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和你介紹一本書,中文名叫《成長的邊界》,作者是大衛·愛潑斯坦。這本書的英文名非常簡潔,就是一個單詞「Range」,我把它翻譯成「廣度」,後面我們也用《廣度》來稱呼這本書。
你可能知道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書《異類》,分析成功者為什麼能夠成功。我們之前的來信里也提到過這本書。而這封信要和你介紹的《廣度》,恰恰提出了和《異類》針鋒相對的觀點。
簡單來說,《異類》提出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強調「刻意練習」、成為專才的重要性;而《廣度》這本書就如它的標題所言,更強調「廣度」在成長和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兩本書的觀點,談一談廣度和深度的問題。
愛潑斯坦為什麼反對「深度」?
先簡單介紹一下《異類》和《廣度》兩本書各自的主要觀點。《異類》一書中有三個非常鮮明的觀點,《廣度》主要針對前兩個,我們就重點談兩本書有交集的地方。
先來看《異類》的第一個觀點,就是大環境和起步的時間很重要。你生對了時代,就有更大的概率成功;甚至你生對了月份,一開始比同年級同學大了幾個月,容易成為孩子王,後來就更有可能成為領袖。《異類》的第二個觀點,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講什麼事情要做好,需要有一萬小時的練習。
針對這兩個觀點,《廣度》這本書又是怎麼說的呢?
《廣度》的第一個觀點,就是認為早期優勢或者說早期的刻苦練習對於長期發展來講幫助不大。《廣度》的第二個觀點,就是它的副標題,講在這個專業化的世界中,通才更能夠取勝。
簡而言之,《異類》強調起跑線上的優勢,一開始佔優,後面就越發展越好;而且強調人要投入大量練習,成為專業化的人才。《廣度》則認為,早期優勢沒有那麼大的作用,比起專業化,現在的世界更需要的是通才。
《異類》的觀點你應該很熟悉了,也是現在社會的一種主流觀點。這封信我們介紹《廣度》,就稍微展開看一下《廣度》的作者愛潑斯坦是怎麼論述他的意見的。愛潑斯坦從四個角度論述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愛潑斯坦把世界上的事情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規則明確的事情,比如學鋼琴、打高爾夫球、做銷售、編程序,成功的標準非常清晰。在這些事情上,一萬小時定律是成立的。
但是還有第二類事,就是大量規則不明確的事情,比如創業。我在之前的信中講過,成為億萬富翁比登上珠峰更難,因為後者目標清晰,訓練方式固定,而前者沒有可以遵循的通用標準。愛潑斯坦認為,對於這樣的事,就算投入大量時間練會了一個單一技能,意義也不大。愛潑斯坦還特別提醒,要警惕那種「因為自己手裡有了一個錘子,因此看什麼都是釘子」的思維方式。
其次,愛潑斯坦講專業人士的判斷未必就更可靠。有的專業人士過於相信自己的訓練和固有的方法,結果有時候表現甚至不如普通人。這樣的例子我們見過很多,比如對股票的預測,對選舉結果的預測等等。
愛潑斯坦還舉了一個很特殊的例子。他說一項研究發現,每年心臟病專家聚集起來開年會的時間段內,心臟病患者死亡率反而會降低。這項研究推測,可能是因為心臟病專家忙於開會,沒時間做手術,而手術本身有風險,因此手術總量減少帶來了患者死亡數量的減少。換句話說,有些患者不做手術可能還能活過這段時間,結果因為做手術反而喪命了。這個統計結果提示,專家的判斷也有可能是不準確的。
第三,愛潑斯坦認為,方向比毅力更重要。愛潑斯坦也承認毅力是個好東西,但一味堅持、永不言退,甚至一條道走到黑,卻未必是美德。
愛潑斯坦講,世界上成功的道路千千萬,你怎麼知道自己選的路就是對的呢?如果走在錯誤的道路上,那越有毅力可能越糟糕。
《廣度》這本書講了許多改變人生道路而成功的名人故事。其中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梵高。梵高年輕時做過牧師、傳教士、店員、藝術品交易員,對每份工作梵高都做得很認真,但就是做不出成績。直到接近三十歲,梵高才開始學習繪畫,並且迷上繪畫藝術。我們知道,最終他是作為畫家而流芳百世的。
最後,愛潑斯坦還舉出了很多實際案例,說明很多成功人士不是只懂某個領域的專才,而是廣泛涉獵的通才。這樣的例子你肯定也能想到不少,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通過上述分析,愛潑斯坦提出結論:面對複雜問題、特別是沒有明確衡量標準的問題時,廣度比深度更有用。人要懂得放棄和退讓,不要一根筋只知道往前走。後退一步看似多花了時間,但可能因為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反而省了時間。每一次拓寬人生道路的嘗試,只要處理得好,都會成為人生的閱歷,並不白走。愛潑斯坦舉了喬布斯的例子,講喬布斯當年旁聽的一門書法課,後來對他設計麥金托什電腦和其他產品發揮了作用,因為喬布斯對藝術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這門課。
要廣度還是要深度?
