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新聞台] Lamborghini Huracán STO 正式在臺發表
#小編:承續賽道經典,再塑公路傳奇
Lamborghini Huracán STO,其中的STO意即 Super Trofeo Omologata,如名所示,代表可合法行駛於一般道路環境的專業賽車。理念源自Lamborghini Squadra Corse 賽車運動管理部門自主研發的統規賽車Huracán Super Trofeo EVO,以及Huracán GT3 EVO賽車,為賽道極端操駕而調校,並為行駛於公路而生。
源於熱血純粹的賽道,Huracán STO採以品牌經典的後輪驅動設定,搭載 5.2升 V 型 10 缸自然進氣引擎,於 8,000 rpm 時可輸出最大馬力 640 hp,並於 6,500 rpm 時達到 565 Nm 扭力峰值;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3 秒,極速則可達 310 公里/小時。
傳承純正賽道DNA,更寬的輪距、賽道化的懸吊系統、重新調校的防傾桿,以及LMR 2.0主動式電磁懸吊系統,讓Huracán STO在體現賽道激情的同時,兼顧舒適的道路駕駛體驗。汲取Lamborghini 成功的賽車運動經驗與成果,Huracán STO標配有專為賽道環境所調校的後輪轉向系統,更直接、靈敏的轉向比例使車主充分感受道路與車輛的完美連結,在每一個彎道皆能獲得迅敏的回饋,更敏捷穩定地駛過彎道,在出彎時獲得最大抓地力,達到最佳的彎道表現。
Lamborghini於賽車運動的傑出成就並體現於Huracán STO的Brembo CCM-R煞車系統。移植F1賽車的材料科學和專業知識,此系統具備絕佳耐久性,導熱效率相較傳統CCB碳纖維陶瓷煞車碟盤提高4倍,抗壓性增加60%。嶄新設計的車頭下方進氣通道,有效增強前煞車冷卻效能,使車輛整體煞車性能更加強勁有力,應對賽道駕駛等各類極端駕控條件的挑戰易如反掌。
Huracán STO 極具辨識度的嶄新外觀,賦予其因應賽車運動所需的卓絕空力性能與剽悍的駕駛動態表現。靈感源於品牌傳奇車款 Miura和 Sesto Elemento,Lamborghini R&D 研發部門打造全新Cofango 碳纖維一體式車頭,將前箱蓋 (Cofano) 以及與前保險桿相連的前葉子板 ( Parafango ) 合為單體式部件,能大幅減輕車身重量,並提升賽事中維修效率及零件更換時間。創新的車頭設計,包含車頭中央進氣口、分流器及側導流襟翼等,將進氣效率最大化,並全面優化空氣力學效率,產生更好的下壓力,同時有助散熱,提升引擎效能表現。
全方位的車身輕量得益於Huracán STO外觀鈑件超過75%使用碳纖維材質打造,將繁複的結構以一體式製法呈現,整體設計風格更具一致性,並可藉由減少鈑件固定點來降低車重。應用航太工業的碳纖維「三明治」構造技術的後葉子板設計,使車輛在保持相同結構剛性的同時,減少25%的碳纖維材料使用。為成就極致輕量化,此車款採用的更輕量的前擋玻璃材質,選配強度重量比更高的鎂合金輪圈,能使 Huracán STO 整體相較於 Huracán Performante 減輕車重多達43公斤,達到1,339公斤的極輕車身淨重。鎂合金輪圈並可視車主需求選配一般道路使用或賽道屬性的Bridgestone Potenza 專屬特製胎。
從賽道駛向公路,全新 Lamborghini Huracán STO 以強悍的動力心臟、極致輕量化材質、卓爾不凡的空氣力學與賽車工程設計,為每一次犇馳皆帶來赛道駕駛般的極限操駕感受。
#Lamborghini #Huracán #STO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oto1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編者在10年駕駛過第一代三輪PIAGGIO MP3 300,雖然當時覺得她的彎向表現不及同級排氣量的綿羊靈活,而且較重,不過整體的操控性能比估計輕鬆。10年後編者試駕全新2020 PIAGGIO MP3 HPE Sport,車身更細小,壓彎更靈活,反應與一般綿羊無異,與此同時增添更多電子裝備。畢竟M...
