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_科技知識不打烊!💡💡💡
🌟在家防疫必聽的Podcast節目《科技解壓縮》第2集報到!👂
📍【女物理學家 征戰國際度量衡會議,為臺灣爭得一席之地】
物理學,被認為是最聰明的人才能理解的學科。從浩瀚宇宙到奈米微塵,從看得見的光,到看不見的電、磁與力,都在物理的守備範圍內。
本集我們邀請到一位女性物理與度量衡專家👩🦰,工研院量測中心副執行長藍玉屏,跟我們分享度量衡的重要性,以及她跨入物理領域的心路歷程,包括她多次征戰國際計量組織,為臺灣爭得一席之地的動人故事。
📍【概要】
⭐️化身國家代表 征戰大小國際場合
⭐️打破性別框架 特質比性別重要
想知道更多科技新知與發展趨勢,點擊👇️👇️👇️下面收聽
📍【平台】
1. KKBOX
https://lihi1.com/SNZe8/FB
2. Apple Podcast
https://lihi1.com/MAttn/FB
3. Google 播客
https://reurl.cc/7r9zny
4. SoundOn Player
https://lihi1.com/UN73n/FB
5. Spotify
https://reurl.cc/kZNKKn
#在家防疫隨時充電 #科技解壓縮🌟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萬的網紅閱部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的主題好難QQ 【說書人】📚 閱部客致力於透過閱讀的智慧 帶領大家有所思考、行動以及改變 歡迎大家加入水丰刀說書行列,一起翻轉生命 更多說書:https://goo.gl/6hZU37 【閱知識】💡 有祐將會致力於知識的傳遞 其中包含著冷知識、科普、雜七雜八的知識 目的要讓大家在平凡的日子中...
國際度量衡 在 工業技術研究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防疫期間_科技知識不打烊!💡💡💡
您是否覺得宅在家裡好悶❓介紹您,最夯的播客內容➡️
工研院Podcast新節目《#科技解壓縮》,邀請跨領域的專家,用輕鬆對談的方式,將艱澀難懂的術語化作充滿動能的知識活水,趕快加入收聽的行列!🎉
📘《科技解壓縮》系列節目馬上聽➡️ https://lihi1.com/NZ0Qv/FB
🎖在家防疫不停學🎖
【Episode 01】女力崛起,女性科技新創打破刻板印象
【Episode 02】女物理學家 征戰國際度量衡會議,為臺灣爭得一席之地
【Episode 03】讓電動車奔馳的奧秘-鋰電池
【Episode 04】想買電動車嗎?先看看怎麼充電!
#在家防疫隨時充電 #聽科技解壓縮 #podcast
國際度量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文章】為什麼一天有24小時?
我們都知道時鐘走一圈有12個數字,當時針走完兩圈就代表是24小時過去了,是新一天的開始。然而,你又有否想過為什麼是24而不是23或25,又或者不乾脆用10呢?
