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你好 #我的朋友
今天早上起床,陽光照射到我的床沿,我突然有了新的體悟。
原來大自然如此的奇妙,陽光與月光各有不同呢!
#喜歡請按讚 #認同請分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Arm Channel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男神曾經講過 : 每一個上司都係冇料個噃.. 如果唔係就唔使請下屬啦,做下屬嘅就係幫上司做曬佢哋唔識做嘅嘢! 比份糧你,一半係比你要嚟做嘢,另一半係比你要嚟受氣嘅。 諗起都「頭痛」?做野都咁辛苦,遇到頭痛仲慘慘,去片睇下必理痛 Panadol 有咩Tips醒打工仔! #喜歡請按讚 #認同請分享 #...
喜歡請按讚認同請分享 在 Sangpuy 桑布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編一年要放一次這張圖提醒大家】
【響應防疫新生活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又到了各部落舉辦祭典的時節,在此再次與大家分享由部落裡的妹妹Kakimi所做的宣導牌,請各位到訪部落的朋友要注意、尊重當地習俗並遵守各部落規範。
有些詞句寫的比較直接,可是在這麼多年的宣導之後,還是屢次有各地部落抱怨被打擾中斷祭儀。不得已之下也只好寫的直白一點,希望大家能夠配合。感謝大家。(小編)
#妹妹寫的非常直接
#不懂的地方請發問
#不讓進的場合別闖
#大家互相尊重瞭解
喜歡請按讚,認同請分享(XD)
喜歡請按讚認同請分享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到顏社,小嗨已經在拍照了,用地下室裡的拍貼機。他的身高和拍貼機的按鈕位置一樣高,但比拍貼機的椅子高一點。國蛋要先妝,晨熙和我就蹲下來看小嗨按按鈕,看他把椅子當方向盤。晨熙接下來要開始自由接案的生活了,這是我最後一次以同事的身份和他一起出外景。
⠀
雖然晨熙不能代表所有的攝影師,但和晨熙工作,總是提醒我不同表達形式的思路差異。編輯部會議上,當我的發言長得像「那樣比較好因為被攝者在沒有踩在被拍攝的位置上時反而能呈現出一種對拍攝而言很珍貴的超然的意識狀態」時,晨熙的發言則長得像「那樣比較好因為⋯⋯一個感覺」。攝影形式的表達是直感的,文字再怎麼描述都無法成為一張照片。而我太習慣仰賴描述來認知世界。每趟出發前往一場專訪的車程中,我最常問晨熙的問題是「所以你認為這個受訪者是什麼樣的人?」晨熙的回答總是比我在準備專訪時所讀的,那個受訪者過往的每一篇專訪所總和的結論更令我安心。這當然不是那些專訪的問題,而是我用那些專訪所領悟的受訪者面貌,再怎麼精準都是「被訴說的」。
⠀
比起文字,人類更像一張照片。屬於純粹直感的那部份,我相信晨熙,不相信自己。
⠀
⠀
⠀
大概就像即使眼睜睜地道歉了但沒有感到歉意,或者即使說了對不起卻沒有原諒你。我傾向以前者作為證據,而常常拒絕承認後者。後者才是真實,而真實必然比真實的說明更不需要合理。出發前往公園的路上,小嗨主動牽起了晨熙的手,我不知道為什麼,但又好像知道為什麼。比起大人,小孩更像一張照片。解釋在他們身上失效,無力。亞妮回身,興奮地對我叫:「牽手了!好萌!」我也在那個瞬間感受到了什麼,但我現在已無法形容。更精確地說,那是一旦形容即失真的,屬於文字的永恆業障。
⠀
一旦動筆即是造假的業障。一旦訴說即是轉述的業障。
⠀
音樂,或者說包含了歌詞語言的音樂,正好揉合了感官形式與非感官形式的藝術。就在最後一篇新爸發佈的今夜,讀到一篇討論 J-Pop 為什麼越來越少人聽,原因可能是部份日本創作者越來越以歌詞為本位進行歌曲創作,讓旋律的美學比重降低,使得聽不懂日語的聽眾無法感受到歌詞的優美與曲的搭配所產生的效果。訪問這些爸爸們,這些至少對著某部份聽眾能順利表述甚至發揮影響的音樂人,一樣也好奇當他們遇上小孩這樣尚不能高度理解文意表述的對象時,會怎麼辦。
⠀
⠀
⠀
