技術分析炒短線買入潛力股,當然系有一定質素,自己定一個止蝕位
果成功升的話短線都可以變成長線,我就一直抱,只要之后不跌穿10天線或20天線我就一直持有
跌穿就止蝕,因為我覺得抱股票長線長期上升和長期下跌感覺完全不同,如果下跌我還有一定的利润賺取,不想股票被套牢
而止蝕出來的現金又可以重新投入股票市場,您覺得這方式可行麽?
龔成老師︰
短炒根本是無法賺錢,我之前做銀行、證券行多年,見證大量客短炒全部都蝕錢,只有長線才能有錢賺。
你見投資高手,好似巴菲特再唔會用短炒或者技術分析,都係用長線持有和睇基本面,去分析優質股來賺錢。
我地會否持有一隻股票,係唔會用"買入價"做指標。只要佢質素一直無變,就可以持有。
當佢再跌,但質素無變差的話,反而係造就一個平價買入優質股架機會,而唔係去做止蝕。
最重要是睇企業質素,價值。
你所講的甚麼天線,無根據的(有錢用不會用,財演就用),如果你用上述方法跌穿止蝕,你應該在15年前,港交所(0388)幾十蚊時止蝕了。
------------------------------------------------
Q19631:
老師你好!本人現有100萬現金,但不懂投資,希望5年後可以有200萬去買樓?
請問應該如何開始投資?謝謝!
龔成老師︰
你可以利用一些"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去做增值,比例大約各一半。
選股上,你可以投資在平穏增長股︰盈富(2800)、銀娛(0027)、恆基(0012)、中銀(2388)、港鐵(0066)、煤氣(0003)、長建(1038)、長建(1038)、粵海(0270)、領展(0823)和
潛力股︰港交所(0388),中生(1177)、福壽園(1448)、恒生科技(3067)、阿里(9988)、騰訊(0700)。
現時大市只是合理區,你現有100萬資金可以先投入一半,用"分注"形式,慢慢買貨。餘下一半和每月所儲倒的資金,就等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才大力度掃貨。
若年均增長有15%,5年後大約就會增值至200萬,達至你的目標。但留意,這個組合雖增長潛力高,但同時波動性也高。咁會令最終回報不確定性增大,你要明白有這個風險。
------------------------------------------------
Q19632:
早晨老師,沒有買股票經驗,想問月供3067,是否適合新手?因為我是全職媽媽,每月可以供$1000左右,謝謝
龔成老師︰
安碩恒生科技(3067)是追蹤恆生科技指數的ETF,佢係一藍子科技企業。
指數由三十隻恒指科技成份股組合,當中包括不少有質素股票,如阿里巴巴(9988)、騰訊(0700)、比亞迪電子(0285)等。
這些股票有增長力之餘,波動性都好高,唔係咁適合初學者。
我建議你先月供盈富(2800),這是一個「平衡組合的工具」,當中有52隻成份股,對股票組合有平衡作用。
盈富不算是高增長的項目,但就我過往做了10年銀行及證券行的經驗,比起散戶自行選股(輸錢),投資盈富有基本的增值,反而是更好。
你先供盈富,之後有資金後,才加入3067。
------------------------------------------------
Q19633:
你好 老師 我71.4買咗一手中國移動跟住56.5又買多一手中國移動
請問老師覺得我應該賣咗佢好呀定係 趁低吸納
龔成老師︰
中國移動(0941),近期國際問題令佢風險大左。但這都是中短期因素,長線佢質素暫時未見有太大變動。
此股依然係有質素,不過規模太大,增長力不算強,但始終有優勢。長遠可以慢慢平穩增長,你目標係為收息股,持有係可以。
現時的股息率有7%以上,算是合理區底部。若你本身計劃投資在中國移動(0941)的資金未用盡,此刻加1注係可以。
------------------------------------------------
Q19634:
龔SIR, 你好 我已留意你FB 一段時間而得知老師傳授的財務智商, 從而閱讀左多本龔SIR著作
多謝分享那麼實在亦有效既投資觀念同策略比大家我獲益良多
有一個小小問題想請教龔SIR, 可能之後會再有更多問題想請教你,
先簡短地問一下, 我在較早時間前 買入了 1114 及 1382 雖然不多
但價位偏高, 分別 2000股同 10000 股, 價位 21.8 及 8.89
我想知 我應該是否繼續持有這兩隻股票, 或不應理會蝕多少賣出?
