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每個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形狀。」
這幾天追蹤桃園綠黨議員王浩宇挑戰治平中學體罰傳統一事,事件脈絡已經從王浩宇依教育法規要求治平廢除體罰,發展到不少治平師生到他版上發聲,其中不乏「自願體罰說」、「體罰是為了我們好」等說法。
也正好這幾天學測放榜,忙著和學弟妹以及家教學生討論志願該怎麼填、要不要考指考……高中畢業三年有餘,重新接觸到大考制度現實的寒涼,一時竟讓人迷眩:我到底是如何安然成長到如今的呢?
其實想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下生存非常簡單,會考試、不會質疑大抵是兩大準則,幸運一點、遲鈍一點就能安然長大。而這也是長大後頻頻回首時讓人感到可悲之處。從權力階級的觀點來看,將這個社會的組成份子,盡可能打磨成相同樣貌、無視生命本質上的歧異,自然是比較好統治與管理的。而從人性的觀點來說,或許那些大人都是沒有惡意的:就連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完全模透這世界的法則吧;於是懶惰、於是百般無奈,由同樣曾經迷惘的他們教養出的下一代,只能盡可能追求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標準答案,並希望以此獲得安穩的生活。降低風險的同時,也扼殺了可能性。
但生命何其複雜;比起追求標準答案更重要的是不能放棄思考,思考自身生命的難題,思考自己要做為如何的一個人行世。那些思考有時候是痛苦的,但卻也是必要的:只有自己能為自己決定生命的樣貌,這樣的答案沒有任何人給的了你。然而台灣目前的教育,對於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方面,實在是太太太缺乏了。學校是一時的避風港,卻無法讓我們躲一輩子;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這段時間裡,獲得做為一個獨立個體所需的各項能力,我想才是教育最大的意義。
「現在回想,因為當時我不知道怎麼辦,不知道怎麼面對世界。面對書本,其實是最簡單的方法。剛好我也很幸運,還算會考試,於是就躲在考試裡長大了。
我現在覺得,這種管得嚴,其實是教育的怠惰。他們不知道在孩子打架的時候怎麼教、不知道在談戀愛的時候怎麼教、不知道不讀書的孩子怎麼教,乾脆通通讓他們不見。」
#台灣教育
https://www.facebook.com/sherry.chou…/posts/962673913810102…
看到王浩宇對上治平的事情,小治平們說「我們自願被打」。
想起一個往事。
我念青溪國中,當時是桃園非常有名的「公立收費、私立管理」的學校。為了念這間學校遷戶籍的學生不在少數,以至於我那一屆有一千三百個學生。(光一個年級喔)教室坐到爆炸,後門都打不開。
我們升旗的大戲是摔手機。如果被訓導處查到帶手機會被沒收,然後升旗的時候叫上台讓全校三千人一起看手機被摔。那是個3310流行的時代,所以如果摔到3310,要摔好幾次XD(想起來畫面超級荒謬)
有一次我偷帶手機到學校,放在書包裡也沒拿出來,不知為何被訓導處廣播叫去(現在想來應該是因為升旗的時候老師會搜書包吧)。但叫去之後只被訓斥了一頓就沒事了,沒被沒收,也沒被摔。想來,應該是因為我是所謂的好學生吧,或是有老師罩著。
那時只覺得慶幸,現在想來,是赤裸裸的階級啊~~
我們訓導處之所以會這樣,因為有一個大名鼎鼎的訓導主任,聽說黑白兩道關係良好(小時候聽的也不知道真假),學校裡的小混混都鎮壓的住。到國三那年他被人本基金會檢舉體罰,被換掉了。
我媽很生氣,說這種教育基金會不知道教育現場的需求,有那個主任在家長們多安心。我當時也同意,覺得訓導處給了我安心的中學生涯,而後討厭人本了很多年。
我覺得我當時的那個同意,就跟今天的小治平們說他們自願被打,是一樣的。我當年可能也會說出自願被打。
我中學時期除了念書以外的各方面狀況都很不好,對世界跟未來有一種恐懼,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接收到的資訊就是其他的國中會打人、會打架、會讓想念書的小孩無法好好念書,縱使當時對師長干涉我交友有所不滿,但是大體上還是同意這種「為我好」的控制。
