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拉長石❤️🔥
🔴在宇宙中,存在非常多的礦物質,其中最豐富的地方要數就是地球了,而外星人不可能只是為了爭奪銅而來到地球上,興許他們也是為了要爭奪水晶石頭的礦物資源而來到這個地球上面的。 但是,人類對於石頭的瞭解並不是真正的瞭解,只是把它們當作工具,一種變性的賺錢的工具。 他們把石頭打磨碎了,再次的進入沙石場,然後成為水泥磚塊,石頭就只是成為了這樣的。 如果有價值的石頭呢,就變成了翡翠,翡翠色容易讓人迷惑心智。 更有一些人,要跑到印度、緬甸等常年打仗的地方,那些富貴險中求的地方,然後去賭石,賭的好呢,那這個石頭就價值幾個億了。 所以一切都是為了利益出發,他們根本就不瞭解石頭的靈性,以及石頭真實的在地球上面出現的作用。
🔴所以拋開這些場地,因為那些場地並不是真正水晶的場地,水晶隨著不同的時間,在大地的這個不穩定的地殼下面移動,所以它該到哪個地方又會到哪個地方,如果我們僅僅只是用現代的思維和用現在的版圖去看的話,那它就是在那裡的。 而真正的水晶,其實我發現我已經很清楚知道每一個水晶的產地,就是說我大概了解了現在版本的這個地圖以後,就更深層次地知道了上古時期這些水晶分佈的區域。
🔴拋開水晶所對應的化學元素,人類著重去開採石油,其實是自己不願意動手動腦,只是一味地去開採,並不知道石頭所貢獻出來的油,是石頭的血液,那是大地的血管,開採石油是錯誤的思維方式。 這些東西是地球的一個格式,一個能量頻率,能夠讓我們打開自己的計算機進行心電感應的裝備。
🔴地球由礦石礦物組成,從底殼下面到地面上都是,我瞭解地球,代替地球來給人類說話,你可以看看山山水水,都是需要石頭的,如果沒有了石頭,沒有了礦物,沒有了這些所有的東西,地球就不會有生命。 所以說,外星人為什麼那麼高科技呢? 他們懂得用這些石頭裡面的東西來開發,然後就可以飛速地進步。
🔴所以石頭水晶裡面,拉長石就顯得非常重要和珍貴,這個名字是現代人給它定義的,其實我覺得它的真正名字應該叫做:到處都是黃金。 大道至簡,那麼可以解釋為,拉長石裡面全部都是黃金。 在上古時期被稱為金燦燦的黃金紫色石頭,也叫做紫石頭,藍石頭,黃金藍石頭,黃金紫石頭,很簡單的這種稱呼,在部落裡面是睿智、實力和勇氣的象徵,融合了自然的力量。 我不想用定義性的東西框架性的東西去解析一個水晶,而我是想用一個學習的態度,宇宙的資訊,和頻率狀態,自然而然地去解析。
🔴拉長石的能量對應我們的身體,如果我們在太陽底下面去觀察,就會發現有些拉長石其實是非常通透的,跟水晶特別相像,所以拉長石與水晶有著近親關係,有一定的淵源,就像動物和人之間,比如看貓吃東西,貓喜歡一口一口地去吃東西,顯得非常細緻,但是狗呢,就是囫圇吞棗,不想事兒啊,像豬八戒一樣。 所以進一步來說,水晶和所有的石頭都是有著近親的關係,在太陽光下面,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拉長石的這一面,也就代表了拉長石其實是能夠吸收陽光的,而吸收太陽光所滲透出來光譜光的能量,然後就產生了不同顏色的拉長石地帶。
🔴拉長石的光所散發出來的能量是非常熱的,這種熱的能量代表它曾經是在火山附近的區域流動過,生長過,所以說這個形成了以後,它就能對應我們身體上的每個脈輪,幫助我們可以更好的清理體內的濕氣。
🔴拉長石更深層次的療癒作用,就是對準了我們的腰部,那個地方比較燥熱,但是又比較低溫,體內顯得不夠平衡,所以血液容易堵塞,神經比較敏感和脆弱。 拉長石就可以深層次的清理血液毒素,我們的血液裡面毒素不只是毒素,還有核細胞頻率之間的語言溝通,清理我們人體原本和它對應一樣可以吸收色彩的脈輪慢慢的疏通。
🔴拉長石對應我們的頂輪,讓我們像它一樣可以看穿假像,看穿自己的潛意識行為,也能看清楚自己的起心動念。 這個就是思想上的提升,它可以提升我們的自信力,那麼這個自信力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自己,給自己潛意識增加一個直覺和一個新的資訊流動,但是這個流動呢,就是說自己已經非常具備力量不會受影響,也叫做支持真實接收,高頻率資訊落地執行,提升身體的通透力!
