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家分享一個小小的心得。深深喜愛芭蕾舞的我最喜歡的柴科夫斯基的《天鵝湖》中的〈小天鵝舞〉,
為了2016年的音樂會,我終於將平時隨手彈的隨想改編譜成一個短短的〈小天鵝舞隨想曲〉,也紀念自己曾經有過的芭蕾舞歲月與終究沒辦法實現的芭蕾生涯^^
許多人因柴科夫斯基的鋼琴協奏曲、交響曲而認識他,甚至因此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
對於他的同儕,柴科夫斯基作品中工整漂亮的和聲語彙似乎操著德國腔、那優美的旋律又飄散著義大利、法國風情;對於「外國人」們,柴科夫斯基卻代表俄國音樂。
柴科夫斯基的的確既俄國又「西歐」,他站在1860年代俄羅斯專業音樂教育最開端、毅然決然從看來安穩有前例可循且適合自己階級的法曹生涯轉向、擁抱艱苦的不可預知的創作人生。若我們夠認真傾聽,會聽到在柴科夫斯基每一個作品中-從寫給姪子的《兒童曲集》到龐大的交響曲,都帶著對俄羅斯、對人們琛深的愛;無論是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大鋼琴奏鳴曲,都與《兒童曲集》中那最單純的虔誠、快樂、悲傷、擔憂、愁苦一一應和:他的快樂跳著陽光普照的烏克蘭舞、帥氣男孩在協奏曲、奏鳴曲的快板樂章盡情揮灑青春;他的憂傷是百靈鳥語、也有沙鷗孤單翱翔悲鳴;已經譜寫了鋼琴與小提琴協奏曲的作曲家為何硬是要逼著自己寫一首「大鋼琴奏鳴曲」呢?
或許坐在鋼琴前抒發著、推敲著每個音、每個聲部、每個和聲的機緣與發展,是作曲家孤獨卻不孤單的全部。
想想我們聽到每一顆美妙的旋律都是作曲家的煎熬淬鍊昇華後的醇美,換來的是聆賞者的驚奇與欣喜,那真是好上加好呢!
(這是作為encore的短版,在高雄彈了比較長的版本 XDD)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