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概因為我之前已經先入為主某些想法,也可能是我覺得這不是討好的主題,所以這一年半我拉住自己蠻久的。關於這個敏感話題,用中文時,我一直都只隱晦的寫。
語言連結著情感,而情感又連結著很多潛意識的信念。前一陣子,我平常溝通和工作主要為德文和英文的塞爾維亞好友說,她去作催眠治療時,因為治療師也是塞爾維亞人,所以她第一次拉出了塞在潛意識抽屜裡那些,當年打仗戰亂全家逃亡的兒時記憶。
我也是一樣,14歲之後讀書工作都是以英文為主,離開紐約後的五年半回到母語世界,但又覺得有些東西對我來說已經只能用英文來表達。兩個語言很顯然的是連結著我腦袋不同的區域。
而這幾年來到峇里島,生活又回到以英文為主軸,只有跟個案還有在我們社團裡時才用中文。
在我的靈魂裡一直是有好幾個不同的我的,而在舊地球裡,那主要的兩個我就是以英文思考感受和以中文思考感受的我,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轉化這”兩個我”過去所感受的體驗。
所以對於我今天終於要為了我自己而說的這個主題遲遲沒講是因為一年前我用中文在自己的私人臉書上分享時,接收到了很多我沒那麼喜歡的回應,我後來覺察到是那個被亞洲社會飼養的自己在限制著我。
我覺察到其實跟那些人根本無關,而是我自己內在有兩個相抵觸的頻率在爭戰。
我知道我是一個說真心話的人,我知道我已經脫離只分享個人意見的階段,我知道我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我在這個世界上又是為了什麼。
我沒有想要改變任何人的想法,因為任何人做什麼決定都不可能會影響我的世界,而這個世界也只是我內在頻率敘述的投影,只有我對自己的不信任和不確定才會影響我自己和所有的情緒體驗。
我在乎的只有我是否對我完全誠實,還有你是否對你自己完全誠實。
我在乎的只有我是不是一直都知道我有選擇,每一分每一秒,我的感覺和意念都在決定我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所以,如果說真心話還只選討好的主題,那今天的我豈不是還跟住在中國的時候有著一樣的恐懼?
We take ourselves wherever we go.
2.
現實是這樣的,沒有一件事情是真的,只有你覺得是真的的事才是真的。世界本身就是個舞台,所有一切都是由你的感受和你的思維模式所塑造。不管那件事情看起來多真、有多少人受到影響。
這也是會什麼在中國孩子從小就要上思想課、政府要封鎖消息、控制宗教和媒體、、決定人民可以看什麼,因為這樣比較好管理。
這不是在討論批判中國,或用比較級說中國這樣其他地方獲台灣比較好,但我在中國時,是以一個來自所謂的自以為”民主自由”國家文化的身分住了兩年半,所以,那兩年半心理的體會上是很壓迫的。
那個壓迫是什麼?就是自己有信念想說的不能說,因為我「害怕」自己的人身安全。因為我觀察到了一個”現況”,然後我把那個狀況加諸在自己的身上。
我離開之後回頭看,我真的看見也接納那是我自己選的,我的感覺從頭到尾都跟中共怎樣無關。是因為我自己本身hold住一些頻率,但是我又「知道」真正的我是只願說真心話的,所以才會創造出那樣的體驗。
是衝突、是矛盾。
那時我是超級被洗腦的,因為我自己有 #身份認同問題,然後加上新聞及以前的教育,內在其實是很被撕裂的。一直不自覺地在尋找認同感,而批判中國人的思想就是最好的自慰。
如果那時我知道”我是創造者”,我可能根本就不會去中國工作居住。但如果我那時沒去,其實也不會有現在的我,所以人生每個橋段都是完美的。
#我感謝生活中的每個體驗
3.
