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的水情狀況非常不樂觀,要做好會分區停水的準備。
台灣現在正面對73年來最嚴峻的乾旱,其中最嚴重的台中跟苗栗,可能不久後就要進行「供五停二」的分區供水,也是全台最先進入分區供水的地區。
因應今年水情的問題,中央與地方政府也從去年就開始各項措施的因應,昨天蘇貞昌院長、王美花部長等中央部會便至竹南頭份淨水廠視察移動式淨水設備。以下我就水源不足的問題和目前的作為,列點做簡單說明。
1. 留不住水:
雖然水情不樂觀,但事實上台灣並不是處在一個缺乏降雨的地區,因為台灣地形狹長、河流短促,降雨時間跟空間極不平均,真正的問題是留不住水。降下的雨水有六成會直接流入海洋、二成二蒸散,真正可以運用的僅有一成八。而這一成八的水源,要再分給農業、工業及民生使用。 ˇ
2. 傳統水源壽命及使用有限:
台灣最主要的水源為地面水與地下水,地面水即為河川、湖泊及水庫,在極端氣候的影響下,乾旱時水庫沒進帳,暴雨時水庫也會產生大量淤沙,水庫又分為在槽式水庫與離槽式水庫,而在槽式水庫的清瘀本就是長年業務,這一年更是加強處理,去年的清瘀量是歷年的2.6倍。但不論怎麼清瘀,水庫都有壽命,台灣也沒有多少地方能再蓋水庫了。
另外,地下水在許多地區仍是重要供水來源,但使用過量可能造成地層下陷及揚塵,因此需控制用量讓雨水下滲補充。而在地下水豐沛且無地層下陷之虞的地區,則可使用備援的抗旱水井,但抗旱後仍須關閉。
在傳統的水源壽命及使用有限下,目前正在施作的人工湖和伏流水系統都起到很大的調節功能,目前如何將水留住更長更久的時間,並在要使用的時候可以取用,是傳統水源面對最重要的課題。
以苗栗每日需水22.6萬噸,在全天候減壓下,進行了9%的節水,目前每日需水20.6萬噸,其中永和山水庫提供11.2萬噸、明德水庫提供2萬噸、鯉魚潭水庫提供6萬噸,伏流水與地下水系統提供1.5萬噸。但苗栗三個水庫的蓄水量都逐日下降,永和山水庫和明德水庫已經快要跌破10%。
3. 新興水源供給量仍低:
除了上述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外,再生水和海水淡化也是需積極發展的新興水源。2019年完工的高雄鳳山溪再生水廠及今年台南永康和高雄臨海兩座再生水廠,每日可提供61.1萬噸,預計2025年還要陸續在增加8座再生水廠,提昇至每日21.3萬噸。
同時,針對產業亟需用水的區域,供給產業用水有移動式淨水設施,昨日視察的竹南頭份水資源中心,使用回收水進行淨化,RO級淨水設施每日可供給1500噸淨水,對於需要較好水質的產業來說不無小補。同時苗栗還有大潭工作站的砂濾級淨水設施,及新北、桃園、新竹等6組,每日提供9000噸水源。
最後,許多人關心的海水淡化,因高度耗能且成本高昂,本來僅有離島及工業使用,但在今年水情嚴峻挑戰下,僅其完成新竹海淡廠,每日可產出1.3萬噸的水。接下來各縣市也會陸續投入建設海水淡化廠。即便新興水源種類多元,但能提供的噸數皆不多,仍無法作為主力。
4. 自來水漏水率高:
目前自來水的全國平均漏水率是13.9%(參考:東京漏水率為3%),也就是自來水在運送過程中,會有一成多的水直接損失,而這當然跟自來水管線的老舊與材質有關,目前自來水管線漏水最主要的原因,有六成來自荷重震動、三成二來自老化腐蝕。雖然在持續進行的漏水防治下,有逐年下降,但從20%的漏水率走到現在13.9%,也花了12年。目前台水的目標2031年要降到10%以下,從每次的預計目標都會下修來看,還有很大努力的空間。
5. 跨縣市調度強化供水網絡:
各縣市的用水無法單獨來看,而是以區域為單位進行調度的,在水資源調度的配置中,有北水南調、也有南水北送,像是新北的水會送往桃園,桃園也有2021年日通水20萬噸的桃竹幹管,這對新竹的需水起了很大的幫助。而頭份的永和山水庫平時也會支援新竹,但在水情危急情況下,目前僅支援部分香山地區。而台中北送苗栗的原水管預計2023年完成,每日可供應12萬噸。
除了上述這些應變措施外,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各產業及家戶節約用水,希望今年能順利度過這嚴峻的考驗,並持續打造各項儲水設施,增強台灣對水資源的調節功能。
地下水井種類 在 黃守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個禮拜趁著都發建設水利業務質詢時間,我要求水利局長說清楚講明白,現在綠川的景觀維護政策到底是什麼?