先多謝龔SIR抽出時間回答小弟問題
龔成老師︰
我地是否持有一隻股票,主要係睇佢質素。買入價純粹係心理因素,唔好睇得太重。
華晨中國(1114)有質素的,但中國車市放緩、外來競爭、行業競爭加劇,都成為不利的因素,相信中短期仍會對佢不利。
加上佢品牌的市場並不是行低端,這路線相對經濟的敏感度較高,經濟轉壞時,會有較大影響。
未來電動車將為汽車業帶來很大發展空間,但華晨在電動車方面技術和品牌暫時唔算太高。相比比亞迪(1211)和其他電動車企業,優勢唔算明顯,故對這部份唔好有過高期望。
由於此股不確定性較大,相信這股中短期股價仍會不利。長遠前景係有,如果你持貨佔整體組合不多,守住先係可以。
互太紡織(1382)業務穩定,是典型的收息股,但近年的業務無乜增長,因此唔好對股價有太大期望。若你目標係收息,此股係可以。
------------------------------------------------
Q19635:
有個問題想問,3年前買$24 & $26蟹貨175吉利各一手,今年都喺$22.5買了兩年
請問吉利質素算優質嗎?可以繼續持有嗎?還是見佢到家鄉,放一半先?謝謝
龔成老師︰
你要明白一個概念,我地持有一隻股票與否,關鍵位是企業質素、前景,不要被買入價影響。買入價只是一個心理因素,如果企業核心因素未被影響,我地係唔需要理會。
吉利(0175)本身的質素不差,擁有一定的銷售網絡及品牌,不錯的市場策略及定位,而又能把握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的機遇。
但外來競爭、行業競爭加劇,股價上了大多,都成為不利的因素,相信中短期仍波動。但長遠前景係有,現貨可持有。
------------------------------------------------
Q19636:
Hello 龔成 Sir,現時有個供股組合有港鑯,友邦,電能,每月各HKD 500 全未有1手,
想問尚可以增加那些股? 由於現時手上有的股票數為以下:
中生#1177 * 9.02 入 -1
京東#6618 *70入 - 1
恆大#6666 *8.8 入 -3
盈富#2800 *27(之前供股有1手) -1
HSBC #0005 *57 供股有1手
五菱 #00305 *3.68 -1
中國鐵塔#788 *1.5 -3
想問可保留那些好?
謝謝你,期待回覆一下.
龔成老師︰
你所講的股票,大體上都有質素。但要保留或增持邊幾隻,好視乎你現時人生階段。
若較年輕,可以集中在"平穏增長股" + "潛力股",到中年"潛力股"比重要減少,到近退休應集中在"收息股"上。
我幫你大致分類一下,你再按自已情況,作出調整。
"潛力股"︰中生(1177)、京東(6618)、五菱(0305)、中國鐵塔(0788)
"平穏增長股"︰港鐵(0066)、友邦(1299)、恆大(3333)、盈富(2800)
"收息股"︰電能(0006)、匯控(0005)
但留意,恆大(3333)負債好高,不宜持有太多。五菱汽車(0305)現價好貴,加上有一定不確定性,只宜小注,同暫時不宜再入貨。
所以,最重要睇你自己的投資目標,希望各類股票比例的情況,長遠想怎樣配置。
------------------------------------------------
Q19637:
龔成老師好,想問 376 前景如何?成交量低
3.37 買入,一買就一直跌
另外工商現升至5蚊,溝到成本4.635,應該繼續持有還是放?