現在回想,因為當時我不知道怎麼辦,不知道怎麼面對世界。面對書本,其實是最簡單的方法。剛好我也很幸運,還算會考試,於是就躲在考試裡長大了。
我現在覺得,這種管得嚴,其實是教育的怠惰。他們不知道在孩子打架的時候怎麼教、不知道在談戀愛的時候怎麼教、不知道不讀書的孩子怎麼教,乾脆通通讓他們不見。
學校教育產出一批又一批一樣的孩子,有差不多的價值觀、差不多的未來追求,學生被壓成差不多的樣子,未來成了社會裡的多數人。
這就是很多家長期待的未來。
所以支持體罰的家長跟人們在想什麼,我覺得不難理解啊。因為他們就希望孩子,變成跟這個社會多數人一樣的樣子。管得嚴的教育方法如果成功,就可以把人變成容易複製社會價值觀的樣子。
然後他們就認為那樣會快樂,其實有時候只是把問題延後而已。
比如說,我中學時期親子關係極好,我家人都很得意我沒有叛逆期。這幾年家庭關係每況愈下,我父母不懂為什麼叛逆期這麼晚來。但其實只是壓久了,終究得彈回每個人原本的樣子。我拒絕再繼續演戲了。
比如說,我身邊所謂小時候表現優秀、人人稱羨的孩子,長大以後接二連三的出狀況。而且出狀況的時候,他們甚至不知道怎麼紓壓、什麼事情是可以讓自己開心的事情。被壓成方塊太久了,忘了自己原本的樣子,失去了探索形狀的機會。
但是在成年期才要彈回自己的樣子,探索生命的形狀,其實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為世界不再那麼寬容,有畢業年限、有房租要付、家庭要養。於是很多人就忍下來了,繼續當那個正方形,簡單但是痛苦的正方形。
所以看到小治平說自己自願被打,我其實是心痛,並不想要嘲笑他們。他們未來可能會變,也許不會,但無論如何這當下的發言,是真實的感受。我看到正在輾壓成形的一個個方塊。
希望每個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形狀。
「國中 叛逆期 不讀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國中 叛逆期 不讀書 在 雨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中 叛逆期 不讀書 在 台灣之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國中 叛逆期 不讀書 在 王薇君 - 保護兒童我願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中 叛逆期 不讀書 在 放手讓孩子叛逆吧!這就是一種「長大」的過程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國中 叛逆期 不讀書 在 白老師英文-仁美校- 【為何升上國中以後,孩子不願意溝通了 ... 的評價
- 關於國中 叛逆期 不讀書 在 叛逆青春期,教養別做七件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國中 叛逆期 不讀書 在 國中叛逆期的姪子(第7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國中 叛逆期 不讀書 在 [問題] 叛逆期小孩怎麼管- 看板WomenTalk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國中 叛逆期 不讀書 在 台灣之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二○○七年,剛滿二十歲的蕭敬騰,參加《超級星光大道》PK賽,以一曲唱腔濃郁渾厚、渲染力十足的〈背叛〉,擊敗當年人氣極旺的星光資優生楊宗緯,從此變成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這樣一個眉清目秀,會畫畫、會打鼓、會彈琴、會唱歌的男孩,他的成長過程應該是怎麼樣的?
生命靈數 4 號人,你是 4 號人嗎?如果是,你也已經天生具備他的條件,切勿妄自匪薄!
一個眉清目秀,會畫畫、會打鼓、會彈琴、會唱歌,同時還是運動健將的男孩,他的成長過程應該是怎麼樣的?
被呵護、被肯定、被讚美、被鼓勵、被追捧?
