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台灣年年有魚~繼正的漁業政策
這幾天跑尾牙場,上台致詞結尾一定會㊗️福鄉親年年有餘。
想到這次參選,接觸許多漁民,收集可用的政策,希望能幫助中央及地方。
#很長⋯但給自已留下深刻專業紀錄。
———————————
和大多數台灣人一樣,我很喜歡吃海鮮。
小時候在餐桌上,父母總會夾一大塊魚放到我的碗裡,寵溺的說:「多吃魚才會變聰明。」現在,我也這樣教我的孩子。
#一條魚串起了三代親情。
因此,當北海岸的漁民告訴我:「台灣快沒有魚了。」中研院研究團隊發現,30 年來北海岸魚種從 120 種銳減至 30 種。全世界的漁業資源,將在2048年枯竭。
「#我的孫子再也吃不到我小時熟悉的海魚了!」
查遍各種文章、新聞、報告,想知道為什麼台灣會成為無魚之島。原因不外乎:
1. #濫捕,大小魚都抓,竭澤而漁
2. 使用錯誤漁法,如:底拖網、多層流刺網
3. #魚群棲地被破壞,底拖網破壞海床,廢棄魚網覆蓋珊瑚礁
4. #海洋汙染,廢水未經處理便排放至大海,塑膠垃圾更是殘害海洋生物健康
5. #氣候暖化,造成魚類繁殖困難
這些困境要解決,是相當的複雜。產官學各部門,甚至全台灣每一位民眾,可能都必須做出某些改變,不是僅靠漁業署和漁民就能解決的。但是
#第一線的漁民卻承擔了最多罵名,很多媒體說他們利慾薰心、竭澤而漁。其實,沒有魚抓,漁民才是最痛心的。那是他們養家活口的生計啊!他們又何嘗不希望魚群健康壯大、永續經營,甚至能把他們一身的技藝傳承給下一代呢?
若當選立委,希望能台灣的漁業做這些事:
1. #協助推廣責任漁業認證標章:漁業署其實已經有很多保育措施,例如:強化台灣海洋漁業管理制度、落實責任漁業、針對遠洋漁業嚴格實施漁船監測管控偵查制度措施(MCS)、輔導安裝漁船監控系統(VMS)、推動漁船遵循相關規範、建立漁獲證明文件制度、等等。但是一般民眾並不知道這些,到了市場,只會選購便宜或看起來新鮮的魚。
#推動責任漁業認證標章
,讓消費者知道,哪些魚是由有責任、有愛心的漁民補上來的,不僅不會破壞環境,大小經過篩選,太小的魚就放生,而且魚身較少損傷,新鮮品質有保證,讓消費者吃得安心。
#鼓勵漁民使用友善漁
魚貨品質提升,就能賣出更好的價錢,可以讓漁民以較少的魚獲量,得到更高的收益。政府已經成功推行農產品的產銷履歷制度,更應該以同樣的力氣,推動魚貨的「責任漁業認證標章制度」。
2. #協助漁民轉型或轉業:要推動海洋復育,限漁甚至禁漁還是必要的措施。限漁一定會衝擊到漁民的生計。漁業署目前有編列預算,要逐年收購多餘的漁船,但是卻沒有協助漁民轉職的措施。我將敦促觀光局,協助北海岸漁村轉型為觀光區,推廣海洋遊憩、遊艇觀光、潛水、浮潛、遊憩海釣(魚釣上來就放生),讓北海岸的美麗風光,展現在國內外遊客面前。
3. #推動海洋保育、減少使用塑膠、培養民眾的公德心:不管是魚群復育,還是發展觀光,環境保護都是必要的。否則觀光客來,一看到滿海灘的垃圾,馬上就掉頭走人了不是嗎?魚貨再多,看到是從骯髒的海域撈起來的,也不敢吃了不是嗎?#新北市瑞芳區台2線83.2公里海域更是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台最髒冠軍!