🔴拉長石還對應我們的海底輪,而海底輪的話呢,是最難打開的,就像我和有位客戶聊天一樣,他說他的這個理論其實是很發達的,像我的理論也是挺發達的,理論發達代表這個人豐富多彩,但是下三輪呢就是需要去弓著個背,然後真正地去踐行。 讓我想想,我已經踐行了這麼多年了,也沒有那麼容易的,很多事情它是根據一個時間頻率慢慢協調的。 其次,它還可以清除我們的濕氣下注,就是容易下體瘙癢,如果以前經常用過一些泡洗的藥水,這個皮膚吸收了之後開始變得越來越敏感了,那裡就需要更好的得到一些能量的滋養,而這種能量滋養,就是細胞它的內部的一種資訊需要。 所以我說了,人呢,最終確實是需要地球的滋養的,人在地球上面就是需要水晶的,需要石頭的對吧,我們住的房子一磚一瓦,哪個不是用石頭弄出來的呢?
🔴所以人為什麼要回歸大自然,因為大自然它是無形的一個天然屏障,但是我們自己卻阻礙了大自然給我們傳遞能量訊息,而這個高頻率的水晶呢,它就可以通過傳遞這個信息,讓人的身體可以自然地打開,然後更好地順理成章去接收。我們的身體呢,確實有一部分是由水構成的,但是呢,我還是想告訴大家,我們的身體其實並不一定是需要水的,水並不是唯一的生存標本。為什麼呢?你可以觀察一下,沒有水分石頭卻能夠活著,你看石頭是有多厲害呀!我覺得有些東西還是需要看真相的,真相就是它可以更好的幫我們替換掉我們手上堵塞的和流失掉的一些沒用的細胞水分,看上去是一種細胞漿吧,這些組成出來的東西,然後重新的開始滋生出新的來。所以,也是對應我們的生命精神之源,也提升我們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不是說我們一定要多麼集中就能夠做到的,不是這樣的,那是需要根源里面得到了滋養才能夠崛起的。圖片這個紫色的拉長石,它是有雨的能量在裡面的,水其實是由雨水而來的,它吸飽了水元素的能量,但是並不是說我們說的濕氣,不是濕的能量,而是一種非常具有爆發力的熱源,就像火山那個底下面的那種熱流源一樣的。所以這種能量呢,它就像我們泡溫泉一樣,為什麼泡溫泉可以去濕氣呢?就是因為我們泡在裡面的時候,身體進行了濕氣和外面這個熱氣的相互對接而產生了平衡,也就是說泡天然溫泉確實是有天然功效的,還可以想想天然溫泉下面的石頭是不是熱的?所以呢,紫色拉長石也可以用來泡澡的。那麼,怎麼去連接它呢?當你泡澡的時候,要完全的進入到溫熱的感受,用我們的精神力量去超越我們的肉體力量去連接才有用的,所以我們不需要強求去鏈接,而是應該用我們的身體去力行去實踐,在其他方面更好的提升,在這個過程里打通我們的身體脈絡,身體通了自然就能連結上了。
🔴我們需要增強我們的自信,不是形式上的,而是高我的能量,給到我們身體的頂輪和海底輪,清理平衡濕氣,開發身體熱流能量接收管道,增加我們的透視力量,看破一切形式。 我們自然而然地對接拉長石的細胞結構網路頻率,在金錢方面更是滿滿的吸引力,開通我們的智慧穴,增加財富能力,把自己本來的現實里的學識提升上來,變為雙手拼搏賺錢的豐盛力量。
🔴拉長石還具備強大的記憶力,賦有很多的地圖,這種地圖不是用現代這種規格去衡量的,能夠看懂的朋友,他自然就會帶著一種非常超越自然的力量,就是像得到神聖的加持吧,幸運的力量那些,出門在外可以辟邪,也可以非常順遂的到達終點。 也可以說,它的一般解析式跟魔法力量有關係,但是魔法其實也是一種能量場,在魔法的世界里它是屬於平行世界的,也是一種其他維度的生活方式。 用魔法的力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身體如同施了魔法一般,做很多我們自己也想像不到的但是可以超越自己的事情,比如開通人的藝術天賦,所以叫做黃金石頭也是有緣由的,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芒,留下來的烙印是非常深刻的。
🔴另外,這個拉長石還可以記憶我們的情緒,我說的這種記憶情緒不是說去吸收這種情緒,而是像照相機一樣可以存儲我們重要的核心資訊,所以當遇到一些不好的情況的時候,可以把自己內在的這種最有價值和最有意義的東西傳遞到裡面去,儲存起來,到了一定的時候再把它運用起來,就可以更好的把自己那個之前沒有解除的記憶力、那些不記得了的事情舉一反三地全部打開。 有點像照相功能照X光一樣那種感覺吧,也可以掃描到身體上有病灶的地方,身體哪些地方是有腫瘤的,這是三維動物所稱的腫瘤吧,然後進行一個深度頻率的溝通,然後協調起來,傳達到高我那兒進行能量療癒。 這個能量療癒,一定是主人自己的覺知覺察,他本來也清楚的,也要自己去溝通和改變自己的習性,才會更好的痊癒。
🔴所以,拉長石也是最好的療癒水晶,最好的搜索探測器,紫色的能量會更強烈的吸收,太陽更往高處走的那個頻道了。 但不是說每一個紫色啊,只能是指定的。