大部分的中國人從小活在專制的世界,跟北韓一樣。那個被設計出來的世界是他們唯一所知的,對他們來說那個就是現實,所以很多人也不會覺得「被壓迫」。
舊地球的自由就是比較級,如同俄羅斯娃娃一般,局裡局外看不清。
#教育跟控制資訊才是最大的武器
#最好的政治操作就是讓人以為他們很自由
專制政府只要持續讓大部分的人民過得富足,給你一點甜頭制約你,然後背後再去做其他操作,把他們困在物質世界的假象裡,掌權者就可以繼續使用 #吸引力法則 來建造他們的帝國。
我以前教5歲小孩鋼琴也是這樣的,他有follow我要他做的,我給他貼紙,他就會繼續做。
#比方說美國給打疫苗領甜甜圈但請問你是五歲小孩還是狗
#對我在預告這篇我是要講什麼
回到思想控制這件事 — 其實要創造人生或新現實,記得自己才是掌權者、接收真正的自由,學會選擇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不被現況影響)、「知道」自己可以有別的想法,是唯一途徑。
4.
我寫這篇的目的是為了跨過我心中的一個檻,是為了要超渡我自己。
如果我不做這件事,我不管搬去哪都會帶著納粹思維。其實在中國那些年的生活真的也只是放大了我自己需要轉化的頻率。
就算你覺得自己從小不是在中國長大,你是在思想很自由的地方長大,很遺憾的,唯一會遺傳的東西只有思想而已。
只要你家裡有祖先經歷過壓迫的歷史,不管你是站在「歷史的哪一邊」,或過去你的家庭跟學校在推崇要「犧牲自己照亮別人」、「要合群」、「要尊重掌權者」、「要有社會責任」,這些頻率能量通通都會持續留在自己的磁場中。加上亞洲社會普遍又對同儕壓力沒輒,只要「大家都這樣做」然後罰錢,幾乎沒人敢做別的,就算心裡有別的意見。
#我有長輩以前就說要控制就是罰或抄出去斬就對了
當然那個恐懼也是自己要覺得恐懼 —— 因為害怕不被認同、害怕被拆台、害怕被邊緣化。如前面所說,我很清楚我之前有某個程度的人格分裂 😂,這個話題(到現在還沒講到核心)我用英文就是滔滔不絕,但用中文之前就是各種講不出來,或多或少都是有以上那些潛意識的attachment.(有在看我私人臉書就會知道)
還好這兩年這些頻率已經被我自己超渡的差不多了,我也有自己的台,所以也許這是最後一個檻(吧)。
#不管到哪裡你都會帶著你尚未轉化的陰影喔頻率和能量就是如此有趣
5.
所以我要說的是 ... 全世界的政府、包括台灣,表面上說是為了大家好、為了平復疫情,所以開始做「假新聞控管」。
政府和社群媒體開始決定你可以相信什麼、不能相信什麼,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因為是「為了你好。」
#你三歲嗎
然後政府再利用新聞媒體或網紅來教育這些對政府忠誠的人,(台灣是比較軟性囉),請這些人去指控或「教育」家人跟朋友 🤦🏻♀️。
不是問他們「為什麼會這樣選擇」喔,而是去告訴他們這樣想是「錯」的,說他們看的是假新聞、那是陰謀論,然後開始推崇「科學」,而不是讓每個人自己決定自己要相信什麼。
#想當年納粹也是說猶太人是有病的
但是 ...
只要你懂得和心連結,你的「心」真的可以決定自己要相信什麼,而不是讓政府或其他人幫你決定
只要你懂得和心連結,你的「心」真的可以決定自己要相信什麼,而不是讓政府或其他人幫你決定
只要你懂得和心連結,你的「心」真的可以決定自己要相信什麼,而不是讓政府或其他人幫你決定
因為你的腦可以被洗,但只有你的心才知道你的真實是什麼,你的心會帶著你做選擇,而才是真的唯一屬於你的自由啊!
所以我們在說中國人北韓人的同時,是否真的也有看見自己的思想是否早就已經被滲透?
你要怎麼想都可以,但你如果敢說你一輩子都沒有妥協過,都是在follow your heart, 那什麼是真心什麼是假的,你馬上就會知道。
#這就是楚門的世界
6.