但是要保護海洋環境,光靠志工淨灘是不夠的,今天把一片海灘清乾淨了,明天又沖上更多垃圾,而且海灘上的垃圾能撿,海裡的又怎麼辦呢?根據內政部營建署民國108年11月的統計,新北市的汙水處理率已達到90.13%,然而基隆市的汙水處理率卻僅有68.80%。海洋是連在一起的,基隆市的汙水,也會流到整個北海岸。#雖然我不是基隆的立委,#為了整個北海岸環境,#也應當協助基隆市爭取汙水下水道預算。
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分析從2005年至2011年在全台進行的淨灘活動所收集的數據,顯示台灣海岸垃圾的主要來源依序是
1、「#海岸遊憩與日常生活」佔74.2%,也就是說
-海邊有超過70%的垃圾是人們到海邊活動留下來的,
-都市裡沒有處理好的垃圾,受到雨水、風吹等影響,流入排水溝,再被沖到海裡,各種材質的飲料瓶、免洗餐具、塑膠袋、包裝袋等,都屬於這個項目;
2、「#海上活動與船隻」佔12.7%,包括許多漁業用的資材、漁網、浮球等;
3、「#抽菸相關行為」佔10.9%,包括菸蒂、菸盒等;
4、「#傾倒廢棄物」佔1.7%,和「醫療/個人衛生用品」佔0.5%。
要保護好北海岸的環境,新北市、基隆市、台北市的市民,不管是不是住在海邊,都應該養成良好的公德心,不亂丟垃圾、菸蒂進入下水道。
在各濱海風景區、漁港,更應該廣設垃圾桶,並勤於清運,宣導遊客和漁工不可隨手亂丟垃圾。要求民眾減少或不再使用塑膠,是長期的政策,可能無法速成。身為新北市的立委,#推動公德心的品德教育,更是責無旁貸。
4. #推動海洋教育、漁村後繼有人:在我走訪漁村的過程中,看見漁民普遍有高齡化問題。年輕人不願意從事漁業,固然和工作環境日曬雨淋、風浪危險有關,漁民收入低落,才是最大主因。我想,除了以上述種種措施提高漁民收入以外,#在教育部108課綱所重視的「素養」中,也應該納入學生家庭職業背景評分。例如一位從小跟著父兄捕魚的漁民子弟,他對海洋的魚類知識一定非常的豐富,這難道不是一種「素養」嗎?與其讓漁村家長煩惱是否該讓孩子補習才藝,不如讓漁村的學生從小就好好認識自己父母從事的行業、自己生活的環境,並鼓勵他們進入相關科系,漁業上的專長,就可以幫助孩子升學!畢業後回到鄉里繼承家業,更能帶動產業提升,永續經營。
5. #支持海巡署強力護漁、重啟漁業談判:不管是大陸漁船、日本漁船、菲律賓漁船,只要侵犯到台灣領海偷抓魚,都應強力驅離。台灣的魚若要銷往大陸,即使可以開放直航,也應在限額內,且每年根據當年的魚群復育情況,逐年調整。以維護我國漁民權益及生態環境。
#最後說個故事給大家聽
日本秋田縣曾經盛產一種叫做雷魚的美味小魚,甚至被選為縣魚。但是由於濫捕,居民又嗜吃雷魚卵,產量從1957年的一萬公噸,到了1991年劇減至71公噸。秋田漁民於是從1992年起,完全禁止捕撈雷魚三年,1995年後雖然解禁,卻還是每年進行資源調查,並且執行嚴格的漁獲量管制。在禁漁的時候,漁民也不是沒事做,大家協助人工魚苗復育、放流,在山上造林讓營養鹽流入海裡,設置人工魚礁讓雷魚產卵。努力了13年後,雷魚的數量終於恢復到以往的規模!
大自然是有恢復能力的,只要大家努力保育,都能恢復生機。
繼正身為七星區在地人
從兩年前罷昌就開始走訪北海岸各漁村,了解漁民鄉親的需要。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台灣年年有魚!
