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要懂賺錢!》
《但也要懂得守、才能救命!》
上次跟大家分享不要捨不得花錢
賺錢就是用來花錢
得到很多朋友的共鳴
但懂得花錢也要知道
怎麼把它賺回來
你才會一直有錢花
這裡要說得倒不是要
花什麼大錢、賺什麼大錢
而是花掉的錢,要知道怎麼把它賺回來
正常上班省一點用存的ok
不影響身體健康去兼差ok
或者你用投資的方式也ok
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只要你用的方式是正規的
是合法的,不管你是投資股票、買基金、投資房地產或者是炒地皮,都是你的本事!
但千萬記得,賺錢花錢都要做分配
會賺卻不懂得存、不懂的守
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有一個在朋友圈不算熟的朋友,過去是個窮光蛋,常常要跟朋友借錢過日子
但不知道怎麼的他突然變成暴發戶,或許過怕以前的窮日子,他有錢之後變得很會花錢、很捨得花錢
住在信義區的豪宅
出入有跑車、名車代步
出手大方、不手軟
吃的是山珍海味、鮑魚燕窩
餐餐大魚大肉
他說他就是要體驗富豪的生活
這樣死才不會有遺憾
了解之後才知道
他很懂得錢的槓桿、也很大膽
利用過世的父母留給他的土地
貸款來投資
他大多跟銀行借、利用錢滾錢
研究股票、基金
連期貨他也都進場
或許是運氣好吧
這三四年來賺不少
可能賺錢來得快,他不懂得守,賺500、花1000
好景不常,最近聽到的消息是
他中風癱瘓
但一堆錢被他揮霍所剩無幾
因為生病他沒有辦法再「錢滾錢」
身邊的女人、朋友也都很現實
在他沒錢的時候離開他了
他最後透過他的唯一的弟弟
再去跟銀行利用土地借錢
來付他的醫藥費
但想不到弟弟把錢貸出來之後
付了一些醫藥費人就不見了
其中他們兄弟有什麼問題
我是不知道
只知道銀行不是慈善事業
借錢總要還錢
他癱瘓沒有辦法再工作
只能變賣他的車子、名下的不動產
還完錢算一算
根本沒剩多少
最後連家人都不理他
成了人球
不停的被一些安養院
趕來趕去
最後是社會局協助
有些朋友去看他,他自己很感慨
卻也覺得滿足
他說至少那種紙醉金迷的生活
他經歷過了
如果再重來一次
他還是會一樣花天酒地
但他說這次會懂得存錢
現在只能努力復健
希望老天爺再給他機會
我是不知道他會不會有
我只知道當我們有機會賺錢的時候
的確要把握
但賺到了錢一定要把它守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花錢要懂賺錢
但千萬得懂得守
未雨綢繆,有一天才有救命的即時雨
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嗎?
花錢不懂得存錢……
#希望這個不熟的朋友早日康復
#也把他的例子讓大家借鏡
#你我共勉之喔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3的網紅高雄市議員李亞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10511 李亞築議員 質詢 財政局 財政局報告裡面指出,高雄市到今年2月底依公共債務法要公告的受限債務合計2547億。在這個之外,還有一類是財政部規定要公告的非營業特種基金自償性債務,這裡面我們看到舉債金額最高的是大眾捷運土地開發基金208億。 我們特別找捷...
土地借錢 在 蘇家宏律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一代的情上一代最知道,後代幸福平安的兩大關鍵
近日新聞爆出『湯姆熊』創辦人之一張和義過世後,遺孀向張和義(表哥)的表妹要求搬出大安區的公寓房屋,表妹表示她所住的公寓是由她的媽媽跟表哥的媽媽合資購買的,但登記表哥媽媽名下,法院一審判表妹敗訴,目前上訴中…。
到底那間公寓是何人出資買的?表妹是否有權住在那間公寓?彼此間的法律關係是什麼?靜待司法的結果,並不是我要討論的重點。
但我看到很多類似緣起上一代,但是下一代對簿公堂的案例:
像老李跟他的弟弟感情很好,在60年前,老李做生意賺了一些錢,買了一塊地給弟弟耕種與使用,(總價2萬5,老李出了2萬,他弟弟出了5000元),登記在老李名下,之後老李生意有成,也一再跟弟弟口頭說這塊土地未來就給弟弟小孩用。
老李跟弟弟早已不在。
在那個年代,老李沒有交代隻字片語給子女,但因為子女對於叔叔仍有情分,對於叔叔以及堂兄弟在使用土地沒有意見。
傳承到第三代(老李的孫子),對於上一代或上上代的故事完全不清楚,但發現『土地登記』是自己但是『土地被親戚使用』,要解決就只能憑藉著子孫所理解的法律,只能起訴要求返還土地,法院只能看證據判斷…。
上一代之間彼此的情感濃厚,不論是共同投資做生意,共同買房,共有土地,借錢,無償借房子給親戚住…,都是『一句話』說了算。
然而隨著時間經過,到底當時是什麼狀況?
