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到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主持《新冠肺炎疫苗發展的瓶頸及解決之道(九)-防疫升級!社區感染連環爆》座談會。一開始我介紹了英國變種病毒B1.1.7, 南非變種病毒B1.135及最近在美國加州流行的B.1.427及B.1.429,變種病毒, 它們的特性與對不同種類的疫苗的感受性的差別。籲請指揮中心盤點瑞德西韋的儲量,並建議政府應持續進行病毒基因定序。
我也引述中央研究院何美鄉研究員在臉書上的建議,國產疫苗應趁這波疫情進行三期臨床試驗,現場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表示贊同,金傳春建議可以執行head to head comparison試驗,政府應當機立斷與國際接軌。我也進一步說明,國政基金會3月11日疫苗系列第七場座談會,會中就曾討論國產疫苗三期問題,當時他請教官方代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陳惠芳,原本二期試驗只需1300人,食藥署為「緊急授權」則修正為二期要做3000人以上,是否可以滾動式修正,二期作1300人就去國外做三期,但陳副署長當場表示廠商只能二擇一。我認為現在是非常時期,是否可以召開專家會議進行試驗修正,趕緊讓國產疫苗進行三期試驗,建議國產疫苗可以先將1300人的報告完成後送食藥署審查,若取得通過後現在就可以在台灣進行三期試驗,一來解決國產疫苗三期試驗問題,二來也可以對目前疫情緩解有所幫助,形成雙贏局面。
國政基金會連勝文副董事長建議,應儘速透過民間組織,跟國外購買保護力較高的疫苗,並希望政府不要干涉。美國媒體都已在報導二代疫苗,第一代疫苗民進黨因為意識型態已經有重大失誤,我們更應該提前部屬第二代疫苗。政府應協助國產疫苗儘速通過三期臨床試驗並拿到國際認證。據聞韓國積極與美國做合作夥伴爭取代工疫苗,台灣政府是否也應協助業者爭取去美國代工。
立法委員賴士葆表示,立法院正在修法紓困3.0,讓地方廣設快篩中心。賴士葆指出,國內防疫破功五大原因為不快篩也不普篩、意識形態作祟、疫苗採購決策錯誤、華航3+11跟萬華破口、疫苗不夠用。另外,印度、韓國都有代工AZ,而我們主政者到底有沒有跟美國等國去交涉代工。
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強調,疫苗數量嚴重不足,以衛福部疫苗接種優先順序來看,光醫事人員就佔了33萬人,也就是說,每人施打兩劑最少就需要66萬劑疫苗,如果疫苗數量遠遠不足,要如何保障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安全?政府應該更積極向國外採購才是!
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輕症案例太多造成限縮醫療量能,建議應設立加強版檢疫所與防疫旅館,並由地方政府審核。強調普篩及篩查是地方防疫最重要的一環,並應由地方設計及督考篩檢站;另外,地方政府能否採購疫苗問題,指揮中心以國安問題認為不可行,建議各縣市政府可以以某些熱點做清零篩查、及保護,申請對疫區民眾的緊急疫苗使用,由地方向中央緊急申請疫苗並向疫苗廠購買疫苗。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目前缺乏基層醫療的防疫政策,希望中央或地方政府設置社區篩檢站。另外,很多基層醫療人員都在擔心是否能打到疫苗,也建議是否可以對醫護人員進行抗體快篩,並呼籲疫苗快點進來,讓醫護先有保護力,最後也希望台灣可以安然度過。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提到,現在各醫院的醫護人員施打比例有慢慢提高,新光醫院有五成五,亞東醫院也有七成了,但是現在疫苗數還是太少了!希望六月初一定要有疫苗進來!去年疫苗已經在提前佈局的部分失去先機,如果跟美英一樣,能在今年初開始就讓第一線的醫護等高風險的人員能夠優先施打,那今天還會爆發本土疫情嗎?洪子仁強調應該要思考,快篩在社區感染要扮演甚麼腳色?建議設置基層聯防機制,如果可以在社區佈下第一道防線,找到社區傳播個案找出,對於未來防控思維應該要改變!陳宜民對此也痛心的表示,政府沒有想到怎麼樣保護基層醫療!
台大兼任教授金傳春表示,今天面對的是變種病毒,要防疫成功,防疫政策要走在病毒前面,要對人口密度高、交通量大的地區設置社區篩檢站進行強化偵測。痛批政府對於長照機構及其他的高風險群,都沒有重視到。建議政府應該要對變種病毒提出新的防疫政策,最後呼籲民眾減少移動,多洗手!
