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孖仔自己製作短片時,我忙於參加教育大同的《善養小童成大同》讀書會,這集講及童年的教養方式跟國家和平的關係。今集的嘉賓 Hong Kong Holocaust & Tolerance Centre 的行政總監李家豪先生,是一位很會講歷史故事的歷史學者,分享了在猶太人大屠殺裡一些營救猶太人的故事。
《善養小童成大同》第十三章說道,「但就眾多育兒指南而言,由嬰兒時期一開始就施予嚴格的服從訓練才是主流的理想。這種童年氛圍當走向極端時,就會產生仇恨、缺乏同情心和盲目服從等推動納粹現象的組件。」當時的德國人,童年是充滿匱乏、恐懼和折磨,他們被殘酷對待甚至虐待,毆打孩子是司空見慣的事。
猶太人大屠殺時,大部分的非猶太人沒有支持但也沒有阻止,幫助猶太人逃跑的人相當少,風險很大,在許多地方,為猶太人提供庇護所可以被判死刑。「然而,即使在人類歷史上這個駭人聽聞的章節中,許多人仍冒著生命危險去保護猶太人,不論是朋友還是陌生人,令他們免受迫害。完全理解納粹在搞甚麼鬼的德國平民,冒着巨大的個人風險,在驅逐期間把大約一萬名猶太人藏起來,拯救了他們的性命。那些如丹麥人或柏林的婦女般,因內在的正義感而迫使自己作出行動的人,他們與別人有何分別?是甚麼令這些致力將良心轉化為行動的人這般與眾不同?是甚麼使人厭惡不公平,拒絕被動並採取行動?」
李先生分享了一條法國村莊如何抵抗強權,以及營救大量被納粹迫害的難民的真實故事。1940 至 1944 年間,法國南部新教徒村莊 Le Chambon-sur-Lignon 的居民幫助數千難民逃離納粹的迫害,他們將難民藏於私人住宅、學校、修道院中,又替他們提供假身份證件以便逃往中立的瑞士,其中多數是猶太人。這個事件給拍成了紀錄片 Weapons of the Spirit。為了紀念這些在戰時願意承擔巨大生命風險而竭盡所能救援猶太人的非猶太人,他們在以色列建國後被冠以 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國際義人」的專稱。
大屠殺的事蹟是冷血殘酷,但同時聽著李先生分享的故事,又看見了人性的美善與偉大,很讓人感動。關於這點,《善養小童成大同》帶出了很有啟發性的觀點。「有趣的是,我們已經發現這些拯救者的童年,與戰爭犯、共謀或被動的旁觀者的童年是有明顯區別的。在一份名為《利他主義人格:納粹歐洲猶太人的救援者》的詳細和全面的研究中,社會學家撒母耳和珀爾.奧林爾訪問了四百多位曾經置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於危險之中,去掩藏和拯救猶太人的救援者,並將這些救援者與一群不同意猶太人受迫害但沒有採取行動去保護他們的非救援者進行比較。兩組人被尋根究柢的問到很多有關個人特質、個人和家庭背景的詳細問題,調查結果令人大開眼界,且有深遠的含意。」
「救援者與非救援者的唯一區別,是他們孩童時被撫養的方式。」「研究人員發現,兩組之間唯一的真正分別,是他們被如何撫養成人。」「救援者描述他們的父母不太重視『服從』,他們傾向用親密和溫暖去描述與父母的關係。兩組人都說父母『訓導』他們的頻率相若,但救援者的父母使用了非暴力的『訓導』方法。他們的報告說自己兒時很少被打,更一定不會被棍棒、木勺或樹枝等物件毆打。」
李先生這個「講故佬」讓歷史事件變成有趣又吸引的故事,大家都聽得出神,我想起預科時期的中史老師,她很愛講文革的故事,並經常講到搖頭嘆息或咬牙切齒,現在大概沒有老師這般坦言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一個國家,不願意好好面對歷史的傷痕又如何迎向更好的未來 ⋯
很多年前,我和炎到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參觀了 Anne Frank House,非常精彩的展覽,當然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一書亦早已讀完。若果想讓孩子認識這段歷史,以及救援者的偉大付出與猶太人如何躲藏、逃避給送去集中營的故事,這書很值得一看。
#善養孩子拯救這城的未來
#感謝營救手足的各位義士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