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巴巴會是下一個孔子學院?
國安局、教育部不可不防!】
阿里巴巴於四月才於北京總部設立黨委,與中共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而中共也在今天高調宣布針對網企監管整改,並進行全面監管、監控,各部門傾巢而出,以反壟斷、金融穩定、數據審查等措施,重擊電商、金融科技、共享交通、外送等網路服務業。
就在這時,政大卻公布攜手阿里巴巴推出產學合作,不禁令人聯想,中共是否將「阿里巴巴」產學合作變成「孔子學院」翻版,以促進經濟發展,培育電商人才之名,行中共文化統戰之實!
🔥阿里巴巴幾乎已被中共接管
此阿里巴巴非彼阿里巴巴!
中國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北京)總部於四月成立黨委,在此之前,該公司只在其杭州總部設有黨委,2016年實施北京、杭州「雙總部」後,北京總部雖無設立黨委,黨員人數卻超過員工30%以上,而於北京總部設立黨委,可以說是幾乎已被中共完全接管。
🔥 阿里巴巴與台灣大專院校產學合作
教育部 國安局不可不防
阿里巴巴國際站釋出「台灣外銷電商加速方案」課程,第一階段已有全臺26所大專院校以及34個科系的學生與教授共63位報名參與培訓。
台灣是民主國家,縱然應該尊重大學自治、教學自由,但中共過去趁此置入教育體系,進行統戰思想,劣跡斑斑。
去年教育部也公布台灣有72所國內公私立大學為招收中國留學生及研修生,應中方要求私下簽署「一中承諾書」等政治聲明,足見中國善於利用學術交流之名行政治統戰之實。
阿里巴巴集團於電商市場有其商業價值,使台灣產業與學生相繼學習,但欲促進經濟發展、產學交流等目的,也必不可忽略阿里巴巴目前於中國之現況!教育部、國安局更應主動介入了解、不可不防。
🔥阿里巴巴學院將成孔子學院翻版?
孔子學院成立宗旨是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了解,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但實質卻是在進行國際宣傳暨間諜工作,替中共大外宣!在國際間引發爭議,更一再被披評是裹著文化糖衣的紅色滲透。
加拿大、美國、德國等國,拒為中共政治宣傳,皆相繼關閉孔子學院。只要稍加研究,便能發現孔子學院的規畫乃是中共一項重大的國際宣傳暨間諜工作,只是表面上以文化交流的名義來加以掩飾。
2009年10月22日出版的《經濟學人》引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五的李長春,他說孔子學院是「中國大外宣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後來的發展顯示出孔子學院遠遠不只如此。
大部分的孔子學院都是中國大使館、領事館的間諜分支機構,藉此來控制中國學生、蒐集所謂敵人的情報、威懾異議人士。
❗️被中共接管的阿里巴巴是否應視為「中國政府的延伸」,其與本國各單位合作是否摻雜其政治思想並且合作制度與招聘上是否考慮政治忠誠?
❗️阿里巴巴滲透台灣中小企業,甚至進入校園,是否係中共欲創造孔子學校翻版?