只有上一代才知道。
上一代的情分,其實可以寫下協議書,就像故事中的老李,如果把無償給弟弟使用土地的事情,清楚寫在協議書中,也載明弟弟有出錢…等等,雙方白紙黑字簽名,這樣的協議書就是創造了一個秩序,讓雙方都有所憑據,情分才能夠繼續。
當然,如果老李希望這塊土地就是要給弟弟一家,何不寫下遺囑,讓這塊土地就移轉給弟弟,一切清楚乾淨,平安無憂,兄弟之情也到了極遠之處。
我們的情,要靠『協議書』、『遺囑』加深感情的濃度與深度。
#平安得財富
#財富得平安
#恩典法律事務所
#財富傳承
#遺產繼承
#協議書
#遺囑
土地借錢 在 高雄市議員李亞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511 李亞築議員 質詢 財政局
財政局報告裡面指出,高雄市到今年2月底依公共債務法要公告的受限債務合計2547億。在這個之外,還有一類是財政部規定要公告的非營業特種基金自償性債務,這裡面我們看到舉債金額最高的是大眾捷運土地開發基金208億。
我們特別找捷運局108年度決算,看到高雄捷運土地開發基金整體規模是212億,其中長期負債就佔了203億5528萬。而基金的資產有210億都在不動產及廠房,能運用的流動資金才2億左右。
在高雄市要做捷運黃線、路竹延伸線、林園延伸線、還有輕軌等等要做。「高雄市軌道建設財務規劃專案小組」日前開了第一次會,總建設經費2377億元當中,高雄市府就要自籌1025億元。但是捷運土開基金能用的流動資金只有2億,請問除了再舉債再借款以外還有什麼辦法能籌錢?
捷運土地開發基金設立的目標,是先借錢來做捷運的聯合開發,然後把開發後的土地或建物賣掉所產生的利潤,回頭來挹注土開基金。但是從102年設立到現在,我們只看到基金拼命在借錢,很少聽說有哪些我要開發利益回流給基金。
土開基金的管理單位市捷運局,但借錢是你們財政局的事。看著從你們手裡面借來的錢,這麼多年以後還沒有產生聯合開發的效益,你們都不會向捷運局表示意見嗎?土開基金這樣只進不出的情況,還要維持多少年?土開基金目前舉債208億,將要興建的捷運自籌款加起來高達1025億元,在土開基金流動資金只有兩億多,入不敷出還要延續一陣子的情況下,請問局長,這1025億的自籌款到最後是不是都要舉債來支應?就算不需要全部舉債,你可不可以告訴全體市民,其中有幾成需要舉債?五成還是八成?
