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長篇文章分享~寓意深遠
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不泯然於眾,只遵從內心真實的感受,欣然向前。
明末年間,有一副畫傳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吳洪裕手上,他把這副畫看得比命還重。去世前,跟家裡人說了句:
這幅畫我得帶走,你們把它燒了吧。
家人看著吳洪裕死前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這幅叫《富春山居圖》的畫,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將畫從火盆里奪出。
畫燒成兩截,前半截為《剩山圖》,後半截為《無用師卷》。
畫這副畫的人是一個元朝人,叫黃公望。
01
公元1269年,黃公望出生於江蘇常熟。
他是那個時代最大的loser,從小讀遍四書五經,考科舉,到了45歲,才在浙西廉訪司當了一名書吏。
官還沒做幾天,他的上司張閭,因貪污舞弊掠奪田產逼死了九條人命,朝廷抓了張閭,順道把黃公望也抓了。
等黃公望出獄時,已經過了五十歲。想想這一生,也快走到了盡頭。
元朝的一天,黃公望正在屋裡寫字,做官的朋友來了。
跟他說: 「去我府上做書吏吧!」
黃公望把筆一放,說了句:做官,不去了,不去了,你趕緊回吧,我也要出門了。
官場朋友問:你要去哪?
黃公望答:當道士!
黃公望門也不鎖,拂身而去,從此浪跡天涯。
那一天起,黃公望便開始向人生莽原出發,與過去的生活徹底決裂。
他不再討好誰,也不再將時間浪費在無聊的人、無聊的事上,他過極簡的生活,並有乘風破浪的氣勢。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懂得認識自我開始的。
在古代,50歲已是人生暮年,也許等待黃公望的除了死亡,也就剩下死亡了。
可死亡從來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人未老,心已死,心死了,時間也會跟著死了。
對於黃公望來說,他的人生盛宴才僅僅是剛剛開始!
02
黃公望學畫畫,想到了就立馬去學。
他來到大畫家王蒙那裡,王蒙是大畫家趙孟頫的外甥,棄官隱居於浙江餘杭的黃鶴山。王蒙一看黃公望都年過半百了。
就擺手說:你都五十了,還學什麼呢?太晚了,回去吧!
黃公望並不在意,悶頭就學,在任何人看來,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可是黃公望卻偏偏在紙張上出發了。他每天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盯著對面的山看,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眼都不眨。
幾個月過後,黃公望畫畫大有長進。王蒙不解,跟著他身後去看。每次都看到黃公望坐在大石頭上紋絲不動,像個死人。
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就問:「你每天都坐在大石頭上,幹什麼呢?」
黃公望說:我在看山看水啊,觀察鶯飛草長,江流潺潺,漁人晚歸。
王蒙說了句:那你繼續看吧!
之後的29年里,黃公望走遍山川,遊歷大江,走哪看哪,極度專注,沒有人知道他去過哪裡,好像他的行蹤是一個永恆的謎。
但是只要他安靜下來,整個世界好像都是和他無關的。
03
元朝至正七年,這一年黃公望整整79歲。
那是一個秋天,落葉繽紛。黃公望和師弟無用,從松江遊歷到浙江富陽。
只見富春江面,江面如練、漁歌唱晚,他跟無用說:我不走了,我留下來畫畫。
無用說:你自己留下來,沒有人照顧你怎麼辦?
黃公望一個人坐下,氣定閒神。不管無用師弟如何勸他,他也紋絲不動。
無用師弟只好一個人獨自雲遊去了。
79歲的黃公望在富陽住下,每天都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到富春江邊看山看水。
一天中午,黃公望來到城東面的鸛山磯頭,坐在富春江邊的礁石上,拿出紙筆,對著江岸開始作畫。突然背後有人一把將他推入江中。
推他的人是黃公望以前的上司張閭的外甥汪其達。
當年黃公望在監獄里供出了張閭的罪行,汪其達懷恨在心,這恨一裝心裡便是30年。查到黃公望的行蹤後,就偷偷下了毒手,要致黃公望於死地。
黃公望掉進江裡,差點沒命,這時正好有一個樵夫路過,扔了擔子跳入江中,把黃公望救了起來。
樵夫古道熱腸,跟他說:既然有人要害你,你這麼大年齡了,又不能自保,我家住在江邊的山上,你住我家吧。
黃公望步履蹣跚,跟著樵夫踏上了沿江而下的驛道,走了不到十里路,來到一個叫廟山塢的山溝裡。
當登上一道山梁,眼前出現了一片凸起的平地,零星住著七八戶人家。
此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江,酷似一隻淘米的竹編筲箕。黃公望舉目四望,此處山巒起伏,林木蔥籠,江水如練。整個富春江盡收眼底,景致奇美!