「單缸引擎構造」的推薦目錄:
- 關於單缸引擎構造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單缸引擎構造 在 雷尼 Raine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單缸引擎構造 在 重車日誌-教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單缸引擎構造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單缸引擎構造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單缸引擎構造 在 Re: [閒聊] 關於複數汽缸運轉的小疑惑- 看板biker 的評價
- 關於單缸引擎構造 在 拆解单缸柴油发动机,了解内部构造与工作原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單缸引擎構造 在 單缸引擎構造、雙缸聲浪、單缸重機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單缸引擎構造 在 單缸引擎構造、雙缸聲浪、單缸重機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單缸引擎構造 在 重車日誌-教士- 今天來聊個比較禁忌的話題吧!!不過這個話題 ... 的評價
- 關於單缸引擎構造 在 關於引擎的製作技術??? (第2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單缸引擎構造 在 [部品] VJR入門後避震推薦- 看板bike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單缸引擎構造 在 雷尼 Raine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那個年代就像是美蘇武器競賽一樣,科技似乎走在材料科學之前,各家都有100,00-萬轉引擎,但活塞、汽缸的材質足以應付多久其實還是一個問號,這也是為什麼八零年代的250四行程四缸很少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反而是250二行程由於構造簡單還比較多見,例如NSR250。那個年代的250四行程四缸輸出大約是45P到60P,現在的四缸250可以達到什麼樣的驚人輸出還不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絕對可以超過以往,而且更省油,更低污染,壽命一定會更長!
單缸引擎構造 在 重車日誌-教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分享的大保養理論,基本上就是一個教士一路看下來的心得
不過有些人理解能力很差,會直接把教士昨天所說的「車子是否需要大保養」給曲解成「教士說車行叫你大保養就是在騙你」。
這也是台灣人很奇妙的一個地方,只要觀點不一樣就是要用「 #對方一定是在攻擊你」的角度下去看一件事(笑)
-
而最有爭議的一點是很多人會質疑說「 #節流閥上面有鍍層很可笑」
事實上這個真的不可笑,而真的是有這個東西,節流閥主要就是閥片→表面鍍層→乾性油膜這三層的構造,閥片的金屬材質直接暴露在油氣底下很快就會被腐蝕,自然會需要一層表面鍍層來保護,這也是為何節流閥摸起來會是滑滑的。
-
而更重要的其實就是外面那層乾性油膜,它主要的工作就是填隙與潤滑。
填隙:控制空氣進入引擎的流量
潤滑:防止節氣門運作時過度秏損節流閥片
-
而最常見把節流閥洗壞的原因有兩種
一種是使用過強的洗劑(如化清劑),把閥片上的乾性油膜洗掉外連表面鍍層都受損;另一種則是清洗完節流閥後沒有進行後續補上乾性油膜的動作,導致冷車空氣流量失準,而且也因為失去乾性油膜的潤滑導致閥片鍍層磨損。
-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清洗完節氣門後沒有完成歸零的動作,使得電腦的供油失準造成怠速不穩或熄火等問題。
-
-
而這也只是其中一個大保養可能造成的車輛損傷,不過也是最常見的一個…剩下的如四缸平衡有沒有按照程序進行就又是另外一回事。(那個影片裡的油門遲緩很大的機會就是節流閥同步失準,因為教士曾經有2台車就碰到同樣的狀況)
-
事實上,我也不會說全部要你的車大保養的店家就是想騙你的錢,事實上給手路好的店家施工的確可以讓你的車狀況更好沒錯,但是有沒有必要花這些錢?最重要的就還是看消費者自己去決定。如果是我的話如果車況正常,我就不會想去做什麼大保養,寧願買讓店家幫我裝改裝品還比較划算。
-
-
所以不要把教士說的內容想像成是在說自己的店家是黑店, #除非你真的就是黑店…
教士就看過有黑店說要幫車做大保養,保完洋洋灑灑寫了一堆施工項目,錢收了結果實際也只換機油和機油芯……什麼四缸平衡與清積碳那些根本就沒做。那為什麼車主不會發現? #因為就算不動工他的車本來就沒問題所以沒施工也沒差啊
或者是說幫忙寫電腦結果也沒寫可是一樣有收費(哇靠)
-
-
#要不要進行所謂的大保養完全就是取決於車主本身的決定
教士會分享這篇文章主要也只是和大家說,可以的話車子當然能不拆就不拆。但如果真的要拆,店家本身就應該發揮本身的專業去說明為何會要進行這樣的施工。
#有沒有大保養這點其實是其次
#重點是店家是用什麼樣的理由說服你要做大保養的
和大家分享這些東西也是希望有在玩車的各位能真的把錢都花在刀口,而不是去進行一堆非迫切必要的保養項目。
-
有人說車行為什麼這麼喜歡推大保養?那也是沒辦法,因為如果每個人養車都只做基礎保養,那店家真的都會餓死
所以很重要的就是
#鼓勵大家多改車啊
#這樣才能讓車行有錢賺
#省下沒必要的大保養的錢
#花更多的改裝費用感覺才更爽啊
-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需要改裝的原因,如果一間車行就只是想穩穩的賺簡單的基礎保養工作,這樣重疊性超高的狀況下自然客群就很難流住。所以如果要開創更多的消費客群,推動改裝才是正解!
