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102歲的奶奶也去打AZ疫苗了~~目前狀況良好
⚡追星必看!更多星鮮事都在 娛樂星聞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小說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蕭秀琴 內容簡介: 來自一九三○年代的日記與書信 讓兩段相隔百年的情感交錯 無論時光如何流轉,「愛」是唯一的線索。 人生以四處旅行為目地的都會女性阿澄,因著一份整理資料的短期工作,與偏遠小鎮的日式洋樓,以及洋樓一家子展開...
土地知識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又係時候諗下新土地論述
#邊讀邊諗
#明日之後
【民院閱讀】香港土地論述讀書組 2019
----------------------------------------------------
活動簡介
香港土地發展形式、體制及利益結構根深柢固,問題盤根錯節,應該可以從何談起? 我們如何開展有效的土地論述推動城市未來? 是次讀書組由專研城市土地問題的導讀員及嘉賓,嚴選一系列土地問題著作及相關讀本,嘗試先從土地發展模型、土地掠奪、地租論、地權、知識/權力五大範疇,宏觀打開土地問題的市討論,歡迎有興趣共同思考土地問題及城市未來的朋友參與。
----------------------------------------------------
活動詳情:
日期:6月7日、14日、21日、28日及7月5日 (星期五)
時間:20:00 – 22:00
地點:民院教育中心 (九龍旺角陶德大廈646號2樓)
費用:$500/5節,單節$150 (收益用於支援民院教育營運)
導讀員:陳劍青 (大專兼任講師、本土研究社成員) 及專研不同土地課題的客席嘉賓
----------------------------------------------------
目標與活動形式:
.每次讀書組會提供1-2份相關讀本,按文本開展討論環節,注重參與者的觀點交流;
.探索與香港各種土地問題現狀的關係,刺激對理解土地論述的新想法;
.閱讀交流活動會以滾動方式繼續延伸,持續累積思考土地問題的學習/興趣/研究社群。
----------------------------------------------------
第一節
簡單而且複雜:土地發展模型論 (6月7日)
.土地收益體制 (Land Revenue Regime) 的法律稅務論述
.全面公私合營化的土地發展
.從港鐵、領展到明日大嶼
第二節
掠奪作為方法:土地掠奪與不平衡地理發展 (6月14日)
.從新古典經濟學到大衛.哈維 (David Harvey)
.土地掠奪作為累積(Accumulation by Dispossession)論述
.全球掠地 (Global Land Grab) 及香港形式
第三節
均衡還是壟斷:地租論 (6月21日)
.操控城市假說 (Manipulated City Hypothesis) 與競租理論 (Bid Rent Theory)
.使用價值與交易價值的空間性
.本地城市租值的差異、演化及社會公義 (Social Justice)相關問題
第四節
無形的權力線:地權視覺 (6月28日)
.城市業權的空間特質
.法律地理學的土地倫理論述
.例外的城市法外之地 (Legal Enclaves)
.市區VS新界土地問題
第五節
有關專業及知識的土地政治 (7月5日)
.土地知識生產的技術與政治
.規劃知識中的危機(Crisis)、短缺(Shortage)、永續(Sustainability)及抗禦 (Resilience)
.本地專業知識活動的形態與狀況
----------------------------------------------------
# 報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活動提供簡單茶點招待,一星期前會提供相關讀本供參與者閱讀。
立即報名:http://bit.ly/2JOBFN8