04
黃公望就此住下,一住就是四年。這四年里,天一亮,黃公望就戴著竹笠,穿著芒鞋出門,沿江走數十里,風雨無阻。
遇到好景就停下來畫,心隨念走,身隨緣走,在他刪繁就簡的人生里,所到之處皆為風景。
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99%的事情,對於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黃公望就是這樣的人,他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關心、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
周圍的人看著黃公望都說:這個老人,都快死的年紀了。每天還活得匆匆忙忙,何必呢?
而對於黃公望來說,死是一件並不著急的事,他每天快要忙死了,忙著做自己該做的事。總是有畫不完的畫,寫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景。
他是真忙,忙死了!
除了畫畫,黃公望常常接濟村裡人。
有一次,他拿出一幅畫,落款「大痴道人」,讓樵夫帶到城裡去賣,並囑咐:沒有十兩銀子不要出手。
樵夫一聽,這張皺巴巴的紙要賣十兩銀子,覺得這老人准是想錢想瘋了。當他來到集市,鋪開那張紙。立馬有買家過來,掏出十兩銀子,買了就走。
樵夫很吃驚,自己就是砍一年的柴,也掙不到十兩銀子啊。
這以後,黃公望每兩三個月就讓樵夫去賣一幅,賣畫所得全部接濟村民。這個村被黃公望的畫生生包養成了小康之村。
05
黃公望80歲那年,開始正式畫《富春山居圖》。
他要在這副畫中講述一條河流的一生,他要在這幅畫中,講述時代和人類的悲喜。
對於別人來說,畫如此大畫,本來就是艱難的,更何況是一個80歲耄耋老人呢。
可對於黃公望來說,他做每件事從不管別人如何評價,我高興,我開心,這就夠了,我就是要在紙上出發。
雖然我已80歲,難道就應該「泯然於眾」,內心的感受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富春江的四面,有十座山峰,峰峰形狀不同,幾百棵樹木,棵棵姿態迥異。
黃公望踏遍了富春江兩岸,背著畫卷帶著乾糧一路前行。漁舟唱晚,樵夫晚歸,山林寂靜,流水無痕都變成了他人生的注腳。
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人用了四年,和河流真正的對話。對話中,可以說富春江讀懂了黃公望,黃公望也讀懂了富春江。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局部
06
四年之後,黃公望84歲,被後世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全部完成。
在這幅畫里,有蘇東坡想看的「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也有屈原想看到的滄浪之水,可以濯吾纓。
黃公望彷彿聽到河流喜悅的聲音。
也聽到了河流哭泣的聲音,
聽到自己科考時的得意,
也同樣聽到了他46歲時坐牢的痛苦。
畫中,黃公望把人藏在山水之中,畫里有8個人,一般的人只能找到5個。
在黃公望看來,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別人看到,領悟與回顧,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600多年前,80歲的黃公望用了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自我。
和我們普通人相比,黃公望也許是苦悶的,沒有燈紅酒綠,也沒有推杯換盞的聲色犬馬,而人的生命中最承受不起的不是勞苦、不是疲憊,而是輕浮,輕浮得沒有生命的重量、沒有生命的價值。
黃公望也是幸福的,在這副「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的畫里,他找到了整個世界。
現實生活里,我們常常聽別人說自己年齡大了,無法前行。
其實真正牽絆自己前行的原因不是年齡大了,而是懶惰和懷疑。真正要出發的人,隨時出發,便會海闊天空。
作家三毛說:「等待和猶豫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你一直在等一個最合適的時機做你想做的事,然後又一直在猶豫中虛度時光。
試想一下,當我們在80歲的時候,還有沒有勇氣為自己準備新的追求,還有沒有勇氣做選擇,還能不能真的堅持做一件「不死不休」的事兒?
