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問臉書]
現在重回單眼的話,還值得衝m4/3嗎 :D ?
.
晚上稍微爬了一下文,
假如我錄影需求只要1080p/60F
(4K剪輯太麻煩不考慮,所以沒有4K/60F沒差)
同樣Panasonic m4/3
感覺[G8+12-60mm/f3.5-5.6 Kit]約¥7.5万
或是[GX7MK3+12-32mm/f3.5-5.6 Kit]約¥6.4万
好像是個可以考慮的選擇 :D
.
真要買的話應該是考慮G8 Kit
雖然體積大不少,但是螢幕能翻過來自拍,
鏡頭焦段活用度也比較大 :D
.
.
假設上述不值得的話,
求c/p值高+輕巧路線推薦 :D
認真不追求極致畫質,
跪求不要推我機皇跟天價鏡皇XD感恩 :D
(其實這篇是攝影敗家前的自我檢討碎碎念)
.
其實我自己都很驚訝,
我竟然會認真困惑這問題 wwww
.
因為以前我根本整天爬文研究,
花在拍照攝影的時間已經很多了,
但花在爬文研究器材的時間可能更多!
.
爬了一下現在各家的相機,
發現眼花撩亂已經看不太懂了 XD
感覺直接來問各位大佬先求個方向比較快
跪求大家現在拍攝的主力推薦+理由分享 ^0^/
.
==================
.
回憶以前網路編輯時代,
主要用Panasoic m4/3微單系統
最後用的機型是GH2/ G3/GX7
.
Panasonic原廠鏡頭一覽:
https://panasonic.jp/dc/products/g_series_lens.html
(下面價錢直接先用官網售價,市價應該便宜不少)
.
當年使用的3顆主要鏡頭
[廣角/定焦大光圈/旅遊]分別是:
.
[廣角鏡:OLYMPUS 9-18mm/F4.0-5.6]
其實這顆是我的次選,
首選是Panasoic 7-14mm/F4.0(¥13万左右)
但當時我真的買不下去 XD
重來一次應該會咬牙直上,
畫質跟廣度都差太多了,
而且旅遊其實超~~~常用到超廣角阿!
現在的話好像更頂的是LEICA 8-18mm/F2.8-4.0
只是售價高達¥173,800實在讓人望之卻步 XD
.
[定焦大光圈鏡:Panasonic 20mm/F1.7]
這顆其實也是我的次選哈哈哈,
首選當然是LEICA 25mm/F1.4 (¥4万左右)
同樣是價格跟體積考量,
重來一次...
應該直上LEICA沒啥疑慮,
偶爾要拍假掰照片,這顆應該還是首選...吧?
更強的是LEICA 42.5mm/F1.2要價¥22万之譜,
恕我無法承擔 XDDD
雖然有平價的 Panasonic 42.5mm/F1.7可以選
但重點還是在42.5mm太遠了,有點難用 XD
.
[旅遊鏡:Panasonic 14-140mm/F3.5-5.6]
原本想說這應該是最佳選擇沒有之一了,
但後來新出的LEICA 12-60mm/f2.8-4.0
規格上超誘人,而且真的達到
[一鏡兼顧廣角+大光圈+常用焦段]
雖然我還記得之前很閒,
用14-140mm設定好腳架跟遠距無線快門,
140mm的超壓縮感自拍真的很爽 XD
換成12-60mm好像就沒辦法這樣玩,
而且這支鏡頭也比14-140mm貴不少
(¥10万→13.7万)
但... 看在萊卡的份上,
假設重回m4/3會考慮這顆當旅遊鏡玩看看。
或是上面便宜的Kit鏡矇用就好...
(我知道差很多 XD)
.
.
當時沒考慮APS-C或是全幅
主要是器材體積跟重量考量,
現在要重新回去的話...
說真的想法還是沒變,
不過m4/3陣營... Olympus都退出了,
只剩Panasonic苦撐,
簡單看了一下好像也沒有什麼突破性的發展,
所以才會來問說,假設現在要重回單眼攝影,
是否有比較推薦的系統?
.
==================
.
題外話~
然後說到[現在]主要用什麼器材的話...
我自己都很驚訝的
現在最主要的器材竟然是[手機]XDDD
.
主力[華為MATE20 PRO]
有Leica加持的3個鏡頭
廣角16mm/f1.8
標準 27mm/f2.2
望遠 80mm/f2.4
.
