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抗戰時 #中國遠征軍 的老照片。抗戰爆發前的中國及中國國民黨,歷經軍閥混戰、寧漢分裂、中原大戰及西安事變等等內戰及內耗,紛擾不斷!然抗戰爆發後,國民黨內不同派系,甚至國民革命軍內不同勢力,即便過去曾槍口對內互打,卻大都能摒棄前嫌、共赴國難,終究取得最後勝利!
多少人為了這面國旗,忍辱負重、犧牲奉獻,只為了能讓 #青天白日滿地 紅屹立飄揚!在 #中國國民黨 百年黨史中,只要能團結奮進、共同對外,就必定能克服各種艱困的挑戰,也將是中國國民黨再起,最關鍵的力量!
"A house divided against itself cannot stand."
國民革命軍 派系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抗戰前德式師實戰經歷─鎮壓內亂(1)圍剿
一二八事變結束後,深獲肯定的魏澤爾得以擴大新軍編成的力道(即便他先前充滿幹意,至於為何這位德國老兄會一肚子火,後面我們有機會再解釋)。於是1933年8月,國民革命軍第36師成立,師長由先前在一二八上海戰場中表現優異的黃埔一期畢業生─宋希濂擔任。該師由87、88師的補充團成員,受過扎實的德式訓練,所以即便成軍時間短,但戰鬥力卻是當時國軍部隊中的佼佼者,並且立刻投入到同年9月爆發的「第五次江西剿共」戰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還是想跟大家強調一個觀念:「國民黨所謂的北伐,從來都不是獨自完成,而是結合各方勢力才得以成功。」而國民黨在北伐初期的合作對象,就是蘇聯以及中國共產黨。
這其中的淵源,還要從1923年開始說起。中國國民黨的創黨者─孫文,雖然成天叫嚷著要武力統一中國,但自身卻沒擁有可靠的軍事力量;已經成立2年的中國共產黨雖然舉辦多次運動,好宣揚自身無產階級革命的理念,但屢遭鎮壓總被挨打;至於基本在國際間沒朋友的蘇聯,在一心向全世界擴展共產主義的同時,非常需要整娶外國勢力認可及支持。在各取所需的形勢下,「國共第一次合作」就此發生(在教科書,這段時期又被稱為「聯俄容共」)。
在蘇聯的資金及技術支持下,培養國民黨武裝力量的黃埔軍校成立,咱們的介石大大也才能經由軍校校長之位,獲得競爭權力頂峰的根基。也正因為聯俄容共,黃埔軍不只使用俄製武器、聘請俄國教官,有不少成員還隸屬中國共產黨,比如:軍校的政治部主任是日後中共的國務總理─周恩來,又比如:黃埔軍校第一屆畢業生中的第一名─蔣先雲,他也是共產黨員。到了北伐,當時被派為先鋒的葉挺獨立團,其中成員也是滿滿的共產黨員。
而在1927年,國民黨的蔣介石以及汪精衛分別對共產黨展開「清黨」和「分共」,各自用武力排除共產黨勢力。共產黨員因此發動手中的武裝力量對抗,這就是國民黨史上的「南昌暴動」(共產黨則叫「南昌起義」,並以爆發該廠事件的八月一日當作「建軍節」),標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完全破裂。不過,共產黨在當時完全不是對手,被國民黨一頓暴打後各自四散。有些共產黨部隊在逃離追捕後,於偏鄉地區重新建立根據地,這些地方就被稱為「蘇維埃區域」(簡稱為「蘇區」,蘇維埃是俄語,意思是會議;因為俄國革命時,出現過由罷工工人作組織的代表會議,因此蘇維埃就成為共產主義的代名詞),而眾多蘇區中,聲勢最為浩大的,就是由毛澤東、朱德領導的江西蘇區。
其實江西蘇區一開始範圍不大,但隨著數支流竄的共產黨部隊陸續匯聚,加上當地山勢地形複雜又位於省與省的交界地帶,很容易躲避國民黨部隊的攻勢(而且當時國民黨各派系正在火熱的內鬥),以及毛澤東不可否認的游擊戰威力,結果讓共產黨得以擴大地盤。
