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安排國發會業務報告,議瑩要繼續就振興券議題請教國發會龔明鑫主委。
【地方創生券效益不明,國發會應審慎思考】
議瑩認為,政府振興經濟的美意很好,不過經費有限,一定要對症下藥,今年各部會的加碼券實在太多種類,應該要集中挹注現有的券,免得民眾無所適從。
像是國發會加碼的「地方創生券」已經有570萬人登記抽籤,但適用的店家名單卻還在籌備,篩選標準也不明確,民眾不知道哪裡能用,請問國發會龔主委,地方創生券籌備進度如何?推動地方創生券是否有必要?
國發會龔主委回應,只要符合地方創生的元素,都會列入白名單店家,或是由部會推薦適合的名單,盡快審核公布,供民眾使用地方創生券。
議瑩認為,國發會的角色是在整合政府與民間的資源,讓在地文化能長久經營,凝聚地方價值,國發會應該要重新評估發券的效益,直接補助在地文化產業比較妥適。
【整合雙語國家資源,互惠外國人來台學中文】
中國政府對學生進行思想監控,世界各國很擔憂「孔子學院」的影響力,美國今年關掉9所孔子學院,澳洲、日本也都在研擬關閉,議瑩認為,台灣可以把握機會,吸引外國人來台灣學中文,因為我們有最友善、最熱情的人民,以及最自由、民主的學習環境,來台灣學中文,絕對不會受到監控。
近年外國人來台灣學中文的人數已經大幅成長,2019年有3萬多人,是2013年的2倍多,而台灣推動雙語國家政策,需要大量雙語師資,議瑩建議國發會,應該要結合雙語國家的資源,吸引外師來台教英文,可以互惠學中文作為誘因。
國發會龔主委回應,目前已經朝這方向努力,像是外國人來學中文,會邀請他擔任雙語課程的助教,互相交流語言,外國學生的反應都還不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網】提供您每日即時新聞、...
地方價值 在 國發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 \【頭城好厝邊】系列工作坊邀您一起好厝邊!/(๑˃̵ᴗ˂̵)ﻭ
📌國發會於今年首度推動建置全台30處「#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金魚厝邊榮幸獲選為東區團隊之一🙌
📌「#金魚厝邊」以「好厝邊」精神串連在地人、地、產,挖掘在地城鎮品牌魅力特色。連續6年舉辦「#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致力於創造在地職人與島內移居人口的藝術共創交流。
📌近年來致力推動 #宜蘭青年創業加速器,將在地青創或二代傳產轉型等團隊孵化育成,並協助經銷,積極找尋合適通路,創造更好的永續營運環境,重塑地域品牌與地方創生。
🔍9/16藝術職人、9/17永續海洋、9/18三場工作坊,邀請在地創生工作者無私經驗分享,加上富有趣味性的互動與交流,讓「各位厝邊」認識彼此,也了解地方生活、工作等各個面向的問題與機會點,開啟對延續地方價值的新契機👏
🤩此次工作坊全面免費唷!!!歡迎大家一起來!🙋♂️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4KGgbtwfzWtagV9N8
👉報名簡章:https://reurl.cc/2rnnZ4
👉頭城好厝邊LINE@ https://lin.ee/IxRH2C4
#國家發展委員會 #金魚厝邊 #頭城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
#頭城關係人口學院 #國發會青年培力工作站 #人才培育知識分享社群工作坊
#明日頭城人先修班 #頭城好厝邊 #創就業 #好生活 #GoodNeighbour #免費活動
#GoodLife #GoodJob #好厝邊InToucheng #地方工作協力隊
地方價值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幽默感,我通常看到有職業演講者在自己的簡介中註明自己能以幽默風格呈現演講,最後的結果是發現人人都是高估自己的,這些演講者最多只能得到觀眾的強顏歡笑。
科學界也研究過人對自己幽默感的評估,都是高估自己的,基本上他們認為自己會看喜劇會覺得甚麼題材好笑或不好笑,就斷定了自己有幽默感。問題是:你能斷定甚麼好笑和不好笑,那有很大可能性,你只是知道了自己口味。
知道了自己的幽默口味不代表自己就是有幽默感的。
幽默感很難教,它是一個很重視觸覺的藝術。
你沒有幽默的觸覺,我可以花了一萬小時的把各個著名台上笑匠的笑點都跟你剖析了,你背熟了,上到台還是沒用。
美國台上笑匠的專業水平,是在表演時,起碼每分鐘4次以上能夠弄到觀眾笑。我有計算過Robbin Williams的其中一場台上表演,這位神級的台上笑匠能夠每分鐘讓群眾笑出來十五六次!