介紹完愛潑斯坦的觀點,問題來了:我們該信誰的呢?是《異類》作者格拉德威爾說的刻意練習、成為專才,還是愛潑斯坦說的多加嘗試、追求廣度?兩位作者都舉出了很多現實案例支持自己的觀點。當然可能你也會覺得,兩人的觀點並不完全矛盾,也可以並行不悖。
但我們在生活中要面對的問題往往更加實際。比如你剛下班,接下來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你到底應該做什麼?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選擇,因為做了這件事就不能做另一件。如何選擇呢?其實還是要回到理性的分析上來,而不是聽信任何現成的答案。
我常常講如果你不知道做什麼,就想一想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不妨按廣度和深度兩個維度,把人分為四類。
第一類人,既沒有廣度,也沒有深度,這自然不是我們的目標。
第二類人,既有廣度,又有深度。這種人通常是天才,比如達芬奇、牛頓、愛迪生、喬布斯,還有用數學建模來進行投資的文藝復興公司創始人詹姆斯·西蒙斯等等。不過,這類人的數量在世界上可能連萬分之一、甚至百萬分之一都不到。我們雖然能講出不少這樣的名字,但這是因為他們站在聚光燈下,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看看身邊,這樣的人可能一個也找不到。當然,如果把要求放低一點,只說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人,可能還是能找到一些的。
再看第三類人,有深度,沒有廣度。這種人我們身邊應該有不少,或許我們自己就屬於這一類。
第四類和第三類反過來,有廣度,沒有深度,這樣的人也比較多。
簡單分析一下:第一類人我們不用考慮;第二類人雖然你我都很嚮往,但很難成為這樣的人;那麼我們主要考慮的,就是在第三類和第四類中選擇。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結合你自己的情況,要成為第三類或第四類,哪一種對你比較容易?此外,第三類和第四類人,在生活中哪一種相對更受歡迎、更容易成功?根據我自己的觀察,答案是第三類,也就是比起有廣度沒深度的人,還是有深度、但廣度有所欠缺的人更容易成功一些。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完全不贊成愛潑斯坦的看法呢?並非如此。我專門和你分享這本書,正是因為雖然愛潑斯坦和我的觀點不完全一致,但仍然給了我很有益的啓發和提醒。他提醒我們,做事不要死鑽牛角尖,要注意看方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要嘗試各種新東西。實際上,愛潑斯坦講的「廣度」也不是蜻蜓點水、多而不精,他也談到了在保持一顆開放心靈的同時,我們也要選擇某個領域往深里走。
怎麼讀書才能為我所用?