對於共產黨深惡痛絕的蔣介石自然不會置之不理,從1930年開始(也就是獲得中原大戰的內鬥勝利後),就對江西蘇區發起「圍剿」。
但非常打臉的結果,共產黨數次擊敗圍剿部隊,而且還趁機再擴大根據地,甚至在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後,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就像在叫囂自己是越打越強。
蔣介石徹底憤怒了,於是他在1934年發起第五次圍剿戰爭,調動70萬人的四路大軍準備殲滅號稱20多萬人的共軍。
有鑑於前四次失敗,很多時候是國軍脫離友軍掩護或連繫,在孤軍深入時被主場作戰的共軍打埋伏。所以第五次圍剿前,蔣介石先與德國顧問團進行商討對策,並在魏澤爾怒氣十足的抗議聲中,採納德國顧問王恩漢上校提出的新戰術:築壘作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話說一次世界大戰,雖然主戰場是在歐洲,但其實已經被歐洲列強瓜分的非洲也被捲入戰火之中。與德國敵對的英法兩國為了削弱對手實力,順便也為了多佔領殖民地,於是揮軍攻打德國在東非的殖民地,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德軍指揮官竟然搶在英法大軍抵達前,搶先發起進攻。當時德軍要面對的,是廣大且喊有人積極資源的戰場,為了怕行軍過程被當地土著或游擊部隊偷襲,於是德國人在進軍時會建築堡壘,不只加強防衛,還可以透過堡壘與堡壘間的聯繫,掌握敵人行蹤並且逐步壓縮敵人移動空間。
在德國顧問的建議下,國軍在第五次圍剿實施「戰略進攻、戰術防守」的原則,放緩進軍速度,但所經之處必用鋼筋、混凝土修築堡壘,此外還對當地民眾進行政治動員,為的就是切斷共產黨從民間獲得資源及情報。整場軍事行動,彷彿像一條巨蟒,纏住獵物後逐步收縮,最後把目標勒到氣絕斃命。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行動中,德式訓練的36、87、88師隸屬於東路軍的戰鬥序列。
其中36師在戰役初期,就遇到了由彭德懷率領的共軍強攻。彭德懷是日後中共的開國元帥之一,軍旅生涯中曾經指揮過抗日的百團大戰、抗美的韓戰,是一名善打硬戰的狠角色,在歷次反圍剿戰役中,也常打的國軍丟盔棄甲並攻掠下不少縣市。可是彭德懷這次強攻卻直接撞在新修築的堡壘群上,最後只能狼狽撤退,絲毫討不了便宜。而此戰也代表堡壘群已經建構出強力的封鎖線,國軍的優勢已然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是當東路軍準備繼續加強攻勢,一個消息卻打亂了整場圍剿行動。
1933年11月20日,原本駐防福建省的國民革命軍第19路軍,宣布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並號召各方勢力聯合對抗蔣介石主導的南京國民政府!
圖片為:
第五次圍剿時期,蔣介石親自擔任總司令一職,並聚集官兵進行訓話
國民革命軍 派系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魏澤爾練兵
中原大戰後,暫時解決內部紛爭並樹立領導權威的老蔣得以開始推動各項政策,同時,在內戰中證明自身實力的魏澤爾也得以獲得較大力度的支持整頓中央軍。
首先魏澤爾開始強化對特種兵的建設。