🔴最後,讓我們來連結一下拉長石吧,鏈接方法其實非常簡單,根本不需要用腦,而是直接的跟隨我的節奏來。 我們盤腿坐下,放鬆心情,然後來感受一下地下的熱源,感受自己渾身的熱量,然後運用紫沙拉長石清理我們最需要清理的部分,非常舒適和有力量!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異兇間 28 - 海水從何而來(鍾馗) [國語] https://youtu.be/AFvBqV7JMPI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地殼由什麼組成」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地殼由什麼組成 在 Mix能量水晶-國際直播平台(全亞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地殼由什麼組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地殼由什麼組成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地殼由什麼組成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地殼由什麼組成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地殼由什麼組成 在 YOYOTV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地殼由什麼組成 在 Q:地球結構是由什麼組成?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地殼由什麼組成 在 固體地球結構_地球淺層的地殼及地函分層構造_張堯婷-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地殼由什麼組成 在 地函與地核YouTube>108新課綱國中九上地球科學地殼 的評價
地殼由什麼組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忽然之間,天昏地暗,世界可以忽然什麼都沒有。』
『我為什麼總在非常脆弱的時候,懷念你?』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星期二凌晨兩點零三分,你在哪裡?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堅若磐石的,堅定不移的,信仰也好、關係也罷,或者是實質上由鋼筋水泥組成、安身立命的空間,其實不堪一擊。意外,就是意料之外,我們在意外發生的當下,能做的大概只有等待、接受,然後恢復。
我們最愛說的,就是如果。可是如果,是最悲慘的字眼。因為歷史沒有如果,命運總是對人丟了石頭,可能時間依然沈默卻頭也不回地往前奔去,與其說如果,倒不如把這個如果,當成對未來的一種承諾,讓自己沒有來不及見的面、沒有等不及的和解、沒有沒說出口的道歉、或者沒有那麼多的遺憾。
這首《忽然之間》是我的愛。還是iPod的年代,無論換了哪一代,還是到了現在的iPhone,每一年的播放前十名中,一定會佔上一名。這首歌是鎮靜劑,是夏天裡的一杯冰水,冬天裡的一盞熱茶。清清淡淡的,沒有濃郁的情緒沒有狗血,但莫文蔚把一字一句都唱到心裡最深處,音符與歌詞都環繞著:右先生。
另一首歌這樣唱著:『如果你只能打一通電話,你會撥給誰?』要是真的在盡頭來臨的當下,你會不會想到了他,卻打給了另外一個他?我把情節給了你,結局給了他;我把思念給了你,時間給了他。
除了《忽然之間》,流行歌詞及其創造的,還有在短短的幾分鐘內道不完的那些延伸,所以老師後來寫了一篇名為《忽然之間,右先生》的文章,看完後我站在原地很久,彷彿被按下暫停鍵,內心的波瀾有如九二一地震一般,震動不已。
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就是九二一地震,可能對有些朋友來說,這只是一個歷史名詞,但對曾經歷過的人來說,它是串起大家記憶的一條線。在地動天搖、天昏地暗、生命像塵埃的時候,我為什麼總在非常脆弱的時候,想起你?原因我想我們都心照不宣,要有足夠的勇氣,才能承認。
這首歌我覺得可以獻給所有我們心中珍惜的人,絕不僅有愛情。友情、親情、愛情都相同,當地殼開始激情,文明被抖落,我們倖存、感到分不開時,就會更相信愛,是唯一想說出口的語言。
想你算是安慰還是悲哀/被愛?當想你是接近你唯一的途徑,這樣算是悲哀還是被愛呢?