以下的問題真的是我幾乎每天都會問我自己的:
今天,我真的覺得我的選擇和我採取的行動,是來自於宇宙的最高意念嗎?
所謂的宇宙最高意念就是我做一個決定時,我的感受是興奮的,不是妥協;它是百分之百確定,不是不得不。
7.
然後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我今天要講的核心:
當你急著去登記注射未知物質進自己的體內時,請問採取行動的感受是來自恐懼、不想不合群、怕不被認同、還是怕沒有自由?
或者是因為有人在跟你說「這是為了整個社會好」,所以你就盲從點頭跟著去了?
我知道有些人有些人其實根本不想打疫苗,但因為他們擔心如果不打就不能旅行。
所以旅行就是你的甜甜圈,那其實你同時也是在告訴宇宙,你沒有真的很想要自由,因為你會願意為了現況妥協。
#用工作要脅最卑鄙
不管你的答案是什麼,我寫完這篇的目的已經達成了,我跨越了我內在的恐懼,持續和最真實的我自己對話、對頻。
你的人生跟我無關,但我的選擇跟我有關。
我知道我改變自己的態度和頻率,我的現實也會跟著轉換,你呢?
Be the change不止是採取行動,而是完全進入那個角色 🌟
BE the change.
P.s. 這篇文章我之後會放在我自己的網站上,我有我自己的台,你想繼續聽真話再跟我說,或先加入 有意識生活 𓂀 選擇人生。
#ProChoice
#人皆生而自由
#你是否內心其實住著一個小紅衛兵跟小納粹
#超渡小納粹
#大家都知道有些網紅是有收政治獻金在說話的吧
#是誰我就不說了我不知道喔呵
#假民主的真諦
#無關黨派和國家我離開那種無聊對立很久了
#我是覺得連護照都沒意義的
#別再造神了你就是神我們每個人都是
#這不只是共產黨這其實也是納粹的操作手法
#我以為大家都看破英國研究顯示了
#政府給的科學或有學歷的人給的科學也不見得是真的
#幾十年前醫生也是在推薦抽菸很好孕婦也可以抽煙
#親愛的孕婦你會為了懷孕不吃這不喝那但政府叫你打不明物質然後安慰你說這沒問題你就乖乖去了你自己有做研究嗎
#學歷情結也是很濃厚
#嚴重的被遺棄情結
#討好情結
#需要被認同情結
#我不可能會打任何疫苗跟哪支無關
#這是疫情發生前我就知道的事
#WeAlreadyKnewThisBeforeItHappened
#我只對我想建立的新地球有責任
#講完就是爽
「嚴重的被遺棄情結」的推薦目錄:
- 關於嚴重的被遺棄情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嚴重的被遺棄情結 在 [好雷] 小丑- 一個真實又煽動的玩笑-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嚴重的被遺棄情結 在 遺棄- 感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嚴重的被遺棄情結 在 被遺棄情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萌寵公園-2022年7月 的評價
- 關於嚴重的被遺棄情結 在 被遺棄情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萌寵公園-2022年7月 的評價
- 關於嚴重的被遺棄情結 在 遺棄情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健康急診室-2022年6月 的評價
- 關於嚴重的被遺棄情結 在 遺棄情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健康急診室-2022年6月 的評價
- 關於嚴重的被遺棄情結 在 遺棄情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小文青生活-2022年9月 的評價
- 關於嚴重的被遺棄情結 在 遺棄情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小文青生活-2022年9月 的評價
