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有味道的school holiday
很快又來到最後一週的假期 仍想稍微珍惜
經過以前常經過的街道 咖啡館
仍有限制的生活
用照片來回味吧
#lockdown之食日記
早餐也是我和Q小姐都超級愛的acai bowl, 也ㄧ樣都Q小姐獨立完成 連擺盤都是她
我負責炒蛋 烤薄餅...咖啡也是Q小姐負責
午餐今天點了味增豚肉烏龍麵
晚餐 因為冰箱只剩下最後ㄧ盒肉, 好像菜色不夠 不過下午吃了很多點心 好像也不是太餓
那就做個香煎和牛飯吧...依照散壽司的做法 隨意加入自己愛的 煎蛋 酪梨 魚卵...怎麼隨意搭 還是好吃
_____________
結
團
倒
數
📣📣📣————————————📣📣📣
這次現貨快閃團, 也是售完商品就不預購啦!
但逾期付款訂單的數量會陸續釋出.....
**所以如果下單後24小時尚未完成付款,請不要直接付款喔....再麻煩大家重新下單
|
✔️來自日本工匠的細緻工藝
✔️近極圈的純淨 ,木匠們的內外兼具手工原木砧板 / 🆕原木刀架
✔️最自然大地氣息的沐浴洗手用品
✔️美食速成班- ”香料科學TASTEOLOGY“ ,闡述美味的新角度 , 甜✔️甜落心田 瓊筵玉液 風味唐漿,已缺貨半年終於來了
<< 漫長的等待 ,心滿意足 ,值得的期盼 >>
👉🏻🔗快閃團購詳細資訊:https://reurl.cc/1o2ZAX
___________
(公告)
1.big chop 手工原木砧板/手工原木刀架, 本來9/30開始出貨, 提前到今天開始出貨了
2. 其中之前訂購單上沒有的兩款, 人氣款/缺貨很久的款式,本來會等更久 ...時間提前了
> #幾何切邊手工原木砧板 (是現貨)
> #侯恩河系列-褐色 (10/5開始出貨)
3.購買cheese圓版的訂單, 請留意客服的email, 因為cheese圓版又爽約了 ,會延後到10/8開始出貨, 客服有發出email詢問大家, 裡面有三個方式, 再麻煩購買cheese園版的大家回覆客服email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唔熟唔食 Cook King Roo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講到江戶前壽司,赤醋飯一定耳熟能詳。至於乜嘢係江戶前?其實江戶前就係而家嘅東京灣一帶,江戶時代嘅魚獲已經非常豐富。由於當時根本冇現今嘅冷藏保鮮技術將魚獲送到其他地區,係喪失鮮味之前日本人就會用熟成嘅方法去令到佢哋保鮮。 熟成經過時間,鮮味減少,旨味提高。氨基酸嘅變化會係『鮮味』同『旨味』係最佳嘅交叉...
壽司飯的做法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信報》專欄
「港產壽司師傅」
在香港吃壽司,這一年間最常去Saito,其餘時候,則以打游擊的方式這裡試試、那裡吃吃。上週,「金融界食神」徐成兄約我吃壽司,地點在中環,他說新開不久,由年輕的香港壽司師傅主理。徐成兄是資深的壽司食客,許多東京高級壽司店都是他的飯堂,有些介紹制的店鋪,還要靠他帶路才吃得上呢。他的推薦肯定靠譜,欣然赴約。
店名很有氣質,叫做寿し雲隠。主理的香港師傅叫陳永健,客人都稱他作健師傅。他板前作業的韻律、節奏很不錯。恰巧兩天前我到過一家在灣仔,以日本師傅掛帥的M字頭壽司店,馬上有了比較,健師傅年輕許多,但節奏的流暢度比他好,可見年資不是一切。健師傅的醋飯,酸鹹度的平衡感拿捏得挺好,跟不同魚料配搭起來的寬廣度亦足夠,不會呆板或者過於強勢。第二貫壽司來了鰺魚(即是池魚,Aji),健師傅的處理方式,沒有墨守成規,頗有自己的想法——受到Kanesaka門派所創做法的影響,時下許多壽司師傅都會把鰺魚壽司的魚料面層放一小撮蔥蓉提味,一抹綠色身影的點綴也讓賣相更好看。然而,健師傅把蔥蓉用來代替wasabi藏在魚料底下,蔥蓉取代了wasabi的角色,效果極佳。蔥香、醋飯的立體酸度,以及鰺魚淡雅不膩的魚脂香氣互動得絲絲入扣,魚鮮味更彰顯。吃過健師傅以革新手法處理有蔥蓉提味的鰺魚壽司,我才發現,原本的做法不是不好吃,但蔥蓉略嫌搶味,尤其鰺魚的魚脂香氣比較纖細,某個程度上會被蔥蓉和wasabi殺掉一些鮮味。但健師傅大膽地省去wasabi,直接以蔥蓉取而代之,確實更舒服、美味。