06192016 新聞深一度 無魚之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o0jTu630s
漂浮著的巨大垃圾桶——那些關於海洋垃圾的二三事2016/09/02
董東璟 | 社團法人台灣地球觀測學會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Z1X.htm
在教育部108課綱所重視的 在 孫繼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讓台灣年年有魚~繼正的漁業政策
這幾天跑尾牙場,上台致詞結尾一定會㊗️福鄉親年年有餘。
想到這次參選,接觸許多漁民,收集可用的政策,希望能幫助中央及地方。
#很長⋯但給自已留下深刻專業紀錄。
———————————
和大多數台灣人一樣,我很喜歡吃海鮮。
小時候在餐桌上,父母總會夾一大塊魚放到我的碗裡,寵溺的說:「多吃魚才會變聰明。」現在,我也這樣教我的孩子。
#一條魚串起了三代親情。
因此,當北海岸的漁民告訴我:「台灣快沒有魚了。」中研院研究團隊發現,30 年來北海岸魚種從 120 種銳減至 30 種。全世界的漁業資源,將在2048年枯竭。
「#我的孫子再也吃不到我小時熟悉的海魚了!」
查遍各種文章、新聞、報告,想知道為什麼台灣會成為無魚之島。原因不外乎:
1. #濫捕,大小魚都抓,竭澤而漁
2. 使用錯誤漁法,如:底拖網、多層流刺網
3. #魚群棲地被破壞,底拖網破壞海床,廢棄魚網覆蓋珊瑚礁
4. #海洋汙染,廢水未經處理便排放至大海,塑膠垃圾更是殘害海洋生物健康
5. #氣候暖化,造成魚類繁殖困難
這些困境要解決,是相當的複雜。產官學各部門,甚至全台灣每一位民眾,可能都必須做出某些改變,不是僅靠漁業署和漁民就能解決的。但是
#第一線的漁民卻承擔了最多罵名,很多媒體說他們利慾薰心、竭澤而漁。其實,沒有魚抓,漁民才是最痛心的。那是他們養家活口的生計啊!他們又何嘗不希望魚群健康壯大、永續經營,甚至能把他們一身的技藝傳承給下一代呢?
若當選立委,希望能台灣的漁業做這些事:
1. #協助推廣責任漁業認證標章:漁業署其實已經有很多保育措施,例如:強化台灣海洋漁業管理制度、落實責任漁業、針對遠洋漁業嚴格實施漁船監測管控偵查制度措施(MCS)、輔導安裝漁船監控系統(VMS)、推動漁船遵循相關規範、建立漁獲證明文件制度、等等。但是一般民眾並不知道這些,到了市場,只會選購便宜或看起來新鮮的魚。
#推動責任漁業認證標章
,讓消費者知道,哪些魚是由有責任、有愛心的漁民補上來的,不僅不會破壞環境,大小經過篩選,太小的魚就放生,而且魚身較少損傷,新鮮品質有保證,讓消費者吃得安心。
#鼓勵漁民使用友善漁
魚貨品質提升,就能賣出更好的價錢,可以讓漁民以較少的魚獲量,得到更高的收益。政府已經成功推行農產品的產銷履歷制度,更應該以同樣的力氣,推動魚貨的「責任漁業認證標章制度」。
2. #協助漁民轉型或轉業:要推動海洋復育,限漁甚至禁漁還是必要的措施。限漁一定會衝擊到漁民的生計。漁業署目前有編列預算,要逐年收購多餘的漁船,但是卻沒有協助漁民轉職的措施。我將敦促觀光局,協助北海岸漁村轉型為觀光區,推廣海洋遊憩、遊艇觀光、潛水、浮潛、遊憩海釣(魚釣上來就放生),讓北海岸的美麗風光,展現在國內外遊客面前。
3. #推動海洋保育、減少使用塑膠、培養民眾的公德心:不管是魚群復育,還是發展觀光,環境保護都是必要的。否則觀光客來,一看到滿海灘的垃圾,馬上就掉頭走人了不是嗎?魚貨再多,看到是從骯髒的海域撈起來的,也不敢吃了不是嗎?#新北市瑞芳區台2線83.2公里海域更是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台最髒冠軍!