不要擔心,不要害怕,愛會照亮黑暗。
#忽然之間
#李焯雄
#莫文蔚
#WeWord
#強烈推薦大家一定要看忽然之間右先生這篇文章
#忽然之間右先生
#右先生是MrRight
莫文蔚 Karen Mok 同名同姓的李焯雄 We WORD 字我訂造
—
布布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mrbuleishaw
地殼由什麼組成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知道嗎?【留尼旺火山、熱點、與恐龍共舞】
#灼熱的地科冷知識 文末連結影片
歷經一天的疲勞,來看爆發中的火山,平靜一下身心靈(物理)吧。有沒有感到熱烘烘的,那是遠紅外線。
啊?火山通常不會形容是平靜的齁。沒錯,尤其是這座。Piton de la Fournaise (法語:熔爐山,直翻英文大約是 furnace peak)是位在法國的海外領土——印度洋西側的留尼旺島(Île de la Réunion),就在馬達加斯加島的正東方海上。是全世界最活躍的火山,沒有之一。
因此,假設例如文Θ的世界周報報導說「法國留尼旺島火山再度噴發」,聰明的各位可以繼續喝茶,溫暖身心,而無需感嘆:「欸欸欸噴火了,地球怎麼了?」地 球 並 沒 有 怎 麼 了,熔爐火山在近三百年以來噴發了約兩百次,這樣平均 1.5 年一次的高活躍度,是一直正常地活躍著的好孩子 XD。
_
從各種角度標準來說,留尼旺都是「南半球的夏威夷」,首先火山的成因和夏威夷一模模一樣樣,都是位在「熱點」上面:地球內部洶湧的熱對流上升到地表,持續的把咱們地殼這薄薄的幾十到百餘公里的「岩石圈」燒熔出一個個洞洞,好像線香遇到透明塑膠袋。
也和夏威夷相似的是,火山中冒出的也都是高流動性的玄武岩岩漿,而形成盾狀火山,噴發形式也幾乎都是夏威夷式(熔岩流)。只有較少見的爆炸噴發,後者是當周遭的地下水足夠豐沛,被岩漿庫加熱膨脹所致——火山活動往往讓地球變成一具蒸汽機(熱機)。
有時候噴發出的熔岩,冷卻所形成的玄武岩石中間還含有肉眼可見的大顆黃綠色礦物,那些是橄欖石 olivine。橄欖石的存在驗明了岩漿的來歷與正身,因為,橄欖石這種礦物只有在深度約 400 公里的上部地函才能穩定存在。
橄欖石之所以能在地表出現,都是因為被對流「咻」的一下帶到了地表,還來不及重組。是這樣,在地表的低壓下,橄欖石熱力學不穩定,如果持續保持高溫就會重組成其他礦物了,但熔岩上升速率太快,迅速冷卻,晶體結構就凍結而保持住了。
這和鑽石其實在地球內部更深的 600~800 公里處到處都是,但很偶爾才會在地表找到是一樣的原理,如果將鑽石加到高溫,在地表的低壓力之下它會重組成熱力學更穩定的石墨結構。但金伯利岩的熔岩上升夠快夠勁才帶著鑽石安全抵達地表,沒變得黑黑。
_
說到對流,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常識中地函是什麼狀態,固體還是液體呢?我們都用「對流」形容了恐怕是液體吧,對吧對吧,錯!地球內部就只有外地核是液體。地函是扎扎實實的固體喔。
科學家之所以沒去過地心就知道地心的狀態,這種事是透過觀測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行進。長話短說:地震的 S 波是「剪力波」,所謂剪力就是捏臉或是捏啤酒肚,然後扭來扭去的力,顯然是沒辦法扭動液體,故 S 波也無法在液體——例如外地核——中傳導。但由於看起來 S 波通過地函毫無障礙(除了在一些地帶會略減速),就證明了地函是固體