前半卷《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尺幅:縱31.8釐米,橫51.4釐米
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全卷
尺幅:縱33釐米,橫636.9釐米
07
當黃公望將《富川山居圖》畫完,他長舒一口氣,重重將筆扔入江中,長吁這一生,我完成了。
這些年,他的師弟無用到處找他,公元1353年,無用師弟終跟隨著賣畫的樵夫找到了黃公望。
當看到巧奪天工的《富春山居圖》時,無用師弟熱淚縱橫。
而喜極而泣的黃公望則不發一言,悄然在畫卷題字,舉手將自己用了全部生命完成的《富春山居圖》,贈予無用師弟。
四年的嘔心瀝血,黃公望毫不在意,與其獲取浮名,不如一場君子之交。
與現在的人相比,黃公望才是真的灑脫,也是真的曠達,他像是一個種花的人,種下、施肥、然後用數年之久等待花開,花開一瞬,他卻將花摘下,舉手贈予他人。
真正的曠達就是享受追求的過程,而從不在意結果的得失。
真正的灑脫是廣廈萬間,我夜眠不過七尺,良田千頃,我日食不過三餐。我想要的很少,心滿意足,這就足夠了。
一年後,黃公望長笑而逝。至今依然可以想到,663年前,一位元朝的老人離世,在離世時,臉上一定無比安詳,面帶微笑。
他的一生毫無遺憾地走了!
08
故事講完了嗎?
並沒有!
黃公望離世之後,這副畫的經歷更加離奇。
明朝的某年某月,這幅畫到了江南四大才子沈周手裡,沈周視為珍寶,可在一個深夜,畫作竟不翼而飛,然後就在歷史上徹底消失了。
又過了一百五十年,順治七年(1650年),《富春山居圖》突然出現在著名收藏家吳洪裕手上,在他收藏上萬件藏品中,唯獨只愛《富春山居圖》。把畫看得比命還重。
病逝之前,奄奄一息的吳洪裕躺在床上,吃力地向家人吐出一個字: 「燒!」
家人看著吳洪裕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富春山居圖》,就在畫投入火盆的時候,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畫將畫從火盆中拽了出來。
可惜這幅畫已被燒成兩截,前半截,稱之為《剩山圖》,後半截稱之為《無用師卷》。
兩幅畫輾轉多位藏家手中,歲月沈浮,在民間若隱若現。
1938年,《剩山圖》進入浙江博物館。
1948年,《無用師卷》輾轉到達台灣。從此《富春山居圖》前後兩截分隔兩地。
2011年6月1日,距離吳洪裕燒畫那一年,整整過去了361年。
《富春山居圖》的兩截,《無用師卷》和《剩山圖》才在分別之後,正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重新遇見。
兩岸的文化人說這叫: 「山水合璧」!
這一切,就像一個人的命運,生死別離,天涯斷腸,就如杜甫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故事到此講完了,講故事的人最有心,聽故事的人總動情。
複製品《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疊在一起合成一卷的局部圖
原畫有《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右半部分在裝裱時加上題詞,兩卷無法合一
09
600多年過去,當年80歲的黃公望在富春江畔駐足,然後用了整整用了4年,只做了一件事。
今天,學會了如何生存的我們,卻遠沒有學會如何生活。我們迷失在了手段裡,卻忘了不論多大的事業,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生活。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其實答案就在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里。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選擇。
生活有兩條路,一條是社會要求我們走的,一條是我們自己想走的,你只有堅定內心的選擇,並奔赴向前,才能活出真正的那個自己。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等待。
在匆忙的生活中,試著放緩自己的腳步,讓等待變成一種心態,一種態度,只有坦蕩如水時,你才能看到最美的東西。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灑脫。
讓自己灑脫地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只有這樣,你的生命走出去時才不會慌張。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尋覓。
若你還算年輕,你還敢不敢沸騰一下血液,綁緊鞋帶重新上路,敢不敢勇敢一點兒面對自己,去尋覓那些能讓自己內心強大的力量?