在魏澤爾之前,國軍隊兵種概念非常模糊,最好的例子就是所謂的「交通科」。在1928年成立的交通科,需要負責部隊人員、武器裝備、後勤補給物資的運輸流通事宜,還有資訊的傳遞。不懂什麼意思?那我換句話說:只要涉及交通載具,還有資訊流通,交通科都必須管。結合實際業務就是:衝鋒的戰車是交通工具,所以交通科要管;運糧的馬是交通工具,交通科要管;傳遞資訊以及物資的鐵道系統是交通工具,交通科要管;負責溝通的通訊設備也是業務範圍,所以交通科要管......天哪!這業務量之龐雜,簡直把交通科往死裡逼,不僅人員負擔過重,而且大雜燴的結果就是造成效能極差,樣樣有但也樣樣鬆,這無疑成為德國顧問重點改造的對象。
因此在魏澤爾任內,他首先讓交通科分成兩個團,第一團負責通信事宜,第二團負責汽車及鐵路部隊(恭喜以後不用再管牛驢馬羊了),之後更讓讓通訊業務從交通科獨立,正式成立陸軍通信兵團。另外他還建立工兵、輜重科、通信科等學校 (也就是今天陸軍後勤訓練中心 、陸軍工兵訓練中心、陸軍通信電子資訊訓練中心的前身),可謂今日國軍眾多兵種的老祖宗。
而眾多特種單位中,魏澤爾對於炮兵的改良尤感迫切。炮兵,作為戰場上最重要的支援部隊,中國在這方面的建設卻是慘不忍睹 數量缺少、器材老舊落後、缺乏瞄準及觀測單位、廠牌不一造成後勤極大負擔,而且操作人員缺乏訓練更沒有新式火炮運用的概念。
魏澤爾對此特別建立炮兵射擊訓練場督促官兵勤加訓練,並採購新式火炮成立新式炮兵旅,日後的國軍炮兵部隊,基本都延續了魏澤爾訂定的訓練模式,而這也是魏澤爾練兵期間,影響最為深遠的環節。
在強化特種兵的同時,魏澤爾對於陸軍中的主角─步兵,也開始整頓。
提到民國初年的歷史,相信大家立刻會聯想到一個狀況:軍閥混戰。各大派系之間的戰役,像是:直皖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反奉戰爭......規模動輒超過數十萬人。但詭異的是,我們對戰役的記憶只有誰跟誰打、最後是誰贏,可中間過程是一片空白,甚至連傷亡數字都沒有確切結果,因此也沒聽過哪一場民初戰爭會用上「慘烈」的形容詞。難道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事實上,民國時期的內戰絕大多數都是擊潰戰。
啥叫擊潰戰?就是雙方拉好架式,接下來正面互懟,之後勢弱的開始敗逃,勢強的開始追擊;追的那一方主要也不是殺敵,主要都在搶物資或是抓俘虜,逃的一方就比較累了,除了考驗心肺耐力,過程中還要順便扔掉軍服裝備,準備隨時回老家。
覺得老ㄕ瞎說?那我舉幾場比較有名的內戰戰役。
首先是皖系軍閥段祺瑞討逆擁護清朝復辟的張勳,當時段祺瑞只開了一炮,張勳手下的5000辮子軍立刻四散逃跑,而且為了避免逃兵身分被發現,他們還立刻割下辮子扔的整個北京城到處都是。這場戰役結果,累壞了負責掃大街的清潔人員,可人實際上死沒幾個。
再來是國民黨北伐對決直系軍閥吳佩孚,當時雙方在汀泗橋戰鬥決戰,吳佩孚還設下督戰隊,號稱退者殺無赦,好去激勵底下士兵跟對方硬剛,結果還是國民革命軍比較凶猛,擊敗吳佩孚的2萬大軍。可國軍最終統計戰果,也不過是傷敵數百、俘虜2千。當時人對此戰的評價是:「吳佩孚的兵不怕死、國民革命軍是不知死。」描述當時的作戰說到底就是比誰膽大。
由於比的是短時間的一鼓作氣,民國的內戰其實有點像放大版的群架,雙方盡量召集人馬後是一擁而上的混戰,什麼戰術展開、兵種配合全都用不上,敗退的人則一潰千里,完全無法組織像樣的反擊或是徐徐而退(請大家務必記住這一點,這樣的場景將在之後的描述再次出現)。
所以在1930年,國民政府曾頒布三種師級單位的編制:
甲種師
每個師有3旅,每個旅有2團,支援部隊另有1個騎兵連、3個炮兵連、3個工兵連、1個輜重連、1個通信連,以及師直屬特務連。
乙種師
每個師有2旅,每個旅有3團,支援部隊跟甲種師一樣。
丙種師
