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善念的堅持
改變世界的偉大數學老師!肅然起敬!
💕人可以這麼浩蕩卻又如此樸實-
💕全世界最偉大的老師
2019-10-29 由 美美世界 發表于教育
這個不起眼的小伙子叫薩爾曼·可汗,今年39歲。他顛覆了美國教育,成為了數學教父,讓數學老師不再講課,比爾蓋茨都捧著他。
他成功登上了《福布斯》雜誌封面,但是他卻拒絕了10億美元!
這傢伙是屌絲出身,家裡很窮,是孟加拉國到美國的移民。但他卻是個天才,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四年讀完了數學計算機科學,拿了兩個本科學位,後來還拿了哈佛大學的碩士學位。
💕1、無意中成為數學教父
故事是這麼開始的。
薩爾曼·可汗有個小侄女叫納迪亞,2004年她在紐奧良上七年級,數學成績一直不好,要求可汗給她輔導。對於當時28歲的可汗來說,數學是他的強項,他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專業之一就是數學。
可汗和納迪亞不在同一個城市,可汗通過網際網路教納迪亞學數學,講得生動有趣,概念清晰,納迪亞的數學成績提高神速。
很快,他的朋友就知道了,也讓可汗給孩子輔導數學。經過可汗輔導的孩子,數學成績都直線上升。
可汗想,這樣輔導效率太低,不如做成視頻,放到網際網路上,讓大家免費觀看。結果回到家他就躲進衣帽間裡,把自己關起來,拿攝像頭開始錄製視頻。
他的視頻非常生動,能在十分鐘內把一個數學概念講完,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很大的關注。
結果一發不可收拾,他把自己關在衣帽間錄製了一年的視頻,從小學數學,到高中的微積分,再到大學的高等數學,統統講了個遍,共計4800個視頻。
這些視頻在網際網路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點擊率接近5億,共有4800萬人觀看。
精通計算機的Kahan還設計了一款軟體,用於跟蹤學習者的進度,還可以評估學習效果。
在美國,有2萬多所學校,上數學課時老師已經不再講課,讓學生觀看可汗的視頻,老師只負責答疑。
就這樣,他一個人憑藉一根網線顛覆了美國的傳統教育,掀起了一場革命,他已然成為數學教父。
可汗還是一名計算機極客,他寫了數據挖掘程序,搭建了網站,叫汗學院。
他把視頻放到他的免費網站上,讓孩子們像打遊戲一樣學習數學。
汗學院的月訪問量達到了500萬人次!相比之下,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式課程網站,月均訪問量也不過150萬人次。
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生、高中數學教師丹·邁耶說:「如果你在美國教數學,你就不可能沒聽說過薩爾曼·可汗。」
💕2、拒絕10億美元
可汗的視頻獲得成功後,很多風險投資機構找到他,希望注資成立公司,將視頻收費,可汗可以立馬成為坐擁10美元的富豪!
但是,這個窮屌絲卻拒絕了,他寧願做一個中產階級,只接受別人的捐助,也絕不收費。
他說:我就是要做免費教育,一旦收費,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孩子不就看不起了嗎?
我想像不到我的生命中有任何一種方式,能比我現在活得更有意義。
💜對可汗來說,他的人生價值 = 他為社會創造的價值 / 他所活得的收入,這個比值越大,人生價值就越大。
2012年,可汗成功登上《福布斯》雜誌封面。《福布斯》撰文稱這是一個一萬億美元的商業機會,而當今市值最高的公司是蘋果公司,也不過才7000億美元。
但是,這個窮屌絲偏偏就拒絕了,他就是要免費!