財政局應該要落實財政紀律,不要只是嘴巴講講,而是要嚴格要求各局處,捷運土開基金不能只會向市政府伸手要錢,卻一直看不到土地開發的實質效益。我們不希望看到一個舉債破千億的捷運土地開發基金,要知道高雄市依公共債務法要公告的受限債務已高達2547億,這個全國最高紀錄已經讓市民受不了,又來一個捷運開發基金突破1000億,我想沒人受得了吧。不要讓高雄捷運土開基金舉債破千億,財政局一定要努力。
質詢會期➡高雄市議會第3屆第5次定期大會
質詢日期➡20210511
質詢部門➡財經部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dLwOnoUgyo/hqdefault.jpg)
土地借錢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債務達全台縣市總合1/3 陳麗娜提三大財政要求
高雄的負債是全台各縣市總和的三分之一!高雄總負債達3109億,每位高雄市民的公共債務負擔達9.2萬,財政問題若不改進,無法向高雄市民交代。因此陳麗娜提出兩年後達成零舉債、明年中央補助款突破600億、軌道建設自籌款要降低等三項主張。陳勇勝表示,財源部分捷運部分會做聯開、TOD等,在軌道建設上會有所挹注。但無論陳麗娜如何追問,他始終無法提出聯開具體收入數據。
陳麗娜指出,借錢要付利息,負債越多對財政負擔就越重,台北這幾年還了7百多億負債、目前只欠800多億,人均負債3.4億,高雄卻是不減反增。高雄一直在舉債建做設,社會福利也在做,但建設沒有轉換成經濟效益,以致高雄人口外流、年輕人不願在高雄就業的問題未能解決。我們只知道做建設,卻不知道如何發展經濟,高雄的政策是不是有問題?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
陳麗娜強調,高雄縣市合併以來,10年增加758億負債,之後軌道建設還要自籌1025億,現在舉債上限只有600多億。當初紅橘兩線評估2020年每天會有70多萬人次搭乘,實際上卻只有10幾萬,在它基金快破產時,市府還花176億買捷運的機電組,造成嚴重的財政負擔。
陳麗娜再舉公車處處理基金為例, 196億處理基金竟然是分50年償還,高雄子子孫孫每年都要負擔沉重的利息。高雄財政必須改善,陳其邁市長和中央關係很好,常說錢不是問題,那我們的負債是否能減少?陳麗娜希望高雄2年後能達成零舉債、明年中央補助款能突破600億,此外,過去紅橘兩線地方只需出五分之一自籌款,現在卻要出一半,她也希望陳其邁爭取降低。
陳勇勝回應稱,紅橘兩線過去沒做的共構、聯開、TOD等也會補上,會能夠挹注。陳麗娜質疑不夠具體,看不到具體數字,而且沒估算到營運後的困難,到底預計能賺多少錢?陳勇勝稱,因為是10年的規劃,現在無法明確說明,現在的狀況只能做初估。
陳麗娜另為旗津的土地正義請命,旗津有九成土地歸國有財產署,是否能像新草衙一樣開放給符合資格的居民認購?陳勇勝則稱,已行文給國有財產署,雙方會保持密切溝通。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sH2Zo6QDWY/hqdefault.jpg)
土地借錢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10124三立驚爆新聞線 紅了百年的西門町回不去了?驚現店面大逃殺?
三立原影→https://youtu.be/gHnpzpadLc0
去年12/8央行睽違10年祭4大限令打炒房,市場買氣稍見冷卻,即便年底適逢購屋旺季,民眾出現觀望交易量受到影響,12月全台房市交易量較11月略減3%。桃園掉最多量縮7%,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量縮4~5%,台北唯一房屋交易量增3%。
房市兩樣情:台中區域出現,中古屋房價下滑1~2成左右,房仲業者評估,近期央行打房,導致清水的中古屋價格有下修1~2成左右,買方大多是有地緣性或在地工作的客戶!但是台中豪宅交易強強滾,台中7期的豪宅超越7字頭新板特區,其中最高價一坪97.2萬元居冠,已接近百萬。
去年一到四月,公司閒到抓蚊子,五月開始大逆轉完全想不到,一路忙到現在做不完的案子開不完的會…台商朋友錢沒有地方投資,今年還會繼續買!日本來台灣設outlet,周邊房子都漲一波,第三間選在台南,還會帶動一波。
打房對有錢人或是科技新貴工程師沒差,有錢人因為錢多買來出租或放著也開心,竹科工程師因為自住需求擴展到南科,房市會持續上漲。
但是,這波資金熱潮到年底會緩解,疫情緩解後可以出國,台商資金會往其他國家投資,另外科技廠廠房陸續完工,營造工、料雙漲也會緩解,所以一般小資族等年底,千萬不要追高。
陳泰源:央行打房後,房市最新狀況?不上車觀望,車票恐更貴?
政府打炒房,只打到成交量,房價打不下來,利率超低、熱錢過多、股匯雙漲、可選擇的投資工具不多,加上政府並沒有祭出打房價的囤房稅,導致目前平均開價不跌小漲,但不像之前賣方開天價。買方方面,總價1千萬以內,像是新北林三淡,中南部地區,成交量熱。但是整體而言是有帶動成交量。
土城某個小建案,委託仲介,從建照核發下來之後開始預售,賣到房子蓋好,直到去年上半年,始終賣沒幾間,原本帶看100組僅成交1間,後來下半年房市整體買氣旺,加上年底打炒房政策實施,裡面都是首購族居多,買的人沒有一個是投資客。
回不去了?紅了百年 年賺千億…西門町驚見店面大逃殺?