每個師有2旅,每個旅有3團,與前兩種師相比,支援部隊少了特務連、通信兵連。
這三種編制的共同之處,就是塞滿6個步兵團,企圖利用龐大人數進行密集的正面進攻,體現當時中國內戰的用兵習慣。
當然,若要追本溯源,以上編制其實是參考一戰前的歐洲各國,尤其是德國在一戰初期就是3旅2團編制。可在一戰開打後,各國很快發現,當密集式的衝鋒遇上機槍陣地無疑是送頭自殺,而且龐大的人數容易造成調動上的笨拙,單位間的通訊流暢更是大打折扣。所以各國,尤其是強調機動作戰的德國,早已對編制進行改組調整。
所以當魏澤爾看到中國軍隊在一戰已過去10多年,卻仍使用在實戰中被驗證為落伍的編制,很快提出德國在一戰後的師級新編制:2旅4團。並讓陸軍第2、3、9、25、87及88師接受新式訓練以及部隊整編,這六支部隊就被冠上「整理師」的名號,其中尤以87、88兩師的執行最為徹底。
這時就要岔出去先提87、88,這兩個會在之後描述中成為主角的部隊歷史淵源了。
時間追朔到1924年,蔣介石就任黃埔軍校校長的時候,為了維護校長安全於是成立的衛兵隊,隨著時間發展,衛兵隊開始不斷擴張成特務營→警衛團→警備師,甚至後來擴增成警衛第一師跟警衛第二師(從百餘人擴增成2萬人,這發展夠猛吧)。
之後在1931年,這年蔣介石被迫下野,由於要警衛的對象消失了,部隊也只好改名,警衛第一師改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7師、警衛第二師改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8師。現在知道為何這兩支部隊為何會被重點照顧了吧?因為他們可以說是蔣介石的御林軍,是關係最鐵的部隊。
被視作鐵桿的部隊,當然不能讓等閒之輩率領。87師的師長王敬久,88師第一任師長俞濟時、接任師長孫元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身份─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他們對於曾經擔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極度忠誠,同時也在中央軍將領裡資歷威望最深(畢竟所有從中央軍校畢業的人都要稱呼他們為「學長」),由此可見蔣介石已經把德式訓練新軍和自己牢牢地綁在一起。
同一時間,蔣介石的小舅子,當時主掌財政的宋子文找上魏澤爾表示:「我底下有支部隊,希望你們德國顧問能來幫忙訓練 (然後小聲表示:如果你願意,我可以給你很多方便喔)。」能夠跟管錢的建立好關係,魏澤爾自然樂見其成,這也讓一支當時頗為特殊的部隊也染上德式訓練色彩,那就是歸屬財政部管轄的「稅警總隊」。
稅警部隊
稅警總隊是在1930年,原先為了查緝走私鹽以及鞏固海關安全而成立,其性質有點類似今天的海巡署。至於推動稅警總隊的重要創立者,就是當時的財政部長、宋美齡的哥哥、蔣介石的小舅子─宋子文。
有如此雄厚背景的後台,加上當時洋人希望稅警總隊能發揮良好功用,好使他們能在中國擁有較穩定的投資環境,因此稅警總隊在補給裝備上非常佔優,人員素質也要求較高。
以裝備而言,稅警總團在1929年裝備了18輛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Carden Loyd Tankette)。這款由英國研發的坦克,就算是以當時眼光來看,都是迷你的存在,該車重約1.5噸(被稱為現代坦克雛型的法國雷諾FT-17坦克雖也是輕型坦克,但好歹有7公噸),武器只有一挺機關槍,裝甲厚度5~9公厘……這防禦力大概一把反坦克步槍就能輕易被貫穿。