雖然是2018的前代旗艦了,
但就算用現在眼光看,
三個鏡頭拍照畫質都非常好,讓我十足滿意(認真)
我想過要是再來衝重機超長途挑戰,
我搞不好就帶手機拍就好!
.
不過可惜的是,
他錄影的時候只有廣角跟標準可用,
而且標準的焦段明顯沒有27mm廣角,
體感大約35mm?
然後更痛的是廣角鏡頭的畫質頗差!
要大太陽下才堪用,
最慘的則是錄影竟然不支援使用80mm鏡頭!
所以用Mate20Pro錄影,等於沒有望遠...
幸好標準鏡頭畫質很優秀,
生活拍拍VLOG很夠用了 :D
.
第二主力[GoPro7]
大太陽下的數位防手震實在是驚天地泣鬼神,
可惜就算是剛出的GoPro10,
室內跟夜間的畫質依舊慘不忍睹,
而且只要光源不夠,
連最大賣點的防手震都會廢掉...
要不是日間戶外手持步行自拍,
它依舊是最好的選擇,
不然說真的這次大阪行整趟拍下來,
畫質之差讓我是有點想休了它 XDDD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40的網紅得體夫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GoProHero10 #GoPro #狗十 #全新GoPro #前螢幕 #開箱 #評測 GoPro 10代因為外觀與9代一模一樣 你就覺得了無新意不想買不想換了嗎 說不定你看完影片與文字整理 會心動多一點點~(應該吧...XD 影片段落重點 00:00 開場 01:15 全新10代與9代比...
「單眼 錄影 畫 質」的推薦目錄:
- 關於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秋天剩旅行【cts.trav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得體夫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秋天剩旅行【cts.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Re: [閒聊] 誠心發問非戰,Canon錄影較優原因? - 看板DSLR 的評價
- 關於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6D錄影畫質一問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IG 網紅、YouTuber都在用!精選適合Vlogger - OP響樂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當YouTuber第一步!2021 vlog相機推薦,Canon、Sony...這樣挑 的評價
- 關於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影片編輯訣竅- YouTube說明 的評價
- 關於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3個相機設定,馬上開始拍YouTube影片!影片格式、幀率 的評價
- 關於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LUMIX Taiwan - 精緻強悍兼具!首款4K 錄影類單眼相機搭配 ... 的評價
- 關於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2022】動態攝影相機推薦與10大選購指南! 拍YouTube、Vlog 的評價
- 關於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問單眼錄影- 攝影板 - Dcard 的評價
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攝影144] 細說分鏡 Vol.21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98
🖍倘若無法充份解釋,在創作過程中,每一滴辛苦創作的過程心血
🖍對我來說
🖍那僅是空有點、線、面、色彩與明暗組合的作品
🖍那是空泛的靈魂,難以激起我心中的共嗚
好像,只有自己的照片,才會讓自己一看再看,無論在哪裡看到的作品,拍的再好、獲得金獎首選,當下感到驚豔,心底好像少了些什麼,說不上來,或許,這就是前幾篇所提到的「一張作品與攝影者的 “連結” 」少了吧,少了這個連結,我們與照片的距離也就越遠了一些。