-
不過改裝這塊又牽扯到更多專業項目,一知半解的車行去操刀進行改裝也只會讓自己的車死的更快,所以改裝店家通常都會是經驗很老道或技術十分老練的店家。
但很可惜的是台灣人就是很不尊重專業,我甚至很希望台灣的車輛技師工資應該要收的更高一點,這樣才能彰顯自己專業技術的價值,不過這個理想能達成嗎?我覺得有點難啦…唉
#台灣人什麼時候才能尊重專業呢?
單缸引擎構造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編者在10年駕駛過第一代三輪PIAGGIO MP3 300,雖然當時覺得她的彎向表現不及同級排氣量的綿羊靈活,而且較重,不過整體的操控性能比估計輕鬆。10年後編者試駕全新2020 PIAGGIO MP3 HPE Sport,車身更細小,壓彎更靈活,反應與一般綿羊無異,與此同時增添更多電子裝備。畢竟MP3已經面世13年,越來越好的操控性能也是應該的。
3年前的三輪車未成氣候,沒記錯的話近乎零選擇,所以當第一代MP3 250在2006年面世後(同年登陸香港),以其獨特的外觀、唔怕跣胎的安全感及實用取勝,三輪車從此流行起來,其他牌子的三輪車也相繼誕生。而第一代MP3除了250外,還有125、300及400版本,不過PIAGGIO卻以旗下的GILERA推出500版本,型號為Fuoco 500,外觀與MP3完全不同,車身線條更硬朗,外型像巨無霸,此車在港也彼受車迷歡迎,但其北美版卻稱為MP3 500。直至2014年,PIAGGIO才推出正宗MP3 500,外型與同期推出的MP3 300相同。
今次介紹的2020 PIAGGIO MP3 300 HPE Sport屬於最新款,而MP3對上一次改革是2015年,這款車子不僅換上新衫,改用電子油門,並加入循跡系統及ABS等安全裝備,以及改用更大呎吋的前及後輪框,可是編者無緣試駕這一代車子,然而今次有機會駕駛新款MP3 300 HPE Sport,因此體驗到隔代MP3 300的分別。
老實說,如果讀者沒有留意MP3 300的發展,未必知道PIAGGIO推出過MP3 Yourban,這款車著重市區行駛的靈活度,所以體積及重量較其她MP3輕量化,排氣量同樣是278cc,而輕量化的優點可讓騎士更輕鬆穿梭橫街窄巷,推車更容易,日常使用更方便。
回顧第一代MP3 300,前及後輪框均為12吋,廠方其後改用前12吋,後14吋配搭,但是自上一代MP3起卻改用前13吋、後14吋,前胎由120闊轉為110闊,140闊的尾胎維持不變,這大概是希望車頭有更靈活的轉向反應,而新款PIAGGIO MP3 300 HPE Sport保留前13吋、後14吋的規格。制動方面,前制動採用258mm鑽孔碟配兩活塞煞車卡鉗,後煞車採用240mm鑽孔碟配對向煞車卡鉗,輔以ABS防鎖死煞車系統,油門也有可選擇開或關的ASR循跡系統,以防尾胎在過彎或濕地打滑,進一步提升騎士的安全。
駕駛感受
如前述,三輪車熱賣的原因之一是跣胎機會較兩輪低,濕地行車更安全。正因為三輪車採用構造複雜的前避震,又多了一個轆,所以較相同排氣量的兩輪重,在推車或起大架時尤為明顯。不過由於MP3 HPE Sport設有電子Roll Lock功能,騎士只要撥動設於油門旁的推鈕便會鎖定車身,車子就不會翻倒,所以容許騎士落車,將車子推入泊車位;事實上,Roll Lock功能大約在15km/h以下才可啟動,儀錶板會亮起燈號提示,換句話車子將近停車前,例如交通燈位,騎士可以不用落腳停車,對於腳短的騎士彼實用,只要扭油便會解鎖,過程十分流暢。
不過使用Roll Lock初期,由於未掌握可啟動車速,自然會用肉眼看儀錶的燈號,或會造成騎士分心,稍一不慎更可能撞上前面的車輛,但個人覺得只要練習幾次,便能夠掌握撥動鎖掣的車速,不用依靠燈號。不過要記著,電子Roll Lock是根據啟動前的車身傾角固定車身,換句話車身傾則時仍可上鎖,因此為免解鎖後車身急速下墜,最好待車身接近垂直才上鎖。