西門町從1896開市至今人氣不墜,紅了超過120年的台灣第一商圈,占地不過20公頃連一個中正紀念堂都不到,每年吸引3500萬人朝聖、創造1000億元商機,幾乎是全台北市三十多家百貨的年營業額總和,也因此過去西門商圈精華地段都是一店難求。
目前有高達16間總價破億的店面在市場上求售,就連過去精華地段”只進不出”的房東都開始考慮出售。根據最新統計,西門商圈2020年12月的待租店面共有92間,不只比4月疫情最盛時多出22%,更較去年同期暴增48%
家傳三代老店面求售:店面傳到第三代,看壞西門商圈的景氣,說服其他家人降價出售
另外一對長年居住美國的老夫妻,搬回台灣生活後,收租受到疫情影響越收越少,決心出售
買房不變原則被顛覆,蛋黃區不是唯一考量,店面回不去了!”脫北者”也會越來越多!
店面回不去了,以前忠孝東路走九遍是沒地方去,現在大型mall或是outlet吃喝玩樂一次滿足,以及電商購物那麼方便…,店面真的回不去
內政部統計,台北市過去1年的總人數創23年來新低,因為台北房價居高不下,大量購屋者寧可「脫北」,轉往新北。
陳泰源:西門町熱的時候,一根柱子可收三份租金,朋友真實案例!
有房仲同業身兼投資客兩頭賺,在2014年開始投資西門町店面,只買總價5000萬以下的店面投資,總價太高就介紹別人買,賺服務費。名下至少六間店面,專挑騎樓可出租的寬小店面,寬店面可1切為2,騎樓兩柱子也能出租擺攤,柱子一日三市能收三份租金,一間店面可收8份租金,至少30萬。6間至少180萬,光收租金就可負擔房貸。盛況的時候很多房客希望能簽長約,但他不願意,只一年一約,連年調漲租金。結果疫情爆發,店面租不掉,賠售也沒人敢買,他的店面過去成交價一坪700-800萬,現在跌到1坪500萬元不到,只能租給夾娃娃機店或是臨時攤販,月租金收入從至少180萬現在降到不到80萬,還得跟朋友借錢周轉。
有土斯有財!地主"台幣淹到眉毛"…慘被盯上 地主變苦主?
台中建商爆料,這波地主賺最多!地主於2003年在台中買了一塊當時每坪25萬元的土地,結果放到去年底賣給某集團,單坪竟然飆漲至350萬元,若是面積以1000坪計算,就整整賺了30多億元。
知名麻油雞老闆,都更一坪換兩坪,再賺12億!知名的麻油雞老闆鄭董,都更改建他的林森北路起家厝,歷經15年終於完成,24名地主可以「一坪換兩坪+一車位」,社區分回的可售戶22戶,賣掉又可入袋12億。
地主變苦主?台中廖姓地主發現有陌生人對其聲請支付命令5億6仟萬,還假冒他的身份向郵差詐領法院通知書;警察查出胡姓幕後黑手熟悉法律程序,已經對20多名地主詐騙,聲請支付命令共計25億6仟萬元!胡嫌先偽造高額借據,再向法院聲請支付命令,再派手下戶政機關調取地主個資,並持假證件,向郵差冒領法院通知文書!若地主在法院審核支付命令程序中沒有提出異議,一夕之間地主變苦主。
2021炒房轉向,跟這波台股創新高有關?住宅轉向土地?台南轉到嘉義?地主今年繼續旺?
台股衝破一萬六,台商熱錢慢慢從台股撤退轉進買地、屯地,尤其是工業用地!東南亞像是越南人薪水2萬8, 台灣人只要2萬4,台商回台設廠還是有利可圖。
台商朋友最近積極跑到嘉義,一次看好幾個工業區,因為南科已經滿載,台積電下游廠商會外溢到周圍縣市,高雄沒水庫,嘉義有蘭潭等,所以嘉義今年會步上台南腳步。
陳泰源youtube→https://youtu.be/wtcLOz3VN_w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1/210124.html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tcLOz3VN_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