🟥影片素材挑選
「細說分鐘」這一系列的文章,到這一篇已經第 22 篇,每一篇講的主題都不同,都是在講述這則影,每一個畫面、每一句旁白背後所隱含的意義與心血,而挑選出來的每一個分鏡,無論是「動態影片」或是「照片」,不但盡量符合旁白所說的內容,同時在挑選過程中,也有我與我自己作品「連結」的感受下,加以挑選出來。
比如說這麼一句話「每一滴辛苦創作過程心血」好了,為何會挑選那段影片? 因為錄製那段影片時,那天是剛下飛機第二天,還有一點時差外,白天走了大半天,回到旅館休息了一會,醒來還有一點昏沉,算好適當的時刻,也就是天空出現藍調的時候,背起器材前往該處,並且設定好器材開始錄製教學所需要的影片。
選擇這些片段,是一段辛苦的過程,除了還有點時差外,為了往後工作,白天的踩點、拍攝與記錄,晚上更帶著更多的器材走出門,對當下其實也是精神與體力的壓力,如果要我再多說一些,我可以再用 3000 字細說更多的故事,但這裡,省了免了,雖然看影片的觀眾無法了解當時我的身體狀況,而我也只在這裡輕描淡寫過,是不容易體會我挑選這段影片的考量,其實,就是那個「連結」,不然 15 天的旅程,更多次的「攝影旅行」,我可以選的素材更多,為何挑選這畫面,背後有一小段挑選的抉擇。
🟥攝影、生活脈絡
過去我曾對自己說,或是對朋友,學生說過一些這近 20 年的拍照片得,有一段時是這麼說:
🔹「我不會刻意的去追大景,我知道漂亮出色照片,這個 “大景” 是很需要的,過去剛接觸攝影,也會去追尋特別的主題來拍攝,但隨著好幾年下來,好像這種追尋的精神越來越薄弱,一般人可能會說…,拍多了,失去攝影的熱忱,但我很清楚我並不是如此,而是心中有一種想法 – 我不喜歡刻意去拍,與我生活較無直接關係的主題。」🔹
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有這層感受,而是在我從事現在的工作,每天都在跟「攝影、照片」相處,因為「二件事情」的發生,讓我思考出這個心得。
第一件事是,多年前曾發現疑似他人盜用我的圖片,很久很久前,久到不知何時去了,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照片,那張照片是拍攝高雄西子灣的燈塔,日落時太陽落下,很接近燈搭的漂亮日落,直幅構圖,海面比例佔四分之一左右,一時間我心裡一楞 – 怎麼會有人拿我拍照片,當作自己的作品去分享呢? 於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原作」,當然第一個念頭就是去找出原檔,上頭有日期可以證明,是找出來了,但構圖略有不同,近 8 成接近,燈塔與太陽相對位置略有不同,海面在照片比例也不同,直覺看是很像沒錯,細細比就差很多、很多。
找完比對後才覺得,自己真不該花這時間去做這件事情,因為這種西子灣燈塔本來就是當時熱門的景點,再說這樣子的主題也很多人拍,會拍出「很像的照片」也再所難免,何必花上那麼多時間去翻找自己這張照片做比較呢?
其二的原因就是,當開始做這些攝影教學、寫作工作後,翻找照片就成為日常工作之一,為了找尋特定的照片,有時會找找十幾年前曾經拍過的照片,那些照片性質,大多是記錄自己生活「吃喝玩樂」居多,偶爾會有些為了追景而拍的照片,我發現…,我的目光停留在「吃喝玩樂的照片」上的時間,遠多過在欣賞「追景拍攝照片」還要更多。
也許你會說「你在找照片時分心了哦」,對,有一部分的心情是分心了,但在看那些「偏向記錄生活的照片」比較讓耐得住我一看再看,因為這些照片可以告訴我很多故事,比如「我當時年紀、住在哪裡、生活型態、打工、感情關係…」等等,因為這些照片就是因為與「生命脈絡」有著非常強大的連結關係,「如果不是那時候我的生活條件,也不會有這些朋友、這些事件發生」,所以在看這些照片,特別能勾起腦海中曾經深刻卻又漸漸淡忘的故事。
而那些「刻意追景」的照片,儘管這些照片漂亮順眼,有些也在後期處理特別下了一些功夫處理,確實比前者照片更加精彩許多,但過了十數年後再次欣賞,那種當時的感動好像「沒了」,我仍記得當時為何去拍這些照片,但帶給我心頭迴響,比前起者卻少了許多,有一種與「當時自己生活脫節」的感覺,因為這些照片並非是我平時會去想拍的 (可能心情不對? 或是不符合當時生活作息?),這些照片無法帶給「現在的我」更了解「過去的自己」。
🔹感覺自己拍的照片,與自己的 “連結” 感受越來越淡了,對此,我也找到了答案 – 因為這些照片並不符合我的生活「脈絡」,不是我平時生活中會去拍的照片,一個照片資料夾裡上百張照片,在還沒打開細看前,大概心中就有點拒絕去看的心情,當我發現「為了記錄生活所拍照的照片」與「刻意追景而去拍的作品」之間的落差後,漸漸我就不再去拍這種照片了。🔹
