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理財愈來愈夯。過去兩年「叫好不叫座」的機器人理財,在疫情助攻和法規逐步鬆綁下,出現轉機,金管會統計,截至去年12月底,已有13家業者開辦相關業務、參與投資客戶已有86,833人,相較2019年底的32,554人,足足是2.6倍,管理資產規模也首度衝到25億元。
金管會證期局觀察,機器人理財業務在2017年6月通過開放後,初期乏人問津,2018年12月底參與投資人數僅21,390萬人,資產規模僅5.7億元,只有六家業者開辦這項業務,但隔年(2019年12月底)投資人數成為32,554人,資產規模增加至10.3億元,開辦家數為九家。
證期局統計,目前國內已有13家金融機構開辦機器人理財業務,包括復華投信、野村投信、群益投信三家投信;鉅亨投顧、富蘭克林投顧、先鋒投顧、阿爾發投四家投顧,還有王道銀、兆豐銀、華南、國泰世華、永豐、一銀等六銀行。
中信銀、北富銀則是用自動化服務設備提供投資組合,屬於「受託人有運用決定權」的方式,被劃分為指定單獨管理運用金錢信託,不屬於機器人理財法規範圍。
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說明,機器人理財與理專服務的主要差異,在於理專是透過面對面與客戶洽談,在了解客戶需求及投資風險屬性後,向客戶推介合適的理財商品;機器人理財則是指完全經由網路互動,全無或極少人工服務,而提供客戶投資組合建議的顧問服務,兩者服務方式截然不同。
2020年12月金管會宣布擬再鬆綁法規,「讓機器人更靈活」。在金管會發布的「資本市場藍圖」中正計畫協助投信投顧發展機器人理財業務。金管會證期局官員指出,現在的機器人理財「自動再平衡機制」限制較多,未來會朝二大方向鬆綁,一是「投顧服務的加值」、二是「全權委託的簡化」,門檻將從500萬元再下調,讓機器人有更多操作空間,以利相關業務發展。
https://ctee.com.tw/news/finance/419234.htm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