不,並沒有。相反的,他的年少歲月充滿挫折,甚至還差點誤入歧途。這個男孩是蕭敬騰。
在智育掛帥的台灣教育體系裡,有閱讀障礙的他,永遠被劃歸為不及格的「壞學生」。他無法透過文字理解這個世界,而在那個時間點,他所處的世界也不能理解他的困境。這個「缺陷」,幾乎抵銷了他所有的才華。
在荷爾蒙狂飆的叛逆期,在萬華長大的蕭敬騰,把自己的青春弄得跟電影《艋舺》一樣。他蹺課逃家,打架尋釁,按照他自己的說法,變成了一個「討人厭的」、「很壞很壞的孩子」;只有在打鼓、彈琴的時候,才會覺得心情比較寧定。
但是,這些喜悅,可能很快就湮滅在混亂、浮躁的生活中。他接受對岸電子媒體訪問時,曾經這麼說:「我經常忘記我會這些東西,離開音樂教室以後,又回到原來的日子。」
幸運的是,少年輔導組的志工,在他站在人生懸崖邊的時候,拉了他一把,用溫暖的愛心、用他最愛的音樂,救贖了這個徬徨的靈魂。若不是這些人,今天的華人流行音樂圈,就不會有這位「洛克先生」。
二○○七年,剛滿二十歲的蕭敬騰,參加歌唱節目《超級星光大道》PK賽,以一曲唱腔濃郁渾厚、渲染力十足的〈背叛〉,擊敗當年人氣極旺的「星光班資優生」楊宗緯,一戰成名,踢館素人從此變成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早就該給這個男孩的掌聲,終於如雷響起來。
或許是不習慣突然被萬人擁戴,也或許是不習慣對世界剖露自己,舞台上充滿爆發力的蕭敬騰,下了台卻安靜沉默、惜話如金,「省話一哥」的外號不脛而走。
六年過去了,不少媒體說,蕭敬騰變了,從「省話一哥」變成「微笑老蕭」。不過,就算是「微笑老蕭」,基本上還是個靦腆慢熱的人,整個訪問「暖身」了好一陣子,他才比較放心的打開話匣子。
曾在學校體制裡受過傷的蕭敬騰,還夢想要「辦學校」,但不是那種教人讀書的學校,而是幫助年輕人早點找到出路的學校。
儘管如今身價驚人,但蕭敬騰生活簡單依舊,不過,對於公益,天王出手十分闊綽,一年以數百萬元計;對於與兒童、青少年福利相關的公益活動,尤其積極參與。
他的邏輯是,他運氣比較好,有音樂、有遇到少輔組的志工,所以沒有墮落;但是,並不是每個像他一樣處境的小孩,都有這麼好的運氣。當年,別人給他機會救他脫困;現在,他希望自己也能做個提供別人機會的人。
問他如果現在能夠與十年前那個逞強、叛逆的自己相遇,會怎麼看待這個男孩?會覺得這個青少年很討厭嗎?
蕭敬騰笑了,幾乎不假思索的回答:「不,我想我會覺得他很可愛。」
Q:你年少時,是怎麼樣的一個孩子?
A:我是一個……不讀書的小孩。普通人說一個小朋友「不讀書」,是說他功課不好;但我「不讀書」的程度,是一般人完全無法想像的。我是「沒有辦法讀書」,我連最基本、最簡單的字詞,都沒有辦法理解。這些東西,是每一個人都會的,可是我就是不會,認識我的人,都覺得很誇張。
我覺得這樣非常不好,但是學校教給我的東西,無論我怎麼專心努力,我都無法吸收進去。
我不是沒有努力過,我試了,但不行。我那時候有交過女朋友,女生都希望跟功課好一點的男生在一起,我也曾經因為愛情的力量,很努力的嘗試過。但是,我真的沒有辦法克服,不懂,就是不懂。
Q:你身邊的人,像老師或爸媽,知道你的困境嗎?他們的反應是什麼?
A:他們就是一直逼迫我啊,有時候,可能會用一些「字眼」來講我,什麼字眼……我實在不想講。
後來,其實也不是逼功課了,因為,我後來就變得很壞,真的很壞很壞。在學校很不開心,我就不上課、抽菸、逃家、打架、混撞球間……反正就是變成不良少年,我爸媽一直很擔心我總有一天會出事,會變成社會的負擔。
Q:你一直強調你「很壞」,那時候的你,內心深處真的覺得自己是一個「壞孩子」嗎?
A:我心裡知道,我其實不壞,但是我「必須」這麼壞。
因為如果我不這麼壞,我就會被欺負;我不霸凌別人,別人就會來霸凌我,在我的世界是這樣。我想這是「命」吧?我的臉就長得很欠揍,一副討人厭的樣子。
Q:看你以前的照片,是很白淨纖細的孩子,為什麼說自己長得很欠揍、討人厭?
A:你們女生不了解國中男生的世界,我這種臉的人,就是會被討厭。而且,你們現在覺得我不欠揍,是因為我現在很正常,可是我那時候的行為、言語都很刺激別人。這樣說好了,如果上課的時候,有人拿打火機燒你的頭髮,你會不會覺得這個人很討厭、很想揍他?我以前就會做這一類的事,為什麼要做?說起來就只是幼稚、好玩而已。因為這樣,常跟人起衝突,有時候跟別人打,有時候跟自己朋友也會打,一天到晚都有打不完的架。
Q:你相當瘦欸,打架打得贏嗎(笑)?