帶來驚喜的尚有小肌(Kohada)壽司。這款可稱為壽司武林的「照妖鏡」——壽司師傅的功力和天份到什麼水平,在小肌壽司前一覽無遺。我吃過印象最深刻的小肌壽司出自「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手,他的做法是強強對決,醋飯和魚料都強勢霸道,然後以握功將之融合,一體感裡就變成層次分明、跌宕起伏的鹹、酸、鮮,火花四溢。不一定要有小野二郎的蓋世功力,但最怕遇到對於處理小肌壽司沒有視角的師傅,健師傅是例外。他的小肌醃漬得重中有輕,鹽與醋的份量、比例好像在跳探戈,魚鮮味被調度得很好,更進一步的是,小肌經過醃漬熟成的魚脂遇上醋飯的酸度和甜味,散發了類似牛油的香氣,非常迷人。我忍不住encore了一貫,呵呵。
店內的明星產品莫過於他們自創的「鮟鱇魚肝泡芙」——柔膩甘美的鮟鱇魚肝成為了酥脆泡芙的內餡,熱辣辣的泡芙外衣把魚肝的脂香推高幾度,熱力催化下入口一溶再溶,太好吃了!原來這道出自健師傅後廚Jason 之手,有創意。吃得滿足,問起健師傅的背景,原來他18歲入行,拜在Mori San的門下,今年才27歲!坦白說,我吃壽し雲隠,比起吃「M字頭壽司店」滿足感大很多,可見我們不必迷信日本人身份這回事!天份、堅持、努力等元素,往往更能成就一個人的高度!
圖解:
1. 健師傅(右邊)和他的後廚Jason,年輕廚師不愛墨守成規,但又執行到位,前途無量。
2. 小肌壽司公認是壽司師傅的「照妖鏡」,健師傅的處理青出於藍。
#寿し雲隠
#SushiKumogaku
#港產壽司師傅
#agnescheefoodcolumn
#foodcriticschoice
壽司飯的做法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翻譯能夠為不同文化與語言帶來溝通與相互理解的可能性,不過隨著全球化在資訊流通的速度加快,有許多本來比較不容易在其他文化中看到的異文化飲食也逐漸變得常見。因此,有些菜餚的命名是帶有原生文化以及語言脈絡的邏輯,就會對翻譯成其他語言形成挑戰。一般來說,翻譯可以用白話的方式去描述這道菜餚的內容來協助消費者理解,不過,單獨描述食材或大概的處理方式,有時候沒有辦法表達出這道菜餚的精神或特殊脈絡。若是直接以這道菜餚的特色來進行翻譯,也有可能反而讓消費者摸不著頭緒。除此之外,對於自己文化中菜餚在其他文化的翻譯名稱,除了能夠標準化自身文化透過飲食的文化交流之外,或許也會涉及文化背後的國際政治角力?
——————————————
今年7月底,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宣布將Kimchi(舊譯韓國泡菜)的正式華文譯名訂為「辛奇」,雖然表面看來是終結了從去年11月起,因中國四川泡菜獲得國際標準化組職(ISO)認證,並聲稱韓國「泡菜宗主國」地位名存實亡而開始的「泡菜宗主國」之爭,但新聞一出,卻引發了另一波議論。
不只中國網友批評「管太多」,同樣使用華文的台灣,也出現不少表示不以為然的評論,就連韓國本土都出現反對聲浪,甚至在青瓦台公佈欄上發起請願,要求撤回這項措施。然而,隨著韓劇、防彈少年團(BTS)等韓流持續席捲全球,「Made in Korea」也逐漸成為一個品牌,比起單純的民族主義,這次的「辛奇」正名除了維護文化自主性,或許也將再次為全球化下的文化推廣,提供新的參考案例。
愚蠢的亡國政策」?韓食正名早有先例
「『김치』(Kimchi)是使用了上百年,讓我們引以為傲的固有名詞」、「中國人要怎麼翻譯我們的固有語是他們的問題!」
包含擔心Kimchi的韓文字「김치」就此消失、批評政府不應干涉他國翻譯、擔憂宣傳效果下降,以及造成其他外國人混亂等,請願文中洋洋灑灑列出六大項反對「辛奇」的理由,不只稱政府這樣的做法,是拋棄韓國人的自尊心,甚至還痛批這是「愚蠢的亡國政策」。直到9月1日請願結束,也累積獲得1萬2千多人響應。
追溯Kimchi被稱為「韓國泡菜」的起源,是因為華文中並沒有相應的名詞,因此借用概念類似的泡菜代稱,並加上「韓國/韓式」加以區別。
但姑且先不論「辛奇」的出現是否會反而導致「김치」的韓文用法消失,雖然在面對未知事物時,習慣上確實會先以當地有的名詞稱呼,不過事實上早在2014年,韓國就已經有為食物「正名」的先例。