🔥嘉瑜呼籲:
⛔️請國安局加強掌握國內企業、民間團體與對岸交流情蒐,防止中共以各種方式滲透校園,也請教育部替台灣學子把關,在不影響大學自治前提下,避免各種教育合作以教育之名,行統戰之實。
⛔️嘉瑜也提醒國人,由於中共靈活運用各種情工手法,加大對我國進行統戰滲透之力度,運用手段更為全面、多元,務必提高警覺,共同維護國家安全與利益。
🔔相關新聞
2021.08.25 阿里巴巴集團政大商學院合作 推出電商實戰課程
https://pse.is/3nkd46
2021.03.22 瞄準中小企業,阿里巴巴國際站推外銷電商培訓課程
https://pse.is/3pdu3d
2020.10.16 中共藉孔子學院對美搞影響力作戰 蓬佩奧:年底前全關了
https://pse.is/3njlx7
2020.09.22 德國政壇醞釀提案關閉孔子學院,學界出現質疑聲浪
https://pse.is/3n2arn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1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FcYCZg-grk4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國際關係學院排名」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高嘉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QS 世界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科排名,... - 外交特考非試不可 的評價
- 關於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想去英國念國際關係該怎麼選校呢?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18年华盛顿大学排名【微∶5335014】top30名校保录取 的評價
- 關於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國際關係學院排名、王聯、節大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國際關係學院排名、王聯、節大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穆家駿之亂」之後的「湯家驊之亂」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香港代表隊在東奧取得史無前例豐收。媒體鏡頭中的運動員燃燒極限,鏡頭外的香港人也相當忙碌。短短半個月的東京奧運,香港就爆發了「穆家駿之亂」。廣大網民關注之外,政治人物之間的回應也似乎有點劍拔弩張。穆家駿當初發帖,其實有幾個知名人士和應,其中一人是湯家驊,當時他說:「阿朗,我哋見過鬼怕黑呀,所以最好唔好著黑色啦,免有啲人睇睇吓電視心狀(臟)病發......加油!等你攞獎牌!」。
後來他又在分享 14 歲跳水金牌全紅嬋的新聞時表示,全紅嬋家境一般,但「憑著國家的栽培和努力,為國爭光,出人頭地。香港甚麼也有的年青人,你感到羞愧嗎」,這究竟是甚麼鬼?所以我們也要考慮說,這短短一個東奧,已經在香港引發了「穆家駿之亂」和「湯家驊之亂」。
湯家驊關注這位 14 歲冠軍是絕對沒問題的,判定全紅嬋是憑著國家栽培而成功也沒有問題,確實是實情,恭喜運動員也很好,但跟「香港年青人」的關係在哪裡?可以比較出甚麼?我們不知道湯私下對青年問題的考察有多深,但塑造一個「香港青年人被寵壞」的印象去襯托出中國運動員刻苦努力的做法,雖然罐頭,但更重要的是過度強調「香港甚麼也有的年青人」。
不知道他們平時接觸的是否就只限於權貴階層的青年人,但總體而言香港,香港是一個貧富懸殊的社會,青年自然也是窮人多過有錢人,「甚麼也有」不是香港普遍現象。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世界競爭力年報》(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2020 年報告,以堅尼系數而言,在香港堅尼系數之高,在 64 個經濟體系中排名 60,等同包尾,是世界上最貧富不均的經濟體。不過 2021 年報告就採用「除稅及福利轉移後有經濟活動的住戶人均收入」新計法,香港變成排名 48,但仍然代表兩種計法都證實香港狀況不理想。
在一個貧窮的人口中,絕不會產生「甚麼也有」的年青人。2019 年是一個怎樣的年代?根據香港特區政府 2020 年底發佈的《2019 年貧窮情況報告》,青年(18 至 29 歲)貧窮人口達 12.3 萬人,每 8 個年青人就有一個貧窮。數字連升 4 年創 10 年新高。
在湯的那個帖文中,我感受到權貴 —— 或者至少是中產 —— 的世界觀可以顯示得很 subtle:他們覺得「年青人」是物質上很豐足的 —— 這就充份反映了他們自身的局限。在貧窮線上掙扎的人你根本看不到他的,他和你的生活永遠都不會交會。你會在某個日子突然聽到他輾轉離去 —— 或者死亡 —— 的消息。就這樣。但我能想像正常「年輕人」對於湯那一代,就等於我們面對路上的乞衣那樣,人生軌道永遠不會交會。「年青人」對他們而言,是否像劉鳴煒那樣的名人菁英?