雖然MP3 HPE Sport是三輪車,但座姿其實跟一般綿羊分別不大,同樣好舒服,座上車子後覺得車子比舊款細好多,不過由於座高達780mm,所以編者雙腳著地都會吊腳(編者5呎6吋高),駕駛視野也較高,風鏡在高速公路發揮不俗的擋風作用。事實上,對比第一代MP3 300 (編者沒有駕駛過後期版本),好明顯感覺到新車在壓彎時沒有阻力,即俗稱「撬彎」,靈活度及輕巧度大有改善,感覺她的轉向反應與兩輪無分別,當日在大山都覺得好好彎。這或多或少跟車頭減磅(水箱遷移)及更換110闊度前胎(第一代使用120闊度)有關,因此廠方的宣傳片賣弄她的彎向表現。
全新2020 PIAGGIO MP3 300 HPE Sport之所以比舊款細小,是因為廠方借用MP3 Yourban開發;此外,新車配置新一代HPE高性能引擎,規格為水冷四衝程單汽缸SOHC 4氣門,馬力及扭力分別是26.2hp@7750 rpm及26 Nm@6500 rpm,官方表示馬力及扭力比舊款增長24%及15%,每1公升氣油可行駛31.2km,比舊款30.3km多,換言之新車更省油及更好力。事實上,新款Vespa GTS 300 HPE Super也是使用該引擎。
新款2020 PIAGGIO MP3 300 HPE Sport沿用雙搖籃高拉力鋼管車架,構造與一般綿羊分別不大,而名為 Articulated Quadrilateral Suspension System(鉸接式四邊型前避震)採用二字型鋁合金座,像天秤左右將一對連桿式前叉連接起來,結構與舊款MP3相同,不過改由另一間知名生產商製造。舊款MP3 300與MP3 Yourban的散熱水箱都是設置在車頭內,但新車的水箱卻遷移至前輪後方,擺放位置更低,與一般電單車相同。試想像散熱水箱、風扇及水泵的重量其實不輕,但是搬家後可減輕車頭的重量,與此同時將重量更中央化,使車子有更佳重心,絕對可以提升車子的彎向表現。
另一方面,雖然三輪車的最大傾角不及兩輪大,可是MP3 HPE Sport最大傾角也達到40度,不過日常駕駛好少會掟到這個角度,可是車身傾側一旦到了40度,你會感覺到車頭有「頂著」的反應,這告訴你已達到極限。此外,在一些情況下,三輪車的車頭吸震反應跟二輪有點不同,原因是震盪經左右輪胎傳到避震系統,使到像天秤的前叉十分忙碌,在凸凹不平路面掟彎時,軑把搖擺較多。原因之一是MP3 HPE Sport屬於運動版,避震設定較硬,十分運動化,因此爛路行駛產生較強跳彈感。不過對經常雙騎或載重型物件的用家來說,卻是不俗的設定。
之前提過2020 PIAGGIO MP3 HPE Sport與VESPA GTS 300 HPE Super Tech共用新一代HPE高性能引擎,278cc排氣量。VESPA GTS 300 HPE Super Tech出名夠力又快,但是由於2020 PIAGGIO MP3 HPE Sport承載更多重量,所以廠方將馬力由23.5hp / 8,250rpm調升到26.2hp / 7750 rpm,馬力增長2.7hp。雖然MP3 HPE Sport的加速力不及GTS 300 HPE Super Tech輕快,但是低扭及中段表現比舊款MP3 300優勝,即使100km/h車速行駛仍然表現輕鬆,既可應付香港高速公路需要,市區行駛綽綽有餘。要是擔心MP3 300的馬力無法滿足日常駕駛,斜路不夠力,但是又想玩三輪車,不妨留意MP3 500,不過她的重量及體積也會相應提升。至於2020 PIAGGIO MP3 HPE Sport的煞車力十分充沛,完全夠用,即使右腳踏設有腳踏式煞車,並且是前後煞車聯動,但是手感始終不及煞車桿敏銳。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qHexZ3hgtg/hqdefault.jpg)
單缸引擎構造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 VESPA GTS 300 HPE Super Tech-集科技、品味、跑格的復古羊
其實VESPA都有跑羊,就是GTS系列,她們的加速力及車速堪稱復古羊的一哥,而新一代GTS分別有GTS 300 HPE Super、GTS 300 HPE SuperSport及GTS 300 HPE SuperTech,三部車均採用新一代HPE高性能引擎,起步及省油均比舊款優勝;此外,今次介紹的GTS SuperTech是首部採用彩色液晶儀錶的VESPA綿羊,可謂緊貼潮流脈搏,成為一部集復古、速度及新潮於一身的玩羊。