至於匯豐42買入,一直坐艇
請老師指教
龔成老師︰
雲鋒金融(0376)主要有4個業務:(1)證券經紀:從事證券經紀,以及託管服務和其他服務。(2)財富管理:提供資金和資產管理服務,以及為企業客戶制定融資和投資解決方案。
(3)顧問及諮詢服務:為企業客戶提供企業諮詢,配售和承銷服務。(4)主要投資:基於資金管理模式,或涉及持有固定資產收入工具、高級別股權工具和其他金融投資。
因為佢除左經紀類業務外,亦會有投資,因此分析時較困難。而睇翻佢過往的情況,生意唔穩定,經常出現虧損,投資價值不高,對這股有保留。
工行(1398)有投資價值,但主要係收息,唔好預佢有乜增長力,匯豐(0005)都係同樣情況。
只要此2隻股票佔你組合唔會過高(個別少於組合15%和銀行股少於組合3成),而你投資又係以收息為主要目標,咁持有係無問題。
------------------------------------------------
Q19638:
Hello, 龔成,小弟23歲,持有以下股票,我想問洗唔洗調整下:
0788 中國鐵搭 44,000股 @ 1.35
1833 平安好醫生 100股 @ 86.5
2800 盈富 2,000股 @25.125
3032 恆生科技ETF 3,000股 @7.53
現金 5萬左右
感覺中國鐵塔持貨太多加上坐緊艇 成個portfolio增長股比例太少,請指教如何部署!
龔成老師︰
你尚年青,可以較為進取,現有股票都合適。
中國鐵塔(0788)有質素的,這股本身有質素、有前景,中國的3大電訊巨頭,都是佢的主要客戶,以及大股東,當5G發展,佢一定會受惠,因此前景仍然正面。
佢現時的收入正不斷增長,盈利都保持向上,但股本回報率不高,是這股較弱的地方。行業上,佢係有壟斷優勢,而且中國5G和未來發展成數字大國架策略,都會對佢有利。
此股仍有發展,不過增長較預期弱,但佔你組合比重有點高。你可以將部份沽出,分到一些平穏增長股及其他潛力股,令你組合更平衡。
平穏增長股︰盈富(2800)、金沙(1928)、恆基(0012)、平安(2318)、中銀(2388)、港鐵(0066)、煤氣(0003)、長建(1038)、領展(0823)
另外,平安好醫生(1833)雖然有潛力,但不確定性好高,唔建議你再加注。
如果想加潛力股,這刻只建議ETF3032,慢慢月供或分注入。
------------------------------------------------
Q19639:
龔sir, 我買咗你三本書睇!覺得你真係好上進好勵志!希希我都可以好似你咁叻!
想請教下你樓市嘅嘢,我喺政府放寬按揭貸款之前買咗紅墈既單幢6年樓齡既230呎既納米樓
都要495萬...呢個單位都有雙鐵既,生活所需都需都應有盡有...宜家就出租俾人...
你覺得呢啲樓前景如何?我驚會損手離場...
龔成老師︰
由於香港始終土地有限,供應長線都係唔足夠,預期樓市長遠都係會升。
納米樓的投資價值,始終較一般,不過香港物業買賣成本高,因此你暫時不用改變,持有住先。
紅墈區分不差的,你長期持有無問題。
香港樓市中短期會弱,但長遠會慢慢上翻,始終供應不足。
------------------------------------------------
Q19640:
老師你好!琴日上堂終於見到你真人了好靚仔。
雖然係補第二堂,琴日上完堂後,今日都要改變下組合。
我今年30歲,有家人留下既唐樓自住,大圍區5分鐘路程到火車站。
自己仲叫”後生”,覺得就可以再進取少少。
不過你琴日話過股樓都要有就比較好,”細價樓”方面,我暫時只發現到屯門,元朗,
上水區先有400-500萬既盤,而且單位係380-400實呎左右。 但潛力地區大圍,沙田,
西環又太貴,就算有500萬以下都只得250呎左右。
如果真係要買一間收租,應該點選擇好?
謝謝你:)
不過我而家現金及資產分佈如下:
股票:水桶一: $26萬(新經濟股)水桶二: 一手福壽園(會分注買入),想再加一手比亞迪/銀娛
基金:$10萬
現金: $ 52萬
實體黃金價值:$11萬
咁樣既分佈適合我年齡嗎?
