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翠玉白菜 ◎魯蛟
昨夜的清露猶在
今晨的泥香猶存
即使再在時間裡埋上千百年
還是依然脆嫩
還是依然晶瑩
而那只猛猛饕餮著的螽斯
仍然是不能用指去碰的
一碰 就會
跳
走
--
◎作者簡介:
魯蛟,本名張騰蛟,山東省高密縣人,民國十九年生。初曾任職軍中,後服務於行政院新聞局,歷任編審、專門委員、幫辦、副處長、處長、主任秘書等職,歷時近二十年。民國四十三年開始發表新詩、童話和小品,二十七歲加入紀弦所倡組之「現代派」,並與友人創辦《桂冠》詩刊,並於四十九年出版了現代詩集《海外詩抄》。後來的創作範圍擴大到散文、小說、童話、評論與傳記文學,結集出版的共有《時間之流》、《菩薩船上》、《鄉野小集》、《原野之歌》、《溪頭的竹子》等多種,另有《王正廷傳》、《蔣作賓傳》、《葉公超傳》及主編的《行政院新聞局史》。
散文作品〈聆聽〉、〈溪頭的竹子〉和〈那默默的一群〉先後於六十九年、七十三年、八十六年被選入國中國文課本。並曾榮獲國軍文藝金像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文化復興金筆獎、文化建設詩教獎。
--
◎小編哲佑賞析
魯蛟兼擅詩文,寫文章則用本名張騰蛟,有幾篇散文如〈那默默的一群〉、〈溪頭的竹子〉被選入課本中。這首〈翠玉白菜〉,並不是國中正式課文,而是出現在單冊的「國文補充教材」裡,但相信許多人對這首詩都不陌生,它也頻繁地出現在各種習作、考卷之上。
這首詩只有十行,是一首生動的小詩。從詩題上來說,作者在「翠玉白菜」前上加了「清」字,集中在確切的物品上,也為這首詩加上了歷史深度。其實翠玉白菜成於十九世紀,是近代藝術品,之所以成為故宮鎮館三寶,除了雕工精緻之外,還在於其承載的漢文化精神,以及其做為清宮收藏品的「正統」地位。因此,昨日的「猶在」就不僅是玉器完成的當下,而是指民國以前的古中國(「清」為象徵),千百年來彷彿延續不斷的「漢文化」。
再三強調我就在此,一如昨日全然未變,這當然是描寫藝術品捕捉瞬間的功力,但也彷彿也呼告著,這是中國文化的新體舊魂,我們正是中國文化的繼承者。螽斯為多子多孫之義,饕餮的螽斯也象徵著綿延不絕的子嗣,象徵著新中國的生命力。這首詩生動的寫出了翠玉白菜的細緻,以及其背後的文化意義,常久被選入教材之中,無疑也潛移默化了一代人對中國、對漢文化的想像。
--
美編:佳郁
圖片:自繪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1/20210108.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國立編譯館 #魯蛟 #翠玉白菜 #故宮博物院
國軍文藝金像獎歷史 在 鄧明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文重溫 ~有賭未為輸】鏡頭裏的許鞍華,失去了焦點。她拍的電影題才千變萬化,難以分類;鏡頭背後的她,既簡單,亦很專注。她對電影一往情深,對母親呵護備至,對生活無欲無求,只想拍自己喜歡的電影,做自己喜歡的事。
二00七年三月一日,許鞍華的新片《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將在海峽兩岸三地放映,男主角是周潤發。二十多年前,他們曾合作拍《胡越的故事》和《傾城之戀》,當時的周潤發被稱為「票房毒藥」。今天,他已經身價百倍,竟然答應在片中飾演一個百無聊賴的中年漢,而且戲份不多。不少人都認為,他是要報答許鞍華知遇之恩。 「他一口答應,我也深感意外。我們以前合作過,關係不錯,加上他很喜歡那角色,這大概是他答應的原因吧。其實他沒有什麼知遇之恩要報,但假如他真的那樣想,我自然高興。」淺淺一笑,她竟露出少女般的嬌羞。
