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事情就一直透露出國內的公務體系被選舉政治玩到多麼的窘迫,本文討論想針對幾個面向來討論:
1.本次工程案件背後所代表的公家機關的工程實力與遭受到的現實問題
2.探討工程完工後的後續養護問題
3.我國因民主選舉後,民眾逐漸民粹化的問題
首先我們先看這次的意外的工程告示牌 https://imgur.com/2kCyH59
監造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均非屬台鐵公司
亦非交通部的工程部門
這背後的涵義其實是代表著
現場施工時
其實主辦單位是不會每天到現場的...
那現場誰顧?
當然就是委外的監造單位去顧囉~
沒辦法
主辦單位的工程實務經驗不足或人力不足
無法每天去顧工地
所以才會委外監造阿
主辦單位偶爾去現場查核一下
或者施工時遭遇那些困難需要辦理"變更設計"時
才會由施工單位發文給監造單位
經施工單位與監造單位討論確定現在預算中的工項無法解決遭遇的施工問題時
監造單位再發文請主辦單位至現場會勘
此時主辦單位才會到現場
如果確實屬於需要追加預算的部分
那就要視追加預算的多寡
依比例的增加會勘次數
(OS:沒辦法,長官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一個一億多的工程,莫名其妙要增加5000多萬的預算,就算合理也要讓我知道發生什麼事吧)
依本次出意外的結果
我們知道工安的問題非常大
但是換個角度想
如果這次沒出事情的話
做這些工安的工項 (如:施作鋼軌樁或鋼板樁...等)
是否會讓人覺得浮編預算呢?
換句話說...
這個工安工項如果不編
並不會影響本案工程主體工程的進行
請問我該如何辦理"變更設計"呢?
我國的預算編列有個很好玩的特點
不說別的
說說最近最有名呢8年8,800億前瞻計畫吧
先問問大家
大家知道8,800億前瞻計畫的這個預算金額怎麼來的嗎?
相信沒人知道
附上WIKI的連結大家看一下 https://reurl.cc/9ZLyVj
從這個連結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堆的計畫
但請問
這些計畫在當初喊出來的時候
細部設計都已經確定了嗎?
答案是:NO!!!!
這背後代表著是你的經費就這麼多錢了...
你必須在這麼多錢內
盡可能地完成最多最完美的工程 (OS:不然怎麼能讓民眾知道我幹了哪些事呢)
此時各單位開始規劃各自內部輕重緩急的案件
以滿足"預算執行率"
那問題來了
如果我的計畫有2億4千萬
我是要做一個工安滿分且工進緩慢的1億5千萬的工程與9千萬的工程呢
還是要做五個工安60分4千8百萬的工程呢
公家機關通常是會選擇後者
理由有以下幾點:
1.這樣能成立的案件數夠多,成果展現較為好看
2.4千8百萬的工程是在"公告金額以上,查核金額以下",被查核的機會較小
被上層單位查核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不說工地現場
光是一堆的文書作業就搞死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監造單位與主辦單位了...
而且金額越大,被查核的層級越高
自然而然就越龜毛越刁鑽...
然後就有一堆寫不完的缺失報告....
3.如果其中一案遇到雷包商時,另外四案如果是一般正常包商
那整個單位的"預算執行率"就不會太難看
不過這個就很吃運氣了
所以整個預算能盡量壓縮就壓縮
工安的工項有編就好
至於編得夠不夠?
誰知道...
主辦單位都經驗不足或人力不足了
哪有能力判斷是否應該追加工安工項的預算呢?
此時上面再噴一句...
本單位預算不足,請監造單位確實評估是否需增加相關工項,勿造成浮編預算
如果此時你是本工程承辦的公務人員你會怎麼辦?
以下留給大家自行想像
上述這些都是非常真實的真實案例
而誰去當這些工程的承辦公務人員呢?
答案是...菜逼八公務人員
一個只領4萬多5萬薪水的工程類公務人員
莫名其妙就要背負如此重大的抉擇
要寫簽陳或事由誰知道怎麼寫
偏偏工安類的問題大多也都是潛在性風險
潛在性風險多大
根本也算不出來
也沒能力去算這些風險
更何況...