然後,此生無憾。
「問樵 山居」的推薦目錄:
- 關於問樵 山居 在 綉麗美好·晶耀共好-黃綉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問樵 山居 在 口訣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問樵 山居 在 財務管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問樵 山居 在 問樵山居- 首頁 的評價
- 關於問樵 山居 在 問樵山居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問樵 山居 在 問樵山居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問樵 山居 在 問樵山居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問樵 山居 在 問樵山居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問樵 山居 在 問樵山居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問樵 山居 在 問樵山居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問樵 山居 在 問樵山居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問樵 山居 在 問樵山居、燕子陶、苗栗包棟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問樵 山居 在 問樵山居、燕子陶、苗栗包棟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問樵 山居 在 伴月民宿電話 :: 全台民宿& 旅館情報網 的評價
問樵 山居 在 口訣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文作文秘笈★★★★★
《菜根譚》是國文作文引用名言錦句的絕佳
來源,因為它有濃厚的道德八股風格,又是
駢體文,題材又廣泛,很適合用來應對國文
作文常出的八股題目。
(主要也是國文老師通常很喜歡這種風格)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簡煉明雋,兼采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1.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2.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 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 風花雪月本閑,而擾攘者自冗。
3.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4. 魚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鳥乘風飛,而不知有風。
5.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 ,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6. 世態有炎涼,而我無嗔喜;世味有濃淡,而我無欣厭。
7.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
8. 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
9. 熱鬧中著一冷眼,便省許多苦心思;冷落處存一熱心,便得許多真趣味。
10. 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
11. 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芳。
12.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 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13.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 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 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14. 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 處順境中,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15. 蛾撲火,火焦蛾,莫謂禍生無本;果種花,花結果,須知福至有因。
16. 心無物慾,即是秋空霽海;坐有琴書,便成石室丹丘。
17.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18.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19. 風花之瀟灑,雪月之空清,唯靜者為之主;水木之榮枯,竹石之消長,獨閑者操其權。
20.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21. 厚德載物,雅量容人 。地之穢者多生物 ,水之清者常無魚 。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 ,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
22. 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
23. 世人為榮利纏縛,動曰塵世苦海。不知雲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鳥笑,谷笑樵謳,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
24. 一字不識而有詩意者,得詩家之真趣;一偈不參而有禪味者,悟禪教玄機。
25.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執,執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
26. 為善不見其益,如草里冬瓜,自能暗長;為惡不見其損,如庭前春雪,勢必潛消。
27.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根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28. 信人者,人未必盡誠,己則獨誠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詐,己則先詐矣。
29. 聽靜夜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30. 生固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尋覓。
31.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是爛漫,便成惡境美。履盈滿者,宜思之。
32. 千金難結一時之歡,一飯竟致終生之感。
33. 迷則樂境成苦海,如水凝為冰;悟則苦海為樂境,猶冰渙作水。可見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只在一轉念聞耳。
34. 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賤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
35. 身不饑寒,天未曾負我;學無所獲,我何以對天。
36. 人品之不高,總為一利字看不破;學業之不進,總為一懶字丟不開。
37. 神人之言微, 聖人之言簡, 賢人之言明, 眾人之言多, 小人之言妄。
38. 世風之狡詐多端,到底忠厚人顛撲不破;末俗以繁華相尚,始覺冷淡處趣味彌長。
39. 求備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知足之心,可用之以處境,不可用之以讀書
40. 誤用聰明,何若一生守拙;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41. 莫大之禍,起於須臾之不忍,不可不謹。
42. 但責己,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
43.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所以淫是萬惡之首。
44. 貧賤非辱,貧賤而諂求於人者為辱。 富貴非榮,富貴而利濟於世者為榮。
45. 愁煩中具瀟灑襟懷,暗昧處見光明世界。
46. 貧無可奈惟求儉,拙亦何妨只要勤。
47.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終生可行也。
48.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終為禍。 困窮之最難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
49. 言不可盡信,必揆諸理;事未可遽行,必問諸心。
50.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醫。
51. 人生不可安閑,有恆業,才足收放心 。日用必須簡省,杜奢端,即以昭檢德。
52. 處世以忠厚人為法,傳家得勤儉意便佳。
53. 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 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禍。
54. 用功於內者,必於外無所求;飾美於外者,必其中無所有。
55. 交朋友增體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教弟子求顯榮,不如教弟子立品行。
56. 士必以詩書為性命,人須從孝弟立根基。
57. 學長者助人之道,識君子修己之功。
58. 誤用聰明,何若一生守拙;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59.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勝於靠他人。
60. 與朋友交遊,須將他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對聖賢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61. 求個良心管我,留些餘地處人。
62. 何者為益友?凡事肯規我之過者是也;何者為小人?凡事必徇己之私者是也。
63. 清貧乃讀書人順境,節儉即種田人豐年。
64. 讀書不下苦功,妄想顯榮,豈有此理?為人全無好處,欲邀福慶,從何得來?