但可能湯那一代,還是戒不掉最後的自豪感,真把香港當成第一世界富裕地區,好像香港是甚麼新絲蘿蔔皮,視為腐化墮落的象徵。太抬舉香港了吧。這讓我想起以前舊高中新儒家中國文化課程,也有批判西方社會個人主義泛濫,酒池肉林,其實也很抬舉「西方」,彷彿東方社會對酒池肉林就較有免疫力。
「香港年青人甚麼都有」還不會上進的形象,自然又襯托出上一代艱險奮進的好處。大約十年前,中國網民就很愛比較中青和台青的心性之別,前者很有狼性衝勁,後者就懶散小確幸。後來不知為何不再這樣說了,可能是不再流行這樣比較了吧。湯家驊才剛到趕到這一波流行。
國家運動員是人,但也是神。把他神化就是淘空,把祂人化就是填充。我們當然知道,刻苦成材的故事十分切合傳統的感情敘事。能在窮山惡水中挨出頭來,也是跨文化跨地域歌頌的激情故事。但不那麼激情、不那麼戲劇性的成功,也很好。我見香港運動員,或者其他國家運動員的片段,他們似乎比較輕鬆,平時也展示生活一面。拿了銀牌銅牌,好多人都好開心。
好像香港,這裡七百多萬人,出了任何獎牌,或者沒有獎牌,都可以是香港人的英雄。這些人背後不一定有戲劇性的身世或重擔(可能也有,只是湯未必有興趣),可能是小康之家,他沒有拿獎牌也不會面對重要後果,運動員背後全家都健健康康,這種成功和環境 —— 不是另一種好嗎?青年「甚麼都有」比較少,但可能也擁有一些東西。但擁有甚麼,甚至豐足,沒甚麼好羞愧。經濟生活改善,社會向前進步,就是為了令老年人不需要再炫耀以前生活像食屎一樣都可以挨過。最好是父輩祖輩都沒挨過餓,成就達到,在他們眼中都是波瀾不驚。有這些人,就顯示那個社會發展到相當進階。
東奧期間的「湯家驊之亂」,用廣角鏡去看,背景就是基於香港的特殊社會環境,某些菁英會「覺得」,「辱港」會獲得嘉許,穆家駿在微博也有網民支持。曾經聽說以前的菁英都是鬥誰人更愛香港,我告訴說這些的人,那個世界你們肯定要在發夢時才能再見到吧?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穆家駿之亂」之後的「湯家驊之亂」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香港代表隊在東奧取得史無前例豐收。媒體鏡頭中的運動員燃燒極限,鏡頭外的香港人也相當忙碌。短短半個月的東京奧運,香港就爆發了「穆家駿之亂」。廣大網民關注之外,政治人物之間的回應也似乎有點劍拔弩張。穆家駿當初發帖,其實有幾個知名人士和應,其中一人是湯家驊,當時他說:「阿朗,我哋見過鬼怕黑呀,所以最好唔好著黑色啦,免有啲人睇睇吓電視心狀(臟)病發......加油!等你攞獎牌!」。
後來他又在分享 14 歲跳水金牌全紅嬋的新聞時表示,全紅嬋家境一般,但「憑著國家的栽培和努力,為國爭光,出人頭地。香港甚麼也有的年青人,你感到羞愧嗎」,這究竟是甚麼鬼?所以我們也要考慮說,這短短一個東奧,已經在香港引發了「穆家駿之亂」和「湯家驊之亂」。
湯家驊關注這位 14 歲冠軍是絕對沒問題的,判定全紅嬋是憑著國家栽培而成功也沒有問題,確實是實情,恭喜運動員也很好,但跟「香港年青人」的關係在哪裡?可以比較出甚麼?我們不知道湯私下對青年問題的考察有多深,但塑造一個「香港青年人被寵壞」的印象去襯托出中國運動員刻苦努力的做法,雖然罐頭,但更重要的是過度強調「香港甚麼也有的年青人」。
不知道他們平時接觸的是否就只限於權貴階層的青年人,但總體而言香港,香港是一個貧富懸殊的社會,青年自然也是窮人多過有錢人,「甚麼也有」不是香港普遍現象。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世界競爭力年報》(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2020 年報告,以堅尼系數而言,在香港堅尼系數之高,在 64 個經濟體系中排名 60,等同包尾,是世界上最貧富不均的經濟體。不過 2021 年報告就採用「除稅及福利轉移後有經濟活動的住戶人均收入」新計法,香港變成排名 48,但仍然代表兩種計法都證實香港狀況不理想。
在一個貧窮的人口中,絕不會產生「甚麼也有」的年青人。2019 年是一個怎樣的年代?根據香港特區政府 2020 年底發佈的《2019 年貧窮情況報告》,青年(18 至 29 歲)貧窮人口達 12.3 萬人,每 8 個年青人就有一個貧窮。數字連升 4 年創 10 年新高。
在湯的那個帖文中,我感受到權貴 —— 或者至少是中產 —— 的世界觀可以顯示得很 subtle:他們覺得「年青人」是物質上很豐足的 —— 這就充份反映了他們自身的局限。在貧窮線上掙扎的人你根本看不到他的,他和你的生活永遠都不會交會。你會在某個日子突然聽到他輾轉離去 —— 或者死亡 —— 的消息。就這樣。但我能想像正常「年輕人」對於湯那一代,就等於我們面對路上的乞衣那樣,人生軌道永遠不會交會。「年青人」對他們而言,是否像劉鳴煒那樣的名人菁英?