最後,借著《廣度》這本書,再和你談一下讀書這件事。我們在閱讀他人想法和接受他人經驗的時候,有一個很容易進入的誤區,就是當那些想法和經驗特別符合我們的胃口,我們就會非常順暢、甚至不假思索地接受它們。
有的人讀了《異類》這本書,聽到了一萬小時定律,覺得很有道理,然後就為自己簡單低水平的重復工作找到了理由;被其他人問起來,就抬出一萬小時定律當藉口。同樣的道理,有的人讀了《廣度》這本書,就為自己不能在一條路上深入找到了藉口,說自己是要成為通才。很多人說是讀書,只是不斷為自己找藉口而已。
實際上我們讀書的時候,對於作者的觀點,既不應該輕易接受,也不應當直接拒絕。不同視角、不同觀點的書,往往能給我們有益的啓發。
比如有人覺得一萬小時定律很有道理,但自己試了好像不靈,就不知所措了。這時你讀到《廣度》這本書,就會發現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立,還需要其他條件,比如只有對於可以清楚衡量、可以明確追蹤進步的目標,一萬小時定律才有效。這樣一來,兩本書中看似不同的觀點就起到了相互補充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多讀書,而且要讀不同的書。
一本好書,不在於它的觀點都符合你的心意,而在於它能夠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視角,啓發你的思考。因此,即使我不完全贊同《廣度》的觀點,這本書仍然值得一讀。
小結
如果你自己讀這本書,也要記住我們讀它的目的是接受它的啓發,而不是聽了那些遙遠的故事就放棄努力。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比起廣度,更欠缺的還是毅力。成為通才並沒有錯,但更多人只是把「成為通才」當成了半途而廢的藉口。
當然,對於格拉德威爾和愛潑斯坦的觀點是如此,對於我的觀點,也是如此。我的結論應當是啓發你思考的材料,而不應該直接成為你的結論。瞭解了這兩本書,你更應當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和審視,找到適合你自己的進步道路。」
「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的推薦目錄:
- 關於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 在 [ENG SUB]《向往的生活3》第1期完整版:05超女重聚惹哭 ... 的評價
- 關於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 在 向往的生活第三季線上看 - PttPlay 的評價
- 關於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 在 網路上關於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在PTT/MOBILE01/Dcard ... 的評價
- 關於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 在 網路上關於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在PTT/MOBILE01/Dcard ... 的評價
- 關於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 在 網路上關於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在PTT/MOBILE01/Dcard ... 的評價
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有一位「月薪3萬台幣」的鄰居,廣告公司工作,25歲,行銷企劃。那天和這位年輕小兄弟聊天,討論在台南月收入25萬元的人,在活什麼樣的生活。
月薪25萬和月薪3萬元之間,
除了社區樓層不同以外,煩惱也是大不相同的。
一樣存錢但存的比較多,熱愛的工作如今努力有了回報,多出時間陪家人。
一樣有受制於人的時候,但是經常感到財富自由,
一樣想丟下一切凡塵俗事獨自躲起來,就會買一張機票飛去長灘島度假。
三萬只能躲回外面租的小雅房。
同樣得面對工作的乏味、對職場的種種不耐煩,但是收入讓你甘之如飴。
食物一樣甜到靠北,騎黃牛會比開車方便。
—
關於「月薪 25 萬元在台北的奢侈」,我們聊到高薪網友的看法,他們認為從當年的 3 萬元月薪,到 25 萬元月薪,最引以為傲的奢侈如下:
1. 喝星巴克 150 元不眨眼,對「買一送一」沒感覺。
2. 出門只搭計程車,忘記捷運怎麼搭。
3. 吃Uber Eats一個人一次就點 500 元
4. 懶得做家事就請打掃阿姨
5. 吃吃到飽餐廳時,再也不用刻意前一餐不吃。
6. 麥當勞薯條加大,只吃一半就丟掉。
7. 搭計程車找零錢時,10元硬幣掉到地上不用撿。
我真是笑到要死掉。
前兩個月在Ptt上看到的裝窮反串文,竟然有人認真。
就算月入25萬,買一送一這種小確幸怎麼可以放棄。
月入3萬的快樂如果跟月入25萬一樣,當努力賺錢的人都是盤子?
月入25萬in Tainan,就是住比較高級、玩手遊直接課金魔關羽,放養雞做的滴雞精當水喝、月嫂直接住家裡,因為家裡夠大房間多、懶得做家事就請打掃阿姨這點倒是真的。
—
有錢為什麼爽?爽就是爽還問為什麼?
這些因為高薪而擁有的奢侈與浪費,
除了稱得上舒服,還是舒服。
但希望大家不要因為一時的窮,就幻想有錢以後會不快樂。
這是資本主義所設下的陷阱!