65. 欲利己,便是害己;肯下人,終能上人。
66. 何謂享福之才,能讀書者便是;何謂創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
67. 君子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68. 留七分正經以度生,留三分痴獃以防死。
69.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根。
70. 時光,濃淡相宜,人心,遠近相安。流年,長短皆逝。浮生,往來皆客。
71. 情最難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終不失性。
72. 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
73. 以忍制己情,以恕制人情。
74. 志要高華,趣要淡泊
75.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
76.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77. 一失足為千古恨,再回首是百年身。
78. 澹泊之士,必為穠艷者所疑;檢飾之人,必為放肆者所忌。
79. 不近人情,舉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夢境。
80. 人生待足何時足? 未老得閑始是閑。
81. 眉上幾分愁,且去觀棋酌酒; 心中多少樂,只來種竹澆花。
82. 人生一世有三樂:開卷讀書,閉門修禪,一語濟世。士君子貧不能濟物,遇人迷障處,出一言點化之,亦為濟世濟人。
83. 少年人要心忙,忙則攝浮氣;老年人要心閑,閑則樂余年。
84. 人之交友,不出趣味兩字,有以趣勝者,有以味勝者。然寧饒於味,而無饒於趣。
85. 懶可卧,不可風;靜可坐,不可思;悶可對,不可獨;勞可酒,不可食;醉可睡,不可淫。
86. 能於熱處思冷,則一世不受凄涼;能於淡處求濃,則終身不落枯槁。
87. 寧為隨世之庸愚,勿為欺世之豪傑。
88. 清閑無事,坐卧隨心,雖粗衣淡飯 ,但覺一塵不染.憂患纏身,煩憂奔忙,雖錦衣厚味,只覺萬狀苦愁。
89. 一字不可輕與人,一言不可輕語人,一笑不可輕假人。
90. 山居有四法:樹無形次,石無位置,屋無宏肆,心無機事。
91.貧賤之人,一無所有貧賤之人,一無所有,及臨命終時,脫一厭字。富貴之人,無所不有,及臨命終時,帶一戀字。脫一厭字,如釋重負;帶一戀字,如擔枷鎖。
92.人人愛睡,知其味者甚鮮;睡則雙眼一合,百事俱忘,肢體皆適,塵勞盡消,即黃粱南柯,特餘事已耳。靜修詩云:「書外論交睡最賢。」皆哉言也。
93. 透得名利關,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關,方是大休歇。
94. 人生有書可讀,有暇得讀,有資能讀,又涵養之,如不識字人,是謂善讀書者。享世間清福,未有過於此也。
95. 古之人,如陳玉石於市肆,瑕瑜不掩 。今之人,如貨古玩於時賈,真偽難知。
96. 說得一句好言,此懷庶幾才好; 攬了一分閑事,此身永不得閑。
97. 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之厭。
98. 人言天不禁人富貴,而禁人清閑,人自不閑耳。若能隨遇而安,不圖將來,不追既往,不蔽目前,何不清閑之有?
99. 若想錢,而錢來,何故不想;若愁米,而米至,人固當愁。曉來依舊貧窮,夜來徒多煩惱。
100. 酒入舌出,舌出言失, 言失身棄,余以為棄身,不如棄酒。
問樵 山居 在 財務管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道家修煉故事:睡仙陳摶
歷朝歷代都有很多的道士在華山隱居,仙風道骨,自在逍遙,其中有一位最出名的道士叫陳摶,在民國以前時期的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
陳摶,字圖南,自號扶搖子,是五代宋初時期亳州真源人。陳摶很小時就有很多奇特的經歷,他一生出來就是個啞巴,人們給他起了個名字 叫「啞孩兒」,一直長到五、六歲還不會說話,要不是一個偶然的機遇,中國歷史上可能就少了很多神仙的傳說、有趣的故事。六歲的一天,陳摶在水邊玩耍,突然來了一位自稱是毛女的仙人,將陳摶抱到山裡,並用瓊漿餵他。之後陳摶便心竅開爽,智慧大開,還會說話了。毛女將書一冊,放他懷內,又贈以詩云:「藥苗不滿笥,又更上危巔。回指歸去路,相將入翠煙。」陳摶回到家中,忽然能念這四句詩出來,父母大驚!問道:「這四句詩,誰教你的?」陳摶說其緣故,就懷中取出書來看時,乃是一本《周易》。陳摶便能成誦,就曉得八卦的大意。自此無書不覽,一本《周易》,坐臥不離。又愛讀《黃庭》、《老子》等書,已有出世的志向。十八歲時,父母雙亡。他把家財拋散,分贈給親族鄉黨。自只攜帶一隻石鐺,往本縣隱山居住。後來夢中見毛女授他以煉形歸氣、煉...