但可能湯那一代,還是戒不掉最後的自豪感,真把香港當成第一世界富裕地區,好像香港是甚麼新絲蘿蔔皮,視為腐化墮落的象徵。太抬舉香港了吧。這讓我想起以前舊高中新儒家中國文化課程,也有批判西方社會個人主義泛濫,酒池肉林,其實也很抬舉「西方」,彷彿東方社會對酒池肉林就較有免疫力。
「香港年青人甚麼都有」還不會上進的形象,自然又襯托出上一代艱險奮進的好處。大約十年前,中國網民就很愛比較中青和台青的心性之別,前者很有狼性衝勁,後者就懶散小確幸。後來不知為何不再這樣說了,可能是不再流行這樣比較了吧。湯家驊才剛到趕到這一波流行。
國家運動員是人,但也是神。把他神化就是淘空,把祂人化就是填充。我們當然知道,刻苦成材的故事十分切合傳統的感情敘事。能在窮山惡水中挨出頭來,也是跨文化跨地域歌頌的激情故事。但不那麼激情、不那麼戲劇性的成功,也很好。我見香港運動員,或者其他國家運動員的片段,他們似乎比較輕鬆,平時也展示生活一面。拿了銀牌銅牌,好多人都好開心。
好像香港,這裡七百多萬人,出了任何獎牌,或者沒有獎牌,都可以是香港人的英雄。這些人背後不一定有戲劇性的身世或重擔(可能也有,只是湯未必有興趣),可能是小康之家,他沒有拿獎牌也不會面對重要後果,運動員背後全家都健健康康,這種成功和環境 —— 不是另一種好嗎?青年「甚麼都有」比較少,但可能也擁有一些東西。但擁有甚麼,甚至豐足,沒甚麼好羞愧。經濟生活改善,社會向前進步,就是為了令老年人不需要再炫耀以前生活像食屎一樣都可以挨過。最好是父輩祖輩都沒挨過餓,成就達到,在他們眼中都是波瀾不驚。有這些人,就顯示那個社會發展到相當進階。
東奧期間的「湯家驊之亂」,用廣角鏡去看,背景就是基於香港的特殊社會環境,某些菁英會「覺得」,「辱港」會獲得嘉許,穆家駿在微博也有網民支持。曾經聽說以前的菁英都是鬥誰人更愛香港,我告訴說這些的人,那個世界你們肯定要在發夢時才能再見到吧?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1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FcYCZg-grk4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上周發表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名下跌兩級,降至第7位,雖說疫下經濟表現欠佳是主因,然而近幾年香港競爭力持續下滑,亦是不爭事實,港府強調年報列舉的四大競爭力範疇,香港在「政府效率」方面的排名,仍然維持榜首,然而年報所提的「政府效率」,傾向側重便利營商的政策,而非一般市民最關心的施政效率;受過去兩年政治變化影響, 本港一些政治、社會環節的評價亦無復舊觀。香港長遠競爭力面對不少變數,需要固本培元,除了吸引資本,更要在吸引人才方面多下工夫。
蘋果頭條
房屋委員會上月底宣佈拆卸4幢工廈,料興建4,800個單位。有受影響的九龍灣業安工廠租戶指該廈大部份單位涉及重型機器,但政府津貼連裝修及搬遷費都不夠,若要領取提早遷出津貼更要租戶在農曆年期間搬遷,而重建公佈後鄰近工廈隨即加租或封盤,房署卻只提供60個空置單位予2,000租戶競投,「畀露宿者都唔夠啦」。有宏昌工廠租戶坦言日日在60、70°C高溫下工作只為糊口,亦希望守住父親留下來的60年鐵器老字號,但無力搬遷只能結業,「為咗四千幾個單位,隨時打爛成萬人飯碗。」
東方正論
