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百轉千迴,逆境雖帶來打擊,卻往往會開啟另一扇機運之門🤩
唐朝詩人王維有云:「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若能以淡然的心來看待生命中各種起伏,
就能獲得更深刻的體悟。
人生中遭遇的困難及考驗,
其實也正是最好的導師,
讓每個人都能激發出潛力,
並獲得更多的自我成長🙏
我常鼓勵朋友們別因一時挫折而喪志,
並要學會轉念思考,
透過失敗的機會來沉潛並省思,
相信再出發時,
就能以更嶄新的思維來迎接挑戰;
越挫越勇,以強大的內心來克服萬難!
親愛的朋友,
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每一個明天,
創造更光明的未來!🥰~雨揚
👉 免費訂閱! 📺 雨揚樂活家族影音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m/168yohofate
唐朝詩人王維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何寫作:讓配角活成主角】
前幾天我們看了一部泰國廣告,講的是熱愛足球的男孩坐冷板凳的故事(連結:http://bit.ly/2z0wAd2)。
不過,這部影片讓人感到勵志的地方,卻是因為這位心思成熟的男孩所帶來的。
一起來看看榮哲老師的微影評分析吧。
-
如何寫作:讓配角活成主角 / 許榮哲
常有朋友問我「如何寫作」?
我的答案是「放大你的主觀」。
什麼意思?
我舉了一本繪本為例──《為什麼萬里長城那麼有名》。
故事很簡單,就是反覆問同一句話「為什麼萬里長城那麼有名?」
雖然問題一樣,但每次都有不同的答案。
第一個跳出來回答的人是秦始皇,他說「當然是我的功勞,因為是我下令築長城,以抵禦匈奴」。
「下令者」秦始皇的主觀,非常有道理。
第二個跳出來回答的人是鍊金術士盧生,他說「當然是我的功勞,是我拿了一本奇書給秦始皇看,書上寫著『亡秦者,胡也』,胡不就是匈奴嗎,這本書把秦始皇嚇得半死,他才因此下令築長城,防堵匈奴」。
「源頭者」盧生的主觀,也非常有道理。
第三個跳出來回答的人是大將軍蒙恬,他說「當然是我的功勞,因為長城是我帶百姓去築的,匈奴也是我帶兵去打的,統統都是我」。
「實做者」蒙恬的主觀,確實非常有道理。
第四個是哭倒萬里長城的孟姜女,她流傳在民間的故事你一定非常熟悉,她說這是她的功勞,沒有人能夠否認。
「傳說者」孟姜女的主觀,確實非常有道理。
同樣的邏輯,第五、六、七……登場者,分是匈奴王、漢武帝、南北朝將軍檀道濟、唐朝詩人王維、王之渙、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創作〈長城謠〉這首歌的作詞作曲人潘子農、劉雪庵、從外太空肉眼看到長城的太空人,把長城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他們都都宣稱「萬里長城這麼有名是自己的功勞」。
一連十幾個「主觀」的個人觀點,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用一句簡單的大白話帶過,那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底下這支微電影〈坐了整天冷板凳,兒子你難過嗎?〉,用了類似的說故事方法,前後兩個主觀的個人觀點。
故事梗概如下:
父親跟著兒子去參加足球比賽。
兒子是候補球員,整場球賽下來,即使主力球員受傷,也是另一位候補上場,兒子從頭到尾坐冷板凳。
看著候補區,兒子失落的神情,父親的心裡非常難受。
以上是父親的主觀,以下則是兒子的主觀。
球賽結束,父親問兒子「從頭到尾都沒上場會不會難過」,沒想到兒子居然回答「有啊,我有上場」。
原來父親的「上場」是字面上的意思「上場踢球」,然而兒子的「上場」卻是「團結合作」,有人的工作是踢球,有人的工作是後勤補給,即使是撿球、遞茶水這些不起眼的小事,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代表世俗看法的父親(以及觀眾)被早熟懂事的兒子的說法說服了。
看完上面的故事梗概,應該已經秒懂,不需要再看影片了。
錯!