Continue Reading
道家修煉故事:睡仙陳摶
歷朝歷代都有很多的道士在華山隱居,仙風道骨,自在逍遙,其中有一位最出名的道士叫陳摶,在民國以前時期的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
陳摶,字圖南,自號扶搖子,是五代宋初時期亳州真源人。陳摶很小時就有很多奇特的經歷,他一生出來就是個啞巴,人們給他起了個名字 叫「啞孩兒」,一直長到五、六歲還不會說話,要不是一個偶然的機遇,中國歷史上可能就少了很多神仙的傳說、有趣的故事。六歲的一天,陳摶在水邊玩耍,突然來了一位自稱是毛女的仙人,將陳摶抱到山裡,並用瓊漿餵他。之後陳摶便心竅開爽,智慧大開,還會說話了。毛女將書一冊,放他懷內,又贈以詩云:「藥苗不滿笥,又更上危巔。回指歸去路,相將入翠煙。」陳摶回到家中,忽然能念這四句詩出來,父母大驚!問道:「這四句詩,誰教你的?」陳摶說其緣故,就懷中取出書來看時,乃是一本《周易》。陳摶便能成誦,就曉得八卦的大意。自此無書不覽,一本《周易》,坐臥不離。又愛讀《黃庭》、《老子》等書,已有出世的志向。十八歲時,父母雙亡。他把家財拋散,分贈給親族鄉黨。自只攜帶一隻石鐺,往本縣隱山居住。後來夢中見毛女授他以煉形歸氣、煉氣歸神、煉神歸虛之法,遂照此修行,足跡不入城市。梁唐士大夫慕陳先生之名,如活神仙,想求一見都不可得。有拜訪者,先生總是側臥,不與人交談。人見他鼾睡不起,只好歎息而去。
人說第一個睡中得趣的,只有陳摶先生。有詩為證:昏昏黑黑睡中天,無暑無寒也沒年。彭祖壽經八百歲,不比陳摶一覺眠。俗說陳摶一覺,睡了八百年。也就是說他睡時多,醒時少。他曾兩隱名山,武當山和華山,四辭朝命,終身不近女色,不親人事,所以步步清閒。而他這睡,也是仙家伏氣之法,非他人所能學的。
陳摶在武當山,隱於九石巖。忽然,有一日,有五個白鬚老叟來問《周易》八卦之義。陳摶與之剖析微理,因見其顏如紅玉,就問他們導養之方。五老告之以蟄法。為什麼叫做蟄法?寒冬時,天氣伏藏,龜蛇之類,皆冬眠而不食。當初,有一人因床腳損壞,偶然取來一龜來支住床腳;十年後移床,那龜還活著,這就是服氣所致。陳摶得此蟄法,就能辟谷。或一睡數月不起。若沒有這蟄法,睡夢中腹中飢餓,腸鳴起來,也要醒了。
陳摶在武當山住了二十餘年,已七十餘歲。有一日,五老又來對陳摶說道:「我們五人,是日月池中的五條龍。此地非先生所棲,我們受先生的講誨之益,應當送先生到一個好在處。」於是命令陳摶:「閉上眼睛,不要睜開!」陳摶只覺兩足騰空,耳邊惟聞風雨之聲。頃刻間,腳跟著地,再開眼看時,不見了五老,只見空中五條龍夭矯而逝。陳摶看那去處,是西嶽太華山石上,已不知走了多少路,這就是神龍變化之妙。
陳摶就留居在華山。太華山道士,見其所居之處沒有鍋灶,心中非常驚異,悄悄地去觀察。更無他事,只有鼾睡而已。一天,陳摶數月不歸。道士懷疑他搬往別處去了。後來在柴房中,忽見一物,走近一看,原來是先生。正不知幾時睡在那裡的!搬柴的將柴禾堆積在他身上,直待燒柴將盡,方才看見。又有一天,有個樵夫在山下割草,見山凹裡有一個屍骸,屍骸上已積有一寸厚的塵埃。樵夫心中起伶憫,就去搬動他去埋掉。提起來看時,卻認得是陳摶先生。樵夫道:「好個陳摶先生,不知如何死在這裡?」只見先生把腰一伸,睜開雙眼,說道:「正睡得快活,何人攪醒我來?」樵夫大笑。
陳摶還能逆知人意。在他的齋中有一大瓢掛在壁上,道士賈休復想要它,陳摶已明曉他的意思,對休復曰:「你來我處沒有別的目地,就是想要我的這只瓢。」 於是就叫侍者取來瓢,遞與他。休復大驚,以為遇到神人。有個叫郭沆的,少居華陰,夜宿雲台觀。陳摶中夜時將他呼醒,讓他趕快回家,郭沆猶豫沒有回去;等到天明時,陳摶說:「可以不用回去了。」郭沆還是回家了,得知母中夜時母得心痛病幾死,一頓飯的功夫就好了。
