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好去處:【日本圓點藝術家散景藝術展覽登陸旺角!新宿歌舞伎町/大阪心齋橋/太平山頂/旺角! 】
旺角的商場今個聖誕將為大家帶嚟不一樣嘅聖誕亮燈儀式!心思思想去日本旅行?商場今年與日本藝術家大村雪乃攜手合作,利用新穎嘅圓點貼紙拼貼出港人到日本必去嘅知名景點。包括東京新宿的歌舞伎町、大阪心齋橋和道頓崛等等招牌地標,同場更有以一幅2米x1.6米的大型作品,利用超過17,000個圓形貼紙創作出旺角夜景,讓各位觀眾沉醉於日本與香港的夜景之間!
朗豪坊「點」亮聖誕Christmas Stickation詳情
地址:朗豪坊4樓、4至12樓扶手電梯
日期:2020年12月3日至2021年1月3日
時間:11:00-23:00
#DiscoverHongKong #香港人遊香港好地方 #hkppltravel #hkplace #香港人遊香港 #香港 #香港好去處 #hkiger #hkigers #散景展覽 #大村雪乃 #旺角朗豪坊 #聖誕好去處 #香港好去處
=====================================
🤩想收睇更多遊香港嘅資訊?🤩
📱Follow 埋我地ig:instagram.com/hkppltravell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草間彌生展覽|專家教睇6件草間彌生未曝光作品 回顧波點女王過去 拍拖10年有愛無性 日本前衞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被人稱為波點女王,是當今具名氣、作品相當暢銷的藝術家。圓點、南瓜、鏡、網都是草間彌生作品中最標誌性的元素,要在香港欣賞草間彌生的作品,除了前往荷李活道的畫廊碰碰運氣...
圓點藝術家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草間彌生展覽|專家教睇6件草間彌生未曝光作品 回顧波點女王過去 拍拖10年有愛無性
日本前衞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被人稱為波點女王,是當今具名氣、作品相當暢銷的藝術家。圓點、南瓜、鏡、網都是草間彌生作品中最標誌性的元素,要在香港欣賞草間彌生的作品,除了前往荷李活道的畫廊碰碰運氣之外,還能在拍賣會、藝術博覽館中找到她的作品。香港邦瀚斯拍賣中心於4月7日開始,展出草間彌生6件從未曝光的早期作品,展期至4月22日,草間迷不能錯過。
一系列從未曝光的草間彌生作品有共11件,包括3幅油畫及8幅紙本作品,將會於5月12日在紐約邦瀚斯上拍。現在於香港邦瀚斯拍賣中心舉行的預展正展出當中的6件作品,油畫及紙本作品各3幅。除了草間彌生之外,展覽還展出了畢卡索 (Pablo Picasso)、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上前智祐(Chiyū Uemae)等藝術家的作品,當中以畢卡索的肖像畫《戴淡紫色貝雷帽的女子》最矚目,估價達7,700萬至1.16億港元。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416/KGJVOZXQKBGLTBJLGFY52XIOJ4/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草間彌生 #波點女王 #日本 #草間彌生 #荷李活道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圓點藝術家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起源於1834年日本江戶時代的國家傳統工藝─江戶切子(Edo Kiriko),最初是因仿照英國的雕花玻璃,在玻璃的表面進行裝飾,慢慢發展出屬於日本獨到的細緻工藝文化。切子無法機械化生產,所製圖形也沒有草稿,只能在玻璃表面先作記號,預設出圖案的位置,其後全憑工藝師的巧手慧心,一氣呵成,上千刀的切割才能形成一只握在手中,有著美麗圖騰的切子玻璃杯。「極致」,不僅反映在日本人的性格上,在藝術上也有著奇特的表現。有素雅的茶具,簡約,卻耐人尋味,也有如藝術家草間彌生那不可思議的前衛圓點,鋪天蓋地,令人屏息。不過,另有這樣一種工藝、一種器物,能讓人靜下心來把玩,能感受到時間的溫度。