即便能力值不高,這卻是當時國軍唯一裝備的坦克(順帶一提,最先裝備坦克的中國部隊則是東北地區的奉軍,他們所裝備的,是法國雷諾FT-17坦克,只不過奉軍的坦克沒有坦克炮,而是用機槍作為主武器,也就是說軍的坦克是改弱版)。稅警有坦克而陸軍沒有,用誇張一點的比方,就是今天中華民國海軍最強戰力是驅逐艦,但海巡署卻裝備了輕型航空母艦,形成一種警察比軍隊火力還強大的詭異場景。
(大概是察覺到詭異的現況,這批戰車在同年的3月1日就移交給陸軍教導第一師騎兵團接收,最初這批坦克部隊被叫機槍排,之後很快改名為戰車隊,國軍這才出現正式的出現坦克編制。)
以人員素質來看,稅警隊謝絕文盲加入,並要經過3~6月試用期通過後才算正式錄取,因此稅警的教育程度比大部分陸軍士兵都高的多,這也代表他們可塑性較強,能進一步接收更精深的軍事知識;而許多管理層的幹部更是留美出身,像第一代總團長王賡畢業於西點軍校(順帶一提,王賡最有名的事蹟並不是他的軍事成就,而是他的好友徐志摩綠了他一把,導致他跟妻子陸小曼離婚)、第一團團長趙君邁以及日後新成立的第四團團長孫立人則是維吉尼亞軍校畢業,所以稅警部隊當時洋溢著當時中國少見的美式訓練風格。
何謂美式訓練風格呢?我們不仿看看第四團團長孫立人是如何狠操他的士兵。
第四團的訓練內容如下:「早上四點起床後,先跑個3公里醒醒腦(嫌多嗎?放心,之後會增加到5公里),之後開始進行當天的戰術動作操演。每周操課六天,然後第七天休假......錯!是進行內務及武器檢查,不時再升級成高裝檢一下。行軍訓練方面,官兵一律揹背包(內含子彈50發、炒米2天份、手榴彈2枚、圓鍬或十字鎬、軍服、換洗衣物、日用品,也不過20公斤重罷了),身上掛著乾糧袋(通常裡面會用炒米)、水壺、子彈帶、槍枝(大約3公斤),在這種情形下一天要推進50~70公里(一種從北車跑到新竹車站的概念)。射擊方面,每名士兵需熟練操作步槍、輕機槍、重機槍、迫擊砲,並在每年年中進行實彈測驗,打得好就每個月發津貼2~4元,打不好,孫團長直接下場親自教學......然後把你給幹到飛天。休息時間,孫團長則會把全團帶到連雲港去游泳,時不時組織賽跑比賽。」
以上訓練我想用一句話粗略總結:保證讓你軍旅生涯過得很充實。
雖然軍官組成很美式,不過在中德軍事合作的大環境下,稅警總團的步兵依舊裝備德國軍械,為了學習操作,稅警於是和德國問問團合作,請了8位教官指導器材維護的事宜。
對於魏澤爾以及其他德國顧問來說,稅警雖然也接受指導,但純粹度畢竟不及87、88師等重點培訓部隊。而且稅警的作用也比較不用於戰場上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所以並非關注的焦點。只是誰也想到,日後卻是這批稅警成為延續德式訓練最久的存在。
圖片為:
推測為稅警總團的士兵,可確定的是他們手持原產自德國的毛瑟手槍
國民革命軍 派系 在 抗日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的25个集团军的首任司令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抗日战争中, 国民革命军 的25个集团军的首任司令,他们是哪个 派系 ❤ 每天都有新视频!! 今天开始报名!! ❤ https://bit.ly/3NTqMWN 用心做出观众 ... ... <看更多>
國民革命軍 派系 在 1926年民國蔣介石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與共產黨)誓師 ... 的推薦與評價
國民政府在北伐戰爭中,除了透過直屬的 國民革命軍 , 也吸收中國各地反北洋勢力,成功將北洋軍閥及其掌控的北洋政府瓦解。北伐結束後,國民政府完成形式上 ... ... <看更多>