經濟下滑,劏房林立,全港近21萬人蝸居於9萬多個劏房單位內,生活環境惡劣,面對衞生、治安以及消防問題,更製造危樓及播疫危機,是城市計時炸彈,對整體社會構成沉重壓力,唯獨是劏房業主損眾人而利己,本報今日揭露荃灣樓宇平台變劏房地帶,幫兇正是懶執法的屋宇署!荃灣享成街一幢近50年樓齡的大廈,平台僭建近20間劏房出租,若按照每戶劏房月租逾4,000元計算,估計單位業主年收入近百萬元,而業主在承租前隱瞞大廈停電問題,更濫收電費,收費較電力公司費用高出五成,租戶肉隨砧板上。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回穩,本港連續十五日沒有本地源頭不明個案。隨著社交距離措施周三到期,消息指,新一輪社交距離措施可放寬,放寬重點將為食肆以外、經營較艱辛的行業,當中包括酒吧業及卡拉OK業界,考慮在有接種疫苗的前提下放寬同枱人數、營業時間等限制。至於食肆方面,由於父親節期間較多市民會外出用餐,為免惹來下一波疫情爆發,故未必會有大改動。本港僅新增一宗新冠肺炎確診輸入個案,為一名三十六歲男機組人員,前日由俄羅斯抵港,沒有病徵,帶有L452R變種病毒,初步確診少於五宗。
經濟社評
粵港澳大灣區框架協議簽署將屆4周年,中央會否再出台新措施,備受關注。無論如何,香港須善用中央所賦予的新舊8個中心優勢,對接好大灣區所帶來的巨大機遇潛力,更要巧妙利用大灣區與東盟關係中的漏斗效應,將經濟效益輻射到東盟,從而打好世界波。大灣區研究督導小組主席馮國經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強調,大灣區發展潛力大,但香港目光不應限於大灣區,應放眼全球,故角色要有所改變,由昔日的服務「橋樑」角色,擴展為「門戶」。
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學、香港樹仁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等多間學府,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高級訪問學者;
2018年獲中國經濟思想史優秀(一等)著作獎,研究題目包括經濟思想、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出版著作二十一部,論文三十餘篇。英國權威出版社 Routledge給予 "中國和西方頂尖學者(leading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 的評價。
《趙氏讀書生活》,一個歷史學者的視頻,分享學術、社會、政治經濟觀察
收費平台可獲參考資料和專欄分享,請以每月5元或更多的美元支持:https://www.patreon.com/Chiusreading
或於YOUTUBE 上按加入成為會員,可獲影片的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i1257Mo7v4ors9-ekOq1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PayPal.me/chiusreading
工作洽談:higavinchiu@gmail.com
#美國大選
#中國盟友
#中國形象
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收緊留學後的移民政策,以安撫民族主義的情緒。與此同時高等教育的費用不斷飆升,可獲得的獎學金數量不斷減少。早在 COVID-19的大流行之前,已經就有很多人開始質疑國際教育帶來的價值和利益。在疫情持續肆虐的同時,其他國家對於留學生有什麼新政策,如何在這種時候留住人才?