----------------------------------------------------
#地者土也 #陳劍青 #民院閱讀 #地理是地方的道理
土地知識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同我哋一齊,開展呢個阻止政府淘空香港O既大任務
對於一位研究者黎講,成個東大嶼人工島填海計劃,最睇唔過眼個地方唔係有關於舊香港既必然衰落,而係班官商保險佬對土地知識既操弄。
搵啲既得利益者、專家打手同藝人出黎代言、明明自己唔想做就話好難做、燒錢既計劃就講到好平、好耐先攪惦就話有新技術好快、將政府立場包裝成市民既共識等,都在土地大辯論每天上演,罄竹難書。
可想而知,日日都睇得穿佢地攪緊場大龍鳳既一舉一動,比起一個仍然唔知頭唔知路既普通香港市民,內心所要承受既厭惡感係要多幾多倍。
主張用庫房估計要成萬億去做人工島既團結香港基金,一年開銷駛成幾千萬,對老董黎講真係濕濕碎。如果民間研究可以有佢只係十分之一既財力,以佢地咁差既research、理據同PR skills,我完全有信心在公共領域可以將佢地狠狠擊敗。
可惜佢地就係有哂權貴撐腰,無限資金請大量研究員,人工可以高我地幾倍。我地真係策劃土地研究既只係得4位,重要分身攪緊唔同研究項目,已經盡哂力。
佢地可以日日登Facebook 廣告針住我地黎打,洗香港市民既眼球,我地只能做出勉強的頑抗。
佢地無時無刻都有資源整條片,搵劉華番黎俾成幾十萬狂登FB 廣告逼所有人都睇到,我地研究員自己花成個月製作一條短片,可以有成100萬個reach,但係資源就係最關鍵分別。
事實如此,只好承認形勢比人強。
我亦知道大家都知道,這裡沒有制度平衡、沒有一個人,現時係可以阻止到香港荒謬既劇情日日上演:各種個人的社會、經濟、政治權利同自由可以任意被政權DQ,大白象工程一個比一個瘋狂。而呢個問題,亦都唔應該係由某一個人答,而係要共同面對,同埋一種如何共同面對既心。
今晚竊高個枕頭諗下,冇理由一個眾所周知係規劃大白象既人工島填海工程,就咁眼白白睇住佢倒錢落海,瓜分庫房、摧毀生境。
一直自8年前反高鐵大白象工程後,我唔咁心。
土地知識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小說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蕭秀琴
內容簡介:
來自一九三○年代的日記與書信
讓兩段相隔百年的情感交錯
無論時光如何流轉,「愛」是唯一的線索。
人生以四處旅行為目地的都會女性阿澄,因著一份整理資料的短期工作,與偏遠小鎮的日式洋樓,以及洋樓一家子展開了緣份。
暫居洋樓旁的工寮小屋,阿澄日夜勞心於丘壑般散亂無章的文獻,但偌大的日式庭園,讓阿澄的心從清晨甦醒到闔眼之間,有了短暫飛翔。對阿澄而言,土地的生命與美麗本自俱足,在她的妙手下,古老的奇花異草更是一一回春。
有一天,阿澄在堆疊的學術著作中偶然發現一本筆記本,竟是來自1930年代台灣博物學家的親筆手札和私人書信。阿澄沉醉於博物學家對於當時樹木、岩石、器物和地理的生動描繪,不僅解開自己未曾想像的台灣史之謎,也深受昭和時代人們安靜細膩的情感所吸引,與此同時,自己和房屋主人阿澈之間的戀情也悄悄萌芽⋯⋯
「她體悟到人生的羈絆並不單純,而且從生命的最初就不曾簡單過。」
花開花謝、星辰墜落,透過溫暖的筆觸,我們終於了解對於土地、知識以及心上人的「愛」,如何讓生命的意義穿越春 夏 秋 冬。
作者簡介:蕭秀琴
目前住在離台北城約一個小時的小鎮,持續從事文字工作,希望以每年一部作品的速度,完成小說、報導,劇本,翻譯作品。
已出版作品
1)《精油全書》,商周出版,2003
2)《2005年占星年曆》,商周出版,2005
3)《芳香療法》,麥田出版,2006
4)《精油與星座》,商周出版,2007
5)《輕芳療,愛情的靈藥:30篇戀愛小說與60種情緒療癒配方》,自由之丘,2013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RYkUHB8BO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