嚴重的被遺棄情結 在 遺棄- 感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有些父母因為工作四處搬家,也可能讓小孩覺得被遺棄。可以想見,父母若對孩子忽冷忽熱,也會養成孩子的遺棄情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重男輕女和婆媳 ... ... <看更多>
嚴重的被遺棄情結 在 被遺棄情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萌寵公園-2022年7月 的推薦與評價
這讓他又可以反芻過去那種被拋下、被遺棄的感覺,再一次地告訴自己:「唉… ... 即使沒有發展到身心生病的地步,自尊障礙情結嚴重的人,也會因為對關係的無能為力,對 ... ... <看更多>
嚴重的被遺棄情結 在 [好雷] 小丑- 一個真實又煽動的玩笑-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 All it takes is one bad day. 正常到瘋狂,只需要悲慘的一天
影評的開始,我想先提一下小丑長久的漫畫歷史裡,不斷提到的這句話。在這髒惡的世界
裡,不論高譚市或是我們認知的現實,多數人們正常規律的生活,都只是冷漠和盲目的結
果。冷漠是不能同理遭遇不幸的人,而盲目是因為生活順遂,所以不曾接觸自己心底的黑
暗、或者社會的黑暗,不論這範圍多大或多小。在小丑眼中,每個人都是瘋子,只是太過
麻木、固執,不願面對現實的可笑,而他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讓人們知道,所有主流的
原則和體制,只不過是人類創造出的笑話。小丑相信,一個意志不論再堅強的人,要了解
現實的可笑、成為小丑,只需要「One bad day」。所以,Heath Ledger 的小丑能讓光明
騎士 Harvey Dent 的正義感扭曲,經典短篇漫畫 The Killing Joke 裡的小丑能使警探
James Gordon 精神崩潰,僅僅只是讓他們經歷了非常悲慘的一天。在我看來,Heath
Ledger 的小丑是想要考驗人性的可笑,創造足以讓蝙蝠俠精神崩潰的 One bad day;而
Joaquin Phoenix 的小丑,是想要詮釋小丑扭曲的正當性。而這個正當性,就是 Arthur
Fleck 的 One bad LIFE。如果悲慘的一天就能造就瘋子,那悲慘的社會與悲慘的一生,
能夠造就什麼樣的人?
● I used to think that my life was a tragedy, but now I realize, it's a comedy.
悲與喜的距離
一段故事是悲劇或喜劇,如何判定、如何感受?首先,我必須從每個人的實際情緒際遇,
套用在 Arthur 的角色轉變來解釋。一段悲慘的故事,如何能轉變成笑點,轉變成喜劇,
重點在於「距離」。如卓別林講的一句話「Life is a tragedy when seen in
close-up, but a comedy in long-shot.」,每個人在遭遇不幸時,安慰自己的方式常常
是從主觀情緒跳脫,從客觀事實來註解「我還可以這麼想」、「客觀來說這事情也沒多壞
」,才能讓情緒平復、甚至感到開心,這就是距離的展現。標題這段台詞搭配著 Arthur
Fleck 逐漸變成小丑的種種事件,十足展現了「抽離」個人遭遇、從主觀變為客觀,才讓
人生從悲劇變成喜劇的過程。換句話說:Arthur 將自己逐漸抽離,最後從小丑的角度看
,才發現 Arthur 的一生是齣喜劇。再者,卓別林的這段話,也是電影界不變的真理與習
慣:悲劇用近景,喜劇用遠景。回想一下,你看過的喜劇,有多少人物特寫鏡頭?小丑這
部片,又有多少鏡頭是 Arthur Fleck 的特寫?在我看一次電影的印象裡,整部片最遠的
鏡頭,就是撞車後在警車上跳舞的小丑。連鏡頭拍攝的方式都實際說明了,此時的小丑,
已完全是個喜劇主角。至少在他自己的想像裡是。
● My mom always tells me to smile, and put on a happy face. 無關快樂的笑
Arthur Fleck 的存在與遭遇,包含了數不清的諷刺:一個不懂大眾笑點的人,從小的夢
想是為了給所有人帶來快樂;一個追求快樂的人,任何情緒都因為精神障礙而只能窒息般