🟥作品生命
誠如前幾篇文章說到,一張照片的「生命」不該有 0 與 1 的數位磁性電腦記錄所組成的照片,更多的故事留在身為「創作者」我們身上,如果可以的話,用簡單的文字、錄影、錄音,來為這張照片給予更多生命記錄,但我們是無法為每一張照片做到這一點,隨著我們日子一天天的過,這些照片永遠保存原有的樣貌,只是「他的故事」漸漸消失在我們的腦海裡,就像是製作成標本的動物,保有他的外在,卻無法留住牠的靈魂。
🔹「這張照片死了」,我會這麼說,過去拍的照片已經無法再帶給我心中一點漣漪的話,那麼這張照片是「死了」,就算是照片永遠保留住他的點、線、面、光影、色彩,就像是動物標本一樣「永恆」地存在,我還是會說,這張照片依然是我所拍的,由於這張照片生命對我來說,已經到此為止,但連結依舊存在。🔹
至於越久的照片,是不是越先走到死亡? 倒也不是,如果這一張照片更與我的生活脈絡結合,這張照片並不只是個漂亮的作品,同時也代表那時我的生命、我的生活。
🔹「這張照片是用 Canon 350D 所拍攝,我的第一台數位單眼相機,透過標準 Kit 鏡頭,我帶著它出門練拍,讓我第一次獲得感動,竟然是拍出過去從來得不到的夜間清晰的夜景照片,雖然這台相機是水貨,也不是最新款的入門級單眼,但那時為了練習夜拍,同時也測一測新買的相機,這些練習的照片不見得多漂亮,但帶給我的記憶恍如昨日般清晰,那份感動還在」🔹
越能結合我生命脈絡的照片,越是記錄著當下種種大腦與身體的感觸,藏在大腦裡某一處,直到你回頭看到這些照片,你又重新想起當時的印像,也許更加深刻讓你省思現在的生活,或是帶給你新的攝影想法與目標,我想這也許也是多數喜歡、熱愛攝影的朋友們,也曾經感受過的體驗。
🟥感動不了自己
又怎麼能感動得了他人? 藝術,不只是創作,也同時代表著「表達與分享」,少了前後一環,都是作為攝影藝術可惜的地方,但往往欣賞他人作品,驚豔的作品下,都是辛苦創作的心血,卻缺乏好的表達、好的陳述、好的呈現,讓他人無法擁有你十分之一的感動、感觸,我覺得很可惜,而且天天在生活中出現。
🔹如果感動不了自己,如何感動他人? 照片呈現已經是固定不變,卻帶給觀者差異解讀,唯有創作者本身給予照片更多的生命故事 – 就是除了照片外,更多照片的故事,以及你與照片之間的連結,才能讓他人在各自差異解讀下,更多一些作者想傳達的想法在心中,我相信,越能感動自己的照片,越能帶給更多值得與他人分享的故事內含,產生「作品、攝影者、觀者」三者的共鳴的機會也越多。🔹
當我欣賞他人精采的作品,不時產生這種感覺 - 這些空有外表,空泛的靈魂,激起不了心中的認同與共鳴,但這感覺是一定存在,因為…,自己多年前的作品,一但被我宣布「死亡」那一刻,也是同樣的感覺。
於是我告訴我自己,若想要讓自己對攝影的熱忱能持續下去,並且保持快樂,那麼…,未來所拍的那些稱作「照片、作品」也好的東西,必然更加與我的生命更加貼切,讓往後自己再看這些照片、作品,能讓未來的自己感動、感受,而不是一張張僅有外表精彩的照片而已。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秋天剩旅行【cts.trav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記憶卡如何挑選?首次公開分享我在爬山的存取設備 ft. Western Digital
一年半前開始以4K高畫質的規格紀錄山岳的樣貌,到了最近想用我的SONY A7S3拍攝慢動作捕捉動物與山友間的互動。但相機總是會跳出錯誤的提示,便開始找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查了一下原來是記憶卡的『寫入速度不足』所造成!市面上記憶卡規格百百種,哪一張記憶卡適合我呢?
除了用單眼相機紀錄外,自己也會透過空拍機與運動相機以不同角度記錄山岳。每次在車上將素材過檔到我電腦時,每次因拍攝素材容量龐大,導致需等待漫長的時間。
於是『傳輸速度快』『穩定性高』與『耐用度』是我購買我儲存裝置的首要方向!
話說記憶卡是我們拍照與錄影常見的存取設備,但對於記憶卡上的符號總是霧煞煞!!這一次跟大家分享我選購『記憶卡』與『SSD』的建議吧!
戶外與山岳紀錄的拍攝需求:
✓錄製 4K 高畫質
✓錄製120幀4倍慢動作
✓讀寫速度快
✓長時間處於低溫、潮濕的嚴苛的環境
✓因經常快速移動,儲存裝置穩定需求高
本次介紹內容:
✓如何挑選合適的記憶卡?
✓記憶卡上的符號是什麼?
✓適合專業影像創作者的存取設備?
