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也遵守的「鄉民經濟學原理」
鄉民經濟學原理第 10 條:隱匿資訊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才怪)
「台灣大學主任秘書林達德指出,今年不公布高中錄取人數排行,是希望不要特別強調哪些高中,藉此破除明星高中迷思,但並非要壓抑明星高中,而是希望讓各高中均衡發展,真正走到均優質化。」
公佈了各高中錄取的人數,就會強化明星高中亮晶晶的光環嗎?實際上,因為過去長時間公佈這資料,學生或家長若想知道自家高中錄取台大的機率,動動手指就能 Google 到往年的錄取率。差別在於這樣就只有舊資料可以用,沒辦法更新最近的趨勢。但是在先前白經濟曾介紹的「誰是台大學生 2.0」中可以看到,過去幾年在繁星改制下,台大新生讀的高中其實已向「非明星」高中擴散。當你已經公佈了這麼多年,停止公佈高中錄取人數對於破除明星高中迷思不只沒有幫助,反而還幫助明星高中持續享受往日(但對某些學校來說可能已經不好維持)的榮光啊!
如果要破除明星高中迷思,其實也可以就持續公佈各高中錄取人數,並且在每次公佈的時後一併附上往年的資料方便大家查找,最好順便幫明星高中把趨勢圖畫出來。當大家看到一路滾下坡的明星高中錄取率,那才是明星高中迷思面臨的空前挑戰啊。
「鄉民經濟學原理」第 10 條的問題,就在於隱匿資訊的效果 ( 或是目的 ),通常都和表面上的結果不一樣。你停止公佈一項資訊,難道大家就不會找替代品嗎?讓各高中自己推出自己的錄取率數據,然後台大一併不予證實,最後不就是讓假數據和模糊的數據 ( 可以想見一定會有高中拿出「分數達台大錄取門檻人數」這種指標 ) 有可乘之機?
如果是更根本的想要改變學生以上台大作為唸高中的唯一目標,幫助高中階段的適性發展,那也不是在現有的思維和環境下在公布資料上作文章可以改變的。大家早就知道在傳統升學管道裡,台大挑的是分數而不是高中。比較起來,更有建設性的做法是各系多多出來說明自己在多元入學裡重視的是什麼,讓學生從高中階段去強化該有的能力。不要再讓沒有資源也缺乏資訊的家庭持續聽信謠言,挖空心思揣摩教授的要求,或是花無謂的錢去裝訂備審資料和為面試治裝。
當然,如果台大真正的目的是要保存明星高中的顏面,那麼停止公佈各高中錄取率就是很合理的決定了。支持回復聯考的朋友,別忘了給對抗非明星高中的台大應有的肯定。
延伸閱讀:
〈台大怎麼上:誰是台大學生 2.0〉
http://talkecon.com/ntu_admission/
鄉民經濟學原理 10 條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52481868164044&id=128734373872130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魏明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彰化縣長候選人魏明谷成立《教育後援會》,請來前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大葉大學教育中心教授黃德祥、前彰師大校長張惠博等人,研擬完整教育政策,並提出幼兒教育優質化、建構友善支援、建構優質國中小教育、加速社區高中職均優質化、凱展國際視野、提升國際交流之能等。 連前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讚賞魏明谷的教育遠見...
均優質化 在 吳思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打破明星高中迷思,讓高中均優質化!