陳摶由於廣解眾疑,淨心不為世俗所動,老早就有了高尚的名聲。自然這名聲也傳到了當時的後唐明宗皇帝那裡,明宗恨不得早日親眼一見,一次次派官員帶親筆書信去催陳摶早日相見。陳摶初時不為所動,但對一次次的違抗聖旨也感到不妥,於是便隨使者到了當時的京都洛陽。陳摶見了明宗,只是作揖,就是不跪拜,使滿朝文武大驚失色,後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睡了過去。明宗不但沒有在意,反而稱陳摶為奇人,隨後以貴賓禮節相待,將陳摶送到專門接待聖賢的禮賢賓館。明宗有意勸陳摶當朝為官,為說動陳摶,著實下了一番工夫,但陳摶對高官厚祿,心如止水。最後明宗在大臣的建議下,以色誘惑陳摶,挑選絕色美女三人,送至陳摶住處。誰知陳摶對美女眼都不眨一下,獨自一人睡到大天亮。天明時分,陳摶修書一封給明宗:「雪為肌體玉為腮,多謝君王送得來。處士不興巫峽夢,空煩神女下陽台。」交給三女,然後與明宗不辭而別,飄然出門而去。
周世宗也早就知道陳摶為高人,曾想方設法親自召見,請陳摶給其預測國運。陳摶不便推脫,但天機不可洩,只得送周世宗四句詩,讓周世宗自己去悟:「好塊木頭,茂盛無賽。若要長久,添重寶蓋。」 這四首詩,本是關於趙匡胤建立宋朝的事,但周世宗沒這悟性,把它全理解歪了。世宗一看,自己姓柴,名榮,木頭茂盛正好和自己的姓名一致,詩中又有「長久」 二字,以為自己的江山可以繁榮昌盛萬萬年,心中大喜,對陳摶感激不盡,當下授予陳摶以最高品的爵位,陳摶自然婉言謝絕。周世宗對陳摶之超凡脫俗,極為感慨,給陳摶賜號「白雲先生」。從此,」白雲先生」的名聲便傳遍了天下。後來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代周為帝,建立大宋朝,那四句詩才解了謎。「木」字添上一個寶蓋不就是一個」宋「字嗎,宋代周,宋朝國運長久,陳摶早就知道了。
原來在後唐末年,契丹發兵入侵,百姓紛紛往內地避亂。一天,陳摶閒著無事在大街上溜躂,看到一個逃難的婦女,很吃力的挑著一個竹籃在路上走,竹籃裡坐著兩個孩子。陳摶一看,便自言自語賦詩兩句:「莫言皇帝少,皇帝上擔挑」,那婦女不知緣由,自然沒有理會。但這兩個孩子可不是一般的孩子,那大的就是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那小的就是後來的宋太宗趙匡義,那擔著竹籃的婦女,就是後來的杜太后。陳摶在宋朝建立二十五六年前,就已經識破了宋朝的真命天子。
還有一次,陳摶在長安遇到當時在一塊飲酒的趙匡胤兄弟和趙普三人,陳摶將趙普推下酒席說:「你不過是個紫微星邊上的一個小星,竟敢坐在上位。 」趙匡胤自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經人介紹知道是『白雲先生陳摶』來了。趙匡胤見機不可失,便請陳摶預測前程,陳摶不便點破,只是說:「你弟兄兩個的星,比他可要大的多!」趙匡胤從此之後便自負了許多。
後來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披黃袍、即帝位時,陳摶正好騎驢路過華陰縣,聽到消息後,馬上在驢背上拍掌大笑。眾人都感到奇怪,問他笑什麼,陳摶便說:「你們百姓真是造化,從今以後天下太平了。」 這個事,後來成了歷史上一個很有名的故事。
宋太祖去世後,宋太宗趙匡義即位,每每欲請高人陳摶指點,有恐陳摶不來,便約定相見時陳摶不必行臣子之禮節。陳摶見狀,只得去東京,與太宗在便殿想見。 太宗問陳摶修養之道。陳摶說:「天子以天下為一身,假令白日昇天,竟何益於百姓?今君明臣良,興化勤政,功德被乎八荒,榮名流於萬世。修煉之道,無出於此。」 太宗見此,自是更加敬重。