現代科學裡,時間的國際單位(SI unit)是秒。1秒的長度有精確定義:銫-133(cesium-133)原子基態的超精細結構(hyperfine structure),當進行量子躍遷時釋放的電磁輻射頻率的9,192,631,770個週期的時間長度[1]。秒是七個物理基礎單位之一。
一天24小時可能源自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人在一年之間變化的夜空中發現了24顆明亮的星,剛好能夠把整晚分成24等份。由於埃及接近赤道,黑晚長度大約是12個小時,但不要以為一晚只能看見12顆星!由於星星會東升西落因此在埃及的一年中任何時刻,都能看見18顆星(剩下的6顆位置接近太陽因而看不見)。而且,頭尾各3顆星都出現在日出或日落時候,因太陽光的關係而很難看見,因此真正容易看見的只有黑夜中的12顆星。所以,他們把夜間劃分成12等份(注意不是11,只要12顆星放於每份的中央即可),亦按照此習慣把日間分為12等份。
不過在日間看不見星星,古埃及人如何得知時間?原來,他們會在日間使用一種稱為日晷(sundial)的儀器。這是一種把一個「人」字型垂直放在一個圓盤上的儀器,太陽光照射下來,便會在圓盤上投射出陰影,陰影指着的數字就是日間的時間。在晚間,除了使用12顆星之外,也有一種比較可靠的計時方法,就是利用放在特製水桶中的水位高度來顯示出夜間的12等份。
早晚各分為12等份亦有可能來自另一個原因。古埃及人採用的是12進制而非現在我們所使用的10進制。有些歷史研究指出,他們可能習慣用拇指數數目,而其他4隻手指各有3節,因此就等於12了。因此,一天24等份剛好等於兩隻手除了拇指之外的指節數目,所以這亦可能是他們採用24這個數字的原因。
不過在未來,一天可能會有25小時,甚至更久呢!因為月球所引起的潮汐,海水會與地球摩擦,使地球的自轉速度減慢。大約每5萬年地球自轉就會減慢1秒。因此,在大約1億8千萬年以後,我們一天就能有25小時用了!同樣道理,在大約14億年前,地球的自轉比現在快多了,當時一天可是只有18小時呢!原來,一天並不一定就是24小時的啊。
之不過,如果一天被分為24等份,為什麼1小時和1分鐘都卻被分成60等份?這就與古巴比倫人使用60進制有關。對古巴比倫人來說,60是個非常方便的數字,因為它能夠被非常多日常需要用到的數目字除盡:1、2、3、4、5、6、10、12、15、20、30。這對於表達一個數字的分數很有用。
這個習慣被流傳到古希臘。事實上,小時和分鐘被分為60等份的做法,與西方科學和數學之中把角度分為360等份有關。測量地球周長的古希臘科學家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首先把一個圓形分成60等分。之後喜帕恰斯(Hipparchus)把這定義推廣為360等份。最後,為了量度比1度更小的角度,古希臘人把1度再分為60角分、1角分再分為60角秒。
角分的拉丁文是partes minutae primae,意即「第一分割」,英文譯作first minute,漸漸簡稱成minute,即我們說的角分或分鐘。角秒的拉丁文partes minutae secundae,意思就是「第二分割」,即是second minute,之後就簡稱second,即我們說的角秒或秒。不過直到16世紀末發明機械時鐘之前,普羅大眾基本上都不使用分鐘和秒。
總結來說,「從上而下」把1天分為24小時,是古代天文學和度量衡傳統而來。「從下而上」由定義1秒到60秒為1分鐘、60分鐘為1小時,再反過來把1天的長度定義為24 x 60 x 60 = 86,400 秒,則是現代科學的做法。
[1] 可參考國際度量衡局(BIPM)對秒的定義:
https://www.bipm.org/metrology/time-frequency/units.html
國際度量衡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次的主題好難QQ
【說書人】📚
閱部客致力於透過閱讀的智慧
帶領大家有所思考、行動以及改變
歡迎大家加入水丰刀說書行列,一起翻轉生命
更多說書:https://goo.gl/6hZU37
【閱知識】💡
有祐將會致力於知識的傳遞
其中包含著冷知識、科普、雜七雜八的知識
目的要讓大家在平凡的日子中
能吸收到不平凡的知識!
更多閱知識:https://goo.gl/T1CEZN
【關於我們】
我們是閱部客
水丰刀👩🏻
有祐👦🏻
持續帶給大家歡笑以及讀書的價值
致力於閱讀、知識的分享
快來''訂閱''不要錯過我們每日最新內容唷!!!!
👇你今天''閱''了嗎? 👆
【主題系列】🆙🆙
.說書人、書評 https://goo.gl/6hZU37
.閱知識、分享 https://goo.gl/T1CEZN
【追蹤我們】🆓
.FaceBooK:https://goo.gl/DM279v
.Youtube:https://goo.gl/xDvL6R
.Twitter: https://goo.gl/cbo4kC
.Instagra:https://goo.gl/8W3K2S
.Bilibili:https://goo.gl/MaZ6iw
.BLOG :http://yuubu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