根據CNN報導指出,美國超過百萬國際學生裡,大多都來自亞洲,以中國留學生最多,有快37萬人,其次為印度留學生20萬人。其他國家像是南韓、越南、台灣、港澳的留學生也不少。所以中印兩國學生的走向是主要大家關注的焦點。
根據香港嶺南大學5月對中國學生海外留學調查,有高達84.4%的受訪學生表示會選擇不會出國留學。被問到哪裡是他們留學首選,最受歡迎的國家還是美國,再來是香港。第三名是英國,接下來是日本跟台灣。可能是因為國際媒體報導很多華裔學生和居民在英國、歐洲和澳洲在戴上口罩後遭遇歧視甚至攻擊。這些都會影響華裔學生選擇留在比較友善的國家。
印度學生出國意願則比較沒有受影響,但是他們偏向歐美的學校。有趣的是,印度世界排名最高的幾所學校像是印度理工學院或是印度管理學院其實比美國的一些常春藤聯盟學校更難進去,但是印度其他高等教育機構資源比較不足,所以不斷增長的印度中產階級寧願把孩子送到歐美的二線大學,讓孩子有海外留學的經驗再回國競爭。
很多國家看準外國學生花錢除了是想實際體驗外國的校園生活,也是希望可以利用學校的人脈和資源在國外找工作。所以像英國、愛爾蘭、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的留學生,只要在符合各國規定的期限內是全職學生的身分,包括線上課程在內,就可以獲得「學習後的工作許可」,像是英國就討論要把現行給留學生畢業後兩年的工作簽,延長為四年。
而有些因應疫情也開始為學生提供虛擬留學機會,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來說,他們就開設了許多不同國家的虛擬海外課程,像是南美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印度跟約旦都有。學生可以先遠距選修這些國家提供的課程,之後再前往這個國家。比如說像是丹麥的虛擬海外課程,就是由丹麥當地的老師講述他們是如何把永續的概念用在生活當中,有學生參加完之後,就可以到丹麥繼續學習銜接,或是在美國的丹麥公司找工作。
其實從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想要留住自己國家的人才,或者是吸引外國菁英,第一個當然是持續提升國內的教育品質,英文授課的比例是基本的,還要確保內容可以跟國際連結。環境也是友善以及適合國際學生的。再來就是完善的就業輔導措施,讓他們有辦法持續留在留學國應用所學付出。
像是剛剛前面提到的英國、歐洲、美國和澳洲,亞裔學生還面臨可能的歧視問題。也有討論認為,在全球衛生危機時刻,如果這些學校或者當地居民沒有準備好適應不同的理解和經驗,像是接受戴口罩做為預防措施,那麼接收外國學生後讓他們有被歧視的風險,其實有道德上的責任。
一個成功的國際城市有賴於吸引和留住世界人才。在疫情之後,想要留學的人已經大大減少,如何制定適當的留學策略、促進以創新為中心的就業可能,甚至是增加學生的身心靈安全感都成了國際學生選擇的的主要因素。不曉得你身邊有沒有準備要出國留學的朋友呢?或是正在留學的你自己就受到了疫情影響?歡迎大家一起跟我們討論以及分享你的經驗。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想去英國念國際關係該怎麼選校呢? - 留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ptt版上有很多討論英國留學選校的文章,但大部分都是在討論商學院或是資工相關的...,想請教各位大大,如果是想去英國念政治與國際關係的研究所, ... ... <看更多>
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18年华盛顿大学排名【微∶5335014】top30名校保录取 的推薦與評價
#18年华盛顿大学排名【微∶5335014】top30名校保录取:安全保障】伦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微∶5335014】留学保证录取:安全靠谱】kxr2rd6f3. This hashtag is invalid. ... <看更多>
國際關係學院排名 在 QS 世界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科排名,... - 外交特考非試不可 的推薦與評價
吳杰註: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門最佳排名依序為: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倫敦政經學院、巴黎政治學院、劍橋大學,台大排名49,政大為51~10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