但是要保護海洋環境,光靠志工淨灘是不夠的,今天把一片海灘清乾淨了,明天又沖上更多垃圾,而且海灘上的垃圾能撿,海裡的又怎麼辦呢?根據內政部營建署民國108年11月的統計,新北市的汙水處理率已達到90.13%,然而基隆市的汙水處理率卻僅有68.80%。海洋是連在一起的,基隆市的汙水,也會流到整個北海岸。#雖然我不是基隆的立委,#為了整個北海岸環境,#也應當協助基隆市爭取汙水下水道預算。
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分析從2005年至2011年在全台進行的淨灘活動所收集的數據,顯示台灣海岸垃圾的主要來源依序是
1、「#海岸遊憩與日常生活」佔74.2%,也就是說
-海邊有超過70%的垃圾是人們到海邊活動留下來的,
-都市裡沒有處理好的垃圾,受到雨水、風吹等影響,流入排水溝,再被沖到海裡,各種材質的飲料瓶、免洗餐具、塑膠袋、包裝袋等,都屬於這個項目;
2、「#海上活動與船隻」佔12.7%,包括許多漁業用的資材、漁網、浮球等;
3、「#抽菸相關行為」佔10.9%,包括菸蒂、菸盒等;
4、「#傾倒廢棄物」佔1.7%,和「醫療/個人衛生用品」佔0.5%。
要保護好北海岸的環境,新北市、基隆市、台北市的市民,不管是不是住在海邊,都應該養成良好的公德心,不亂丟垃圾、菸蒂進入下水道。
在各濱海風景區、漁港,更應該廣設垃圾桶,並勤於清運,宣導遊客和漁工不可隨手亂丟垃圾。要求民眾減少或不再使用塑膠,是長期的政策,可能無法速成。身為新北市的立委,#推動公德心的品德教育,更是責無旁貸。
4. #推動海洋教育、漁村後繼有人:在我走訪漁村的過程中,看見漁民普遍有高齡化問題。年輕人不願意從事漁業,固然和工作環境日曬雨淋、風浪危險有關,漁民收入低落,才是最大主因。我想,除了以上述種種措施提高漁民收入以外,#在教育部108課綱所重視的「素養」中,也應該納入學生家庭職業背景評分。例如一位從小跟著父兄捕魚的漁民子弟,他對海洋的魚類知識一定非常的豐富,這難道不是一種「素養」嗎?與其讓漁村家長煩惱是否該讓孩子補習才藝,不如讓漁村的學生從小就好好認識自己父母從事的行業、自己生活的環境,並鼓勵他們進入相關科系,漁業上的專長,就可以幫助孩子升學!畢業後回到鄉里繼承家業,更能帶動產業提升,永續經營。
5. #支持海巡署強力護漁、重啟漁業談判:不管是大陸漁船、日本漁船、菲律賓漁船,只要侵犯到台灣領海偷抓魚,都應強力驅離。台灣的魚若要銷往大陸,即使可以開放直航,也應在限額內,且每年根據當年的魚群復育情況,逐年調整。以維護我國漁民權益及生態環境。
#最後說個故事給大家聽
日本秋田縣曾經盛產一種叫做雷魚的美味小魚,甚至被選為縣魚。但是由於濫捕,居民又嗜吃雷魚卵,產量從1957年的一萬公噸,到了1991年劇減至71公噸。秋田漁民於是從1992年起,完全禁止捕撈雷魚三年,1995年後雖然解禁,卻還是每年進行資源調查,並且執行嚴格的漁獲量管制。在禁漁的時候,漁民也不是沒事做,大家協助人工魚苗復育、放流,在山上造林讓營養鹽流入海裡,設置人工魚礁讓雷魚產卵。努力了13年後,雷魚的數量終於恢復到以往的規模!
大自然是有恢復能力的,只要大家努力保育,都能恢復生機。
繼正身為七星區在地人
從兩年前罷昌就開始走訪北海岸各漁村,了解漁民鄉親的需要。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台灣年年有魚!