A:我那時候比現在更瘦,但我還是打得贏(認真)。而且,打架有時憑的是一口氣,你要「敢」,就算打不過,志氣也不能輸。我從小就很喜歡運動,籃球、乒乓球……什麼球我都會打,體能不錯,而且,我們人多啊,又常打,打久了經驗豐富就不太會輸。
Q:幸好你年少輕狂的時候,沒有被吸收進可怕的幫派……
A:我自己就組織幫派了呀,幹麼還要等別人來「吸收」?我跟我好幾個「不乖的」朋友一起,就像開公司一樣,把組織「經營」起來。
Q:你是因為行為偏差才進少輔組嗎?
A:我不是被「送去」少輔組的,會因為做壞事被「送去」的那種地方是感化院。少輔組不是這樣,他們會主動來親近、陪伴他們轄區的問題少年。
少輔單位不像警察,也不像少年感化院,會把你「抓進去」,用各種手段「糾正」你的行為;他們對我們做的,就是去我們常出沒的地方,像是撞球間、某一條巷子,陪我們去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比如說,我沒去上課,去撞球間打撞球,他就陪在我身邊跟我一起打。
一般正常的大人對我們這種行為偏差小孩的反應就是:你不讀書,我就逼你讀書;你要打電動、打撞球,我就逼你不要做。但少輔組的志工不是,他們不是來教育你、矯正你的,他們只是來陪伴你、親近你,跟你講話、給你溫暖,不知不覺中引導你。
我後來,是自己主動走進少輔單位的,因為,我覺得那裡有溫暖,那種溫暖,讓我想變成一個好一點的人。
Q:可是你當時不會覺得這些「外人」常在旁邊黏著很礙事嗎?
A:他們又沒有像其他大人一樣,強迫我們去做他們覺得我們「應該」做的事,他們只是陪我們玩而已,那就讓他陪啊。
而且,因為他們跟我們是「完全不同世界的人」,我有機會可以在他們面前表現自己。比如說打撞球好了,我們在朋友面前,通常不會講自己有多厲害,因為我們都一樣厲害,講誰厲害說不定就有人不爽,吵起來甚至打起來。可是他們跟我們是不同世界的人,我可以在他們面前展現我有多厲害,青少年有時候想要的,就是認同而已。
少輔組的人認識我的時候,本來不知道我會打爵士鼓,但我信任他們,所以我有告訴他們。他們知道以後,就跟他們上級單位要了一些經費,買了一套爵士鼓放在那裡,讓我在裡面教一些小朋友、大朋友打鼓,還連續兩屆幫我報名「善心人士獎」,我後來真的因為這樣被市政府表揚。
少輔組的人一直丟東西給我,製造很多的機會給我,讓我覺得我是有用的人,原來,我不是社會的負擔,還可以幫社會做很多事情。
我覺得,青少年可以做的事情其實很多,只是他們自己可能也不知道,加上沒有遇到一個可以引導他們的人。現在,只要有跟兒童、青少年有關的活動,如果許可,我都很願意親自參加,站在他們面前。你親自到他們身邊,跟只是接受訪問或是拍拍VCR,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對青少年,特別是問題青少年來說,像少輔組這樣「跟他們不同世界」,但是又不帶偏見、願意走入他們世界的人,是很重要的。小孩如果已經到了拒絕回家的地步,一定有他的理由,老師父母來強力管教,經常只會讓他們跑更遠。我自己就是這樣,如果那時候去撞球間找我的是我爸媽,我應該會立刻逃跑吧?可是,那些大哥哥來陪我,我就覺得很溫暖,很有安全感。
Q:除了少輔組提供的溫暖,音樂也是你人生的重要救贖,你曾說過「如果沒有音樂,你可能會變成流氓」,你是怎麼開始接觸音樂的?
A:我從小就非常非常喜歡音樂,我很愛聽、很想了解,一直吵著要學,但是我家裡環境很辛苦,一直沒有辦法讓我學。
那時候,最想學的是打擊樂。我很愛聽以前的西洋搖滾專輯,很喜歡那種強烈的節奏,有人說搖滾很叛逆,可是我聽起來,那不是叛逆,而是一種很正面、很有能量的音樂。
吵了很久,到我國中以後,我媽媽收入稍微穩定一點,才讓我去音樂教室學了三個月。至於鋼琴,則是自己摸索的,沒有花錢學。要彈出旋律,對我來說是很簡單的事,可是,之後想再進步,就會遇到瓶頸,我就上網去看影片啊,不斷問人啊,慢慢的,一步一步學會的。
我那時候,常常就住在音樂教室裡沒回家,可能看我真的很熱愛音樂吧,音樂教室的老闆很喜歡我,沒有趕我走,還讓我留在裡面,免費嘗試任何我想要嘗試的樂器。因為那裡有很多我喜歡的東西,我心就比較定,對我爸媽來說,留在那裡當然也好,總比在外面亂跑打架鬧事好。
Q:你這麼喜歡音樂,為什麼高中、大專時沒選擇念音樂?反而去念了室內設計、化妝品管理之類的科系?