2019 VEPSA GTS 300 HPE Super SuperSport SuperTech
VESPA GTS 300 HPE Super、SuperSport及SuperTech意羊大派對
2019 Vespa_Primavera 150
2019 Vespa Primavera 150 改良版抵港│5種顏色選擇
2019 Vespa Primavera
Vespa Primavera 2019
繽紛色彩系列正式抵港
MotoPlex Hong Kong
九龍土瓜灣道373A地下 G/F., 373A Tokwawan Road, Kowloon
Tel : 2385 0181
其實VESPA都有跑羊,就是GTS系列,她們的加速力及車速堪稱復古羊的一哥,而新一代GTS分別有GTS 300 HPE Super、GTS 300 HPE SuperSport及GTS 300 HPE SuperTech,三部車均採用新一代HPE高性能引擎,起步及省油均比舊款優勝;此外,今次介紹的GTS SuperTech是首部採用彩色液晶儀錶的VESPA綿羊,可謂緊貼潮流脈搏,成為一部集復古、速度及新潮於一身的玩羊。
●(左)第一代VESPA GTS 300、(右)第二代VESPA GTS300
vespa
●2019 VESPA GTS 300 HPE Super Tech
2019 VESPA GTS 300 HPE Super Tech
2019 VESPA GTS 300 HPE Super Tech
●全車採用LED照明及燈具。
vespa
●VESPA GTS 300儀錶進化、(左起)第一代、第二代,及新款GTS 300 HPE Super Tech
2019 VESPA GTS 300 HPE Super Tech
屹立73個年頭的VESPA是復古羊的代名詞,也是復古羊的正宗,牌子本身已有獨特的魅力,所以新、舊款的VESPA成為好多復古羊迷的首選。而VESPA的招牌是盾牌式鬼面罩、圓型大燈以及充當車架的鐵製車殼,這構造與一般採用鋼管車架(龍骨)的綿羊有天淵之前,VESPA從古到今都未放棄過這設計,所以VESPA得到鐵殼羊的稱號。
回想以前手動轉檔的2衝VESPA,由於好多用家安裝鐵殼大尾箱載貨,有些用家更插入一部手推車,所以VESPA有濃濃搵食味,即使獨特的Mod文化扎根香港多年,但由於相對小眾關係,所以無法中和VESPA的工商形象。直至活潑可愛像玩具的ET8 150在90年代尾誕生,再者是自動波,操控好容易,縱使ET8的座位偏高,仍然吸引好多女騎士駕駛,成功俘虜年輕一代騎士,使VESPA在香港的銷量直線上升之餘,形象逐漸年輕化,玩味開始浮現,日後推出的新款946及PRIMAVERA等等,使VESPA的形象更高貴優雅。
多年來,VESPA主攻細排氣綿羊市場,宗旨是方便用家穿梭橫街窄巷,所以大馬力不是VESPA造車的先決條件,這對一些重磅而又喜歡復古羊的騎士來說難免失望。不過VESPA在2003年總算行出第一代,推出水冷散熱兼配置4汽門引擎的GT200,馬力輸出比過去的版本多,並且轉用12吋輪框,行駛更穩定,因此動力及裝備方面,GT200對VESPA來說是一部劃時代的鐵殼羊(舊一代VESPA採用風冷及2氣門引擎,以及10吋輪框),。
2005年,VESPA推出更大排氣量GTS 250;相隔三年之後,VESPA在2009年推出史上最大馬力的GTS 300,外型富有ET8影子,這不僅對重磅復古羊迷來說是喜訊,對一般玩家而言,可在高速公路上更暢快地飛馳,市區起步更凌厲。其後,VESPA追加GTS 300 SUPER SPORT及GTS 300 TOURING,兩部車的基本規格相同,只是配色及裝備略有不同。而第二代GTS 300在2015年面世,外型更時尚,廠方還加入ASR循跡系統、ABS防鎖死煞車系統及新款前避震,與及新增Piaggio Multimedia Platform (PMP)多媒體系統,騎士利用藍芽連接手提電話後,可查看油耗及車速等資訊,並具備導航功能。
新一代 2020 VESPA GTS 300