國民革命軍 派系 在 [轉錄] 蔣中正的清黨運動與國民黨組織結構的異化 的推薦與評價
【孤鴻:原作者不詳,該文提供了審視412事變的獨特視角,是過去所希見的,讀史明智
誠為此類文章】
蔣中正的清黨運動與國民黨組織結構的異化
1927年國民黨之清黨運動,源自蔣介石集團在上海的四一二事變,其間發生的原因,早有
公論,無需贅言,但以往講述此一運動,多注重清黨對國共分裂及十年國難(1927年
1937年)產生的影響,而清黨對國民黨自身的影響,則鮮有關注。
清黨發生,對中共來說,具有極大的突然性,而對普通國民黨員來講,也未嘗沒有巨大的
心理打擊並造成彷徨與失措。清黨期間,同樣有大批國民黨員被抓被殺,其損失之大,甚
至遠超中共,概因中共黨員,彼時僅5萬人而已,殺去一半,也不及被殺的國民黨員之多
。須知清黨之前,國民黨員有60餘萬之眾,而清黨之後,僅餘 22萬,其間殺戮之慘烈,
可以想見。
清黨之初,蔣系統之國民黨一方面針對中共力量進行撲滅,而另一方面,也以狠辣手段對
付黨內持異議的同志,如對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的追殺與通緝;對國民革命軍
總政治部後方留守主任孫炳文等人的抓捕與殺害;對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常務委員張曙時、
侯紹裘等人的秘密處決等等。
412事件發生後,蔣系國民黨在4月18日才正式發表清黨通電和宣言,宣告清黨的第一個階
段正式開始,而在此前,各地的殺戮和抓捕早已開展多日了。而清黨第一階段的特徵之一
,就是濫殺濫捕。各地右派國民黨組織人員,在大街上憑穿著與髮型判斷所謂左派分子和
中共黨員,稍有不合,便予捕殺。而在軍隊中,也開始了無端濫殺。比如福州四。三事件
,當日國民黨右派舉行清黨示威大會,而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師某部代表方毅威等三人登
臺發言,力斥其非,右派分子竟將其綁縛,剝去軍裝,遊街示眾後在萬壽橋頭殺死,投擲
閩江。又如福建之國民黨省黨部籌備處人員黃素雲、林梧鳳、朱銘莊、鄭尚衡、鄭長宣、
方爾敏、陳景中、徐琛、羅揚才、林崢、金哲貞等人,本就是國民黨員,是否是具有中共
身份的跨黨分子根本不清楚,就已籠而統之報為首要,結果就馬上被要求名正典刑,以示
儆懲。然而因該人等許多事實尚未清楚,家屬及親朋還在多方活動力保,於是福建當局乾
脆乘夜將人用馬車拉到郊外,每人轟了一二十槍了事,事後既“無宣告罪狀的文告”,亦
“未知係奉何人命令執行”。像這類濫殺事件,在當時層出不窮,顯然是得到蔣等人的鼓
勵與支援的。
一些基層國民黨人上書南京總司令部,懇請說:“我們當革命黨的人,早把死生置之度外
,共產黨當初是我們革命的同志,他那不怕死的精神是和我們一樣,或許更進一步。我們
在清黨運動中,和清黨成功後,決不可用過分的高壓手段對付他們。叫他們掉轉槍頭,對
我們革命。”然而事實證明這些國民黨人的想法只是幻想,而且後來的第二階段清黨,也
將清到這些人頭上了。
對這一局面,天津的《大公報》稱:“今寧漢分裂,且已動殺,此後因軍事之變遷,地方
勢力每一變更,即須流血尋仇報復,必無已時。……嗚呼!吾人誠厭聞所謂左右國共之爭
,而實不能不代吾全國青年請求保障。夫不論左右國共,除其中少數奸猾野心之徒外,彼
一般青年之從事其間者,寧非為救國救民來乎?縱心思幼稚,局量偏淺,手段淩雜,而指
導者之過也。至不在黨之學生,亦甚多矣。夫新中國之建設,終須賴全國有志青年奮鬥,
而非自私自利之寄生階級所能辦。則對於各方殺機之開,勢不能不大聲疾呼,極端抗議!