另外祝老師除夕快樂 身體健康
龔成老師︰
無錯,我地投資組合,應該包含不同種類優質資產,好似物業、股票等,會較理想。
從地區睇大圍、沙田、西環一定較好,當中西環的長線增長潛力,會較高。但250呎有點略細,最好有300呎左右,咁會較理想。你可以再慢慢睇下,有無機會找到些較大單位,而價格又合理,才去投資。
以你年紀,應以增值為主。福壽園(1448)和比亞迪(1211)都係水桶1,現時比亞迪偏貴,回到$120左右才入會較好。
現時大市合理區,現金和股票最好各佔一半。建議你再投入多15萬,但由於你水桶1已有26萬,這筆資金應集中在一些"平穏增長股",去令組合更平衡。餘下資金,就等大跌市機會。
平穏增長股︰盈富(2800)、金沙(1928)、恆基(0012)、平安(2318)、中銀(2388)、港鐵(0066)、煤氣(0003)、長建(1038)、領展(0823)、粵海(0270)
基金方面,你都要了解翻佢質素和升值能力。你可以用盈富(2800)作比較,佢年平均增長約10%(連股息再投資),去決定維持這基金,還是轉投至其他優質股。
而實金,我地主要係用作對沖一些突發金融事件,故唔洗持有太多,大約佔組合中3%左右就可以。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唐寶寶事件本人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據說會被檢舉ㄝ
那就分享再分享吧
(Facebook 原文疑因被檢舉而消失,但作者說過歡迎轉載)
李秉憲:
打烊後,幫女兒洗完澡,有點時間就來寫些雜談。先說好,這是一篇很長很長很長很長的文章;有時間的朋友就加減看吧!
我打出生至今,就是一個道地的台北人。
沒在其他的地方長住過,從小到大,就只待在台北這座城市。
讀書在台北,當兵在台北,工作在台北,
就連現在開店也是在台北。
三十五個年頭,全都獻給了這座城市。
在這座城市裡生活,從小就必須浸淫在一種望鄉的氛圍之中。
我的家住在復興北路附近,靠長春路邊的巷子。
念的是吉林國小,逛的是遼寧夜市;
活動的範圍是龍江街一帶到合江街左右。
當兵在中華路上,常去西藏路出公差,
或去重慶北路上採購軍用品;總部在東吳大學附近;
要趕路的話可以飆車走延平北路轉敦煌路過去。
細看這些生活過的軌跡,到了時過境遷的現在,我才了解;
原來這整座城市瀰漫著一股濃到化不開的鄉愁。
在外省籍濃度高達80%的城市裡,
這種鄉愁是一種必須,也是一種唯一。
我居住的城市,用著路名去勾畫著一個我不認識的國度。
而這個國度,是我從小到大被教育的「祖國」。
唯有如此的望鄉,才能讓這裡的人們有著希望。
每個人都習慣了這種沉醉。
而兒時的我,從未懷疑過這種沉醉,也跟著浸淫在這種鄉愁中。
在每年的雙十國慶與元旦升旗,處處旗海飛揚,
將所有街道與橋樑染成了紅藍一片,
時時提醒著我們切莫忘記「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初衷。
因此我國小唱的歌曲是中華民國頌、萬里長城與四海都有中國人;
隨著國小四五年級時爆發天安門事件,
我們更是滿腔熱血的唱著「歷史的傷口」與「龍的傳人」。
每每唱到「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中國人」時,
更是彭湃洶湧到熱淚盈眶。
我從未懷疑過我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即便我困惑著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總說著我聽不懂的方言;
我仍努力的學習著字正腔圓的北京話,
甚至還反覆練習著日常生活中不曾出現過的腔調去參加過演講比賽。
這一切只因為我的教育、我的環境、我的背景如此的教導著我。
所以在國小五年級蔣經國去世的時候,
每個小學生與老師都哭的如喪考妣,(可能老爸死了也沒哭成這樣)
因為我們喪失了反攻大陸的明燈,因為我們無法承受這種哀痛。
因為我們失去了一個中國的明君與偉人。
因為我以為我是中國人。
直到我升上大學為止。
在大學剛放榜,重考聯考完的那個暑假,我在家裡翻閱我哥的教材。
當時在念台大的他正在修台灣通識,
我順手就拿起了「寒夜」、「荒村」、
「植有木瓜的小鎮」等書籍來看。
一看,就不知不覺看了一整個暑假。
然後翻閱了呂赫若、七等生、吳濁流、葉石濤、楊逵、李喬等人的作品;
到閱讀他們的生平簡介,再以此為經緯,慢慢著往下摸著,
赫然摸到了一個當時從不曾出現在課本上的數字 - 228。
才突然重新認識起了自己居住的這個城市。
「國民黨的軍隊從基隆港登入後一路不分青紅皂白地開槍射殺百姓,
一路殺到了植物園,當時在裡面約會的男女被擊斃的粗估有60餘人;
而後清除完台北的抵抗份子...