SanDisk Extreme PRO SDXC UHS-II V90 記憶卡
✓讀取300MB/s、寫入260MB/s
✓可錄製4K 120p 高畫質慢動作影片
✓連拍快速存取
✓耐寒、防水、防震、耐高溫、抗 X 光
✓記憶卡隨附 RescuePRO Deluxe 資料修復軟體
SanDisk Extreme PRO Portable SSD
✓讀取2000MB/s
✓寫入2000MB/s
✓256位元AES硬體加密保護
✓登山扣環設計
✓IP55 防水防塵等級
✓體積小巧 重量僅85g
SanDisk Extreme PRO SDXC UHS-II V90 記憶卡購買連結:https://pse.is/3gwby8
SanDisk Extreme PRO Portable SSD購買連結:https://pse.is/3h9g5t
最後謝謝Western Digital 提供本次拍攝贊助!!
SanDisk Taiwan
#WesternDigital #SanDiskAPAC #Sponsored #記憶卡 #山岳 #SSD #冒險 #戶外
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得體夫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GoProHero10 #GoPro #狗十 #全新GoPro #前螢幕 #開箱 #評測
GoPro 10代因為外觀與9代一模一樣
你就覺得了無新意不想買不想換了嗎
說不定你看完影片與文字整理
會心動多一點點~(應該吧...XD
影片段落重點
00:00 開場
01:15 全新10代與9代比較
01:29 全新GP2晶片
02:00 5.3K60fps 、4K120fps 、 2.7k 240fps
02:14 HyperSmooth超強防抖4.0
03:57 全新10代與9代夜拍實測比較
05:03 十代到底適合誰買
07:07 老司機麥克老實說
.
1. 全新 GP2 處理器 與前一代 GP1 相比,效能足足提升兩倍
2.5.3K60 與 4K120 還有 2.7k 240fps 適合高階玩家完美使用
3.相片精細度可高達 2,300 萬像素
4.可從 5K 4:3 影片中擷取最高 1,960 萬 像素的靜止影像
5.GP2 引入全新演算法,能在影片拍攝期間
以 低光源套用本機色調對應與雜訊降低功能
6.HyperSmooth超強防抖4.0 內置地平線修正
手持防抖來說 我覺得與上一代差異不大 都很穩
7.會買單的人 還是會買單
實際用過真的發現很順很快很好拍
8.結論:主要是更換全新晶片 與提升規格
讓整體使用流暢度與方便性更加提升
創新更好用的軟硬體更新真的不多
期許下一代有更大的突破 但說真的我用過10代之後
9代就直接收進我們防潮箱裡當古董了 ㄏ
後話:
1.過熱與當機 我個人從8代開始已明顯感受到改良與提升
不要一直緊抓著當機過熱議題酸啊罵的
第一個可能是你用567這三代 我也常當跟你一樣
第二個可能是你的機器真的壞了趕快去換
第三個就是你根本是隔壁家的跑來反串補刀
2.夜拍 夜拍 夜拍
很多人關心的議題 我知道
它就這麼小一台 感光元件大小有限
你要不要用一般單眼配上一般的鏡頭
(比如說SONY A73+24-105 F4)
用錄影拍拍看完全沒有光源的夜晚公園
拍出來的畫質 一樣照樣ㄔㄨㄟˋ賽
就算你拿著a7s3 iso 12800配上光圈1.2的50GM
效果也不一定是你想像的那樣
但這樣的配置是15萬 你拿GoPro 1萬5的小機器
不要太為難它了 它就只是一台戶外晴天相機
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秋天剩旅行【cts.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年半前開始以4K高畫質的規格紀錄山岳的樣貌,到了最近想用我的SONY A7S3拍攝慢動作捕捉動物與山友間的互動。但相機總是會跳出錯誤的提示,便開始找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查了一下原來是記憶卡的『寫入速度不足』所造成!市面上記憶卡規格百百種,哪一張記憶卡適合我呢?
除了用單眼相機紀錄外,自己也會透過空拍機與運動相機以不同角度記錄山岳。每次在車上將素材過檔到我電腦時,每次因拍攝素材容量龐大,導致需等待漫長的時間。於是『傳輸速度快』『穩定性高』與『耐用度』是我購買我儲存裝置的首要方向!
話說記憶卡是我們拍照與錄影常見的存取設備,但對於記憶卡上的符號總是霧煞煞!!這一次跟大家分享我選購『記憶卡』與『SSD』的建議吧!