💕3、比爾蓋茨是狂熱的粉絲
可汗成為美國數學教育的寵兒,受到許多科技領袖的熱捧。他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美國的數學教育有多糟,而數學水平的高低對於美國的未來又有多重要。
在2011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結果中,美國的數學和科學教育質量排名全球第52位。
2011年3月,可汗在加州舉行的TED大會上發表演講。
演講結束,全體聽眾起立鼓掌。比爾·蓋茨還當場上台,和可汗討論他的教學項目。
蓋茨可謂是可汗最狂熱的粉絲之一。他曾經花費很多時間教3個孩子數學和科學的基本概念,可孩子們總是聽得懵懵懂懂。
2010年初,有人向他推薦了可汗的網站。沒想到,那些他怎麼也解釋不清的知識點,汗通過短短12分鐘的視頻,就讓孩子融會貫通。蓋茨直言,「我真有些嫉妒他」。
後來,他在多個重要場合提到可汗,邀請可汗到微軟公司面談,並通過基金會向可汗捐款150萬美元。「我認為,薩爾曼·可汗是一個盡一切所能利用技術讓更多人學到知識的先鋒,」
蓋茨說,「這是一場革命的開始。」
💕4、谷歌注資200萬美元
谷歌也是汗學院的支持者。2010年9月,谷歌發起「十項目」競賽,為5個「可能改變世界」的組織提供總額1000萬美元的獎勵。汗學院在眾多競爭者中勝出,贏得200萬美元注資。
美國最成功的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及其妻子安是汗學院最早的資助者。
2010年春,可汗從在線支付平台發來的郵件得知,有人給他的帳戶注入了1萬美元,捐款人是安·杜爾。
他寫信致謝,稱這是他迄今收到的最大一筆捐款,並表示如果汗學院有校園,他樂意將第一座教學樓以安的名字命名。
安不相信區區1萬美元竟然是最大一筆捐款,旋即又慷慨地掏出一張10萬美元支票,堅持要給汗發工資。
此後,她成為汗學院的「拉拉隊長」,並且經常拜訪汗的辦公室,「有時甚至會帶來蛋糕」。
有了資金支持,Khan立即開始了憋了很久的事:拓展教學科目、將課程翻譯成多國語言。
在大批各領域專家的助力下,如今,可汗學院的課程包括歷史,健康護理,醫學,財經,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美國公民教育,藝術史,經濟學,音樂,計算編程。
可汗學院 《中文房間》教學視頻
2013年,可汗學院發布了西班牙語版本,隨後發布巴西葡萄牙語、法語、土耳其語版本。目前,來自不同多家、有不同語言背景的志願者已參與進可汗學院課程的翻譯中,這些在線課程將有望被翻譯成的語言包括:
漢語,德語,西班牙語,捷克語、印尼語、義大利語,斯瓦西里語,挪威語,波蘭語,俄語,土耳其語,葡萄牙語,保加利亞語,希臘語,烏克蘭語,波斯語,阿拉伯語,孟加拉語。
可汗學院《薛丁格的貓》教學視頻
福澤他人的Khan功成名就,但天才總有奇葩的一面。Khan在哈佛讀書期間遇到了如今的妻子Umaima Marvi,兩人育有一個6歲的兒子和3歲的女兒。
兒女雙全的人生大贏家,今天依然到處忙著演講,但很多次,還沒有回答完粉絲的問題就要趕忙立場:我得回家給孩子洗澡……
隨後留下驚詫的眾人揚長而去。
Khan的理念很簡單:我是視頻背後的老師,也是一個爸爸,我的孩子和全世界的孩子一樣,應該得到好的教育和陪伴。
對了,Khan創辦的可汗學院對全球網友免費開放,全程無任何廣告,介面美觀簡潔,堅決以不盈利為目的。
他,是這個世界上最牛的老師!
國教院語法點 在 林昶佐 Freddy Li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家語言發展法》三讀通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年大力推動保障世界的多元語言,確保各族群累積的文化智慧資產不被消滅,並訂定「世界母語日」來推動。台灣歷經殖民時期、戒嚴時期,多元語言受到限制,各族群文化受到打壓,直到民主化後陸續開始推動復振。今天《國家語言發展法》終於三讀通過,將更能進一步保障與復興,讓台灣多族群文化成為國家健全多元發展的豐沛動力!