風險的意思是就算做到100%
也不代表你不會發生意外
那如果還是發生意外了怎麼辦呢?
(OS:媽的,越打越覺得台灣的工程類公務人員真的很可悲)
.
好的,大致說明了現在遇到的問題之後
我們來聊聊工程做完後
後續的養護問題吧
不管是宜蘭南方澳橋梁斷裂或者是現今自來水管線漏水率的問題
都是屬於養護的問題
我國政府不管哪一個執政黨都喜歡做工程
然而會重視作後續的維護卻很少...
橋梁漆一漆防鏽或者路面重鋪
這種看的見的養護工作很常見
但是南方澳橋梁鋼纜強度檢修等看不見的工程卻鮮少作為
為什麼很少做呢?
除了預算排擠問題外
再來就是會牽扯到擾民與得不到選票等問題上
請各位想像一下
如果你是執政者
你是會花5000萬去蓋一座漂漂亮亮的橋樑,並且辦一個盛大的啟用典禮
還是花5000萬去做全市區的橋樑檢修呢?
這個答案自己放心裡
這就是現在為什麼很多硬體設施
新的沒問題
但是過了幾年就一直出問題
甚至鬧出人命後再來抓戰犯的原因所在
.
最後再來討論
我國民眾越來越民粹化的現象
應該說
只要討論到統獨議題
內政問題就可以一概不管
明明勞工被砍七天假是很重要的勞工權益的議題
但是過了這麼多年
卻也沒人重視
明明能源政策也是很重要的國家發展議題
陳水扁時代一句停工就停工
馬英九時代一句封存就封存
蔡英文時代一句非核就非核
請問我國的未來50年發展白皮書在哪?
說好的減碳呢?
現在不就是用燃氣用碳排放去換核能嗎?
什麼?你說綠能可以取代?
靠那個不穩定的風,到了晚上就沒辦法發電的太陽能?
所以是要用不穩定的能源供應去拚未來的國家發展就對了?
說好的下一個發展產業呢?
說好的環島高鐵呢?
都沒有
沒有一個短中長期的發展白皮書
怪不得我們現在換一個政黨政策就換一次
這不就凸顯出了我國越來越民粹的現象嗎?
-------R.I.P.-----我是分隔線----給END的你----R.I.P.-------
這次的太魯閣號出軌事件
其實可以發現我國許多的內政問題
這件事情絕對不是交通部長辭職下台
或者行政院長辭職下台可以解決的
就算公投罷免蔡英文也沒用
這整件事情其實凸顯了我國民選後嚴重民粹化的問題
硬要說的話
現在的台灣彷彿二戰時的德國
運用選舉制度選出希特勒一樣
被凡爾賽條約壓榨過久的德國人
逐漸民粹化
你說希特勒是德國人的毒瘤嗎?
不
希特勒不過就只是民粹化後的德國的表徵罷了
屠殺猶太人、日耳曼人回歸...等等
不過就是民粹化的德國
回頭過來看看現在的台灣
不也一樣嗎?
什麼事情只要提到與中國友好就像過敏反應一樣...
明明與中國友好不是這麼前面次序的問題
但是更前面次序的問題一旦遇到中國問題就往後遞延
就算對中國議題是這麼前面次序的問題
也不見執政者要正面了當地優先解決這個問題
而在每次別人提出問題時
要大家先放下問題
先處理現在的狀況
風頭過後把敵對人打成友中人士
最後...問題依然沒解
一樣會產生工安事故禍及無辜
希望天佑台灣
不要再讓這種事情讓平民百姓們受苦受傷了QAQ 』
Re: [新聞] 台鐵出軌 日媒:暴露台灣基礎設施缺陷 https://disp.cc/b/163-dotk |新聞原文 https://www.facebook.com/PttGossiping/posts/2280141505456834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82的網紅Mickey P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FULL VER.] ASSEMBLAGE|2020 @mickeypeng0309 "ASSEMBLAGE" MUSIC BY : 1. Tony Anderson - In the Distance 2. Khamsin - Over 3. Petit Biscuit - You CA...