處在地球內部的特高溫度和壓力之下,地函的岩石這固體具有黏彈性(viscoelasticity,黏置性和彈性的和稱,例子是布丁),在非常非常長的時間之下會逐漸做著液體一樣的苟且之事 (?)。關鍵是人類時間和地質時間的尺度差太多,讓我們有點無法直觀理解「固體會對流」這種事。地老與天荒。
順帶的順帶一提,常溫之下的玻璃的流動性是......根本是零,即使過一百億年都不會流動一奈米。只有在加熱到「玻璃轉化溫度以上」才會明顯的顯出黏彈性、流動、並且可以加工塑形的喔。
地函岩石要局部的熔化,形成岩漿,只有在某些特別的狀況下: 1. 減壓熔化 (decompression melting) 例如在張裂性板塊邊緣往兩邊拉的地方熔點降低形成新的枕狀熔岩,新的海床。 2. 混入雜質的助熔劑融化 (flux melting),當海洋性板塊隱沒時輸送大量的水到岩石圈深處,水分子混進高溫的岩石中,降低了岩石的熔點,水也降低了密度,因此這些熔岩才會上浮到地表,捅穿岩石,形成海溝後方常見的火山島弧。
_
回來講主角留尼旺的火山
* 快速查了為什麼這個島取名做「會合島」(reunion)這麼奇的名字,結果是和法國大革命中某次會師有關。更搞笑的是隨著隨後的政治起伏,該島又曾經被改名為「波旁島」←法王室,和「波拿巴島」←另一個法王室,後再改回。
關於留尼旺熱點......是熱點 hotspot,不是火鍋 hotpot 千萬別弄錯啦~~誰會弄錯啦 (/‵Д′)/~ ╧╧
有另一個【必講不可】,錯過要等到下次大滅絕的梗:
它已經持續活躍了約六千五百萬年了。而每個科宅看到六千五百萬這數字就該心生「該不會和恐龍有關」的聯想。
還真的有關......搞不好有關,或許有關。是這樣,在大約六千六百萬年前的白堊紀的最末期,留尼旺熱點的旺盛活動,噴出海量的「洪流玄武岩」(flood basalt),形成了今天的南印度德干高原的廣大火成岩地帶:德干暗色岩(Deccan traps)。
暫停 ⏸,只要稍微有一點點現代地理常識的同學,就一定會妙麗舉手說「抗議,印度是印度,留尼旺是留尼旺,之間相隔了一個印度洋,熔岩是會飛嗎?」
啊啦~這就是整件事最奇特的地方惹,熔岩不會飛,會飛的,是印度! (???!!!) #抗議無效
中生代末期,本屬於岡瓦那大陸之一部的印度,原本是貼在非洲的東方,但「印澳板塊」不久開始一同加速往東北跑,印度在 *路過*「留尼旺熱點」的上方的「那一瞬間」(就地質時間來說)忽然就被穿了孔,還噴了滿身玄武岩。>////<
印度不以為忤,再帶著整塊玄武岩繼續跑,逐漸封閉了原忒提斯洋的東半部。最後也不減速地一頭撞上了亞洲,形成峰峰相連到天邊的喜馬拉雅山脈。其實說起來,超大陸「岡瓦那」的名稱正是取自印度的一個地名,就不意外非洲印度地質上本是一家了。然後因為韋格納,所以非洲南美洲也本一家。最後南極洲也本與岡瓦那做伙,發現恐龍化石也不意外。
長話短說,熱點源自於地球內部「熱柱」←不是炎柱大哥,是熱柱上升的熱點,相對上不會亂動,但地球表面的板塊卻會相對滑動,往往產生一整條長弧線的火山遺跡,就是被熔出的那一排洞洞。相同的故事在黃石熱點和夏威夷熱點等地都曾發生過、正發生中,那一條火山的遺跡甚至可以用來推知板塊在古代曾經移動的方向。再度點出了留尼旺和夏威夷真是有像。
所以法國版柯南要改到留尼旺島習得各種方便技能了(x)。