國政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心華表示,目前快篩現場的號碼牌是秒殺,政府是否在控制壓低篩檢的數量,來控制確診數字的高低。並認為,疫苗採購還是充滿太多的意識形態及政治力量,我們不是怕中央統籌,而是怕中央捅刀。如果地方政府能夠採購國際上的優良疫苗,為什麼要否定透過對岸經銷商或是額外採購的方式?採購疫苗在法規的部分有很多可以調整的空間,政府不應該一概否定。
最後陳宜民引述牛津大學數據提到台灣每千人的篩檢率僅0.18,新加坡則有13.1。目前國產快篩試劑靈敏性、特異性都有90%以上,可以妥善運用、檢傷分類,提供醫護建立信心。
國政基金會 副 執行長 在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冠肺炎疫苗發展的瓶頸及解決之道(八)-華航機師連環爆與旅遊泡泡》座談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緣 起:華航機師染疫案人心惶惶,感染源及傳播路徑目前尚不明確,我們的防疫螺絲鬆了嗎?AZ疫苗自3月22日開打至今打氣不如預期,開打後一個多月只有累計施打四萬多劑,目前也已釋出部分疫苗開放自費接種,面對疫苗效期壓力、接種順序及策略上該如何因應?以及未來是否會出現特定廠牌(例如莫德納疫苗)搶打狀況?另外,本會在今年1月15日新冠肺炎疫苗發展的瓶頸及解決之道系列的第五次座談,就呼籲政府對於電子疫苗護照應該超前部屬,而指揮中心終於在4月26日宣布五月中旬啟動疫苗護照的試辦計畫。據報載,美國夏威夷政府繼日本、加拿大及南韓後,自4月17日起,已正式將臺灣的國泰、馬偕及長庚體系共11家醫院也列入「信賴檢測夥伴」(trusted testing partners)並簽署MOU,在登機前將檢測結果併同個人資料及航班資訊上傳至「夏威夷安全旅遊計畫」電子平台並核發QR Code,入境夏威夷後可免隔離,與臺灣推單邊旅遊泡泡。臺灣身為地球村的一員,現已有醫院自行超前部屬,政府應更重視台灣民眾出國就學、商務與旅遊需求,審慎推動雙邊旅遊泡泡與落實電子疫苗護照,促進我國對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與觀光產業復甦。
時 間:110年 4月29日(星期四)上午9:30
地 點:國政基金會101會議室(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6號1樓)
主 持 人: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
出席貴賓: (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任賢(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
王鴻薇(臺北市議員)
金傳春(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
洪子仁(新光醫院副院長)
洪孟楷(立法委員)
許高慶(台灣國際觀光救援服務協會理事長)
連勝文(國政基金會副董事長)
黃子容(遠成醫保科技執行長)
討論題綱:
1. 中華航空機師染疫風暴擴大,目前感染源仍待釐清,確診個案曾參加大型活動,引起大眾人心惶惶。從本次事件來看,全民的防疫意識是否鬆懈,另外,參加大型活動的防疫相關規定是否還有檢討空間?
2. 世界觀光逐漸復甦,臺灣第一個帛琉旅遊泡泡已於4月1日首發,但據報載,因實施成效不彰,臺灣第一個旅遊泡泡恐成泡沫?另外,夏威夷繼與日本、加拿大及南韓簽署「信賴檢測夥伴」(trusted testing partners)MOU,4月17日開始將馬偕、長庚等11家醫院也列入信賴檢測名單之中,與臺灣推單邊旅遊泡泡,過去指揮中心未能真正體認台灣出國往來與商務需求,未適時跟進也無相關具體作為,直到4月26日才宣布疫苗護照的試辦計畫,如何落實推動是否已有相關配套措施與具體作為?
3. AZ疫苗自3月22日開打,但打氣低迷,開打後一個月只有累計施打三萬多劑,疫苗效期眼看在即,在疫苗接種順序及策略上,政府是否有滾動式修正?以後非單一疫苗廠牌到貨時,是否會出現特定廠牌搶打?相關接種程序政府要如何因應?
國政基金會 副 執行長 在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口成長倒退嚕,台灣準備好了嗎?--《台灣人口負成長的挑戰及因應對策》座談會
►緣起:
依照西方國家的定義,育齡婦女總生育率降至1.3人以下即為所謂的「超低生育率」,台灣在民國92年時就已跌破「超低生育率」門檻,民國99年時生育率更衰退至0.895人,並創下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紀錄。政府為挽救低迷的生育率,除了將少子女化現象提升為國安議題外,包括行政院從民國105年起開始推動「完善生養環境方案」,衛福部也在民國106年成立「少子女化對策辦公室」。
然而,近幾年來我國生育率仍只有1.1人左右,去年更首次出現人口負成長,出生數只有16.5萬人(創歷年新低紀錄),死亡人數達17.3萬人,不僅「自然增加」由正轉負、「生不如死」,去年戶籍遷出數也高於遷入數,「社會增加」亦是「入不敷出」。
此外,我國老年人口佔比將於民國114年來到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少子女化與嚴重老化的「雙重海嘯」來襲,政府準備好了嗎?由於人口快速老化與人口負成長,短期內似乎無緩減的趨勢,因此,如何翻轉少子女化現象,以及如何因應未來社會的挑戰,政府實應提出更明確的主張與做為才是。
►時間:110年1月22日(星期五)下午13:30-14:30
►地點:國政基金會101會議室(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16號)
►主辦單位: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發展組
►主持人:陳宜民(永續組召集人)
►出席來賓(依姓氏筆畫排序):
李德維(立法委員)
辛炳隆(台大國發所副教授)
張斯綱(台北市議員)
陳雪慧(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執行長)
盧宸緯(國政基金會教文體育組高級助理研究員)
薛承泰(台大社會系教授)
謝衣鳳(立法委員)
►討論議題:
一、為何近幾年來我國生育率仍持續探底?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二、政府為翻轉少子女化現象,提出的措施包括「教保公共普及化」,
以及提供生育補助、育兒津貼等,是否有發揮功效或對症下藥?
有無其他國家的經驗可供借鏡?
三、少子女化與嚴重老化的「雙重海嘯」來襲,導致老年人口增加、
工作年齡人口減少,可能會對哪些層面帶來衝擊與影響?
四、面對人口快速老化與人口負成長的挑戰,政府該如何因應與超前
部屬?有何可行性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