大家還記得2019年礫間處理廠設備故障,造成了綠川河道缺水,大量魚群暴斃的事件嗎?
當時水利局啟動地下水井,抽取地下水來維持水位,加上保全協助撈捕,解除了一時的危機。後續水利局也表示綠川不再養魚,會將魚移至下游,並封閉地下水井,未來也不再抽取地下水,也請民眾不要再放養魚群,避免因設備故障導致魚群暴斃。
雖然當時水利局已把魚群移走,但若實地到綠川走一遭,現在綠川依然可見豐富的魚群,魚的體型有大有小,種類繁多。
但當時用來因應緊急狀況的地下水井已經封閉,保全也已經撤除,也就是說,未來如果再度設備故障或其他因素造成水位過低,這些魚群只能自求多福、自生自滅。
針對我的質詢,水利局范局長表示,這些魚群來自於礫間淨水後帶來的魚卵,魚的體型不大,未來即便水位過低,魚群也能跑到適合的地方活下去。
我認為水利局這種說法簡直自打臉,當初說綠川不適合養魚,有狀況魚就容易暴斃,現在又說生命自有出路,這跟說白海豚會自己轉彎有何兩樣?
位於中區的綠川一期並非天然野溪,不能以天然溪流的思維來維護,現在綠川裡依然有許多觀賞鯉魚與各類魚種,頗受地方喜愛。但若魚群再度出狀況,屆時將會造成環境衛生的危機,因此不論未來綠川養不養魚、魚來自於何方、魚種為何,水利局都應該要有相關維護管理的措施,避免造成負面生命教育,未來也可能成為景觀災難。
另外也須特別注意,現在綠川親水步道與河邊的人行道都四處可見一點一點口香糖造成的黑色污漬,清理起來非常困難。水利局應協同環保局積極管理,並加強宣導、檢舉等措施。
綠川已是知名的觀光景點,也是帶動中區發展的重要地標,以綠川為主題的活動卻越來越少,難免造成民眾有盧市府不願意維護、推廣綠柳川的印象,我也要求水利局應積極辦理相關活動,好好打造綠川品牌,不要再將業務推來推去。
地下水井種類 在 鄭文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桃竹苗地區實施農作停灌,原稻作停灌補償申請期限原至10月26日,我在第一時間向中央爭取希望延長時間,感謝農委會體恤農民,決定延長至10月30日;其他非水稻作物補償申請時間,也於即日起至10月30日。市政府也會協助代耕及青農業者爭取補償,以確保農民朋友的權益。
目前桃竹苗地區實施夜間減壓供水,若水情持續嚴峻,將可能面對第二階段減量供水、第三階段分區供水及第四階段定點供水。市府已提前部署,成立 #桃園市旱災緊急應變小組,希望隨時因應旱災,降低水情對大家生活的影響。
目前市府已完成備用水源盤整:
✅備援水源│目前備有100處備用與抗旱地下水、7座水資源回收中心放流水、584口埤塘、98部水車、600個臨時水塔及500個臨時供水站。
✅供水演練與監測│持續監測15口戰備水井及65口工業抗旱井,以水利署Q Water移動式淨水設施輔助供水演練。
✅工業用水│宣導工業區水資源中心放流水取用、開啟工業抗旱水井、用水大戶限水計畫等。
✅停灌補償│農委會補助水稻作物以及非水稻作物:包括大豆、甘藷、牧草、木瓜、香蕉、番石榴、紅龍果、柑桔類、花卉、短期蔬菜、長期蔬菜、特用作物(茶、油茶、仙草)、其他種類(由農委會專業小組評估後認定)。實際耕作者請至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石門管理處申請。
#桃園抗旱會議
#愛惜水資源
#節約用水
地下水井種類 在 介紹地下水監測井的種類- 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哈囉大家好❗️又到了水寶寶小知識單元囉❗️ 還記得水寶寶跟大家介紹過 地下水 監測井的 種類 嗎❓就是那個用來監測 地下水 有沒有受到污染的設施啦!今天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