後來太宗發兵征伐河東,派人問陳摶此仗能否打勝,先生在使者手掌中,寫了一個「休」字,太宗知道後,當然不會高興,但大軍已經開拔,卻也無可奈何。再遣人問先生時,只見他閉目而睡,鼾搜之聲,直達戶外。第二天再去看,仍然如此。一連睡了三個月,不曾起身。三個月之後,征伐河東的軍將,果然無功而返。
到端拱五年的時候,太宗皇帝已經年邁,還沒有立太子,心裡非常著急。長子因犯過失已被太宗廢為庶民,太宗於是想立三子襄王元侃為太子,但又不知道他有沒有這樣的福份,能否擔當此重任,於是便決定先請教陳摶,再作決斷。事也湊巧,太宗剛有這個念頭,就有內侍通告說:「有太華山處士陳摶叩宮門求見。」太宗心想怎會這麼巧,立刻召見陳摶。太宗問:「先生來幹什麼?」陳摶說:「老夫知道陛下胸中有疑惑,因此特來相助。」太宗大笑:「我早就知道先生有前知之術,今天之事果然應驗,我現在還沒有立太子,襄王元侃,寬仁慈愛,有帝王的風度,但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福份,因此麻煩先生到襄府看一看。」陳摶一聽這有啥難的,便直奔襄府,但剛走到襄府門口就回來了。太宗奇怪的問:「朕麻煩先生到襄府看相,怎麼不看反而回來了?」陳摶說:「老夫已看過了。襄府門前,所有奉役奔走的人,都有將相的福分,何必還要見襄王呢?」 太宗一聽,便打定了主意。 第二天便宣詔,立襄王元侃為太子,這就是後來的真宗皇帝。
端拱初年,陳摶忽然對弟子賈德升說:「你可在張超谷鑿一石室,吾我要安息了。」二年秋的七月,石室鑿成,先生同弟子人前往觀之。其巖最高,望下雲煙如翠。先生指道:「此毛女所謂『相將入翠煙』也,吾的歸處即在此?」話還未說完,屈膝而坐,讓門人離去。右手支頤,閉目而逝。年一百一十八歲。弟子環守其屍,到第七日,陳摶容色如生,肢體溫軟,異香撲鼻。弟子將他放進石匣;用數丈鐵鎖將石匣束住,放置於石室。弟子們剛離開,岩石自行崩塌,遂成陡絕之勢。有五色雲,封住谷口,彌月不散。後人稱其處為希夷峽。
後曾與陳摶有來往的八仙之一呂洞賓雲遊雲台觀去拜望陳摶時,見人去室空,曾題《哭陳先生》詩一首,詩云:
天網恢恢萬象疏,和身親來華山區。
寒雲去後留殘月,春雪來時間太虛。
六洞真人歸紫府,千年鸞鶴老蒼梧。
自從遺卻先生後,南北東西少丈夫。
(出自《警世通言》《宋史》)
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
問樵 山居 在 問樵山居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問樵山居 民宿Wen Qiao Villa問樵山居民宿是家庭式度假木屋,我們提供靜謐隱私的空間,讓您在住宿期間獨有一座整座山谷,Wen Qiao is a villa only for you and your closest ... ... <看更多>
問樵 山居 在 問樵山居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問樵山居 民宿Wen Qiao Villa問樵山居民宿是家庭式度假木屋,我們提供靜謐隱私的空間,讓您在住宿期間獨有一座整座山谷,Wen Qiao is a villa only for you and your closest ... ... <看更多>
問樵 山居 在 問樵山居- 首頁 的推薦與評價
問樵山居 , 苗栗市。 1178 個讚· 4 人正在談論這個。問樵是家庭渡假木屋,沒有外人的紛擾,您可以與至親好友享受這裡的靜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