_
回到德干暗色岩,每當地球歷史上發生大面積洪流玄武岩(長期大面積活躍的一種火山活動型態)肆虐現世,常會伴隨生態圈的災難性事件,主要是大量排放的火山氣體,足以暖化氣候,改變敏感的生態平衡,給生物圈添亂。#那不就是人類正在做的事
所以其實白堊紀末,恐龍滅絕的原因現在學界仍然有一派提倡著:「笨蛋們,別只看隕石啊,德干暗色岩的火山(留尼旺熱點所射)也很威。殺恐龍之大業,它必定有份!」
而且得利於越來越精確的同位素定年法,火山滅絕派的地質證據也相當充足。例如顯示火山活動大大的早於隕石。看來恐龍的滅絕原因的全貌並不單純。這場「論戰」不能簡單一槌定音~~嗎?
あの.....如果說,火山滅絕派、隕石滅絕派,兩派都說對了豈不妙哉?
這個故事最奇妙最奇妙的一點在於看全局。
有點像韋格納當年盯著地球儀得到靈感。不過這次要看的是中生代末的古地球地圖 ﹝推薦 youtu.be/bzvOMee9D1o?t=327 5:27 秒處﹞,就會觀察到一個奇想天外的,未免也太巧的巧合:
當奇克蘇魯隕石 (Chicxulub asteroid) 砸下來,砸到今天墨西哥猶加敦半島的頂端——依照慣例這邊插入一張北美洲的某暴龍抬頭看了最後一眼的插圖——的同一時間,留尼旺熱點就位在......在隕石坑幾乎準確隔著地心相對的正對面,也就是對蹠點 (antipode) 上面啊。
兩者之間難道有奇妙的關聯?#是緣分是注定好漢剖腹來參見
* 各位若有印象,這個「巨大隕石坑的正對面有火山」的巧合其實在火星上也可以找到好幾處(參看:火星地理學的導讀 www.facebook.com/Nerdxplain/posts/723862905104484)。
考慮隕石以強烈地震波形式釋放的能量,會以各種路徑,穿過地球內部。強烈的震波會團團繞地球、裡裡外外跑好幾趟才平息。而由於球體對稱性,顯然波動在隔著地心的正對面(對蹠點)會有匯聚,好幾次,搖了又搖。
再想如果那兒有一鍋岩漿庫,這樣搖來搖去是否就會像汽水般炸開呢?岩漿和汽水其實蠻像的,溶解了一堆氣體,其氣壓大小是產生火山活動的重要因素。
但可惜——可惜呀,科宅搖搖頭說道——這個絕妙故事,目前還只是理論階段而已。「地震會誘發火山活動說」之中,有許多未確立的環節(推薦國家地理雜誌〈地震會引起火山爆發嗎?科學家為此吵翻天〉一文)不容忽略。
因此「隕石陰錯陽差,引起地球正對面的留尼旺/德干大規模火山爆發,產生的多重打擊,讓鳥類以外的恐龍全滅絕了」→ 雖然聽起來很酷,但請各位暫且不要這樣教小孩。但說來,地球無論物理化學還是生物真的都是一個整體呢。
_
截圖出處為
Julien Pedragosa 12月12日上午5:14 · 片長 7:16
Piton de la Fournaise - Éruption du 7 décembre 2020
www.facebook.com/watch/?v=143579863908905
地殼由什麼組成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異兇間 28 - 海水從何而來(鍾馗) [國語]
https://youtu.be/AFvBqV7JMPI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陸地面積只佔地球表面積的31%左右,其餘地表全被海洋所覆蓋。那麼,對於這片約3.6億平方千米的廣袤海域,你又了解多少呢?