台大當領頭羊,期待更多大學加入~
[新聞]不助長明星高中迷思 台大不再公布各校錄取排行榜
http://www.storm.mg/article/108521
均優質化 在 陳學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2年國教的痛,學生知道。
吳思華:12年國教 上路太過倉促
2015-10-30 03:23:28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前天表示,十二年國教是馬政府的三大錯誤之一。教長吳思華昨坦言,十二年國教上路太過倉促,入學分發制度設計不夠理想,未來將朝高中職均優質化努力。
國民黨立委陳學聖昨天在立法院教委會表示,最近一名桃園市議員去某明星國中查訪,發現家長對十二年國教反應兩極,孩子還沒念國三的拍手叫好,但孩子念國三的家長卻跳腳,「十二年國教的真實狀況就是老師、學生、家長都在拚鬥,百感交集。」
民進黨立委鄭麗君也說,十二年國教除了讓國三生拚鬥,現在很多小一、小二生都開始補習,就是為了準備考私立國中,也會加速社經地位和貧富差距的拉大,「免試變假免試,就是核心問題。」
陳學聖當場質疑,「十二年國教到底有沒有錯?」吳思華承認,十二年國教入學分發制度剛開始設計不夠理想,但是經過去年調整後,今年已開始穩定且各區已凝聚高度共識,會使得升學壓力大幅降低。
此外,他說,必須讓高中職均優質化,「如果高職、社區高中發展出特色,十二年國教就會成功」,否則只是改變入學方式,沒有根本性的效果,目前要調整增加國中小學的校本位選修課就是往好的方向。
http://udn.com/…/1281643-%E5%90%B3%E6%80%9D%E8%8F%AF%EF%BC%…
均優質化 在 魏明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彰化縣長候選人魏明谷成立《教育後援會》,請來前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大葉大學教育中心教授黃德祥、前彰師大校長張惠博等人,研擬完整教育政策,並提出幼兒教育優質化、建構友善支援、建構優質國中小教育、加速社區高中職均優質化、凱展國際視野、提升國際交流之能等。
連前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讚賞魏明谷的教育遠見,規劃出來的教育政策,可以彌補現今教育制度的不足,「教育部做不到,彰化縣就可以做到。」
魏明谷說,少子化時代,教育潮流趨向「精緻化」,一路從幼兒照顧到大學,均有免學費或補助
未來4歲、5歲幼兒就讀公立幼兒園學費全免,弱勢生助學補助國中每人5000元、大學生每人8000元,大學畢業出國深造,最高補助150萬貸款3年免息。未來將推動「翻轉教室」,替學校添購平板電腦,希望做到所有老師人手一機,方便老師教學,規劃電子書包、E化教材等。
【資料來源:三立電視台】
【新聞畫面若有侵犯版權或著作權情事,請留言告知將立即撒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dUNJGs-FbQ/hqdefault.jpg)
均優質化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天在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林佳龍表示,12年國教的成敗關鍵就在「均優質化」,然而,總預算42億的均優質化預算卻僅有18.3億真正用在均優質化的部分,他質疑,這樣的預算根本是大灌水,政府在欺騙人民!
林佳龍表示,根據教育部102年度的內部資料,總預算42億的均優質化預算僅有18.3億實際用於均優質化,其餘都與均優質化無關,他指出,均優質化總經費中的「改善或充實國立高中職一般建築及設備」竟也花了18億,「改善或充實私立高中職教學設備」則花了2.5億,「改善或充實公立完全中學教學設備及修繕工程」也用了2億,他強調,這些校舍維修的經費,本來就應該編在學校的年度中,被拿來編在均優質化的總經費,是預算灌水的行為。
另外,針對高中職之間的均質化方案,教育部只強調高中職與國中的縱向連結, 102年度預計花3.3億元的均質化方案,沒有把資源花在校際之間的教學活動互補,反而都放在補助高中職對國中的招生。
林佳龍舉例,在同一個區域內,高中甲跟高中乙校之間的強項並不一樣,甲校可能具備非常好的數位化能力,應該透過校際的教育資源交流活動,讓乙校的數位化能力提升,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均質化,然而,目前教育部的狀況,高中職之間的橫向連結完全沒做,而與國中的縱向連結又變成是在做招生宣傳,3億元根本就是白花了。
林佳龍表示,教育部每年5月辦理均質化初審,數百間高中職學校提出的均質化計畫,到了每年的3月,學校的行政人員為了拿到補助,拼命寫計畫,導致怨聲載道,結果卻流於形式,且只著墨在如何對國中宣傳,甚至只到國中辦個半天的研習營,就說是做到均質化。
林佳龍指出,教育部到底希望均質化做到什麼方向,應該由教育部引導,他更建議教育部可以考慮有3成計畫由部裡主動提出。
最後,林佳龍強調,「高中優質化」從95學年度開始做,「高職優質化」則是從96年做到現在,如今全台灣每年已經有超過80%的高中職拿到優質化補助,「均值化」也從98學年度就開始做,「大學校院協助優質精進發展計畫」則是蔣部長上任後延續中央大學經驗所提出的計畫。他建議,均質化、優質化以及大學校院協助優質精進發展計畫這三者可以整併,重點應放在課程與活化教學等軟實力提升,避免讓學校行政疲於寫計畫及執行計畫還要接受訪視,要讓學校常態性補助如硬體設備等,應該要回歸學校本預算,應該讓老師有更多時間認真教學以及校務行政推動。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JkforOv_F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vrUqv8HSN8jf7T74XPYPqRQcjxA)
均優質化 在 鄭麗君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鄭麗君質詢教育部:案件追蹤(花蓮讀經會考、特教性親國賠案)、四都高中職改隸問題、高中職導師費差別待遇
一、教育部進度緩慢、承諾做不到
1.「花蓮讀經會考案」,本席在3月27日召開記者會、同樣在3月28日質詢貴部。貴部倒是很快地在4月6日發函花蓮縣政府,並要求花蓮縣政府在文到一個月內函覆。本席想請教部長,花蓮縣政府函覆了嗎?