「想要提升『韓式料理』的品牌價值?就必須統一名稱標示方法!」2011年正當韓流開始席捲東南亞,韓國文化廣播公司(MBC)就曾遠赴泰國曼谷採訪,點出當地韓式料理店翻譯不一的問題。以最基本的飯(밥)為例,有的店家是直接使用韓文發音寫成「Bab」,有的則會取意思寫成「Rice」。同時報導中也以當地日本餐廳作為對比,明明數量就是韓式餐廳的好幾倍,料理的翻譯名稱卻能夠完美地一致。兩年後,就在首爾外國觀光客人數超越巴黎,即將突破每年千萬人次之際,同樣的問題也再度被提出,只是主角換成了韓國國內的韓式料理店。
石鍋定食(돌솥 정식)被翻譯成「hot stone pot full」(很熱的石頭裝滿鍋子)、牛頭骨湯(곰탕)則變成「bear thong」(熊湯),看似在開玩笑的字詞,卻是當時外國觀光客在餐桌上最大的噩夢。
不只英文翻譯出包,日文翻譯也好不到哪去,除了醬油蟹變成「蟹の醤油ピックル」(螃蟹的醬油酸黃瓜),各種翻譯錯置的情況也屢屢出現,讓點餐彷彿成為一場「大冒險」。當記者詢問店家,卻發現對方只是直接委託招牌業者製作,10多年來都不知道上面的翻譯是錯的,而進一步追問招牌業者使用的翻譯方式,竟然是依賴最陽春的網路翻譯。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促成韓國國語院與文化體育觀光部,及農林畜產食品部(簡稱農食品部)合作,並在2014年發布了《主要韓食名稱羅馬字標記與翻譯標準事案》,針對200種著名的韓式料理,規定了標準的日文、華文與英文名稱。在這波名單中,被「正名」的不只有如今台灣人常見的拌飯(英文翻譯由Bibimbab、mixrice等統一為 Bibimbab)、冷麵、烤五花肉(過去也有人稱三枚肉)等,「紫菜飯卷」更是在此時與日本的「壽司」分道揚鑣。
有趣的是,這次引發議論的「辛奇」,因為製作過程與原本的翻譯「泡菜」不同,也曾經出現在2014年的正名名單中,但農食品部最後還是因為「無法在中國內產生影響力」而作罷。連帶的,像是「김치 볶음밥」、「김치전」等料理的華文翻譯,也定調為泡菜炒飯與泡菜煎餅。
然而,比起維護文化自主性,這次的「正名」實際上更接近於促進資訊流通的「書同文」政策,不只牽涉的語言較廣,對象也主要是韓國自家人。相較之下,2005年韓國首都由「漢城」正名為「首爾」,不論在對象或意義上都更接近這次的辛奇正名。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714937
壽司飯的做法 在 唔熟唔食 Cook King Room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講到江戶前壽司,赤醋飯一定耳熟能詳。至於乜嘢係江戶前?其實江戶前就係而家嘅東京灣一帶,江戶時代嘅魚獲已經非常豐富。由於當時根本冇現今嘅冷藏保鮮技術將魚獲送到其他地區,係喪失鮮味之前日本人就會用熟成嘅方法去令到佢哋保鮮。
熟成經過時間,鮮味減少,旨味提高。氨基酸嘅變化會係『鮮味』同『旨味』係最佳嘅交叉情況之下達成。。。。
好喇,先唔好講到咁遠。
赤醋飯原本主要係發揮係熟壽司上面,不過都唔係千篇一律,醋嘅濃度都要考慮鮨種嘅配搭。唔係盲目追酸。其實,食材新鮮嘅情況之下,赤醋飯係唔需要,普普通通嘅白菊醋,純米醋都已經可以。所以赤醋嘅份量大家自行調較啦。
做法適用於丼飯,壽司。『打飯』一係個好深奧嘅學問,大家繼續努力研究喇。
技術顧問: 匠魂刃物
https://www.facebook.com/syoukonhamono
#壽司飯 #赤醋飯 #江戶前壽司
壽司飯的做法 在 唔熟唔食 Cook King Room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PS. 點解要整個豉油出嚟?記得追下集,我哋又再玩啲 痴撚線 嘅嘢XDD!!!****
日本醬油之前介紹過都有好多種,點解一支支買返嚟果啲全部都偏鹹,無論點幾多份量司竟然可以蓋過鮮味?鹹到死?感覺嘥咗啲食物?
雖然間間所謂食壽司(鮨)Omakase 嘅地方,每家都應該有個自己做壽司醬油條方,無得公開。不過呢個方法都非常可取,保存期至少3個月 (當然係無水份情況下)。
技術顧問: 匠魂刃物
https://www.facebook.com/syoukonhamono
#壽司豉油 #自家製 #教學