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國民黨輸了,在這次大選中。
很猶豫是否該用「又」這個字眼,
因為在兩年前的11月24日,
國民黨的角色是大獲全勝的一方,
僅僅在413天的時間裡,
國民黨從全勝的狂熱,摔到敗北的谷底。
2018年選舉,
也正是我以新人身份當選市議員的那一場選戰,
國民黨提名的市議員總和,
在基隆拿下了接近民進黨一倍多的票數
(80093票 vs 46724票)
而2020年的選舉中,
政黨票國民黨依舊拿下了8萬3千多,
民進黨則是6萬5千多,
但總統跟立委的選票則是輸的徹底。
蔡英文在基隆獲得約11萬4千票,
韓國瑜則是獲得約9萬9千票,
以上扣除政黨票後的選票,
我認為來自於第三勢力政黨及無黨籍。
也就是說,
蔡英文獲得約5萬張選票,
韓國瑜獲得約1萬張選票。
從這次選舉中可以觀察到幾個明顯的改變,
就政黨票而言,
國、民兩黨得票率相差不大,
但以總統票來看,得票數則是天差地別。
至少就我看來,國民黨依舊獲得支持者的信賴,
只是在不知不覺間,
失去了中間選民的信任。
對我而言,除了沮喪以外,更多的是危機感,
不單單是以國民黨的角度觀察,
更是以一個地方政治人物的角色去體會。
因為要獲得認同,
「除了自身的支持者外,
勢必要積極爭取中間選民、第三勢力的支持」
從『民意代表』的角度去看
我們的價值在於彰顯『人們的意願』,
為了解決『人們的問題』而存在。
那麼『政黨』的存在,
則是理念的集合體,
有著相同理念的民意代表們集合起來,
為了能互相協助、推行政策、深入議題,
因為群體的力量,遠比一個人單打獨鬥要更強大。
現在的國民黨扮演了甚麼樣的角色?
現在的國民黨是否符合民主社會對政黨的期待?
還是帶著理念、擁有策略的民意代表集合體嗎?
說實話,
我並不覺得這次國民黨的大敗應該被簡化成
『輸給了年輕一代』
甚至我完全不認同『年輕人都被洗腦了』這種論述,
若這是國民黨敗選後占大多數的聲音,
那麼國民黨永遠都找不到問題的根源,
也進而沒有機會修正錯誤。
自2018年的地方選舉大勝之後,
國民黨的氣勢如日中天,
襲捲全台的韓流也讓各地的國民黨立委候選人深具信心,
人民用選票下架了民進黨籍的市長,
指標性的六都中,
國民黨籍的市長就佔了多數。
在這樣的背景下,
我們應當思考為何人民要讓市長換人做。
是民進黨做得不好?
還是民眾對國民黨抱持期待?
不論何者為重,我們都應該戒慎恐懼,
全心投入市政,負起對選民的責任
自韓流開始,國民黨陷入了狂熱之中,
趁著氣勢,各地的政治人物紛紛探頭出來,
尋求勝選的契機,
但卻忘了民主社會選舉的根本價值:『實踐理念』
當投入選戰的目的是為了打倒對手,
而非讓社會變得更好,
當呼喊口號只為吸引目光,
而非帶著科學與數據的分析時,
似乎都忘了民意代表的本質,
是跟人民站在一起。
年輕人都喜歡蔡英文嗎?我想並不是
但相比起國民黨推派的總統候選人,
是相對比較能接受的。
年輕人都喜歡民進黨嗎?
我想政黨票道盡一切,
因為年輕人更多的是喜歡第三勢力政黨,
諸如民眾黨或是時代力量,
也因此蔡英文即使拿到史上最高的817萬票,
卻沒有反應在不分區立委的得票數。
為什麼這次的總統選舉,
國民黨的策略無法吸引這些投給第三勢力的人?
為什麼即使政黨票票數相近,
民進黨當選的區域立委硬是比國民黨多?
為什麼?