記得這是哈哈出來的笑,不是會心的笑,也不是微笑。
我有看過一些台灣名作家也寫教人如何幽默的書,他們本人演講時,只是在講冷笑話,或者是記起一些笑話,在台上當作演講來演那笑話。其實大部份國際著名的台上笑匠,已經不在背笑話,而是透過分享自己故事時,在故事中凸顯笑點。我也看過不少的講師講笑的時候,全場最享受的,就是他自己。
我有算過一個我在講師協會大馬六傑的45分鐘演講,我的功夫只是每分鐘兩個以上的群眾笑聲。(記得,不能以你準備的笑料為準,而是觀眾的笑聲為王)
不過回想一下,發現我本身的工作不是真的台上笑匠,我是資訊和技術傳授者。
如果每分鐘讓人笑4次以上,笑聲的密度,會不會蓋過我這個技術傳授者的印象?
到我開始寫書時,我要花很多時間來切換講笑的思維,因為台上是可以靠表情和語氣來播種讓你知道在哪裡要笑。
例如講笑講到笑點時,有被幽默感觸覺的人,會很自然的在講笑點的部份,語氣會微微變化。你這一微微變化,就跟你群眾的下意識溝通,給他們的下意識知道這個是笑點。
我見過不少台上講笑失敗的人,微微上台笑點的語調跟他之前的語調完全一樣。聽眾會在聽到笑點的部份時,會不確定這是不是笑點。
聽起來很簡單,對不對?
其實不然,如果你沒有幽默感觸覺,你單純知道了笑點的語氣要跟之前語氣不一樣,你還是會捉錯節奏,甚至還會變得怪怪。
這個講到笑點處的變化,我會注意到那些常需要跟中小學生演講的,他們在講到笑點處時,動作、表情和聲調會趨向誇張的變化,才會奏效。
那些對成人的台上笑匠,笑點的變化反而是細微的。
而且我還發現我有時候是可以透過一些微細的表情聲調,給我的聽眾預告即將來臨的笑點,變成笑點來到時,他們的「笑應」會更大。
直到我開始寫書,我發現寫文字要讓人笑,會比較難,因為你沒有了聲調、表情和動作。
我要轉換跑道的回到我自己閱讀時的感受,我看會我自己寫的東西,我要問問自己有沒有畫面感?有沒有啟動到我的想像力?我也是要花了一段時間才有辦法理解文字的幽默。
我一般勸那些懷疑自己幽默觸覺不強的人,如果要學幽默,與其看書或上課,不如在朋友圈內找一二個很幽默的朋友,常跟他們吃飯喝茶,每星期都聚幾次。
你要現場的感受和體驗他們的節奏,才容易被感染。
用NLP的角度,任何很講觸覺的學藝,必須用下意識來學。這很有可能為何古代的不少問,學徒時要跟師父住在一起的,一起學,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他學藝的心法才有辦法讓你傳承。所謂的心法,就是他下意識中對那學藝的價值觀、信念。
你會覺得為何一定要一起相處?對方大可以把技術、價值觀、信念等等,告訴你啊!
這就是很多人也錯解的地方。
價值觀和信念不是我告訴你,你就可以擁有那價值觀或信念的。
而且匯報自己價值觀或信念,是最容易自欺欺人的。(這裡就是我不認同NLP能夠透過訪問問出一個人的價值觀或信念,也不認為另一個人的卓越上那個透過Modelling模仿到的)
一個人下意識中的價值觀或信念,反而是透過他的肢體語言、語氣、節奏等等元素,間接帶出。你用心的學一個新的語言,下功夫的去理解這語言的語法詞彙,但這種學習的方式都比你還是小孩的那種學習方式 —— 被父母環境所感染。你跟幽默的朋友長期相處,耳濡目染下,你就會很下意識被他們的觸覺所感染。
你被感染到有了幽默觸覺後,這時你再去學,就有用了。甚至你不學,繼續的找其他幽默的朋友來被感染,感染得越多,你的風格也會慢慢成形。其實我遠之中學時,確實有一位好朋友的幽默感觸覺很強,我到了加拿大後,又有另一位朋友也是有很強的幽默感觸覺,十多年下來有被這些朋友感染,你再用你自己的價值觀消化掉這些被感染的觸覺,你就會開始有了自己的風格了。
後來我有到美國去上一個幽默感的課程,課程當中老師也請了一位台上笑匠的業者來分享,同時也觀察我們做練習時的表現。這位台上笑匠評論我的時候,說 Your stage persona is that of a horny teenager。(色小伙的意思)
很明顯的,我被有幽默感的朋友感染後,我的價值觀中,性是很重要的一環。你的幽默感沒有跟你價值觀中覺得重要的東西結合,這怎會是忠於自我的幽默呢?
不忠於自我的幽默,又怎會有個人風格呢?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http://paypal.me/kongdemon
不打小費的話,麻煩幫忙點讚分享,好讓演算法幫我推文!
地方價值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網】提供您每日即時新聞、深度報導及新聞議題分析,帶您看見更好的未來! (https://news.pts.org.tw)
———————————————————
追求真相 · 深度紀錄 · 多元觀點
———————————————————
看更多新聞:
■【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