許鞍華說當年周潤發只是個大孩子,她則是熱血青年,現在再度合作,往事如在眼前,彼此都有曾經共患難的感覺。「他受過好萊塢洗禮,特別注重準備工夫,注重劇本,各方面當然也比以前成熟、有主見。我們合作過,有默契,他又信任我,所以這次大家合作愉快。默契這回事真奇妙,過了二十多年都沒有改變。」
不變的,還有她對電影的狂熱和執著。
許鞍華七歲開始就每星期都看電影。「我是個戲迷,讀大學時看很多電影,沒時間也看,連不應該看的都照看不誤。一九六九年至七一年,我在香港大學念英國文學及比較文學,要寫碩士論文,卻提不起勁兒,便跑到戲院看電影,一天看兩部,逃避現實。老師說,你寫什麼都是談電影,倒不如念電影吧。我想,這主意不錯。」
一九七二年,許鞍華獲文學碩士學位,隨即到倫敦電影學校攻讀電影課程,一九七五年學成回港,初入電影界,擔任胡金銓助手。一九七九年,她執導《瘋劫》,是她的第一部電影,鋒芒畢露。其後,導演了二十一部作品,蜚聲國際影展,獲獎無數,被譽為「香港第一女導演」,更獲選為「中國百大導演」之一。
名,她有了;利,她沒有。「比起許多導演,我已不算貧窮,有些導演拍片拍至傾家蕩產,我就沒有那份豪氣。」
許鞍華捱過的苦日子不少。一九八一年,她正在拍攝《胡越的故事》,嚴浩寫了《投奔怒海》的劇本,自己卻擔心到大陸拍戲,會失去台灣市場。最後,許鞍華膽大過人,接過導演的工作。「我年輕時比現在更短視,做什麼事都只按一時衝動,也不好好想清楚。這性格沒有好處。」
《投奔怒海》為許鞍華贏得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五項大獎,並參加稱康城影展,令她聲名鵲起,但後患可大了。﹁有一家電影公司本來和我簽了約,卻不敢給我開戲,因為我的電影不許在台灣發行。一九八四年,我替邵氏拍《傾城之戀》,但這部電影要到一九八八年,我向台灣新聞局呈交悔過書之後,才能在台灣上映及提名金馬獎。」
一九九三年是許鞍華際遇最差的一年。有電影公司老闆找她拍低成本電影,有些更不屑和她見面。一九九五年,她的《女人四十》叫好叫座,卻沒有給她帶來機會。一九九七年,《半生緣》票房差強人意,許鞍華因拍攝超支,自願不收導演費。一九九九年的《千言萬語》也無利可言。「我很想拍這部電影。在此之前,還沒有一部電影是我那麼想拍的。」她自己搜集資料,找人編劇,再請黃碧雲重寫,然後把故事兜售,並負責發行,前後花了六年時間,最後電影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和台灣電影金馬獎多個獎項,但票房並不理想。
許鞍華說拍電影有如賭博,運氣時好時壞,但只要一天能夠拍戲,她仍然會拍下去。「我仍有那份創作衝動,只是想改變工作方式。現在一切都企業化,事事相關。我以前是逐部電影找老闆,沒有長期合作關係,從不會拍續集,一直都是孤軍作戰,背後無人支持,下面無人使喚,每次都由零做起,十分辛苦。」
在導演的路上,許鞍華是否曾經有過迷失的感覺?她想了想說:「這陣子,我深感躊躇,主要是因為找不到我很想拍而市場又會接受的題材。我現在很想拍些和香港生活、歷史有關的電影,像六七暴動等,但這些題材在大陸不會通過。現在什麼都講市場,沒有市場就沒有人肯投資。我絕不會隨便接電影,即使因市場問題而無片可拍,也不會勉強自己拍不想拍的東西。」
一九九○年,許鞍華執導《客途秋恨》,以她和日籍母親的經歷作故事藍本,電影講述戰爭結束時,日本女子葵子在滿州和見義勇為的中國軍官結婚,軍官退伍後,前往香港工作,留下妻女在澳門。葵子因語言、風俗不通,跟公公、婆婆和女兒感情疏離。二十五年後,女兒在英國獲得碩士學位,回到澳門,父親已經過世,妹妹也已嫁人,家裏只有孤獨的母親。後來,女兒跟母親初次重返日本娘家,終於了解母親孤苦的心情,從此和母親互相扶持。