國民黨軍將屍體堆放在北門口與鐵路總局邊;
據當時國外記者描述,屍體堆疊的高度足有超過兩層樓。」
「圓山橋下也成了行刑的地點,
當時處刑完的屍體丟棄在河邊任水流,連河水亦染成了鮮紅色...」
我到現在仍記得看到這段文字的自己情緒有多激動。
激動的不只是這個政府隱瞞了這段歷史,
而更是自己原來是活在一個巨大的謊言之中。
我過去所學的一切跟我所生活的一切全無關聯;
而這些寫在教科書中的更跟真實的世界毫無關聯。
原來真正推翻滿清的叫袁世凱,
原來第一個起義革命的叫孫武,
原來當時國際承認的中國代表是北洋軍,
原來當時最有希望拯救中國的明星是汪精衛,
原來當時為了打勝共產黨,
國民黨炸了黃河花園口造成89萬人喪生,
原來當時打中國的日本兵有20萬人來自台灣,
原來當時轟炸台北的是中國與美國,
原來當時日本並非將台灣歸還給中國,而是由聯合國代管,
原來當時中國強佔了台灣,並引起英美抗議;
原來曾有個叫陳智雄的知道一切而試圖揭露,直到死前都在喊台灣獨立。
原來當時美國總統曾怒罵我們的總統夫人私吞了美國的援助金,
原來當時全台灣85%以上的人使用的語言叫做方言,會國語的人不到15%。
原來當時下令禁說台語的新聞局長後來當了省長,直到今日仍出來選總統,原來當時曾有四萬萬元換一元,造成一堆百姓自殺發瘋;
原來當時全世界60%的蔗糖產自台灣,而這些產值幾被國民政府給私吞。
原來當時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搶走了許多人的土地,造成一堆氏族破碎。
原來當時美國金援台灣,將輕工業交由台灣製作,
才間接創造出了經濟奇蹟。
原來我的課本教育我的從來都是一個虛假的神話。
一個令我深深著迷不已的神話。這些神話很美。
只是,不存在於真實之中。
我們精美的秋海棠地圖只存在於課本裡,
闔上書本,走回台北市的街頭,
台北人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在這些道路上找尋著身為中國人的慰藉。
曾有個笑話這麼說:
駱駝寶寶問: 媽媽~為什麼我們的眼睫毛那麼長呢?
駱駝媽媽回答: 因為我們要在沙漠中行走,長睫毛可以檔風沙啊
寶寶又問: 那為什麼我們的背上為什麼要有兩坨東西?
媽媽回答: 那是用來儲備體力的,這樣我們才能在沙漠旅行~
寶寶最後又問: 說的是啊,可是,既然如此~
媽媽,那我們現在在動物園裡做什麼?
是啊,既然我們身為中國人,那麼我們現在在台灣做什麼呢?
又或者該問的問題是:中國創立於1911年,
那麼,在此之前,活在台灣的又是什麼人呢?
還是,在1911年前,就不存在著台灣人?