【國家語言發展法三讀通過 保障臺灣多元文化永續發展】
民間倡議數十年的《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在歷經多次委員會審查及朝野協商,終於在今天正式三讀通過!時代力量感謝各黨團共同完成立法,台灣自此應致力走向各文化蓬勃發展,差異而互敬,獨立而共榮的未來。
臺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及語言的國家,但在過去經歷兩次單語同化的政策後,華語之外的國家語言面臨傳承危機甚至瀕臨消失,為了促進語言永續發展、豐富國家文化內涵,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在2016年進入立法院後即於5月27日提出《國家語言平等發展法草案》,希望能夠積極支持國家各族群固有自然語言並提升其地位。只要是 #台灣各族群使用之固有自然語言 及 #手語,都是國家語言。我們認為,獨尊一語的文化思維,會產生文化上的霸權欺凌,限制思維的活潑和精彩,早該揚棄。
#大家一起開口說母語
---
法案在2017年5月7日出委員會後,突遭中國國民黨於5月15日院會中拉下協商,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共提出9次變更議程及增列議程,也曾在臨時會再度請求列入提案,要求院會盡快完成二三讀,莫再拖延。
此次立法,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積極爭取,增訂第14條「政府得獎勵、補助法人及民間團體推廣國家語言,促進政府與民間一起共創友善的國家語言學習及使用環境」。
另外,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版本幾項重點亦有納入:
➡ 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第4條)
➡ 國家語言包含本國固有族群使用的自然語言及台灣手語(第3條)
➡ 政府必須保障國民的國家語言學習、文化傳播、訴訟語言等基本權利,並積極培育各國家語言通譯人才(第11條)
➡ 政府須提供國家語言的教育及學習、國家語言能力認證、公共資源多語服務等資源(第15條)
➡ 對於面臨傳承危機的國家語言建立特別保障措施(第7條)
➡ 公務人員甄選得視業務需要附加國家語言能力證明(第16條)
通過版本的其他幾項重要內容,如:文化部應定期召開國家語言發展會議並定期提出調查報告、標準化書寫系統建立、特定區域通行之國家語言的指定與保障等,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十分認同及肯定。
未來,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也會持續監督主管機關及各部會,在推動國家語言發展的相關政策執行。我們期望,透過《國家語言發展法》的制定作為良好基礎,建立友善語言環境、促進國家語言傳承、普及和多元文化永續發展。
---
📇 第九屆國家語言發展法審查歷程
☑2016.04.22 管碧玲版本一讀付委
☑2016.05.27 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國家語言平等發展法一讀付委
☑2016.06.17 黃國書版本一讀付委
☑2017.12.08 許智傑版本一讀付委
☑2017.12.22 張廖萬堅版本一讀付委
☑2018.03.09 文化部行政院版本一讀付委
☑2018.05.04 吳思瑤版本一讀付委(經各黨團簽署不復議同意書)
✅2018.04.12 & 05.07委員會審查完竣,不須交由黨團協商
✅2018.05.15 中國國民黨黨團提出異議,交黨團進行協商
✅2018.05.25 黨團協商結論:均照審查會通過,因中國國民黨及親民黨未到場,另定期繼續進行協商。
✅自法案出委員會後,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共提出9次變更議程要求二三讀
✅2018.12. 24 黨團協商完成
---
追蹤時代力量IG ➡️ https://www.instagram.com/newpowerparty/
國教院語法點 在 芬蘭.媽媽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對教育有興趣嘅朋友可以ㄧ看 😉
Peter Gray - 孩子們的自我教育II:眾所周知的幼童自我教育
你有沒有停下來思考一下,孩子們在他們生命最初的幾年,在他們還沒有被任何人試圖系統地教育起來時,學了多少東西?他們的學習是自然而然的,是他們玩耍,探索,觀察周圍人的本能結果。但是,這是自然的,卻並不意味著無需努力。