戶外與山岳紀錄的拍攝需求:
✓錄製 4K 高畫質
✓錄製120幀4倍慢動作
✓讀寫速度快
✓長時間處於低溫、潮濕的嚴苛的環境
✓因經常快速移動,儲存裝置穩定需求高
本次介紹內容:
✓如何挑選合適的記憶卡?
✓記憶卡上的符號是什麼?
✓適合專業影像創作者的存取設備?
SanDisk Extreme PRO SDXC UHS-II V90 記憶卡
✓讀取300MB/s、寫入260MB/s
✓可錄製4K 120p 高畫質慢動作影片
✓連拍快速存取
✓耐寒、防水、防震、耐高溫、抗 X 光
✓記憶卡隨附 RescuePRO Deluxe 資料修復軟體
SanDisk Extreme PRO Portable SSD
✓讀取2000MB/s
✓寫入2000MB/s
✓256位元AES硬體加密保護
✓登山扣環設計
✓IP55 防水防塵等級
✓體積小巧 重量僅85g
SanDisk Extreme PRO SDXC UHS-II V90 記憶卡購買連結:https://pse.is/3g8guf
SanDisk Extreme PRO Portable SSD購買連結: https://pse.is/3hmqr6
最後謝謝Western Digital 提供本次拍攝贊助!!
0:00 本次介紹內容
0:16 片頭
0:58 山岳創作者自我介紹
1:10 山岳拍攝經驗與需求
2:10 如何判別記憶卡規格
5:14 目前主要拍攝器材
6:25 如何挑選合適的記憶卡
8:25 後製儲存裝置需求
7:06 目前使用與推薦SDXC記憶卡
7:30 SanDisk Extreme PRO SDXC UHS-II V90 記憶卡
9:43 SanDisk Extreme PRO Portable SSD 開箱與評測
10:39 IP55防水防塵等級介紹
#SanDiskAPAC #Sponsored #記憶卡 #山岳 #SSD #冒險 #戶外
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空拍機#mavicair2#空拍
今天要談如何用Mavic Air 2拍出最高畫質的影片與照片,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手邊的空拍機,能夠拍出理想的影片,雖然可以用後製加強,但如果拍攝當下時沒有掌握要訣,也不盡然可以達成目標。
而Mavic Air 2號稱2020年CP值最高的空拍機,能用較為親民的價格,購買到幾乎是功能齊全的機種,不過許多人還是很想知道它的錄影能耐,到底能錄出多棒的影片。
以下就是我用Air 2製作過20幾部影片後的心得分享,首先要說明的是個人是用iMovie後製剪輯的,所以所有的可能,也會侷限於此軟體所提供的工具選項上,而Air 2擁有三種錄影規格可供選擇4K、2.7K和1080p,雖然可用4K錄影,但普通跟HDR有所差異,4K普通可達60p,但4KHDR最高只能到30p,不過4K普通就算後製,所能調整的空間,還是不如HDR寬廣,色彩飽和度也很難達到較滿意的水準,如果用白話一點來形容,4K普通較硬較清楚,4KHDR較軟較柔美。
當然也跟使用的幀數有關,幀數越高,拍出來的影片就越清晰,此外用4K和1080p規格錄影,當然畫質的細膩度有所差別,而且如果將4K輸出成1080p的畫質,也比純1080p出來的影片畫質好,所以當下用多大的影像檔記錄,都會影響到後製的可能,這跟攝影的原理也是相同的。
還有拍攝時要調整鏡頭角度,透過螢幕來找尋景點可能的視覺美感,通常45度角最能拍出比較飽和的色彩,順光也比逆光好,陽光充足更是理想。此外一個好的空拍點至少要飛三趟左右,也就是用盡三顆電池的飛行時數,如此影片在剪輯上,才有足夠的素材可供選用,飛行高度也可以有所變化,從60公尺到30公尺,再到10公尺左右。
所以如何用Air 2拍出最高品質的影片,我的建議就是用4KHDR來拍攝,並在光線良好及善用45度角拍攝的條件下,至少進行三趟的拍攝工作,而且一定要後製調整色彩的飽和度,如此才有機會達到預期的目標。
至於如何製作出流暢的影片,最好的方法就是剪輯完後,反覆的輸出檢視,每部影片最好檢視五六次以上,這樣才能發現細微的缺失,而加以修正。如果是純空拍的影片作品,個人建議要以配樂為主,先選定喜歡的音樂後,再來對影片做適當的剪輯,隨著音樂節奏的變化,對影片做快慢長短的修正,如此也能增加影片的可看性。