繪本《為什麼萬里長城那麼有名》和微電影〈坐了整天冷板凳,兒子你難過嗎?〉,在故事結構上類似,同樣用多重主觀說故事,但本質上卻天差地別。
繪本《為什麼萬里長城那麼有名》裡的各種主觀,基本上是平等的,沒有誰壓過誰,是非、對錯、有理沒理,全交給讀者自由評判。
也就是繪本組合了一堆主觀,最後卻說了一個客觀的故事。
至於微電影〈坐了整天冷板凳,兒子你難過嗎?〉則不是,兒子的主觀強壓父親的主觀,作者刻意在主導一種價值:父親是錯的,兒子才是對的。這是一支徹徹底底的主觀故事
客觀好?還是主觀好?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主觀要如何才能說服人」。
這支微電影一連做了兩次好到不行的伏筆示範,極簡單,而且行雲流水,不露一絲痕跡。
影片一開始,兒子正在綁鞋帶,因為足球比賽即將開始了。
父親問:「要幫你綁嗎?
兒子自信的回答:「老爸,梅西都是自己綁鞋帶的。」
開場一來一回,一個極簡單的對話,在「故事」上帶出「足球賽」(這一點容易)。在「人物」上,強而有力的刻畫出這對父子「不在同一個檔次上」(這一點困難)。
兒子高了父親不只一個檔次。
父親是傳統父親。
兒子不是傳統兒子。
這為後來父親眼裡的「兒子從頭到尾沒上場」(利己精神),以及兒子心中認定「我們從頭到尾都是一體的」(利他精神),做了非常有說服力的伏筆。
不只如此,還有第二次。
足球賽開始了,教練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幫忙,快幫忙」。
這句話看起來是教練說給「場上球員」聽的,但「場下候補」的小男孩聽進去了。
於是整場比賽,小男孩都在貫徹教練的話「幫忙,快幫忙」──
他遞茶水給隊友,他是服務員。
他撿踢出場外的球,他是小小球僮。
不只如此,他為了受傷的隊友,衝進場內,幫他冰敷,他是防護員。
他幫隊友講解戰術,隊友才能踢進致勝的一球,他是教練。
從服務他人的小事,一直做到致勝贏球的大事,小男孩徹底完成了教練開場的那一句話「幫忙,快幫忙」。
聽了兒子的解釋之後,父親釋懷了,他說:「上場滿久的嘛!」
隨後,父親把飲料空瓶往空中一抛,兒子隨即起腳,俐落一踢,空瓶應聲入垃圾桶,這是他今天踢進的第一球。
Slogan出現。
運動──造就不凡的人!
結束得簡潔有力。
微電影講的其實就是「把配角活成主角」,這不就是我常說的「相信自己是天才,比真的天才更重要」。
回到一開始的寫作問題。
「如何寫作?」
我的答案是「放大你的主觀」。
最後再補上「然後用你的主觀來說服讀者」。
──完
唐朝詩人王維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何寫作:讓配角活成主角】
前幾天我們看了一部泰國廣告,講的是熱愛足球的男孩坐冷板凳的故事(連結:http://bit.ly/2z0wAd2)。
不過,這部影片讓人感到勵志的地方,卻是因為這位心思成熟的男孩所帶來的。
一起來看看榮哲老師的微影評分析吧。
-
如何寫作:讓配角活成主角 / 許榮哲
常有朋友問我「如何寫作」?
我的答案是「放大你的主觀」。
什麼意思?