當我們開始思考這些問題,而且認真看待時,
我們才能改變,也才有方向改變。
#反思從政的初衷
#為何而做
#為誰而做
#民意代表的本質是跟人民站在一起
基隆市長選舉票數 在 林沛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是的,國民黨輸了,在這次大選中。
很猶豫是否該用「又」這個字眼,
因為在兩年前的11月24日,
國民黨的角色是大獲全勝的一方,
僅僅在413天的時間裡,
國民黨從全勝的狂熱,摔到敗北的谷底。
2018年選舉,
也正是我以新人身份當選市議員的那一場選戰,
國民黨提名的市議員總和,
在基隆拿下了接近民進黨一倍多的票數
(80093票 vs 46724票)
而2020年的選舉中,
政黨票國民黨依舊拿下了8萬3千多,
民進黨則是6萬5千多,
但總統跟立委的選票則是輸的徹底。
蔡英文在基隆獲得約11萬4千票,
韓國瑜則是獲得約9萬9千票,
以上扣除政黨票後的選票,
我認為來自於第三勢力政黨及無黨籍。
也就是說,
蔡英文獲得約5萬張選票,
韓國瑜獲得約1萬張選票。
從這次選舉中可以觀察到幾個明顯的改變,
就政黨票而言,
國、民兩黨得票率相差不大,
但以總統票來看,得票數則是天差地別。
至少就我看來,國民黨依舊獲得支持者的信賴,
只是在不知不覺間,
失去了中間選民的信任。
對我而言,除了沮喪以外,更多的是危機感,
不單單是以國民黨的角度觀察,
更是以一個地方政治人物的角色去體會。
因為要獲得認同,
「除了自身的支持者外,
勢必要積極爭取中間選民、第三勢力的支持」
從『民意代表』的角度去看
我們的價值在於彰顯『人們的意願』,
為了解決『人們的問題』而存在。
那麼『政黨』的存在,
則是理念的集合體,
有著相同理念的民意代表們集合起來,
為了能互相協助、推行政策、深入議題,
因為群體的力量,遠比一個人單打獨鬥要更強大。
現在的國民黨扮演了甚麼樣的角色?
現在的國民黨是否符合民主社會對政黨的期待?
還是帶著理念、擁有策略的民意代表集合體嗎?
說實話,
我並不覺得這次國民黨的大敗應該被簡化成
『輸給了年輕一代』
甚至我完全不認同『年輕人都被洗腦了』這種論述,
若這是國民黨敗選後占大多數的聲音,
那麼國民黨永遠都找不到問題的根源,
也進而沒有機會修正錯誤。
自2018年的地方選舉大勝之後,
國民黨的氣勢如日中天,
襲捲全台的韓流也讓各地的國民黨立委候選人深具信心,
人民用選票下架了民進黨籍的市長,
指標性的六都中,
國民黨籍的市長就佔了多數。
在這樣的背景下,
我們應當思考為何人民要讓市長換人做。
是民進黨做得不好?
還是民眾對國民黨抱持期待?
不論何者為重,我們都應該戒慎恐懼,
全心投入市政,負起對選民的責任
自韓流開始,國民黨陷入了狂熱之中,
趁著氣勢,各地的政治人物紛紛探頭出來,
尋求勝選的契機,
但卻忘了民主社會選舉的根本價值:『實踐理念』
當投入選戰的目的是為了打倒對手,
而非讓社會變得更好,
當呼喊口號只為吸引目光,
而非帶著科學與數據的分析時,
似乎都忘了民意代表的本質,
是跟人民站在一起。
年輕人都喜歡蔡英文嗎?我想並不是
但相比起國民黨推派的總統候選人,
是相對比較能接受的。
年輕人都喜歡民進黨嗎?
我想政黨票道盡一切,
因為年輕人更多的是喜歡第三勢力政黨,
諸如民眾黨或是時代力量,
也因此蔡英文即使拿到史上最高的817萬票,
卻沒有反應在不分區立委的得票數。
為什麼這次的總統選舉,
國民黨的策略無法吸引這些投給第三勢力的人?
為什麼即使政黨票票數相近,
民進黨當選的區域立委硬是比國民黨多?
為什麼?
當我們開始思考這些問題,而且認真看待時,
我們才能改變,也才有方向改變。
#反思從政的初衷
#為何而做
#為誰而做
#民意代表的本質是跟人民站在一起
基隆市長選舉票數 在 蔡適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基隆囝仔之夜 感謝相挺適應的每位朋友!》
從政的路上,非常感謝許多前輩的提攜和幫忙,才有今天國會評鑑的優秀立委蔡適應,這是對基隆人的肯定!
我和林右昌市長一樣,沒有顯赫的家世,有的只是熱愛基隆的一顆心,希望基隆人支持,讓我在國會、為基隆繼續打拼。
林右昌市長也說,基隆進步的方程式就是因為有蔡英文總統的力挺、有蔡適應在中央部會爭取建設經費,協助他為基隆的建設加倍加速,讓基隆脫胎換骨,基隆的進步這四年只是開始,再給我們四年,基隆一定更加蛻變,懇請大家票投蔡適應、票投蔡英文,讓基隆市建設可以得到更多幫助,繼續向前行。
立委選舉要多拚?林右昌:蔡適應得票數以這數字為目標/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024261
#立委支持1號 #蔡適應
#總統支持3號 #蔡英文 #賴清德
#政黨支持14號 #民主進步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