讓你耽溺在小確幸,在生存線上掙扎,花點小錢有點精神層面的快樂就自我滿足。
不要因為一時的窮,就安慰自己上一次和朋友家人,一起在家慶生吹蠟燭的快樂是錢不能帶給你的快樂。
你有錢,蠟燭都能吹比較多根。
—
不要因為一時的窮,就以為上一次熬夜三天沒睡只為寫出一篇書稿的快樂,在書本暢銷以後就會變質。
這種煩惱等暢銷以後再說。
何況熬夜三天寫出一篇書稿,睡一大覺更能帶給我快樂。
相信我,因為我書出比較多。
—
不要因為一時的窮,就以為上一次和喜歡的人牽手在台北散步六個小時的快樂,有錢以後就會被剝奪。
放心吧!有錢以後,你的雙腳不會因此斷掉。
要打斷兩條腿才能賺的錢,千萬不要賺。
—
我想說的是,
「既然這些快樂與奢侈無關,那有錢以後你一樣能擁有這些快樂。」
當你憑著自己的努力在事業上闖出一片天,你的收入反應你的付出,那是一種成就感,是輝煌的榮耀。
無後顧之憂做自己熱愛的事情,這是富二代的奢侈。
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又能獲得等價的報酬,這是你我快樂的秘訣。
數字,就是成就感和快樂的量化。
人會進步會突破,就是因為嚮往更好的生活,就是因為承擔著非讓所愛的家人幸福不可的責任。
不論你現在是賺三萬還是賺二十五萬,
不要忘記我們對所愛的承諾。
—
最後,這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就是健康。
無論貧窮或富有,我們都要時刻維持著健康的身體,才能和所愛的人一起享福。
如果你喜歡我對生活的想法,可以參考你滋美得接骨木莓蜂膠濃縮飲。
✨開團時間10/16~10/31✨
在這個換季的時刻,接骨木莓搭配頂級巴西蜂膠,給家人最好的防護力,順口又好喝。
一盒十入原價880,無論什麼收入,都給得起的優質。
一點小錢,就能享受月入二十五萬的快樂。
但我知道看完這篇文大家要的更多,因此我幫各位爭取到更多的快樂。
貪心,是進步的原動力。
數字,就是成就感和快樂的量化。
收入如此,折扣也是如此。
✨三倍快樂方案(59折) 全家同樂
接骨木莓蜂膠濃縮飲3盒(共30杯)優惠價$1,550(原價$2,640)
再加贈維他命B群隨身瓶(10粒/瓶,價值$150)
✨六倍快樂方案(52折) 快樂冠軍
接骨木莓蜂膠濃縮飲6盒(共60杯)優惠價$2,780(原價$5,280)
再加贈維他命B群隨身瓶(10粒/瓶,價值$150)
https://bit.ly/2I4kw2h
對了我的書今年出到第三本了,
想求姻緣的可以買第二本試試。
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李蕪〈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李蘋芬《初醒如飛行》的個人生命蹤影〉(下)
《初醒如飛行》所附的作者簡歷提及其為「一九九一年初夏生」,接下來我們來看一首與初夏生日有關的詩:
李蘋芬〈蟬聲大噪〉
他生日的這天無法決定
如何慶祝
熱得很,那赤裸的空氣
亮晃晃地像落後於
主流的憂鬱
他許願成為一個容器
並在六月開始密封
許願自己成為唯一保管的人
分手的情人
不曾施予他親暱的小耳光:
你怎麼任憑自己跌倒
你應該在家族聚會的餐桌上保持微笑
生日的這天
他已不想如何過
沒有人攜來清酒跨過他的門
沒有人把大葉合歡變成火
儘管這空氣適合手舞足蹈
在那開了窗戶
卻關了紗窗的地方
蟬聲大噪
左眼的淚水散落在單車疾駛的風中
右眼還記著今天
今天是他的生日
雖然詩中運用第三人稱「他」,但一方面其內涵、情感與〈醒在果核上〉有一些疊合之處,加上「蟬聲大噪」時的六月生日,與其簡介提及的「初夏生」相符,推測此詩亦是基於作者本人的親歷而書寫。
第二段寫道,許願自己「成為一個容器」、「成為唯一保管的人」,並從後續「分手的情人」一段,顯示詩中主角(或說詩人)有一些未告訴讀者的故事;我們所知曉的,是詩中主角遭逢了某些打擊,像是「跌倒」,未能在「聚會的餐桌上保持微笑」,特別是分手情人尖銳的話語。
倒數第二段寫及「沒有人把大葉合歡變成火」,在夏季的枝頭上,大葉合歡的花朵會如羽扇般綻放著,「變成火」是種比喻,實意應是「他」自己沒有心思、同時也無人能共度他生日這天。「沒有人」,主要指的,恐怕仍然是分手的情人;蟬聲大噪,這竟是一個離別與揮淚的日子。
雖然我猜測這首詩是作者的親身經驗,不過詩中既然用第三人稱來寫,讀者也不妨把「他」視為某一個人/一群人(處境相似者)的故事。
最後,讓我們回顧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曾分享過的一篇作品:
李蘋芬〈太陽與檸檬〉
──記一段在景美的日子
一起踏過椰子林的清晨