我舉了一本繪本為例──《為什麼萬里長城那麼有名》。
故事很簡單,就是反覆問同一句話「為什麼萬里長城那麼有名?」
雖然問題一樣,但每次都有不同的答案。
第一個跳出來回答的人是秦始皇,他說「當然是我的功勞,因為是我下令築長城,以抵禦匈奴」。
「下令者」秦始皇的主觀,非常有道理。
第二個跳出來回答的人是鍊金術士盧生,他說「當然是我的功勞,是我拿了一本奇書給秦始皇看,書上寫著『亡秦者,胡也』,胡不就是匈奴嗎,這本書把秦始皇嚇得半死,他才因此下令築長城,防堵匈奴」。
「源頭者」盧生的主觀,也非常有道理。
第三個跳出來回答的人是大將軍蒙恬,他說「當然是我的功勞,因為長城是我帶百姓去築的,匈奴也是我帶兵去打的,統統都是我」。
「實做者」蒙恬的主觀,確實非常有道理。
第四個是哭倒萬里長城的孟姜女,她流傳在民間的故事你一定非常熟悉,她說這是她的功勞,沒有人能夠否認。
「傳說者」孟姜女的主觀,確實非常有道理。
同樣的邏輯,第五、六、七……登場者,分是匈奴王、漢武帝、南北朝將軍檀道濟、唐朝詩人王維、王之渙、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創作〈長城謠〉這首歌的作詞作曲人潘子農、劉雪庵、從外太空肉眼看到長城的太空人,把長城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他們都都宣稱「萬里長城這麼有名是自己的功勞」。
一連十幾個「主觀」的個人觀點,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用一句簡單的大白話帶過,那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底下這支微電影〈坐了整天冷板凳,兒子你難過嗎?〉,用了類似的說故事方法,前後兩個主觀的個人觀點。
故事梗概如下:
父親跟著兒子去參加足球比賽。
兒子是候補球員,整場球賽下來,即使主力球員受傷,也是另一位候補上場,兒子從頭到尾坐冷板凳。
看著候補區,兒子失落的神情,父親的心裡非常難受。
以上是父親的主觀,以下則是兒子的主觀。
球賽結束,父親問兒子「從頭到尾都沒上場會不會難過」,沒想到兒子居然回答「有啊,我有上場」。
原來父親的「上場」是字面上的意思「上場踢球」,然而兒子的「上場」卻是「團結合作」,有人的工作是踢球,有人的工作是後勤補給,即使是撿球、遞茶水這些不起眼的小事,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代表世俗看法的父親(以及觀眾)被早熟懂事的兒子的說法說服了。
看完上面的故事梗概,應該已經秒懂,不需要再看影片了。
錯!
繪本《為什麼萬里長城那麼有名》和微電影〈坐了整天冷板凳,兒子你難過嗎?〉,在故事結構上類似,同樣用多重主觀說故事,但本質上卻天差地別。
繪本《為什麼萬里長城那麼有名》裡的各種主觀,基本上是平等的,沒有誰壓過誰,是非、對錯、有理沒理,全交給讀者自由評判。
也就是繪本組合了一堆主觀,最後卻說了一個客觀的故事。
至於微電影〈坐了整天冷板凳,兒子你難過嗎?〉則不是,兒子的主觀強壓父親的主觀,作者刻意在主導一種價值:父親是錯的,兒子才是對的。這是一支徹徹底底的主觀故事
客觀好?還是主觀好?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主觀要如何才能說服人」。
這支微電影一連做了兩次好到不行的伏筆示範,極簡單,而且行雲流水,不露一絲痕跡。
影片一開始,兒子正在綁鞋帶,因為足球比賽即將開始了。
父親問:「要幫你綁嗎?
兒子自信的回答:「老爸,梅西都是自己綁鞋帶的。」
開場一來一回,一個極簡單的對話,在「故事」上帶出「足球賽」(這一點容易)。在「人物」上,強而有力的刻畫出這對父子「不在同一個檔次上」(這一點困難)。
兒子高了父親不只一個檔次。
父親是傳統父親。
兒子不是傳統兒子。
這為後來父親眼裡的「兒子從頭到尾沒上場」(利己精神),以及兒子心中認定「我們從頭到尾都是一體的」(利他精神),做了非常有說服力的伏筆。
不只如此,還有第二次。
足球賽開始了,教練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幫忙,快幫忙」。
這句話看起來是教練說給「場上球員」聽的,但「場下候補」的小男孩聽進去了。
於是整場比賽,小男孩都在貫徹教練的話「幫忙,快幫忙」──
他遞茶水給隊友,他是服務員。
他撿踢出場外的球,他是小小球僮。
不只如此,他為了受傷的隊友,衝進場內,幫他冰敷,他是防護員。
他幫隊友講解戰術,隊友才能踢進致勝的一球,他是教練。
從服務他人的小事,一直做到致勝贏球的大事,小男孩徹底完成了教練開場的那一句話「幫忙,快幫忙」。
聽了兒子的解釋之後,父親釋懷了,他說:「上場滿久的嘛!」
隨後,父親把飲料空瓶往空中一抛,兒子隨即起腳,俐落一踢,空瓶應聲入垃圾桶,這是他今天踢進的第一球。
Slogan出現。
運動──造就不凡的人!
結束得簡潔有力。
微電影講的其實就是「把配角活成主角」,這不就是我常說的「相信自己是天才,比真的天才更重要」。
回到一開始的寫作問題。
「如何寫作?」
我的答案是「放大你的主觀」。
最後再補上「然後用你的主觀來說服讀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