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陪同黃偉哲市長一起召開「調整免試入學比序,身心障礙也有機會滿分」的記者會。
由於12年國教的實施,國中生上高中,已是 #免試入學,但仍有比序項目與分數。
但,這段時間這樣制度實施下來,發現「體適能」常成為決定性比序。
因此在多位議員們時時建議教育局需檢討再重新研擬後,總算在日前宣布「友善的免試入學制度」,透過調整比序積分,兼顧教育理念與弱勢的公平。
本次修正三大項目:
一、「強調 #多元發展項目」:英語、本土語言納入比序積分,身心障礙基本分從4分提高到6分,讓滿分的機會更大。
二、「會考積分採計 #以七級分代替三等級」:從A++到C共有七個級分,總積點也從30點提高到36點,讓比序更細緻,更公平。
三、「#科科等值,項項等值」:不論寫作、體適能還是服務學習,在教育中都一樣重要,所以我們簡化同分比序,減輕家長與同學的壓力。
#12國教精神就近入學適性揚才
#友善教育大家一起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28)日林佳龍委員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有關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林佳龍在質詢過程中,充分表達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十多年的發展所面臨的難題,並認為台灣民間教育者已為台灣教育的多元發展注入優質正向的活水,許多在家自學者及實驗教育機構獲得教育研究者或機構的肯定,也激起更多的教育改革者及實踐...
善 化 高中 免試入學 在 黃偉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調整免試入學比序,身心障礙也有機會滿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願望。現在的國中生上高中,雖然是 #免試入學,但仍有比序項目與分數。
過去 #台南市家長會聯合會、#大台南家長協會 等家長團體長期關注免試入學制度上的問題,市議員邱莉莉也長期在議會主張體適能不應成為決定性比序。
所以,台南市政府經過嚴謹的研擬,今天宣布友善的免試入學制度,透過調整比序積分,兼顧教育理念與弱勢的公平。
本次修正三大項目:
一、「強調 #多元發展項目」:英語、本土語言納入比序積分,身心障礙基本分從4分提高到6分,讓滿分的機會更大。
二、「會考積分採計 #以七級分代替三等級」:從A++到C共有七個級分,總積點也從30點提高到36點,讓比序更細緻,更公平。
三、「#科科等值,項項等值」:不論寫作、體適能還是服務學習,在教育中都一樣重要,所以我們簡化同分比序,減輕家長與同學的壓力。
後天的努力比先天的條件更重要,體適能是為了讓孩子健全發展,不是拿來入學競賽用的。我們也不希望再看到有家長為了體適能或其他科目,跑到其他縣市去考。
今天也感謝市議員林宜瑾、沈震東 翻轉舊思想,城市新模Young 、
陳怡珍、曾培雅、林美燕、Ingay Tali 穎艾達利及各界人士的關心。我們也期待大家能一起努力,讓入學制度能夠更年輕化、更合理化,讓孩子能夠在健康、健全的環境中受教。
#優勢發展適性選擇
#友善教育大家一起來
善 化 高中 免試入學 在 林建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時專欄:林建甫》不怕人才走出去,只怕人才不進來
2018年05月28日 20:40 林建甫
大陸今年放寬「台灣高中生免試入學門檻」,將原本學測成績需達前標(前1/4)降到只要均標就能申請。等於台灣有一半的高中生都能申請大陸的重點名校,搶人大戰提前到高中生。這個現象引發社會熱烈討論。
其實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近幾年優秀的高中生申請國外名校的趨勢明顯增加。台灣大學不再是高中生唯一的選項,如果相同的成績可以申請到國際一流大學就讀,大部分的家長及學生都希望能到更好的環境學習。不只大陸重點大學歡迎台生來申請,英、美、港、星、澳等國的大學都主動出擊來台招生。
根據我國教育部的統計,去年上半年約有1595名高中應屆畢業生出國讀書,其中約半數是赴大陸讀書,比前一年增約200人,而今年門檻再放寬,恐怕人數會增加更多。據大陸教育部的統計,2011年大約有6000多位台灣人到大陸讀大學,2017年已成長至12000人,大陸的確吸引越來越多的台灣學生。
平實而論,我們不應該聚焦於高中畢業生是否到大陸,而是應該思考人才的養成過程。我們也應該思考如何提升台灣教育的競爭力,不僅因為優秀高中生出走的課題,包括大學教授外流、少子化、大學過多倒閉、產學落差等的許多現象,都指出台灣整體教育制度存在的許多問題。
首先,高中畢業生離鄉背井,到外念書,萬事都得靠自己。在台灣日常的起居飲食有父母照顧,留學生活逼使其必須學會獨立。在北京、上海,語文相通,文化相同,但課堂的競爭壓力頗大,因為大陸頂大的學生學習態度及努力程度在世界上算是排名前面的。到歐美去,一個非中文的環境,外文的溝通及生活環境都與華人社會有重大的不同,挑戰也很大。矽谷是美國最國際化的地區之一,有近1/3的科技公司是由外來移民創辦,不同文化的衝撞產生的創新動力非常強大。人才的養成也是如此,更多元化的交流與碰撞能產生化學效應,能創造意想不到的成果。
在外的學習,不只是課本的知識,而是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因為置身一個陌生的地方,任何狀況都可能產生問題。如何克服困難,需要獨自摸索的過程,而且一旦學會解決問題,以後可以不畏懼挑戰,終身受用無窮。從另一個角度看,不經一番徹骨寒,哪得梅花撲鼻香?困頓的環境、挫折的內省才可能把自己的潛力給逼發出來,成就更大的事業。
我們擔心人才流失,但人才往高處爬,一定尋找最高的報酬,站在政府的角度,更應該思考如何讓優秀的人才走進來。當然提供更好的教育設備,打造優良的教育環境,讓台灣教育的軟硬體都改善,一定有助於吸引人才,但是在國家財政拮据之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放寬管制,教育「產業化」是可行的解套方案,「產業化」不只是指學校與產業合作,而是經營策略必須要有產業思維。例如:用符合國際的薪資水準聘請一流的教育工作者,不僅能提升教學或研究品質,還有助於學校的正面形象提升,幫助招收更多好學生。另外,也應讓學校參與更多產業發展的實務,使其教學與研究更符合市場所需,也讓學生學習實務經驗,有助於之後的就業。
只要放寬管制,我認為長遠來看,有朝一日台灣一定有大學能發展出東方的哈佛、劍橋等綜合型大學。比較簡單,時間可以縮短的是小而美的菁英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這樣的學校在台灣可能沒有太多人聽過,但在美國很多父母擠破頭也要讓子女進入這些著名的學府。例如曾出了3位美國總統的威廉與瑪麗學院(College of William & Mary)或蔣宋美齡畢業的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高中可以發展出優秀的世界級寄宿高中(boarding high school)。但這些學校辦學的經費一定要配合學費的管制鬆綁。