日日倒數
時光的核滾動不已
喧囂有時,恬靜有時
一起擁有了
起跑和瞌睡的姿勢
在那裡。我們亦能唱歌
當冬天是一個抽屜
呼吸的節律
在試卷背面回歸胸口
一起姍姍而至的午休
日日洗臉,疊好鉛字
逃跑,紅字──
當公車鄰座只有陌生人
若牆也有眼睛
那是白和螞蟻──
而我亦是雪藏般
銘記了所有,日行動物
夜行淚水
你是幸運的,而我亦能
讓太陽與檸檬飽染我們的顏色
讓輕率的心眼得以
復歸寧靜,因為一筆紙箋
一盒削好的蘋果
因為後來
我們念記的每一次相視而笑
當時「每天」小編全糖的賞析提及:「李蘋芬這首詩最初於2017發表在人間副刊上,第一版名稱叫做〈太陽與檸檬的顏色〉──記我在JM的日子,後於2019出版詩集《初醒如飛行》時,詩名改為〈太陽與檸檬〉──記一段在景美的日子。」
李蘋芬本人曾就讀於景美女中,可參考林易柔採訪的〈詩是有裂痕的,從中才能產生創作:李蘋芬《初醒如飛行》〉一文:「她擔任一年教職後,決定繼續讀博士班。『回到』木柵在毫無淵源的政大讀博士班令她感到意外,『因為高中就讀景美女中,當時畢業以為可以脫離木柵了,沒想到又回來了。』」(《國藝會線上誌》,2020年6月4日)
〈太陽與檸檬〉詩裡所寫及的,應可視為作者的親身經歷,那裡頭有我們幾乎都經歷過的升學壓力:「疊好鉛字 逃跑,紅字──」,以及因此產生的苦澀生活,「銘記了所有,日行動物/夜行淚水」。不過,「李蘋芬並不諱言青春有其痛處,那些痛苦的她雪藏進記憶,而對於景美的日子,最終外顯的是充滿太陽與檸檬的時光,因有人能相伴而回憶得以溫柔。」(見於全糖賞析)在苦澀的青春裡,與「你」相伴、「我們」共處時的小確幸,是其中特別值得憶念的故事。
假設李蘋芬在詩集裡未將JM改為「景美」,我們從詩作內容,並基於是其本人經歷,仍可推知是寫她在景美女中的一段歲月、紀念一段友誼。
以上討論了三首李蘋芬寫及自身的詩作,最後仍要提醒大家,即便《初醒如飛行》中不少詩作是作者生活的倒影,或者是獨我的遊戲,但我們閱讀時最好還是不要先入為主,以為每一首詩均如此,譬如陳義芝在解讀〈新居〉時,即提及該篇「情節不必是自傳,而係為人代言」。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李蘋芬 創作、親讀,Instagram:pingfenli
#李蕪 選篇、詮釋,粉專 蕪地芳草
#葵雨 手寫(〈#蟬聲大噪〉),粉專 意在筆墨外,Instagram:garezero
#小花 手寫(〈#太陽與檸檬〉),粉專 小花愛寫字,Instagram:sf_handwriting
※聆聽李蘋芬親讀〈蟬聲大噪〉,請至:https://youtu.be/KqP2PCxD5go
※兩篇作品均收錄於《#初醒如飛行:#李蘋芬詩集》(啟明出版,2019年4月30日)
※詮釋的題目「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借自呂佳機採訪文的小標;文中「嚮往純粹的核心、事情的本質」等字眼,借自林易柔採訪文的歸納。
※我們曾於去年六月分享〈蟬聲大噪〉,這次因與「每天」合作而再次發文,並由不同小編撰寫詮釋;〈太陽與檸檬〉則是我們尚未分享的。感謝去年蘋芬幫我們朗讀,當時秋懷代為聯繫;並感謝葵雨、小花,及「每天」團隊。
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 在 向往的生活第三季線上看 - PttPlay 的推薦與評價
向往的生活第三季 劇情:|已完結| ... <看更多>
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 在 網路上關於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在PTT/MOBILE01/Dcard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找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一季,向往的生活第五季线上看,向往的生活线上看在Instagram ... ... <看更多>
嚮往的生活線上看第三季 在 [ENG SUB]《向往的生活3》第1期完整版:05超女重聚惹哭 ... 的推薦與評價
黄磊、何炅、彭昱畅、张子枫在蘑菇屋等你来感受家的味道:https://apple.co/30ZuTsX (IOS) http://bit.ly/2HOFcsx (Android)Download MGTV APP To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