四通橋 wiki 在 奇異筆女孩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https://youtu.be/3EbIPr-oKTA
[FULL VER.] ASSEMBLAGE|2020 @mickeypeng0309
"ASSEMBLAGE" MUSIC BY :
1. Tony Anderson - In the Distance
2. Khamsin - Over
3. Petit Biscuit - You
CAST : Milla, Shane, Zoey
SPECIAL THX :
@milla_fan, @zoeyandherlife, @shane_zeal, @for__0419, @sharonlo771
DIRECTOR : @mickeypeng0309
SCREENPLAY : @mickeypeng0309
CAMERA OPERATOR : @mickeypeng0309
EDITOR : @mickeypeng0309
B.T.S. EDITOR : @mickeypeng0309
我先對 鉛筆線沒擦掉的部分和帽子道歉 阿哈哈哈哈哈哈 :)
故事:
1919年 注音字母39個字母 排列順序
1920年 正式加入字母「ㄜ」
1922年 原本在 左上 左下 右上 右下 的四聲符號(平上去入)統一改至注音字母 右方
1928年 再次更動字母順序
1930年 改稱「注音符號」
1932年 廢棄了3個注音符號 (發音輔助說明用 未列入正式符號表中) 及 加入 輕聲符號(˙)
參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A8%E9%9F%B3%E7%AC%A6%E8%99%9F
對照:
排列順序 對照 所有排隊的畫面
四聲符號 對照 紅圓點的紙牌
改稱「注音符號」 對照 生日派對(誕生、命名)
廢棄 對照 槍聲
輔助說明 對照 走在注音符號後面
所有年分 對照 手錶時間 :)
最後用了 注音符號37個 組合成一張臉
我相信你看的出來 :)
我還有丟一些對照的地方 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再找找 :)
然後跟我說 說對 就給你糖吃
某一天突然想到「溝通」這詞
就上網查了查 從溝通聯想到了語言
開始好奇注音符號的故事......
看到注音符號「演變故事」的橋段 覺得很有趣
我就把它變成畫面 拍起來了:)
好的 以上:)
每年玩一次故事 好玩 但好累 可是不玩 我會不舒服 耶~
THX for WATCHING ❤️
#注音符號 #演變故事 #ASSEMBLAGE
四通橋 wiki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私讀推薦~《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
在漫長的藝術學習之路上,有些時候就是由一本書揭起序幕作為開始。
細細回想起來,因為與《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1950)相遇,引導我往前邁出重要的一步。
《藝術的故事》中譯本於1980年發行初版。初次發現它,是在揹著書包追著公車跑,每天被大考小考模擬考不斷轟炸,為賦新辭強說愁,下課不忘打排球的的年紀。
然而因為書中廣博如百科全書式的引導,涉及繪畫、雕塑、建築與人文,橫跨史前、古希臘羅馬、中世紀以降至現代,遍極歐美非亞各地區,書寫角度如此恢弘博大,使得青少年的藝術世界從此波瀾洶湧翻攪奔騰,在眼前無限開展。
話雖如此,灌籃高手、七龍珠、快打旋風和魂斗羅也不能在年少青春中缺席啊~
========================
被封為是史上最受歡迎的藝術史書籍,《藝術的故事》著述者學識之深厚既必要又必然。
作者-宮布里西爵士(Sir 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1909-2001),出生於維也納富裕的猶太家庭,父親是一名律師,母親則是鋼琴家,熟知眾多音樂圈人士,包含作曲家兼指揮家-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