”
然而清黨之局面,亦非一夕造成,殺戮既開,收刀就難了,第一階段之清黨,以國民黨殺
共產黨為始,繼以國民黨殺國民黨為輔,最後誰是共,誰是國,一概混沌,終演成亂殺一
氣之局面。對此慘象,連最支持清黨的白崇禧、周鳳岐(412事件的指揮者,原軍閥部隊
浙軍的師長)也感到困惑與不滿,並向蔣提議規範清黨活動,不要“任意拘押人犯,逕行
審判。。。 。。。”。而國民黨內右派代表如張靜江這樣最先提出武力清共的人物,此
時也提醒蔣“毋得過事殺戮,致招反感”。而國民黨大佬之一,南京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
主席胡漢民(一個堅決反共的人物),是這樣形容清黨的:“清黨,清黨,許多罪惡,借
之而生。土豪劣紳,彈冠相慶,攘臂大呼曰:清黨。清黨把許多健全忠實的少年同志,一
網而盡。紳士皆大笑。。。 。。。CP大笑,黨員大哭,國民黨之基礎乃大危。”
第一階段清黨的後果,是國民黨右派進行的混亂殺戮,結果不但造成國民黨內思想的大混
亂,人員大損失,也導致了社會輿論的普遍反感與譴責。
1927年5月5日,南京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及各部長第八十八次聯席會議正式
通過的《清黨委員原則六條》,這標誌著第二階段清黨的開始。
第二階段的清黨,其指導原則也是混亂不堪。清黨物件,即所謂“土豪劣紳貪官汙吏投機
分子反動分子及一切腐化惡化分子”,按照中央清黨委員會隨後之解釋,惡化分子仍是指
共產黨,腐化分子則是指土豪劣紳、貪官汙吏等。然而所謂“土豪劣紳”、“貪官汙吏”
,幾乎毫無標準可循,無非是使國民黨內各派系或私人之間因各種恩怨而相互攻擊,互相
拆臺,甚至彼此殺戮。
如江蘇東台縣,黨部控告繆步青侵吞公款,是為劣紳,由縣拘捕。駐軍二十六軍一師隨即
出動士兵一連包圍縣署,從獄中將繆劫去,旋奔黨部,由繆步青帳房張寶山等指示按名綁
走黨部特別委員蔡悔予、職員葉華、朱璧、繆楚佩四人,指為反動分子,解赴南通,且沿
途拷打,並準備不日處死。東台縣特派員急報南京中央聯席會議,會議只能議決:請總司
令轉令該師師長放人,並將繆案送南京審理。
清黨第二階段出現的新問題,便是過去在北伐戰爭時期投身農工運動的國民黨員,此時成
為地方豪強勢力的報復對象。“清黨”以前,原本地方上藉助於北伐軍興向當地統治階層
興師問罪的激進青年就多,而清黨開始後,地方機構陷於癱瘓,南京方面軍政人員不得不
依靠幫會組織乃至於地方豪強來奪取權力、維持秩序和保證田賦租稅之收入,雙方諒解合
作的結果,便是地方青年國民黨黨員被出賣,凡曾有過與地方舊勢力衝突之行為者,不論
黨員或黨部,此時亦多遭不測。
基於地方豪強秋後算賬,導致“清黨”前積極投身工農運動的國民黨員遭打擊報復的情況
過於嚴重,南京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第九十九次會議於6月1日特別批准了吳稚暉、葉楚傖
兩委員的一項提案,對地方豪強的清黨行為進行所謂限制,不過這個提案顯然並未見任何
作用。而地方清黨之陷入混亂,也日漸嚴重。如江蘇省特派員李亞飛赴泰興縣調查冤訴,
認定公安局長陸文鳳貪詐取財,為土豪劣紳;陸文鳳則反誣李亞飛為共產黨。結果,雙方
都召集民眾,發表通電宣言,最後形成大規模武裝對抗,雙方都死傷嚴重。類似事件,或
大或小,在當時多如牛毛。為處理此類糾紛,也讓國民黨高層頭痛不已,如對此泰興事件
的處理,就因“鑒於各地黨部多有職員被當地軍政機關遽行槍斃之事,故由省政府紐永建
廳長致電將李同志等五人及反動派陸文鳳等八人共十三人一併押來寧”,避免地方先斬後
奏。
更有甚者,即使是清黨委員會人員,也可能一夜間變為被清的對象而遭不測。如楊虎、陳
群派往寧波協助“清黨”之黃埔生陳芝範、蔣孝先和孟卿等人,因積極改組當地團體,而
惹惱了地方勢力,竟至被誣為共產黨而遭省黨部駐甬辦事處錢學壬等拘禁。若非其為“天
子門生”,得蔣介石親自過問而免於一死,否則早就被槍斃了。而其他人則未必有此好運