地大笑;一個信仰母親的孝子,對母親的記憶只有「她經常跟我說要笑,要擺出笑臉」,
直到親自去精神病院查證,才知道母親有妄想症,以及自己是被領養、虐待長大的。說到
這,我認為小丑的母親 Penny Fleck 確實有跟 Thomas Wayne 在一起過,Thomas 也確實
有在他們的合照背面寫上 Love your smile 幾個字。只是精神不穩定、有嚴重被遺棄情
節的 Penny,在與 Thomas 分手後一直無法接受,因此領養了 Arthur 並且虐待他,因為
合照上的那幾個字,病態地一直要求 Arthur 保持笑臉。以上種種充滿諷刺的事實都告訴
了觀眾:這部片的笑,完全跟快樂無關。Arthur 為什麼有情緒障礙、為什麼克制不住笑
、為什麼想帶給人快樂,都是母親的虐待造成的。最諷刺的是,Arthur 記得的母親的話
,只有擺出笑臉 (Put on a happy face),而不是真正感到快樂 (Be happy)。而
Arther 到小丑的轉變印證了,小丑的笑,不是快樂;小丑的笑,是嘲笑、是諷刺,更是
對人生的咆哮。
● That's life. 人生如戲,但戲裡人的人生,無人在意
「That's life」這段話巧妙貫穿了整部戲,是 Murray Franklin 脫口秀的結語,也是小
丑在階梯上跳舞、最後在阿卡漢病院哼起的歌曲名稱。喜愛的電視節目,結語是 That's
life,說明小丑如何把自己的人生看作一場秀,就是人生如戲。另一方面,Arthur 又曾
在筆記寫下「I hope my death makes more cents than my life.」。因此成為小丑後,
人生與戲結合了,小丑還「幽默」地希望這齣劇的歡樂結尾,就是自己在直播節目中舉槍
自盡、失去生命。這劇情的設計理念,就是人生和戲的衝突。人們愛看戲,開心、遠距離
地看了喜劇,卻不曾同理劇中主角的遭遇。就像我最愛的電影之一《Watchman》裡面
Rorshach 講的笑話:一個人去看了醫生,對醫生說自己非常憂鬱,醫生說「治療很簡單
,你去看看城裡的小丑表演」,那人回:「可是醫生,我就是那小丑啊」。觀眾從戲中抽
離,觀眾只把小丑當作笑柄、不當做人,如此諷刺的區隔,其實也呼應了悲劇與喜劇的距
離概念。
● Send in the clowns. 混亂的最終解:一笑置之
Stephen Sondheim 創作的這首歌,原意在闡述一場秀如果進行不順利時,通常就會 Cue
小丑進來搞笑、緩和氣氛。現實最常發生的是,如果表演/節目遇到困難停止了,表演者
或主持人通常就會開始講笑話,甚至把自己變成笑柄,來取悅觀眾、拖延時間,讓其他工
作人員可以繼續排解困難,讓節目正常紀行。對照小丑電影的劇情,Send in the
clowns 意義在於,當生活環境惡劣、社會體制不公,最終的抗議手段就是成為小丑,將
所有規則都一笑置之。只是這「一笑置之」,已經不是搞笑、討好、或者拖延觀眾,而是
暴力地使觀眾正視和面對後果;只是這些小丑笑臉,已經不再是快樂,而是對現實的咆哮
。
電影結尾,小丑走出對談室雀躍地跳著,腳印都是鮮血,正是因為前一幕,小丑哼的
That's life 歌詞裡有那麼一句:「Some people get their kicks. Stomping on a
dream.」。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懷疑:小丑把醫生踩死了。曾被街上的霸凌者、被地鐵上
的霸凌者踩踏的 Arthur,這次的宣洩對象不再是暗巷的垃圾堆,而是不懂自己笑點的人
。而這個笑點,是體制、是主流價值觀。我們在結尾看到的小丑,早已完全相信自己是一
齣喜劇,一齣沒人能理解笑點的喜劇,只能對社會「一笑置之」。
這電影的後座力極大,是一部非常好,但卻不適合所有人的電影。
Joaquin Phoenix 的小丑,因為真實所以煽動、因為可信所以經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0.112.21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71724468.A.95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