說來可笑。我到大學前畫不出一張台灣地圖。
我不知道雲林彰化嘉義台中哪個在哪個的上面。
可是我知道中國的煤都是遼寧,鐵都是四川。
我知道烏魯木齊在哪裡,可是我不知道崙背在哪邊。
(環島的時候我曾在那邊跟陌生的基督教友借住一晚,感謝他們的熱情)
不懂台灣歷史,不懂台灣地理,不會說爺爺奶奶的台語,
原來身為一個中國人,不懂台灣是很合乎邏輯的。
於是,在大學到研究所的那段時間,
自己慢慢看了很多屬於台灣這塊土地的書籍。
才慢慢地將這個城市與自己生活的軌跡重新做了一個連結。
原來當時日治時期之初曾有個台灣民主國;
可惜在教科書上被稱作「抗日英雄」的丘逢甲烙跑,唐景崧也龜縮,
只得靠地方仕紳代表辜家去開台北城,迎接日軍與日商代表進城。
這個日商代表叫三井船務,至今台北總公司仍在南京東路上,
恰巧也是我媽工作的地方。
原來當時清治時期桃園曾有個李騰芳高中舉人,
門前立了兩根舉人柱,是當時台灣唯一看到巡撫不用下跪的象徵,
李家也成了桃園的望族;而其家宅後來翻修整新,叫做「李金興宅」。
恰巧也是我爸的名字。
( 我堂哥堅信這就是我們的祖先。不過因該是亂扯的,人家是客家人..)
原來劉銘傳當時建構的鐵路並不像教科書裡寫的那樣豐功偉業;
反而是粗枝濫造,且不堪使用,距離更短短的僅只從台北到新竹;
直到之後在日治時期全數拆除,日人重新建構,
從1895年到1906年打通了全台縱貫線,藉以展示日本的高科技水平,
將台北打造為大東亞共榮圈的現代化城市樣板;
並且也開設了當時第一間百貨公司新光三越在台北車站對面;
恰巧也是我們針線球的成立後的第一個寄賣點位置。
原來二十六年前有個民主鬥士曾在民權東路三段上,
將自己鎖在一間名為「時代雜誌社」的出版社內,
為了表達對當時言論自由的禁錮而以自焚手段作為抗議。
而當時警方攻堅前的據點就是在該雜誌社對面的中山國中。
恰巧也是我就讀的國中。(恰巧攻堅的兩位隊長如今成了副市長與局長)
原來這城市在過去與現在存在著好多好多的故事。
而這些教科書中從未提及到的故事,
在歷史的軌跡中藉由血脈與建築埋下了現在的樣貌。
在時過境遷後逐一堆疊成了現在的這座城市。
原來我生活的台北,在教科書教教導的「中國」之外,
有著太多太多我不曾聽聞過的故事。
真實而又有血有肉,穿古貫今的故事。
我很喜歡這些故事,因為這跟我的生長背景有所關聯;
因為我是台灣人。
你說義務教育重要嗎?他其實可以很不重要。
因為我到現在早已忘了那些國高中教的地理與歷史。
而我現在累積的所有對這塊土地的知識與情感,
都來自義務教育結束之後,出於興趣使然的自我研讀。
大學看的是一些台灣的歷史;而研究所看的是台灣的習俗。
與一些些的原住民文化與南島語系文明。
這些知識並非來自義務教育,但我仍能自學而知。
你說義務教育不重要嗎?他其實還真的蠻重要的。
因為時到今日,我的許多同輩朋友們,
仍然堅信著教科書的那個「中國」。
仍然堅信著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而忽略了被外族滅國的元朝與清朝。
仍然堅信著憲法寫的我國的領土包含了中國蒙古新疆與西藏,
而忽略了外蒙早已獨立,西藏從古至今都未納入漢文化的版圖中。
仍然高唱著「中國一定強」、「四海都有中國人」,
而忽略了自己出國時會不自覺地說自己來自 Taiwan而非China.