1720年,在長時期閉關鎖國之後,德川幕府發布了「洋書解禁令」:除與天主教有關的書籍外,允許其它洋書輸入日本,並開放日本人向荷蘭人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此後,有一批一批為數不多,卻絡繹不絕的歐洲玻璃工藝流入日本,為江戶切子的發展,埋下了種子。江戶切子的誕生,可溯自1834年,相傳源於江戶(今日的東京)大傳馬町的一位老工匠—加賀屋久兵衛(通稱:加賀久)。他最初只是用金剛砂在冷玻璃表面進行紋樣簡單的雕琢,美化玻璃器皿。不久後,加賀久自行開始了切子的創作事業。明治維新時期,開放的政府對有著西方先進玻璃技術背景的切子,開始支持和大力發展。1873年的明治政府為振興切子產業,特地開設了品川興哨子(哨子意即玻璃)製造所,成為日本近代切子生產的發源地和聚集地。1881年,幾位日本切子工藝師,為自己的手工作坊注入了新生力量—招募了擁有當時最先進玻璃切割技術的英國人,作為店裡的玻璃切割技師。這也確立了近代江戶切子切割技術的轉型和發展。那個時候的匠人,踩著人力研磨的機器,緩慢卻有序地用金剛砂雕琢著手中的玻璃,陰刻著一條一道或淺或深的線條。伴著略微刺耳的摩擦聲、水磨聲,一件件玻璃藝術品在他們手中誕生。200年過去,除了機械磨盤的引入,匠人雕琢的場景好像並無改變。其實,在江戶切子誕生的同一時期,還有一種叫做「薩摩切子」的手藝,是由當時的薩摩(今日的鹿兒島)藩主所培植起來,然而,隨著藩主的去世和戰爭的爆發,薩摩切子在當時僅維持20年,就消滅於歷史中。江戶切子則以其普遍性流傳至今,被譽為「庶民培育的文化」,這也是它幾經地震、戰爭,卻依然延綿至今的生命力所在。江戶切子的傳承也很有章法,新的工藝師,是誰的弟子,又是在哪裡學習,都清清楚楚的記載在譜系之中,讓珍貴的工藝不會斷代。江戶切子,距今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起先,它只是在透明玻璃表面上,通過切割、手工打磨等,雕刻各種紋理的工藝。如今,已發展為在釉彩玻璃上雕刻精美細緻的花紋圖騰。相對於脫蠟鑄造法的十二道工序,切子的製作步驟相對簡單。先是利用吹製技法將器皿製作完畢,再於冷卻成型的玻璃器皿上,標記切割的位置(相當於作畫之前的描線)。然而,這樣的線條定位,其實只是粗略的描繪,要使最後繁複華美的圖案能夠呈現,還是需要工藝師長期培養的技藝與美感,以及深諳於心的手藝。一位能夠獨當一面的江戶切子「職人」通常需經過十年以上的培訓,目前在東京約有三十幾位合格的職人。切子的重要工具,是旋轉的圓盤狀切割刀──鑽石砂輪。機器開動,圓盤高速旋轉,玻璃器皿摩擦聲,沙沙作響。技藝生疏者,根本無從下手,各色花紋線條的長或短,深或淺,工匠要掌握毫厘間的分寸感,堪稱「一次性藝術」。純手工的珍貴,不言而喻。熟練的工藝師,心定手穩,膽大細膩,根據深度和形狀的不同,要選擇不同規格的切割刀,從大的線條逐漸到細密的紋路,切割成完美的花紋,最後再經精細拋光,將素材的魅力發揮到淋漓盡致。
圓點藝術家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日本藝術家中,能數得出名字的其中一位大師,絕對是以「波點」和南瓜創出自己一片天的草間彌生。神神化化的她,作品出名以鮮艷色彩,結合圓點和網狀圖案而成,一眾藝術愛好者和潮人到日本旅行,都必定會去朝聖。11月開始,Fans終於不用遠赴日本了!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