最後Air 2可否拍出超越2 Pro的影片,答案是不太可能,畢竟兩者的價位和鏡頭規格是有所不同,不過Air 2當成入門機,也更適合當個人貼身秘書,協助我們記錄一些戶外活動的畫面。
接下來我們要談的是Mavic Air 2與2 Pro的攝影效果比較,用空拍機來攝影,除了有種上帝視角的獨特視覺魅力外,如果只是單純的直上直下,操作上也就相對簡單又安全,也是最不驚擾他人的空拍方式,當然兩種空拍機各有優劣,使用的範圍也有所區別,Air 2適合記錄,2 Pro則是較為專業,拍攝的規格及選項也較為豐富。
無法否認這兩台空拍機都無法超越單眼相機拍攝的效果,但在拍攝的角度與內容選擇上,當然遠勝於單眼相機,也能拍攝許多我們無法踏足的地方,這也就是許多人為何會迷上空拍的主因之一,以下就是針對兩機的拍攝效果,做較為簡單的比較與說明。
首先為了忠實呈現攝影效果,所有圖檔皆未經過後製處理,兩者除了鏡頭與感光元件規格不同外,其實在拍攝後輸出的照片尺寸也略有不同,例如180度全景照片,Air 2略寬於2 Pro,Air 2的尺寸是 8192 × 3302,2 Pro 的尺寸是8192 × 2746,而對普通照片的規格設定,也有所不同。Air 2的普通照片是 4000 × 3000,2 Pro則是5472 × 3648,在廣角拍攝尺寸上都是 8000 × 6000,但在廣角的拍攝焦距設定上,則有明顯區別,Air 2拉近許多,是用普通照片的焦距,而2 Pro 是用全景的焦距。
當然2 Pro的整體色彩飽和度都遠勝於Air 2,Air 2除了360及180度全景照片外,無論廣角、直拍還是普通照片,拍攝時必須留意天候條件,若是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容易過於昏暗,也很難後製改善,而2 Pro就較無明顯差異。
雖然兩機抗風等級皆為五級,但 Air 2三級以上就建議取消拍攝全景照片,而2 Pro則是仍可應付,此外在海邊拍攝時,面海拍攝全景照時,通常失敗率較高,這也是必須有所留意的重點。
以上就是我所分享內容,希望能對您在掌握空拍機的拍攝效果上有所助益,也謝謝您的觀賞,我們下回見。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6D錄影畫質一問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 錄起來的畫質感覺就整個悲劇真是渣到爆....請問是還有什東西需要設定嗎?跟6D廣告的錄影畫質整個就是.....點我觀看01點我觀看02(Canon單眼相機第1頁) ... <看更多>
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IG 網紅、YouTuber都在用!精選適合Vlogger - OP響樂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你也要夠與眾不同,在影音的世界裡,最重要的就是畫質了。 ... 觸控螢幕○內建4K 錄影功能○商品內含:ILCE-6400 數位單眼相機、SEL18135 變焦鏡頭. ... <看更多>
單眼 錄影 畫 質 在 Re: [閒聊] 誠心發問非戰,Canon錄影較優原因? - 看板DSLR 的推薦與評價
哪裡有Canon錄影最強的錯覺啊?XD
或者 你的這句話可能描述的不夠精確
若是生活錄影的話,早年的單眼根本很難用...
因為Live view的對焦非常差... 而且錄影中的自動連續對焦,根本就無法信任
各種無反光鏡的可換鏡頭相機(微單眼)的錄影功能,或者一般及高階DC的錄影
甚至是手機都比單眼方便許多好嗎... 幾乎是打趴..
(假設先不考慮畫質,因為全幅單眼的感光元件優勢太大,高ISO純淨度是其他不能比的
可是生活錄影,最重要的還是便利,追求最高畫質跟畫面乾淨不是第一選項)
但如果你是說拍電影,或者專業的短片,微電影,或你說的婚攝等等
那或許Canon一些市售全幅機種(就從5D2開始的吧)再過去的某一段時間,
確實是最常被使用的
可是,那也只局限於那幾台全幅機,而且是用在錄製專業影片
其他10位數 百位數的機身,並沒有被官方強調或是被使用者吹捧錄影功能阿...
因此,還來Canon錄影最強的說法呢?