A:我選這些科系,是因為除了音樂以外,我也很喜歡畫畫,對顏色、線條很敏感。我國中時,還有去參加一個全台灣的畫畫比賽,如果沒記錯,我得了佳作。
我誤以為進去就可以一直畫畫,才會去念這些科。結果,跟我想像的不一樣,還是要一直讀書,像室內設計,要學比例尺、學工程製圖;化妝品管理也是,並不是讓你化妝,你要學化學、學製作化妝品的過程,讀書不是我的強項,上課好痛苦。
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我曾經去考過華岡藝校的表演藝術科,我沒有過,當時是有一點沮喪,但後來,我非常慶幸我沒考上。我從小就很討厭學校裡的競爭,要我拿音樂去跟人競爭,我更討厭。音樂是我的最愛,我為什麼要拿一個我這麼喜愛的東西去跟人考試?變得像「功課」一樣?
念高中時,我在學校裡很出鋒頭,會唱歌、會打鼓,又會彈琴,因為有音樂,我活得很開心;如果我念華岡藝校,把我鍾愛的音樂拿去跟同學比來比去,那個快樂就會變得不單純。
Q:當初為什麼會到西餐廳駐唱?音樂變成工作以後,「感覺」有變得不單純嗎?
A:講實話,是因為錢。我十七歲以後,父母就不給我零用錢了,我必須要想辦法賺錢,但是,我絕對不要做我不喜歡做的事情來賺錢。
我在想,世界上應該存在一種行業,可以靠音樂來賺錢吧?我上網去找,找到了在西餐廳演奏鋼琴的工作,本來是只彈琴,不唱歌的,後來那家餐廳不在了,我到天秤座,才開始駐唱。
一開始收入非常少,一週只有一個班,一個班兩百三十元,可是,我真的很開心耶,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上班就是練習,又可以領錢,多好啊!
後來,因為老闆、客人喜歡我,就開始加我的班次,我沒有仔細算過最多有幾班,我只知道,我十八歲時,一個月就有十幾萬收入了。
我在餐廳駐唱時間只有兩年,二十歲去星光大道PK完就出道了。雖然,我現在做的音樂,還是要考慮市場,跟我夢想中想做的自由的、單純的音樂還是有一點距離,但至少,工作是快樂的;至於理想,沒關係,時間還很多,我相信我有一天會一步一步達成的。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雜誌
支持請按<讚>
喜歡請<分享>
加入>>>>>>生命靈數超級密碼
國中 叛逆期 不讀書 在 王薇君 - 保護兒童我願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蕭敬騰說:我自己很幸運,在我迷失的時候,有人願意幫助我。現在,只要有跟兒童、青少年有關的活動,如果許可,我都願意親自參與。以前,別人給過我機會;現在,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個給別人機會的人。-------希望我們有幸 能聯絡到蕭敬騰 !!
~~~~~~~~~~~~~~~~~~~~~~~~~~~~~~~~~~~~~~~~
親子天下 – 2013年7月8日 上午10:55
會畫畫、會打鼓、會彈琴、會唱歌,同時還是運動健將的男孩,他的成長過程應該是怎麼樣的?被肯定讚美?被鼓勵追捧?