06192016 新聞深一度 無魚之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o0jTu630s
漂浮著的巨大垃圾桶——那些關於海洋垃圾的二三事2016/09/02
董東璟 | 社團法人台灣地球觀測學會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Z1X.htm
在教育部108課綱所重視的 在 108課綱 心的方向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過去, 教育 著重於知識的學習現在,新 課綱 更在乎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重視 更彈性、更多元的機會,給孩子學習空間,並且將生活經驗和知識、技能有所連結讓 ... ... <看更多>
在教育部108課綱所重視的 在 《臺灣化學教育》Chemistry Education in Taiwan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臺灣化學教育》為一本以實務為主的刊物,文章展現方式力求可立即用於教師教學, ... 學生具備未來公民所需之科學素養,也符應當前108課綱素養導向教學的理念與趨勢。 ... <看更多>
在教育部108課綱所重視的 在 [新聞] 英語、專業全盤皆輸教育部雙語政策恐淪- 看板Teacher 的推薦與評價
2022-10-01 聯合報/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
英語、專業全盤皆輸 教育部雙語政策恐淪「三振出局」
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今召開記者會,反對將英語作為教學工具的雙語政策。記者許維
寧/攝影
蔡政府喊出2030雙語政策,盼2030年讓英語作為台灣社會主要語言,並從國教到高教端透
過課程修讀、師資招募等積極配合國家政策。但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今天召開記者會
,呼籲台灣不若香港、新加坡等具歷史背景,沒有條件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和全面的學習
工具,強勢獨尊英語只會造成平庸的語言、人人通但人人鬆;甚至淪為三振出局的窘境。
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今舉行《雙語國家狂想》新書發表記者會。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
究院院長廖咸浩表示,蔡政府推動雙語政策似乎沒有經過專業諮詢,僅參照利益團體英國
文化協會的報告,但該政策實則連英文系教授都反彈。
雙語政策於大專校院推動雙語標竿學院,並設立學士到博士班英文撰擬研究報告及授課目
標;高中以下國民教育則期於2030年逾90%學校落實全英語授課。廖咸浩說,政府可設想
,若美國人使用孟加拉語來學習物理,成效到底如何?若非英語科系或母語出身者,卻使
用英文來授課,屆時學生學科讀不好英語也不會進步,更可能影響中文能力。
廖咸浩說,中文母語仍須花時間學習才能運用思考,「語言的漁網要縝密才能捕捉知識,
漁網縫隙大,只會捕捉到粗陋的知識」。沒有知識便沒有創造力,更不會有競爭力。政府
不能把英文當成教學工具,一定要改弦易轍。
台師大英語系退休教授周中天則表示,台灣人陷入獨尊英文的迷思,在於綜觀世界上有眾
多國家將英文作為官方語言,但其前身都是英國殖民地;但台灣並非英國殖民地,沒有條
件推動英語作為官方語言,英語也不是台灣社會環境的自然語言,勉強延伸只是緣木求魚
,如今獨尊英語卻成為藍綠白政黨的共識。
周中天說,過去只擔心雙語政策導致兩敗俱傷,但如今更擔心本國語言、學科、英語都無
法學好形同「三振出局」。母語才是靈魂,外語都是延伸和利用,「一定要先顧好自己的
靈魂」。
東海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何萬順則說,雙語政策恐只會打造平庸的英語,「人人通,但
也人人鬆」。每個人也許都會說一點英文,但不到能專業研讀;且讓英語獨大,更可能壓
縮到其他語言甚至本土語言的生存價值。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陳張培倫則表示,過去原住民族語受到打壓,近年台
灣想複製紐西蘭毛利人復興語言,希望從幼兒園等基礎教育階段向上延伸,但雙語政策的
出現要求學校上下均須配合,對部落來說又再度引起了相對剝奪感,也讓原住民族再度懷
疑國家的誠意在哪,政府應給予本土語言明確定位,並配置適當資源。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6654310
廖咸浩教授也是台灣大學外文系的特聘教授
這篇分析得很深入
一味強調雙語教學反而讓該學的學科專業知識學得半吊子
看看鄰近的日韓也算國力強盛,他們也沒主張用雙語教學
想不到反對雙語教學竟是由外文系學者提出
真是格外諷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2.223.19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cher/M.1664807908.A.4C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