雖然當時奧匈帝國已如強弩之末,但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成長,宮布里西自小便與藝術十分親近,據說他自己的大提琴演奏技巧也相當出色。宮布里西後來進入維也納大學攻讀藝術史,並以古典建築主題獲得博士學位。
猶太身份在二戰時期的歐洲相當敏感與危險,幸虧宮布里西先行一步,在大戰爆發之前移居倫敦,成為倫敦大學沃伯格研究所(Warburg Institute)研究助理。
二戰期間,宮布里西也為對抗納粹極權貢獻心力,在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翻譯德語無線電廣播資訊→頗有諜報戰爭電影之意味。戰後再回到沃伯格研究所,1959年成為所長,教授古典傳統史,直到1976年退休。
在學術領域的斐然成績,讓宮布里西教授成為英國學術院(British Academy)和眾多機構院士,除了倫敦大學,也曾在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以及美國哈佛大學和康乃爾大學擔任職務,甚至在1972年被授予爵位。
對於因戰亂流離的異鄉人來說,這應該是莫大的肯定了。
========================
這些專業領域的頭銜與成就,或許讓我們老百姓聽起來既崇敬卻又遙遠,然而老先生從很早之前便抱有為兒童製作藝術書籍,傳播審美知識的想法。
正是因為著眼於普及推廣,而非將自己置身於學術高塔不食人間煙火,《藝術的故事》成為少年與成年人的藝術入門之道。若要我說,本書內容還是適合青少年以上閱讀,對多數兒童來說,或許仍是沉重。當然少數天分特別天資聰穎者,不在此限。
書寫藝術史,就訓練有素的學者來說,自有其專業訓練,可能含括:社會學、心理學、鑑賞、哲學、題旨研究、風格歷史…等面向。為了親近大眾,老先生非常體貼地盡力避免學術論文的艱澀聱牙,同時迴避美學和藝術批評,畢竟所謂藝術評論少不了牽涉個人情感與喜惡。就他而言,藝術家個人在作品中所表現技法、象徵、品味和形式上的創新才是重點。
========================
宮布里西另外著有圖形與心理學研究:《藝術與幻覺》(Art and Illusion,1960),此書被評論家認為是他最具影響力的著作、論文集《木馬上的沉思》(Meditations on a Hobby Horse,1963)和《圖像與眼睛》(The Image and the Eye,1981),與《秩序感》(The Sense of Order,1979)…等諸多著作。
另外,老先生特地在《藝術的故事》書末為讀者推薦許多專業英文書目,而且他還說了〝翻譯永遠是不得已的替代品〞。或許我們老百姓受限於種種條件,無法將老先生提供的原文藝術書單一一瀏覽,其中可能有些看了也不見得了解,但作為推開藝術大門的啟蒙寶典,《藝術的故事》包羅群象,廣博通泛,非常需要入手。
========================
關於這麼厚厚一本書,在此分享個人閱讀方式提供參考。
為了避免長篇大論導致精神不濟提早陣亡,或許可以試著從有興趣的章節入手,以跳躍式方式擴散閱讀範圍。跳來跳去跳久了,這些網絡自會互相連結,匯聚成型,養成屬於自己的知識庫。我通常都是如此對付書籍界的巨石強森。
========================
曾經相伴度過少年時光,待到大學時期選修西洋美術史之後,《藝術的故事》成為考試必備教科書,此時已然改版,尺寸也增大。多年之後的現在,偶爾翻閱,感受自然不同。雖說目前市面上相關書籍已經不少,對藝術愛好者自然是好事一件,然而經典依舊是經典,廣度與深度仍值得稱許。
若真要雞蛋裡挑骨頭,大概就是若能段落更分明,排版更有系統的話,應該更有助於閱讀效果。然後老先生是上個世紀的重量級學者,又經歷過戰亂,走的是四平八穩誠懇說故事路線,我們就別強求人家要搞笑了…
========================
根據Wiki表示,這本《藝術的故事》自1950年出版,至今銷售超越700萬本,已修訂至第16版,翻譯成近30種語言。
史上最暢銷的藝術書籍,天經地義理直氣壯。或許你手上也有一本。
你的藝術學習啟蒙契機,又是從何而來呢?