嬰兒和幼童在學習上投入了巨大的能量。其持續關注的能力,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還是克服障礙和挫折,都是非同凡響的。下回你有機會觀察一個五歲以下的孩子時,坐好,靜觀一段時間。試著去想象一下,當一個孩子在和世界打交道時,他頭腦裡的經歷。如果你允許自己有這個奢侈,你將會獲得極大的享受。這個經歷會使你以全新的眼光來看教育,這個光,來自孩子的內在,而不是照在孩子身上的。
在這,我簡單地勾勒一下發展心理學界對孩子學習的理解。為了令這些知識和教育相關,我把它分為身體的,語言的,科學的,和社會道德的教育。
(一)體育
咱們從學步開始。用雙腿走路是人類特有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與生俱來的。即便如此,學步並不容易。每個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為學習走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我依然記得很多年前的一個春天,我的兒子,快一歲了,正是可以把著東西來走路,但仍不會獨立地走路的時候。那天,我們碰巧在一個遊船上旅遊,我兒子在整個行程裡,堅持在甲板上,捉著我的手,走來走去。我們在船上走了很多個鐘頭,我一直弓著腰,讓我的手可以被他的手牽著。當然,做這事的決定,完全是他的。我只是個工具而已,一個人力手杖。我一直試圖說服他休息一下,因為我需要休息。但是,每次我們停下一會,他就嫻熟地指揮我回去走路。
研究發現,幼兒在學步的高峰期,每天平均走路6個小時,走路9000步,距離等同於29個橄欖球場的長度(大約3.2公里,譯者註)(Adolph et al.,2003,Child Development ,74,475-497)。他們並非想去哪裡,他們是為了走路而走路。當他們遇到一種新的表面,他們就會特別要在上面走路。我懷疑那天我的兒子在船上被刺激了,部分原因是船本身的運動令走路更困難,增添了一個新的挑戰。
在獨立行走的開始,孩子們會經常摔跤,但他們會立刻爬起來,再試一次,又一次,又一次,又一次。走路之後,是跑步,跳躍,攀爬,盪韆鞦,各種各樣的運動。我們不需要教他們,而且絕對不需要鼓勵他們。我們只需要提供一個安全的訓練基地。
(二)語言教育
如果你曾經在成年後試圖學習一個新的語言,你一定知道這有多難。有成千的詞彙和無數的語法要學。然而孩子們四歲前基本上都精通了他們的母語。在這個年齡,在談話中,他們顯示出對詞語和語法規則的成熟運用。實際上,在雙語家庭長大的孩子們,四歲就掌握了兩種語言,並且懂得其中的不同。
四歲的孩子不會描述語法規則(美國教育不教語法,譯者註),但是他們的講話和理解說明他們對規則有自覺的知識。他們在名詞後面加“s”,把它變成複數形式,在動詞後面加“ed”,把它變成過去形式,並且表現了對詞類的語法分類的理解 - 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來造新句子。嬰兒來到世間,可能已經有天生的語言能力,正如著名語言學家Avram Noam Chomsky很久以前建議的,但是每個語言所特有的詞彙和語言都很獨特,都顯然是必須要掌握的。
嬰兒和幼兒不斷地自學語言。嬰兒一開始咿咿呀呀地發出像語言的聲音,聯繫說話的動作。隨著時間,他們開始咿咿呀呀那些他們從身邊語言中聽到的聲音。幾個月大的寶寶會對別人的講話特別感興趣,會參與一些活動去弄明白人家在說什麼。比如,他們經常追隨大孩子或者成人的眼神,去看他們在看什麼,以便猜測他們在談什麼。這個策略,一個幼兒,在花園裡聽到有人說「多美的菊花」,會主動去認識被說的菊花。在2歲到17歲之間,年輕人平均要學會六萬個詞,(Bloom, 2001, Behavior&Brain Sciences, 24, 1095-1103); 這意味著在他們醒著的時候,每個小時要學一個詞。
學習語言,和學步一樣,是玩耍。它吸引人,強度大,為了學而學。小朋友們到處指點物品的名字,因為指點名字很好玩,而不是為了任何獎勵。當孩子們長大,他們的詞彙遊戲也越來越複雜,用到了謎語,雙關語,和押韻。我們無法教孩子們語言,我們只能提供一個正常的人類環境,讓他們在其中學習實踐,他們可以和會說話的人打交道。
(三)科學教育
小孩子們對他們身邊的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即便才出生幾天,嬰兒們會對新的東西長時間凝視。等他們手眼協調能力足夠,能夠伸手把玩物品時,他們就不停地做這件事。六個月大的孩子會仔細檢查他們摸到的新東西,以各種專門的方式了解其物理特性。他們會捏它,從一手傳到另一手,左右細看,搖晃它,摔它,看會發生甚麼;然後如果有甚麼事情發生了,他們會重複一次,好像在驗證這不是個意外。仔細觀察6個月的寶寶,你看到的是一個科學家。