外型方面,心水清的讀者,又或者是VESPA忠實粉絲,必定認得新款GTS 300 HPE SuperTech採用PRIMAVERA 150的設計;事實上,PRIMAVERA 150的外型設計源自媲美藝術品的VESPA 946,所以編者覺得新一代GTS 300 HPE SuperTech跑得之餘,還多了一份高貴及優雅氣息。而今次介紹的GTS 300 HPE SuperTech採用近年十分流行的淡灰色,但廠方為了突顯運動性能,所以鬼面罩的魚鰓、前避震彈簧、座墊縫線及車身拉花等等均採用檸檬黃,使車子低調得來卻不失活力感。
一如舊款GTS 300,新版本配置了多件復古羊不可或缺的電鍍部件,但新車的大燈、尾燈及指揮燈均改用LED。電子方面,GTS 300 HPE SuperTech採用4.3吋彩色液晶儀錶,騎士可使用VESPA開發的Vespa Mia系統連接手提電話,實時展示油門角度、車速及轉數等行車資訊,當然還有導航功能。設於左軑把的遙控桿更可以控制接收來電、取消通話、選擇歌曲及調校音量,方便騎士在行駛期間使用。與上一代GTS 300相同,新款同樣擁有防止尾輪打滑的ASR循跡系統及ABS防鎖死煞車系統,可保障騎士駕駛安全。
各大車廠面對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法,因此VESPA早年已推出i-get引擎,好處是有更高燃油效益及減低污染。但隨著更嚴格的歐五排放標準即將實行,車廠必須花更多資源研發更環保引擎,而新款GTS 300 HPE SuperTech配置新一代HPE高性能引擎(High Performance Engine),包括盤頂、活塞、凸輪軸、燃燒室、燃油噴注系統及傳動系統等等與舊款截然不同,即使引擎的278c.c.水冷單汽缸4氣門規格不變,可是據廠方公布新引擎輸出24ps馬力,比舊款增長12%,而26Nm的扭力則比舊款增加18%。此外,廠方公佈續航力也由舊款的29.4km/1公升氣油提升到31km/1公升氣油,比舊款更省油。
VESPA ET8是本地騎士的集體回憶之一,編者在10多年前花了幾千蚊買了一部高咪數的珍珠白ET8代步,跟車有一個原裝尾箱,自己又買了一頂幾百元的椰殼頭盔配襯,總算實現玩復古羊的願望。雖然ET8只有150cc,但動力對於當年剛獲得車牌的編者來說頗充沛,操控好容易又靈活,在超擠塞交通又易於攝車罅,話咁快過海上班或回家。雖然ET8的座位較高,編者雙腳也會吊腳,適應之後沒有不便,只是嫌ET8的車轆太細(前/後10吋輪框),要駛上較高的路肩較吃力。
其後有機會試駕第一代VESPA GTS SUPER 300ie,在東廊走了一轉的感覺是加速力很勁,飛得好爽,暢快到不得了,至今仍然記憶猶新。即使在擠塞的銅鑼灣行駛,向油門一質,車子立即飆前,起步反應相當凌厲,就算GTS SUPER 300ie較ET8重及大,座位同樣好高,操控感依然好靈活及輕巧,油門亦都好輕。此外,由於GTS SUPER 300ie配置12吋輪框,所以高低車速、轉向及直路行駛比ET8更穩定,這是編者第一次感受到大、小排氣量綿羊的分別。再者VESPA GTS SUPER 300ie的外型處處流露ET8的影子,登時成為我的Dream Bike。但編者都要儲了好幾年錢,才有能力從朋友手上接來二手VESPA GTS SUPER 300ie。
編者今天可以駕駛新款GTS 300 HPE SuperTech,心情相當高興。而這個配色用於復古羊身上好新潮,還有精緻的彩色液晶儀錶,感覺好有型。座姿方面,編者騎上GTS 300 HPE SuperTech之後,感覺上半身較舊款稍稍前傾,但整體而言分別不大,依然保持畢直舒適的騎姿,但雙腳依會有吊腳情況(座高790mm,編者身高5呎6吋),所以好多嫌座位高的騎士,都會選擇座位較低的Primavera 150。
新款GTS 300 HPE SuperTech的排氣是278.3cc,與舊款相同,但新引擎達到歐五環保規格,然而廠方公佈新引擎的馬力及扭有不俗增長數字。的而且確,新引擎的低扭更強,起步反應更爽,爬頭更得心應手,油門操控也較舊款順滑及精準。亦因為GTS 300 HPE SuperTech沒有風擋關係,並可以輕鬆加速至100km/h,再者車子很輕,因此騎士在高速公路上要抵受較強風阻。雖然GTS 300 HPE SuperTech的車速頗快,但前、後碟煞掣動可以滿足此車的需要。此外,編者好喜歡GTS 300 HPE SuperTech的避震設定,整體偏向舒適型,個人甚至覺得軟硬適中,頗適合香港路面使用。