,如:上海特別市黨部職員洪東夷及二區十六分部黨員錢淳,已經清黨委員會審查,認定
為“本黨忠實同志”,卻又被人向警備司令部舉發,雖經清黨委員會再三向軍法處交涉,
該處均置之不理。之後,很快將二人分別判處徒刑15和5年,即押入漕河涇第二監獄去執
行刑期了。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市黨部工農部秘書張君毅,亦同樣被莫名檢舉,遭警備司
令部密捕。市黨部雖一再向警備司令部交涉,請其釋放,均遭拒絕,終被槍殺。且不僅罪
狀未宣佈,就連屍身也不知去向。
中央清黨審判委員會由總司令部軍法處胡逸民牽頭組織,他公開說:“溯自清黨運動開始
以來各處土豪劣紳均乘此機會大肆活動。凡曾努力於革命之青年,鮮不加以共產頭號,以
圖一筆抹殺。……長此以往,國民黨之元氣不傷於共產黨之搗亂,亦將傷于土豪劣紳之手
矣。”
清黨運動發展至此,連清黨委員會也控制不住了。上海市黨部的人員也承認:除黨部人員
無辜被害外,“無辜人民之遭害者更不計其數,言之至為痛心”。《大公報》稱:“民元
之軍政執法處,實無法無天,而卻無刑訊。故冤死雖多,而生不受辱。”“不想,上海從
特務處,到特別軍法處,不僅嗜殺成性,而且每每刑訊逼供。平日畏惡共產黨極甚者,對
於上海之處置黨案,莫不認為慘酷。”
清黨以來,清黨已成權勢者殺伐異己之藉口,而手段莫不毒辣殘暴,上海,南京如此,而
稍遠之地域,則更是變本加厲。溫州肄業於浙江第十中學校師範部年輕國民黨員蔡雄,曾
與數十人聯名呈控王超凡、戴英、林益等“朋比為奸,武斷鄉曲”。“適遇清黨時機,王
超凡以指導員名義帶領謝越塵、戴英、林益等盤據溫州公安局,串通局長葉林森,誣指蔡
雄為共逆,提案刑訊,煨紅鐵鏈,用盡苦肉濫刑,逼令將當日聯名呈控諸人牽連誣枉,希
圖一網打盡。由是大興黨獄,四出捕人,藉端索擾閭里不寧,甚至不電省請示,假借市民
公判,竟於前月二十三夜將蔡友擅行槍決。案延一月,狀尚未宣佈,屍骸又不准領。”此
類情形,當時司空見慣。而一腔熱血之青年進步之國民黨員,此時也只好肝腦塗地,為他
們投身國民革命之運動而“贖罪”,其代價便是生命。
浙江永嘉縣的幾位82-88歲高齡的晚清舉子,為濫殺一事向南京國民黨致信,“況民生主
義即共產主義,先總理講之又講,遺書俱在,婦孺皆知,亦何怪無識少年之誤入歧途也。
禍有由起,情有可原。若不度理揆情,而濫用刑威,累及無辜,竊恐國黨殺共黨,共黨亦
殺國黨,明殺暗殺,自相殘殺,迴圈報復,寧有窮期?勢必將雙方有用之人才,同歸於盡
而後已。”
這一階段之清黨,被害之國民黨普通黨員數量不在中共之下,上海國民黨部甚至憤而發表
宣言說:……忠實同志之被誣陷者,本會正欲營救,則從而投獄,或竟罹殺身之禍。其慘
毒至於如斯,全市黨員在刀鋸鼎鑊之下,憤慨歎息,莫可名狀。最痛心者,本黨自去歲北
伐以來,到處民眾之歡迎,簟食壺漿,惟恐未至,正有東征西怨之概。乃今年去四月,克
復江浙,假革命者冒充忠實,竟將本黨令名幾付諸流水。嗟呼!清黨運動固如是耶?”
清黨之結果,所導致的國民黨組織結構大破壞,人員大損失,恐非蔣之本意,但清黨一旦
開始,則意味著與中共的決裂,蔣為對抗武漢政府,並鞏固自己的權力,即使冤殺上十萬
國民黨普通黨員,也並無悔意。清黨的結果,自然是蔣在國民黨內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權勢
與地位,但對於國民黨來講,固然從此獨大,但人員結構與北伐前迥異,農村黨員、基層
黨員、青年黨員,十不存一,而原為革命物件之地方豪強、幫會、軍閥勢力,則進入黨內
,並取得極大權力,國民黨組織結構的崩壞,從此開始。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286969/
--
Ceterum censeo Iraniam esse delenda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221.8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