#藝術的故事
#放著隨翻隨讀也很美
#老百姓走入藝術史的好朋友
#手上也有書的人舉手喊一聲啊
圖片來源:Junie Wang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四通橋 wiki 在 Mickey P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FULL VER.] ASSEMBLAGE|2020 @mickeypeng0309
"ASSEMBLAGE" MUSIC BY :
1. Tony Anderson - In the Distance
2. Khamsin - Over
3. Petit Biscuit - You
CAST : Milla, Shane, Zoey
SPECIAL THX :
@milla_fan, @zoeyandherlife, @shane_zeal, @for__0419, @sharonlo771
DIRECTOR : @mickeypeng0309
SCREENPLAY : @mickeypeng0309
CAMERA OPERATOR : @mickeypeng0309
EDITOR : @mickeypeng0309
B.T.S. EDITOR : @mickeypeng0309
我先對 鉛筆線沒擦掉的部分和帽子道歉 阿哈哈哈哈哈哈 :)
故事:
1919年 注音字母39個字母 排列順序
1920年 正式加入字母「ㄜ」
1922年 原本在 左上 左下 右上 右下 的四聲符號(平上去入)統一改至注音字母 右方
1928年 再次更動字母順序
1930年 改稱「注音符號」
1932年 廢棄了3個注音符號 (發音輔助說明用 未列入正式符號表中) 及 加入 輕聲符號(˙)
參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A8%E9%9F%B3%E7%AC%A6%E8%99%9F
對照:
排列順序 對照 所有排隊的畫面
四聲符號 對照 紅圓點的紙牌
改稱「注音符號」 對照 生日派對(誕生、命名)
廢棄 對照 槍聲
輔助說明 對照 走在注音符號後面
所有年分 對照 手錶時間 :)
最後用了 注音符號37個 組合成一張臉
我相信你看的出來 :)
我還有丟一些對照的地方 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再找找 :)
然後跟我說 說對 就給你糖吃
某一天突然想到「溝通」這詞
就上網查了查 從溝通聯想到了語言
開始好奇注音符號的故事......
看到注音符號「演變故事」的橋段 覺得很有趣
我就把它變成畫面 拍起來了:)
好的 以上:)
每年玩一次故事 好玩 但好累 可是不玩 我會不舒服 耶~
THX for WATCHING ❤️
#注音符號 #演變故事 #ASSEMBLAGE
四通橋 wiki 在 ayoko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高松-徳島間(2往復のみ岡山直通)を約1時間強で結ぶ、高徳線特急「うずしお」。
1988年4月の瀬戸大橋開業時に、急行阿波の格上げという形で登場しました。
当初はキハ185系で運用され、高徳線の高速化工事が完成した1998年にN2000系気動車の運用が開始されました。
2017年には、空気ばね式車体傾斜装置の2600系気動車が投入されましたが、先行試作車の2編成4両のみの製造で打ち切られ、2019年より制御付き自然振子装置を採用した2700系が、N2000系の後継車として運用が開始されました。
2700系の特急うずしお5号の、高松から徳島までの前面展望です。
特急うずしおは2020年7月18日より、1往復のキハ185系を除くと、2600系と2700系での運転になります。
Cab view of Limited Express "Uzushio" from Takamatsu to Tokushim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zushio_(trai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R_Shikoku_2700_series
四通橋 wiki 在 ayoko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高松-徳島間(2往復のみ岡山直通)を約1時間強で結ぶ、高徳線特急「うずしお」。
1988年4月の瀬戸大橋開業時に、急行阿波の格上げという形で登場しました。
当初はキハ185系で運用され、高徳線の高速化工事が完成した1998年にN2000系気動車の運用が開始されました。
2017年には、2000系置き換え用の2600系気動車が投入されました。
2600系は8600系電車と同様の空気ばね式車体傾斜装置が採用されましたが、土讃線での試験の結果、空気容量の確保に課題があることが判明し、先行試作車の2編成4両のみの製造で打ち切られました。
2600系の特急うずしお9号の、高松から徳島までの前面展望です。
特急うずしおは2020年7月18日より、1往復のキハ185系を除くと、2600系と2700系での運転になります。
Cab view of Limited Express "Uzushio" from Takamatsu to Tokushim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zushio_(trai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R_Shikoku_2600_s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