小朋友們探索的主要目標是學會控制他們的環境。很多實驗顯示,嬰幼兒對他們能控制的物品之興趣,遠遠大於那些他們不能控制的物品。例如,一個他們自己可以開關的音響,遠比一個自動開關的,或者大人們開關的音響更吸引他們。在他們學習控制這個音響的時候,就更被這類東西吸引。一旦他們學會控制一個物品,玩遍了一切可能的玩法,他們就會對這東西失去興趣。這就是為什麼,玩具盒對孩子的吸引力,會超出內裡新奇的但無法控制的玩具。
人類對搞清楚物品運作的原理,以及如何控制它,有著強烈的動機,它並沒有隨著童年結束而消失;只要孩子和成人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道路,這個動機就會延續。這個動機就是科學的基礎。當人們被告知對一個新的東西必須做什麼,如何去做時,這個動機就遭到了最大的毀害。科學的樂趣來自於發現,而非被發現的知識。這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真的,無論是六個月的嬰兒正在玩手機,還是兩歲的幼童在玩盒子,還是成年科學家,正在探索一個物理微粒或酵素的性質。人們喜歡科學是因為他們喜歡去發現自己的問題的答案;沒有人喜歡科學的原因是源於喜歡被灌輸別人的問題的答案。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標準的科學培訓從來不能培養出科學家來。科學家們恰恰是克服了這樣的培訓,才成為科學家的。
(四)社會和道德的教育
比物質環境對幼童更有吸引力的,是他們的社會環境。。。。。孩子們自然地被他人吸引,尤其是那些比他們稍大一點,能力稍強一點的孩子們。他們會去模仿那些孩子,想和他們玩。社交遊戲是每個孩子的社會和道德教育最主要的自然工具。
通過遊戲,孩子們學會和別人相處。在遊戲中,他們必須考慮到其他孩子們的需求,學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學會對差異談判,學會控制自己的衝動,學會和別人相處愉快一起玩耍。這些都是很難的課程,卻是我們要能幸福地生活的最重要一堂必修課。這些課是我們無法教給孩子們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讓他們和別的孩子們玩,從中體會社交上成功與失敗的後果。和別的孩子一起玩的強烈內在動力,驅使他們努力地與遊戲中其他孩子們和睦相處。不能和睦相處的直接後果就是遊戲玩不下去了,這是一個非常震撼的體驗。沒有任何大人的說教和勸告能夠取代這樣的體驗。在這裡我就不再贅述,以後有文章專門詳述。
那麼孩子們五,六歲時,他們的動機發生了什麼變化?
有一次,當我兒子大概七歲時,他在公立學校裡上學。我對他的老師提起,他似乎比上學前遠遠沒有學習的動力了。她的反應大致是這樣的:「作為心理學家,我肯定你知道,這是個自然發展的變化。孩子小時候的天性是自發地學習,但是他們後來就越來越以任務為主了。」
我能夠理解她是從哪裡得到這個看法的。我見過一些發展心理學教科書,每個單元講一個年齡,學齡前被叫做「玩的年齡」。所有關於玩的討論都在前幾章,好像到了5、6歲,玩就結束了。餘下的章節主要是關於怎麼讓孩子們完成大人給他們作業的研究。我想這個老師在學教育學時,一定讀過一本這樣的書。這種書扭曲了自然。下面的兩篇文章裡,我會提供證據,當年輕人過了六歲之後,如果有自由和機會追尋自己的興趣,他們玩耍探索的動力會繼續促進他們,進行越來越複雜的學習。
=======================================
作者彼得•格雷(Peter Gray)畢生致力於研究教育發展學的生物基礎。他是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心理系研究教授,也是「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網站熱門部落格「自由學習」 (自由學習)的版主。他的新書《會玩才會學》(Free to Learn)已經翻譯成中文。
Peter Gray 二月講座報名:
http://www.ednovationfest.hk/speaker/peter-gray/
作者官網: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experts/peter-gray-phd
原文: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children-educate-themselv…
本文來源:
https://www.douban.com/note/472813862/
譯者:曼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