拍攝結束之後我們坐下來開始錄音,途中小嗨衝過來好幾次,告訴他「現在爸爸在工作不要打擾」當然是沒有用的,國蛋只是把他抱起來,問:你要幹嘛?小嗨回答:「畫畫。畫 Taipei。」國蛋拿起筆,在我們印滿字的訪綱背面畫了一座 101,說:你看,Taipei。
⠀
這一幕,是做歌壇新爸企劃的整個過程中,我所目睹最精確的隱喻了,關於大人與孩童,關於表達與接收。亞妮明白這些,她的訪問裡有一段純粹的快問快答,這是我不曾使用過的方式,它不給予受訪者大塊大塊的論述時間,而是雕刻似地、旁削側擊來顯現受訪者的樣貌。想起杜象說:所謂雕塑是發現材料的模樣。是發現,不是塑造。我靜靜地在一旁擅自從亞妮身上獲益良多,倒是晨熙起身試圖引開小嗨的注意力。這是我最後一次以同事的身份和他一起出外景了。我還是不自覺依賴他。
⠀
然後是屬於網路媒體的都市傳說:聽說把連結裡的內容全部貼出來,連結的點閱次數會比較高。這怎麼想都不合理,已經在動態裡看完內容之後依然想點開連結的人為什麼會比較多呢?但其實,連結動態裡是放不了攝影照片的。也許,就是想看看這樣的文字所描述的到底是什麼樣的畫面吧?像忍不住對答案一樣。但這招昨天已經用在吳志寧身上了。我只能說:這是一篇讓我學習到許多事情的訪稿。但你要自己看才知道。
⠀
⠀
⠀
最後。其實這幾天在這裡分享專訪的時間是刻意的 —— 三篇專訪三位不同訪者,卻不約而問了同一個問題:有了小孩之後幾點睡?大正說十二點、志寧說十點、國蛋說可以到一點。看到這三篇訪問在這裡發佈的瞬間的人,大概可以感受一下三位爸爸的就寢時間,算是一個彩蛋(並不是)。雖然志寧那篇忍不住要發在 9:29,但總之我現在已經不管有沒有人發現了。
⠀
⠀
⠀
❝ 國蛋的爸爸時差,可能跟許多同世代的新手爸爸一樣,就像飛行到另一個時區。他形容:「從前是三、四點睡,現在十二點、一點眼睛就瞇到不行了,戴著耳機聽音樂,就像彌留。」但早睡早起身體好,白日來臨時感覺更好,當爸爸後的白天,因為時間變多了,也偶爾會出現一些像是:「大老闆都這麼幹」、「大老闆都早起啦」的生活感觸。 ❞
⠀
❝ 完成一首歌所需的時間,比以前多上許多,「以前我可能靈感來了就坐在那邊一直寫,現在是一早起來,如果我腦子裡忽然有什麼東西,就用手機把它記錄起來,兩、三個字或三、四個字,然後到晚上他睡著後,再把這一陣子白天蒐集到的東西,整理起來。」 ❞
⠀
⠀
⠀
現在還醒著的人,你可能正在和國蛋一起寫歌。晚安。
⠀
⠀
⠀
⠀
⠀
⠀
歌壇新爸系列 Ⅲ:國蛋 ——
對,我會對小孩使用疊字沒錯
https://www.biosmonthly.com/article/10378
⠀
專題統籌_ 蕭詒徽
採訪撰稿_ 蔣亞妮
攝影_ 王晨熙 hellohenryboy
社群協力_ 曾勻之、郝御翔
化妝_ Mike mike style
責任編輯_ 蕭詒徽
⠀
⠀
人人都說創作就像自己的孩子,但當自己的孩子碰上自己的孩子,到底哪個才是自己的孩子(???)BIOS monthly 拜訪音樂人楊大正 ft. 多多、吳志寧 ft. 田田、國蛋 ft. 小嗨,爸孩跨界,手牽手獻上一段音樂人的家長路。
⠀
曾經白天練團、晚上寫歌、假日開唱,如今白天當爹、晚上當爹、假日當爹,你可能聽過他們嗆聲,但沒看過他們曬娃,他們是歌壇新爸,喜歡請按讚,認同請分享。
⠀
⠀
不想錯過地方的爸爸們?
現在訂閱: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喜歡請按讚認同請分享 在 Arm Channel 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男神曾經講過 :
每一個上司都係冇料個噃..
如果唔係就唔使請下屬啦,做下屬嘅就係幫上司做曬佢哋唔識做嘅嘢!
比份糧你,一半係比你要嚟做嘢,另一半係比你要嚟受氣嘅。
諗起都「頭痛」?做野都咁辛苦,遇到頭痛仲慘慘,去片睇下必理痛 Panadol 有咩Tips醒打工仔!
#喜歡請按讚 #認同請分享 #必理痛 #痛症辦公室 #自然排出體外不殘留 #醫生信心之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qxG70aIdG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