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作者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
「國防醫學院課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國防醫學院課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國防醫學院課程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國防醫學院課程 在 民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國防醫學院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防醫學院課程 在 陳儀君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防醫學院課程 在 Fw: [心得] 國防醫學院二三事- 看板medstudent 的評價
- 關於國防醫學院課程 在 國防醫學院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國防醫學院課程 在 國防醫學院醫學研習營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國防 ... 的評價
- 關於國防醫學院課程 在 NDMC國防醫學院 的評價
國防醫學院課程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學生沒有固定的教室,流動性比較高,為了防疫考量,台北市研擬大學開學指引,將採取點名和固定座位,以後需要做疫調時才有依據。
另外,教職員進入校園要施打疫苗滿14天,或持3天內的快篩或PCR陰性證明。若1人確診,該師生參與的課程停課14天;2人確診,整個校區或全校停課14天。
國防醫學院課程 在 民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物】國防體系 藥學大師 黎漢德(1917〜1994)
文/陳永興
#黎漢德,1917年出生於泰國,祖籍廣東梅縣,其父從商,1931年他被父親送回故鄉廣東考取廣東省立五中(梅州中學)求學。1938年國軍軍醫學校在梅縣招生,他先考取醫科,結果因戰爭無法如期報到;第二次再度報考,他棄醫從藥,考取軍醫學校藥科第二十四期學生,在戰火籠罩下完成學業。1942年畢業被分派至藥品製造研究所服務,主持酒精釀造分餾工作,在戰時汽油短缺,酒精被作為燃料,供不應求。1944年他被調任藥科及檢驗學系講師,從此展開五十年的藥學教育生涯。
1945年二戰結束,軍醫學校遷至上海,1947年合併為國防醫學院,1949年因國共內戰、遷移來台,當時國防藥科由劉壽文擔任系主任,黎漢德負責藥物化學、藥劑學課程,也講授合成化學、分析化學、藥理學。
1957年他至美國德州衛勤學校進修,1961年又至明尼蘇達大學進修並參觀多家大藥廠,回國後他協助台灣設立了五家藥廠,其中以 #景德藥廠 和 #榮民藥廠 最具規模。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b872d7d4-ae19-4f24-8675-aeaa65ab410d
國防醫學院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國防醫學院課程 在 陳儀君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第二屆【參與式預算.新店500萬】
(28案) 喜馬拉雅瑜珈靜心協會.啟動腦內幸福迴路研修課程
提案內容:
本協會「心想願成」能量冥想課程,能學到如何啟動新的腦部迴路,使自己維持在具備幸福感的腦部潛能狀態。根據輔仁大學幸福感研究及國防醫學院幸福腦波研究,活用冥想還可能重建腦部記憶,而新店的湯泉美地社區是新北市第一個失智症友善社區,故擬以該社區的韻律與才藝教室開辦能量冥想研修課程,每周一堂課,教授能量知識、太陽冥想等系列心法,並佐以儀器實測腦波變化,預計在三個月內開設兩班共24堂課,能嘉惠各界民眾心靈所需。
預期效益:
★透過系列課程及心得分享,讓參加者擁有健康樂活、幸運開心、心想願成的幸福體質,提升台灣社會整體的幸福水平。
預算金額:
★教材費(講義、問卷):300元 x 42人= 12,600元
★講師費:1,600元 x 12堂 x 2小時 x 2班= 76,800元
★器材租金:200元 x 42人 x 12堂 = 100,800元
★雜支:5,000元
總計約:19.52萬元,申請參與式預算補助:14.64萬元,其餘自籌。
提案人:
台灣喜瑪拉雅瑜珈靜心協會陳廷宇理事長/王惠君講師
國防醫學院課程 在 國防醫學院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國防醫學院 板,一個能讓你暢所欲言的地方。在這裡,卡友們可以盡情討論校園裡的大小事,舉凡課程資訊、教授教學評價,又或是學校活動,只要是你想要知道的資訊, ... ... <看更多>
國防醫學院課程 在 國防醫學院醫學研習營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國防 ... 的推薦與評價
【特色課程介紹part2】報名最後2天~ - 看完了part1的課程介紹大家是不是已經 ... 來介紹更多國防醫學院醫學研習營的特色課程吧~ - 大體解剖是身為醫學院學生都必修的 ... ... <看更多>
國防醫學院課程 在 Fw: [心得] 國防醫學院二三事- 看板medstudent 的推薦與評價
*************
不知道會不會有應屆考生跑來醫學生版找各醫學院的資訊,
因為剛好在SeniorHigh發了一篇簡介,就順便轉過來給想參考的考生看囉