論實用性,VESPA未必及得上豪華型綿羊,既沒有平地台,尾箱只可以擺放揭面式頭盔,可是VESPA已經進化至玩牌子、玩樣、玩品味、玩個性的產品,即使市場湧現多款排氣量相近的綿羊,未必會對VESPA構成太大威脅,原因是VESPA本身是一個好有魅力的牌子,無必要跟其他車款比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AhvpxGQaTo/hqdefault.jpg)
單缸引擎構造 在 拆解单缸柴油发动机,了解内部构造与工作原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Transcript · 柴油 引擎構造 、原理及使用保養、檢修等實習(二)--蘇溫禧 · 纯手工拼装发动机,展示各个零件是如何配合起来工作的 · 變頻冷氣省電? · 單缸 柴油 ... ... <看更多>
單缸引擎構造 在 單缸引擎構造、雙缸聲浪、單缸重機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速克達高性能摩托車,水冷4V引擎,單缸個性跑旅,山葉大踏板! 由於高度都會化的使用環境,摩托車市場向來以150cc以下速克達爲主流商品,但隨著民衆 ... ... <看更多>
單缸引擎構造 在 Re: [閒聊] 關於複數汽缸運轉的小疑惑- 看板biker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testes (testes)》之銘言:
: 標題: [閒聊] 關於複數汽缸運轉的小疑惑
: 時間: Thu Jun 2 17:09:08 2011
:
: 小弟不是機械科系出身的所以相關用語可能不精確先請見諒...
:
: 抱持著對小小DIY的熱情開始對機車各機構知識涉略
: 大致上已瞭解四行程引擎的運轉原理
: 現在有些對複數汽缸的小疑惑:
: 不管是何種排列方式,汽缸下方都是連到同一根曲軸
: 那如果說某一顆汽缸運轉不順,活塞運轉阻力上升
: 這份阻力透過曲軸是否會造成其他汽缸運轉負擔?
: 甚至狀況壞到縮掉卡死,那是否意謂其他汽缸就算正常仍無法運轉了?
: (好像是個白痴問題....)
: 同理某個火星塞掛了不能點火也動不了?
這些情況的話就不一定了
主要要看引擎在最初設計時的每個汽缸的負載量
當損壞的程度大於正常汽缸的負載量 那引擎就不能運轉了
老一點的汽車常常會有單缸沒有點火或是點火異常的狀況
但是通常硬要運轉引擎 引擎也是可以動 當然對其他汽缸跟曲軸的傷害很大
不知道的人來說 可能只是覺得車子怎麼不是很順
甚至有的人會覺得還能動就不理他 最後往往整顆引擎都報銷掉
以前fz/fzr車系會有聽到單缸不點火的情況
單缸點火的fz/fzr還是可以騎乘的 只是車子的扭力跟轉速都不會很好
如果不理他的話 曲軸跟另一顆缸會受一定的傷害
:
: 另外看書上介紹各汽缸排列時有提到最傳統的並列式汽缸
: 3缸以上氣冷並列汽缸,左右缸撞風散熱面積大
: 但是夾在中間的就比較不能散熱,工作環境比較惡劣
: 所以並列式比較容易壞中間的缸
: 都連在一起那壞了中間是不是整組引擎也要跟著換修?
要看壞到什麼程度
引擎的結構是靠著一個系統帶著另一個系統傳遞下去的
進氣點火推動活塞 活塞帶動曲軸 曲軸帶動汽門 汽門控制進排氣
當其中一個系統故障 其他系統一定會有某種程度的影響
比如說 縮缸除了會對汽缸壁跟活塞.活塞環造成損害
也有可能造成曲軸歪曲 曲軸大端小端培林也可能會損傷
以多缸引擎縮缸來說 不管縮幾顆缸
如果修復時要搪缸一定是全部搪 或是全部換新 多缸引擎的缸徑必須一致
同樣其中一顆缸點火異常 也是要全部一起檢查.更新或維修
:
: 並列式汽缸共用同一組凸輪軸所以各缸轉速理應相同
: 那如果水平對臥或是V型的汽缸,因為凸輪軸不共用
: 是否會有各缸轉速不同的特別設計?