我曾受的教育賜給了我一個叫做「中國人」的板模。
這個板模讓我在成長的過程中背負著一個看不見也摸不著的鄉愁。
瀰漫在我成長的城市之中。
這讓我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充滿了許多的矛盾與困惑。
到18歲那年,我很慶幸自己突然地轉身將他脫去,
從此不再背負這個沉重的「祖國」。開始用自己的眼與腳,
去找尋自己到底是誰、從哪裡來,要往哪去。
我很慶幸這裡的人仍有多數人記得真實的歷史。
我更慶幸這裡的人曾群起反抗過一個威權,將真實逐一歸還給百姓。
之前我曾看過姪女的國中課本,訝異到裡面居然清楚寫著台灣各地的產物。
那是過去我國中高職課本不曾出現過的知識。
我很想告訴他,這些知識並不是平白無故出現在義務教育裡的。
而是不知道背後淌過多少的血淚,才換到課本上短短的一行。
我很高興,因為我知道我的下一代會比我更早認識到自己的這塊土地。
而不用像我們這代一樣,得靠自己努力才能學到,
或者更多的同輩就乾脆放棄了解,就這麼吃著義務教育豢養的飼料,
努力捍衛著一個叫做「中國」的神話美夢。
在受過了這些教育後的現在,我總算知道了我不是中國人而是台灣人。
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希望以後也不要是。
然而這並不代表著我就得要痛恨與否定中國。
在研究所的時候,我的一位老師胡澤民教授說了很有意思的話:
「台灣不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中國的歷史反倒是台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更精確地說:我喜愛漢族從古至今的文化,因為那裏有著我們的根源。
我們的八家將可追朔到蘭陵王時期的儺;(是的,就是那個連續劇蘭陵王)
我們的台語可追朔至漢朝的雅言,
我們就是整個漢民族文化的結晶。
我們必須知道自己來自於漢族;然而,這一切都與「中國」無關。
我很喜歡高行健在【一個人的聖經】裡寫的那些,
特別是
「你不再活在別人的陰影裡,也不再把他人的陰影當成假想敵。
走出陰影就是了,不再去製造妄想和幻象。」這段。
中國並非是我的敵人,我亦希望能成為他們的朋友。
只是我清楚知道,我從來就不是他的人。
走出了義務教育,走出了中國,
我腳下的土地,我居住的城市,才是生我養我的文化。
整個台灣的歷史教育從解嚴走到現在不過短短的35年,
好不容易我們漸漸地解開了一個「中國」的禁錮;
能真正以這塊土地作為出發點,
用同心圓的方式往外推,去看看與自己相關的歷史與地理。
即便從未有人為過去錯誤的教育向我們這輩的人道歉,
我仍為今日教育的演變感到欣喜。
我希望我的女兒能夠比我更了解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情。
不用再像我一樣,用著12年的時間去背負著一個從不屬於自己的鄉愁。
我希望我的女兒能夠選擇用任何的視角去觀看整個歷史,
甚至用中國單一的視角去看我都能接受。
只要他高興,
他可以成為台灣人、中國人、日本人或美國人;
但必須出於他的自由意識選擇。
若在民智已開的現代,
仍有人試圖再將某些制式框架貫在他的腦中,
仍有人試圖將「一個中國」這樣的枷鎖靠在他的腳上,
我絕對會跟他拼命到底。
這就是為什麼在前些日子,我又重新回到街頭。
我有我信仰的價值,我也願意為這樣的價值付出。
用自己的眼與腳,去見證這個世代,是我們的運氣,
也是我們的義務。
我沒浪費我的運氣,我亦盡了我的義務。
很慶幸我居住在台北,有著比別人更多的機會去見證歷史。
這是個最差的時代,卻也是個最好的時代。
我喜愛我的城市,我以身為台北人為榮。
過去我的鄉愁在中國;而今我已不再有鄉愁。
因為我住在我的家鄉,不再憂愁。
謹記於8/1,新舊課綱交替之時。
我是秉憲,祝大家都能找尋到自己的根源。
感謝您的收看,下次閒聊再會。
若有親友真的看完,我由衷感謝。歡迎任何討論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