不,並沒有。相反的,他的年少歲月充滿挫折,甚至還差點誤入歧途。這個男孩是蕭敬騰。
因為閱讀障礙,少年時期的蕭敬騰永遠被劃歸為不及格的「壞學生」。他無法透過文字理解這個世界,而在那個時間點,他所處的世界也不能理解他的困境。這個「缺陷」,幾乎抵銷了他所有的才華。
在荷爾蒙狂飆的叛逆期,萬華長大的蕭敬騰,把自己的青春弄得跟電影《艋舺》一樣。他蹺課逃家,打架尋釁,按照他自己的說法,變成了一個「討人厭的」、「很壞很壞的孩子」。
幸運的是,少年輔導組的志工,在他站在人生懸崖邊的時候,拉了他一把,用關懷與音樂,救贖了這個徬徨的靈魂。若不是他們,今天的華人流行音樂圈,就不會有這位「洛克先生」。
走過徬徨青春,問他如果現在能夠與十年前那個逞強、叛逆的自己相遇,會覺得這個青少年很討厭嗎?蕭敬騰笑了,幾乎不假思索的回答:「不,我想我會覺得他很可愛。」
以下是他的訪談摘錄:
----------------------------------------------------------------
我從小就是一個不會讀書的小孩。普通人說一個小朋友「不會讀書」,是說他功課不好;但我「不會讀書」的程度,是一般人完全無法想像的,我是「沒有辦法讀書」。我連最基本、最簡單的字詞,都沒有辦法理解,這些東西,是每一個人都會的,可是我就是不會,認識我的人,都覺得很誇張。
我覺得這樣非常不好,但是學校教給我的東西,無論我怎麼專心努力,我都無法吸收進去。老師或父母,都無法理解我的困境,他們就是一直逼迫我,用不好聽的字眼來形容我。我不是沒有努力過,我那時候有交女朋友,女生都希望跟功課好一點的男朋友在一起,我也曾經因為愛情的力量,很努力的嘗試過,但是,我真的沒有辦法克服,不懂,就是不懂。
後來,我變得很壞很壞。在學校不開心,我就不上課、抽菸、逃家、打架、混撞球間……徹底變成不良少年,我爸媽一直很擔心我早晚會出事,會變成社會的負擔。對國中男生來說,我的臉又長得一副欠揍、討人厭的樣子;加上我那時候的行為、言語都很刺激別人,一天到晚都有打不完的架。
其實,我心裡知道,我並不是真的那麼「壞」,但是我「必須」這麼壞。因為在我們那個世界裡,如果我不這麼壞,我就會被欺負;我不霸凌別人,別人就會來霸凌我。一直到遇見少輔組的人,我的人生才有了轉變。
一般「正常的大人」對我們這種行為偏差小孩的反應就是:你不讀書,我就逼你讀書;你要打電動、打撞球,我就逼你不要做;但少輔組的志工不是,他們不是來教育你、矯正你的,他們只是來陪伴你、親近你,跟你講話、給你溫暖,不知不覺中引導你。
他們不像警察,也不像少年感化院,會把你「抓進去」,用各種手段「糾正」你的行為;他們對我們做的,就是去我們常出沒的地方,像是撞球間、某一條巷子,陪我們去做我們喜歡做的事。
我後來,是自己主動走進少輔單位的,因為,我覺得那裡有溫暖,那種溫暖,讓我想變成一個好一點的人。
少輔組的人一直製造機會給我,讓我覺得我是有用的人。因為我會打爵士鼓,他們就跟他們上級單位要了一些經費,買了一套爵士鼓放在那裡,讓我在裡面教一些小朋友、大朋友打鼓,連續兩屆幫我報名「善心人士獎」,我因此被市政府表揚。這個獎對我來說很重要,讓我知道,原來,我不是社會的負擔,還可以幫社會做很多事情。
我覺得,青少年可以做的事情其實很多,只是他們自己可能不知道,也沒有遇到一個可以引導他們的人。特別是問題青少年來說,像少輔組這樣「跟他們不同世界」,但是又不帶偏見、願意走入他們世界的人,是很重要的。
我自己很幸運,在我迷失的時候,有人願意幫助我。現在,只要有跟兒童、青少年有關的活動,如果許可,我都願意親自參與。以前,別人給過我機會;現在,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個給別人機會的人。
http://tw.news.yahoo.com/蕭敬騰:那溫暖,讓我想變成一個更好的人-025547007.html
國中 叛逆期 不讀書 在 白老師英文-仁美校- 【為何升上國中以後,孩子不願意溝通了 ... 的推薦與評價
為何升上國中以後,孩子不願意溝通了?】 為何升國中以後,孩子不願意溝通了? 是因為孩子進入「叛逆期」嗎? ... 作業不願意寫、不願意複習功課、不願意讀書。 ... <看更多>
國中 叛逆期 不讀書 在 叛逆青春期,教養別做七件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上一集:小孩吵架,兩個都處罰,是不公平的教養http://bit.ly/2RgkLuZ. ... <看更多>
國中 叛逆期 不讀書 在 放手讓孩子叛逆吧!這就是一種「長大」的過程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叛逆期」不過就是一種青少年時期常見現象的描述。指的是孩子正從依賴走向獨立,從順從走向自主,與父母不再總是同調,出現更多自我的主張,用各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