現實中,一直獨身的許鞍華和母親同住一棟小房子,母女情深。「以前,我們可以吵架十天八天,氣氛很惡劣,不像《客途秋恨》般文藝腔。現在,我常在家陪伴母親,陪她看醫生等。她八十一歲了,需要我陪伴。她現在比較糊塗,卻常裝精明,錯了也以為自己對了,搭車會搭錯,轉彎會轉錯。」
在很多人心目中,許鞍華是個遺世獨立的導演。她拍片之餘,只看書和陪伴母親。她不會開車,不擅長用電腦,都市的時尚都離她的世界很遠。許鞍華說,到了現在這年紀,只希望孑然一身,快快樂樂地生活。 「我從不重視物質,也不愛收藏,更不留戀以前的事物。我連自己的劇本、影碟都不保留。人要懂得丟棄,才可以創新。我不留戀從前的成就,成敗只是一個過程,你不會永遠成功,也不會永遠失敗,關鍵在於你怎麼看事情。」
(2007年3月《讀者文摘》/ 撰文:鄧明儀)
國軍文藝金像獎歷史 在 吳啟禎書法創作-書法藝術空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書法傳薪---
記107年泰山美展書法比賽 吳啟禎107.05.30
泰山有人文之美,有古蹟之美,更有自然生態之美。擔任泰山美展書法評審有幾年了,發現孩子作品中的詩詞內容中融入了讚嘆,讓人由衷的感受其中,也許這是美展的一大功能吧!
剛開始參與這工作,心裡有些奇怪,是否是主辦單位一時興起想要標新一下來彰顯這泰山人文風物?以為可能只就一二次而已吧?可是沒想到,竟然能持續了這麼多年,且願意籌款出版專輯,這決不是一時興起臨時起意的即興之作,而卻是傳承鄉土文化謀求永續發展之美意!
書法在美展的內涵中是美的與文化的,先民的溝通與傳達中依靠文字,而文字的繁衍形成了書法的藝術,這在炎黃子孫而言,真是價值無限的瑰寶。在泰山美展中,很樂意看到書法成為美展的項目,提供了學子在文化涵養中的精隨,讓書法在課程競逐中原本已奄奄一息的書法有了再生的一盞燭光,縱然沒有正式課程的列入,但書法依然活躍在學生或老師、家長的心底哩,至少這成為脈絡根源的傳續,何況它傳遞了這塊鄉土的人文與自然的景觀與在地人的情感。
這次的美展以參加書體來看,泰半集中在智永、歐陽詢、柳公權等晉唐楷書,也大致與目前台灣各地的比賽書體類似。重楷書原本就是初學或基礎的學習,只是要再努力的,楷書也並非這幾家而已,自衛晉以至唐宋元明清,其實也尚有不少優美的楷書可供取法學習,何況還有碑體及行書或篆隸等可供擴展學習增益藝術美感,究竟書法的藝術是要多元多樣才足以彰顯它文化藝術內涵的!
大致而言,高國中組水平好些,可能在練習的時間比較久,功力自然深些,在書體的練習與體會上也會因為年齡與智識的增加而顯得更成熟些;只是參加作品可能因為學科較緊,需要花更多時間在功課上,所以顯得量數較少,尤其高中組,可能是未來需要大力宣導與聯繫的區塊,讓參與者增加,由量的擴增,再加深質的深化。
在國小部分,亦盼望能儘量寬籌經費,增加課後社團的補助,讓學生自小能培養對書寫的興趣,提供書法的學習途徑,讓文化藝術的幼苗從小培養與紮根,慢慢自然就能蔚為風氣,帶動書法往上發展了。
另外,要特別提出的是擴大這美展活動的參與。目前對對象是高國中小學生,對象僅限於本區的學生,若情況許可,是否可擴展對象到大專或是社會人士參與,甚至若經費許可,還可跨區向周遭地區開放參加,讓這美展產生邊際效應,以泰山地區為核心,形成廣大文化藝術正面力量,進而影響社會風氣。
以下是本年度泰山美展書法組的前幾名作品聘審意見,提供大家指教:
國小中年級組:
中年級的書法書寫普遍稍弱,尤其是自我運用的書寫,大都以臨寫老師的範帖為主,難能可貴的是,第一名的何冠德作品,以歐陽詢書體書寫,字體挺拔,筆法合宜,且能起筆收筆間筆筆中鋒,將歐體的特色完全發揮,誠為不可多得的作品。第二名李汯鍏以柳公權書寫,結體雖稍有稚嫩之感,但筆法亦能彰顯柳體的瘦硬俐落風格;另一位第二名的林品彤亦以柳體書寫,同樣如此,若能在往後書寫注重結體的穩定與佈局,定能更上一層樓,有很好的表現。第三名的三位同學曾緯謙、許瑄倪、林莘淯分別以書寫歐或柳體書寫,也頗有小書家架式,但可能書寫的書齡較淺,較未能掌握書體特色,假以時日持續練習,必能有一番局面。
國小高年級組
第一名─泰山國小洪若伊以歐陽詢書體書寫,筆法純熟,結構嚴謹,頗能表達工整雅致書風,將楷書結構呈現完美與合宜!惟落款稍有左斜瑕疵,是為美中不足。
第二名林琮恩以柳體書寫,大致筆法上能表現柳之俊整俐落,結體亦表現瘦硬之神采;另一第二名林家陞亦以歐陽率更書體見長,在規矩中顯現了歐體的方整與法度,而墨色勻稱與潤澤,讓人觀之有溫潤之感;第三名有三位,游皓宇柳體書寫,筆法尚佳,惟結體稍不穩,如想、學、尊等尚有改善空間;郭千嘉以柳體書寫,柳體風韻稍能呈現風貌,但結構上,寬窄與疏密,部首的安排還需再思考如何安排?吳仲軒以歐體書寫,可看出書寫之用心,每一筆畫頗為嚴謹,但字的架構上稍有不穩,每個間架似乎仍須再注意安排勻整!
國中組
第一名陳芊妤以歐體書寫,發揮歐體特色,筆法整致、方正挺拔,結構平穩,整體布局模篇井然有序,允為上選。
第二名兩位,于子倢以智永筆法書寫,全篇雅致兼而活潑生動,款式亦合宜。
吳子涓以歐體書風書寫,將歐陽率更筆意融入作品中,呈現挺俊高聳姿態,間者有有俐落筆法,在結構上稍有不穩,或待來日將更為穩健。
第三名三人各有擅長,其中許珈瑜以歐體書寫,有歐體風尚;林凌儀、陳柏綸亦有歐體筆意,惟在書寫上可能時間稍短,結構稍無法沉穩方整以充分表達書體特色。
高中組
僅有二位參加,第一名張宇霆,以類似陳朝智永書體書寫,結構平正,重心沉穩,筆法亦頗為熟練,顯見功力不凡,其中有定字缺少上頭筆畫,訛誤。第二名蔡文媛,亦以類似智永筆法書寫,已然有具永禪師書風,在方整雅致中,又具生動之感,惟筆法稍嫌稚嫩,結體仍有不穩,亦待時日積漸而能有成。
吳啟禎 簡介
教育碩士、中國文學博士
曾擔任台北縣柑林、大埔國小校長,東吳、銘傳大學中文系書法教席,
現任致理科大駐校藝術家並兼任副教授
展覽:
聯展:海內外,兩岸,中日韓,天外一筆等聯展…
個展:台中市文化中心(83)、台南縣文化中心(85)、嘉義市文中心(85)、雲林建功文教中心(85)、台北縣雙溪鄉圖書館(87)、台北縣新店市圖書館(88)、省立彰化社教館(89)、國立新竹社教館(92) 三峽歷史文物館(97) 國立台灣美術館(99)嘉義市文化局博物館(100)台北市國父紀念館(101)新北市文化中心(102)致理科大藝文中心(99、103、104)國立台灣圖書館雙和藝廊(105),另外也應邀前往美國洛杉磯華僑文化中心舉辦書法個展!(102)
獲獎:
曾獲全國書法比賽第一名多次,全省美展教育廳獎、縣府獎、全省公教美展永久免審查、全國南瀛獎書法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國軍文藝書法金像獎、青溪文藝書法金環獎(76年),二十一屆中山文藝獎書法獎(77年),中國文藝獎章美術類書法獎,全球華人中華文化薪傳獎、中華書藝獎,22屆台南大學藝文類傑出校友。
聯絡電話:0928895953
MAIL:wucj47@yahoo.com.tw
網站: https://www.youtube.com/user/wucj/about?disable_polym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