2.「南部某校性侵案」,03月28日當天,當時蔣部長承諾將親自處理、並且在三天之內處理此事。 本席從3月23日起即要求教育部召開協調會,如今都已經5月10日了,不知協調是否已經成功?
身為教育部長、卻指揮不動一個校長。整個性侵國賠案子距離本席首次質詢部長至今已經超過一個月 (3月28日-5月10日),部長你如此的作為讓本席不禁懷疑你的領導能力。
二、四都高中職改隸問題
四都高中原本說好要共同改隸(2009年全國高教會議有做成決議)。如今台中、台南、高雄都可能延至105年才改隸、只有新北市政府打算在102年元旦讓轄區內原本國立的高中職改隸市立。
新北市國立高中職非常擔心,不願意提前改隸。(因為經費減少、人員編制減少、法規尚未完備)由推動十二年國教「均優質化」觀點切入:教育部這麼做是開倒車。
四都國立高中何時改隸?為何新北市打算先行改隸?新北市難道在各方面都沒有困難嗎?據本席所知:不含人事費用,各國立高中職年度經費將因此減少百萬至2千2百萬元、林口啟智學校差距可能更高達五千萬。教師及教職員的員額也會縮減(啟智學校以外的12所學校每校將減少四人、12校共減少48人)、相關配套法規也不完備、未有職業教育行政人員及編制...等問題。教育改革應該是越改越好,怎麼會越改越糟?當學校的經費、人力通通都變得比過去還要糟糕,教學品質會變好嗎?尤其部長正要推動十二年國教,強調「均質、均優」。現在改隸的舉措簡直就是背道而馳。
三、高中職導師費差別待遇
國中小導師費自101年元旦起從2000元調升為3000元,但是高中職老師沒有。(依然保持2000元) 此為不公平、差別待遇,要求教育部增加。(全國高中職老師人數12970人x1000元x12個月=155640000元,教育部只需要增加大約一億五千萬經費及可以做到)
今年開始,全國國中小教師開始課稅,導師費自101年1月1日起調升為3000元(目前2000元)。據本席所知,高中職教師原本就有課稅,但是導師費卻未隨著國、中小教師這一波一起調漲,是否有此事?為何只有高中職老師不調漲?
一個完全中學裡,同時有國中部與高中部,國中部老師每個月導師費可以領3000元、高中部教師卻仍是2000元,部長您不覺得這很明顯就是一種極不公平的差別待遇嗎?
本席認為,高中職導師和國中小導師一樣,都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既然雙方的薪資結構都一樣,沒有道理國中小導師的導師費調漲、高中職導師的導師費卻一定要比它們少一千元。
教育基本法裡說得很清楚:教育基本法第八條:「教育人員之工作、待遇及進修等權利義務,應以法律定之」。從民國88年6月23日公布至今,還是沒有一個完全涵蓋「教育人員」全體、在待遇、進修等權利義務」的法規;即使是散佈在各個法規也一樣:就是不完全。(尤其是敘薪部分目前還是掌握在人事行政總處手中、目前仍以要點為之、而非法律)為了避免行政怠惰、不依法行政,教育部長必須儘速設法改變現狀不足之處。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_p5MYkx3a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