至於Canon那幾台全幅機為何最常被用來拍攝專業影片
(甚至連商業電影長片 有些話面也是用5D2拍的)
主要就是鏡頭群,Canon不只一般的鏡頭群充足,連專業的電影鏡都有很多,
所以商業電影拿Canon的機身來拍電影,其實也可以理解
至於一般人比較常接觸到的婚設或者一些製作電影愛好者自己想拍的微電影,
或許不會用到那麼昂貴的電影鏡,即便如此,用其他市面上廣大流通的鏡頭,
也已經非常足夠,
要大光圈有大光圈,要長焦有長焦,要定焦有定焦,
甚麼樣的題材都能勝任,
而且,這類相對專業的影片拍攝(不管是商業電影長片,或者即便是婚攝,或者是微電影)
大多都是自己用手動對焦,不會去用機身本身的自動對焦
因為如同前面所說,Live view的對焦性能........ 沒人敢恭維
這種影片跟生活錄影不同,
他們更需要的是畫質,高ISO純淨度(好讓你能在各種環境下拍攝),
以及鏡頭群所帶來的各種題材上的發揮
(大光圈,或者長焦,拍出淺景深或特寫效果...等等)
反觀,生活錄影需要這個嗎?根本不需要吧,比起淺景深,一般人更需要景深越大越好吧
才能讓畫面中每個人都清楚啊,或者你想拿來拍小孩,小孩一直動一直動,你來不及對焦
或者機身來不及對焦(前陣子的機身肯定來不及@@),拍得全部都模糊的,能看嗎@@
(註:Canon現在的機身,Live view或者說錄影中的自動對焦功能是有進步很多了拉
但若要用在生活錄影,微單跟一般高階DC,還是會比單眼好用不少)
而且,回頭說Canon的一些全幅相機確實很常被看到用在相對專業的電影拍攝,
那也只是先前的"某一段時間",很常都看到的是Canon,
現在也不再是這樣了阿,很多後起之秀,像P牌的GH系列,甚至是三星的NX1,
其實都有越來越多人在用啊,另外,還有最近很夯的A7S,
(這些微單眼對比Canon在Liveview或錄影中的對焦有一定的優勢,輸的還是輸在鏡頭群
但其實很多題材,這些系統的鏡頭群,其實也已經足夠,因此越來越多人用拉)
以近期的婚攝來說,最近我反而比較常看到的是一個婚攝團隊中,
主要拍照的攝影師用Canon(或Nikon),但負責錄影的用A7S,
(當然有些還有另外請全程錄影的,那種根本也不會用單眼或者相機,會用專業攝影機..)
因此,Canon的錄影最強? (X)
Canon在先前的某段時間,全幅機種時常被拿來拍"專業影片" (O)
但是,即便在那段期間,是不是最強?
我沒有意見,也不方便評論,畢竟要比較的東西太多了....
我只能說,那時確實很常見
BTW 如果你要說的錄影,是指用攝影機錄影,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DV界最強的還是只有SONY........ 獨佔市場已經不能用來形容了.......
(雖然現在相機跟手機錄影都很方便,但要長時間錄"生活影片"還是DV最好用
不管是防手震還是可錄影的時間長短,或者機身的散熱,等等,
要用在什麼樣的地方,就選甚麼樣的器材吧,
一般出門,或者短時間的錄影,用相機手機當然是最方便,
因為很多DV實在太重太難攜帶,而且相機已能勝任何多帶一台DV,
但很多人要長時間錄影,又要抱怨相機容易發熱當機... 但他就不是設計讓你這麼用的阿
先天的物理限制跟瓶頸太多了...
該用DV的時候 還是用DV吧... 還不用一直換檔案,一直有個人顧著去重新按下錄影鍵)
總之,你這標題跟討論的內容,下的有點太籠統了....
※ 引述《CorumChen (清庸)》之銘言:
: 這算月經文嘛?
: 非引戰!
: 單純想知道為什麼Canon錄影如此強大?
: -------撇開外星科技Sony 就單反相機大宗Nikon 和Canon 兩強對峙而言----------
: 是鏡頭的優勢嗎,可是Nikon鏡頭也不差啊?
: 我只看到婚錄、微電影都用5D系列或1D系列。
: 誠心求解。感謝大家!
--
-
●﹁◎╱ ╱
<▉ ▎╲╱
〉﹨ ▎╱╲ 、 〞 !!
▎ ╲ 拼命救球的才是好男兒!!! ●︿ —﹣ ●
▎ ◎ ﹨┐ ╱ ___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175.6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450939879.A.71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