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啲真係蘋果嘅歷史
#撐蘋果 #撐黎生
壹週刊創刊號出版時我只有10歲。逢星期四家裡總會出現最新一期,是後父帶回家的。他和它竟成了我的民主啟蒙。年幼固然是是看Book B,多圖多明星。到了初中間中會看Book A封面故事和林本利的經濟專欄,必看的是《壹盤生意》和黎智英專欄《事實與偏見》。我從當時已封黎智英先生為偶像,或許這樣才造就我當一個民主派生意人。其實沒有或許,是肯定。
《壹週刊》和《蘋果日報》最大貢獻是改革當時香港的悶爆新聞,培養了我閱讀新聞的習慣,改變了我一生。
我十幾歲做o靚模固然有影過壹傳媒旗下許多許多雜誌,《壹本便利》曾無端端用一版介紹我為AV女優生,哈哈。
1997年回歸我到美國讀書,至大學畢業6年來我最期待就是下午4時login蘋果海外訂閱版閱讀最新鮮熱辣的香港新聞,每日如是。
畢業回港後跟蘋果第一次接觸是2005選港姐,短短兩個月寂寂無名地成為了3次C1和壹週刊Book B封面,還有壹刻館小專訪。對一個新人來說,意義重大。
07年同TVB反面之後,最先大膽邀請我寫政經專欄的是蘋果李兆富和孫柏文,寫膠袋稅,後來還主持了《蘋果批》的網台節目,不過都幾失敗收場。當時的我根本不懂policy和政治。
到了08年,娛樂版找我寫1200字全版專欄「明blog你」,每星期一篇,有時我寫上2000字
https://hk.appledaily.com/…/200…/GBPXH24K64JRTUM5HVTOUJ7BCM/
娛樂同事比小姐非常有心機和我排版,排到雜誌咁靚。後來《忽然一週》也開了專欄「明刀明槍」給我。當年“逼住”寫作,令我功力大增,不是寫字功力,而是獨立思考和認識自己,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開竅時期。
09年我開展了 彌明生活百貨 事業,當中很多營商理念都是從黎智英的專欄裡學習。秘訣就是兩個字:創新。他的視野、膽量、運用直覺、一貫美式管理思維都成為了我的管理風格。
10年我和戰友成立《選民力量》繼而成立《人民力量》,基本上是和黎生最支持的民主黨對著幹,也沒辦法。當年若我們不走向激進抗爭方式,不知還會溫水煮蛙多幾多年。這麼多年來,我對黎生的唯一批評是他的民主路上並沒有創新,沒有與時並進,沒有trial and error,更是假手於人,而那班人的判斷和能力成疑,和生意人的”力不到不為財“觀念背道而馳。
雨傘運動之後,其實我們有想過接觸黎生,談談民主運動的去向,但還是覺得會是枉作小人,反對傳統泛民的hea抗爭做法並不會得到他的認同吧,所以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退出人民力量以後的幾年間到現在,無論是港聞版、財經版還是娛樂版都對我很好,尤其是娛樂版,N先生和比小姐對我愛護有加,每次MI MING MART開新店都是逢請必到,我是深深深存感激的。
到最近我爸爸無辜成了youtube紅人,蘋果日報很快便邀請他做了幾個詳細的專訪,我爸爸向黎先生要求錄制《給Donald Trump的信》,黎先生一口就答應了(在未知道我爸計劃什麼內容之前),兩天後攝製隊拍攝,黎先生也有來監場。影片和新聞推出,得到很大迴響,超過100萬點擊,傳到Steve Bannon處,應該等於傳到美國總統處了。這也改變了他華盛頓之行的身分,令他日後的工作更加順利。
一個媒體、一篇報導、一條影片,就這樣地慢慢改變人心、扭轉形勢、改寫香港的命運。
黎先生30年來啟蒙了無數人。沒有他的貢獻和犧牲,香港肯定會不一樣。
無論怎樣,無論何時,無論我們政治路線是否相同,支持壹傳媒是沒有討論的必要,是必定要支持的。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