海水究竟從何而來?海水為什麼是鹹的?海底風暴,海底瀑布,海嘯是怎麼回事?
從宇宙空間看去,地球是一顆美麗的星球,約71%的地表都被海水包圍着。面對一望無際的海洋,人們不禁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這麼多的海水到底是從哪裏來的呢?
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們歷來爭論不休。近些年,美國艾奧瓦大學的科學家更是提出了一項驚人的理論:地球上的海水是彗星撞入地球帶來的。他們在對1981-1986年間的數千張地球大氣紫外線輻射圖進行仔細研究後發現:在圓盤形的地球圖像上總有一些小黑斑,每個小黑斑大約存在兩分鐘。經檢測,這些小黑斑是由一些冰塊組成的小彗星闖入大氣層造成的。於是他們認為:人類以前未曾察覺到的這些小冰彗星以每分鐘20顆的數量撞入地球大氣層,並且每顆可融化約100噸水。經過幾十億年的演變,地球上就形成了海洋。
然而,對於上述理論,一些科學家不敢苟同。他們堅持認為海水是地球與生俱來的,地球從原始星雲中凝聚出來以後,就攜帶者水。這種「初生水」以結構水,結晶水等形式存在於礦物和岩石中。由於重力的作用,岩石間彼此擠壓,水汽被擠出岩石,不斷累積匯合,最終隨着地震或火山爆發噴出地殼,在經過降水過程,形成海洋。
但是最近科學家發現,火山或地震釋放的水並不是「初生水」而是與雨水性質相同的水。這一發現向初生水提出了挑戰。
還有的科學家認為,海洋的形成與太陽風有關。太陽風是一種由太陽「刮」起的帶點質子流,當它靠近地球時,會有少量的高能粒子被地磁場捕獲。1861年,一位名叫托韋利的科學家經計算得出,地球自形成之處到現在,已從太陽風中吸收了約1.7×1024克水,如果這些氫和地球上的氧結合,可產生約1.53×1024克的水。這個數字恰好與地球現金的水體總量相近。所以他認為,是太陽風為地球送來了水。但事實是否如此,還有待證實。
至今,人類仍不能確定海水的起源。要揭開這個謎底,也許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地殼由什麼組成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奧格泰萊克喀斯特岩洞群和斯洛伐克喀斯特位於斯洛伐克南部和匈牙利北部交界處,橫跨喀爾巴阡山脈南部的丘陵地帶。遺產共包括7處遺產點,其中在匈牙利境內4處,在斯洛伐克境內3處。1995年申請的遺產點有6處,包括匈牙利境內的4處和斯洛伐克境內的2處;2000年新增斯洛伐克境內的1處遺產點。 奧格泰萊克喀斯特岩洞群位於匈牙利北部的包爾紹德-奧包烏伊-曾普倫州(Borsod-Abaúj-Zemplén County),這裡是一個歷史性的地方,而且是橫跨在山脈中間性的區域,擁有很多的丘陵風景。 奧格泰萊克喀斯特岩洞群於1978年被匈牙利環境與自然保護部門首次列為風景保護區,後於1985年以立法形式被重新確定為國家公園;斯洛伐克喀斯特則是在1973年被斯洛伐克文化部列為風景保護區。二者先後於1977年和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與生物圈計畫”。國家公園及風景保護區佔地廣闊,但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部分僅算洞穴本身,不過已是中歐地區最大的溶洞區。在溶洞區,同時也是匈牙利境內最長的山洞是包勞德勞(Baradla)山洞,其總長度包括分支達到25公里。其中5.6公里在斯洛伐克境內,被取名為多米查(Domica)山洞。迄今為止已確定有712處洞穴。許多形成於高地邊緣的較為年輕的洞穴中都有濾石作為天然裝飾,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世界上最高的石筍(32.7米)。包勞德勞山洞由二百三十萬年前三疊紀中期的石灰石組成。根據地質資料它的形成開始于二百萬年前。溪水通過溶解和侵蝕石灰石進入地殼系統,緩慢地使裂縫變寬,形成了現今的山洞通道。滴水使石灰成分沉澱,形成了各種形狀、大小和顏色的鐘乳石與石筍,裝點山洞通道。這些形態各異的石頭激發了勘探者和遊客的想像,根據各自形態,為它們起了如龍頭、老虎、丈母娘的舌頭、柱廳和巨人大廳等等各種特殊的名字。