*****************************
學測也放榜了,幾家歡樂幾家愁之餘大家還是會整理心情思考自己的進路。
相對於其他大學院校,軍校的資訊算是比較少的,我就在此把國防醫學院的一些情形
說一說給有興趣的考生參考吧~
詳細的招生簡章、體檢標準等等這些東西,在以下的網址都有:
https://人才招募.國防部.政府.tw/rdrc/Recruit/A-left01c01.aspx
(不要問我為什麼是中文網址 冏)
先寫在前面,如果你有一點點興趣,哪怕只有一點點興趣,請一定要去預約體檢。
因為體檢的標準比起正常人的健檢要來的嚴苛,你必須要有時間可以讓你複檢。
先從大家可能會比較有興趣的生活常規開始說起好了。
入學前會有新生訓練周,之後會去鳳山的陸軍官校接受為期八周的入伍訓。
不管你是軍費生、自費生、代訓生、僑生,這個入伍訓是躲不掉的。
苦不苦?至少我當年去受訓的時候,我感覺是不輕鬆的,相當不輕鬆。
頂著38度的大太陽在水泥操場上刺槍;在艷陽高照、萬里無雲的大晴天去一個完全沒有
樹蔭的地方出操練三行三進,汗如雨下真的只是個保守形容。水壺的水永遠不夠喝。
……入伍訓多苦不是本文重點,故簡言之就是:「比起你這18年以來經歷的事情,若不是
最苦也絕對是第二苦的。」
各種的體能、心理上的磨練結束之後,回到學校開始接受學年教育。
從此時開始男女生的管理就有差異了。
軍中文化一向是對女性有更多的彈性與包容,故女生連隊的管理都是比較人性化的。
(當然該有的服裝儀容要求還是有,只是就比男生彈性些,算是一點的小福利(?)吧)
男生的話,一年級的生活管理會比較緊迫釘人,主要是希望藉由一年的密集訓練讓內務
規定變成你的生活習慣,之後才可能採取比較人性的管理。當然,該有的要求一樣不少。
一年級結束之後會去衛勤學校(因為聯勤裁撤的關係,現在似乎收回國防醫學院底下了)
受「正期分科班訓練」,就是一些部隊衛勤方面的訓練還有EMT1執照的訓練。
二年級以後,通常生活管理會比較寬鬆,主要是長官會體諒大家課業繁重,會希望不要用
督促而是讓學生自主管理來達到內務管理要求。
但基本上,內務的管理是一定有的,床單不能皺、非就寢時間不能臥床、書架擺放書籍、
床底下鞋子擺法…等等,各種你大概未曾想過的規定都會是個規定。
<edited>:
必須補充一點,儘管有各種生活管理的要求,但我認為我在國醫的生活是過的十分
舒適的,體育館、游泳池、乃至於宿舍的各種生活設施其實都非常的好。
說真的,我十分感激國家對我的照顧與栽培。當然,國醫有別人看不到的問題,但整體
來說,這是所畢業之後我會懷念的學校:)
現在就談談我所了解的各系吧!
國防醫學院目前有醫學系、牙醫系、藥學系、護理系、公衛系等科系。
醫學系從本年度開始採行6年制,詳細學制我就不是很清楚,但應該是12年級通識、34年級
基礎、56年級臨床實習外加畢業後兩年PGY。
(PGY=post-grade year,就是去每個科run一下熟悉每科在幹啥)
醫學系每年大概招收110人左右(看年度,不一定),錄取人數就請參考簡章
其中以軍費生佔絕大多數,軍費生會有零用金,然後註冊費、學雜費、伙食費全免。
但是畢業之後要在國軍醫院服務14年(會不會改成12年我就不知道了,至少我7年制是14年)
代訓生沒有意外的話應該是拿退輔會的公費,出來之後也是要在退輔會系統的醫院服務
特定年限才可轉系統。
自費生就...自費生,自費念軍校。出來之後是當然預官,或是你也可以選擇簽下去
僑生就...僑生,記得是要家庭成員中有跟國家有特殊關係的才可以申請就讀(的樣子)
我記得僑生名額是獨立於各系招生名額之外的,所以僑生不會影響本地生的錄取量。
然後僑生好像各系都可以選,目前有看過醫學系、藥學系、護理系的僑生。
但是生活管理不會因為各身分別而有所差異(再次強調)
牙醫系因為也是6年制,所以學制安排就是跟上面講的醫學系差不多。只不過課程內容
會跟醫學系大相逕庭,因為牙醫系的專業科目還滿多的。
牙醫系每年大概收10來個,因此每次打七牙盃之類的都是很多年級一起出動。
藥學系一年級比較痛苦一點,因為有很多通識擠在一起然後又有高張的內務管理壓力,但
上了二年級之後好像就好多了。
藥學系每年也是收大概10來個,每年大藥盃也是湊人湊得很辛苦。
護理系
護理系人數比較多,大概20個左右吧,課程內容我不清楚,但也是有通識課程、專業課程
然後二年級下學期就開始進醫院見習、實習。
公衛系
公衛系大概也是20個左右,就我所知專業課程(生統、流病)的訓練不少,然後教授會帶
學生投國科會研究計畫增加學生的歷練。
比較特別的是除了一昇二暑假的正分班拿EMT1證照,在二昇三暑假會再訓練EMT2證照。
目前想到的大概是這些,若有想問的可以推文,我能回答的我盡量回答:)
P.S. 特別奉勸有意投考醫學系的學弟妹們,醫學這條路是不輕鬆的,完全不輕鬆。
如果你只是想有高收入,建議可以考慮其他科系;
如果你只是想有高地位,建議可以考慮其他科系;
雖然由我這個還沒進臨床的小小醫學生口中說來可能沒有什麼說服力,但我知道的是
醫療勞動環境持續惡化,上面所說的醫、藥、護都在臨床上面臨了極大的工作壓力,
當然這些職業帳面上都是有不錯的收入,但這些"高收入"是建立在高工時的情況之下,
除一除真的不會比其他職業高多少。
更別說現在濫訟、濫刑的司法制度還有不健全的健保體制,讓許多醫師視臨床為畏途
而紛紛出走。
真心建議,真的有心想要學醫、真的搞懂行醫的生活(可不只是開診所、做醫美喔),
再認真考慮醫學系這條路吧!
我個人是非常勸退的。
--
[團隊隊長] [囧RL囧]:好了,主坦確認上吧。
常樹已經提出準備確認……
30秒過後
[團隊隊長] [囧RL囧]:幹!為什麼常樹消失了!
[團隊] [XXXOOO]:因為剛剛維芬補了常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2.192.90.30
※ 編輯: zooxalju 來自: 192.192.90.30 (02/21 21:3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