最後,在全球化的時代,人才用腳投票,一味地限制只會適得其反,讓頂尖人才走出去也不願再回來。但如果我們能用開放的心態,支持優秀的學生參與全球競爭,同時改善自身環境,讓台灣學校更加多元化、國際化,吸引全球的青年來台灣就讀,這才是比較聰明的做法。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善 化 高中 免試入學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28)日林佳龍委員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有關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林佳龍在質詢過程中,充分表達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十多年的發展所面臨的難題,並認為台灣民間教育者已為台灣教育的多元發展注入優質正向的活水,許多在家自學者及實驗教育機構獲得教育研究者或機構的肯定,也激起更多的教育改革者及實踐家投入教育現場。目前已走到十二年國教的方向,林佳龍呼籲教育部應跳開過去考試的迷思,提了多項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應積極支持「所有的」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都能獲得他們應有的幫助。
林佳龍委員指出,根據報考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一般高中職學校學生只要有高二以上資格,縱使休學、中輟學仍可以報考大學,但同樣是政府核准的學習方式,教育局審議通過的高中非學校型態學生卻得多考一次高中同等學力檢定,且一年僅考一次、五科全都及格後才能進入大學,這對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受教權影響很大。林佳龍委員為非學校型態學生深深地抱屈,全國10多萬的考生擁有學測和指考兩次入學的機會,只有非學校型態學生還得忍受這種違反多元適性、一年一試、一科定終生的升學制度。蔣部長非常同意林委員的看法,願意在制度上解放目前不合理的規定,並創造平等的學習管道。
政府開放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十多年來,從未給予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學生、家長、機構或團體教育經費補助,林佳龍委員指出,許多家庭及機構為了孩子的多元適性發展咬牙苦撐,勉強支應孩子的教育費用,儘管自己繳納的稅款未能嘉惠自己孩子,卻依然如實納稅。由於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學籍依規定須設籍於某一公立學校,雖然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教材教具、教學人員和實施場地未放置於學校,但是地方政府仍然非學校型態學生的教育經費編入其設籍的學校,這些學生並無法享受到其原先應分得的教育資源。以98學年度全國216名國中和667名國小申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學生為例,國中和國小每生平均分的教育經費分別為12萬9,476元、9萬5,493元,換算後亦即每年有9千多萬元未實際用於非學校型態學生身上。林佳龍委員在會中以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必須提出具體計畫改善來改善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教育經費完全自籌的問題。蔣部長答覆教育部願意研議該有的配套並做全面的檢討。
林佳龍指出,目前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生多數選擇須參加基測的申請入學及登記分發入學的方式,但該方式的名額受到未來12年國教實施後免試入學逐年擴大的影響而減少,這將擠壓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升學空間。林佳龍舉中投區為例,101學年度共有63校提供合計近2萬1千人的高中入學名額,但只有2校合計15人名額提供給非學校型態學生申請,名額多寡尚在其次,僅有兩個學校的選擇,對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生非常不公平。針對各種非學校型態學生遭受不平等對待或排擠的情況,林佳龍要求蔣部長必須規劃十二年國教實行後,非學校型態學生能在免試入學方式享有和一般學生同樣的權益。
林佳龍委員指出,他翻遍目前現有的法令,皆未能保障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各項權益,如升學機會的平等與獨立學籍的制度,甚至「高中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根本找不到法源依據,林佳龍委員當場也提出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應當制定一套完整的「實驗教育實施條例」,以規範所有的學校型態及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教育部在該次委員會同意林委員的四項臨時提案,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決議下推動辦理相關作業。
http://www.citylove.org.tw/
善 化 高中 免試入學 在 江啟臣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江啟臣委員於101年4月5號對教育部長蔣偉寧質詢了關於十二年國教的諸多隱憂,首先是明星高中消失後,會不會反而造成"私校優質化,公校均質化",只有能夠搬到好學區的富裕人家才有機會念到好學校,反而讓優秀人才永遠得不到培養。
再者,在免試入學的諸多評比中,需要大量的師長輔導人力來做評量的工作,然而現在的人力嚴重不足,若未及出現有效配套,恐怕將出現不可想像的亂象,絕對不可以出現。
江啟臣委員並舉了近日建中生臥軌自殺以及豐原遊蕩青少年任意砍下不認識外勞手掌的驚人案例,表達對學校輔導機制以及人力嚴重缺乏的憂心,要求教育部長一定要重視相關問題,並在期限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