喀斯特地形的形成緣於該地區長期的溫和氣候,而且該地的水文條件也極具特色,除了山脈盆地,地表幾乎沒有什麼河流,而地下河流卻數量眾多,錯綜複雜。在喀爾巴阡山脈的影響下,此地夏季很長,屬濕潤的大陸性氣候。海拔較低處一月份的平均溫度為零下3攝氏度,7月份為19攝氏度,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海拔最低處的年均降水量為620毫米,最高處為1,000毫米,由於海拔不同,一年中大雪覆蓋的時間在60-139天不等。自從1806年建成第一批臺階和柵欄之後,陸續有遊客來匈牙利洞穴參觀遊覽。如今阿格泰列克國家公園只有3個洞穴常年開放,每年來此旅遊的遊人數不勝數,絡繹不絕。
斯雷伯爾納自然保護區(Природен резерват Сребърна)是位於保加利亞北部的南多布羅加地區錫利斯特拉州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具體位置是錫利斯特拉以西18公里,多瑙河以南2公里,斯雷伯爾納附近。範圍主要包括了斯雷伯爾納湖(水深1米至3米)及其附近地區。這一地區是歐洲和非洲之間渡鳥的通道。自然保護區也被列入生物圏保護區。保護區內設有展示當地典型生物的博物館。1948年,斯雷伯爾納地區被列入自然保護區,1975年被列入濕地公約的保護名單。1983年,斯雷伯爾納自然保護區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地殼由什麼組成 在 YOYOTV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看更多【小小地理家】►►https://bit.ly/2OhIK7u
在今天的小小地理家中,瘋狂博士將要介紹給小朋友認識的是「什麼是板塊」,因為地球最早是一顆火球,經過了無數年後,外層就冷卻成堅硬的岩石,而這些堅硬的岩石我們稱之為地殼,而地球上的地殼因為氣體從地底衝出,造成地殼裂開,使得地殼變成一塊一塊的,我們就叫他們是板塊了!在瘋狂地理劇單元中,除了有大哥哥大姊姊好看的歌舞秀外,還有小可愛、小淘氣兩個人不瞭解為什麼會有地震,最後吵了起來由科學飛俠和變變仙子來為他們解說,地震是因為板塊互相擠壓所造成的,讓她們收穫豐富,而在地理小百科中,將用圖卡來讓小朋友瞭解我們居住的地球,是由地殼、地函、還有地核這三層共同組成。而板塊會隨著岩漿的流動而不停的運動喔!
★★寶貝學習推薦★★
YOYO最新唱跳MV
►►https://bit.ly/2JDnUvS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bit.ly/yoyohotmusic
就是要PLAY
►►https://bit.ly/2LybAz9
YOYO點點名
►►http://bit.ly/2NmL3J7
嘻遊記
►►https://bit.ly/2wOnmjA
大頭小狀元
►►https://bit.ly/2wQwNOv1
【訂閱YOYOTV】►►https://goo.gl/PCO1FZ
地殼由什麼組成 在 固體地球結構_地球淺層的地殼及地函分層構造_張堯婷-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高中地球科學_2. 固體地球的結構與 組成 _固體地球結構_地球淺層的 地殼 及地函分層構造_張堯婷. 3.3K views · 4 years ago ...more ... ... <看更多>
地殼由什麼組成 在 地函與地核YouTube>108新課綱國中九上地球科學地殼 的推薦與評價
地殼 crust 的深度介於5公里至70公里之間,平均厚度約17公里,是地球構造的最外層,其大部分由堅硬的結晶岩塊組成,另再被岩石水域所覆蓋。. 海盆下,較薄的海洋地殼由 ... ... <看更多>
地殼由什麼組成 在 Q:地球結構是由什麼組成?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地球剛形成的時候,在高溫熔融的狀態下,最重的物質如鐵和鎳等元素下沉到了地球中心,較輕的物質則上浮到 地殼 這一層。...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