各汽缸的轉速跟凸輪軸有沒有共用是沒關係的
當然跟引擎的排列方式也沒有關係
以現在的引擎設計來講
常見的有直列式.水平式.V式.W式.H式.轉子式.輻射式.相對式等等
大部分的多缸引擎實際上還是共用同一個曲軸系統
也有例外的 如:相對式活塞引擎
這個引擎可以算是由兩個引擎系統所並成的 有趣的是他們共用同一個燃燒室與進排氣
雖然曲軸是分別獨立的 但是各汽缸的轉速依舊會使它們相同
只要是使用同一個曲軸系統的引擎 每顆汽缸的轉速必定要相同
如果不同步就會造成曲軸的負擔 如單缸未點火或縮缸等等
試想一顆汽缸1000轉另一顆汽缸卻2000轉 這接在同一個曲軸上 曲軸要聽誰的
:
: 另外複數汽缸需維持同功率的個別運轉,
: 提供油氣的化油器有平均的輸出特別重要吧?
: 感覺複數汽缸需要特別做好各項的平衡,不然真的牽一髮動全身!
: 越涉略越覺得單缸引擎的單純好用....
多缸引擎的汽缸平衡是很重要的
不僅僅是供油氣 點火.壓縮比.排氣等等都須要有一致性
多缸或單缸引擎的優劣是要看用途決定
不一定單缸就比較好
以打草機.小排氣量的機車.空壓機等等 這種不需要大馬力.高轉速的用途
使用單缸引擎成本低.製造維修簡單 一定是首選
那種單缸1000cc以上的引擎 有的會用於船上
但想用於汽機車上應該也沒人會想用他吧
多缸引擎牽涉到排氣量.排列方式等用途也大有不同
多缸引擎多半使用在需要大排氣量.大馬力或高轉速的用途
像輻射式引擎(星狀引擎)常用於螺旋槳飛機上 他擁有高轉速及大馬力
即使一個汽缸故障對其他汽缸的影響也就小
對臥引擎則擁有良好的平衡性及抑震性
V型引擎擁有較小的體積及重量 視夾角不同構造及成本有有所不同 造價通常昂貴
直立式引擎構造較為簡單 部分零件可以共用成本較低 有利於高轉速的發揮
在同一排氣量下多缸引擎燃燒效率比單缸引擎較佳
但是因為活塞面積及慣性抵銷的關係 多缸引擎的扭力較單缸引擎低
早年的機車因為多缸引擎技術不佳 也有不少大排氣量的單缸車出現
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 多缸引擎不論是在馬力及轉速上都比單缸車來的更好
扭力的部分也可靠著引擎的排列或設定來達到要求
再加上比賽的影響 使得大排氣量的車子漸漸多以多缸為主
單缸小排氣量的引擎 不論是製造.成本.維修等等都樂勝多缸引擎
兩者的馬力及扭力的差異性也不會很大 所以被廣泛的運用在250cc以下的引擎
但是科技的進步是很可怕的
也許將來可以看到雙缸或3缸以上50cc~150cc的引擎在街上橫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148.39
單以轉速來說
以相同成本製造相同排氣量來比 直立式引擎確實比V型引擎來的更好發揮
但是隨著材料進步與調教的不同 V型引擎也可擁有高轉速及較大的扭力
所以開始廣泛的用於各式賽車之中 而賽車運動牽連汽機車的發展
使得現在的汽車.跑車或強調高速的機車多半會使用V型的引擎
當然製造及後續的維修成本一定會高出不少
※ 編輯: RZSR 來自: 111.249.148.39 (06/02 20:58)
動力空窗要看圖比較好解釋
以並列4汽缸引擎來說
曲軸與活塞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
曲軸的轉動是屬於圓形的運動
以上圖來講 4支活塞連桿分別把曲軸平均切成1/4
當第一缸爆炸時 活塞向下的力量把正要回到上死點第三缸的活塞給順勢推上去
第二缸此時正要回到下死點 第四缸則要從下死點上來
當第三缸爆炸時 又順勢帶動第四缸回到上死點
此時第一缸要回到下死點 第二缸則從下死點上來
如此連續的爆炸 以達到四個汽缸連續性的輸出
每顆汽缸爆炸時的能量輸出幾乎是連續性的 沒有間斷的時間
如果今天是雙缸引擎 如圖
兩支連桿將曲軸切成1/2
左缸活塞位於上死點爆炸時 右缸的活塞才正要從下死點上來
當左右活塞都還在往上或往下時 中間沒有爆炸能量推動的時間
活塞要移動靠的是慣性 這就是動力的空窗期
動力的空窗也跟很多因素相關
汽缸的數目.排列方式.點火方式.活塞連桿長度.活塞的重量.曲軸的設計等等
以上算是籠統的解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